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平面設計_第1頁
建筑平面設計_第2頁
建筑平面設計_第3頁
建筑平面設計_第4頁
建筑平面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九章 建筑平面設計一、主要內容:1、 使用部分的平面設計;2、 交通聯系部分的平面設計;3、 建筑平面組合設計。二、要求及重點:了解建筑平面圖的設計方法,掌握常用數據,熟知設計依據。三、教學方式:以建筑技術為主,充分利用實際工程、教具。第九章 建筑平面設計各種類型的建筑空間一般可以歸納為:主要使用空間輔助使用空間交通聯系空間9.1 使用部分的平面設計一、主要使用房間的設計 1、房間的面積 使用房間面積的大小,主要是由房間內部活動特點,使用人數的多少、家具設備的尺寸及多少等因素決定的。在實際設計工作中,國家或所在地區設計的主管部門,對住宅、學校、商店、醫院、劇院等各種類型的建筑物,通過大量調查

2、研究和設計資料的積累,結合我國經濟條件和各地具體情況,編制出一系列面積定額指標,用以控制各類建筑中使用面積的限額,并作為確定房間使用依據,如表8-1。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同時,構成房間的技術經濟條件,人們對室內空間的觀感,也是確定房間平面形狀和尺寸的重要因素。2、房間平面形狀和尺寸從房屋使用、結構布置、施工技術和建筑經濟等方面綜合考慮,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通常采用矩形的房間平面。這是由于矩形平面通常便于家具布置和設備安裝,使用上能充分利用房間有效面積,有較大的靈活性,同時,由于墻身平直,因此施工方便,結構布置和預制構件的選用較易解決,也便于統一建筑開間和進深,利于建筑平面組合。例如住宅、宿舍、學校、

3、辦公樓等建筑物類型,大多采用矩形平面的房間。3、門窗在房間平面中的布置(1)門的寬度、數量和開啟方式房間平面中門的最小寬度,是由人、家具和設備的尺度以及通過人流多少決定的。例如住宅中臥室、起居室等生活用房間,門的寬度常用900mm(圖8-5),這樣的寬度可使一個攜帶東西的人,方便地通過,也能搬進床、柜等尺寸較大的家具。住宅中廁所、浴室陽臺的門,寬度只需700mm,廚房的門800mm即可。根據防火規范的要求,當房間使用人數多于50人,且房間面積大于60m2時,應分別在房間兩端設置兩個門,以保證安全疏散。(2)房間平面中門的位置房間平面中門的位置應考慮盡可能地縮短室內交通路線,防止迂回,并且應盡量

4、避免斜穿房間,保留較完整的活動面積。對于面積大、人流量集中的房間,例如劇院觀眾廳,其門的位置通常均勻設置,以利于迅速安全地疏散人流。(3)窗的大小和位置房間中窗的大小和位置,主要根據室內采光、通風要求來考慮。窗的平面位置,主要影響到房間沿外墻(開間)方向來的照度是否均勻、有無暗角和眩光。建筑物室內的自然通風,除了和建筑朝向,間距、平面布局等因素有關外,房間中的位置,對室內通風效果的影響也很關鍵。二、輔助房間的平面設計建筑的輔助房間主要包括廁所、盥洗室、廚房、儲藏室、更衣室、洗衣房、鍋爐房、通風機房等。一般建筑物中公共服務的廁所應設置前室(圖8-12),這樣使廁所較隱蔽,又有利于改善通向廁所的走

5、廊或過廳處的衛生條件。住宅衛生間布置(圖8-13)。每套住宅應設衛生間,且至少應配置三件衛生潔具。設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衛生潔具的衛生間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3 m2;設便器、洗浴器的不應小于2.5 m2;設便器、洗面器的不應小于2 m2;單設便器的為1.10m2。廚房的主要功能是炊事,有時兼有進餐或洗滌。住宅建筑中的廚房是家務勞動的中心所在,在廚房內所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幾乎占家務勞動總量的2/3,所以廚房設計的好壞是影響住宅使用的重要因素(圖8-14)。住宅中廚房的使用面積一類和二類不應小于4m2,三類和四類不應小于5m2,要求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并宜布置在套內近入口處。廚房內應設置洗滌池

6、,案臺,爐灶及排油煙機等設施或預留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凈長不應小于2.10m。單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凈寬不應小于1.50m,雙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其兩排設備凈距不應小于0.9m。9.2 交通聯系部分的平面設計建筑物內部的交通聯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間走道;垂直交通空間樓梯、電梯、自動扶梯、坡道;交通樞紐空間門廳、過廳等。一、走道走道是連接各個房間、樓梯和門廳等,以解決建筑物中水平聯系和疏散的部分。走道的寬度應符合人流通暢和建筑防火要求,通常單股人流的通行寬度約為550700mm。走道的最小寬度也不小于10001200mm。走道的長度應根據建筑性質、耐火等級及防火規范來確定。二、樓梯和坡道樓

7、梯是建筑各層間的垂直交通聯系部分,是樓層人流疏散必經的通道。樓梯設計主要根據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況確定梯段和休息平臺的寬度;選擇適當的樓梯形式;考慮整幢建筑的樓梯數量;以及樓梯間的平面位置和空間組合。樓梯的寬度,也是根據通行人數的多少和建筑防火要求決定的。梯段的寬度,和走道的寬度一樣,考慮兩人相對通過,通常不小于11001200mm。樓梯平臺的寬度,除了考慮人流通行外,還需要考慮搬運家具的方便,通常不應小于梯段的寬度(圖8-17)。樓梯形式的選擇,主要以房屋的使用要求為依據。樓梯在建筑平面中的數量和位置,是建筑平面設計中比較關鍵的問題,它關系到建筑物中人流交通的組織是否通暢安全,建筑面積的利用

8、是否經濟合理。樓梯的數量主要根據樓層人數的多少和建筑防火要求來確定。通常情況下,每一幢公共建筑至少設兩部樓梯。建筑垂直交通聯系部分除樓梯外,還有坡道、電梯和自動扶梯等。三、門廳和過廳1、門廳作為建筑交通系統的樞紐,是人流出入匯集的場所,門廳水平方向與樓梯相連,垂直方向與樓梯相連,是整個建筑的咽喉要道。2、與所有交通聯系部分的設計一樣,疏散出入安全也是門廳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門廳對外出入口的總寬度,應不小于通向該門廳的走道、樓梯寬度的總和,人流比較集中的公共建筑物,門廳對外出入口的寬度,一般按每100人0.6m計算。外門的開啟方式應向外開啟或采用彈簧門扇。門廳的面積大小,主要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

9、和規模確定。導向性明確,避免交通路線過多的交叉和干擾,是門廳設計中的重要問題。9.3 建筑平面組合設計一、建筑平面功能分析1、 房間的主次關系2、 房間的內外關系3、房間的聯系與分隔4、房間使用程序及交通路線的組織二、建筑平面組合的方式1、走廊式走廊式組合是通過走廊聯系各使用房間的組合方式,其特點是把使用空間和交通聯系空間明確分開,以保持各使用房間的安靜和不受干擾,適用于學校、醫院、辦公樓、集體宿舍等建筑(圖8-26)。2、套間式套間式組合是將各使用房間相互串聯貫通,以保證建筑物中各使用部分的連續性的組合方式。其特點是交通部分和使用部分結合起來設計,平面緊湊,面積利用率高適用于展覽館、商場、火

10、車站等建筑。3.大廳式組合大廳式組合是在人流集中、廳內具有一定活動特點并需要較大空間時形成的組合方式。這種組合方式常以一個面積較大,活動人數較多,有一定的視、聽等使用特點的大廳為主,輔以其他的輔助房間。例如劇院、會場、體育館等建筑類型的平面組合(圖8-28)。大廳式組合中,交通路線組織問題比較突出,應使人流的通行通暢安全、導向明確。4、單元式組合單元式組合是以豎向交通空間(樓、電梯)連接各使用房間,使之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的組合方式,其特點市功能分區明確,單元之間相對獨立,組合布置靈活,適應不同的地形,形成不同的組合方式,廣泛用于住宅、幼兒園、學校等建筑中。圖8-29為住宅單元式組合。5、混

11、合式的組合布局。隨著建筑使用功能的發展和變化,平面組合的方式也會有一定的變化。三、建筑平面組合方式與結構選型目前民用建筑常用的結構類型有三種,即墻承重結構、框架結構、空間結構。1、墻承重結構墻承重結構是以墻體、鋼筋混凝土梁板等構件構成的承重結構系統,建筑的主要承重構件是墻、梁板、基礎等。在走廊式和套間式的平面組合中,當房間面積較小,建筑物為多層(五、六層以下)或低層時,通常采用墻承重結構。墻承重結構分為橫墻承重、縱墻承重、縱橫墻混合承重三種(圖8-30)。(a) 橫墻承重 (c)縱橫墻混合承重 (b) 縱墻承重 (d)縱橫墻混合承重(梁板布置)圖8-30 墻承重結構布置2、框架結構框架結構是以

12、鋼筋混凝土梁柱或鋼梁柱連接的結構布置(圖8-31)。框架結構布置的特點是梁柱承重,墻體只起分隔、圍護的作用,房間布置比較靈活,門窗開置的大小、性質都較自由,但鋼及水泥用量大,造價比墻承重結構高。在走廊式和套間式的平面組合中,當房間的面積較大、層高較高、荷載較重,或建筑物的層數較多時,通常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或鋼框架結構,如實驗樓、大型商店、多層或高層旅館等建筑。3、空間結構大廳式平面組合中,對面積和體量都很大的廳室,例如劇院的觀眾廳、體育館的比賽大廳等,它的覆蓋和圍護問題是大廳式平面組合結構布置的關鍵,新型空間結構的迅速發展,有效地解決了大跨度建筑空間的覆蓋問題,同時也創造出了豐富多采的建筑形象

13、。空間結構體系有各種形狀的折板結構、殼體結構、網架殼體結構以及懸索結構等(圖8-32)。四、設備管線建筑內設備管線主要指給排水、采暖空調、煤氣、電器、通訊、電視等管線。在平面組合時應選擇合適的位置布置設備管線,設備管線應盡量集中,上下對齊,縮短管線距離。必要時可設置管道井(圖8-33)。五、基地環境對建筑平面組合的影響1、基地大小、形狀和道路走向基地的大小和形狀,對建筑的層數、平面組合的布局關系極為密切(圖8-34)。2、建筑物的朝向和間距影響建筑物朝向的因素主要有日照和風向。日照間距的計算式為 L=H/tan式中L為建筑物間距,H是南向前排建筑檐口和后排建筑底層窗臺的高差,為冬至日正午的太陽高度角(當建筑正南向時)。在實際建筑總平面設計中,建筑的間距,通常是結合日照間距衛生要求和地區用地情況,作出對建筑間距L和前排建筑的高度H比值的規定,如L/H等于0.8、1.2、1.5等,L/H稱為間距系數。圖8-31為日照和建筑物的間距。(a)太陽高度角和方位角 (b)建筑物的日照間距圖8-35日照和建筑物的間距3、基地的地形條件在坡地上進行平面組合應依山就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