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延伸鞏固。解釋下列一詞多義現象。解釋下列一詞多義現象。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是社稷之臣,何以伐為?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無乃爾是過與見冉有、子路見于孔子曹劌請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路轉溪頭忽見延伸鞏固。解釋下列加橫線的字詞。解釋下列加橫線的字詞 ()() 臣請縛一人臣請縛一人過過王而行王而行 ()() 過過猶不及猶不及 ()() 以其境以其境過過清,不可久居清,不可久居 ()() 是誰之是誰之過過與與 ()() 無乃爾是無乃爾是過過與與 ()() 故嘗與故嘗與過過宋將軍宋將軍寡人之于國也寡人之于國也孟子孟子1、民為貴,社稷、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次之,君為輕2、得道者多助,、得道
2、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失道者寡助3、生于憂患,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于安樂孟子簡介孟子簡介孟子,名孟子,名軻軻,字,字子輿子輿,戰國時鄒人。他受業于,戰國時鄒人。他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亞圣”。孟子生于戰國諸侯混戰最激烈的時期,他提出孟子生于戰國諸侯混戰最激烈的時期,他提出“民貴君輕民貴君輕”、對人民作一定的讓步、反對掠、對人民作一定的讓步、反對掠奪性戰爭等主張。為此,他到各國去游說諸侯,奪性戰爭等主張。為此,他到各國去游說諸侯,反對反對“霸道霸道”,提倡以,提倡以“仁仁”“”
3、“義義”為中心的為中心的“仁政仁政”、“王道王道”。他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夠在諸侯他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夠在諸侯中選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這些主張中選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這些主張與當時激烈混戰的社會狀況不符,所以均未被與當時激烈混戰的社會狀況不符,所以均未被統治者所采納。統治者所采納。孟子退而與弟子著書,遂成孟子退而與弟子著書,遂成孟子孟子。 老老 吾吾 老老 以以 及及 人人 之之 老老 幼幼 吾吾 幼幼 以以 及及 人人 之之 幼幼 惻隱之心,惻隱之心, 人皆有之人皆有之 天天 將將 降降 大大 任任 于于 斯斯 人人 也也 , 必必 先先 苦苦 其其 心
4、心 志志 , 勞勞 其其 筋筋 骨骨 , 餓餓 其其 體體 膚膚 空空 乏乏 其其 身身 ,行行 拂拂 亂亂 其其 所所 為為 , 所所 以以 動動 心心 忍忍 性性 , 增增 益益 其其 所所 不不 能能 。 男男 女女 授授 受受 不不 親親 孟子孟子與與論語論語大學大學中庸中庸并并稱稱“四書四書”,與,與“五經五經”(詩詩書書禮禮易易春秋春秋)并稱,是儒家)并稱,是儒家的經典。的經典。孟子與孟母三遷(先遷于墳,再遷于市,孟子與孟母三遷(先遷于墳,再遷于市,后遷于學)后遷于學)已學文章:已學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孟子簡介簡介 孟子
5、孟子是先秦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先秦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說、政治活動、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說、政治活動、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孟子孟子與與論語論語同是同是語錄體散文語錄體散文,但與但與論語論語相比,它篇幅較長,內容相比,它篇幅較長,內容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致。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致。孟子孟子比喻準確形象比喻準確形象,語言犀利酣暢,語言犀利酣暢,感情洋溢飽滿,說理深刻透徹。感情洋溢飽滿,說理深刻透徹。分析結構分析結構全篇一共全篇一共7 7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大部分: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 1自然段)梁惠王提出自然段)梁惠王提出“民不
6、民不加多加多”的疑問。的疑問。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 25 5自然段)孟子分析自然段)孟子分析“民不民不加多加多”的原因。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6 67 7自然段)闡述孟子仁政的自然段)闡述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具體內容使民加多的措施。使民加多的措施。一、第一段一、第一段 1、字詞句重點:、字詞句重點: 兇、河東、河內兇、河東、河內 、無如、無如、 寡人之寡人之于于國也國也 則移其民則移其民于于河東,移其粟河東,移其粟于于河內河內 寡人寡人之之于國也(無如寡人于國也(無如寡人之之用心者)用心者) 察鄰國察鄰國之之政(鄰國政(鄰國之之民不加少)民不加少)于于之之譯文譯文:梁惠王說:梁惠王說
7、:“我我對于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內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內遇遇到饑荒到饑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遷移,就把那里的老百姓遷移到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轉移到河內;河東遇到饑荒也是到河內;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這樣??疾炜疾爨弴恼?,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沒有像我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沒有(這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沒有更更減少,我的百姓沒有更增減少,我的百姓沒有更增多,這是為什么呢?多,這是為什么呢?”2 2、梁惠王施行的政策是什么?困惑有哪里?、梁惠王施行的政策是什么?困惑有哪里?于國盡心:移民、移粟。困惑在:民不加多于國盡心:移民、移粟。困惑在:民不加多3 3
8、、梁惠王自謂、梁惠王自謂“盡心于國盡心于國”,問孟子,問孟子“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沒有正面回答呢?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沒有正面回答呢?第二、三、四自然段第二、三、四自然段1、注音:王、注音:王好好(ha)戰戰 棄甲棄甲曳曳( y )兵兵 2、重點字詞:、重點字詞:好好、請請、填然填然鼓之鼓之 棄甲棄甲曳曳兵而兵而走走、或或百步而走、百步而走、直直不百步不百步耳耳、是是亦走也亦走也 請請以以戰喻戰喻 以以五十步笑何如五十步笑何如回答問題:孟子沒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問題,而是用設回答問題:孟子沒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問題,而是用設喻的方式,這樣既不容易激怒對方,又便于啟發對方。喻的方式,這
9、樣既不容易激怒對方,又便于啟發對方。譯文:譯文: 孟子回答說:孟子回答說:“大王大王喜歡喜歡打仗,打仗,讓讓我我用用戰爭做比喻吧。戰爭做比喻吧。咚咚地咚咚地敲響戰鼓敲響戰鼓,兩軍的兵器已經接觸,扔掉盔甲,兩軍的兵器已經接觸,扔掉盔甲拖著拖著武器武器逃逃跑跑。有人有人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一百步然后然后停了下來,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停了下來,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來。后停下來。憑憑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樣呢?么樣呢?” 梁惠王說:梁惠王說:“不行,不行,只不過只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那也是也是逃跑啊。逃跑啊。
10、” 孟子說: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不要指望自己的百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姓比鄰國多了。”答:比喻梁惠王的治國與鄰國之君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答:比喻梁惠王的治國與鄰國之君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成語成語: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點或錯誤的性質相同,只是情節輕或重的區別比喻缺點或錯誤的性質相同,只是情節輕或重的區別孟子用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這個事例來比喻什么?這個事例來比喻什么?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王知如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王知如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一句?一句?這句話既回答了這句話既回答了“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
11、百步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移民移粟”跟鄰國統治者的治國不盡心,跟鄰國統治者的治國不盡心,實質上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形式上數量上不同而已。這里實質上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形式上數量上不同而已。這里暗示暗示著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須施仁著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須施仁政、行王道。政、行王道。三、第五、六段三、第五、六段重點字詞:重點字詞:1、注音、注音:勝(shng)食食 數( c )罟( g ) 衣(y)帛帛 雞雞豚(tn)狗狗彘(zh)之之畜(x) 庠庠(xing)序序 孝孝悌悌(t) 然而不然而不王(wn
12、g)谷不可谷不可勝食食 數罟 以時時 可以可以衣帛矣帛矣 無失其時失其時 庠序 頒白者不負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于道路 然而不不王者者 樹之樹之以桑桑 申之申之以孝悌之義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道路 未未之有也有也 盡盡 密網密網 按照按照 穿穿 通通“毋毋” 學校學校 同同“斑斑”,斑白。,斑白。 頂著東頂著東西西 這樣卻還這樣卻還 稱王稱王 狀語后置狀語后置 狀語后置狀語后置 狀語后置狀語后置 賓語前置賓語前置孟子在指出梁惠王的缺點之后,那怎樣才能使民加孟子在指出梁惠王的缺點之后,那怎樣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地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引出自己“仁政仁政”的主張的主張。那
13、么,孟子的主張有哪些呢?那么,孟子的主張有哪些呢?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措施措施 效果效果 不違不違 不可勝食也。不可勝食也。 主張一主張一 魚鱉魚鱉 不可勝食也。不可勝食也。 斧斤斧斤 不可勝用也。不可勝用也。 養生喪死無憾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王道之始側重于發展農業生產側重于發展農業生產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主張二主張二七十者衣帛食肉,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也
14、(王道之成王道之成)除了要合理發展生產,制民之產外,還有教化百姓的主張除了要合理發展生產,制民之產外,還有教化百姓的主張譯文:譯文:“不耽誤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就會不耽誤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就會吃不完吃不完。密網密網不下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就會吃不完。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就會吃不完。按按一定的季節入山伐一定的季節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使百姓對生養死葬生養死葬沒有什么不滿了。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么沒有什么不滿了。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么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五
15、畝大的住宅場地,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穿絲絲織品了。雞、豬、狗的畜養,織品了。雞、豬、狗的畜養,不要不要耽誤它的繁殖時機,七十歲耽誤它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耽誤它的生產季節,它的生產季節,幾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幾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認真地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反復講給百姓聽,給百姓聽,須發花白須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會的老人就不會背負或頭頂重物背負或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在
16、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的,是不曾有過的事。的,是不曾有過的事?!彼?、第七段四、第七段1、注音:、注音:餓莩(莩(pio)2、重點字詞:、重點字詞: 食食人人食食 檢檢 涂涂有餓莩有餓莩 發發 歲歲也也 王王無罪無罪歲歲 斯斯天下之民至焉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狗彘食人食而而不知檢不知檢 是是何異于刺人何異于刺人而而殺之殺之吃,動詞;食物,名詞。約束吃,動詞;食物,名詞。約束同同“途途”,道路。打開,道路。打開 年成年成 同同“毋毋”,不要。動詞,歸咎、,不要。動詞,歸咎、
17、歸罪歸罪 則,那么則,那么 轉折連詞轉折連詞 遞進連詞遞進連詞對比對比狗彘食人食狗彘食人食 諸侯貴族諸侯貴族涂有餓莩涂有餓莩 下層百姓下層百姓通過對比,寫出了社會的通過對比,寫出了社會的不平等,同時也對梁惠王不平等,同時也對梁惠王自認為自認為“于國盡心于國盡心”的駁的駁斥斥勸勉梁惠王拋棄虐政,消除自滿,施行仁政,勸勉梁惠王拋棄虐政,消除自滿,施行仁政,才能才能“天下之民至焉天下之民至焉”目目的的第七段譯文第七段譯文:“(貴族家的)豬狗(貴族家的)豬狗吃吃人所吃的人所吃的食物食物,不知道不知道制止制止;道路上道路上有有餓死的人餓死的人,不知道,不知道開倉賑濟開倉賑濟。百姓死了,就說:百姓死了,就
18、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為)年成年成(不好)。(不好)。這種說法這種說法與與拿刀把人殺死后,拿刀把人殺死后,說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大王?大王不要歸罪不要歸罪于年成,于年成,那么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第第1 1自然段:自然段:梁惠王自我表白治理國家盡心盡力,提出梁惠王自我表白治理國家盡心盡力,提出疑問疑問“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第第2 2自然段:自然段:孟子第一次設喻,請求梁惠王的回答。孟子第一次設喻,請求梁惠王的回答。第第3
19、3自然段:自然段:梁惠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梁惠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在第在第4 4、5 5自然段中:自然段中:孟子緊緊抓住梁惠王的答話,又從孟子緊緊抓住梁惠王的答話,又從日常生產、生活中舉出事例,闡明何為日常生產、生活中舉出事例,闡明何為“王道王道”。在在6 6、7 7自然段中:自然段中:孟子進一步提出了自己設想的理想境孟子進一步提出了自己設想的理想境界。為了鞏固自己論證的成果,孟子第二次設喻,指出界。為了鞏固自己論證的成果,孟子第二次設喻,指出了梁惠王慣用的推卸責任的方法,鼓勵梁惠王推行真正了梁惠王慣用的推卸責任的方法,鼓勵梁惠王推行真正的的“仁政仁政”。內容歸納總結全文總結全文 孟子在與梁惠
20、王的對話中表現出了下列的思想孟子在與梁惠王的對話中表現出了下列的思想與主張:與主張: 首先孟子是首先孟子是反對諸侯間的無休無止的相互征戰反對諸侯間的無休無止的相互征戰的,他認為應該讓利于民,讓民眾有得以休養生息的,他認為應該讓利于民,讓民眾有得以休養生息的機會,梁惠王自認為的的機會,梁惠王自認為的“用心用心”于民是遠遠不夠于民是遠遠不夠的,這與其他國家一味向民征斂只是的,這與其他國家一味向民征斂只是“百步百步”與與“五十步五十步”的區別。的區別。 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體的說,就是讓民擁有具體的說,就是讓民擁有“五畝之宅五畝之宅”、“百
21、畝之百畝之田田”、“雞豚狗彘之畜雞豚狗彘之畜”。 第三孟子還第三孟子還非常重視教化,提出了非常重視教化,提出了“謹庠序謹庠序”的主張的主張,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衣帛食肉”,“不不饑不寒饑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論證的基礎之上,進一。最后孟子在自己論證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出面對上層貴族奢靡浪費,黎民饑寒交迫的社步指出面對上層貴族奢靡浪費,黎民饑寒交迫的社會現實,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會現實,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責任。通假字通假字(1 1)則)則無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無通通“毋毋” ” ,不要不要(2 2)無無失其時失
22、其時 無無通通“毋毋”,不要不要(3 3)頒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者白者不負戴于道路者 頒頒通通“斑斑”,頒白,頭發花白,頒白,頭發花白(4 4)涂涂有餓殍而不知發有餓殍而不知發 涂涂通通“途途”,道路道路名詞活用作動詞名詞活用作動詞(1 1)填然)填然鼓鼓之之 鼓鼓敲鼓敲鼓(2 2)七十者)七十者衣衣帛食肉帛食肉 衣衣穿穿(3 3)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王者,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 王王稱王稱王倒裝句倒裝句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樹之以桑樹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義申之以孝悌之義則何如則何如何異于刺人而殺之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石之鏗然有聲者石之鏗然有聲者賓語前置賓語前置賓語前置賓語前置狀語后
23、置狀語后置狀語后置狀語后置狀語后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賓語前置未未之之有也有也 之之,在否定句中,在否定句中,“之之”作動詞作動詞“有有”的賓語,放在的賓語,放在了了“有有”的前面。的前面。兇兇 (1 1)不吉祥,不幸不吉祥,不幸 應之以治則吉,應之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以亂則兇(荀子荀子) (順應自然的變化,(順應自然的變化,采取正確的措施就吉采取正確的措施就吉利;順應自然的變化利;順應自然的變化采取錯誤的措施就兇采取錯誤的措施就兇險)險) (2 2)莊稼收成不好莊稼收成不好 河東兇亦然(河東兇亦然(寡人寡人之于國也之于國也)(3 3)兇殘、殘暴兇殘、殘暴 攘除奸兇(攘除奸
24、兇(出師出師表表)(4 4)恐懼而喧嚷騷動恐懼而喧嚷騷動 敵入而兇(敵入而兇(國語國語)(由于敵人入侵因恐懼而(由于敵人入侵因恐懼而喧嚷騷動)喧嚷騷動)察察 (1 1)觀察、仔細看觀察、仔細看 徐而察之(徐而察之(石鐘山石鐘山記記) (2 2)考察考察 向察眾人之議(向察眾人之議(赤赤壁之戰壁之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必以情(曹劌論戰曹劌論戰) 察臨國之政(察臨國之政(寡人寡人之于國也之于國也)(3 3)考察后推薦考察后推薦 察臣孝廉(察臣孝廉(陳陳情表情表)(4 4)明智、精明明智、精明 水至清則無魚,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方朔答客難
25、答客難 )喻喻(1 1)告訴,使人告訴,使人知道知道 今將喻子五篇之今將喻子五篇之詩(詩(漢書漢書)(2 2)明白、知道明白、知道 成語有成語有“家喻戶曉家喻戶曉”(3 3)比喻比喻 王好戰,請以戰喻王好戰,請以戰喻 (寡人之于國也寡人之于國也) (4 4)通通“愉愉” 莊周夢為蝴蝶,栩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志與(莊子齊物莊子齊物論論 )兵兵 (1 1)兵器、武器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兵刃既接(寡寡人之于國也人之于國也) 斬木為兵,揭竿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為旗(過秦論過秦論) (2 2)軍事、戰爭軍事、戰爭 兵者,國之大事兵者,國之大事(孫子兵法孫子兵法)(
26、3 3)軍隊軍隊 趙亦盛設兵趙亦盛設兵以待秦(以待秦(廉頗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列傳)(4 4)士兵士兵 可汗大點兵可汗大點兵(木蘭詩木蘭詩)直直(1 1)與與“彎彎”相對相對 木受繩則直(木受繩則直(勸學勸學) (2 2)正確的、正直的正確的、正直的 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指南錄后序指南錄后序) (3 3)面對、遇到面對、遇到 與單于相直(與單于相直(漢書漢書) (與單于相面對)(與單于相面對) (4 4)價值,后寫作價值,后寫作“值值” 系向牛頭充炭直(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賣炭翁翁)(5 5)副詞,僅,只是副詞,僅,只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
27、之于國也寡人之于國也)(6 6)副詞,徑直、一直副詞,徑直、一直 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公子上坐(信陵君竊符信陵君竊符救趙救趙)(7 7)副詞,竟然副詞,竟然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為此廩廩也(論積貯論積貯疏疏)數數ShSh(1 1)數目、數量數目、數量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愿令得補黑衣之數(觸龍說趙太后觸龍說趙太后)(2 2)幾,幾個幾,幾個 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之(狼狼)(3 3)命運命運 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當與秦相較(六國論六國論)CC(4 4)密,與密,與“疏疏”相對相對
28、 數罟不入洿池(數罟不入洿池(寡人寡人之于國也之于國也) ShSh (5 5)計算計算 蒙沖斗艦乃以千數蒙沖斗艦乃以千數(赤壁之戰赤壁之戰) ShuShu (6 6)屢次屢次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將兵(陳涉世家陳涉世家)樹樹(1 1)種植種植 一年之計,莫如樹一年之計,莫如樹谷(谷(管子管子) 樹之以桑(樹之以桑(寡人寡人之于國也之于國也)(2 2)樹立、建立樹立、建立 樹幟曰樹幟曰“謝莊團練謝莊團練馮馮”(馮婉貞馮婉貞)(3 3)培養培養 終生之計,莫如終生之計,莫如樹人(樹人(管子管子)(4 4)樹木樹木 夾岸數百步,中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無雜樹(桃花源桃花源記記)(5 5)量詞量詞 樹木一株、一棵樹木一株、一棵稱一樹稱一樹用現代觀念評價孟子的主張用現代觀念評價孟子的主張1、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1)首先解決百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