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練習題_第1頁
使至塞上練習題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使至塞上綜合1這首詩作于王維被排擠出朝廷,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邊途中。詩題“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征蓬出漢塞” 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2.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3用自己的話,描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示的“千古壯觀”。選擇題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 “征蓬”兩句,既表述了詩人前往邊境慰問將士之事,又描寫了邊塞獨特之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B. 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明媚秀麗的塞外風光,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更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 詩中的“圓”字與“直”字,都用得逼真傳神,非常講

2、究景物的畫面感,充分 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D“都護在燕然”和前面的“屬國過居延”遙相呼應,點明了詩人此次出使路途 之遠。2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 第一、二句敘事,寫詩人以使者的身份,輕車簡從,要到遙遠的西北邊塞去慰 問將士。B. 第三、四句敘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寫詩人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飄零之感。C. 第五、六句“直”“ 圓”兩字精煉傳神,線條簡約,描繪的景物不多,但畫面 開闊、意境雄渾。D. 第七、八句寫詩人經過長途跋涉到達邊塞,偵察兵蕭關卻騎馬來報:“長官正 在燕然前線。”3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12 柳州市)A. 全詩敘寫了出使的

3、路線、沿途看到的風光以及聽到候騎報告的最新戰況,內容 與題目緊緊相扣。B. 第二聯描寫塞上秋景:隨風而去的枯蓬飄出塞外,南飛的大雁掠過北方少數民 族居住的上空,畫面靜謐而溫馨。C. 第三聯描繪了烽火臺上筆直的狼煙,蜿蜒曲折的黃河映襯著渾圓的落日,景色雄奇壯觀,氣勢恢宏。D.第四聯寫途中遇到偵察騎兵,得知都護愛前線打破敵軍的軍情,顯示出朝廷使 臣對邊疆戰事的關心。4下列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12 柳州市)A. 本詩重點筆墨在于寫景,以大漠、秋景為背景,用征、歸雁、孤煙、長河、日 圓等景 物,組成一幅塞外風光圖。B. 第二聯用“出”、“入”描繪動態景物,第三聯用“直”、“圓”描繪靜態景

4、 物,動靜結合,使畫面富于變化,意境深遠。C. 黃河橫貫大漠,望不到盡頭。一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達了 詩人獨特的審美感受。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雄渾開闊,詩中有畫,堪稱千古絕句,體現 這首詩歌哀婉消沉的藝術特色。5選出對王維使至塞上賞析有誤的一項()(2 分)(/ 12 鐵嶺市)A. 首聯詩人寫自己輕車簡從,奉使出征,要前往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慰問將士。B. 頷聯中運用比喻,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抑郁、孤寂的內心情感,被王國維贊為 “千古壯觀”的名句。C. 頸聯描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視野開闊,意境雄渾,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 點。D. 這是一首邊塞詩,詩中描寫一個負有朝廷使

5、命的人到達邊塞時所見的景色。6閱讀使至塞上,選出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至U達地點和作詩緣由,“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B. 頷聯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由 “歸雁”一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秋天。C. 頸聯中,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大漠孤煙直,長河 落日圓”,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D. 本詩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表達了詩人由于 被排擠而孤獨、寂寞、悲傷、飄零的孤寂心情。詩中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流露 出作者對都護的贊嘆。

6、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A. 首聯寫作者出使,已經過了屬國的居延這一地方。一個“單”字,寫出了他出 使的孤單與無奈。B. 頷聯借用比喻,寫自己像飄飛的蓬草一樣出了漢塞,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進入胡 天,顯得形象而生動。C. 頸聯中,“孤煙”、“長河”、“落日”,寫出了大漠景色的單調與荒。“直” “圓”寫出了邊塞人民不懼生活艱苦,奮勇向前以圓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D.尾聯意思是說在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才知道都護還在很遠的燕然山。至 此,并未交待“出使”結束,給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E.全詩敘事與寫景相結合,而重點在于寫景,為讀者展現了 一幅畫面宏大,意境 開闊,景色壯麗的塞外

7、風光圖。渡荊門送別綜合1這首詩前六句著重 _ ,后兩句抒情,抒發了詩人 _ 的感情。2._本詩記下了作者初次離開故鄉時的觀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達他對故鄉依依不 舍之情的一個字是“”。3請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選擇題下面對本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 首聯敘事,直扣詩題,交待了送別的時間、地點、人物及此行的目的。B. 頷聯寫景,其中一“隨”一“入”以游動的視角寫出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 闊景象。C. 頸聯描繪了“水中映月”和“天邊云霞”兩幅圖畫,巧妙地融進了作者初次見 到平原時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D. 尾聯由欣賞美景轉入深沉的鄉情之嘆,含蓄地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登岳陽樓綜合這首七言

8、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 和_ 融于一體。2詩歌以“和“_”點明登臨岳陽樓的時間,以“無限悲”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情感。選擇題對這首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A. 首聯點明登臨位置,從“簾旌”到“夕陽”,寫景由遠及近。B. 頷聯思昔撫今,憶“吳蜀”融入厚重歷史感,說“徙倚”滲透個人悵惘情。C. 頸聯“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跨度上道出了亡國之臣的無 盡憂憤。D. 尾聯“風霜”語意雙關,“滄波”情景交融,于無限悲涼中收束全篇。2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A.此詩意境宏深,氣象開闊,情感蒼涼悲壯。B“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描繪了洞庭湖風平浪靜、祥和安寧的景象。C. “萬里來游”“

9、三年多難”,傳遞出詩人寫此詩的處境。D“老木滄波”既是眼前實景,又包含了詩人歷經風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緒。3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 首聯是全詩寫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似平常,實則細膩。可以想見詩人的視 線由近及遠的掃描,逐漸放開,最后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B. 詩的頸聯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敘事,收到了雙重疊加的藝術效果。C. 這首詩通過登樓所見,抒發詩人輾轉江湘,顛沛流離之苦,國家破敗、中原動 蕩之憂,以及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讀之讓人感慨萬分。D. 與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詩相比較,能看出此詩的老杜風格。詩人在

10、模仿的同時,又富于變化,布控精巧、情思綿綿,自成一格。湖心亭看雪課內語段閱讀題閱讀下文,完成15題。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 ”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1、 填空:張岱,字 _ ,號_ , _(朝代),_(籍貫)人。有著作_和_ 等。2、 分析“絕”字的妙處:

11、 _ 。3、 概括畫線部分的內容 _ 。這一部分采用了 _和_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作者寫雪景,為什么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 量詞“痕、點、芥、粒”的作用是 _。4、 作者寫賞雪,卻寫到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多余嗎?為什么?5、 作者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6簡答。1文章的文眼是 _2作者“雪”是按什么順序? _6請你寫出兩句寫雪景的詩句。使至塞上綜合1這首詩作于王維被排擠出朝廷,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邊途中。詩題“使至 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_出使“征蓬出漢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飄飛的蓬草_。( 2 分)(/12長沙市)2.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2

12、分)(/ 11 連云港市)可從詩題“使至塞上”,詩句中“邊、居延、漢塞、胡天、大漠、蕭關、燕然、 屬國、都戶”等詞語(地名、官名)看出這是一首邊塞詩。語句賞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從景物描寫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說說你對“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的理解。(4 分)(/ 07 銅仁市)隨風而去的“征蓬”和進入胡天的“歸雁”,也是遠赴邊塞的詩人自己的寫照(1分);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 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2 分);從中透露出詩人內心幽微難言的激憤抑郁的情感(1 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第三聯

1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寫了 哪些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 分)(/ 12 長沙市)寫了“大漠” “孤煙” “長河” “落日”等景物 (1 分) ; 營造了“蒼茫” (或“空 曠”“曠遠” “遼闊”“廣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 分);表現了孤寂的情感(1 分)。2頸聯中的“直”、“圓”兩字用得十分傳神,請說說它們的好處。(3 分)(/11 連云港市)“直”字,表現了打磨孤煙的勁拔、堅毅之美(1 分);“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1 分)。這兩個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塞外雄奇壯觀的自然之景,而 且巧妙融入了詩人的孤寂情緒。(1 分)(意思對即可)3

14、用自己的話,描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示的“千古壯觀”。(2 分)(/ 07 銅仁市)黃沙莽莽,無邊無際,草木不見,行旅斷絕。極目遠眺,一縷孤煙勁拔堅韌、剛 直有力地升騰在天盡頭,俯首遠瞰,橫貫浩瀚沙漠的黃河邊,蒼茫地掛著一輪圓圓的 落日。(答案不求同一,緊扣詩句,符合題意,描寫境界闊大,氣象雄渾、有文采,2 分;“大漠”、“孤煙”、“直”、“黃河”、“圓”,少兩個點扣1 分,不計半分。)選擇題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12 徐州市)A. “征蓬”兩句,既表述了詩人前往邊境慰問將士之事,又描寫了邊塞獨特之景, 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15、B. 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明媚秀麗的塞外風光,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 圓”兩句,更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 詩中的“圓”字與“直”字,都用得逼真傳神,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充分 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D“都護在燕然”和前面的“屬國過居延”遙相呼應,點明了詩人此次出使路途 之遠。B (“雄奇壯美”而非“明媚秀麗”)2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2 分)12 南寧市)A. 第一、二句敘事,寫詩人以使者的身份,輕車簡從,要到遙遠的西北邊塞去慰 問將士。B. 第三、四句敘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寫詩人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飄零之感。C. 第五、六句“直”“ 圓”兩字精煉傳神,

16、線條簡約,描繪的景物不多,但畫面 開闊、意境雄渾。D. 第七、八句寫詩人經過長途跋涉到達邊塞,偵察兵蕭關卻騎馬來報:“長官正 在燕然前線。”D (“蕭關”是古關名,而非人名。)3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12 柳州市)A. 全詩敘寫了出使的路線、沿途看到的風光以及聽到候騎報告的最新戰況,內容 與題目緊緊相扣。B. 第二聯描寫塞上秋景:隨風而去的枯蓬飄出塞外,南飛的大雁掠過北方少數民 族居住的上空,畫面靜謐而溫馨。C. 第三聯描繪了烽火臺上筆直的狼煙,蜿蜒曲折的黃河映襯著渾圓的落日,景色 雄奇壯觀,氣勢恢宏。D. 第四聯寫途中遇到偵察騎兵,得知都護愛前線打破敵軍的軍情,顯示出

17、朝廷使 臣對邊疆戰事的關心。B4下列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12 柳州市)A. 本詩重點筆墨在于寫景,以大漠、秋景為背景,用征、歸雁、孤煙、長河、日 圓等景 物,組成一幅塞外風光圖。B. 第二聯用“出”、“入”描繪動態景物,第三聯用“直”、“圓”描繪靜態景 物,動靜結合,使畫面富于變化,意境深遠。C.黃河橫貫大漠,望不到盡頭。一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達了 詩人獨特的審美感受。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雄渾開闊,詩中有畫,堪稱千古絕句,體現 這首詩歌哀婉消沉的藝術特色。D5選出對王維使至塞上賞析有誤的一項()(2 分)(/ 12 鐵嶺市)A. 首聯詩人寫自己輕車簡從

18、,奉使出征,要前往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慰問將士。B. 頷聯中運用比喻,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抑郁、孤寂的內心情感,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C. 頸聯描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視野開闊,意境雄渾,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 點。D. 這是一首邊塞詩,詩中描寫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人到達邊塞時所見的景色。B【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古詩詞的賞析能力。使至塞上頷聯“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一句,運用比喻修辭,作者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 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 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 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 的激憤和

19、抑郁。B 項前半部分的賞析是正確的。但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的 并不是這一句,而是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6閱讀使至塞上,選出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11遂寧市)A.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至 U 達地點和作詩緣由,“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B. 頷聯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由“歸雁”一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秋天。C. 頸聯中,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大漠孤煙直,長河 落日圓”,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D. 本詩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

20、,表達了詩人由于 被排擠而孤獨、寂寞、悲傷、飄零的孤寂心情。詩中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流露 出作者對都護的贊嘆。B 分析:B 項中由“歸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飛,因此季節是春天。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4 分)(/ 08 玉林市)A. 首聯寫作者出使,已經過了屬國的居延這一地方。一個“單”字,寫出了他出 使的孤單與無奈。B. 頷聯借用比喻,寫自己像飄飛的蓬草一樣出了漢塞,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進入胡 天,顯得形象而生動。C. 頸聯中,“孤煙”、“長河”、“落日”,寫出了大漠景色的單調與荒。“直”“圓”寫出了邊塞人民不懼生活艱苦,奮勇向前以圓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D. 尾聯意思是說

21、在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才知道都護還在很遠的燕然山。至 此,并未交待“出使”結束,給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E. 全詩敘事與寫景相結合,而重點在于寫景,為讀者展現了 一幅畫面宏大,意境 開闊,景色壯麗的塞外風光圖。B D渡荊門送別綜合1這首詩前六句著重 _寫景,后兩句抒情,抒發了詩人 對故鄉的依依惜別(留 念)_的感情。(2 分)(/ 11 河池市)2.本詩記下了作者初次離開故鄉時的觀感和情思, 其中最能表達他對故鄉依依不 舍之情的一個字是“憐_”。( 1 分)(/ 07 潛江市)3請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 分)(/ 10 曲靖市)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語句賞析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

22、流。“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一聯,歷來被人們稱道。請任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2 分)(/ 10 曲靖市)示例:繪意境:蒼莽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瀉千里的長江水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 長江圖。2賞字詞:“隨”表現出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空間感和流動 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氣勢,展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3品技巧: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更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請對“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作簡要賞析。(2 分)(/ 1

23、1 河池市)示例: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比喻成明鏡,用海市蜃樓這 一特定的景觀形容江上云霞之美。(1 分)想象大膽奇特,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晝夜交替、時空變換的奇景,表達了詩人豪邁開闊的心情。(1 分)選擇題下面對本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2 分)07 潛江市)A. 首聯敘事,直扣詩題,交待了送別的時間、地點、人物及此行的目的。B. 頷聯寫景,其中一“隨”一“入”以游動的視角寫出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 闊景象。C. 頸聯描繪了“水中映月”和“天邊云霞”兩幅圖畫,巧妙地融進了作者初次見 到平原時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D. 尾聯由欣賞美景轉入深沉的鄉情之嘆,含蓄地抒發了作者的思鄉

24、之情。A登岳陽樓綜合1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國之恨和身世之悲融于一體。(2 分)(/ 09 孝感市)2詩歌以“夕陽遲和“欲暮時_”點明登臨岳陽樓的時間,以“無限悲” 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情感。(2 分)(/ 12 天門市)選擇題對這首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 09 孝感市)A. 首聯點明登臨位置,從“簾旌”到“夕陽”,寫景由遠及近。B. 頷聯思昔撫今,憶“吳蜀”融入厚重歷史感,說“徙倚”滲透個人悵惘情。C. 頸聯“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跨度上道出了亡國之臣的無 盡憂憤。D. 尾聯“風霜”語意雙關,“滄波”情景交融,于無限悲涼中收束全篇。A2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2 分)12 天門市)A.此詩意境宏深,氣象開闊,情感蒼涼悲壯。B“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描繪了洞庭湖風平浪靜、祥和安寧的景象。C. “萬里來游”“三年多難”,傳遞出詩人寫此詩的處境。D“老木滄波”既是眼前實景,又包含了詩人歷經風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緒。B3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12 烏魯木齊市)A. 首聯是全詩寫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似平常,實則細膩。可以想見詩人的視 線由近及遠的掃描,逐漸放開,最后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B. 詩的頸聯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萬里”與“三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