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6507.4-2022 水管鍋爐 第4部分:受壓元件強度計算》相比《GB/T 16507.4-2013 水管鍋爐 第4部分:受壓元件強度計算》,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更新和調整:
-
標準適用范圍的細化:2022版標準可能對水管鍋爐受壓元件的類型、材料以及應用場合的描述更加具體和完善,以適應近年來鍋爐技術的發展和安全要求的提高。
-
計算方法與公式修訂:鑒于材料科學與力學分析技術的進步,新版標準可能引入了更精確的計算模型和公式,用于評估受壓元件的應力、應變及疲勞壽命,確保計算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
材料標準引用更新:隨著材料標準的更新,2022版可能引用了最新的材料性能測試標準和材料許用應力值,以保證設計依據的時效性和安全性。
-
安全系數調整:根據行業經驗和事故案例分析,新版標準或許調整了受壓元件設計的安全系數,旨在進一步增強設備運行的安全裕度。
-
檢驗與試驗要求變化:為了更好地驗證設計計算的有效性,2022版標準可能增添了或修改了受壓元件的檢驗和試驗方法,包括無損檢測、壓力試驗等方面的要求。
-
技術術語和定義更新:隨著技術進步,一些專業術語可能有了新的定義或解釋,2022版標準對此進行了相應的更新,以保持術語使用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
考慮環境因素:新版標準可能加強了對環境條件(如溫度循環、腐蝕環境)對受壓元件強度影響的評估要求,確保鍋爐在復雜工況下的長期穩定運行。
-
信息化與數字化要求:考慮到現代制造業發展趨勢,2022版標準或許鼓勵或要求在受壓元件設計和強度計算中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有限元分析(FEA)等現代技術手段,提升設計效率與準確性。
以上變動旨在提升水管鍋爐受壓元件設計與制造的科學性、安全性和先進性,符合當前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22-03-09 頒布
- 2022-10-01 實施





文檔簡介
?犐犆犛27.060.30犆犆犛犑98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
犌犅/犜16507.4—202
代替犌犅/犜16507.4—2013
水管鍋爐
第4部分:受壓元件強度計算
犠犪狋犲狉狋狌犫犲犫狅犻犾犲狉狊—
犘犪狉狋4:犛狋狉犲狀犵狋犺犮犪犾犮狌犾犪狋犻狅狀狅犳狆狉犲狊狌狉犲狆犪狉狋狊
2020309發布 2021001實施
發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犜16507.4—202
目 次
前言 Ⅰ
引言 Ⅲ
1范圍 1
2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術語和定義 1
庫七七標準下載
4基本要求5許用應力6計算壁溫7計算壓力8減弱系數
…………………2
…………………3
…………………3
…………………5
…………………6
9元件厚度 10
10計算厚度
1 開孔補強
………………1
………………17
12厚度附加量 2
13最高允許壓力
14附加應力校核
…………………………23
…………………………25
15結構限制和要求 26
附錄A(規范性)鍋筒低周疲勞壽命計算 3
附錄B(規范性)確定元件最高允許工作壓力的試驗和有限元分析驗證法 40
附錄C(規范性)設計附加壓力(Δ狆a)取值 4
附錄D(資料性)工藝附加厚度取值 45
附錄E(資料性)開孔減弱截面的抗彎截面模量(犠x1)的近似算法 47
參考文獻 49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本文件為GB/T16507《水管鍋爐》的第4部分。GB/T16507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總則;
——第2部分:材料;
——第3部分:結構設計;
——第4部分:受壓元件強度計算;
——第5部分:制造;
——第6部分:檢驗、試驗和驗收;
——第7部分:安全附件和儀表;
——第8部分:安裝與運行。
本文件代替GB/T16507.4—2013《水管鍋爐 第4部分:受壓元件強度計算》,與GB/T16507.4—
2013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更改了受壓元件的范圍,增加了啟動(汽水)分離器(見第1章,2013年版的第1章);
——更改并增加了本部分用到的術語和定義(見第3章,2013年版的第3章);
——更改了低周疲勞壽命計算的使用范圍,允許啟動(汽水)分離器參照使用(見4.2,2013年版的
4.2);
——增加了相鄰溫度之間的材料許用應力值用算術內插法確定和材料許用應力值應舍去小數點后的數字的規定(見5.2.1);
——更改了確定計算壓力的相關條款(見7.3,2013年版的7.3);
——增加了凸形封頭開孔補強計算規定(見10.3.8、1.2、1.3.6、1.5.6、1.5.8);
——增加了承受外壓的凸形封頭的計算方法(見10.3.9);
——增加了彎管或彎頭和圓弧形集箱筒體計算厚度公式的適用范圍(見10.6.5);
——增加了開孔補強接管的焊縫高度規定(見1.4.2、1.5.8);
——更改了三通的尺寸要求(犔1、犺min、狉)、規格范圍、結構要求(見15.3.12~15.3.28,2013年版的
16.3.18~16.3.37);
——刪除了凸型封頭人孔密封面切口部位徑向最小剩余厚度的規定(見2013年版的16.3.1);
——更改了“鍋筒低周疲勞壽命計算”的內容(見附錄A,2013年版的附錄A);
——更改了確定元件最高允許工作壓力的驗證法相關內容(見附錄B,2013年版的第12章)。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62)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北京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有限公司、武漢鍋爐股份有限公司、無錫華光環保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哈電發電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四川川鍋鍋爐有限責任公司、濟南鍋爐集團有限公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江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立人、王慧文、張宇音、辛娜娜、駱聲、許國華、朱清、林貞宇、趙偉民、王紅方、張強軍、馬紅、錢林峰、吳祥鵬、盛建國、陳瑋、毛荷芳、徐勇敏。
Ⅰ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196年首次發布為GB/T16507—196;
——2013年第一次修訂時,將水管鍋爐和鍋殼鍋爐內容分開,各由8個部分組成,水管鍋爐為
GB/T16507.1—2013~16507.8—2013《水管鍋爐》,鍋殼鍋爐為GB/T16508.1—2013~GB/T16508.8—2013《鍋殼鍋爐》,本文件為GB/T16507.4—2013《水管鍋爐第4部分:受壓元件強度計算》,同時本文件部分代替GB/T922—208《水管鍋爐受壓元件強度計算》
(GB/T922—208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922—198);
——本次為第二次修訂。
Ⅱ
引 言
GB/T16507《水管鍋爐》是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負責制修訂和歸口的鍋爐通用建造標準之一。其制定遵循了國家頒布的鍋爐安全法規所規定的安全基本要求,設計準則、材料要求、制造檢驗技術要求、驗收標準和安裝要求均符合TSG1《鍋爐安全技術規程》的相應規定。GB/T16507為協調標準,滿足TSG1《鍋爐安全技術規程》的基本要求,同時也符合TSG91
《鍋爐節能環保技術規程》的要求。GB/T16507旨在規范鍋爐的設計、制造、檢驗、驗收和安裝,由8個
部分構成。
——第1部分:總則。目的在于確定水管鍋爐范圍界定、鍋爐參數、建造規范以及節能和環保等建造水管鍋爐的通用技術要求。
——第2部分:材料。目的在于確定水管鍋爐受壓元件和非受壓元件、受力構件、鍋爐鋼結構和焊
接材料等的選材和用材要求。
——第3部分:結構設計。目的在于確定水管鍋爐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焊接連接要求、開孔和各元(部)件的具體設計要求。
——第4部分:受壓元件強度計算。目的在于確定水管鍋爐受壓元件的計算壁溫、計算壓力、許用
應力取值及強度設計計算方法。
——第5部分:制造。目的在于確定水管鍋爐在制造過程中的標記、冷熱加工成形、脹接、焊接和熱處理要求。
——第6部分:檢驗、試驗和驗收。目的在于確定水管鍋爐受壓元件和與其直接連接的承受載荷的
非受壓元件的檢驗、試驗和驗收要求。
——第7部分:安全附件和儀表。目的在于確定水管鍋爐安全附件和儀表的設置和選用要求。
——第8部分:安裝與運行。目的在于確定水管鍋爐本體和鍋爐范圍內管道的安裝、調試、質量驗收以及運行要求。
由于GB/T16507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囊括適用范圍內鍋爐建造和安裝中的所有技術細節,因此,在滿足TSG1《鍋爐安全技術規程》所規定的基本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不禁止GB/T16507中沒有特別提及的技術內容。
GB/T16507不限制實際工程設計和建造中采用能夠滿足安全要求的先進技術方法。
對于未經委員會書面授權或認可的其他機構對標準的宣貫或解釋所產生的理解歧義和由此產生的任何后果,本委員會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Ⅲ
犌犅/犜16507.4—202
水管鍋爐
第4部分:受壓元件強度計算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水管鍋爐受壓元件強度計算的基本要求,許用應力、計算壁溫、計算壓力、減弱系數、元件厚度、計算厚度、開孔補強、厚度附加量、最高允許壓力的設計計算方法,附加應力校核以及結構限制和要求,并規定了確定元件最高允許工作壓力的試驗和有限元分析驗證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GB/T16507.1界定的受壓元件,包括鍋筒筒體、啟動(汽水)分離器筒體、集箱筒體、管子、管道、彎管、彎頭、圓弧形集箱筒體、凸形封頭、平端蓋及蓋板和三通等元件。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50.3壓力容器 第3部分:設計GB/T16507.1水管鍋爐 第1部分:總則GB/T16507.2水管鍋爐 第2部分:材料GB/T16507.3水管鍋爐 第3部分:結構設計GB/T16507.5水管鍋爐 第5部分:制造GB/T16507.6水管鍋爐 第6部分:檢驗、試驗和驗收GB/T16507.7水管鍋爐 第7部分:安全附件和儀表GB/T16507.8水管鍋爐 第8部分:安裝與運行DL/T695電站鋼制對焊管件
DL/T536 發電廠汽水管道應力計算技術規程
3術語和定義
GB/T16507.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庫七七標準下載
3.1
3.23.3
腐蝕裕量犮狅狉狅狊犻狅狀犪犾狅狑犪狀犮犲狋犺犻犮犽狀犲狊
設計使用期內,元件考慮腐蝕減薄需要的附加厚度。
計算厚度狉犲狇狌犻狉犲犱狋犺犻犮犽狀犲狊
理論計算公式確定的受壓元件厚度。
注:必要時,計算厚度還計入其他載荷所需厚度。
設計厚度犱犲狊犻犵狀狋犺犻犮犽狀犲狊
計算厚度與厚度附加量之和。
1
3.4
3.53.6
3.73.83.9
名義厚度狀狅犿犻狀犪犾狋犺犻犮犽狀犲狊
設計厚度向上圓整至鋼材標準規格的厚度。
注:即圖樣標注厚度。
有效厚度犲犳犲犮狋犻狏犲狋犺犻犮犽狀犲狊
名義厚度減去腐蝕裕量、鋼材厚度下偏差和工藝附加厚度后的厚度。
厚度下偏差犾狅狑犲狉狋狅犾犲狉犪狀犮犲狅犳狋犺犻犮犽狀犲狊
材料標準規定的厚度允許下偏差負值的絕對值。
注:無負值取0。
工藝附加厚度狆狉狅犮犲狊犪犱犻狋犻狅狀犪犾狋犺犻犮犽狀犲狊
元件在沖壓、卷制或彎制過程中制造工藝所允許的材料厚度最大減薄值。
最小需要厚度 犿犻狀犻犿狌犿狉犲狇狌犻狉犲犱狋犺犻犮犽狀犲狊
元件承載計算壓力、計算溫度等載荷,并考慮腐蝕減薄因素所需厚度的最小值。
熱擠壓三通犺狅狋犲狓狋狉狌狊犻狅狀狋犲
用無縫鋼管經多套模具熱擠壓成型的直型或鼓型三通。
3.10
直型三通狊狋狉犪犻犵犺狋狋犲
主流通道呈直線形的三通。
3.1
注:通常支管直徑不大于主管。
鼓型三通犱狉狌犿狋犲
主流通道呈鼓型的三通。
注:由等徑直型三通主管段經鍛縮而成,通常支管直徑大于主管。
3.12
3.13
縱截面狏犲狉狋犻犮犪犾狊犲犮狋犻狅狀
過主管回轉軸線,且過主管平均直徑圓弧面與接管或孔的回轉軸線相交點的平面。
橫截面犮狉狅狊狊犲犮狋犻狅狀
與主管回轉軸線垂直,且過主管平均直徑圓弧面與接管或孔的回轉軸線相交點的平面。
4基本要求
4.1按本文件設計計算的鍋爐受壓元件,其結構、材料、制造、安裝、使用、修理及改造,應符合GB/T16507.1、GB/T16507.2、GB/T16507.3、GB/T16507.5、GB/T16507.6、GB/T16507.7和GB/T16507.8的有關規定。
4.2用于調峰負荷等參數波動較大、或波動較頻繁的機組的鍋爐,其受壓元件應進行疲勞強度校核。鍋筒的疲勞強度校核按照附錄A進行計算,啟動(汽水)分離器的疲勞強度校核也可按照附錄A進行
計算。
2
4.3不滿足本文件正文各章條規定適用條件或未列入本文件的特殊受壓元件,按照附錄B確定元件的最高允許工作壓力。
5許用應力
5.1符號
本章使用下列符號:
狇max——元件承受的最大熱流密度,單位為千瓦每平方米(kW/m2);
η ——修正系數;
[σ]——許用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5.2許用應力的取用
5.2.1受壓元件的材料許用應力([σ]),應按GB/T16507.2選取,處于所列計算溫度之間的材料許用應力值,由鄰近計算溫度的許用應力值,按算術內插法確定,并應舍去小數。
5.2.2外壁受熱的鍋筒、集箱筒體、三通和等徑叉形管的許用應力([σ])應取材料許用應力值與表1修正系數(η)的乘積。
表1修正系數
工作條件
η
煙溫≤60℃,或透過管束的輻射熱流不大且筒體壁面不受煙氣的強烈沖刷,或狇max≤30kW/m2
0.95
煙溫>60℃
0.90
6計算壁溫
6.1符號
本章使用下列符號:
犑 ——熱流均流系數;
狆r——鍋爐額定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狇max——元件外壁承受的最大熱流密度,單位為千瓦每平方米(kW/m2);狋b——金屬壁溫,單位為攝氏度(℃);
狋d——計算壁溫,單位為攝氏度(℃);
狋i——金屬內壁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狋m——工質額定平均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狋o——金屬外壁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狋s——計算壓力對應的工質飽和溫度(熱水鍋爐為出口水溫),單位為攝氏度(℃);
Δ狋——溫度偏差,單位為攝氏度(℃);
犡——工質混合系數;
αh——內壁對工質的換熱系數,單位為千瓦每平方米每攝氏度[kW/(m2·℃)];
β ——按名義厚度確定的外徑與內徑的比值;
δ ——圓筒體的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λ ——材料導熱系數,單位為千瓦每米每攝氏度[kW/(m·℃)]。
3
6.2金屬壁溫
受壓元件的各點金屬壁溫按照公式(1)計算:
2
狋b=狋i+狋o
…………(1)
6.3元件計算壁溫
6.3.1計算壁溫(狋d)應取受壓元件各點金屬壁溫中的最大值。
6.3.2計算壁溫(狋d)根據元件受熱條件和結構特性由傳熱計算確定。圓筒體計算壁溫按照公式(2)
計算:
狋d=狋m+犑狇max(β+δ
β)+犡Δ狋 (2)
αh 100λβ+1
6.3.3工質混合系數(犡):鍋筒筒體?。?;管子?。保患渫搀w?。埃?,當工質從端部進入時,?。?。6.3.4集箱筒體和管子的Δ狋取值不小于10℃;不受熱過熱蒸汽集箱筒體的犡Δ狋取值不小于10℃。6.3.5鍋筒筒體和集箱筒體的熱流均流系數(犑)?。?。
6.3.6鍋筒的工質額定平均溫度(狋m)取計算壓力下工質的飽和溫度(熱水鍋爐為出口水溫)。
6.3.7計算壁溫(狋d)不計入鍋爐出口過熱蒸汽溫度在設計允許范圍內的波動值。6.3.8封頭、平端蓋和三通等元件的計算壁溫,參照相連筒體或管道(管子)確定。6.3.9計算壁溫(狋d)也可由表2、表3和表4直接選取。
表2鍋筒和啟動(汽水)分離器計算壁溫
單位為攝氏度
受熱條件
元件位置
取值
不受熱
煙道外
狋m
絕熱
煙道內
狋m+10
爐膛內
狋m+40
不絕熱
透過管束的輻射熱流不大且筒體壁面不受煙氣的強烈沖刷,或元件承受的熱流密度狇max≤
30kW/m2
狋m+20
煙溫≤60℃的對流煙道內
狋m+30
60℃<煙溫<90℃的對流煙道內
狋m+50
煙溫≥90℃的對流煙道或爐膛內
狋m+90
注:對于外壁受熱的鍋筒,狋m指水空間溫度。
表3管子和管道的計算壁溫
單位為攝氏度
元件
條件
取值
沸騰管
狆r≤13.7MPa及狇max≤407kW/m2
狋s+60
省煤器管
對流式省煤器
狋m+30
輻射式省煤器
狋m+60
4
表3管子和管道的計算壁溫(續)
單位為攝氏度
元件
條件
取值
過熱器管
對流式過熱器
狋m+50
輻射式或半輻射式(屏式)過熱器
狋m+10
管道
煙道外
狋m
表4集箱和防焦集箱計算壁溫
單位為攝氏度
內部工質
工作條件
取值
水或汽水混合物
不受熱
煙道外
狋m
絕熱
煙道內
狋m+10
不絕熱
煙溫≤60℃的對流煙道內
狋m+30
60℃<煙溫<90℃的對流煙道內
狋m+50
煙溫≥90℃的對流煙道或爐膛內
狋m+10
飽和蒸汽
不受熱
煙道外
狋s
絕熱
煙道內
狋s+25
不絕熱
煙溫≤60℃的對流煙道內
狋s+40
60℃<煙溫<90℃的對流煙道內
狋s+60
過熱蒸汽
不受熱
煙道外
狋m+犡Δ狋
絕熱
煙道內
狋m+25+犡Δ狋
不絕熱
煙溫≤60℃的對流煙道內
狋m+40+犡Δ狋
60℃<煙溫<90℃的對流煙道內
狋m+60+犡Δ狋
注:對于外壁受熱的汽水混合物集箱和防焦箱筒體,狋m指不出現自由水面時的溫度。
7計算壓力
7.1符號
本章使用下列符號:
狆——元件計算壓力,單位為兆帕(MPa);狆o——元件工作壓力,單位為兆帕(MPa);狆r——鍋爐額定壓力,單位為兆帕(MPa);Δ狆a——設計附加壓力,單位為兆帕(MPa);Δ狆f——工質流動阻力,單位為兆帕(MPa);Δ狆h——液柱靜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7.2元件工作壓力
7.2.1工作壓力按照公式(3)計算:
5
狆o=狆r+Δ狆f+Δ狆h (3)
7.2.2工質流動阻力(Δ狆f)取鍋爐最大出口流量時,計算元件至鍋爐出口之間的壓力降。
7.2.3當元件底部液柱靜壓值不大于3%(狆r+Δ狆a+Δ狆f)時,則液柱靜壓值可不考慮。
7.3元件計算壓力
7.3.1元件計算壓力按照公式(4)確定:
狆≥狆o+Δ狆a (4)
7.3.2元件設計附加壓力(Δ狆a)按附錄C確定。
8減弱系數
8.1符號
本章使用下列符號:
犪 ——斜向孔橋橫向距離(取中徑弧長),單位為毫米(mm);
犫 ——斜向孔橋縱向距離,單位為毫米(mm);
犆x、犆y——三通結構系數;
犇a——三通主管的平均直徑,單位為毫米(mm);犇1——圓筒體、封頭的內徑,單位為毫米(mm);犇o——三通主管外徑,單位為毫米(mm);
犱——開孔直徑,單位為毫米(mm);
犱′ ——凹座開孔的沉孔直徑,單位為毫米(mm);犱a ——三通支管的平均直徑,單位為毫米(mm);犱ae ——相鄰兩孔平均當量直徑,單位為毫米(mm);犱e ——孔的當量直徑,單位為毫米(mm);
犱1e ——第一孔的當量直徑,單位為毫米(mm);
犱2e ——第二孔的當量直徑,單位為毫米(mm);
犱i——焊制或鍛制三通支管內徑,單位為毫米(mm);犺——具有凹座開孔的沉孔深度,單位為毫米(mm);犓——斜向孔橋的換算系數;
犖——孔橋減弱系數線算圖中的參數;
狀 ——犫與犪的比值;
狆r ——鍋爐額定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狊 ——相鄰孔節距(橫向取中徑弧長),單位為毫米(mm);
狊c ——相鄰孔的臨界節距,單位為毫米(mm);
α ——橫截面內非徑向孔的軸線與圓筒體徑向(既在縱截面內,又在橫截面內)的夾角,單位為度(°);
β——按名義厚度確定的外徑與內徑的比值;βt——按計算厚度確定的外徑與內徑的比值;δ——圓筒體的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δb——接管的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
6
δbe ——三通支管的有效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e ——焊制和鍛制三通主管的有效厚度,單位為毫米(mm);
[σ] ——計算壁溫下的許用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σ]b——計算壁溫下的接管許用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φ ——孔橋減弱系數;
φh ——凸形封頭頂部中心開孔結構減弱系數;
φt ——焊制和鍛制三通、等徑叉形管的結構減弱系數;
φw ——焊接接頭減弱系數。
8.2最小減弱系數
8.2.1圓筒體、圓弧形集箱或彎管(彎頭)中弧,取縱向焊接接頭減弱系數(φw)、孔橋減弱系數(φ)中的最小值。
8.2.2焊制和鍛制三通,取結構減弱系數(φt)、孔橋減弱系數(φ)中的最小值。
8.2.3凸形封頭,取凸形封頭頂部中心開孔結構減弱系數(φh)、焊接接頭減弱系數(φw)中的最小值。
8.2.4等徑叉形管,取結構減弱系數(φt)。
8.2.5孔橋與焊縫重疊或凸形封頭頂部中心孔的中心至焊縫邊緣距離不大于(0.5犱+12)mm,減弱系數應取孔橋減弱系數(φ)或凸形封頭頂部中心開孔結構減弱系數(φh)與焊接接頭減弱系數(φw)的乘積。
8.3焊接接頭減弱系數
8.3.1焊接接頭質量應符合GB/T16507.5的有關規定。
8.3.2焊接接頭減弱系數(φw)應根據對接接頭形式及無損檢測比例,按表5選取。
表5焊接接頭減弱系數
焊接接頭形式
無損檢測(超聲波或射線)比例
φw
雙面焊對接接頭或相當于雙面的全焊透對接接頭
10%
1.0
局部
0.90
單面焊對接接頭
10%
0.90
局部
0.80
8.3.3當材料的許用應力由持久強度確定時,焊接接頭減弱系數(φw)取值應不大于0.80。
8.4孔橋減弱系數
8.4.1圓筒體上相鄰孔的節距(縱向、橫向或斜向)小于孔橋相鄰孔的臨界節距,且相鄰孔的直徑均不大于未補強孔最大允許直徑,按照本條款計算孔橋減弱系數(φ)。圓弧形集箱和三通的孔橋減弱系數(φ),按照圓筒體的孔橋減弱系數計算方法來處理。
8.4.2孔橋相鄰孔的臨界節距按照公式(5)計算:
狊c=犱ae+2槡(犇i+δ)δ (5)
8.4.3相鄰孔的孔橋減弱系數(φ)按表6計算。計算的孔橋減弱系數大于1時,取φ=1。
7
表6孔橋減弱系數
孔橋型式
孔橋示意圖
φ
縱向
狊-犱ae狊
橫向
2狊-犱ae
狊
斜向
犓狊-犱ae狊
其中:犓=槡1-0.711+狀22
5/( )
8.4.4相鄰孔平均當量孔徑(犱ae)按照公式(6)計算。
2
犱ae=犱1e+犱2e
…………(6)
8.4.5當量孔徑(犱e)按表7計算。
表7當量孔徑
形式
當量孔徑(犱e)
示意圖
徑向孔
犱
橫截面非徑向孔
縱向孔橋
犱
橫向孔橋
c犱
osα
其中:
α≤45°
斜向孔橋
犱槡狀2+cos2α
狀2+1
其中:
α≤45°
具有凹座的孔
犱+犺(犱′-犱)
δ
8
8.4.6斜向孔橋減弱系數也可直接由圖1查取,圖中虛線為各條曲線極小值的連線。
圖1斜向孔橋減弱系數線算圖
8.4.7開孔直徑的確定:
a)橢圓孔取其在孔橋兩孔中心連線上的尺寸;
b)雙面角焊(適用狆r不大于2.5MPa鍋爐,且不受熱)或插入式整體焊接管取其接管內徑。8.4.8雙面角焊(適用于狆r不大于2.5MPa鍋爐,且不受熱)或插入式整體焊接管(或孔圈)的許用應力([σ]b)小于圓筒體的許用應力([σ])時,減弱系數計算中的犱應取接管(或孔圈)內徑與2δb[1-
([σ]b/[σ])]之和。
8.4.9單獨孔橋可利用有效補強范圍內接管厚度裕量按照第1章進行補強,提高孔橋減弱系數。
8.5凸形封頭頂部中心開孔結構減弱系數
8.5.1頂部中心開孔的封頭,凸形封頭頂部中心開孔結構減弱系數按照公式(7)計算:
犇i
φh=1-犱
…………(7)
8.5.2封頭頂部中心開孔為橢圓時,犱取橢圓長軸。
8.6焊制和鍛制正交三通的結構減弱系數
8.6.1鍛制三通結構減弱系數(φt)按照公式(8)、公式(9)計算:
φt=1.20[1+犆
1犆2/(2犆)] (8)
其中:
x槡1+y y
=
犆x
犱i2 烌
犇a犱a 烍
=4.05
犆
δ3e+δ3be
y δ2e槡犇aδe烎
…………(9)
8.6.2無縫鋼管焊制三通的結構減弱系數(φt)按表8確定。
9
表8焊制三通結構減弱系數
計算壁溫
結構參數
補強型式
φt
低于由持久強度確定許用應力的起始溫度
1.05≤β<1.10
蝶式
0.90
狆r≤2.5MPa、1.05≤β<1.10、犇o≤273mm
厚度
取公式(8)值的2/3
1.10≤β且βt≤1.50
蝶式
0.90
單筋
0.80
厚度
按照公式(8)計算
不低于由持久強度確定許用應力的起始溫度
1.05≤β<1.10
蝶式
按照公式(8)計算
狆r≤2.5MPa、1.05≤β<1.10、犇o≤273mm
厚度
取公式(8)值的2/3
1.10≤β<1.25且273mm<犇o≤813mm
蝶式或單筋
按照公式(8)計算
1.10≤β<1.25且犇o≤273mm
蝶式或單筋
0.70
1.25<β且βt≤2.0
厚度
按照公式(8)計算
1.25<β且βt≤1.50
蝶式或單筋
0.70
8.7等徑叉形管結構減弱系數
等徑叉形管的結構減弱系數(φt)按表9確定。
表9等徑叉形管結構減弱系數
計算壁溫
φt
低于由持久強度確定許用應力的起始溫度
0.7
等于或高于由持久強度確定許用應力的起始溫度
0.6
9元件厚度
9.1符號
本章使用下列符號:
犆 ——厚度附加量,單位為毫米(mm);犆1——腐蝕裕量,單位為毫米(mm);δ ——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δdc——設計厚度,單位為毫米(mm);δe——有效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min——最小需要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t——計算厚度,單位為毫米(mm)。
9.2最小需要厚度
最小需要厚度按照公式(10)計算:
δmin=δt+犆1 (10)
10
9.3設計厚度
設計厚度按照公式(1)計算:
9.4名義厚度
名義厚度應符合公式(12)的規定:
9.5有效厚度
有效厚度按照公式(13)計算:
10計算厚度
10.1符號
本章使用下列符號:
δdc=δt+犆 …………(1)
δ≥δdc (12)
δe=δ-犆 (13)
犇c ——蓋板的計算直徑(橢圓時取短軸),單位為毫米(mm);
犇i ——圓筒體、封頭或三通主管內徑,單位為毫米(mm);
犇o ——圓筒體、彎管、彎頭、圓弧形集箱筒體、封頭、三通主管或等徑叉形管外徑,單位為毫米(mm);
犱 ——開孔直徑,單位為毫米(mm);
犱i ——接管或三通支管內徑,單位為毫米(mm);
犱o ——接管或三通支管外徑,單位為毫米(mm);
[犱]imax——熱擠壓三通滿足過渡區強度要求的支管最大允許內徑,單位為毫米(mm);
犺i ——封頭內高度,單位為毫米(mm);
犺min ——三通支管最小高度,單位為毫米(mm);
犓c ——蓋板結構特性系數;
犓f ——平端蓋結構特性系數;
犓i——彎管、彎頭或圓弧形集箱筒體內弧形狀系數;犓o——彎管、彎頭或圓弧形集箱筒體外弧形狀系數;犓s——凸形封頭結構形狀系數;
犔1——三通主管最小半長,單位為毫米(mm);
犾 ——平端蓋直段部分的長度,單位為毫米(mm);
狆 ——計算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狆r ——鍋爐額定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犚 ——彎管、彎頭或圓弧形集箱筒體中心線的曲率半徑,或熱擠壓三通外壁肩部過渡半徑,單位為毫米(mm);
犚′i ——不等厚圓筒體薄壁處內半徑,單位為毫米(mm);犚″i ——不等厚圓筒體厚壁處內半徑,單位為毫米(mm);狉 ——平端蓋或三通的過渡圓弧半徑,單位為毫米(mm);犢c ——蓋板形狀系數;
1
α ——等徑叉形管主管與接管中心軸線的夾角,單位為度(°);
βt ——按計算厚度確定的外徑與內徑的比值;
δ ——圓筒體、焊制和鍛制三通主管或凸形封頭的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b ——三通支管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e ——熱旋壓管制縮口封頭圓筒部分有效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t ——計算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0 ——強度未減弱的熱旋壓管制縮口封頭圓筒部分計算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1 ——平端蓋或蓋板的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2 ——平端蓋環形凹槽處的最小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3 ——蓋板螺栓連接部位或密封面處環狀部位厚度,單位為毫米(mm);
[σ] ——計算壁溫下的許用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φmin ——最小減弱系數;
φt ——焊制和鍛制三通、等徑叉形管的結構減弱系數;
φw ——焊接接頭減弱系數。
10.2圓筒體
10.2.1圓筒體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14)或公式(15)計算:
δ o=t
狆犇
2φmin[σ]+狆
δ i=t
狆犇
2φmin[σ]-狆
…………(14)
…………(15)
10.2.2承受外壓的管子按照GB/T150.3進行校核,但材料許用應力等按照本文件執行;當犇o不大于
20mm時,計算厚度(δt)可取1.45倍的公式(14)或公式(15)的計算值。
10.2.3中徑相等的不等厚度鍋筒筒體,薄壁與厚壁部分的強度分別按本條款計算,薄壁犇i?。脖兜?/p>
犚′i,厚壁犇i?。脖兜臓摇澹椤?/p>
10.2.4圓筒體厚度計算公式應在表10的βt范圍內使用。
表10圓筒體厚度計算公式適用的β狋范圍
元件名稱
βt
范圍
鍋筒及啟動(汽水)分離器
βt=1+2δt/犇i
βt≤1.30
集箱
βt=犇o/(犇o-2δt)
βt≤1.50
βt≤2.0(過熱蒸汽)
管子和管道
βt≤2.0
10.3凸形封頭
10.3.1典型的橢球和球形封頭結構見圖2。
12
圖2典型的橢球和球形封頭結構示意圖
10.3.2橢球和球形封頭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16)計算:
δt=犓s 狆犇i
…………(16)
其中犓s
按照公式(17)計算:
2φmin[σ]-狆
s
6
2犺i
犓=1[2+(犇i)2] (17)
10.3.3橢球和球形封頭的計算厚度公式的適用范圍:
犺i≥0.2;δt≤0.15;犱≤0.6
犇i 犇i 犇i
10.3.4凸形封頭頂部中心開孔為橢圓時,犱取橢圓長軸。
10.3.5熱旋壓管制縮口封頭頂端工藝開孔犱不小于80mm時,計算厚度按照公式(16)計算。
10.3.6熱旋壓管制縮口封頭的δ0/δe小于0.5,且狆r不大于2.5MPa時,計算厚度公式適用范圍中的
犱/犇i用犱/犇o控制,并應符合公式(18)的規定:
犇o
犱≤0.8 (18)
10.3.7凸形封頭直段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19)計算:
δt= 狆犇i
…………(19)
10.3.8頂部中心開孔的凸形封頭,
2φw[σ]-狆
當滿足結構要求時,可按照第
章開孔補強方法進行補強
1 。
10.3.9承受外壓的凸形封頭按照GB/T150.3進行校核,但材料許用應力等應按照本文件執行;或取
1.67倍的計算壓力(狆),用公式(16)確定計算厚度(δt)。
10.4平端蓋
槡[σ]
10.4.1平端蓋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20)計算:
δt=犓f犇i 狆
10.4.2平端蓋直段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21)計算:
…………(20)
13
δ o=t
狆犇
2[σ]+狆
10.4.3平端蓋的結構特性系數(犓f)按表1選取。
表1 平端蓋的結構特性系數
…………(21)
結構型式
犓f
無孔
0.4
0.42
0.4
0.42
有孔
0.45
0.47
0.45
0.47
推薦范圍
優先
—
—
—
結構型式
犓f
無孔
0.65
0.65
0.4
0.58
0.5
有孔
0.76
0.76
0.4
0.65
0.56
推薦范圍
狆r≤2.5MPa
且
犇i≤426mm
狆r≤2.5MPa
且
犇i≤426mm
水壓試驗
—
—
10.5蓋板
10.5.1蓋板計算厚度按照公式(2)計算:
槡[σ]
δt=犓c犢c犇c 狆
10.5.2蓋板形狀系數(犢c)按照表12選取。
犫/犪
1.0
0.75
0.50
犢c
1.0
1.15
1.30
注:犫/犪為孔的長短軸比,相鄰犫/犪之間犢c值用算術內插法確定,小數點后第三位四舍五入。
表12蓋板形狀系數
…………(2)
10.5.3蓋板結構特性系數(犓c)和計算直徑(犇c)按照表13規定選取。
14
表13蓋板結構特性系數和計算直徑
型式
犓c
0.50
0.5
0.45
0.5
犇c
密封面中徑
螺栓孔中心圓直徑
螺栓孔中心圓直徑
密封面中徑
10.5.4蓋板的連接處厚度(δ3)應符合公式(23)的規定。
δ3≥0.8δ1 (23)
10.6彎管或彎頭和內、外弧無開孔的圓弧形集箱筒體
10.6.1彎管或彎頭和圓弧形集箱筒體外弧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24)計算:
其中犓o按照公式(25)計算:
狆犇
δ 犓 o=t o
2φw[σ]+狆
犓=o
4犚+犇o4犚+2犇o
…………(24)
…………(25)
10.6.2彎管或彎頭和圓弧形集箱筒體內弧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26)計算:
其中犓i按照公式(27)計算:
狆犇
δ 犓 o=t i
2φw[σ]+狆
犓=i
4犚-犇o
4犚-2犇o
…………(26)
…………(27)
10.6.3彎管或彎頭直段和中弧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28)計算:
δ o=t
狆犇
2φw[σ]+狆
10.6.4圓弧形集箱筒體中弧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29)計算:
δ o=t
狆犇
2φmin[σ]+狆
…………(28)
…………(29)
10.6.5彎管或彎頭和圓弧形集箱筒體計算厚度公式的適應范圍,按照表10的集箱和管道部分,其中
βt計算公式中δt取中弧的計算厚度。
10.6.6外徑(犇o)不大于10mm的彎管或彎頭,可不校核內弧計算厚度。
10.7焊制、鍛制三通和等徑叉形管
10.7.1焊制、鍛制三通和等徑叉形管的結構示意圖見圖3。
15
犪)焊制三通 犫)鍛制三通
犮)等徑叉形管
圖3焊制、鍛制三通和等徑叉形管結構示意圖
10.7.2焊制、鍛制三通主管和等徑叉形管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30)計算:
δ o=t
狆犇
2φt[σ]+狆
10.7.3焊制和鍛制三通支管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31)計算:
δt=狆犱o
…………(30)
…………(31)
10.7.4焊制和鍛制三通,
2φt[σ]+狆
公式(31)中的φ
應由φ
替代。
在允許區域另有孔橋時,公式(30)、
10.7.5焊制和鍛制三通的計算厚度公式適用范圍:
犱i/犇i≥0.8;犱o≤813mm
10.7.6等徑叉形管的計算厚度公式適用范圍:
犇o≤108mm;1.05≤βt≤2.0
10.8熱擠壓三通
10.8.1熱擠壓三通主管圓筒體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32)計算:
δ o=t
狆犇
2φmin[σ]+狆
10.8.2熱擠壓三通支管圓筒體的計算厚度按照公式(3)計算:
δ o=t
狆犱
2φmin[σ]+狆
t min
…………(32)
…………(3)
10.8.3熱擠壓三通過渡區計算厚度及支管最大允許內徑([犱]imax)按照表14計算。
16
表14熱擠壓三通過渡區計算厚度及支管最大允許內徑
單位為毫米
主管外徑
≤60mm
>60mm
直型三通過渡區計算厚度
δt=1.3狆犇o+21.9[σ]+狆
δt=1.3狆犇o+102[σ]+狆
鼓型三通過渡區計算厚度
δt=1.3狆犱o+21.9[σ]+狆
δt=1.3狆犱o+102[σ]+狆
支管最大允許內徑
[犱]imax=犱o+2犚-2槡(犚+δt+C1)2-犚2
當犚>2.42(δt+犆1)時,取[犱]imax=犱o-2(δt+C1)
[犱]imax=犱o-2(δt+C1)
過渡區(A、B、C、D)范圍及相關尺寸示意圖
1 開孔補強
1.1符號
本章使用下列符號適用于:
犃0 ——縱截面內需要的補強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
犃1——縱截面內起補強作用的焊縫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犃2——縱截面內起補強作用的接管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犃3——縱截面內起補強作用的墊板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
犃4 ——縱截面內(除接管外)起補強作用的圓筒體或凸形封頭的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
犫 ——圓筒體或凸形封頭上開孔有效補強寬度,單位為毫米(mm);
犇i ——圓筒體或凸形封頭內徑,單位為毫米(mm);
犇o ——圓筒體或凸形封頭外徑,單位為毫米(mm);
犱 ——開孔直徑或插入式整體焊接接管內徑,單位為毫米(mm);
犱em——孔橋相鄰孔當量直徑,單位為毫米(mm);
犱i ——接管內徑,單位為毫米(mm);
犱o ——接管外徑,單位為毫米(mm);
[犱]——未補強孔的最大允許直徑,單位為毫米(mm);
[犱]e——孔橋補強計算時的最大允許當量直徑,單位為毫米(mm);
17
犲 ——焊縫高度,單位為毫米(mm);
犺 ——接管補強有效高度,單位為毫米(mm);
犺1 ——補強接管伸出圓筒體或凸形封頭內壁的尺寸,單位為毫米(mm);
犓 ——斜向孔橋的換算系數;
犓s——凸形封頭結構形狀系數;
犽 ——圓筒體或凸形封頭開孔結構特性系數;
狆 ——計算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狆r ——鍋爐額定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狊 ——相鄰孔節距(橫向取中徑弧長),單位為毫米(mm);δ ——圓筒體或凸形封頭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δb ——接管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be ——接管有效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b0 ——接管計算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e ——圓筒體或凸形封頭有效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r ——補強墊板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0 ——強度未減弱圓筒體或凸形封頭的計算厚度,單位為毫米(mm);
[σ]——計算壁溫下的許用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σ]b——計算壁溫下的接管許用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σ]2——計算壁溫下的墊板許用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φmin——最小減弱系數;
φnr——未經補強的孔橋減弱系數;
φw ——焊接接頭減弱系數;
[φ]——允許最小減弱系數;
∑犃0——孔橋截面內需要的補強總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
∑犃1——孔橋截面內起補強作用的總焊縫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
∑犃2——孔橋截面內起補強作用的總接管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
1.2適用條件
1.2.1本章條適用于圓筒體和凸形封頭的單孔補強。
1.2.2按本章條計算應滿足:
a)圓筒體開孔尺寸:犱/犇i小于0.8且犱小于60mm;
b)凸形封頭頂部中心開孔尺寸:犱/犇i小于0.6且犱小于60mm;c)橢圓孔的長短軸比不大于2;
d)開孔補強有效范圍內應保證圓筒體或凸形封頭的焊接接頭減弱系數為1。
1.2.3凸形封頭頂部中心開孔滿足補強條件,則公式(16)和公式(57)中的φmin用φw代替。
1.2.4圓筒體上相鄰兩孔間距不小于犱em+0.5犱0+犲的單獨孔橋,按照單孔對其中任一孔進行補強。滿足補強條件后,該孔按無孔處理。
1.2.5本章條不適用于相鄰兩孔間距小于犱em+0.5犱0+犲,且兩孔直徑(犱)均大于[犱]的孔橋補強。
1.2.6圓筒體上非連續排列,且兩孔直徑(犱)均不大于[犱]的單獨孔橋,按照1.6進行補強。
1.2.7當量孔徑大于[犱]的單孔,開孔結構特性系數(犽)大于0.40,應按單孔進行補強;開孔結構特性系數(犽)不大于0.40,可免于補強計算。
1.3未補強孔及其最大允許直徑
1.3.1脹接孔、螺絲孔和其他不施焊的孔均為未補強孔。
18
1.3.2接管與圓筒體或凸形封頭焊接結構型式為非補強結構或不滿足開孔補強條件的孔視為未補強孔。
1.3.3插入式整體焊接接管、雙面角焊接管(或孔圈),接管(或孔圈)的許用應力([σ]b)小于圓筒體或
凸形封頭的許用應力([σ]),補強計算時,犱應取接管(或孔圈)內徑與2δb[1-([σ]b/[σ])]之和。
1.3.4圓筒體上未補強孔的最大允許直徑,取公式(34)或圖4所得值與20mm的小者。
[犱]=8.1槡3犇iδe(1-犽) (34)
圖4圓筒體未補強孔的最大允許直徑曲線圖
1.3.5圖4中,犇iδe計算值大于130×103mm2,按130×103mm2取用。
1.3.6圓筒體的開孔結構特性系數(犽)按照公式(35)或公式(36)計算:
犽= i
狆犇
(2[σ]-狆)δe
犽= o e
狆(犇-2δ)
(2[σ]-狆)δe
…………(35)
…………(36)
1.3.7未補強凸形封頭頂部中心開孔的最大允許直徑,按照公式(37)計算:
[犱]=(1-狆
)(1-犽)犇i (37)
其中犽按照公式(38)計算:
1.4孔的補強結構
2[σ]
犽= is
狆犇犓
(2[σ]-狆)δe
…………(38)
1.4.1開孔補強接管應采用圖5結構型式,其中圖5a)、圖5b)、圖5c)結構型式,僅適用于狆r不大于
2.5MPa的鍋爐。
1.4.2圖5a)結構型式僅適用于不受熱工作條件,其補強計算參照結構圖5d),且焊縫高度(犲)應符合公式(39)的規定。
19
1.539犲(犱o+犲)≥犃0-犃4 (39)
犪) 犫) 犮) 犱)
犲) 犳) 犵)
圖5孔的補強結構型式
1.4.3僅圖5d)、圖5e)、圖5f)、圖5g)結構型式適用于孔橋或凸形封頭頂部中心開孔的補強。
1.5單孔補強
1.5.1開孔補強應符合公式(40)的規定:
犃1+犃2+犃3+犃4≥犃0 (40)
1.5.2分布在孔邊四分之一孔徑范圍內起補強作用的面積應不小于需要補強面積的三分之二。1.5.3當補強元件的許用應力大于被補強元件的許用應力時,則按被補強元件的許用應力計算。1.5.4開孔補強有效范圍(ABCD)內的補強面積按表15確定。
補強尺寸和范圍
δr<δ,犺1≤犺
犺1≤犺
犃0
[犱i+2δbe(1-[σ]b)]δ0
[σ]
[犱i+2δbe(1-[σ]b)]δ0
[σ]
犱iδ0
犃1
2犲2
2犲2(或犲2)
犲2
犃2
[2犺(δbe-δb0)+2犺1δbe][σ]b
[σ]
[2犺(δbe-δb0)+2犺1δbe][σ]b
[σ]
2犺(δbe-δb0)[σ]b
[σ]
犃3
0.8δr(犫-犱i-2δb)[σ]2
[σ]
0
0
犃4
[犫-犱i-2δbe(1-[σ]b)](δe-δ0)
[σ]
[犫-犱i-2δbe(1-[σ]b)](δe-δ0)
[σ]
(犫-犱i)(δe-δ0)
表15孔的補強面積范圍及計算
20
1.5.5強度未減弱的圓筒體計算厚度(δ0)按照公式(41)或公式(42)計算:
δ i=0
狆犇
δ o e=0
2[σ]-狆狆(犇-2δ)2[σ]-狆
1.5.6強度未減弱的凸形封頭計算厚度(δ0)按照公式(43)計算:
δ is=0
狆犇犓
2[σ]-狆
1.5.7補強接管的計算厚度(δb0)按照公式(4)計算:
δ o be=b0
狆(犱-2δ)
2[σ]b-狆
…………(41)
…………(42)
…………(43)
…………(4)
1.5.8有效補強范圍和尺寸按以下規定選?。?/p>
a)犺=min(2.5δb,2.5δ);當δb/犱i大于0.19時,犺=槡(犱i+δb)δb;
b)對于圓筒體:犫=max(2犱i,犱o+2δ);當狊-犱em<max(犱i,0.5犱o+δ)時,犫=2(狊-犱em);
c)對于凸形封頭:犫=min[max(2犱i,犱o+2δ),犇i];
d)非插入式接管,犱i取開孔直徑犱;
e)圓筒體上橢圓孔,犱i取縱截面上的尺寸,犱o取長軸尺寸;
f)凸形封頭頂部橢圓中心孔,犱i、犱o取長軸尺寸;
g)焊縫高度(犲),應取內外焊高較小者(單側角焊縫除外)。
1.6孔橋補強計算
1.6.1圓筒體上的孔橋可用接管多余厚度,按圖6所示進行孔橋補強,提高孔橋減弱系數。
( )
1.6.2孔橋補強應符合公式(45)的規定:
δ0
∑犃1+∑犃2≥∑犃0-2[犱]eδe (45)
1.6.3孔橋補強的有效范圍和面積,按圖6所示和表15的單孔補強規定計算。
犪) 犫)
圖6孔橋補強面積
1.6.4孔橋補強,其允許最小減弱系數([φ])與未經補強的孔橋減弱系數(φnr)應符合公式(46)的規定:
3
[φ]<4φnr (46)
1.6.5孔橋補強的最大允許當量孔徑([犱]e)按照公式(47)、公式(48)、公式(49)計算:
a)縱向孔橋:
21
b)橫向孔橋:
c)斜向孔橋:
[犱]e=(1-[φ])狊 (47)
2
[犱]e=(1-[φ])狊 (48)
犓
[犱]e=(1-[φ])狊 (49)
1.6.6圓筒體允許最小減弱系數([φ])按照公式(50)或公式(51)計算:
[φ]=
狆(犇i+δe)
[φ]=
2[σ]δe狆(犇o-δe)2[σ]δe
…………(50)
…………(51)
12厚度附加量
12.1符號
本章使用下列符號:
犆——厚度附加量,單位為毫米(mm);
犆1——腐蝕裕量,單位為毫米(mm);
犆2——工藝附加厚度,單位為毫米(mm);
犆3——鋼材厚度下偏差,單位為毫米(mm);犇o——彎管或彎頭的外徑,單位為毫米(mm);犿——鋼管厚度下偏差的百分比值,%;
α——彎管或彎頭工藝厚度變化率,%;
δ——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t——計算厚度,單位為毫米(mm)。
12.2厚度附加量(犆)
12.2.1厚度附加量(犆)按照公式(52)計算:
犆=犆1+犆2+犆3 (52)
12.2.2平端蓋和蓋板厚度附加量(犆)的值?。埃恚?。
12.3腐蝕裕量(犆1)
12.3.1腐蝕裕量(犆1)宜根據實際腐蝕情況確定。一般情況,犆1取0.5mm,當厚度(δ)大于20mm時,
犆1值?。埃恚?。
12.3.2凸形封頭的犆1取值與相連圓筒體相同。
12.4工藝附加厚度(犆2)
12.4.1工藝附加厚度(犆2)宜根據元件的實際制造工藝情況確定。一般情況,犆2也可按附錄D選取。12.4.2外徑(犇o)不大于10mm的彎管或彎頭,不校核內弧計算厚度時,工藝附加厚度(犆2)應按附錄D選取,彎管或彎頭外弧工藝厚度變化率(α)應按照公式(D.5)計算。
12.5鋼材厚度下偏差(犆3)
12.5.1鋼板厚度下偏差(犆3)取鋼板標準規定厚度下偏差。
2
12.5.2鋼管厚度下偏差(犆3)按照公式(53)或公式(54)計算:
10-犿
犆3=犿 (δt+犆1+犆2) (53)
10
犆3=犿δ (54)
13最高允許壓力
13.1符號
本章使用下列符號:
犇c ——蓋板的計算直徑,單位為毫米(mm);
犇i ——圓筒體、封頭、三通主管、等徑叉形管內徑,單位為毫米(mm);
犇o ——圓筒體、封頭、三通主管(熱擠壓鼓型三通支管)、等徑叉形管外徑,單位為毫米(mm);
犓c——蓋板結構特性系數;
犓f——平端蓋結構特性系數;
犓i——彎管或彎頭和圓弧形集箱內弧形狀系數;犓o——彎管或彎頭和圓弧形集箱外弧形狀系數;犓s——凸形封頭結構形狀系數;
[狆]——最高允許工作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狆]h——水壓試驗最高允許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犚e ——鋼材在20℃時的屈服強度或規定非比例延伸強度(犚p0.2),單位為兆帕(MPa);
犢c ——蓋板形狀系數;
βe ——按有效厚度確定的外徑與內徑的比值;
δe ——圓筒體、焊制和鍛制三通主管、熱擠壓三通過渡區、凸形封頭的有效厚度,單位為毫米(mm);
δ1 ——平端蓋或蓋板的名義厚度,單位為毫米(mm);
[σ]——計算壁溫下的許用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φmin——最小減弱系數;
φt ——焊制和鍛制三通、等徑叉形管的結構減弱系數;
φw ——焊接接頭減弱系數。
13.2最高允許工作壓力
13.2.1任何工況下,元件的工作壓力應不大于最高允許工作壓力。
13.2.2圓筒體最高允許工作壓力按照公式(5)或公式(56)計算:
[狆]=
[狆]=
2φmin[σ]δe犇i+δe2φmin[σ]δe犇o-δe
13.2.3凸形封頭最高允許工作壓力按照公式(57)計算:
[狆]=
2φmin[σ]δe
犓s犇i+δe
…………(5)
…………(56)
…………(57)
13.2.4 彎管或彎頭和圓弧形集箱筒體最高允許工作壓力取公式(58)、公式(59)、公式(60)中的較小值:
外?。?/p>
23
內?。褐谢。?/p>
2φw[σ]δe
犓o犇o-δe
[狆]=
[狆]=
2φw[σ]δe
犓i犇o-δe
[狆]=
2φmin[σ]δe
犇o-δe
…………(58)
…………(59)
…………(60)
13.2.5公式(58)、公式(59)、公式(60)中的δe取計算部位對應的有效厚度。
13.2.6平端蓋的最高允許工作壓力按照公式(61)計算:
[狆]=(δ1)2[σ] (61)
犓f犇i
13.2.7蓋板的最高允許工作壓力按照公式(62)計算:
[狆]=(δ1
)2[σ] (62)
犓c犢c犇c
13.2.8焊制、鍛制三通和等徑叉形管的最高允許工作壓力按照公式(63)計算:
[狆]=
2φt[σ]δe
犇o-δe
…………(63)
13.2.9犇o不大于60mm的熱擠壓三通最高允許工作壓力按照公式(64)計算:
[狆]=
1.9[σ](δe-2)
1.3犇o-(δe-2)
…………(64)
13.2.10犇o大于60mm的熱擠壓三通最高允許工作壓力按照公式(65)計算:
[狆]=
2[σ](δe-10)
1.3犇o-(δe-10)
13.2.1 最高允許工作壓力下,開孔補強元件應滿足補強要求。
…………(65)
13.2.12多幾何段組合元件應分段計算最高允許工作壓力,并取其中最小值。
13.3水壓試驗最高允許壓力
13.3.1元件的水壓試驗壓力,應不大于水壓試驗最高允許壓力。
13.3.2圓筒體、焊制或鍛制三通、等徑叉形管水壓試驗最高允許壓力按照公式(6)計算:
[狆]=0.45β2e-1犚
…………(6)
h β2eφmine
13.3.3凸形封頭水壓試驗最高允許壓力按照公式(67)計算:
[狆]= 0.9(β3e-1)
犚 (67)
h (β3e+2)犓s+(β3e-1)φmine
13.3.4按有效壁厚計算的外徑與內徑比按照公式(68)或公式(69)計算:
犇i
βe=1+2δe
βe=犇
犇o
o-2δe
13.3.5平端蓋的水壓試驗最高允許壓力按照公式(70)計算:
…………(68)
…………(69)
h
犓f犇i
e
[狆]=0.9(δ1)2犚
…………(70)
13.3.6蓋板的水壓試驗最高允許壓力按照公式(71)計算:
24
h
犓c犢c犇c
[狆]=0.9(δ1
)2犚
…………(71)
e
13.3.7水壓試驗最高允許壓力下,開孔補強元件應滿足補強要求。
13.3.8多幾何段組合元件應分段計算水壓試驗最高允許壓力,并取其中最小值。
14附加應力校核
14.1符號
本章使用下列符號:
犃e ——管子的有效橫截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
犇i——圓筒體內徑,單位為毫米(mm);犇o——圓筒體外徑,單位為毫米(mm);犉——附加軸向力,單位為千牛(kN);
犕——校核截面的彎曲力矩,單位為千?!ず撩祝ǎ耄巍ぃ恚恚粻停簟:私孛娴呐まD力矩,單位為千牛·毫米(kN·mm);狆——計算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犠——校核截面的抗彎截面模量,單位為立方毫米(mm3);
δe ——圓筒體的有效厚度,單位為毫米(mm);
σa ——校核截面的附加軸向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σab ——校核截面的附加彎曲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σ]——計算壁溫下的許用應力,單位為兆帕(MPa);τ ——校核截面的附加扭轉應力,單位為兆帕(MPa);φcmin——校核截面的最小減弱系數;
φw ——焊接接頭減弱系數。
14.2圓筒體彎曲應力
犠φw
14.2.1圓筒體各校核截面的最大彎曲應力按照公式(72)計算:
14.2.2抗彎截面模量(犠)
σab=100犕
…………(72)
。犠的近似計算方法見附錄E。
計算應考慮由于開孔對截面的減弱
14.2.3如圓筒體無較大的局部荷重,圓筒體荷重按照均布荷重考慮。
14.2.4圓筒體荷重應包括:圓筒體及相連元件的金屬重量、滿水的水重以及絕熱材料的重量等。
14.3鍋筒筒體和集箱筒體彎曲應力校核
14.3.1當鍋筒筒體支點間距大于10m或最小孔橋減弱系數為橫向孔橋時,應進行最大彎曲應力校核。最大彎曲應力應符合公式(73)的規定:
σab≤[σ]-狆(犇i+δe)
…………(73)
14.3.2集箱筒體最大彎曲應力應符合公式(74)
4φcminδe
σab
的規定:
≤[σ]-
狆(犇o-2δe)2
4φcminδe(犇o-δe)
…………(74)
14.3.3校核截面最小減弱系數(φcmin)為所校核截面上最大彎曲應力部位的橫向孔橋減弱系數和環向焊接接頭減弱系數的較小者。橫向孔橋與環向焊接接頭重迭,則取兩者的乘積。
25
14.4管子或管道軸向管壁附加應力校核
14.4.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 2025勞保用品采購合同 YYY科技有限公司勞保用品供應框架合同
- 2024年水利水電工程資產管理規章制度及試題及答案
- 市政工程招投標試題及答案
- 公共關系與數字智慧的結合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5授權注冊商標合同專業版
- 2024年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的試題及答案
- 項目溝通管理方案試題及答案
- 基礎知識梳理中級經濟師試題及答案
- 打造學習型團隊的2025年市政工程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流程再造試題及答案
- 華為測試面試題及答案
- 漂珠銷售合同協議
- 2025化學中考解題技巧 專題10 技巧性計算(解析版)
- 部門加班調休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國工業物聯網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 海鮮門店管理制度
- 考勤制度操作指南
- 2025年上半年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第二次招聘8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安徽省C20教育聯盟2025年九年級英語中考“功夫”卷(一)
- 人力核心指標 行業報告系列 2025年Q1精細化工行業薪酬報告
- 垃圾焚燒發電廠應急預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