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宋】蘇軾同學們,有沒有在路上被突然而至的雨淋過呢?你當時的心情怎樣?有沒有寫一篇作文記下來? 一千多年前,文化巨人蘇軾也被雨淋過。他當時被貶黃州,有一次準備到沙湖買田終老,在回去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不巧的是雨具被先行的人帶走了,同行的人都狼狽不堪,只有蘇軾渾然不覺,并寫下了一首詞,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千古名篇定風波。1 1、知人、知人論論世,了解世,了解蘇軾蘇軾生平生平經歷經歷及思想,及思想,感受感受詞詞人人的形象。的形象。2 2、培、培養學養學生生聲聲情情并并茂,準確茂,準確傳達傳達情感的朗情感的朗讀讀能力。能力。3 3、理解、理解詞詞中中“風風雨雨”、“晴晴”的象征的象征義義以及以及“
2、也無也無風風雨也無晴雨也無晴”的深的深層層意意蘊蘊。 4 4、學習詞學習詞人人樂觀曠達樂觀曠達坦然的人生坦然的人生態態度,度,從從容面容面對對人人生生風風雨的雨的氣氣度度, ,提升提升學學生的人生生的人生觀觀。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且蘇軾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蘇氏四門生為: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蘇軾生活在
3、宋神宗時期,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變法派當權時,他看到了變法的弊端反對變法;變法失敗,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當權時,他看到了變法的可取之處支持變法,受到了雙方的排擠和打擊,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王安石變法時,蘇軾因不滿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執行中的流弊,寫過一些批評和諷刺性的詩文,被李定等人誣告將他以“謗訕新政”“毀謗君相”之罪彈劾入獄,被囚于烏臺,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結果20多人受到牽連,坐牢103天,蘇軾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期間未卜生死,一日數驚。在等待最后判決的時候,其子蘇邁每天去監獄給他送飯。由于父子不能見面,所以早在
4、暗中約好:平時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決的壞消息,就改送魚,以便心里早做準備。一日,蘇邁因銀錢用盡,需出京去借,便將為蘇軾送飯一事委托朋友代勞,卻忘記告訴朋友暗中約定之事。偏巧那個朋友那天送飯時,給蘇軾送去了一條熏魚。蘇軾一見大驚,以為自己兇多吉少,還曾寫下絕筆詩。最后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樂。1082年的春天,詩人到黃岡東南三十里的沙湖購買田地。元豐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幾個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黃州城東三十里,時值春天,陰晴不定,出門時,風和日麗,于是讓帶著雨具的家僮先行。卻不料途中轉陰,進而風雨襲來。大家淋得狼狽,而東坡渾然不覺,從容不迫地一邊吟嘯一邊慢
5、步前行。不久雨散云收,斜陽復出。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這首定風波。定風波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xngxio suqio 莫聽莫聽 穿林穿林 打葉聲,打葉聲,何妨何妨 吟嘯吟嘯 且徐行。竹杖且徐行。竹杖 芒鞋芒鞋 輕勝馬,輕勝馬, 誰怕誰怕?一蓑煙雨?一蓑煙雨 任任平生。平生。 料峭料峭 春風春風 吹酒醒,微冷,吹酒醒,微冷,山頭山頭 斜照斜照 卻卻相迎。回首相迎。回首 向來向來 蕭瑟處,蕭瑟處
6、, 歸去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風雨 也無晴也無晴。定風波蘇軾定風波:詞牌名。沙湖:在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又名螺絲店。狼狽:進退皆難的困頓窘迫之狀。已而:過了一會兒。穿林打葉聲:指大雨點透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聲音。吟嘯:放聲吟詠。芒鞋:草鞋。重點詞語釋意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料峭:微寒的樣子。斜照:偏西的陽光。向來:方才。蕭瑟:風雨吹打樹葉聲。也無風雨也無晴:意謂既不怕雨,也不喜晴。重點詞語釋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
7、此詞。時間:三月七日時間:三月七日 地點:沙湖道中。地點:沙湖道中。 環境:先雨后晴。環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事件:遇雨。人物:雨具(拿著雨具的仆人),同行,余。人物:雨具(拿著雨具的仆人),同行,余。感覺:狼狽感覺:狼狽 不覺不覺故:交代寫作緣由。故:交代寫作緣由。 小序交待了寫作時間、地點、環境、小序交待了寫作時間、地點、環境、人物、事件。人物、事件。2、齊讀后簡單概括詩的內容。上片寫冒雨徐行時的景物和心境,下片寫雨過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3、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雨勢如何?是大還是小?蘇軾是怎樣面對的?體現出怎樣的性情?從“莫聽”二字來看,不管雨勢是大是小,蘇軾都會無所畏懼
8、,毫不在意;“何妨”是態度,“吟嘯徐行”是行動。行文至此,一個在風雨路上(也是人生路上)勇于迎接挑戰,氣定神閑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4、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竹杖芒鞋誠然輕巧、輕便,然而在雨中行走用它,怎么能比“騎馬”還“輕”呢?5、一蓑煙雨任平生。序文已說“雨具先去”,可這里為什么又有“一蓑”,前后不是矛盾嗎?如何理解?“煙雨”是否僅指自然界的風雨?一個“任”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不矛盾。“一蓑”并不是實指。這里的“蓑”,可指蘇軾的思想,精神風貌,包括他的才華。“我就是這個樣子,管你個東南西北風。”“煙雨”既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指政治上的風雨。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氣度來面
9、對人生 道路上的各種政治風雨的考驗。現在所面臨的政治禍難又算得了什么?一個“任”字,表現了作者樂觀自信、飄逸豁達的態度,也體現出不為現實所束縛的心境。6“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見大的?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7、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春風是“料峭”的,而作者卻是“微冷”,怎么理解?蘇軾喝沒喝酒,為何喝酒?此詞是不是他酒后的自我寬慰?“斜照”有沒有深刻
10、的含義? “料峭”是寫實,“微冷”是寫感受,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差距,這個差距表現了作者樂觀的精神狀態。蘇軾愛喝酒,他的詩也可以為證,從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的“歡飲達旦”“把酒問青天”到赤壁賦的“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從臨江仙 夜歸臨皋的“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到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一尊還酹江月”,可以看出,酒是蘇軾生活中的一樣必需品,甚至經常喝醉,但他的醉和一般人的酩酊大醉不同,他更多的是一種似醉非醉的狀態,而非醉的結果,這正是他豁達性格的體現,所以說此詞并不是他酒后的自我寬慰。前面的“煙雨”既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指政治上的風雨,同樣這的
11、“斜照”也是既指自然界中陽光也指生活中的希望和順境。8、“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給我們以怎樣的人生啟示? A陽光總在風雨后。 B也許正當我們感到絕望的時候,希望和轉機已經在前面等著我們了。 C失敗和成功是一對孿生兄弟,失敗來了,成功還會遠嗎。 D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9、賞析:“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1)、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風雨”和“晴”的?這三句是此篇的畫龍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請談談是怎樣的一種頓悟和啟示?A“風雨”比喻詞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種政治打擊和人生險途。“晴”比喻春風得意的順境。 B人生有順逆,有成敗
12、,有榮辱,有福禍。但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要以坦然而超脫的心態去對待,勝不驕,敗不餒,福不喜,禍不悲,這樣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養。風雨改變不了蘇東坡,也改變不了我們。 (2)“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還有沒有雨了? 沒有,一切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似的。本無風雨,何來晴明。 人生有順逆,有成敗,有榮辱,有福禍。但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要以坦然而超脫的心態去對待,勝不驕,敗不餒,福不喜,禍不悲,這樣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養。(3)如果我們想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哪個字?為什么?“歸”。全詞思想情感的核心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風雨, 也不在乎風雨陰晴多變,一心渴望退隱, 歸去。 10、大家再考
13、慮:東坡為何不躲雨? 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已經活在世上,誰又能脫身人生這個大羅網呢?所以無論是人間天上,還是廟堂江湖,對于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后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最好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家園,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征。所以蘇軾的瀟灑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靈的超脫!11、下闕中的“歸去”,讓我們想到誰? 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遠離塵世。“歸去”是用陶淵明的歸隱之意。表現了詩人曠達心態和歸隱意向。陶淵明的退隱躬耕,是詞人所仰慕的,據統
14、計,蘇軾現存詞作中,“歸”字出現了一百余次,但終其一生,蘇軾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退隱。他一生宦海沉浮,剛直如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12、支撐他的是什么力量?儒家入世思想和為民請命的道義擔當。蘇軾人生態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讀書人都希望有所作為,建功立業,所謂“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當這種理想無法實現或遭遇挫折時,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風,而道家講的是無為,所以他又像莊子一樣,要逃離這個社會。13、從這首詞中你得出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你以后準備怎樣
15、對待你的人生?對待人生要有曠達的襟懷,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樂觀自信,不能沮喪沉淪。小沈陽說:“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是啊,生命因脆弱而寶貴,既然上蒼在又一個早晨讓我們又一次睜開了眼睛,那么我們就應該像蘇軾一樣用一種樂觀曠達的心態去坦然接受和面對睜開眼后看到的一切,無論是晴天,還是風雨天。 1、詞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詞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出詞人是一個吟嘯徐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出詞人是一個吟嘯徐行、拄著拐杖、穿著草鞋、頂風冒雨、不畏行、拄著拐杖、穿著草鞋、頂風冒雨、不畏艱難、鎮定從容、曠達樂觀的詞人形象。艱難、鎮
16、定從容、曠達樂觀的詞人形象。雨中東坡雨中東坡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雨后東坡雨后東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2、抒情主人公形象有著怎樣的個性?、抒情主人公形象有著怎樣的個性? 沉著沉著:再大的穿林打葉聲,都打不亂一個人:再大的穿林打葉聲,都打不亂一個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視風雨為無物,照樣吟嘯徐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視風雨為無物,照樣吟嘯徐行。行。 豪邁豪邁:竹杖芒鞋不可懼怕,只要你以之為樂,:竹杖芒鞋不可懼怕,只要你以之為樂,一樣可以輕勝過馬。一樣可以輕勝過馬。 隨意而安隨意而安:料峭春風冷,山頭斜照暖。氣候:料峭春風冷,山頭斜照暖。氣候不定,人生不定,禍福難曉,不如聽其自
17、然。不定,人生不定,禍福難曉,不如聽其自然。 通達通達:也無風雨也無晴。陰晴可以等同,盛:也無風雨也無晴。陰晴可以等同,盛衰榮辱,又何足掛齒?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衰榮辱,又何足掛齒?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滅滅3有人評價此詞是“于簡樸中見深意”,請聯系全詞,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詞中記敘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寫了“春風”“山頭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這些簡樸的描述中卻表現了無論人生遭遇多少苦難,只要坦然面對,一切苦難都將成為過去的人生哲理。 1、定風波詞中寫作者遇到突如其來的風雨,頂風冒雨,從容前行的句子是:_。2、定風波詞中描寫歸途中遇雨,同行狼狽,詞人卻放慢腳步,卻不在意風雨,吟詩長
18、嘯的句子是:_“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3、定風波詞中的“_”這三句包含人生哲理,也是點睛之筆。詞人認為只要懷著輕松曠達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一切風雨,也就無所謂風雨無所謂晴了。4、定風波詞中描繪了這樣一個有趣而又充滿哲理的畫面:_一邊是料峭春風,絲絲的冷意;一邊是山頭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寫景中傳達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溫暖,逆境中有希望,憂患中有喜悅。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定風波途中遇雨藝術手法上片:雨中景(莫聽、吟嘯、輕勝、任)下片:雨后情風雨:象征人生中的逆境晴:象征春風得意的順境也無風雨也無晴象征手法一語雙關本詞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途中遇雨寫起,表現了詞人在自然風雨中鎮定自若、吟嘯自樂的豁達心境,也暗喻詞人在人生逆境中泰然自若、在痛苦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