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 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統考高中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科目代碼:403)注意事項:1 . 考試時間為120 分鐘,滿分為150 分。2 .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一、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15 小題,每小題3 分,共 45 分 )1. 教學蘭亭集序時,教師列舉其他文章,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駢文特點,下列作品適合的是( ) 。A.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B.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C. 賈誼論積貯疏D. 吳均與朱元思書2. 學習阿房宮賦教師安排學生在課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語,下列不正確的是( ) 。A. 勾心斗角B. 飛鸞走風C. 美輪美奐D. 筑室道謀3. 針

2、對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版 ) 提出,充分理解學習任務群的特點,處理好學習任務群之間的關系,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 ) 。A. 細化每個學習任務群的目標和內容,明確不同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B. 結合自身優勢的教學風格,教師需要重組或創造新的學習任務群C. 注重學習任務群的滲透融合,銜接延伸的特點,避免內容發熱遺漏和缺失D. 關注共同學習任務群在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的差異4. 在學習老舍茶館時教師向學生推薦同樣具有“京味”語言特色的劇本,下列作品合適的是( ) 。A. 王朔動物兇猛B. 蕭紅呼蘭河傳C. 劉恒窩頭會館D. 曹禺日出5. 在當代文化參與學習活動中,

3、學生參與步行街學習文化建設,為商店撰寫對聯,下列對聯不合適的是( ) 。A. 素以為絢花遜色,馨而且暖長生香( 水果店)B. 素雅為佳松竹綠,幽淡最奇芝蘭香( 茶葉店)C. 奇花異草增春色,雅竹幽蘭綴而容( 花店 )D. 錦繡成文原非我有,琳瑯滿架惟待人求( 書店 )6. 學習古代詩詞表現藝術選題,教師組織學生梳理詩句,探究詩歌化靜為動的景物描寫手法,下列適合的是( ) 。A.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偉山居秋暝)B.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C.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 黃景仁都門秋思)D. 道狹草木生,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田園居)7. 為了提高學生小說鑒

4、賞能力,教師安排學生閱讀作品,探究小說的抒情特征,下列作品適合選用的是( ) 。A. 汪曾祺葡萄月令B. 孫犁荷花淀C. 張天翼華威先生D. 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8. 在名著名著閱讀活動中,學生分組整理與傳統節日有關的語段,下列語段與節日無關的是( ) 。A. 微風早已經停息了; 枯草立在墳間( 魯迅藥)B.當地婦女小孩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酒酒全家出動到河邊看劃船( 沈從文邊城)C.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見臺上一個黑的長胡子的翻了一陣都進不去了( 魯迅社戲)D.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桂牌點的兩條金龍一般(曹雪芹紅樓夢)9. 為了提高學生獨立學習文言文的能力,教師安拌學生查閱資料,梳理“其”

5、字的意義和用法,下列語句中的“其”,用作連詞的是( ) 。A.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B.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師說C.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 觸龍說趙太后)D.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10. 教學“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究”專題,教師帶領學生研讀紅巖,開展人物形象鑒賞活動,下列適合的是( ) 。A. 通讀紅巖,舉辦“英雄在我們心中”的主題故事會B. 閱讀研究紅巖主題的評論文章,撰寫一份文獻綜述C.參與跨學科的學習活動,研討有關紅巖的歷史問題 D.參觀渣滓洞,獲取作品背景資料,撰寫學習體會和感想 11.閱

6、讀某學校有關“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調查結果,按 照要求答題。r另整”百鈿口課曾提問的空余廣«1咐52%回史立要14,4S%時問題設計的圭彳射工接上視9442%不大玄機5.5S%謨計問題時.是番仔蒯推弒語言的秘分9045%有時會必%.薄率時*用于法計問題的時間占各深 總時間的比例30%以上他589; |30%以下1042%設計同題時,M蚊材內容椅甄銅玻熱態M上6%不太熟感5.74%對上述調查結果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oA.調查結果豐富全面,深入揭示了課堂教學現狀和成因B.多數教師認為課堂提問非常重要,重視教學問題設計C.少數教師沒有仔細推敲提問的語言,是因為備課時間太少D.少數教師

7、用于設計問題的時間較少,是因為對教材不熟悉12 .閱讀某教師關于寫作教學的論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題。寫作陳述性知識旨在探尋寫作的特點、規律、知識、原理等,以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為目的。寫作策略性知識側重寫作的具體辦法、方略、步驟、措施等,以培養基木的操作能力為 目的。寫作陳述性知識著眼于認知,是對“求真”的追求 寫作策性知識著眼于實踐,是對“實用”的追求。葉圣陶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由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到能夠維行的地步”。因此,寫作教學應該從側重“寫作知識”的講解,轉向側重“寫作策略” 的指導。對上述論文的相關分析

8、,正確的是 ()。A.寫作陳述性知識包含如何運用方法修改文稿的知識B.寫作策略性知識包含寫作本體功能和現實價值的知iC.寫作教學終點在“行”,應該側重提升語言運用能力D.寫作教學重在實用,應該避免講解寫作陳述性知識13 .閱讀某高中語文考試題,按照要求答題。魯迅曾在且介亭雜文寄戲周刊編者信中說: “我 的意見,以為阿 Q該是三十歲左右,樣子平平常常,有農民式的質樸,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以下是幾位畫家創作的阿 Q畫像,請結合阿 Q正傳和魯迅對阿 Q形象的意見,說說你認為哪幅畫與你心中的阿Q更為接近。圖一國二國三一作.妁口作者:年生_仲丁骷 性靖江對上述試題測試目標的相關分析,不正確

9、的是 ()oA.以具體情境為載體考查學生的閱讀素養B. 以美術圖片為依托考查學生的藝術素養C. 以多種材料考查學生對典型人物的理解能力D. 以特定學習任務考查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14. 閱讀有關語感的研究論文節選,按照要求答題。語感是對言語的直感,要想提升語感的品質,必須有一定的語理來調整。語理是對語言現象的理性認識,把語言現象提升到規律,就產生語理。例如,憑借語感,有些詞句在口語的環境里、說起來覺得別扭; 有些詞句,在嚴肅的書面語里讀起來也很別扭,這說明,口語和書面語語體差異的語感已經形成。但是,只有知道漢語普通話詞匯來源于文言和方言俗語,才會明白這種語體差異的原因理性的概括對語感有解釋作用,

10、也形成了語言運用的自覺性,要想引導學生理解語理, 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自己概括,而不是教師硬性灌輸。從語言現象中概括語言規律,也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過程。有了語理,語感的形成便更加自覺。對上述研究論文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 語感的形成需要系統的語理來支撐B. 語感的語體差異主要受方言的影響C. 提煉語理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D. 理解語理需要依靠學生自己來學習15. 閱讀咬文嚼字教學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題。課堂教學導入后,我帶著學生理解咬文嚼字,闡釋“咬文嚼字” 的精神。 然后, 順勢分析哪些例子闡明了這一精神。學生列舉了文中的四個例子,我帶著學生賞析這些例子的精妙 . 隨后我拋出問題:

11、 “我們一共找了四個典型的例子,朱光潛在文章最后說“隨便舉幾個實例,這是隨便舉例的嗎?”學生齊答: “不是。 ”但是,我當時沒有追問,而是轉向拓展示學習,讓學生談課內外曾經遇到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學生談得很好,但我覺得當時沒有追問是一種遺憾。對上述教學反思的相關分析,不恰當的是( ) 。A. 課堂教學內容重點突出,結構清晰,層層推進B. 課堂教學生成問題后,應該給學生思考闡釋的空間C. 學生結合個人經驗拓展閱讀,利于深入理解文意D. 教師沒有追問,并不影響學生理解文章的論證邏輯二、案例分析題( 本大題共3 小題,第16 題 20 分,第 17 題8 分,第 18 題 12 分,共 40 分 )案

12、例:閱讀邊界望鄉教學后的說課片段和課文原文,完成第 16 題。高二選修課上,我和學生一起欣賞臺灣詩人洛夫的現代懷鄉詩邊界望鄉。基于本詩大量化用古典意象和詩勺的藝術特點,我首先向學生解釋“化用”的概念 ; 然后,以詩中“望遠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 亂如風中的散發”為例,示范講解化用之妙;之后,我要求學生采用小組探究、集體研討的方法,按照“借用變形效果”的步驟提示品味末詩句,體會“代用”帶來的既熟悉又新鮮的閱讀感受,深入理解詩人復雜的鄉愁滋味。學生有一定的古代詩歌閱讀基礎,經過我的示范分析和學生的探究研討,他們很快發現詩人還化用了杜鵑、白鷺、鷓鴣、清明時節雨紛紛” “牧童遙指杏花村”等古典意象和詩

13、句抒寫鄉愁。由于我對鑒賞步驟提示明確,學生很清楚應該完成哪些任務。在賞析“而這時 / 一只白鷺從水田中驚起/ 飛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來”時,一個學生說:“畤詩中水田白鷺的意象,首先使我聯想西塞山前白鷺飛漠漠水田飛白鷺的美景及其自由祥和的意境。詩人用驚起又猛然折了回來 描述水田白鷺,打破了畫面的寧靜祥和,表達了詩人沸疹的情感。一是對自由往返故土的強烈渴望,二是與故鄉咫尺天涯的無奈和苦痛。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發言高潮迭起。我適時點撥引導,帶領學生從“化用”入理解詩歌語言的豐富意蘊,體味詩人鄉愁滋味,為接下來引導學生理解鄉愁的豐富內涵這一教學難點奠定了基礎。邊界望鄉洛夫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落馬

14、洲霧正升起,我們在茫然中勒馬四顧手掌開始出汗望遠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亂如風中的散發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遠山迎面飛來把我撞成了嚴重的內傷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叢凋殘的杜鵑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塊“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而這時一只白鷺從水田中驚起飛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來而這時,鷓鴣以火發音那冒煙的啼聲一句句穿透異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燒得雙目盡赤,血脈賁張你卻豎起外衣的領子,回頭問我冷,還是不冷 ?驚蟄之后是春分清明時節該不遠了我居然也聽懂了廣東的鄉音當雨水把莽莽大地譯成青色的語言喏 ! 你說,福田村再過去就是水圍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1979.6.3問題:16.(1

15、) 請簡要說明教師在說課稿中引用學生發言的意圖。(10分)(2) 請簡要評析教師在本課中的學法指導。(10 分 )案例:閱讀下面的學生習作,完成第1718 題。扶不扶摔倒的老人扶不扶,成為馬年春晚小品的創作內容。演員一句“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博得滿堂采,也引發了人們的深思。施以援手,扶起摔倒的老人,這本不是需要討論的問題,而今卻成了兩難選擇一一扶,還是不扶網上關于 “扶不扶”的投票調察顯示,只有很少人選擇 “肯定會扶” ,更多的人選擇了不好說”。網上還有貼子說: “以前覺得自己一定會扶,因為過不了良心這關; 現在肯定不會扶, 因為過不了責任這關。” 究其原因, “彭宇案

16、”層出不窮,“農夫與蛇”的故事不斷上演,傷害了人們的善心人們感到困惑,好像站在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是助人為樂,但你可能因善舉而被訛詐,面臨被家屬、官司、賠款糾纏。 另一條路是回避風險,選擇視而不見,繞路而行。可是,后者雖不想引火燒身,卻又感到良心不安。小品扶不扶中,扶人者拿出手機拍照以自證清白的橋段,引發觀眾陣陣大笑,但這笑聲中隱藏著多少悲哀呀! 近日看到了一則新聞 “奔馳大叔”路遇倒地女子先拍照取證再扶人 ,開奔馳的大叔說,做好事要懂得保護好自己。這不正是善良人的無奈之舉嗎 ?扶不扶摔倒的老人似乎是個道德問題。如果要人們毫不猶豫地扶起摔倒的老人,道德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全社會的醫療保障,

17、消除摔倒老人訛詐的動機; 更需要法制建設,給反咬一口的惡人以應有的懲罰,保護每一個行善的好心人。讓公平的社會保障,惠及每一位公民; 讓正義的法治,為人們的良知保駕護航。我相信,毫不猶豫地仲出援手的人會越來越多!問題17 .請從第段找由兩個錯別字,從第段找由一處病句,并分別修改。(8分)18 .請指由該習作在論證方面的兩個優點,并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12分)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9題20分,第20題20分,第21題25分,共65分)閱讀文本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第19-21題。課文原文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 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

18、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 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刻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 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 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課文介紹

19、該課文選自奧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單元說明這個單元的主要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特有意象的把握,發揮想象,體會和體味中國的詩歌特有的意境美。中國古典詩歌具有詩情畫意,意境優美。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要反復朗誦,置身詩境,借助想象和聯想,將作者描繪的意象一一再現到自己的腦海中,使整個心靈沉浸在一個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審美享受。具體閱讀某一篇作品時,我們還要根據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點、組合方式,以及情與景之間的關系,采取相應的欣賞方法,體會獨特的意境。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 ) 的相關要求根據詩歌、散文、 小說、 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語言、形象、構思、意蘊、

20、情感等多個角度賞析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學生情況高二年級第二學期,班額50 人。教學條件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音頻,視頻文件,投影實物。19. 根據上述材料,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 ( 不可照抄材料) 。 (20 分 )20. 選擇其中一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教學片段,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20

21、 分 )21. 設計一個具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下面的【研討與練習】 。 (25 分 )詩的結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性格?歷來的詩評家都認為這兩句是全詩的“詩眼” ,試結合全篇內容談談你對這種說法的理解。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15 小題,每小題3 分,共 45 分 )1 .D 2.D 3.B 4.C 5.A 6.C 7.B 8.C 9.D 10.A2 1.B 12.C 13.B 14.C 15.D二、案例分析題( 本大題共3 小題,第16 題 20 分,第 17 題8 分,第 18 題 12 分,共 40 分 )16.(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2、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在案例中,教師先給學生解釋化用的概念,示范講解其妙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思考、交流,促進了學生語言、思維、文化及審美能力的發展。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指由,應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集體研討、交流發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理解鄉愁的豐富內涵奠定了基礎。(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案例中,教師先講解“化用”的概念,再示范講解其妙處, 起到了很好的引導示范作用,教師對鑒賞步驟提示明確,學生對要完成的任務非常明確。

23、轉變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案例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并且加強詩文的誦讀,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學生能夠深刻理解詩歌中蘊含的情感,而且能夠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思維的發展與提升。17.錯別字: “滿堂采”改為“滿堂彩”; “調察”改為“調查”,“貼子”改為“帖子”病句: “但你可能因為善舉而被訛詐,面臨被家屬、官司賠款糾纏。 ”改為“但你可能因為善舉而被訛詐,面臨被家屬、官司賠款糾纏的困境。”18.優點:觀點明確。本文圍繞著“扶不扶”這一社會話題,從道德和社會保障機制等方面闡述,觀

24、點明確,立意深刻。論證結構清晰、論證方法多樣。全文先提由“扶不扶”這一話題,接著列舉了“彭宇案” “奔馳大叔”等故事來論證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措施。論證結構明確、層次清晰。三、教學設計題( 本大題共3 小題,第19 題 20 分,第 20 題20 分,第 21 題 25 分,共 65 分 )閱讀文本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第19-21 題。19.(1) 教學目標:掌握詩歌中重點實詞虛詞,掌握七言古詩的一般特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掌握作者李白的生平信息和文章的創作背景。通過反復朗讀,把握詩的內容和形式,整體感悟詩歌的壯麗奇特的意境;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掌握李白浪漫主義的創作方

25、法的基本特點,即豐富的想象和極度夸張。體會李白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以及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體味李白詩歌的積極浪漫主義風格; 激發對古代詩歌的熱愛之情。(2) 確立依據: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展開,因此我確立了三維教學目標。依據新課標(2017 版 ) 要求: 要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要根據詩歌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豐富傳統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由此我確立了以上的三維教學目標。單元介紹對教學作曲了一定的指導:學習

26、本單元,要反復朗誦,置身詩境,借助想象和聯想,將作者描繪的意象再現到自己的腦海中,閱讀作品時,還要根據作品中的意象自身的特點和組合方式,以及情與景的關系,體會獨特的意境。因此我設立了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本文的內容特點:此詩以記夢為由,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夸張的手法,組成一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游圖,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詩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因此我確立了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的學習水平:高二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詩歌鑒賞能力,有一定詩歌文言文積累,但

27、受生活經驗限制,對文中所要表達的對自由的向往,對權貴的蔑視等情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也不能夠在情感上完全樹立此意識,因此我設立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20.教學目標:體會李白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以及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體味李白積極浪漫主義風格; 激發對古代詩歌的熱愛之情。教學過程:一、整體感知朗讀全詩,結合注釋和工具書,自行疏通文意,教師重點講解學生難懂詩句,掃清閱讀障礙。思考:文章的結構明確:全詩分為三節:入夢原由、夢游仙境、抒情表態 二、深入研讀1. 齊讀第一節,思考:既然題為“夢游天姥”,為何開篇要“談瀛洲”?明確: “煙濤微茫”的瀛洲與“云霞明滅”的天姥同樣

28、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頭。追問:除了瀛洲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確:還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臺,從而襯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強烈愿望。2. 學生齊讀第二節,同桌間討論:或以時間為序或以地點為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并用詞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明確:月夜渡湖:詩人一入夢幻,一夜之間飛過鏡湖,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又飛到剡溪,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 ; 景色寂靜清幽山之日景:詩人穿上了謝靈運當年穿

29、的木屐,登上了青云梯,直向高聳入云的山徑攀登; 景色壯美奇絕。山之夜景:千巖萬轉,夜幕降臨了,從山谷傳來的熊的咆叫聲,龍的吟嘯聲。巨大的聲響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巒都在發抖。此時,天氣也急劇地變化,眼前呈現一個光怪陸離的神奇世界; 景色離奇險怪。仙人登場:閃電劃過天際,驚雷震響長空,山巒崩塌,大地動搖。仙境的石門轟然一聲從中間打開,云中的神仙們披著彩霞作為美麗的衣裳,架著長風紛紛趕來,參加盛大的宴會 ; 場景壯麗輝煌。再次追問:詩人描繪一個什么樣的夢境?詩人的心情如何?明確: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離奇變換,五彩繽紛的夢境。特別是仙人登場的畫面。此時詩人心神完全解放,自由、盛大、熱烈的場面,像是在迎接詩人的到來。3. 大聲朗讀第三節,思考:正當夢入高潮時,作者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夢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對現實,作者禁不住長嗟短嘆,作者感嘆了些什么呢?明確: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合于超脫現實,更便于發揮其想象和夸張的才能。反映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