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 大力發展汽車技術,是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減輕環保壓力、實現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目標的重要手段。背景和使命汽車及相關產業對路線圖需求迫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汽車產業的國民經濟支柱作用,拉動相關產業發展落實汽車強國目標:中國制造2025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引導產業協調發展:中國汽車產業長期呈增長趨勢,但越來越受到能源、環境、交通等的制約應對產業技術變革:世界汽車技術創新步伐越來越快,新技術變革將重塑汽車產業研究目標聚焦變革,明晰路徑引導資源,促進創新凝聚共識,協同行動工作開展“1+7”路線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總報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路
2、線圖節能汽車技術路線圖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圖汽車制造技術路線圖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輕量化技術路線圖 于2015年9月中旬啟動,歷經逾一年正式完成,其間共動員了來自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行業組織等各個方面的超過500位專家、學者參與。目錄世界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汽車技術正向著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汽車技術正向著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傳統動力總成技術:汽油機、柴油機、替代燃料及變速器等混合動力技術:不同構型及混合度新能源技術:電動汽車技術、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燃料電池汽車枝術等共性技術:小型化、輕量化、低阻技術、電控優化等車聯網枝術設計/制造/服務一體化自動
3、駕駛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基于充分網聯的智能工廠智能網聯汽車美國: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藍圖智能交通系統戰略計劃2015-2019歐洲:歐盟2020年戰略創新計劃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行動計劃日本:日本汽車戰略2014 近20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迅猛,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總體技術水平已有很大提升。我國汽車技術現狀分析產銷規模奠定技術發展基礎整體技術水平呈現顯著提升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中國汽車產銷規模連年第一,己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汽車產業未來仍有廣闊空間1. 千人保有量105.832. 經濟持續增長3. 三四線城市需求4. 海外出口1. 發展問題需要技術進步2. 規模效應推動技術發展關鍵領域取得技術進步自
4、主品牌研發能力己有長足進步,但仍有不足節能汽車:發動機基本掌握。變速器持續開發,混合動力陸續推出新能源汽車:PHEV和BEV車型相繼推出整體水平逐步接近國際先進智能網聯汽車:研發階段已有成果;ADAS已有裝備;互聯網企業涉足發動機技術輕量化技術自動變速器技術動力電池技術驅動電機技術燃料電池技術 由于起步晚、基礎弱等原因,目前我國尚不是汽車強國,多個方面與各大傳統汽車強國還存在差距。國內外汽車技術發展對比分析技術研發能力明顯進步但仍存差距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但尚未完善技術升級受制于整體工業基礎薄弱自主研發能力已有明顯示提高,但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差距汽車技術發展需要多方面協同創新,因此完善的創新體
5、系是必要的1. 各大汽車強國工業基礎都很好2. 我國汽車技術需要整體工業能力和工業基礎的提升工業基礎是汽車技術的基石和支柱中國還存在明顯短板,需加快構建完善的新型汽車技術創新體系汽車產業信息、材料、裝備制造冶金、化工、機械、電子中國初步形成國外先進經驗政府企業高校行業美國USCAR德國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科技人才研發投入知識積累1. 數量與質量大大進步2. 資深工程師數量嚴重不足1. 研發投入持續增長2. 投入量與占比都不如國際汽車強企1. 數據庫、流程、標準等已較為完善2. 還需繼續積累我國汽車技術的發展需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汽車技術協調發展科技變革與產業重構要求汽車技術創新發展汽車產業是中
6、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汽車產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汽車產業是中國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交匯點汽車是未來中國高端制造業的重要輸出點汽車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重要戰略支撐1.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雙管齊下2. 借力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應用1. 更加高效、安全的交通體系升級2. 汽車信息化、智能化的應用與融合發展效率與安全是交通體系的升級方向產業戰略定位提出汽車技術加速發展需求能源環境壓力提出汽車技術綠色發展需求交通安全升級提出汽車技術融合發展需求能源問題日益嚴重環境形勢迫在眉睫效率:擁堵情況愈發嚴重安全:交通事故數量、造成損失較大 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產業變革需要汽車技術的支撐 汽車技術自身的復雜性與當
7、前的外部機遇共同要求明確清晰的技術路線圖。制定汽車技術路線圖的重要意義制定科學、合理、清晰的技術路線圖,具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深遠價值需要結合中國汽車產業與技術形勢,明確中國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在科技變革影響下,汽車技術創新進入高度活躍時期,汽車產業迎來重大機遇指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技術、新形勢、新狀態種類繁多,各國選取的技術路線各不相同復雜的汽車產業及技術汽車對社會的巨大影響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上游下游汽車產業與技術涉及多個領域,技術種類繁多、相互交織、彼此影響,復雜性極高設計 制造 使用 回收 關聯產業社會影響機械鋼鐵銷售金融能源環境交通出行目錄 發展愿景:社會和產業兩個維度。發展愿
8、景與總體目標產品方向節能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技術趨勢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汽車技術進步能源環境的友好發展安全高效的智能交通社會資源的順暢移動和諧健康的汽車社會產品品質不斷提高產業生態全面升級汽車產業持續發展汽車強國成功建成互為支撐發展愿景社會愿景產業愿景總目標總目標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先于產業規模,在2028年提前達到峰值智能網聯技術產生一系列原創科技成果,并有效普及應用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先于產業規模,在2028年提前達到峰值發展方向與路徑識別產業總體技術路線圖市場需求汽車年產銷規模達到3000萬輛汽車年產銷規模達到3500萬輛汽車年產銷規
9、模達到3800萬輛乘用車新車整體油耗降至5L/100km乘用車新車整體油耗降至4L/100km乘用車新車整體油耗降至3.2L/100km商用車平均油耗累計降低10%以上商用車平均油耗累計降低15%以上商用車平均油耗累計降低20%以上產品應用節能汽車年銷售量量占比超過30%節能汽車年銷售量量占比超過40%節能汽車年銷售量量占比超過50%新能源汽車年銷量超過總銷量7%新能源汽車年銷量超過總銷量15%新能源汽車年銷量超過總銷量40%遠程通訊互聯終端整車裝備將達50%遠程通訊終端整車裝備達到80%,近距離通訊互聯終端整車裝備達到30%智慧交通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信息化、智能化法津法現與標準完善駕駛輔
10、助(DA)、部分自動駕駛(PA)車輛市場占有率約50%DA, PA車輛占有率保持穩定、高度自動駕駛(HA)車輛占有率約10-20%完全自主駕駛 (FA)車輛市場占有率近10%產業基礎形成低碳消費與管理體系形成全國生命周期低碳管理體系汽車碳排放總量在2028年達到峰值單位GDP能耗水平下降20%單位GDP能耗水平下降35%單位GDP能耗水平下降50%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幣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跨產業協同發展的汽午自主創新體系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完整的汽車產業鏈與綠色、智慧交通體系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高80%,交通事故數減少80%,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減少20%啟動智慧交通城市建設,基于網絡的設
11、計、制造、服務一體化工程實現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出步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初步形成可實現“超低碳,零傷亡、零擁堵”智慧交通體系突破動力電池、電控系統、傳感器等核心關鍵技術以智能網聯汽車為重點形成產業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形成完善的汽車技術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形成完備的創新鏈與資源鏈2016202020252030目錄1.節能汽車1.節能汽車發展目標技術路徑發展重點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2015年7.97L/100km 2020年:5.0L/100km 2025年:4.0L/100km 2030年:3.2L/100km商用車平均油耗相比2015年 2020年:降低10% 2025年:降低1
12、5% 2030年:降低20%節能汽車市場占有率: 2020年:30% 2025年:40% 2030年:50%節能乘用車: 提高發動機熱效率 優化動力總成匹配 降低傳動損失 減少整車能量損耗 混合動力發動機專用化 提高混合動力系統效率節能商用車: 提高柴油機熱效率 降低整車能量損耗 混合動力 先進內燃機燃燒機理研究 自主控制系統開發 全可變氣門技術 廢氣能量回收 發動機熱管理技術 變速器自動化、高效化及核心零部件技術 低摩擦技術研究 增壓器與應用技術 先進燃油噴射系統研究 48V系統開發 混合動力發動機技術 混合動力機電耦合技術 乘用車:總體執行車輛輕量化/小型化、大力發展混合動力、動力總成升級
13、優化、電子電器節能、降低摩擦損失、替代燃料分擔六大節能路徑。1.節能汽車提升電子電器節能效果大力發展48V系統電動空間、EPS等技術成為標配持續電能損耗降低摩擦損失前期低滾阻中期低內阻后期低風阻替代燃料分擔以天然氣為主2030年占比提高至8%動力總成升級優化2020年汽油機熱效率提升至40%2025年汽油機熱效率提升至44%2030年后期通過HCCI等熱效率提升至48%推動車輛輕量化、小型化緊湊型及以下車輛占比2020年超過55%、2025年60%、2030年70%左右輕量化產品、技術、工藝加速應用大力發展混合動力2020年占比達到8%,油耗4L/100km2025年占比提升至20%,油耗3.
14、6L/100km2030年占比提升至25%,油耗3.3L/100km1.節能汽車持續推進輕量化動力總成升級優化高壓低速高扭、電控優化、小后橋速比實現熱效率50%發動機熱管理技術、自動變速器等,熱效率52%朗肯循環等實現50%熱效率目標替代燃料分擔適度推動以天然氣為主的替代燃料商用車穩定發展示范運營和試點應用空氣動力學優化前期重點發展低滾阻中后期大力開展流線型外觀沒計和優化降低運行能耗跟蹤車輛隊列、提升運輸效率等新型節能技術智能網聯成熟后逐步應用逐步發展混合動力系統構型、關鍵零部件研究中后期成本下降后,逐步向重型商用車推廣 商用車:總體執行動力總成升級優化、逐步發展混合動力、空氣動力學優化、降低
15、運行能耗、替代燃料分擔、持續推進輕量化六大節能路徑。1.節能汽車項目類型技術創新要求優先行動項基礎前瞻發動機新型燃燒基礎理論新型發動機結構優化設計發動機新型燃料機理應用型研究新型發動機結構及燃燒理論研究高效動力總成技術創新工程先進電子電器技術創新工程先進節能汽車技術推廣應用與示范工程電控系統開發與測試共性技術平臺應用技術新型發動機及關鍵零部件高效變速器及關鍵零部件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基于中大型柴油機的商用車動力總成48V系統及核心部件研制整車電能管理系統智能化、電子化、低能耗附件系統提升商用車運行效率的關鍵電子電器設備示范與產業化核心技術與關鍵總成的產業化推廣與應用先進節能汽車的市場推廣與示范共
16、性平臺電控開發、測試、標定等基礎平臺(含測試評價數據平臺)建設基于乘用車/商用車傳統動力平臺、混合動力平臺的控制策略軟件開發/模型開發/硬件在環測試/精細化、智能標定2.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發展目標技術路徑發展重點純電動乘用車續駛里程: 2020年:300km 2025年:400km 2030年:500km公交客車單位載質量電耗水平(kWh/100km*t) 2020年:3.5 2025年:3.2 2030年:3.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混動模式油耗: 2020年:比2020年ICE降低25% 2025年:比2020年PHEV降低10% 2030年:比2020年
17、PHEV降低20%純電動汽車: 提高動力電池能量密度 提高電驅動系統效率 底盤電動專用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優化混合動力系統構型 基于多信息的整車預測控制 動力系統集成設計充電基礎設施: 快速充電技術 互聯互通技術 充電便利性 低成本、高效率混合動力總成開發技術 動力電機與底盤集成技術 純電動汽車動力系統集成及其控制技術 高性能動力電機技術 新型電機控制器技術 先進充電技術 整車只能能量管理技術 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整車控制技術2.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0152015年年20202020年年20252025年年20302030年年新能源汽車當年銷量新能源汽車當年銷量 年銷售量占汽
18、車總銷售量1.5%年銷售量占汽車總銷售量7%-10%年銷售量占汽車總銷售量15%-20%年銷售量占汽車總銷售量40%-50%充電樁站保有量充電樁站保有量3600個充電樁站大于1.2萬個充電樁站大于3.6萬個充電樁站大于4.8萬個充電樁站5.7萬充電樁大于500萬充電樁大于2000萬充電樁大于8000萬充電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新能源汽車保有量50萬輛大于500萬輛大于2000萬輛大于8000萬輛2.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項目類型技術創新要求優先行動項基礎前瞻電池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管理理論與策略下一代電力電子功率器件分布式驅動控制技術制動能量回收系統多能源動力系統集成技術與車輛互聯互通、多能源
19、高度融合智能電網技術無線充電技術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純電功汽車動力總成集成控制開發下一代高性能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示范工程關鍵零部件技術突破與應用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智能電網、智能社區與新能源汽車互聯互通綜合示范工程應用技術一體化、輕量化純電動汽車底盤開發電池系統的集成優化開發下一代電機驅動技術開發電動熱泵空調技術智能充電技術示范與產業化下一代高性能純電驅動整車示范及產業化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產業化下一代電機及電機控制器產業化電池系統產業化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智能電網、智能社區與新能源汽車互聯互通示范工程共性平臺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標準法規研究平臺純電動、插電
20、式混合動力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測試評價平臺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及材料行業基礎數據庫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整車及系統安全研究平臺智能電網、微網、可再生能源、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互聯互通、智能管理及系統安全運行研究、檢測評價和監測平臺3.燃料電池汽車3.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目標技術路徑發展重點燃料電池車發展規模: 2020年:5000輛 2025年:5萬輛 2030年:百萬輛燃料電池堆比功率 2020年:2 kW/kg 2025年:2.5 kW/kg 2030年:2.5 kW/kg燃料電池堆耐久性: 2020年:5000小時 2025年:6000小時 2030年:800
21、0小時 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技術 電堆技術 系統集成與控制技術 動力系統開發技術 燃料電池汽車的設計與集成技術 提高功率密度 提高耐久性 降低成本 提高載氫安全 新型燃料電池核心材料 先進燃料電池電堆 關鍵輔助系統零部件技術 高性能燃料電池系統 混合型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制氫運氫儲氫及加氫基礎設施3.燃料電池汽車202020202025202520302030總體目標公共服務用車5000輛私人用車、公共服務用車50000輛私人乘用車、大型商用車百萬輛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000套/企業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萬套/企業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0萬套/企業氫能燃料電池汽車要求冷啟動溫度達到-30度,整車成
22、本與純電動車相當冷啟動溫度達到-40度,整車成本與混合動力車相當整車成本與傳統車相當商用車耐久性40萬km成本小于等于150萬耐久性80萬km成本小于等于100萬耐久性100萬km成本小于等于60萬乘用車壽命20萬km成本小于等于30萬壽命25萬km成本小于等于20萬壽命30萬km成本小于等于18萬氫能基礎設施氫氣供應可再生能源,焦爐煤氣副產制氫可再生能源,焦爐煤氣副產制氫 可再生能源制氫氫氣運輸高壓式氣態低溫液體常壓高密度有機液體加氫站超過100座超過300座超過1000座3.燃料電池汽車2015202020252030最高效率55%冷啟動溫度-20度材料成本4000元/kW乘用車:額定功率
23、35kW壽命3000h體積比功率1.5kW/L商用車:額定功率35kW壽命3000h體積比功率1.5kW/L最高效率60%冷啟動溫度-30度材料成本1000元/kW乘用車:額定功率70kW壽命5000h體積比功率3.0kW/L質量比功率2.0kW/kg商用車:額定功率70kW壽命10000h體積比功率2.0kW/L最高效率65%冷啟動溫度-40度材料成本500元/kW乘用車:額定功率90kW壽命6000h體積比功率3.5kW/L質量比功率2.5kW/kg商用車:額定功率120kW壽命20000h體積比功率2.5kW/L最高效率65%冷啟動溫度-40度材料成本150元/kW乘用車:額定功率120
24、kW壽命8000h體積比功率4.0kW/L質量比功率3.0kW/kg商用車:額定功率170kW壽命30000h體積比功率3.0kW/L3.燃料電池汽車項目類型技術創新要求優先行動項基礎前瞻新型燃料電池核心材料研究燃料電池過程機理研究乘用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整車集成技術商用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整車的集成技術應用技術電池堆組件性能提升技術空氣壓縮機組件、氫氣再循環泵等關鍵輔助零部件高比功率燃料電池系統(發動機)研發長壽命燃料電池系統(發動機)研發乘用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整車集成技術商用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整車集成技術示范與產業化若干城市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示范運行燃料電池汽車國際科技合作共性平臺燃料
25、電池動力系統測試評價平臺氫能系統創新平臺4.智能網聯汽車4.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目標技術路徑發展重點2020年初步形成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體系。啟動智慧城市相關建設。 有條件自動駕駛及以下級(DA、PA、CA)新車裝備率50% 交通事故減少30%,交通效率提升10%,油耗與排放降低5%2030年基本建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與智慧交通體系。 DA、PA、CA、HA(高度自動駕駛)/FA完全自動駕駛)新車裝備率達80% 汽車交通事故減少80%,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升30%,油耗與排放均降低20% 加速發展感知、定位、通信技術 同步發展多源信息融合技術 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 推動道路交通等設施的信息化
26、和智能化 智能網聯汽車環境感知系統搭建 智能電動汽車集成控制技術 車載V2X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 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檢測與防護關鍵技術 機器視覺深度認知技術 云網一體化技術研究及應用 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與測試環境建設 動態高精度地圖綜合研究車載平臺基礎設施4.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愿景口安全大幅降低交通事故和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口效率顯著提升交通效率口節能減排有效降低交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口舒適和便捷提高駕駛舒適性,解放駕駛員口人性化使老年人、殘疾人等都擁有駕車出行的權力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關鍵技術基礎支撐技術環境感知技術智能決策技術控制執行技術V2X通信技術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信息安全技術高精
27、度地圖高精度定位標準法規與測試評價4.智能網聯汽車網聯協同決策與控制聯網輔助信息交互聯網協同感知駕駛輔助(DA)部分自動駕駛(PA)有條件自動駕駛(CA)完全自動駕駛(HA/FA)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2 .2025+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車道保持輔助泊車車道內自動駕駛換道輔助全自動泊車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城郊公路自動駕駛協同式隊列行駛交叉口通行輔助車路協同控制市區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網聯化智能化4.智能網聯汽車項目類型技術創新要求優先行動項基礎前瞻機器視覺深度認知基于深度學習的道路場景感知技術自動駕駛局部路徑實時規劃與評價方法研究車載V2X無線通信技術云網
28、一體化技術研究及應用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理論模型動態高精度地圖綜合研究針對復雜環境感知和規則認知的軟硬件研發及其產業化車載V2X無線通信系統的研發、測試,應用示范及其產業化智能網聯汽車分級式平臺體系架構與交互標準高精度地圖和高精度定位定姿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防護與測評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開發新型智慧城市智能汽車的總體設計與示范推廣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標準化研究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與測試環境建設應用技術智能網聯汽車環境感知系統基于駕駛員駕駛行為的自動駕駛決策控制功能開發智能電動汽車集成控制技術研究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電氣EE架構設計基于V2X的車載安全、交通效率和節能應用研究智能網
29、聯汽車基礎數據交互平臺建設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檢測與防護關鍵技術研究基于高精度地圖及高精度定位定姿技術的智能網聯汽車感知和認知系統示范與產業化面向高度自動駕駛的環境感知控制系統研制及產業化應用V2X環境下輔助駕駛和部分自動駕駛應用示范智能網聯大數據共享及應用合作研究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網關研發及示范應用高精度地圖綜合試驗和測評體系研究智慧城市智能汽車開發共性平臺車載V2X無線通信技術測試實驗平臺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監控和測試評價平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與測試環境建設智能網聯駕駛標準法規建設高精度地圖數據模型與存儲格式標準化5.動力電池技術5.動力電池技術發展目標技術路徑發展重點單體能量密度
30、(Wh/kg):2016年7月能量密度110Wh,循環壽命2000次電池系統成本(元/Wh) 加大新體系電池的研發 提升關鍵材料及關鍵裝備水平 提高電池的安全性,壽命和一致性 加速動力電池標準體系建設和電池回收再利用技術研究 動力電池新材料新體系 動力電池安全性及長壽命技術 動力電池設計及仿真技術 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產業化技術 動力電池系統及控制技術 動力電池測試分析技術及標準體系 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及資源回收技術20202020年年20252025年年20302030年年BEV350400500PHEV20025030020202020年年20252025年年20302030年年BEV10.
31、90.8PHEV1.51.31.15.動力電池技術EV202020252030比能量:單體350Wh/kg系統250Wh/kg能量密度:單體650Wh/L系統320Wh/L比功率:單體1000W/kg系統700W/kg壽命:單體4000次/10年系統3000次/10年成本:單體0.6元/Wh系統1.0元/Wh比能量:單體400Wh/kg系統280Wh/kg能量密度:單體800Wh/L系統500Wh/L比功率:單體1000W/kg系統700W/kg壽命:單體4500次/12年系統3500次/12年成本:單體0.5元/Wh系統0.9元/Wh比能量:單體500Wh/kg系統350Wh/kg能量密度:
32、單體1000Wh/L系統700Wh/L比功率:單體1000W/kg系統700W/kg壽命:單體5000次/15年系統4000次/15年成本:單體0.4元/Wh系統0.8元/Wh5.動力電池技術PHEV202020252030比能量:單體200Wh/kg系統120Wh/kg能量密度:單體400Wh/L系統240Wh/L比功率:單體1500W/kg系統900W/kg壽命:系統3000次/10年成本:單體1.0元/Wh系統1.5元/Wh比能量:單體250Wh/kg系統150Wh/kg能量密度:單體500Wh/L系統300Wh/L比功率:單體1500W/kg系統1000W/kg壽命:系統4000次/1
33、2年成本:單體0.9元/Wh系統1.3元/Wh比能量:單體300Wh/kg系統180Wh/kg能量密度:單體600Wh/L系統350Wh/L比功率:單體1500W/kg系統1000W/kg壽命:系統5000次/15年成本:單體0.8元/Wh系統1.1元/Wh5.動力電池技術項目類型技術創新要求優先行動項基礎前瞻面向500Wh/kg動力電池的新型儲能材料技術研究能量密度500Wh/kg的動力電池技術研究新型動力電池及關鍵材料仿真技術研究新型動力電池的管理技術研究儲能材料及動力電池測試評價技術平臺動力電池產業化技術研究能量密度400Wh/kg的高比能動力電池安全性技術研究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及資源回收
34、技術研究動力電池數字化工廠技術研究應用技術能量密度400Wh/kg的高比能動力電池安全性技術研究能量密度400Wh/kg的高比能動力電池長壽命技術研究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及資源回收技術研究示范與產業化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產業化技術研究動力電池產業化技術研究共性平臺儲能材料及動力電池測試評價技術平臺動力電池標準化技術研究平臺動力電池數字化工廠技術研究6.輕量化技術6.輕量化技術發展目標技術路徑發展重點2030年 高強鋼應用比例大幅增加 單車用鋁量超過350kg 單車使鎂合金45kg 碳纖維使用量占車重5%整車比2015年減重:2020年:10%2025年:20%2030年:35% 輕質材料的應用 新的
35、制造技術和工藝 先進的結構優化或設計方法 大力推進高強度鋼、鋁合金、鎂合金、工程塑料、復合材料等在汽車上的應用 轎車車身的輕量化 轎車動力傳動的輕量化 底盤輕量化技術 高強鋼的材料與工藝提升 輕質材料的部件制作工藝研究 輕質材料典型部件的標準化、系列化研究 復合材料工藝及高效制備 輕質材料部件的設計與工藝模擬技術6.輕量化技術20202020年年20252025年年20302030年年車輛整備質量較2015年減重10%較2015年減重20%較2015年減重35%高強度鋼強度600MPa以上的AHSS鋼應用達到50%第三代汽車剛應用比例達到自車質量的30%2000MPa以上的鋼材有一定比例的應用
36、鋁合金單車用鋁量達到190kg單車用鋁量達到250kg單車用鋁量達到350kg鎂合金單車用鎂量達到15kg單車用鎂量達到25kg單車用鎂量達到45kg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碳纖維有一定使用量,成本比2015年降低50%碳纖維使用量占車重2%,成本比上階段降低50%碳纖維使用量占車重5%,成本比上階段降低50%6.輕量化技術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2030年減重18%減重30%減重40% 用材適量飲用鋁、鎂合金及纖維增強復合材。擴大鋁、鎂合金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在車身上的應用以纖維復合材料為主、輕合金和高強鋼為輔。 設計根據材料特性和性能要求,進行優化設計采用結構-材料-性能一體化輕量
37、化多目標協同優化設計。結合制造工藝和成本控制要求,進行集成化設計。 工藝冷成形為主,熱成形、輥壓成形、激光拼焊為輔。熱成形、溫成形、內高壓成形為主,擠壓成形、彎折成形及熱固性纖維材料成形為輔。熱塑性纖維材料成形及屏壓成形彎成形為主,溫成形、熱成形為輔。6.輕量化技術項目類型技術創新要求優先行動項基礎前瞻材料增強、增韌機理及材料多相調控機制研究輕量化結構設計與計算基礎研究異種材料連接與性能評價的基礎研究鋼車身(以鋼為主的承載式車身)多材料乘用車和多功能用材的商用車車身以碳纖維、玻纖、玄武巖纖維等復合材料為主的超輕復合材料車身應用技術輕量化系統集成與設計技術輕量化連接工藝設計輕量化零部件結構設計輕
38、量化成形工藝與裝備應用技術示范與產業化鋼鋁棍合車身或全鋁車身或多材料輕量化車身示范工程超輕復合材料車身示范工程全新構架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底盤產業化共性平臺輕量化共性基礎數據系統7.汽車制造技術7.汽車制造技術發展目標技術路徑發展重點后不良率比2015年下降: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 傳統制造技術 新材料制造技術 新總成及零部件制造技術 智能化制造技術 輕量化車身制造技術 輕量化底盤制造技術 動力總成精密制造技術 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制造技術 數字化制造技術 3D打印技術 智能制造技術 綠色制造技術20202020年年20252025年年20302030年年7.5%6.
39、5%5.5%20202020年年20252025年年20302030年年20%35%50%20202020年年20252025年年20302030年年25%45%65% 車身覆蓋件制造技術路線圖 鋁合金、鎂合金車身覆蓋件制造技術7.汽車制造技術發展目標沖壓技術連接技術2016年2020年2021年2025年2026年 鋁、鎂合金整車質量占比15%, 1.2%以上建立鋁合金零件冷沖壓設計標準,車身鋁合金板件制造技術可實現率50%開發出適合鋼/鋁和侶/鎂縫焊和點焊的接頭強度控制技術:接頭疲勞強度超過常規電阻點焊接頭的50%以上,生產成本比電阻點焊節約40%鋁、鎂合金整車質量占比20%, 2%以上鋁
40、、鎂合金整車質量占比30%, 4%以上形成全鋁車身零部件的沖壓成型技術車身鋁合金板件制造技術可實現率100%車身鎂合金板件制造技術可實現率10%形成高效的鋼/鋁、鋁/鋁、侶/鎂、鎂/鎂的連接新技術其接頭疲勞強度為電阻點焊的2倍,成本接近或略低于電阻焊點成本形成更為可靠和高效的鋼/鋁、鋁/鋁、鋁/鎂連接新技術。接頭疲勞強度為電阻點焊的2倍以上,成本接近或略低于電阻點焊成本;7.汽車制造技術7.汽車制造技術項目類型項目類型技術創新需求技術創新需求優先行動項優先行動項基礎前瞻基礎前瞻鋁、鎂合金板材成型技術、新型壓鑄工藝技術研究及材料性能數據庫建立鋼/鋁、鋁/鋁、鋁/鎂、鎂/鎂連接工藝方法、質量控制技
41、術及疲勞設計方法研究汽車智能制造車間傳感物聯網絡與大數據平臺技術發動機全工序制造誤差流建模與質量控制技術研究超高強板復雜零件低成本冷沖壓工藝及模具技術高性能鋁合金汽車安全件,結構件擠壓鑄造材料、模具及工藝技術的研究3D打印成形碳纖維復合材料的關鍵技術研究輕量化車身制造技術汽車智能制造技術聯盟發動機先進制造工藝與裝備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綠色制造技術與示范應用技術應用技術鋁鎂合金車身部件成型應用技術開發超高強板復雜零件低成本熱沖壓技術干式噴漆室研發與應用異種材料的無鉚釘連接、自沖鉚釘連接及流鉆螺釘連接技術開發典型高性能汽乍零件擠壓鑄造零件設計與壓鑄工藝研究4000噸超大型智能化臥式擠壓鑄造成套設備的研
42、發超高強板車身框架零件熱態氣脹、淬火工藝及裝備技術研究半固態坯料制備技術及半固態壓鑄成形技術研究示范與產業示范與產業化化鋁合金白車身制造示范線建設汽車發動機零部件及主機示范生產線汽車鑄造綠色示范工廠建設高強鋼/鋁合金零件冷態內高壓成形技術研究及應月汽車零件智能化擠壓鑄造生產示范工廠建設汽車鋁合金零部件的攪拌摩擦焊和攪拌摩擦點焊的示范生產線建設共性平臺共性平臺汽車智能制造技術聯盟汽車制造工藝技術創新研究及試驗驗證中心發動機先進制造工藝與裝備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碳纖維復合材料行業共基礎研究平臺汽車鑄件行業共性基礎研究平臺目錄 為保證汽車產業技術路線圖的有效實施,需發揮制度優勢,動員各方面力量,完善政策
43、措施,建立靈活高效的實施機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創新保障措施一、成立國家汽車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二、打造新型汽車產業創新體系四、組建國家職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三、創新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效應八、建立高品質汽車產品管理體系與技術標準體系七、加快國有汽車企業管理和考核體制改革六、建立基于車輛能效的獎懲體系五、多措并舉培育優勢領域與領跑者企業技術路線圖實施效果預估按本路線圖,中國汽車產業從油井到車輪的CO2排放總量將從2028年呈現下降若2025年前實現從高碳電網向低碳電網轉型,汽車產業CO2將在2026呈現下降將為中國承諾的2030年CO2排放達到峰值做出億噸級貢獻上海清盛汽車技術有限公司
44、上海清盛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新型鋰離子電池美國道路標準中國分級2015油耗中國分級中國分級中國分級2015中國續航里程排名排名純電動汽車品牌車型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1比亞迪E6續航里程300公里2騰勢電動汽車續航能力300公里3江淮和悅iEV5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200公里4啟辰晨風電動車續航里程160-180公里5長安E30續航里程最大可達160kM6本田飛度EV CONCEPT續航里程為150公里奇瑞瑞麟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為150km力帆LF7002EV續駛里程為150km7賽歐SPRINGO 2013純電動版續航里程130公里北汽E150 EV 純電動續航里程130公里8上汽榮威E50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120公里2015整車整備質量整車整備質量(CM)Kg具有兩排及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九單元 溶液 課題2 溶解度第1課時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教學設計(新版)新人教版
- 人教統編版必修4 哲學與文化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 2024佛山市三水區西建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工程部辦事員招聘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公路工程計量與定額組價實戰培訓大綱
- 2024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28人信息(北京)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中煤地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中智集團中智國際商務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中心理班會教育《多彩的情緒世界》教學設計
- 班組人員安全培訓
- 2024中國葛洲壩集團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法語翻譯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非對稱十字形配鋼SRC柱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共3篇
- 人員、設備退場申請表
- 重大手術審批表
- GB/T 18901.1-2002光纖傳感器第1部分:總規范
- GB/T 16422.3-2022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第3部分:熒光紫外燈
- GB/T 1303.2-2009電氣用熱固性樹脂工業硬質層壓板第2部分:試驗方法
- GB/T 1282-1996化學試劑磷酸
- 租賃條件確認書模板范文
- 招標采購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2020年單招烹飪高考試卷
- 護士優秀帶教老師先進事跡(共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