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原理及應用駱兆軍2007-1-12_第1頁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原理及應用駱兆軍2007-1-12_第2頁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原理及應用駱兆軍2007-1-12_第3頁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原理及應用駱兆軍2007-1-12_第4頁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原理及應用駱兆軍2007-1-1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n1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n2負極材料的種類負極材料的種類n3石墨化過程石墨化過程n4石墨材料的基本結構及晶體性質石墨材料的基本結構及晶體性質n5石墨的儲鋰機理石墨的儲鋰機理n6影響石墨電化學性能的一些因素影響石墨電化學性能的一些因素1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2負極材料的種類負極材料的種類n自鋰離子電池的商品化以來,研究的負極材料有以下幾種:碳素材料、氮化物、硅基材料、錫基材料、新型合金及納米材料。n已經成功應用于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如石墨、中間相碳微珠(MCMB)、石油焦、碳纖維等。圖圖2 不同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電壓不同鋰離

2、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電壓-容量圖容量圖3石墨化過程石墨化過程n碳化過程中也發生石墨化過程,但是此時的石墨晶體很小,因此不認為是石墨化過程;n石墨化過程一般是指在碳化過程以后繼續進行的熱處理過程,溫度通常在2000以上;n在石墨化過程中,隨石墨化程度的提高,碳材料的密度逐漸增加,而對于孔隙的數目而言則是逐漸減少。孔結構同樣有開孔和閉孔兩種。隨石墨化程度增加,閉孔的相對含量較低,而開孔的相對含量升高。圖圖3 鋰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分類鋰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分類圖圖4 石墨化過程中墨片分子的堆積情況石墨化過程中墨片分子的堆積情況4石墨材料的基本結構及晶體性質石墨材料的基本結構及晶體性質nC-C鍵的鍵長在碳

3、材料中單鍵一般為0.154nm,雙鍵為0.142nm。隨品種不同,亦會發生一定的變化。C=C雙鍵組成六方形結構,構成一個平面(墨片面),這些面相互堆積起來,就成為石墨晶體,如圖5所示為石墨的基本結構。表表1 碳材料的物理性能碳材料的物理性能碳材料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石油焦炭瀝青焦炭熱解炭乙塊黑熱處理溫度/280025002200190014001200結晶度LC/nm229.1112.184.547.419.33.92.61.21.2晶格常數d/nm0.3350.3360.3370.3390.3430.3460.3470.3800.348石墨的兩種晶體結構石墨的兩種晶體結構n石墨有兩種晶形:2H(

4、六角形)結構和3R(菱形)結構,六角形結構按ABAB方式堆砌而成,為穩定結構,菱形結構按ABCABC方式堆砌而成,為亞穩定結構,理想墨片面之間距離為(d002)為0.3354nm。 (a)六方形結構(ABAB方式) (b)菱形結構(ABCABC方式)圖圖6 6 石墨的兩種晶體結構方式石墨的兩種晶體結構方式石墨的端面和基面石墨的端面和基面石墨表面有基面和端面之分,端面也有兩種,Z字型(zig-zag)面和扶椅型(arm-chair)面。中間相碳微球的晶體取向示意圖中間相碳微球的晶體取向示意圖5石墨的儲鋰機理石墨的儲鋰機理 鋰的插入反應一般是從菱形位置(即端面,Z字型面和扶椅型面)進行,因為鋰從完

5、整的墨片基面是無法穿過的。但是如果基面存在缺陷結構諸如前述的微孔等,也可以經基面進行插鋰。 石墨類碳材料的插鋰特性為:石墨類碳材料的插鋰特性為:n()插鋰電位低且平坦,可為鋰離子提供高的、平穩的工作電壓,大部分插鋰容量分布在-0.20V0V之間(vs.Li/Li+);n()插鋰容量高,LiC6的理論容量為372mAh/g;n()與有機溶液相容能力差,易發生溶劑共插入現象,從而降低插鋰性能。n隨鋰插入量的變化,形成不同的階化合物,例如平均四層墨片面有一層中插入有鋰,則稱之為四階化合物,有三層中插有一層稱為三階化合物,依此類推,因此最高程度達到一階化合物。一階化合物LiC6的層間距為0.37nm,

6、形成aa堆積排列;n石墨在a軸方向(平面方向)的電導率為2.5*106S/cm,在c軸方向(垂直方向)的電導率為2.5*10S/cm 從充放電曲線可以看出,充電開始時,電位迅速下降,在0.8V左右出現小平臺,這一平臺被認為是電解液在石墨電極表面分解生成不溶性SEI膜; 在0.25V0.005V之間曲線平坦,大部分容量在這一電位范圍。在0.25V以上幾乎沒有容量,即可逆容量都在0.25V0.005V電位范圍內; 當SEI膜達到一定厚度時,膜對電子有絕緣作用,僅有離子導電性,能阻止電解液進一步還原,所以,從第二周期開始,充放電效率接近100%。石墨電極的充放電曲石墨電極的充放電曲線線6影響石墨電化

7、學性能的一些因素影響石墨電化學性能的一些因素n61晶體結構和晶形含量晶體結構和晶形含量n62 石墨化度石墨化度n63 石墨粒徑大小分布與形貌石墨粒徑大小分布與形貌n64 碳材料的表面性質碳材料的表面性質n65 石墨的剝離石墨的剝離 影響石墨電化學性能的因素較多,如顆粒大小和分布、形態、取向、石墨電極的制備條件等,下面做一些簡要分析。61晶體結構和晶形含量晶體結構和晶形含量n石墨有兩種晶形:石墨有兩種晶形:2H(六角形(六角形)結構和結構和3R(菱形(菱形)結構;結構;n六角形結構按六角形結構按ABAB方式堆砌而成方式堆砌而成,為穩定結構;為穩定結構;n菱形結構按菱形結構按ABCABC方式堆砌而

8、成方式堆砌而成,為亞穩定結構;為亞穩定結構;n菱形結構通常不會在石墨中單獨出現,總是與六方結構的菱形結構通常不會在石墨中單獨出現,總是與六方結構的石墨同時存在;石墨同時存在;n經噴射磨處理后,菱形相的含量從經噴射磨處理后,菱形相的含量從15%增加到了增加到了40%,可,可提高可逆容量及充放電效率,并且對提高可逆容量及充放電效率,并且對PC:EC(1:1)的)的電解液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電解液具有良好的相容性;n從六方石墨和菱形石墨的衍射峰強度可得出石墨中菱形石從六方石墨和菱形石墨的衍射峰強度可得出石墨中菱形石墨的含量。墨的含量。 62 石墨化度石墨化度n石墨化度:石墨化度:g = (3.44-d

9、002) / (3.44-3.354)n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越大,嵌鋰容量越大;(希望)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越大,嵌鋰容量越大;(希望)n碳材料石墨化程度越大,不利于碳電極表面形成均勻致密的鈍化膜。(碳材料石墨化程度越大,不利于碳電極表面形成均勻致密的鈍化膜。( 不希望)不希望)63 石墨粒徑大小分布與形貌石墨粒徑大小分布與形貌n粒徑大小及分布:粒徑大小及分布:小顆粒內鋰離子遷移路徑短,擴散阻抗較小,但是小顆粒之間的阻擋作用將使液相擴散速度降低;相反,大顆粒雖然有利于鋰離子的液相擴散,但鋰離子在碳材料中的固相擴散過程變得相對困難,二者競爭的結果使得碳材料存在最佳的顆粒大小和分布。n堆積密度:堆積密

10、度:根據球的密堆積理論,球在最密堆積時形成兩種空隙:四面體空隙和八面體空隙,如下面所示。球的空間占有率為74.05%或68.02%。當假定堆積球體粒子為大小均勻的球形粒子時,堆積球體的最大堆積密度理論上可達0.74。 0.01 0.1 1 10 100 1000 3000 粒度 (m)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體積 (%)圖圖11 石墨的粒度分布石墨的粒度分布圖圖12 球在最密堆積時所形成的兩種空隙球在最密堆積時所形成的兩種空隙圖圖13 13 各種形貌的石墨各種形貌的石墨石墨的形貌石墨的形貌石墨的取向石墨的取向n石墨的取向對負極的大電流性能非常重要,因為鋰離子在石墨中的

11、擴散具有很強的方向性,即它只能垂直于石墨晶體C軸方面的端面進行插入;n如果石墨的取向平行集流體,則鋰離子的遷移路徑較長,導致擴散速率下降,降低大電流性能;n如果石墨墨片的取向垂直于集流體,則鋰離子不需要經過彎曲的路徑,可以直接發生鋰離子的插入和脫插,因而擴散阻力小,有利于大電流充放電。n然而由于墨片分子的平移性,在加工涂膜和擠壓過程中,絕大部分墨片分子平行集流體進行堆積,垂直集流體的方式很難實現。圖圖14 石墨顆粒取向對擴散的影響石墨顆粒取向對擴散的影響64 碳材料的表面性質碳材料的表面性質n物理吸附:物理吸附:對于碳材料而言,其物理吸附性能差異很大,因此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氣氛下表現的電化學性

12、能會有所不同。n化學吸附:化學吸附:由于干凈的碳材料表面碳原子價態未飽和,因此易于化學吸附不同的分子,特別是含氧原子。在這里我們只講表面氧化物,表面氧化物對碳材料的表面化學性有很大影響。一些代表性的氧化物表示如圖16所示,隨表面處理的不同,氧化物在表面可分單層或多層。圖圖16碳材料表面的結構因素碳材料表面的結構因素65 石墨的剝離石墨的剝離n石墨發生剝離是共插入的溶劑分子或它的分解產物所產生的應力超過石墨墨片分子間的吸引力(即范德華力)產生的,可顯著增大石墨層間距。如果石墨表面沒有穩定的SEI膜保護,就會引發石墨的剝落現象;n嚴格說來,石墨層間吸引力一定,石墨剝離現象的發生,主要取決于溶劑分子

13、插入石墨墨片分子間的容易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穩定的SEI膜。而溶劑分子插入石墨墨片分子間的容易程度與石墨本身結構如結晶度和缺陷的含量以及溶劑分子的結構有關;n溶劑分子的結構明顯影響石墨的剝離程度,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結果表明:溶劑分子的插入是形成SEI膜和引起石墨層剝落現象的必要步驟,關鍵在于石墨層大量剝落以前在石墨表面是否已經形成均勻致密的鈍化膜;圖圖17 石墨化負極材料在石墨化負極材料在1mol/L LiPF6 丙烯碳丙烯碳酸酯電解液體系中的電化學行為酸酯電解液體系中的電化學行為n丙烯碳酸酯(丙烯碳酸酯(PC)電解液體系:)電解液體系:以丙烯碳酸酯為溶劑主要組分的電解液在鋰插入石墨過程中,

14、在高度石墨化碳材料表面發生分解如圖17所示。n主要原因在于丙烯碳酸酯在石墨表面發生分解,不能形成有效的鈍化膜,其發生分散機理可示意如圖16所示。充放電過程生成的主要產物為烷基碳酸鋰(ROCO2Li),在放電曲線上表現出0.8V左右的放電平臺。0.8V左右的平臺越長,分解的溶劑越多,產生的氣體量也相應增加。圖圖18丙烯碳酸酯在石墨負極表面發生分解的可能反應丙烯碳酸酯在石墨負極表面發生分解的可能反應石墨發生剝離的可能原因:石墨發生剝離的可能原因: 石墨端面結構比較活潑; 丙烯碳酸酯中較“尖”的甲基的存在,由于該“尖”的存在,很容易將石墨的墨片分子“撬開”,圖17所示。圖圖1919石墨發生剝離的可能

15、機理石墨發生剝離的可能機理SEI膜的形成機理膜的形成機理 從熱力學角度而言,鋰、鋰合金以及鋰與碳材料形成的插入化合物在有機電解液中不穩定,會發生電解液的氧化反應。然而該反應產生的部分產物沉積在這些負極材料表面(也有部分溶于電解液中),形成固體-電解質-界面、鈍化膜或保護膜。這就是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膜;石墨電極的首次充放電曲線石墨電極的首次充放電曲線一般認為0.8V處的電位平臺是電解液的不可逆反應和SEI膜形成所引起的;當該膜比較致密時,可以有效地將有機電解質與負極材料隔離開來,避免進一步反應,這時負極材料表現為在電解液中的動力學穩定;如果該界面不

16、穩定或不致密,不能有效阻止有機溶劑的通過或者溶劑化鋰離子的通過,就會繼續發生電解液的氧化反應或溶劑化鋰離子的插入反應等。這時負極材料在該電解液中表現為動力學不穩定,不能發生鋰的有效插入和脫插反應。Li/碳纖維電極充放電曲線碳纖維電極充放電曲線 對于有效的界面而言,該界面不能為電子導體,否則溶劑會與電子發生反應,但必須是鋰離子導體,否則鋰離子不能通過,不能發生鋰的插入/脫插反應。碳材料與電解質之間的界面膜組成與碳材料表面結構有很大關系,如石墨表面的物種及其含量、粒子的形狀及大小、比表面積大小及分布、開孔的比例、雜質原子和灰分等。在不同的電解液中,界面的組成也不一樣。該界面的性能不僅對不可逆容量有

17、明顯影響,同時還影響可逆容量、快速充放電能力以及安全性能。鋰離子電池首次充放電碳負極上發生的反應鋰離子電池首次充放電碳負極上發生的反應碳材料表面膜組成示意圖碳材料表面膜組成示意圖如圖所示:碳材料有兩種端面:扶椅型和Z字型。位于端面和缺陷附近碳原子的反應活性比在基面的反應活性要高,同時鋰的插入反應一般是通過端面進行,因此在第一次循環時發生的過程比較復雜。圖圖20 在第一次循環時碳材料表面發生的部分反應在第一次循環時碳材料表面發生的部分反應在鋸齒面和扶椅面上固體電解質膜(在鋸齒面和扶椅面上固體電解質膜(SEI)形成機理)形成機理不同電解液時不同電解液時SEI膜的可能成分膜的可能成分THE END銅

18、箔的接觸角及比表面能銅箔的接觸角及比表面能n固體的表面能直接用實驗測定是較為困難的,多數是通過間接測量某種參數,然后再進行計算求得。通常所采用的方法為接觸角法3。測量固-液兩相潤濕平衡接觸角和液體的表面張力,可求出固體表面自由能,這是在Fowkes界面張力理論的基礎上通常用的一種方法。 gas liquid solid s l sl 接觸角:接觸角:液滴在固體的表面達到平衡時,在氣、液、固三相交界處,氣液界面和液固界面之間的夾角稱為接觸角。 測量時間2006-12-20測量地點北京所用儀器OCA20型接觸角測量儀測試標準液體:1.雙蒸水,2.乙二醇接觸角表面能(erg/cm2)極性色散樣品名雙蒸水乙二醇PD15m 外69.442.836.1215.5820.5415m內42.610.254.3940.9913.412m外76.444.436.468.3528.1212m內78.641.840.095.534.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