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武傳參賽導學案設計(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 積累與運用 1.班固(32年92年),字,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人,東漢大臣、史學家、文學家,與并稱“班馬”。班固九歲屬文,誦讀詩賦。十六歲,選入太學,博覽群書。漢元元年(89年),跟從大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出任中護軍、左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于,撰下封燕然山銘。永元四年,受累于竇憲謀反,死于獄中,時年六十一歲。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修撰,是“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是“漢賦四大家”之一,所寫開創了京都賦的范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作為經學理論家,編纂,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2.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
2、第一部,“二十四史”之一。由漢朝東漢時期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其中漢書八表由班固之妹補寫而成,漢書天文志由班固弟子補寫而成。漢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并稱為“前四史”。漢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漢朝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解釋下列句中的一詞多義。 (1)稍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 稍遷至栘中廄監 (2)當 當機立斷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3)益 澭水暴益 有益于國,無害于人 單于益驕 單于愈益欲降之 (4)論 每與臣論此事 會論虞常 無論魏晉 論其刑賞 (5)使 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 單于使衛律治其事 使牧羝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今義與古義。 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皆為陛下所成就。 我丈人行也。 欲因此時降武。 且陛下春秋高 武等實在 稍遷至栘中廄監 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5.寫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2)與旃毛并咽之 (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4)空自苦亡人之地 (5)義安所見乎 (
4、6)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7)前以降及物故 (8)蹈其背以出血 6.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詞類活用類型并解釋。 (1)單于壯其節 (2)欲因此時降武 (3)空以身膏草野 (4)反欲斗兩主 (5)何久自苦如此 (6)天雨雪 (7)羝乳乃得歸 (8)杖漢節牧羊 (9)惠等哭,輿歸營 7.選出下列文言特殊句式不同類的一項() A.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B.見犯乃死,重負國 C.即謀單于,何以復加 D.何以女為見 8.選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 A.少以父任 B.漢亦留之以相當 C.以狀語武 D.始以強壯出 9.為節選語句斷句。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
5、于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 10.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表格填寫。 事跡概括主要經歷精神品格 出使匈奴 因變被扣 不懼威逼 不受利誘 牧羊北海 持節不辱 鞏固與調高 (一)閱讀課文選段,回答問題。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6、;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
7、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11.選出對加點字解釋最為合理的一項。 (1)置幣遺單于() A.安排B.準備好,購置C.放下D.拿來 (2)虞常果引張勝() A.拉出B.帶領C.牽連,供出D.勾結 (3)單于使衛律治其事() A.治理B.審理C.研究D.管理 12.節選部分第段文字中,交代了蘇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請概括縷述。 13.選文段展現了蘇武不同尋常的智識和勇氣,刻畫方法多
8、樣,請加以梳理并完成下表。 具體語句刻畫方式人物品質 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 視死如歸 側面烘托 (二)閱讀課文選段,回答問題。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
9、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
10、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14.解釋加點字。 (1)如惠語以讓單于(2)前以降及物故 15.翻譯句子。 (1)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 (2)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16.有人認為選文第段蘇武說“臣事君,猶子事父也,
11、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再言!”,表明蘇武的愛國是“愚忠”。你同意嗎?請結合歷史情境分析說明自己的觀點。 17.關于李陵勸降的評價,歷來有分歧。有人說李陵同衛律一樣,都是叛徒,但更狡猾,更善于偽裝,因此,危害性更大;有人說李陵不同于衛律,自己投降出于迫不得已,勸降也是朋友間真情的流露。閱讀上面語段,再聯系課文談談你的看法。 (三)思考與深入 仔細研讀課文原文,回答下面問題。 18.史傳作品中常巧用對比塑造人物形象,蘇武傳亦是如此。請結合課文內容,分析說明本文中對比的作用。 19.后漢書作者范曄稱贊班固“文贍而事詳”、“詳而有體”(后漢書班固傳論),請以蘇武傳為例,對此分析說明。 20.顧炎武日
12、知錄中評價蘇武傳“不待論斷而于序事之中即見其指”,表達了作者班固對蘇武的敬佩與贊美。請結合具體的敘事文字,對此加以賞析。 拓展與延伸 (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 李陵傳(節選) 班固漢書 陵字少卿,少為侍中建章監。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 陵于是將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營,舉圖所過山川地形,使麾下騎陳步樂還以聞。步樂召見,道陵將率得士死力,上甚說,拜步樂為郎。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軍居兩山間,以大車為營。陵引士出營外為陳,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聞鼓聲而縱,聞金聲而止。”虜見漢軍少,直前就營。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
13、,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陵且戰且引,南行數日,抵山谷中。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兩創者將車,一創者持兵戰。陵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始軍出時,關東群盜妻子徙邊者隨軍為卒妻婦,大匿車中。陵搜得,皆劍斬之。明日復戰,斬首三千余級。引兵東南,循故龍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澤葭葦中,虜從上風縱火,陵亦令軍中縱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單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將騎擊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是日捕得虜,言:“單于曰:此漢精兵,擊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諸當戶君長皆言:單于自將數萬騎擊漢數千人不能滅,后無以
14、復使邊臣,令漢益輕匈奴。復力戰山谷間,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還。”是時,陵軍益急,匈奴騎多,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余人。 虜不利,欲去,會陵軍候管敢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后救,射矢且盡,獨將軍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為前行,以黃與白為幟,當使精騎射之即破矣。”成安侯者,潁川人,父韓千秋,故濟南相,奮擊南越戰死,武帝封子延年為侯,以校尉隨陵。單于得敢大喜,使騎并攻漢軍,疾呼曰:“李陵、韓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即棄車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峽谷。單于遮其后,乘隅下壘石,
15、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我,丈夫一取單于耳!”良久,陵還,大息曰:“兵敗,死矣!”軍吏或曰:“將軍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徑還歸,如浞野侯為虜所得,后亡還,天子客遇之,況于將軍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壯士也。”于是盡斬旌旗,及珍寶埋地中,陵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令軍士人持二升米,一半冰,期至遮虜鄣者相待。夜半時,擊鼓起士,鼓不鳴。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十余人。虜騎數千追之,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余人。 陵敗處去塞百余里,邊塞以聞。上欲陵死戰,召陵
16、母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后聞陵降,上怒甚,責問陳步樂,步樂自殺。 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 初,上遣貳師大軍出,財令陵為助兵,及陵與單于相值,而貳師功少。上以遷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說,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曰:“陵當發出塞,
17、乃詔強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得令老將生奸詐。”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陵在匈奴歲余,上遣因杅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敖軍無功還,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上聞,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 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其后,漢遣使使匈奴,陵謂使者曰:“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于漢而誅吾家?”使者曰:“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為兵。”陵曰:“乃李緒,非我也。”李緒本漢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緒降,而單于客遇緒,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緒而誅,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壯陵,以女妻之,立為右校王,衛律為丁靈王,皆貴用事。
18、衛律者,父本長水胡人。律生長漢,善協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薦言律使匈奴。使還,會延年家收,律懼并誅,亡還降匈奴。匈奴愛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昭帝立,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素與陵善,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單于置酒賜漢使者,李陵、衛律皆侍坐。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后陵、律持牛酒勞漢使,博飲,兩人皆胡服椎結。立政大言曰:“漢已大赦,中國安樂,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動之。陵墨不應,孰視而自循其發,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頃,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
19、叔謝女。”陵曰:“霍與上官無恙乎?”立政曰:“請少卿來歸故鄉,毋憂富貴。”陵字立政曰:“少公,歸易耳,恐再辱,奈何!”語未卒,衛律還,頗聞余語,曰:“李少卿賢者,不獨居一國。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人秦,今何語之親也!”因罷去。立政隨謂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 21.解釋加點字。 (1)謙讓下士(2)及陵與單于相值 22.關于第段司馬遷的“盛言”分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司馬遷認為李陵一貫以來品性純善,以國事為重,偶有不測,遭人構陷,讓人悲痛。 B.李陵率領不足五千士卒,深入匈奴腹地,與匈奴數萬大軍對壘,竟能獲得豐碩戰果。 C.李陵與匈奴軍隊
20、力量懸殊,最終難免敗逃千里,彈盡糧絕,但是依舊率領士卒死戰。 D.李陵陷入敗境,最終主動選擇投降,只是想獲得更好的戰機,改變戰局,報答漢廷。 23.李陵拒絕歸漢的原因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二師將軍李廣利深得皇帝信任,有人誣陷李陵是想請戰立功,從而獲得赫赫戰績,功蓋他人,李陵擔心被皇帝誤解。 B.漢武帝在李陵被迫投降匈奴一年多之后,曾經派人帶領軍隊深入匈奴營救,李陵自己拒絕歸漢,并且幫助匈奴練兵。 C.李陵被迫投降匈奴之后,漢武帝因為自己多疑,最終選擇相信李陵叛逃歸順匈奴,并且殺害了李陵全家,倍感受辱。 D.昭帝即位之后,霍光、上官桀輔政,曾派遣任立政等人去匈奴勸歸李陵,但是李陵擔心自己再
21、次因為歸漢連累家人。 24.結合選文內容,以班固的視角,借鑒“太史公曰”品評人物的寫法,為李陵寫一則人物短評。 (二)閱讀下面材料,完成題目。 25.據報道,2020年準備拍攝的李陵傳電影內容簡介如下: 公元前99年,李廣利討伐匈奴,其孫李陵押運輜重。李陵偷襲匈奴被俘,被滅九族,唯司馬遷為其辯護,被處腐刑。李陵被俘后,與匈奴公主結婚,再未回漢。后李陵勸蘇武投降匈奴被拒,李陵暗中幫蘇武回漢。司馬遷遭受腐刑后,承續父志,完成史記。 請根據蘇武傳以及李陵傳中記載的相關內容,為“李陵勸降”情節擬寫5分鐘時長的劇本,劇本中還應包括對演員的表演說明。 (三)微寫作。 26.某位同學在中華民族英雄人物介紹演
22、講活動中,準備推介具有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精神品格的蘇武。請結合蘇武傳為他寫一段具有畫面感、富有感染力的演說詞。 參考答案 1.孟堅司馬遷漢書兩都賦白虎通義 2.紀傳體斷代史班昭馬續史記后漢書三國志 3.(1)略微、稍微官糧逐漸 (2)把握把守抵擋抵消 (3)通“溢”,水漫溢出來利處、好處逐漸更加 (4)評論,辨析判決,判罪說,陳述判定、裁決 (5)使臣出使派遣讓 4.(1)操持,古義:拿著;今義:料理、籌劃 (2)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績 (3)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春秋,古義:年紀
23、;今義:春秋戰國時期或指季節 (6)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7)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8)幣,古義:禮物;今義:貨幣 (9)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5.(1)畔:通“叛”,背叛。 (2)旃:通“氈”,毛織品。 (3)去:通“弆(j)”,收藏。 (4)亡:通“無”,沒有。 (5)見:通“現”,顯現。 (6)決:通“訣”,訣別。 (7)以:通“已”,已經。 (8)蹈:通“搯”,叩,輕輕敲打。 6.(1)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壯 (2)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投降 (3)名詞作動詞,滋潤 (4)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相斗 (5)形容詞使動,使受苦 (6)名詞作動詞,降下
24、 (7)名詞作動詞,生育、哺育 (8)名詞作動詞,拄著 (9)名詞作狀語,用車子 7.B 8.B 9.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 10. 事跡概括主要經歷精神品格 出使匈奴外交環境波詭云譎,面對匈奴緩兵之計,為漢臨時組團出使勇于擔責 因變被扣副將張勝參與匈奴內亂,因有人叛變被揭發,牽連蘇武,蘇武引刀自刺愛國守節,視死如歸 不懼威逼衛律劍斬虞常,張勝請降,威逼蘇武,蘇武巋然不動威武不屈,從容鎮定 不受利誘衛律勸降,利誘蘇武,蘇武以忠義責罵衛律富貴不能淫,守義不辱 牧
25、羊北海荒野苦寒中守節,困厄孤苦時拒降不辱使命,剛毅堅貞 持節歸漢流落匈奴十九載,百余人出使九人還,蘇武歸漢須發白不辱使命,浩氣長存 11.(1)B(2)C(3)B 12.漢匈雙方常有扣押對方使者的事件發生;且鞮侯單于初立,示好漢廷,送回被扣押的漢使;武帝為答謝匈奴,派遣蘇武一行出使匈奴;單于漸漸驕縱,和漢朝廷所愿相悖。 13. 語句刻畫方式人物品質 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語言描寫有遠見,堅貞愛國 引佩刀自刺動作描寫視死如歸 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側面烘托守節不移,忠貞不屈 14.(1)責備(2)死亡 15.(1)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棫陽宮,扶著
26、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 (2)我料定自己已經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請結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 16.不同意。首先,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君主即代表了國家,對于君主的忠誠,就是對國家的忠貞;其次,漢匈當時外交關系復雜,對于國家的忠心不二尤為重要;再次,蘇武面對自己的好友同僚李陵相勸,用此激語是為了能更好表達自己堅貞不渝的節操志向。 17.無論是李陵勸降還是衛律勸降,對于蘇武而言,都是沒有本質區別的,因為在守節不移的蘇武面前都毫無力量可言。區別的只是蘇武對待李陵勸降和對待衛律勸降的態度,當然這背后也折射出作者的情感。衛律為自己一己之利,不辨是非,色厲內荏,蘇武對其不屑;李陵,被俘后又被漢廷誤會,導致自己被迫歸依匈奴,蘇武對其遭遇有惻隱之心;但是終因自己的境遇與李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全球及中國資本市場數字化轉型行業頭部企業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類固醇激素結合物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吸塑真空罩行業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手推車廣告代理合同(4篇)
- 2025公司貨物運輸合法合同6篇
- 買賣合同其它類買賣合同哈爾濱國際貨物買賣合同10篇
- 股東合伙人合同
- 項目多,拒絕接合同6篇
- 寧波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程總承包標準合同10篇
- 網絡安裝工程承包合同范本模板
- 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駕駛員安全駕駛習慣考核試卷
- 魯濱遜漂流記選段:敘事技巧分析教案
- 圍手術期下肢靜脈血栓預防與護理
- 貴州省氣象部門招聘考試真題2024
- 《大學生就業指導》期末筆記
- 陜西省2024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
- 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知識點與答題技巧匯編 講義
- 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A Grammar 說課稿 2023-2024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基于多源異構數據的地質知識圖譜構建與應用
- 2024年領導干部任前廉政知識考試測試題庫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