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見運動損傷的急救運動損傷急救概念 針對在體育運動中造成的肌體傷害,為了傷病員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傷害,減輕痛苦,預防并發癥,并為傷員轉運和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而進行的緊急臨時性的處理。常見運動損傷的急救運動損傷的分類運動損傷的原因運動損傷的急救原則軟組織損傷的處理運動損傷的分類 1按損傷組織的種類 2按運動損傷的輕重程度 3按損傷組織是否有創口與外界相通程度 按損傷組織分類分為肌肉韌帶的損傷及撕裂,挫傷,四肢骨折,顱骨骨折,脊柱骨折,關節脫位,腦震蕩,內臟破裂,凍傷,積水等。 下頁下頁下頁按運動損傷的輕重程度 傷后不損失工作能力的輕傷; 傷后失去工作能力 24h 以上,需要在門診治療的中等傷;
2、 傷后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的重傷。 傷口是否和外界接觸 可分為開放性損傷與閉合性損傷。此外,根據發病的緩急,還可以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根據病因,又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損傷等。 運動損傷的原因 可以分為基本原因與間接原因兩方面。 基本原因 包括以下7條。 1 、思想因素 事實證明,運動損傷的發生,常與體育教師,教練員和體育鍛煉參加者對預防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有關。 下頁2 準備活動中的缺點 據國內調查統計資料表明,缺乏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正確,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首要原因。在準備活動上常存在的缺點有: 不做準備活動 或者準備活動不充分 準備活動的內容與體育課或訓練課的內容 結合得不好,或者缺乏專項準備活動
3、 。 準備活動的量過大下頁基本原因 3 技術上的缺點和錯誤 由于技術上的缺點和錯誤,違反了人體結構的特點和各器官的系統功能活動的規律,以及運動時的力學原理,也易引起機體組織損傷。 4. 運動量(尤其是局部負擔量)過大 安排運動量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體育鍛煉者的生理特點,運動量超過了鍛煉者可能承受的生理負擔,尤其是局部負擔量過大,這常是運動訓練特別是專項訓練中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 下頁 5. 身體的功能狀況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帶傷或傷病初愈階段,以及疲勞時,生理功能和運動能力相對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若參加劇烈的運動,將會因肌肉力量較弱,反應較遲鈍,身體協調性較差等導致損傷。下頁6. 場地
4、設施運動環境的缺點 : 1、運動場地不平,有碎石或雜物;跑道硬滑,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板與地面不平齊。 2、器械年久失修維護不良,表面生銹,不光滑或有裂痕;器械安裝不牢固或安放位置不妥當。 3、運動時的服裝和鞋襪不符合體育衛生的要求等,這些都能成為受傷的原因。 下頁7氣象因素的影響 氣溫過高,易發生中暑和疲勞;氣溫過低,易發生凍傷或出現肌肉僵硬,身體協調性下降而引起肌肉拉傷;潮濕高溫的氣候使人容易大量出汗,影響體內水鹽代謝,可發生肌肉痙攣或虛脫;光線不良影響視力,使鍛煉者在運動中反映遲鈍。下頁間接原因-誘因 1. 各項運動的技術特點 由于各運動項目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人體各部位的負
5、擔量不同。 因此,各運動項目都有它的易傷部位。 籃球的膝關節,網球運動的肘關節,乒乓球運動的肩關節下頁2. 人體解剖和運動生理特點 某些組織所處的特殊的解剖位置,在運動中承受力不夠.1、如肩袖;在結構上較為薄弱,抗拉或抗折能力相對較差,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易發生損害.2、如骺軟骨板;關節在一定的屈曲角度時,關節穩定性下降,易發生“不合槽”的活動。3、如膝關節半蹲位“發力”;或某些關節在運動時,關節面承受到幾個不同方面的應力。4、如肱橈關節在運動過程中,關節面既有滑動又有旋轉摩動;或運動中由于相互間力學關系的改變,而導致負擔最大的組織發生損傷。運動損傷的急救 做好現場急救的目的: 保護傷病員的生命安
6、全,避免再度傷害,減輕痛苦,預防并發癥,并為傷員轉運和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因此,無論何種急性損傷,及時而正確的急救都是很重要的。 下頁 急救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急救原則是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防止休克。 下頁 一、出血的急救 成年人失血20%(約800ml)即休克; 失血40%(約1600ml)即會死亡。 主要矛盾是:失血止血 止血的方法 : 在運動損傷急救中,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常用繃帶加壓包扎。 包扎法、指壓法和止血帶法近心端加壓包扎三種。 下頁二、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急救 凡骨或骨小梁的連續性發生斷裂,則統稱為骨折。骨折是較嚴重的一種運動損傷,但發病率較低,約占整個運動損傷的 1.5 。 骨
7、折的征象 疼痛 腫脹和皮下瘀血 、功能障礙 、畸形 、異常活動伴有骨擦音。 下頁 骨折急救的主要矛盾:救命在先,防止休克 。 嚴重骨折,多發性骨折,或同時有其他并發癥的傷員,易引起休克。 早期就地固定 :骨折的及時固定,可避免骨折斷端的移動,防止加重損傷;固定后肢體較為穩定和安靜,以減輕疼痛,而且便于傷員的轉運。因此未經制動固定的傷員,不可任意移動,在沒有把握或條件不充分的情況下,應禁止做任何試圖復位的動作,以免發生休克和增加傷員的痛苦。 注意:開放性的骨折要先止血再包扎固定。下頁三、 關節脫位的急救 凡相鄰兩骨之間失去正常的聯接關系,即稱為關節脫位。 主要矛盾:疼痛或者由疼痛引起的并發癥。
8、脫位征象 疼痛與壓痛 ,腫脹、畸形 ,關節活動功能喪失 。下頁下頁關節脫位急救原則:抗休克 關節脫位,尤其是大關節脫位或合并其他損傷時,傷員常會發生休克。急救時要注意預防休克。急救處理:固定 用夾板或三角巾固定傷肢后,應盡快將傷員送往醫院,爭取早期復位。因此,沒有整復技術和經驗的救護者,不可隨意做試圖復位的動作,以免加重傷情,影響功能恢復。軟組織損傷的處理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原則 股四頭肌挫傷 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擦傷 擦傷是皮膚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膚組織被磨破出血或有組織液溢出。創口較淺,面積較小的擦傷,可用生理鹽水洗凈創口,創口周圍用 7
9、5 的酒精棉球消毒,局部擦以紅汞或紫藥水,無需包扎,讓其暴露在空氣中待干后即可。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局部皮膚或粘膜完整,無裂口與外界相通,損傷時的出血積聚在組織內。這種損傷在體育運動中最為多見。 常見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種類 挫傷 由鈍力直接作用于身體某部所致 , 如運動中相互沖撞,或被踢打,或身體撞擊在器械上引起皮下組織(如肌肉,韌帶等)挫傷。在體育運動中比較常見的是股四頭肌和小腿前部挫傷。 下頁肌肉肌腱拉傷 由于肌肉主動的猛烈收縮或者伸展時,其收縮力超過了肌肉本身所承擔的能力。 關節韌帶扭傷 在外力作用下,關節發生超常范圍的活動而造成損傷。輕者發生韌帶部分的撕裂,重者韌帶纖維完全斷裂,引起關
10、節半脫位或完全脫位。同時引發關節囊滑膜和軟骨損傷。 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原則 冷敷,加壓包扎并抬高傷肢。 這種方法應在傷后立刻使用,有制動,止血,止痛及防止或減輕腫脹的作用 冷敷一般使用氯乙烷或冰袋,而后用適當厚度的棉花或海綿置于傷部,立即用繃帶稍加壓力進行包扎。 24h 后拆除包扎固定,根據傷情再進一步處理 股四頭肌挫傷 股四頭肌挫傷是由外力沖撞所致,常見于足球、籃球運動中。不過這種外力沖撞僅引起肌肉的損害,其功能不致于完全喪失。 主要矛盾:股四頭肌挫傷后,往往傷后第 2 天晨才發現明顯腫脹,約 48h 后癥狀才完全趨于穩定;嚴重的股四頭肌挫傷,常可繼發骨化性肌炎。下頁 股四頭肌挫傷的處理,可分
11、為三期: 限制活動期 傷后立即冷敷,加壓包扎、抬高傷肢,患者休息,以減少毛細血管出血防止腫脹。 癥狀較輕的傷員在 24h 后按摩、熱療和膝關節的屈伸活動;但癥狀較重的傷員在 48h 后,可做股四頭肌的:“抽動”活動,可以外敷、消炎、止痛的中草藥。下頁 恢復活動期 當傷情已穩定,患者可以控制股四頭肌收縮時,開始做膝關節輕微的屈伸運動,先做膝關節的伸直功能練習,膝關節的屈伸練習應視傷情而定,不可操之過急。 功能恢復期 逐漸增加伸膝抗阻的力量練習,直至膝關節活動完全恢復正常,并可酌情參加一些非對抗性的活動。同時可配合按摩、理療等。 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 踝關節韌帶損傷 ,在整個運動損傷中約占 8 ,在
12、關節韌帶損傷中占首位。球類、田徑、體操、滑雪運動中都可發生,其中以外側韌帶損傷為多見,尤以距腓前韌帶損傷更為常見。 為什么?下頁1、外側副韌帶分為三束,即距腓前 (前束)、跟腓(中束),及距腓后 ( 后束 ) 。三束韌帶呈三角。 距腓前韌帶的部分纖維參與組成關節囊,當其發生撕裂時,一般都引起關節囊和滑膜的損傷,從而出現關節積血。 2、外踝比內踝長1cm ,且靠后方,內側韌帶比外側韌帶堅強。足的內翻活動比外翻活動大。下頁處理處理 在現場急救時主要矛盾:判斷是否有骨折、出血或者韌帶斷裂。 1、觀察形態和檢查功能性是否正常。 做強迫內翻試驗和踝抽屜試驗,檢查有否韌帶完全斷裂。 2、用氯乙烷噴射或用其
13、噴濕的棉花團壓迫以抑制內出血,然后用較大的棉花塊或海面墊加壓包扎,并抬高傷肢。下頁繃帶包扎時應注意行走方向,即內翻損傷應呈輕度外翻位固定,使受傷組織處于松弛狀態。 24h 以后,根據傷情可選用新傷藥外敷、理療、針灸、按摩、藥物痛點注射及支持帶固定等,并應及早練習踝關節功能。對較嚴重的韌帶捩傷,也可采用石膏管型固定。 下頁總結 運動損傷的急救。要抓住主要矛盾,遵循保命在先,防止休克。 出血先止血,關節脫位和骨折要固定。 軟組織損傷明機理,冷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 傷后恢復要循序漸進。(遵循客觀規律)運動損傷急救概念 針對在體育運動中造成的肌體傷害,為了傷病員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傷害,減輕痛苦,
14、預防并發癥,并為傷員轉運和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而進行的緊急臨時性的處理。基本原因 3 技術上的缺點和錯誤 由于技術上的缺點和錯誤,違反了人體結構的特點和各器官的系統功能活動的規律,以及運動時的力學原理,也易引起機體組織損傷。 4. 運動量(尤其是局部負擔量)過大 安排運動量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體育鍛煉者的生理特點,運動量超過了鍛煉者可能承受的生理負擔,尤其是局部負擔量過大,這常是運動訓練特別是專項訓練中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 下頁7氣象因素的影響 氣溫過高,易發生中暑和疲勞;氣溫過低,易發生凍傷或出現肌肉僵硬,身體協調性下降而引起肌肉拉傷;潮濕高溫的氣候使人容易大量出汗,影響體內水鹽代謝,可發生肌肉痙攣或虛脫;光線不良影響視力,使鍛煉者在運動中反映遲鈍。下頁運動損傷的急救 做好現場急救的目的: 保護傷病員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傷害,減輕痛苦,預防并發癥,并為傷員轉運和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因此,無論何種急性損傷,及時而正確的急救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