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原理考綱_第1頁
景觀設計原理考綱_第2頁
景觀設計原理考綱_第3頁
景觀設計原理考綱_第4頁
景觀設計原理考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二講 西方景觀涵義一)西方“景觀”概念 1.1 “景觀”詞義的來源及其演變a. 日耳曼語系的“景觀”釋義: 德語: Landschaft 產生于8世紀末,是指真實存在的某個地域或地區。 荷蘭語:Landschap 產生于1481年,從土地、鄉間和地域等原始意義演變為區別于人物肖像畫及靜物畫等種類的陸地自然風景畫; 古英文:Landskip 產生于1598年,是指藝術范疇內風景畫及田園詩術語;荷蘭語Landschap作為描述自然景色特別是田園景色的繪畫術語引入英語,最后演變為現代英語的Landscape(1603) b. 拉丁語系的“景觀”釋義: 法語: Paysage (古法文為:P&#

2、233;sage)是由16世紀的畫家創造的一個新詞,該詞在1549年第一次出現在Robert Estienne法語-拉丁語雙解詞典中,意為一個景色優美地方的繪畫表現,即風景畫。 意大利語: Paesaggio產生于1552年; 西班牙語: Paisaje 葡萄牙語: Paysagem 1.2 “景觀”詞義 它包含兩個概念: -地理概念:指與土地有關的空間環境和資源,通常是指的是大自然或鄉村的景觀資源。最早提出的景觀概念并不包含我們后來提出的城市景觀; -審美概念:指能使觀察者產生愉悅情感的視覺體驗。涵義: a. 真實存在的某個景色優美的地域或地區; b. 某個景色優美的地域或地區的繪畫表現,或

3、是人類對該處環境的觀察與內心感受; 前者強調景觀是圍繞人之間的環境,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區域; 后者則強調人對環境的觀察和理解,是一個含有主觀因素的概念。二)對景觀的理解:以下幾種觀點:“景觀”并不等同于“土地”或者“環境”;景觀不僅是可計量的,更是一種意念,一種文化的視角,和對詮釋、設計和演變保持著一種開放的狀態。景觀不是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環境的實際產物,那是一種通過空間和自然與社會相連的關系。景觀是上述這種關系敏感的體現。景觀依賴于主觀的集合形態可以假設每個對景觀有所認識的社會都用自身的認知去歸納其他文化。景觀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去不斷創造的。它是需要被恢復、耕耘和向新方向發展的遺產。第二、三

4、、四講:西方園林發展史與近代西方景觀規劃溯源一)西方園林發展歷程1.1十六世紀: 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意大利園林隨著文藝復興思想在歐洲大陸廣為傳播。文藝復興園林繼承了古羅馬園林的特征,在視野較好的山坡上依山而筑,成為坡地露臺花園。園林是幾何形,有些還是中軸對稱。尺度宜人,非常親切。在軸線及其兩側布置了美麗的綠籬花壇、變化多端的噴泉和瀑布、常綠植物以及各種石造的階梯、露臺、水池、雕塑、建筑及欄桿。1.2十七世紀: 法國幾何規整式園林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是地域性景觀的典型類型,濃縮了法國國土景觀特征,是科技與藝術的結晶,融合了當時最先進的透視原理、藝術美學以及土建、水利和園藝等工程技術。法國古典主義園

5、林是絕對君權統治的產物,象征著皇權至高無上和豪華的宮廷生活方式。 1.2.1 勒諾特1.2.2 Vaux-Le-Vicomte花園1.2.3 凡爾賽公園1.2.4 幾何規整式園林特點1)宮廷和府邸的園林,規模遠比意大利的貴族莊園園林大得多,它追求反映“偉大時期”的“偉大風格”2)建筑物的體積大,中軸線突出,而且高踞于園林中軸線的起點,統率著園林,與園林成為一體;3)大大加強花園的中軸線,在它上面布置寬闊的林蔭道、植壇、河渠、水池、噴泉、雕像等等。這條中軸線從花園一直延伸到林園里,統率整個園林;4)地形比較平坦,雖然也修成臺地,但臺面寬,落差小,基本上是平地園林,因此水體也是平靜的,沒有動態。利

6、用當時機械工程的成就,設置大量噴泉;5)林園是花園的背景,郁郁森森的樹木襯托著織花地毯一樣的花園;1.2.5 城市軸線:一種在城市空間布局中起空間結構駕馭作用的線性空間要素,是組織城市空間的重要手段。通過軸線,可以把城市空間布局組成一個有秩序的整體,而城市軸線本身又是城市建筑藝術的集中體現,因為城市軸線上往往集中了城市主要建筑群和園林綠地。它是通過城市的外部開放空間體系及其與建筑的關系表現出來的,通常具有沿軸線方向的向心對稱性和空間運動特性。1.3 十八世紀: 自然風景式園林十八世紀中葉,法國資產階級進步思想家掀起了啟蒙運動,在哲學上贊成英國的經驗論學說,否定先天理性的至高無上的作用,相信感性

7、經驗是一切知識的來源,認為自然狀態是健康的、符合道德倫理的狀態,而“文明則是對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奴役”,并主張“回到自然去”。在這種背景下,在英國出現了帶有強烈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的自然風景式園林。 1.3.1 威廉·肯特(William Kent)自然風致式園林的創造者1)代表作:斯威克府邸莊園(Chiswick Garden)2)威廉·肯特造園特色:“他的富有想象力的鉛筆賦予他布置的每一個景以自然風光的藝術。他在創作中所依據的主要原則是透視、光和影。用樹叢來彌補草地的單調和空洞;常春藤和樹木同陽光炫目的曠地相對照;在景色不夠優美或者一覽無余的地方,他點綴上一些濃蔭,使景

8、色富有變化,或者使很美的景致增加層次,游覽者要向前走才能逐步觀賞得到,從而更加誘人。()他順應自然,甚至順應自然的缺陷。()他的基本信條是,自然憎厭直線。” 渥爾波爾論現代造園藝術3)“哈哈墻”的概念 “他跳出圍墻,發現整個自然是一個大花園”渥爾波爾論現代造園藝術英國風景式園林在園林邊界設計上,往往不筑墻而挖一條寬溝以區別內外,又能防止牲畜入園,稱為“哈哈墻”,而視線上,園林與外界都無隔離之感,極目所至,遠處的農舍田野,起伏的丘陵草地以及羊群等,均可成為園內借景,從而擴大了園林的空間感。1.3.2萬能布朗 (Lancelot Capability Brown 1715-1783)自然風致式造園

9、藝術之王1)代表作:斯通園(Stowe Garden)2)萬能布朗的造園特色:徹底地肅清了幾何式的處理,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創造了宏大、簡潔、開闊、明朗的園林風格。這風格反映了英國新興的資本主義農業和畜牧業的大發展。a)完全取消花園和林園的區別,連哈哈墻都不要了。b)更善于使用肯特使用的成片樹叢。c)善于用水。大片水面給園子帶來一種寧靜親切的感覺,而且明亮開闊。d)極度追求純凈。在他的園林里,甚至園林外目之所及的范圍里,不允許有村莊和農舍。渥爾波爾在總結布朗的成就時說:“鄉村的面貌多么豐富,多么快活,多么如畫!圍墻拆去,把一切美化措施都顯露出來,每次旅行都是穿過一系列的圖畫。”渥爾波爾論現

10、代造園藝術1.3.3 錢伯斯對萬能布朗園林作品的批判批評萬能布朗的造園作品過分模仿自然,過于荒野,平淡,把園林搞得像一片天然牧場,沒有像畫家和詩人那樣去剪裁自然,獲得詩情畫意。他向英國人介紹了中國的建筑和造園藝術,他是在歐洲傳播中國造園藝術的最有影響的人之一。出版的著作有:a)中國建筑、家具、服裝和器物的設計(Designs of Chinese Buildings, Furnitures, Dresses, Machines and Utensils)1757年b)東方造園藝術泛論(A Dissertation on Oriental Gardening) 1772年錢伯斯認為:“自然不經過

11、藝術加工是不會賞心悅目的。”代表作:英國倫敦丘園(Kew Garden)的中國塔1.4 十九世紀: 西方城市公園運動(西方現代景觀規劃探源)西方現代景觀規劃溯源于18世紀下半葉。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展開,城市化的發展,使得歐洲城市人口異常密集,尤其是新興的工業城市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城市急劇的擴展吞噬了許多公共用地、草地和空閑用地,城市公共綠色空間的缺乏極大地影響了城市居民的健康。人們開始關注公共綠色空間與大眾健康的關系。此外,具有大眾民主意識的觀念也逐漸形成。這些思想為城市公共綠色空間服務于整個社會而非達官顯貴提出了民主觀念轉變的依據。于是歐洲傳統園林的使用對象和使用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12、,它開始向現代景觀空間轉化,從而產生具有完整現代涵義的城市公園概念。因此城市公園的出現不僅從物質的層面上緩解居民的生存空間惡劣的狀況,更重要的是它肩負了改善城市環境、為市民提供休憩、交往和游賞的場所。19世紀西方城市造園運動是一場空前的景觀變革。1.4.1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城市造園運動在英國,為改善城市衛生狀況和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政府劃出大量土地用于建設公園和注重環境的新居住區。1811年倫敦攝政公園被重新規劃設計,設計師約翰納什(John Nash)在原來皇家狩獵園址上通過自然式布局表達在城市中再現鄉村景色的追求。1847年在利物浦市建造的面積達50hm的伯肯海德(Birkenhead)公

13、園是當時最有影響的項目,設計師帕克斯頓(J.Paxton)將住宅布置在公園周邊,以環形車道緊湊布局,創造了城市中居住與自然結合的理想模式。1898年,英國城市學家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在其著作明日的田園城市中提出田園城市的概念,即是一座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而且每戶居民都能極為方便地接近鄉村自然空間;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托掌管。霍華德于1899年組織田園城市協會,宣傳他的主張。1903年建立了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奇沃思(Letchworth)。田園城市的設計思想在西方產生了很大影響,此

14、后美國,加拿大,德國建立了一批田園城市。二戰之后,英國的新城鎮法案拉開了西方大量建設田園城市的序幕。1.4.2 奧斯曼與法國拿破侖三世時期的城市造園運動19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給法國帶來巨大經濟利潤的同時,市政、衛生、交通、住房等問題卻相繼顯現。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城市格局業已無法滿足當時巴黎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的需要。面對這樣城市狀況,法國巴黎在拿破侖三世的強力支持下,塞納省省長喬治-歐仁奧斯曼(Georges-Eugène Haussmann)主持領導了一場規模宏大的城市改造運動。其中城市公園運動成為了奧斯曼巴黎大改造的重要部分。奧斯曼重新規劃了巴黎的道路系統,在主要大街兩側創造性

15、地栽植了高大成片的行道樹,使巴黎的林蔭大道成為后來世界所有首都和大都市道路建設的楷模,而且重新塑造了巴黎的現代都市性格公眾的社會參與性。他在重要街道的節點處,設立公眾廣場,安裝路燈、坐凳和其他的街道小品設施。最終形成奧斯曼式的城市風格,整個街道氣質典雅、開闊明朗。他還把街區的自然景觀也綜合設計規劃,在每個街區中心設置大型圓形廣場,廣場中間都設有地標紀念建筑,作為匯集到這個廣場的每一條大道的端景。同時巴黎街頭種植大量的行道樹與庭蔭樹,局部的公共空間都設置了街頭綠化與市民散步休憩的小型游園,為城市增添了許多人文價值。此外,奧斯曼在巴黎各區都修筑了大面積的公園,擴大和重建了肖蒙山丘公園(Buttes

16、 Chaumouts Park),新建了蒙蘇里公園(Montsourie Park)和蒙梭公園(Monceau Park)。還有保留資源地景開辟出來的大型森林公園:布洛涅林園(Boulogne Forest)和萬森納林園(Vincennes Forest),成為巴黎的城市“綠肺”。這樣一來,巴黎東西郊區的城市綠地面積擴展至市中心,并與城市街道,街心花園,以及公園有機整合成一體,構成巴黎最早的系統性的綠地空間格局。肖蒙山丘公園:工業廢棄地改造 混凝土材料結合巖石肌理 德尚的景觀設計 外來樹種分層和群落式設計 戲劇性的地形變化更大的空間感受; 地形和水體植物路徑設計-2011版本-1.3.1 城市

17、規劃(Urbanism)的概念形成于十九世紀后半葉,表示通過技術手段、規范形式來塑造城市,并通過提供和維護基礎設施系統來滿足人們的需要。這個術語,同時也涵蓋了政府管理的概念,也就是通過建筑和土地的信息來規劃,使用規則來控制城市居民的安全福利以及城市的總體美學效果。1.3.2 奧斯曼巴黎大改造(1853-1870) 奧斯曼巴黎改造計劃的核心,是干道網的規劃與建設,他重新規劃了巴黎的道路系統,拆毀了大片傳統街區,把中世紀的巴黎城市空間進行了徹底的大改造。1)在舊城中開辟了寬敞筆直的大道和公共空間,使這個中世紀的城市核心以最近距離四通八達,并且形成了城市生活的主要中心。2)在所有新開辟的大街沿街鼓勵

18、地產開發,但嚴格限定建筑高度、建材(一律為石材,巴黎的地質本身就是巨大的采石場)和街景水平線的連續性,最終形成奧斯曼式的建筑風格,形成了典雅、和諧的城市景觀。3) 在每個街區中心設置大型廣場,廣場中間都設有地標紀念建筑,作為匯集到這個廣場的每一條大道的端景。其中,以盧浮宮、協和廣場以及香榭麗舍大街、星形廣場的城市規劃最為突出。1.3.3奧斯曼對巴黎綠色空間的規劃1) 奧斯曼在城市大道的兩側種植高大的喬木而成為林蔭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樹使城市充滿綠意,巴黎的林蔭大道開世界風氣之先,如今林蔭大道已成為全世界都市計劃的共同語言。2)在巴黎的西部和東部,整治布洛涅森林(873ha)和萬森納森林(920

19、ha),作為巴黎市的兩大森林公園,它們猶如兩片肺葉,凈化著巴黎的空氣。3)在巴黎的西北、東北和南部,利用大型荒地分別興建蒙梭公園,蘇蒙山公園和蒙蘇里公園等三座大型城市公園。4)此外,沿著城市主干道,尤其是最擁擠的居民區,設置開放式林蔭廣場或小游園。 巴黎綠色空間規劃成為了近代巴黎城市發展更新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園林與城市的結合,不僅更新了傳統的城市藝術,更是促進了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奧斯曼時期的巴黎城市公園建設是為了“平衡城市空間”,通過綠地的建設改變城市的環境面貌,使得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平衡,把自然引入城市,借以恢復城市的自然秩序。巴黎以城市公園、林蔭大道以及街心綠地的形式使得綠地景觀

20、滲入到城市之中,并以此構成巴黎最早的點、線、面的綠地形式,它以綠地的系統性與人工的城市環境相互交融,也是后期英國規劃師霍華德“花園城市”的理論基礎。-2011版本-1.4. 3 奧姆斯特德與美國城市公園活動美國內戰之后,城市開始大量建造住宅,美國的建筑業和風景園林業也隨之逐漸發展起來,并且繼承了英國的自然風景式園林模式。1854年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在紐約設計建造的中央公園開創了美國城市公園的先河。中央公園占地340公頃,采用了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的風格,它的興建帶動了當時尚屬郊區的周邊地區的整個城市化進程。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的成功建成對美國的風景園

21、林事業產生深遠的影響,隨后美國許多城市相繼建造更多的城市公園。新興的商業城市芝加哥市在較短的時間內建造了大約24個城市公園,市民從市區內任何一座建筑出發只需幾分鐘的時間就能到達這些公園;華盛頓圣路易斯及費城各城市內建造了寬闊的景觀大道;波士頓市建設的大型綠地系統突破了美國城市方格網的局限,以河流、泥灘、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間為定界依據將一系列的帶狀公園聯系起來,從城郊一直延伸到城內,形成了景觀優美、環境宜人的城市公園綠地網絡系統。波士頓公園體系的成功對城市綠地系統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99年,美國景觀規劃設計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

22、ects)成立,小奧姆斯特德在哈佛大學設立美國第一個景觀規劃設計專業(Landscape Architecture)。于是風景園林學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登上了歷史舞臺,并逐漸發揮其作用。1.5 二十世紀:當代現代園林思潮 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城市都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大發展,各國政府大力發展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如高速公路,橋梁、高壓線、水壩和鐵路等來實現大規模城市建設的壯舉。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環境的日益惡化,快速的城市化過程導致了環境的嚴重破壞。于是,人們開始關注自然,“回歸自然”的呼聲日益高漲。新一代人顯示著對自然和鄉村的濃厚興趣,向往新的生活方式。 巴黎城市更新20世

23、紀70年代,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巴黎舊城內的工業及倉儲區逐漸遷出城區留下相當規劃的工業廢棄用地。巴黎市政府針對這些工業廢棄地制定了謹慎的規劃政策,并促成了巴黎舊城區內多項城市更新工程的建設。建造城市公園配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而提升地區景觀面貌,改善落后地區的經濟狀況,因此拉·維萊特、雪鐵龍、貝西公園作為帶動巴黎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對巴黎城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案例:雪鐵龍公園雪鐵龍公園(ParcAndreCitrone),占14公頃,位于巴黎西南角,瀕臨塞納河,是利用雪鐵龍汽車制造廠舊址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園。1985年巴黎市政府針對雪鐵龍公園組織了國際設計競賽兩個

24、設計小組勝出并應邀進行了合作(分別是PatriekBerger建筑師和GilleSC16ment景觀師小組、Allainprovost景觀師和Jean-paulViguler建筑師小組)。雪鐵龍公園的平面簡單說就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矩形在平面組合,然后被一條斜線從頭到尾一刀切到底。一系列有矩形邊界的空間組成了面向塞納河的軸線。公園的中心是臨塞納河設置了一個巨大的廣場型綠地、呈斜坡面向塞納河廣場四周規劃了運河、一系列的玻璃溫室、混凝土構筑物及系列花園。公園全部面向公眾開放。公園通過斜向直線園道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北部有白色園、兩座大型溫室、六座小溫室和6條水坡道夾峙的序列花園以及臨近塞納河的運動園等

25、。南部包括黑色園、變形園、大草坪、大水渠以及邊緣的象征巖洞的混凝土構筑物等。設計師無論是在平面布局上,還是建筑與環境小品處理上力求在繼承法國園林傳統的同時,建設一個現代的城市公共綠化空間追求自然與個性。強烈的平面結構形式通過一系列小花園與自然相融合。這些以植物種植為主的花園各有主題比如黑與白、巖石與苔鮮、廢墟、變形并通過不同植物種類、色彩和小品、地面材質的對比以突出個性與特征;通過技術手段水元素得到淋漓盡致地運用。廣場中央的柱狀噴泉、圍繞大草坪的運河、跌水、瀑布,豐富了公園的視覺、聽覺效果。公園設計在交通組織原則是最大限度地方便游人,在臨塞納河岸部分,公園設計與河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人行廣場一直

26、延伸到河邊。郊區快速鐵路RER通過高架橋穿越河岸,城市機動車道也從地下穿越(地下段長約450米)。臨河的用地全部向游人開放。公園的停車場也建在噴泉廣場地下設有600個停車位。雪鐵龍公園的空間營建從場地記憶和城市結構出發,以具有統治力的中軸布局整合極其豐富多樣的各類小空間,形成了清晰明確的總體空間布局。在小空間的營建中,注意創造和利用高差,通過不同的空間組織形式創造出給人不同體驗的物質環境。空間的營建不僅依靠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建設,也重視植物材料的運用,形成有生命的、處于不斷變化中的空間。雪鐵龍公園追求自然與人工、城市及建筑的聯系與滲透,是一個富有創意的、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廣泛及多元文化牲的當代

27、新型城市公園。案例二:拉維萊特公園第五講:1.6 法國當代景觀建筑師介紹1.6.1雅克·西蒙(Jacque Simon)設計思想:借助教學、寫作和設計實踐這三種方式,宣傳其設計思想,扭轉風景園林行業不受社會重視的局面。與其他景觀設計師不同,西蒙是以大量的分析示意圖和速寫草圖與業主交流溝通,然后將大部分精力用在工地上,親自去苗圃選擇植物,甚至親手駕駛推土機進行地形的塑造。1.6.2阿蘭·普羅沃斯(Alain Provost)設計思想:把自然分成3類:1. 自然的景觀:第一自然即自然的景觀,是地理學中所講的地貌如高山、沙漠、森林、冰川、火山和海洋等,上帝是第一自然的設計師 2.

28、 耕作的景觀:第二自然,它是人們為了生存而對土地進行的改造。3. 創造的景觀:第三自然,是指風景園林,處處體現人類對自然的藝術表達。1.6.3 伯納德·拉索斯(Benard Lassuss)設計思想:他不僅注重風景園林的藝術性,還注重為人提供的活動空間,使人成為環境中的一部分。他對每一塊場地的設計都尋求場地所表現出的特定的機遇與挑戰,而且很留心參觀者體驗空間的方法。他不贊同空間體驗只作為平面設計形式的副產品,同時,他提出“最小干擾”原則,他認為“最小的干擾”并不意味著想要做什么,而是要仔細地使用自身的空間。1.6.4亞歷山大·謝梅道夫(Alexandre Chemetoff

29、)設計思想:充分發掘和利用場址中原有的不同尋常的景觀資源及要素,并使之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從而塑造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空間環境,是A.謝梅道夫景觀設計作品共同的出發點。A.謝梅道夫還經常邀請一些藝術家通力合作,使得其設計作品具有原創性的特征。他的注意力始終在不斷擴大,致力于對場址歷史文脈的延續和周圍地理景觀的研究之上,并最終停留在整個國土景觀之上。1.6.5米歇爾·高哈汝 (Michel Corajoud)設計思想:認為在設計之初,最重要的是找到感覺,為此,要在場址上沿著各個方向來回行走,從各個角度觀察場址,因為每一個場址都含有大量的景觀資源。因此,感覺靈敏,始終保持超越眼前景物的意愿以

30、及面向地平線開敞的空間處理手法,可以說是米歇爾最顯著的設計思想。1.6.6吉爾·克萊芒(Gille Clement)設計思想:他一方面將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鄉村景觀、農業荒地及農民生存等棘手問題;另一方面是更加注重植物景觀的營造,尤其是適應性強、管理粗放的野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甚至是外來植物的進一步引種馴化。其實質是探討在當前倡導保護自然與生態環境的背景下,風景園林設計應如何體現生態理念和生物多樣性原則。1.6.7 歐洲景觀設計教學特征:1跨學科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必要性;2注重個性設計;3深刻理解當地風土人情,嚴謹思考方式的必要性;  4對于自然與人工領域的共同關注,都是景觀

31、學不可分割的部分;5國家學術交流產生的教育思想的豐富;6場地設計理念 (SITE);7時間的因素 (TIME).1.6.8景觀建筑師培養:1創作的熱情與自主性2媒體信息的多渠道獲取3科學的研究及實踐方法4團體的合作與交流5自由創作環境6感性與理性相結合1.6.9 歐洲風景公約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于2000年10月發起了“歐洲,共同的遺產”活動,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簽署了歐洲風景公約(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歐洲風景公約的目標是促進歐洲風景的保護、管理與規劃,以及組織和促進歐洲各國之間在景觀問題上的合作。這是第一個在所有尺度上討論歐洲

32、風景的國際公約。-2011版本-園林展覽發展史一)早期的綜合性園林博覽早期的綜合性博覽會常常有園林展覽的內容,這些園林與展會中的建筑作品一樣,表現未來生活和藝術的可能性,充滿了大膽的想象。如1925年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Exposition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就包括了一部分花園的展覽,出現了許多富有創新精神的作品。 水與光之庭院二)綜合性園林展內的展覽花園 作為園林、園藝和相關藝術的博覽會,國際上大型園林展的展覽內容包括了主題花園、家庭園藝花園、墓園、觀賞植物花園、經濟植物花園、農作物展覽、室外花卉

33、展、室內植物展覽、景觀材料展覽、園林設施展覽、園林技術展覽以及公共藝術展覽等,內容極其豐富。 展覽花園是園林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園林設計新思想的藝術性花園,表現不同地區文化的文化類花園,表現新材料新技術的產品類花園,表現園藝新品種的園藝類花園,表現家庭花園產品的家庭花園樣板等等。 三)以展覽花園為主角的花園展 隨著園林展的逐漸深入人心,作為展現園林藝術的主要載體的展覽花園也逐漸被大眾熟悉,并作為一種獨立的展覽形式,被一些政府和民間機構所采納。于是,一些面向大眾,推廣花園藝術的園林展在世界許多國家舉辦。這類展覽的目的多是為了促進園林藝術的發展,因此以藝術性展覽花園為主體,有時,還結合一些其它展

34、覽,如藝術品展示或產品展示等。展覽關注的不是新公園的建造,而是園林藝術的推廣。這類展覽的規模都不大,展覽內容也比較單純,但在設計領域的影響卻不可忽視。 3.1 法國Chaumont-sur-loire國際花園節3.2 加拿大Metis 國際花園節3.3 美國加州Cornerstone國際花園節四)城市街道、廣場等公共空間的園林展 還有一種形式的展覽不是在展園,而是在城市的廣場、街道、公園和其他自然與人工環境等城市公共空間中舉辦。這些作品有的由著名的設計師或藝術家設計,有的通過競賽確定方案。因為展品是臨時性的,許多花園都如同裝置藝術品。展覽期間,幾乎每天都有藝術表演、音樂會等活動。通過展覽,城市環境、特別是公共空間的結構得到改善。展覽促進了交流,擴大了城市影響,城市也更具有活力及生機。 五)歐洲城市藝術節文化活動 另外,許多園林創造活動也結合歐洲各國藝術節等文化活動,通過當代藝術與園林創造活動的相結合,把園林藝術通過民眾參與的方式得到社會的普及化。-2011版本-綜合思考題:1) 西方景觀的概念及涵義2) 歐洲風景公約的產生時間及目的3) 中國園林與英國風景式園林的異同點。二者均以大自然為創作的本源,但兩者的造園理念和創作手法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總的來說,英國園林要鐘情于純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觀的寫實,側重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