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自然環境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練習1_第1頁
專題三自然環境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練習1_第2頁
專題三自然環境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練習1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三自然環境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練習(1)1.圖2為某次長江洪水過程洞庭湖入、出湖徑流量的變化。這段時間洞庭湖對長江洪水產生蓄積作用的時段是A.B.C.D.2.地球大氣與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過程及其結構符合事實的是A.大氣通過降水將水分輸送給海洋,驅動洋流B. 海洋通過輻射等形式將熱量輸送給大氣,影響大氣環流C. 大氣通過對流將臭氧輸送給海洋,加重赤潮D. 海洋通過蒸發將水汽輸送給大氣,形成信風圖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圖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該流域內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兩水文站觀測到的河流流量變化曲線(b),讀圖完成3-4題。3.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現在圖1a中的()A. 地B.地

2、C.地D.地4.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為甲、乙水文站之間(A. 河道淤積B.河谷變寬C湖泊分流D.湖水補給量減小提倡用透水材料鋪設“可呼提倡用透水材料鋪設“可呼圖I中四個環節的變化符合實5.讀城市水循環示意圖(圖1),回答第1題。在城鎮建設中,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質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際的是()A.a增加B.b增加A.a增加B.b增加C.c減少D.d減少F圖表示某河流水文測站春夏秋四季氣溫、降水量和徑流分配狀1h況。回答6-8題。6.該河流可能分布在()ns障水星A恒河流域B.尼羅河流域C.長江流域D.亞馬孫河流域該地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是()A.積雪融水補給為主

3、B.雨水補給C.地下水補給D.湖泊水補給7. 該地河流的徑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現在()A.1月B.2月C.11月D.12月goooooOO(XDomw5050505332211goooooOO(XDomw5050505332211O圖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長江中游洞庭湖和都陽湖水體面積變化對比圖。回答9-10題。9該時期兩湖水體面積變化的特點是A.兩湖水體面積均持續減少B. 兩湖水體面積變化基本同步洞庭湖水體面積變化逐年減小C. 20092010年鄱陽湖水體面積變化最大該時期鄱陽湖水體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鄱陽湖流域降水量的變化B.鄱陽湖流域蒸發量的變化C.鄱陽湖出水量的變

4、化D.長江干流入湖水量的變化圖1中格陵蘭島大部分終年被冰雪覆蓋,甲、乙分別是北美洲和英國的港口,甲乙之間的虛線示意航線。十八世紀郵政長官富蘭克林調查發現,沿北美洲和英國之間航線航行的郵船,往、返航程耗時明顯不同。據此完成11-12題。A.附近B.附近C.附近D.附近12.沿甲乙之間航線航行的郵船往、返時間不同主要受()A.海浪的影響B.暖流的影響C.海風的影響D.寒流的影響圖110. 圖1中最有可能出現冰山的海域在()某大河的一條支流與干流之間存在“吞吐”關系,圖2示意該支流(輸出徑流量與輸入徑流之差)和年凈輸沙量(輸出泥沙出口處1970-2000年間年凈徑流量量和輸入泥沙量之差)。根據圖文資

5、料和所學知識,完成13-15題。Sood年務徑凈徑箍皇、掙鎬渺皇務年平均值2500-!年凈輸沙呈0-、1-50019701975丄9B0年苗21/灣朋e蚌2500200015001000+*電輜層曄犧呻圖213. 下列各時間段中,年凈徑流量與年凈輸沙量變化趨勢最接近的是()A.19701976年B.19771984年C.19801989年D.19892000年該支流流入()A.黃河B.長江C.遼河D.黑龍江171715.1983年以來,年凈輸沙量總體呈下降趨勢,最可能的原因是該支流流域(A.建設用沙量增加B.興建水庫和森林覆蓋率提高C.礦產資源開發力度加大D.連續干旱16.圖2為某大洲地形剖面

6、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海扳I米)3000-2000-溝勒比需里的*內盧乙A.該剖面穿過的地形以山地為主B.乙地所在國家工業集中分布在該國西部C.該剖面走向為西北一東南向D.乙地所在國農業集中分布在該國北部171717圖2為某區域地質剖面示意圖。圖中甲地層褶皺后,該區域先后發生了(o沉積巖I回沉積巖III七+I花崗巖侵獨面圖例A.沉積作用、侵蝕作用、巖漿侵入B巖漿侵入、侵蝕作用、沉積作用IWfeJsC.巖漿侵入、沉積作用、侵蝕作用圖務侵蝕作用、沉積作用、巖漿侵入圖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示意圖。巖層的埋藏深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用來幫助恢復巖層的形態。讀圖回答18-19題。18. 屬于背斜谷地方是()A.B.C.D.處發生的地殼運動是()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斷裂下降D斷裂上升圖4圖5圖4為兩種地質現象示意圖,圖5為華北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結合材料,回答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