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表式主觀性試題的構成:具有時代特征的背景材_第1頁
一、圖表式主觀性試題的構成:具有時代特征的背景材_第2頁
一、圖表式主觀性試題的構成:具有時代特征的背景材_第3頁
一、圖表式主觀性試題的構成:具有時代特征的背景材_第4頁
一、圖表式主觀性試題的構成:具有時代特征的背景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圖表式主觀性試題的構成:具有時代特征的背景材料 + 設問1.材料:一般由圖表名稱(通俗地說為表頭) + 圖表中列出的項目和數據(通俗地說為表格)或示意圖(例如,2005北京高考卷38題的微笑曲線圖) + 圖表下面的說明性文字(通俗地說為表注),三個部分構成(具有完整的三個部分的試題,可參見典型例題2)。2.設問:一般有四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哲學依據。四層設問都有的試題,可參見典型例題3)。“是什么”的設問:圖表分別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現象?和圖表之間有什么聯系?例如,典型例題2的第一個設問,“上述圖表分別說明什么經濟現象?”問現象“是什么”,第二個設問,“上述圖表之間有什么

2、經濟聯系?”問聯系“是什么”。又如,典型例題1,設問是“分析上述兩個表格中的數據,說明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就業結構變化的狀況,并與東部進行比較,” 問狀況“是什么”。再如,典型例題3的第一個設問,“根據表1簡要說明農民收入結構變化的狀況”,仍然問狀況“是什么”?!盀槭裁础钡脑O問:典型例題2的第三個設問,問的是“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取消農業稅的看法”。典型例題3的第三個設問,問的是“運用政治常識說明政府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理由?!薄盀槭裁础钡脑O問,一般是回答意義、作用或危害等。“怎么做”的設問:典型例題3的第二個設問,問的是“根據表1所顯示的信息,聯系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提出增加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純

3、收入的主要經濟措施。”問應該采取“怎么做”的措施,怎么做的設問還有:途徑、辦法等。哲學依據的設問:典型例題3的第四個設問,“表1反映了我國農民收入的變化情況。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發展農村經濟,黨和政府根據農村實際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興農及減免農業稅等一系列興農富民的政策。試分析這些政策的哲學依據。”這一問是近年來,綜合科考試由于三科綜合為一張試卷,在總題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為了考試更加具有全面考查能力的要求,增加某個小題中的設問,演化出來的新設問。該設問仍然是屬于“是什么”的問題。二、圖表式主觀性試題的解題方法1.審讀材料(既獲取和解讀信息)。首先,審讀圖表標題,圖表標題往往是對整個圖表

4、內容的概括,規定了材料論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對我們審題和答題有綱舉目張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抓住主題;其次,審讀圖表內的項目文字和數字,將某個圖表內部的各個欄目之間進行橫向比較。例如,典型例題1首先應該對西部12個省市區進行三個年度的橫向比較,并對東部11省市進行三個年度的橫向比較。再進行縱向比較,仍以典型例題1為例,把西部12個省市區和東部11省市進行縱向比較。就某一個圖表進行內部橫向與縱向的比較,一般都是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審讀圖表類論述題的關鍵是能從對比中發現問題,發現變化,發現差距。當設問要求進行圖表與圖表之間進行比較,一般都是通過比較,找出他們之間的共性、找出他們之間的聯系。例

5、如,典型例題2的第二個設問,就是回答“上述圖表之間有什么經濟聯系?”。所有的圖表題都有對比,都是想通過對比來說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再次,審讀圖表下面的“注”,這是為審題和答題補充的有效信息。例如,典型例題2中的表1下面的注。重視“注”,把它和圖表聯系起來理解,我們才能全面正確地讀懂圖表。2.審讀設問。關鍵是抓住設問的關鍵詞語,做到心中明確。設問指向一般包括: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及其哲學依據。上面已有論述,這里不再贅述。3.組織答案。第一在獲取和解讀信息的基礎上能夠調動和運用知識,這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調動和運用知識需要將所學知識與試題建立聯系;準確地運用相關知識和有關信息,認識和說明

6、問題;體現學科滲透,運用相關學科的知識分析問題。第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正確表述事物的現象,準確描述和解釋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正確的闡釋;完整地對事物進行學科和跨學科的闡釋。第三運用知識論證和探討問題。需要運用多種方法論證問題,例如,常見的方法有判斷、歸納、演繹、比較、概括等方法;在運用知識論證中需要做到觀點明確、表述清晰、邏輯嚴謹;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論證和探討問題,應該體現創新性思維。三、圖表式主觀性試題的典型例題典型例題1:2005年全國高考文科綜合試卷()。選用的省份有: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青海、甘肅、西藏,8個省份使用。39題 材料四:河西

7、走廊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區域之一。自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和就業都發生了變化(注:材料一、二、三是歷史背景材料,共有6個設問,考查的是地理和歷史知識。)。東西部地區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結構狀況(單位:%) 年 度地 區200120022003西部12省市區東部11省市21.0 : 40.7 : 38.310.9 : 48.7 : 40.420.0 : 41.3 :38.710.2 : 47.3 : 42.519.4 : 42.8 :37.89.3 : 50.9 : 39.8東西部地區第一、第二、第三就業結構狀況(單位:%) 年 度地 區200120022003西部12省市

8、區東部11省市61.1 : 12.9 : 26.042.0 : 27.6 : 30.459.9 : 13.3 :26.840.4 : 28.0 : 31.658.1 : 13.9 :28.038.1 : 29.8 : 32.1(7)分析上述兩個表格中的數據,說明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就業結構變化的狀況,并與東部進行比較。(8分)典型例題2:2004年夏季廣東政治試卷39題表1 我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 單位:%城鎮居民農村居民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39.237.937.737.149.147.746.245.6注:恩格爾系數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

9、出占總支出的比重。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劃分標準,恩格爾系數60%以上者是絕對貧困;50%59%者為溫飽;40%49%者為小康;30%39%者為富裕;30%以下者為最富裕。表2 我國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單位:元城鎮居民農村居民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62806860770384722253236624762622用經濟常識回答以下問題:(1)上述圖表分別說明什么經濟現象?(2)上述圖表之間有什么經濟聯系?(3)溫家寶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指出:“從今年起,逐步降低農業稅率,平均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五年內取消農業稅?!?/p>

10、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取消農業稅的看法。典型例題3:2005年全國高考文科綜合試卷()。選用的省份有: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湖北、湖南、福建、海南、江西、安徽、浙江,共11個省份。38題 (32分)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我國農民收入來源及構成(單位:元 / 人)年份純收入1工資性收入占比(%)2家庭經營性 收入占比(%)3轉移性收入占比(%)4其它收入占比(%)2001236672232.6146061.7472.0883.72002247684033.9148860.1512.1984.02003262291935.0154158.8662.5973.72004293699833.9817465

11、9.45772.621163.95注:技術性統計誤差由四舍五入造成(1)根據表1簡要說明農民收入結構變化的狀況。(3分)(2)根據表1所顯示的信息,聯系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提出增加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純收入的主要經濟措施。(7分)(3)農民工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近年來,由于農民進城務工收人增長緩慢,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權”等現象的普遍存在,導致農民務工人數增長趨緩。對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實加強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保護。請運用政治常識說明政府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理由。(10分)(4)表1反映了我國農民收入的變化情況。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發展農村經

12、濟,黨和政府根據農村實際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興農及減免農業稅等一系列興農富民的政策。試分析這些政策的哲學依據。(12分)建議:該題的(1)、(2)、(3)(4),首先出示(1)、(2)設問,這樣可以減輕學生解題的畏難情緒。當鞏固和解決了(1)、(2)設問的回答后,再根據學生情況,出示(3)、(4)設問或分別出示(3)、(4)設問。四、圖表式主觀性試題的典型例題答案典型例題1的答案:(該題兩問賦分為8分)(7)從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變化來看,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三產業的比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與東部地區的產業結構相比,西部地區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較高,第二、三產業所占的比重較低。從

13、西部地區就業結構的變化來看,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三產業的比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與東部地區的就業結構相比,西部地區第一產業就業比重較高,第二、三產業就業的比重較低。典型例題2的答案:(該題賦分是17分)(1)上述圖表分別說明什么經濟現象?表1顯示:從2000年到2003年,我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在逐年下降,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我國農村居民剛剛進入小康;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較高。(2分) 表2顯示:從2000年到2003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但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較大;而且這種差距正在擴大。(2分)(注:如考生通過計算,如:200

14、0年,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2.79:1,到2003年這個比例上升到3.23:1,由引得出“差距正在擴大”的結論,可酌情加1分,但該題最高得分不超過17分)圖1顯示:我國農村人均稅費負擔包括農民上繳的稅收和費用兩個部分,以稅收為主;2003年農民人均稅費從類型看,越是以農業收入為主的農民,稅費負擔越重;越是以種糧食為主的農民,稅費負擔越重。(3分)(2)上述圖表之間有什么經濟聯系?從表1與表2之間的關系看,居民恩格爾系數高低與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相關關系,城市恩格爾系數比農村低,是因為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多。農村的恩格爾系數高,因為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少。(3分)從圖1與表2之間的關系看,

15、2003年農民所繳納的稅費人均雖然不足70元,但相對于農民較低的收入來說,仍然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不利于調動農民從事農業,特別是從事糧食生產的積極性。(3分)(注:考生亦可從圖1與表1關系的角度回答本要點)(3)溫家寶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指出:“從今年起,逐步降低農業稅率,平均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五年內取消農業稅。”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取消農業稅的看法。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政府逐步降低農業稅率,五年內取消農業稅的承諾,是加強農業,保護農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有力措施,有利于降低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充分體現了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我們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取消農業稅外

16、,還應該降低、甚至取消農民負擔的各種費用。此外,幫助農民增加收入,不僅僅只是稅費改革問題,還必須采取其他各種有力的措施。(4分)(注:如考生提出幫助農民提高收入的其他措施如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幫助農民工進城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加1分)典型例題3的答案:(該題賦分是32分)(1)在農民收人的構成中,工資性收人比重前三年是上升的,2004年略有回落。家庭經營純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下降的,2004年有所回升。轉移性收入的比重呈現上升趨勢。(3分)(2)提高農民工的勞動技能,增加農民務工的機會;發展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第二、三產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7分)(3)(10分)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農民工的經濟、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權利應受到法律的保護。政府必須履行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職能。國家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是實現城鄉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