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語文園地5(教案)_第1頁
六下語文園地5(教案)_第2頁
六下語文園地5(教案)_第3頁
六下語文園地5(教案)_第4頁
六下語文園地5(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園地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在學習中養成的好習慣, 懂得養成良好的學習 習慣的重要性。2 .借助學習文言文時掌握的字詞理解成語的意思,積累成語。3 .體會文中引用的好處并學會在作文中力口以運用。4 .掌握楷書書法的要領。5 .積累關于改革創新的名句。重點難點1 .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2 .積累文言文知識,在學習和生活中靈活運用。3 .積累與改革創新肩關的名句,并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運 用。課 時 安 排2課 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 .結合平時的學習情況交流自己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2 .借助文言文中學過的字詞理解成語的意思,積累成語。教學重點1 .懂得養成良好的學

2、習習慣的重要性,學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2 .借助文言文中學過的知識理解成語的含義。教學過程一、交流平臺1 .閱讀有關習慣的名人名言,體會好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作用。導語: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 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我國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也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敝T多的 事實也證明一個人的成功,跟他自身的良好習慣密不可分。如果說成功是果實, 那么好習慣便是種子。我們每個人都要在成長的過程中細心呵護這顆種子, 讓它 漸漸地成長壯大。2 .學生仔細閱讀課本上的內容,概括其中提到的學習習慣。

3、(1)讀懂提示性的文字,與同桌交流。(2)指名匯報交流內容,注意要結合自己平時的學習情況來說。交流預設:生:第一種學習習慣是每天堅持讀課外書, 而且讀的大多是名著。我自己也 讀過名著,但是不能持之以恒地堅持下來。(愛閱讀的好習慣。)生:第二種學習習慣是邊讀書邊思考,用旁批或筆記把心得寫下來。 這也是 我在平時讀書時常用的方法。(勤思考、勤做筆記的好習慣。)生:第三種學習習慣是習作完成后認真讀幾遍, 要仔細檢查并用修改符號進 行修改。我覺得不光是習作,只要是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們都要在完成后進行仔 細檢查,確認無誤后再上交。(做完作業后自查的好習慣。)生:第四種學習習慣是遇到不懂的問題, 通過向別

4、人請教或者查閱資料,尋 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養成勤問勤查的習慣。我在閱讀時,對于課文中有些難以理 解的詞語,我就會提前查查資料,這樣課堂學習時就不會不理解了。(勤問勤查的好習慣。)3.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交流自己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1)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除了課本上的學習習慣,自己若有好的學習習 慣,可以分享給大家。(2)師生交流。(分習慣預設:、 學習時要集中精神一一養成專注的習慣 書山有路勤為徑一一養成勤奮學習的習慣 溫故而知新一一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U勤于思考,舉一反三一一養成靈活學習的習慣)4.教師總結。小結: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靠我們長期不懈地堅持和反復 訓練強化。好習

5、慣一旦養成,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會對我們終身可持續發 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我們終身受益。二、詞句段運用(1)過渡: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教育格外重視。 學好文言文,一是能增強我們民族的 自信心和自尊心;二是能夠擴大我們的閱讀視野;三是有利于提高我們的語文素 養。比如,課本中呈現的一組成語中都含有古代文言文中的重點字詞,我們可以 借助對這些重點字詞的理解來推想成語的意思。1 .出示詞語,學生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馬觀花自愧(ku i )獴口聲淚.(j近)4不以為裕過猶(y)不及赴沙蹈火2 .先引導學生說一說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再推

6、想成語的意思。(1)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理解加點字的意思。明確:走:跑。弗:不。俱:者B。然:是,對。 及:達到。湯:熱水。(2)學生推想成語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與同桌交流。3.查工具書,理解詞義,對照自己的推想找有出入的地方。預設: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這些詞語后, 對比自己的推想能體會到借助重點 字詞來理解成語的意思是一種很實用的方法, 進而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靈活 運用這種方法去理解成語甚至句子的含義。屋"馬觀花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自愧弗如由于比不上他人而感到羞愧。聲淚俱下一邊訴說,一邊哭泣。形容極其悲痛、哀傷的樣子。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過

7、猶不及超過標準就如同沒有達到標準一樣,都不符合標準?!案皽富鸨枷驘崴?,踩在烈火上。比喻不畏艱險,奮不顧身。,三、課堂回顧,交流收獲1 .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小結: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交流了自己在學習中養成的好習慣,懂得 了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明白了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我們在平 時的學習中持之以恒地堅持。希望通過這次交流活動,大家能在以后的學習生活 中養成更多的好習慣。另外,今天我們還借助積累的文言文知識理解了成語的意 思,再次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注意勤積累、 巧運 用。2 .引導學生交流收獲(1)思考自己在平時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借鑒其他同

8、學的做法改正缺點,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積累更多的文言文知識,嘗試靈活運用。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 .體會文中引用的好處并學會在作文中加以運用。2 .掌握楷書書法的要領。3 .積累關于改革創新的名句。教學重點1 .體會引用的好處并學會運用。2 .積累與改革創新有關的名句。教學過程3 、詞句段運用(2)1 .談話導入。導語:同學們,我們平時在閱讀文章時,會發現很多時候作者在文中引用了 名人名言。那么,在文章中引用這些內容有什么作用呢?2 .出示句子,學生讀句子,體會引用的作用。正像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的,科學的靈感,絕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

9、山, 或輕于鴻毛?!?1)學生讀句子,邊讀邊體會引用的內容的作用。(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示例:生:第一個句子出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作者間接引用華羅庚 所說的話是為了證明“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 這一觀點。引用名人名言便于讀者接受,也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生:第二個句子直接引用司馬遷的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 毛”,明確指出死的意義和價值有兩種:一種是“重于泰山”,即死得有意義; 一種是“輕于鴻毛”,即死得無價值。(3)教師總結引用的作用師:文章中的引用,通常情況下能增強文章的文學色彩(最主要的作用), 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引出下

10、文;議論文中的引用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出自 己的觀點,另一方面引用的內容還可以作為文章的道理論據, 增強文章的說服力。3.拓展運用。過渡:理解了文章中引用的好處,我們在習作中也可以嘗試運用。我們在運 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可以直接引用,這時引用的內容要加上引號,還要指明出處;也可以 間接引用,這時不用說明引文的出處,而將其編織在自己的話語中。具體采用何 種形式的引用要根據自己表達的需要來選擇。(2)引用的內容必須準確無誤,一定要忠于原文,不能隨意捏造、編纂。 引用的內容要完整,不能斷章取義;即使是只需引用原文的部分內容,也要引用 意思相對完整的一個片段;引用時切忌掐頭去尾,挑三揀四

11、,以免給讀者造成片 面的認識,甚至是誤解。(3)合理引用的前提是正確理解原話的意義。(4)引用時要與自己的意思配合得當,避免語意含混不清。二、書寫提示過渡:有人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無言的詩、無形的畫??梢哉f,書法是一 門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數千年來一直備受人們的喜愛。我國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書 法名家,今天我們就去認識其中的一位。1 .名家簡介。趙孟筱(12541322)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元代著名書法家、畫家、詩 人。趙孟顓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 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 被稱為“元人冠冕”;在書法上,他善篆、隸、

12、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 稱于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 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2 .出示趙孟頒的楷書代表作三門記(局部),引導學生欣賞、交流體會。 (1)教師出示資料卡,引導學生了解該書法作品。三門記又名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是趙孟 i的經典作品。該書法作品5的文章由宋末元初文人牟嵋(y(n)撰寫,記載了蘇州玄妙觀重新修繕殿門一事。(2)學生結合課本上的文字提示,了解趙孟 :楷書的特點。(3)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預設:三門記充分顯露了趙孟 顓的用筆風格,一方面恪守中鋒、順勢的 原則,一方面又雜糅行書的筆法,從而形成了或藏株痕跡含蓄,或露株

13、意味明朗 的風格。既不同于魏晉、南北朝時書法的工整、嚴謹,也不同于唐楷的法度森嚴 與精雕細琢。從單個字的處理來看,線與線之間的顧盼承接,空間與空間的虛實 對比,無不包含著一種內在的力量和如涓涓細流永無休止之勢,同時,也反映出趙孟敬對線條嫻熟的駕馭能力。(4)學生自主交流。3 .教師提示練習硬筆楷書時的注意事項。(1)硬筆楷書的筆畫有提頓、藏露、方圓、快慢等用筆方法。不同的用筆 方法產生不同的形態、質感的線條,不同的線條需要不同的用筆方法去體現。(2)硬筆楷書的每一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都要交代清楚,工整規范,干凈 利落,不能潦草、粘連。但是筆畫與筆畫之間又要有內在的呼應關系,使筆畫達 到:既起收有

14、序、筆筆分明、堅實有力,又停而不斷、直而不僵、彎而不弱、流 暢自然。(3)硬筆楷書在結構上強調筆畫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穩、比例適當、 字形端正、合乎規范。字與字排列在一起時要大小勻稱、行款整齊。4 .學生根據交流內容,書寫楷書作品。(1)可從本單元課文中摘抄一段自己喜歡的文字,或者抄寫一首自己喜歡 的詩歌。(2)書寫時要注意書寫的要領。5 .師生共同選出最佳書寫作品,給予獎勵。三、日積月累1.出示句子,學生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G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3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一禮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淮南子需注意的字音:茍(g Ou)荀(

15、xS) 循(xm) 淮(hud)2 .出示資料,介紹背景知識。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一說“周"有 周密、周遍、周流之義),故名,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 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是對經最早的解說,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 統稱十 翼。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或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 圣所編。禮記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 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 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荀子是戰國時期荀子和弟子們整理或記錄他人

16、言行的哲學著作。全書共32篇,其觀點與荀子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 的一部哲學著作。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五行、墨、法 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屬于道家。3 .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示例:(1)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币馑际牵菏挛锇l展到了極點, 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地發展。(2)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 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3)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意思是: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里提取 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4)

17、 “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币馑际牵喝绻麑θ?民有好處,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襲舊的規 矩。4 .結合句子的意思說一說這些句子的共同點。明確:這些句子都強調了不因循守舊,要改革創新的意思5 .教師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感悟這些句子蘊含的哲理預設:(1)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比藗儚倪@句話中摘出了兩個字, 表達了更為實用主義的意思。那便是“變”和“通”二字,合起來即為“變通”?!白兺ā?一詞目前仍然極具通用性,強調人們遇事不必死鉆牛角,而應該懂得通 融、屈伸。(2)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北緛硎钦f洗澡的問題:假如今天把一 身的污垢洗干凈

18、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凈,這樣一天一天的下去,每天都 要堅持。引中出來,指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也要日日新。(3)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由于這句話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為 后人所常用,最初是比喻人通過學習可以提升自己, 后多用來比喻學生超過老師 或后人勝過前人。(4) “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备嬖V我們不斷改革、 不斷創新本來就是歷史的常態。只要堅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業的原則,改革 就應該推進,也只有推進改革,才能夠達到所謂有利于民、有利于事業的這樣一 個目的。6 .學生讀一讀,記一記,并學會積累運用。四、課堂回顧1 .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小結: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體會了在文章中引用的好處,并學會在自 己的習作中運用;欣賞了趙孟顓的楷書書法,了解了練習硬筆書法的技巧;還積 累了有關改革創新的名句,它們并不因年代久遠而失去了意義, 相反,我們今天 讀來仍然從中受益匪淺。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說一說、背一背,這就是我 們今天這節課的主要學習方式,希望大家課后能用這種方式復習我們學過的知 識。2 .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收獲。(1)掌握硬筆書法的技巧,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2)積累名句,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學反思在這一單元的“語文園地”教學中,我精心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