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A )D、以五體為中心E、以經絡為中心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試題一、單選題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是A 、以五臟為中心B 、以六腑為中心C 、以五官為中心2、中藥性能中四氣、五味是指A 、虛、實、寒、冷;酸、甜、苦、辣、咸C、寒、暖、冷、涼;酸、甜、苦、辣、澀E 、冷、暖、溫、涼;咸、甘、苦、辣、酸3、神昏暴厥多屬A、憂傷 B、悲傷 C、驚傷 D、怒傷(D )B 、冷、暖、涼、熱;辣、苦、酸、甜、腥D 、寒、熱、溫、涼;辛、甘、酸、苦、咸(D )E、思傷4、 腎不納氣的臨床表現為( B )A、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B、腰膝酸軟,呼多吸少 C、腰膝酸軟,眩暈耳鳴D、腰膝酸軟,五更泄瀉 E、腰膝
2、酸軟,發脫齒搖5、 中醫護理疾病的基本特點和原則是( A )A、辨證施護 B、辨病施護 C、對癥施護 D、因人施護 E、因時施護6、 八綱是指( B )A、風寒、暑熱、陰陽、虛實B、陰陽、表里、虛實、寒熱C、寒熱、惡冷、虛實、表里。D、表里、寒熱、惡冷、陰陽E、虛實、表里、冷熱、風寒7、 中醫學 “證”的概念是( C )A、疾病的癥狀和體征B、疾病病理變化的總過程 C、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D、 患者主觀的異常感覺E、患者的某些病態變化8、“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的根本依據在于( A )A、辨證論治 B、對癥治療 C、辨病治療 D、因人而異 E、因病而異9、 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 B )
3、A、華佗 B、張仲景 C、孫思邈 D、扁鵲 E、巢元方10、 瘟疫論的作者是( C )A、葉天士B、劉河間 C、吳有性 D、吳鞠通 E、朱丹溪11、 正常舌象是( C )A、淡白 B、淡紅 C、薄紅 D、暗淡E、淺紅12、 下列不屬于陽的屬性有( D )A、明亮B、溫熱 C、外向D、物質 E、上升13、 陰陽的屬性是( C )A、絕對的B、不變的 C、相對的D、量變的 E、質變的14、 五味入五臟是( A )A、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B、酸入脾、甘入胃、辛入心、苦入肝、咸入肺C、 酸入腎、苦入胃、甘入肺、辛入肝、咸入脾D、酸入心、甘入肝、辛入脾、苦入肺、咸入腎E、酸入胃、甘入心
4、、辛入骨、苦入胃、咸入腦15、 望舌主要是觀察( B )A、舌尖、舌中、舌根B、舌質、舌體、舌苔C、舌邊、舌體、舌色D、 舌下、舌頭、舌體E、舌根、舌上、舌下16、 下列哪些病人或部位應用針刺療法( E )A、頭痛病人 B、下肢截癱病人C、中風病人 D、類風濕病人 E、孕婦的下腹、腰骶部17、 人體內的陰精物質依賴陽氣功能而產生,功能的發揮又靠物質提供能量,是屬于陰陽的( B )A、對立制約B、互根互用C、消長平衡D 、相互轉化E 、以上均非18、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說明了陰陽的(D )A、相互對立B、相互消長C、互根互用D 、相互轉化E、相互制約19、為患者實施藥熨時,溫度不宜超過(E
5、 )A、30CB、40CC、50CD、60 CE、 70C20、熏洗藥溫不宜過熱,其溫度一般為D )A、10-20 C B、20-30 C C、30-40 C D、50-70 CE、80-90 C21、舌苔時指附著于舌面上的一層A、苔垢B、斑疹C、顏色D、瘢痕E、顆粒22、在五行的生克關系中,一事物對另一事物有促進、資助、協同作用時,稱為E、五行拮抗A、五行制化B、五行相克C、五行相生D、五行相約23、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所抑制稱為A、配伍B、相畏C、相使D 、相殺E、相須24、按五行生克規律 , 五味入五臟 ,多食甘則傷 ?A、心 ?B、肺 ?C、肝D、脾?E、腎25、按五行生克
6、規律 , 五味入五臟 ,多食咸則傷 ?E、腎A、心 ?B、肺 ?C、肝 ?D、脾26、屬于陽中之陰的時間是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D、后半夜E、子夜27、屬于陰中之陽的時間是E、子夜A、上午 B、下午C、前半夜28、 “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 ”說明了陰陽的何種關系失調D、后半夜A、對立制約B、互根互用C、相互促進D 、相互轉化E、消長平衡29、按五行生克規律 , 五味入五臟 ,多食酸則傷A、心 B、肺 ?C、肝 ?D、脾 ?E、腎30、由冬至春到夏氣候由寒逐漸變熱是陰陽的A、陰消陽長過程B、陽消陰長過程C、寒極生熱過程D、(A )相互對立斗爭E、以上均是31、A、從日中到黃昏是屬于陽長
7、陰消B、陰長陽消C、陽隨陰長D、陰隨陽長B )E、陰陽轉化32、按五行生克規律 , 五味入五臟 ,多食苦則傷?A、心?B、肺 ?C、肝 ?D、脾 E、腎33、五味中入肝的是A、酸 B、苦 C、甘 ?D、辛 ?E、咸34、五味中入肺的是A、酸 B、苦 ?C、甘D、辛 ?E、咸35、臟象學說的主要特點是A、以腦為中心的整體觀B 、以經絡為中心的整體觀?C、(以六腑為中心的整體觀D、36、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藏象學說主要是研究?E、以精氣神為中心的整體觀A、臟腑的生理B、臟腑的病理 C、臟腑之間的關系D、臟腑的解剖形態E、臟腑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關系37、臟與腑的分類主要是根據A、解剖形態的不同 B、
8、功能特點的不同 C、分布部位的不同D、陰陽屬性的不同E、經絡屬性的不同 38、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的是D、女子胞E、腦A、三焦 B、心包 C、膽 39、下列不屬奇恒之腑的是A、三焦 B、腦 C、膽40、五臟中不包括D、髓E、女子胞A、心 B、肝 C、肺D、女子胞 E 、腎41、兩目干澀多因A、肝血不足B、肝火上炎C、肝陰不足D、肝經風熱)E 、經絡42、具有化生和貯藏精氣功能的是 43、心主神志指的是A、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B、人的眼神C、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D、人的精神及眼神E、人的生命活動和情志活動44、 人體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是( A )A、血液B、津液 C、水谷精微 D、營氣 E、
9、宗氣45、 肺 “通調水道 ”的功能主要依賴于( D )A、肺主氣 B、肺朝百脈 C、肺合皮毛 D、肺主宣發、肅降 E、肺與大腸相表里46、“肺為水之上源 ”是由于( A )A、肺主通調水道 B、肺主宣發 C、肺主肅降 D、肺朝百脈 E、肺主氣47、久病衰竭,突然精神興奮,欲飲欲食是 ( C )的表現。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E、以上均是48、 下列哪項不是肺的功能( B )A、主氣B、主納氣 C、主宣發D、主肅降 D、主治節49、 大腸的功能失常,可影響( C )A、腎的氣化 B、肝的疏泄 C、肺的肅降 D、脾的健運 E、脾的升清50、 脾主運化是指( D )A、運化水液 B
10、、運化水谷 C、運化氣血 D、運化水谷和水液 E、運化水谷和血液51、 脾主統血的作用實際上是( A )A、氣的固攝作用 B、氣的溫煦作用 C、氣的氣化作用 D、氣的外衛作用 E、氣的推動作用52、 具有發散作用的藥味是( D )A、咸 B、酸 C、苦 D、辛 E、甘53、 飲食的消化吸收主要是( E )A、脾的運化 B、胃的受納 C、脾的升清 D、胃的通降 E、脾胃的升降54、 被稱為 “水谷之海 ”的是( B )A、脾B、胃 C、大腸 D、小腸 E、六腑56、 被稱為 “氣血生化之源 ”的是( C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57、 與維持正常呼吸關系最密切的臟腑是( B )A
11、、心與肺B、肺與腎 C、肺與肝 D、肺與脾 E、肝與腎58、脈形細小如線屬 ( D )脈。A、浮脈 B、數脈 C、弦脈 D、細脈 E、緩脈59、 和情志活動有密切相關的臟腑是( B )A、肺的肅降 B、肝的疏泄 C、脾的運化 D、腎的藏精 E、心主血脈60、 下列哪項與肝的疏泄無關( E )A、情志的舒暢 B、脾胃的升降 C、血液的運行 D、氣機的調暢 E、呼吸道的通暢61、 辨證施護最后的階段是( D )A、評估B、計劃 C、診斷D、實施 E、評價62、 在肝主疏泄的各種功能表現中最根本的是( C )A、促進血行 B、促進脾胃的升降 C、調暢氣機D、調節情志 E、促進膽汁的分泌和排泄63、護
12、理吐血患者時,下列哪項不相宜?(E )A、靜臥少動 B、情緒安定C、忌辛辣食物D、食易消化食物E、多飲熱水64、毛發的榮枯主要與哪兩種物質有關(C )A、氣與血B、血與津液C、精與血D、精與津液E、精與氣65、患者口氣酸餿多見于(C )A、胃熱B、齲齒C、胃有宿食D、口腔不潔E、陰虛火旺66、 “腎為氣之根 ”主要是指(B )A、腎藏精B、腎主納氣C、腎主骨 D、腎為先天之本 E、腎主生長發育67、四氣的確定是(D )A、從人體的器官感覺出來B、從疾病的性質中總結出來的C、從季節的不同變化總結出來的D、從藥物作用于人體所發生的反應和獲得的不同療效中概括出來的E、以上都不是68、心與肺的關系主要
13、體現了(D )A、血液的生成和運行方面的關系B、調節氣機和神志方面的關系C、心與肺相互制約方面的關系D、氣與血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系E、心氣與宗氣的關系69、人體陽氣的根本是(C )A、心陽B、衛陽 C、腎陽D 、胃陽E 、脾陽70、表現為先后天相互資生關系的是(D )A、心與腎B 、心與脾C 、肝與脾D、脾與腎E 、肺與腎71、黎明時腹瀉 多屬( C )證。A、濕熱證B、虛寒證C、腎陽虛D、傷食 證E、虛證72、與氣的生成關系最密切的臟腑是(D )A、心肝脾B、心肺腎C、肝脾腎D、肺脾腎E、心脾腎73、元氣主要來源于(C )A、水谷精氣B、臟腑之氣C、腎中精氣D、胃氣E、肺氣74、辨證施護的
14、最初階段為(A )A、評估 B、計劃 C、診斷 D、實施 E、評價75、 營氣的作用是( C )A、調節體溫 B、防御外邪 C、化生血液 D、溫煦臟腑 E、開合汗孔76、 人體最根本的氣是( A )A、元氣 B、宗氣 C、營氣D、衛氣 E、臟腑之氣77、 人體氣的運動稱作( B )A、氣化B、氣機 C、升降出入 D、氣機條暢 E、氣的轉化78、 血虛可導致氣虛是因為( E )A、氣能生血 B、氣能行血 C、氣能攝血 D、氣能載血 E、血能養氣79、 施艾條灸的部位先后次序應本著( A )A、先上后下 B、先下后上 C、先左后右 D、先左后右 E、無次序要求80、陳皮 、 木香 屬( B )A、
15、補氣藥 B、理氣藥 C、和解藥 D、清熱藥 E、瀉藥81、 人體的生長發育主要取決于( E )A、心血的滋養 B、肺氣的推動 C、脾氣的健運 D、肝的藏血 E、腎的藏精83、刮痧前要檢查刮具邊緣是否光滑,其目的是( D )A、搞清刮具的質量B、搞清刮具的質量C、搞清刮具的質量D、搞清刮具的質量E、判斷是否需蘸潤滑劑83、 臨床出現多汗、多尿、或小便失禁、遺精等癥是氣的哪種功能異常( E )A、氣的推動作用 B、氣的氣化作用 C、氣的溫煦作用 D、氣的外衛作用 E、氣的固攝作用84、 具有防御外邪,溫養肌膚,調節腠理開合功能的氣是( B )A、元氣 B、衛氣 C、營氣D、宗氣 E、中氣85、 脾
16、為氣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礎是因為( C )A、脾主升清 B、脾固攝氣血 C、脾主運化水谷精微 D、脾主運化水液 E、脾為后天之本86、氣虛可導致血瘀是因為(B )A、氣能生血B 、氣能行血C、氣能攝血D、氣能載血E、血為氣之母87、心之華在(A )A、面B、唇C、發D、爪E、皮88、腎之華在(C )A、面B、唇C、發D、爪E、皮89、肝之竅在(C )A、舌B、耳C、目D、鼻E、口90、肺之竅在(D )A、舌B、耳C、目D、鼻E、口91、與肺相表里的臟腑是A、胃B 、膽 C 、小腸D 、大腸E 、膀胱A、胃B、膽C 、小腸D、大腸E、膀胱93、主統血的臟腑是(C )A、心B、肝C、脾D、肺E、腎9
17、4、推動血液運行的臟腑是(A )A、心B、肝C、脾D、肺E、腎95、骨之余為(A )A、齒B、爪C、發D、筋E、脈96、筋之余為( B )A、齒B、爪C、發D、筋E、脈97、血之余為( C )A、齒B、爪C、發D、筋E、脈98、心在志為(A )A、喜B、怒C、思D、悲E、恐99、肝在志為( B )A、喜B、怒C、思D、悲E、恐100、腦為(A )A、髓之海B、氣之海C 、血之海D、水谷之海E、經脈之海101、胃為( D )A、髓之海B、氣之海C、血之海D、水谷之海E 、經脈之海92、與心相表里的臟腑是C )102、下列描述哪項與腎藏精有關A、視物清晰B、皮毛潤澤C、頭發烏黑光澤D、面色紅潤E、
18、肌肉豐滿103、下列描述哪項與肝藏血有關( A )A、視物清晰 B、皮毛潤澤 C、頭發烏黑光澤 D、面色紅潤 E、肌肉豐滿104、稱為 “先天之本 ”的臟腑是A、丿心B、肝 C、脾D、肺 E、腎105、稱為 “后天之本 ”的臟腑是A、丿心B、肝C、脾D、肺E、腎106、主調節血量的是A、丿心B、肝 C、脾107、五臟的生理功能特點是D、肺E、腎A、傳化水谷,傳化物而不藏D、既不似臟,又不似腑108、爪甲的榮枯主要取決于B 、化生和貯藏精氣,藏而不瀉E、以上均不是C、似臟非臟,似腑非腑A、津液 B、肝血 C、腎精D、氣血E、心血109、人體骨骼的發育主要取決于A、津液 B、肝血 C、腎精110、
19、經絡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D、氣血E、心血A、經脈 B、絡脈 C、奇經八脈D、孫絡 E、浮絡A )C、似臟非臟,似腑非腑111、六腑的生理功能特點是A、傳化水谷,傳化物而不藏B、化生和貯藏精氣,藏而不瀉D、既不似臟,又不似腑E、以上均不是112、十二經脈中相表里的陰經與陽經交接于113、手太陰肺經循行走向A、手足末端B、頭部C、面部 D、腹部 E、胸部( C )E 、從頭走手114、前額兩發角之間為A、 12 寸B、 9 寸C、 18 寸D、 6 寸 E、 3 寸115、從胸到手的經脈是(A )A、手太陰肺經B、手少陽三焦經C 、足少陽膽經D、足太陽膀胱經E、足太陰脾經116、從足到胸腹的經脈是
20、( E )A、手太陰肺經B、手少陽三焦經C、足少陽膽經D、足太陽膀胱經E、足太陰脾經117、循行于上肢外側的經脈是( B )A、手太陰肺經B、手少陽三焦經C、足少陽膽經D、足太陽膀胱經E、足太陰脾經118、 “六淫 ”是指( E )A、六氣B、風、寒、暑、濕、燥、火C、六種正常的氣候變化D、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E、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119、 風邪的致病特點是( A )A、其性開泄B、易傷津血 C、易于動血D、其性重濁 E、其性凝滯120、 觀察心主血脈的功能是否正常,應主要觀察( A )A、面部顏色 B、口唇顏色 C、爪甲顏色 D、頭發光澤度 E、毫毛榮枯121、 陰陽的互根互用是指( D )A
21、、陰陽之間相互感應 B、事物運動變化的形式 C、相互對立又相互關聯的事物屬性D、陰和陽是對立統一的,兩者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E、事物的陰陽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122、 致病具有關節疼痛,游走不定特點的邪氣是( A )A、風B、寒 C、濕D、火 E、暑123、 發病迅速、臨床癥狀變幻無常的致病因素是( C )A 、暑邪B 、火邪 C 、風邪D 、燥邪 E 、熱邪124、 寒邪的致病特點是( E )A、其性開泄B、易傷津血 C、易于動血D、其性重濁 E、其性凝滯125、 寒主收引是指( D )A、寒性重濁黏滯 B、寒邪損傷陽氣 C、寒邪阻滯氣機D、使氣機收斂,經絡筋脈攣急
22、E、寒為陰邪,易傷下部126、 六淫中最易導致疼痛的邪氣是( A )A、寒邪 B、火邪 C、風邪 D、燥邪 E、濕邪127、 易致氣血凝結阻滯不通的邪氣是( B )A、風邪B、寒邪 C、濕邪 D、火邪 E、暑邪128、 暑邪傷人,所見氣短,乏力癥狀,這是由于( C )A、暑為陽邪,其性炎熱 B、暑邪傷人,可致食欲缺乏C、暑性升散,易于傷津耗氣D、暑邪挾濕,濕邪困脾E、以上都不是129、 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見( C )A、易傷人體上部及肌表 B、易生風動血 C、易耗氣傷津 D、易為陽熱癥狀 E、以上都不是130、 多與濕邪夾雜為病的邪氣是( D )A、風邪B、熱邪 C、寒邪D、暑邪 E、以上
23、都不是131、 下列屬于濕性趨下所致的是( B )A、小便清長 B、婦女帶下 C、手足厥冷 D、汗出惡風 E、大便秘結132、 易襲人體陰位的邪氣是( C )A、寒邪B、暑邪 C、濕邪D 、風邪E、燥邪133、六淫中最易阻滯氣機的病邪是( B )A、寒邪B、濕邪C、暑邪D、燥邪E、火熱之邪134、癥見頭重如裹,肢體困重多為外感( C )A、風邪B、寒邪C、濕邪D、暑邪E 、火邪135、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點是(A )A、易耗氣傷津B、易于動血C、易于挾濕D、易于生風E、易于傷肺136、具有燔灼、升騰、上炎特性的邪氣是( D )A、風 B、寒 C、燥 D、火 E、暑137、 下列哪項不是火邪的
24、致病特點( C )A 、易耗氣傷津 B 、易于動血 C 、易于挾濕D 、易于生風 E 、易致腫瘍138、 最易損傷人體陽氣的病邪是( C )A、風寒 B、風寒濕 C、寒濕 D、濕熱 E、暑濕139、 燥邪最易傷( A )A、肺 B、心 C、肝D、脾E、腎140、 燥邪致病最易損傷人體的( A )A、津液 B、氣血 C、腎精 D、肝血 E、陽氣141、 干咳少痰,或痰液膠黏難咳,多因感受哪種病邪( D )A、風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142、 具有升散,向上特性的邪氣是( E )A、風、燥 B、暑、濕 C、燥、火 D、暑、燥 E、風、火143、 我國醫學史上,開創臨床辨證施護先
25、河的著作是( ?D )A、皇帝內經?B、肘后備急方??C、諸病源候論?D、傷寒雜病論 E、中醫基礎144、 下列哪一項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點( C )A、上炎 B、耗氣 C、傷津 D、動血 E、生風145、 氣滯是指(E?)A、腹內有腫塊,按之堅硬,推之不移,痛有定處者B、腹脹腹滿,扣之如鼓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 D、皮下按之凹陷,舉手即起 E、腫塊時聚時散,按之無形,痛無定處146、 七情致病可直接傷及內臟,最易傷及哪幾臟( E )A、心脾肺B、心肺肝 C、肺脾腎 D、肝脾腎E、心肝脾147、 導致氣機紊亂逆于上的情志致病因素是( E )A、思 B、驚 C、恐 D、喜E、怒148、
26、突然受驚可導致( E )A、氣緩B、氣上 C、氣消D、氣下 E、氣亂149、 血瘀是指(?A?)A、腹內有腫塊,按之堅硬,推之不移,痛有定處者B、腹脹腹滿,扣之如鼓C、 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舉手即起E、腫塊時聚時散,按之無形,痛無定處150、 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是( B )A、易傷陽氣,使氣機升降失常B、使氣機收斂,故無汗 C、多易傷肺D、易生風動血 E、易于引起流行151、 風邪致病( C )A、易耗氣傷津B、易損傷陽氣C 、易襲陽位D 、易襲陰位E、易阻滯氣機152、暑邪致病(A )A、易耗氣傷津B 、易損傷陽氣C 、易襲陽位D、易襲陰位E、易阻滯氣機153、寒邪致病
27、( B )A、易耗氣傷津B、易損傷陽氣C 、易襲陽位D、易襲陰位E、易阻滯氣機154、六淫中致病季節性最強的邪氣是( C )A、風邪B、濕邪 C、暑邪D、燥邪E、火邪155、為百病之長的邪氣是(A )A、風邪B、濕邪C、暑邪D、燥邪E、火邪156、易致瘡癰的邪氣是( E )A、風邪B、濕邪 C、暑邪 D、燥邪E、火邪157、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的意義是( D )A、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B、邪氣傷人,正氣必然受損C、正氣充足,與邪抗爭,扶邪外出D、正氣旺盛,邪氣難以入侵E、以上都不是158、導致病證虛實的主要機制是( D )A、氣血的盛衰變化B、氣機升降出入的失調 C、陰精與陽氣的偏盛偏衰
28、D、正氣與邪氣的消長盛衰E、臟腑功能活動的盛衰變化159、陰陽失調中,陰陽偏衰以哪個臟為根本A、肝B、脾 C、心 D、腎 E、肺160、患者出現午后發熱,熱度不甚高,五心煩熱,A、里熱證 B、實熱證 C、陰血虧虛D、常提示陰虛內熱 E、氣虛兩虧?D?)161、正氣不足是人體發病的A、必備條件B、內在根據C、重要條件D、條件之一( B )E 、以上都不是162、煎煮時需要烊化的中藥是D?)A、麻黃? B 大黃? C 人參? D 阿膠 E、丹參163、經絡系統的主體是?A )A、十二經脈? B 奇經八脈? C 十五絡脈? D164、關于 “標”與“本”的含義,下列哪一項不正確A、病因與癥狀,病因為
29、本B、正氣與邪氣,邪氣為標D、原發病為本,繼發病為標E、正氣為本165、“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屬于A、反治法B、正治法C、標本兼治D、急則治標十二皮部E、臟腑( C )C、先病為標,后病為本E、( B ) 緩則治本166、坐浴法熏洗的頻率最佳為A、每日1次? B、每日2次?C、每日1-3次? D、隔日1( C?)次 E、每周一次167 、坐浴法熏洗的時間最佳為A、 10分鐘? B、 20-30分鐘?C、 30 分鐘 ?D、 15分鐘E、(B?)40 分鐘168、下列各項中屬治療原則的是A、滋陰降火B、清熱瀉火C、疏散風熱D 、扶正祛邪( D )E、益氣補血169、眼部熏洗法藥液的溫度一般為
30、A?)A、 25C B、 30C C、 50-60C D、 15CE、20 C170 、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則是B 、先祛邪,后扶正E 、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171 、眼部熏洗法的時間最佳為A、先扶正,后祛邪D、扶正與祛邪并用( C )C、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A、 30分鐘? B、 10分鐘? C、 20分鐘?D?)D、 15-30分鐘E、 20分鐘以內172、全身熏洗法藥液的溫度最好保持在?C )A、 50-60C B、 45-55 CC、38-45 C ?D、 42-56CE、 40-50 C173、全身熏洗法的時間最好不超過?C )A、30 分鐘 ?B、1 小時 ?C、40 分鐘D、15分
31、鐘 E、 20分鐘A、真熱假寒B 、真寒假熱C 、寒熱錯雜D 、表寒里熱E、陽虛里寒175、冬季用藥,慎用寒涼,其理論根據是( B )A、因人制宜B、因時制宜C、因地制宜D 、治病求本E、祛除邪氣176、老人慎瀉,小孩慎補,其理論根據是( A )A、因人制宜B、因時制宜C、因地制宜D 、治病求本E、祛除邪氣177、陽盛之體,慎用溫熱,其理論根據是( A )A、因人制宜B、因時制宜C、因地制宜D 、治病求本E、祛除邪氣178、用通利藥物治療實性通泄癥狀的病證,屬于( DA、因人制宜B、因時制宜C、因地制宜D 、治病求本E、早治防變179 、瘡瘍初起,為了消散腫塊,藥物宜敷滿整個病變部位,并超過腫
32、塊A、 2cm? B、1.5cm? C、 1-2cm? D、 1-2cmE 、 5cm?180、正氣不足的治則是( E)A、急則治其標B、緩則治其本C、逆治D 、從治E 、扶正174、寒因寒用適用于( A )181 、臨床上使用最多的貼藥法A?)?C )A、膏貼 B、藥膜貼 C、花貼 D、皮貼 E、以上均是182、不屬于刮痧禁忌癥的是( ?C)?B )A、推法? B 揉法? C 摩法? D 搓法201、湯劑的優點是E 、提法A、過于消瘦 ? ?B、孕婦的腹部 ?C惡心嘔吐? D、五官孔竅處 E、肌肉豐厚處A 、甘溫 B 、辛溫C 、辛涼 D 、苦寒E、苦溫184、毒性是指藥物對機體的( B )
33、A、刺激性B、損害性C、抵消性D、副作用E、治療作用185、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的方劑是( A )A、霍香正氣散B、保和丸C、八正散D 、銀翹散E、荊防販毒散186、銀翹散能夠治療(B )A 、少陽證B 、風熱表證C 、風寒表證D 、里證E、表證187、肉桂與赤石脂同用,屬藥物配伍的( A )A 、相畏B 、相殺C 、相反 D 、相惡E 、相使188、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是(A)A 、酸味B 、咸味C 、辛味 D 、苦味E 、淡味189、石膏與知母配合能增強清熱瀉火的療效,這種配伍關系是A 、相須B 、相惡 C 、相畏D 、相殺E 、相使190、下列除哪味藥之外都是妊娠絕對禁用的藥物( D )
34、A、麝香B、巴豆 C、大戟D、半夏E、斑蝥191、在“十八反 ”中,下列除哪味藥物外均與烏頭相反(AA 、玄參B 、白芨 C 、貝母 D 、瓜蔞E、半夏192、能發散風寒,又能宣肺平喘的藥物是( B )A、細辛B、麻黃C、生姜D、桂枝E 、紫蘇193、苦杏仁的主要功效是(A)A、止咳平喘B、清熱化痰C、清熱瀉火D、清熱利咽E、溫化寒痰194、確定歸經學說的理論基礎是( E)A、臟腑學說B、經絡學說C、陰陽學說D、五行學說E、臟腑經絡學說195、能清熱瀉火又能生津止渴的藥物是( E )A、黃苓B、黃連 C、生地黃D、石膏E、地骨皮196、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清熱解毒的藥物是( E )A、黃蓮B、黃柏
35、 C、大黃D、知母E、金銀花197、五味中具有能瀉下、軟堅作用的是( E )A、辛B、甘 C、酸D、苦E、咸198、甘味藥的作用是( B )A 、發散行氣行血B 、補益緩急止痛C、收斂固澀D、軟堅散結和瀉下199、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功效的藥物是( E )A、三七 B、熟地黃C、丹參 D、當歸E 、川芎183、治療外感風寒表證宜選用哪種性能的藥物( B )A )E 、滲水利濕200、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拇指指腹著力,腕關節或掌指做輕柔緩和的擺動,屬于推拿手法中的)( C )A、緩慢,持久B、節約 C、吸收快藥效強D、方便 E、口感適宜202、丸劑的優點是( A )A 、吸收慢藥效持久 B 、不
36、易變質 C 、無色無味 D 、適用兒童 E 、口感適宜203、 補血的代表方是( B )A 、八珍湯B 、四物湯 C 、四君子湯 D 、六味地黃丸 E 、腎氣丸204、 補氣的代表方是( B )A 、八珍湯 B 、四君子湯 C 、腎氣丸D 、六味地黃丸 E 、四物湯205、 養心安神的代表方是( B )A 、朱砂安神丸 B 、酸棗仁湯 C 、安宮牛黃丸 D 、朱砂丸 E 、蘇合香丸( A )206、適用于肺氣上逆的代表方是207、芳香化濕的代表方A、八正散 B、平胃散 C、五苓散D、真武湯 E、羌活勝濕湯208、消食導滯的代表方是A、平胃散B、保和丸C、枳實消痞丸D 、理中丸( B )E 、半
37、夏厚樸湯209、石決明、牡蠣的作用是A、軟堅散結B、收斂固澀C、清肝明目D、涼血止血( E )E 、平肝潛陽210、消導藥中善消肉食積滯之要藥是A、山楂B、麥芽 C、神曲 D、陳皮E、雞內金211、辛味藥的作用是A 、發散行氣活血 B 、補益緩急止痛 212、咸味藥的作用是C、收斂固澀D、( A )軟堅散結和瀉下E、瀉熱燥濕A 、發散行氣活血 B 、補益緩急止痛C、收斂固澀D、( D ) 軟堅散結和瀉下E、瀉熱燥濕213、苦味藥的作用是A 、發散行氣活血 B 、補益緩急止痛C、收斂固澀( E )D 、軟堅散結和瀉下E、瀉熱燥濕214、能表示藥物作用部位的是A、四氣B、五味 C、歸經D、升降浮沉
38、E、毒性215、能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作用的是A、四氣B、五味C、歸經 D、升降浮沉E、毒性216、反映藥物作用趨向的是A、四氣 B、五味 C、歸經D、升降浮沉217、按摩時,用一指禪推法的頻率最佳為E、毒性D?)A 、 80-100 次 /分 ? B、 100-120 次/分? C、 120-140次 /分 ? D、120-160次/分 E、100-160 次 /分218、日間經常汗出兼有神疲乏力的是A、自汗 B、盜汗 C、戰汗 D、絕汗E、脫汗219、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的穴位是A、命門穴B、至陽穴C、腰陽關穴D 、大椎穴(D )E、百會穴220、驚風證的面色是A、黑色B、黃色
39、 C、白色D 、青色E、赤色221、按摩時,捏法不適用于B?)A、頭部??? B 額面部? C222、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為頸項部??? D四肢 E、腹部A、自汗B、盜汗 C、戰汗 D、絕汗E、脫汗223、百日咳的咳嗽特點為A、咳聲重濁B、咳聲陣作,終止時作鷺鷥叫聲(C 、咳聲低微B )D 、咳聲不揚E、咳聲緊悶224、全身戰栗抖動,繼而汗出的為A、自汗B、盜汗 C、戰汗 D、絕汗E、脫汗225、觀察舌苔以辨別病邪淺深的主要依據是A、舌苔的有無 B、苔質的厚薄C、苔質的黃白( B )D、苔質的潤燥 E、舌苔的真假226、下列哪項不屬正常舌象A、舌質淡紅B、舌體柔軟227、紅舌的主病是C 、舌
40、體靈活D 、舌體胖嫩E、舌苔薄白A、瘀血B、寒證 C、痰飲D、熱證E、以上都不是228、脾虛病證的面色為A、黃色 B、赤色 C、青色D、白色E、黑色229、手足軟弱無力、行動不靈而無痛者為230、神志不清,語無倫次,聲高有力,稱為231、面色萎黃多屬A、脾虛濕蘊 B、脾胃氣虛232、胃火熾盛可表現為A、食欲缺乏 B、消谷善饑233、潮熱最基本的特征是( B )C、肝郁脾虛 D、濕熱黃疸E、寒濕陰黃( B )C、嗜食異物 D、饑不欲食E、惡聞食物( D )A、低熱B、五心煩熱C、身熱不揚D、按時發熱或定時熱甚E、骨蒸勞熱234、婦女帶下色白,清稀如涕,無臭味,多屬( D )A、沖任虧虛 B、濕熱
41、下注 C、腎虛失約 D、脾虛濕盛 E、肝經郁熱235、在臨床護理中,針法的常用范圍不包括( B?)A、止痛 B、升高體溫 C、解除尿閉 D、調理脾胃 E、以上都是236、針身與針柄連接的部分稱為( A?)A、針根? B、針尖? ? C、針尾? D、針桿 E、針體237、 艾條灸的類別不包括( C?)A、溫和灸 ?B、雀啄灸? ??C、間接灸? D、回旋灸 E、以上均不包括238、 神在全身皆有表現,但卻突出地表現于( E )A、語言 B、動態 C、表情 D、應答反應 E、眼神239、滿面通紅多屬A、陰虛證B、實熱證C、肝膽濕熱D、瘀血證E、有神240、中國人正常面色應是A、紅黃隱隱,明潤含蓄(
42、 A )B、白中透紅而明潤C、紅黑隱隱,如古銅色D 、黃而鮮明E、黃中帶紅241、五臟應五色哪一項不對A、青應肝B、白應腎C、黃應脾D、赤應心E、以上都不對242、形成面色黃的原因主要是A、脾虛濕蘊B、心肺氣虛C、腎陽不足243、舌苔黃膩,多主A、寒濕內困B、疫癘初起C、濕熱內蘊(A )D、腎陰虧虛 E、陰寒內盛( C )D、熱盛傷津E、暑熱傷津244、紫舌主A、血瘀B、氣滯 C、痰濕(A )D、津虧 E、中毒245、提示邪氣漸盛的舌苔變化一般是指( A )A、苔由薄變厚B、苔由潤變燥 C、苔驟增驟退 D、苔由厚變薄 E、苔由多變少246、溫和灸操作中艾條應距離皮膚約(?B )A、 1-2cm
43、? B 、 2-3cm? ?C、 3-4cm? ?D、 4-5cm E、 ?1-3cm?247、 肝病患者,應忌食下列哪種食物(D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248、七情過極,可采用以情勝情法,若喜傷心,應采用(E )A、 以思勝之B、以怒勝之C、以悲勝之D、以憂勝之E、以恐勝之249、 肝陽上亢證飲食禁忌( A )A、酒及辛辣之品B、生冷瓜果C、多飲水 D、葷腥 E、以上都不是250、 發汗解表藥宜( A )A、熱服B、涼服C、溫服D、使患者大汗淋漓E、以上都不是251、 脾胃虛弱所致的脘腹疼痛的特點是(A )A、隱痛 B、脹痛C、刺痛D、竄痛 E、絞痛252、 夏季起居方面應
44、遵循( D )A、早臥早起 B、早臥晚起C、晚臥晚起 D、晚臥早起 E、以上都不是253、 老年人的食養,以下哪一項不正確(B )254、病室內光線過亮不適宜下列哪類患者D)A、感受風寒B、陽虛C、里寒證D、肝風內動E、感受風濕255、中醫康復護理原則中養生護理要遵循的原則是A、標本緩急B、因人施護C、形神兼養(C )D、順應四時E、因證施護256、下列哪一項不是心臟病患者的運動護理方法A、步行 B、慢跑C、打乒乓球D、速跑E、以上都不是257、煎煮中藥最好選用下列哪種容器A、沙鍋B、搪瓷缸C、鐵鍋D、銅鍋E、鋁鍋258、中藥湯劑的煎煮一劑藥一般可煎幾次(B)A 、磁石B、番瀉葉C、芒硝 D、
45、蒲黃 E、阿膠A、I次 B、2次C、3次 D、4次E、無數次(D )259、下列哪味藥應包煎(B )260、下列藥應后下的是A 、磁石B、番瀉葉C、芒硝D、蒲黃E、阿膠261、下列藥應沖服的是A 、磁石B 、番瀉葉 C 、芒硝 D 、蒲黃 E 、阿膠262、安神藥宜何時服A、飯前服B、飯后服 C、睡前服D、清晨服E、以上都是A 、黑色B 、黃色C、白色D 、青色E 、赤色264、水飲的面色為(A )A 、黑色B 、黃色C、白色D 、青色E、赤色265、驚風的面色為( D)A、黑色 B、黃色C、白色D 、青色E、赤色266、失血的面色為( C)A、黑色B、黃色C、白色D 、青色E、赤色267、氣
46、滯疼痛特點為(A )A、脹痛 B、刺痛C、冷痛D、灼痛E 、重痛268、瘀血疼痛特點為( B)A、脹痛B、刺痛C、冷痛D 、灼痛E、重痛269、濕證疼痛特點為( E)A、脹痛B、刺痛C、冷痛D、灼痛E、重痛270、熱證疼痛特點為( D)A、脹痛B、刺痛C、冷痛D、灼痛E、重痛271、表證可見( C )A、但寒不熱B、但熱不寒C、惡寒發熱D、寒熱往來E、272、熱證可見( B )A、但寒不熱B、但熱不寒C 、惡寒發熱D 、寒熱往來E、273、半身汗出的病機是(A)263、熱證的面色為(E )都不是都不是D、氣虛表衛不固E、以上都不是274、不屬于艾炷灸的是A、經絡閉阻或營衛不和B、陰虛內熱,蒸津
47、外泄C、陽氣暴脫,津隨氣泄?A)A、回旋灸? ?B、無瘢痕灸??? ??C、隔蒜灸? ?D、瘢痕灸 E、以上均是275、若喜傷心,應采用(E )A、以思勝之 B、以怒勝之 C、以悲勝之 D、以喜勝之 E、以恐勝之276、若怒傷肝,應采用(C )A、以思勝之B、以怒勝之C、以悲勝之D 、以喜勝之E、以恐勝之277、若悲傷肺,應采用(D)A、以思勝之B、以怒勝之C、以悲勝之D 、以喜勝之E、以恐勝之278、若思傷脾,應采用(B )A、以思勝之B 、以怒勝之C、以悲勝之D、以喜勝之E、以恐勝之( B )C、內傷雜病的辨證方法(A )280、八綱辨證是A 、各種辨證的基礎 B 、各種辨證的總綱D、外感
48、雜病的辨證方法E、以上都不是281、表證最主要的癥狀是A、惡寒B、發熱C、頭身疼痛D、脈數E、舌苔薄黃282、無瘢痕灸施灸前要先在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涂少量的凡士油的目的是(?B)A、導熱作用? B、有利于艾炷的粘附? ? C、保護皮膚? D、潤滑皮膚 E、無目的283、 隔蒜灸的功效包括(A?)A、清熱解毒、殺蟲?B、回陽救逆、固脫之功? C、散寒止痛、溫胃止嘔?D消瘀散結 E、以上多不是284、 施行隔附子餅灸時,最佳的調和劑為(C?)A、酒精B、麻油? ?C、黃酒? D、醋 E、石蠟油285、 陰虛的典型苔脈是( E )A、舌紅脈細B、舌淡脈虛細C、舌紅脈數 D、舌紫脈細無力 E、舌紅少苔脈數細286、 下列屬于陰虛證的表現是( B )A、面色萎黃B、咽干盜汗 C、神疲乏力D、舌淡嫩 E、以上都不是( D )D、虛證夾實E、虛實并重( D )D、表里同病E、由表人里( C )D、表里同病E、由表人里287、正虛為主、邪實為次者是A、實證B、虛證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要章節國際金融理財師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小語種考試真題解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的信貸管理試題及答案
- 針對性練習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理財師的價值觀及其影響試題及答案
- 有效策略的網絡編輯師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網絡編輯師證書常見考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強化訓練試題及答案
- 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核心知識體系試題及答案
- 特許金融分析師試題及答案要點
- 2023年初中生物競賽復賽試卷及答案
- (WORD版可修改)JGJ59-202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 工程造價畢業設計完整版
- DB37-T 5222-2022建筑施工懸挑腳手架安全技術與管理標準
- 市政道路投標方案設計大綱
- 腸梗阻-PPT課件 (2)
- 報批稿20160301-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6萬噸多品種脂肪醇(酸)產品項目
- 教學資源庫建設方案-金融專業
- 鋁合金牌號對照
- C6-5-2設備單機試運轉記錄
- 管道夜間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