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二節:氣壓帶和風帶【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1. 理解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模式,掌握大氣環流運動的規律。2. 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陸氣壓形勢,理解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3. 了解季風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風環流是大氣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4. 了解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二、過程和方法1. 運用對比、類比方法,在三圈環流示意圖上理解、識記三圈環流、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的特點。2. 讀“東亞季風”圖,會分析季風的形成。3. 讀1月、7月海平面等壓線圖,分析北半球海陸氣壓形勢。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 通過三圈環流的學習,了解大氣環流對全球的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
2、要作用,同時也影響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的形成,認識地理要素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2. 理解我國的氣候深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從而能將所學知識用于實際,服務于社會。【教學重點】1.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成因、對氣候的影響。2.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受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高低壓中心名稱、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風的關系。【教學難點】1.三圈環流形成的動態過程。2.東亞季風環流形成。【教具準備】地球儀、膠條、用投影膠片自制紅藍箭頭,氣壓帶風帶分布圖(掛圖),投影片:空白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大氣環流對氣溫的調節作用表格。【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復習內容】找兩個
3、學生到黑板前面作題:1006©帕)地面-上-一A1006/熱冷植圖1祖圖2要求:(1) 寫出A、B兩點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氣壓狀況,并畫出A、B兩點間高空及地面的風向分別畫出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影響下A點的風向畫完后請學生回答: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氣運動最常見的形式是什么?在運動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風向偏轉的規律是什么?【新課導入】我們知道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冷熱不均,因為太陽輻射在全球各緯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氣在不停地運動,大氣的運動是有規律的,由于大氣有規律的運動和溫度不同使地球各個部位產生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到底全球有哪些氣壓帶和風帶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4、內容。【板書】第二節:氣壓帶和風帶第一課時: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指導看書】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教材P36第一段,思考:1.什么是大氣環流?2.大氣環流有什么意義?【學生回答】1. 大氣環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它反映了大氣運動長時期的平均狀態。2. 促使高低緯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交換,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布。【板書】一、大氣環流及意義【引入】“大氣環流是怎樣的呢?”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下一個問題【板書】二、三圈環流【指導看書】請同學們自學課本P36-38,思考三個問題:1 .做了怎樣的假設?2 .影響大氣環流的形成的因素?3. 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學生回答】略。【教師講解】(備注:學生回答
5、后,教師指正,強調三圈環流的形成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必須認真聽。教師邊板書,邊講解)首先,假設地表均勻,地球靜止不動,地球上大氣將如何運動(以北半球為例)?【學生討論回答】略。【教師在地球儀上用箭頭演示】第一步假設: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轉太陽直射赤道(不移動)_低赤道空氣受熱上升(紅箭頭向上指)到高空形成高氣壓,極地空氣冷卻下沉(藍箭頭向下指)高空形成低氣壓,赤道大氣由高空流向極地(紅箭頭向北彎,用膠條與藍箭頭底部相連),極地大氣則由地面流向赤道(藍箭頭向南彎,并用膠條固定在地球儀上),形成單圈環流。【板書】1.假設地表均勻,地球不運動(只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形成單圈環流【啟發提問】請同學們閱
6、讀教材P36的活動部分,思考赤道與極地之間的熱力環流是否能夠維持?為什么?【學生回答】不能,因為地球實際是在不停的運動的。【教師總結,繼續啟發】同學們回答的很好,我們剛才所說的單圈環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氣該如何運動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在運動的地球上大氣受幾個力的作用?【學生回答】略。【教師講解】下面我們仍然假設地表均勻,來研究在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影響下,大氣環流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請看地球儀。【教師在地球儀上用箭頭演示】第二步假設:地表均一太陽直射點赤道(不移動)【師生互動】(備注:師生互動突破難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其思維的敏捷性)【講解】首先,講解低緯環流的形成:赤道地區
7、空氣因受熱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氣壓,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可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稱為赤道氣壓帶。而極地地區空氣因冷卻而下沉,致使極地上空形成低氣壓,高空形成高氣壓。這樣,高空的水平氣壓氣壓梯度力就是由赤道指向極地(啟發學生思考得出)。設計如下的師生問答()。【啟發提問】空氣由赤道流向北極,將形成什么風向的風?【學生回答】南風。【啟發提問】風能一直向北吹嗎?【學生回答】要受到地轉偏力的影響。【啟發提問】風向要怎樣?向哪偏轉?偏轉為什么風?【學生回答】向右偏轉,形成西南風。(備注:教師用手勢或身體表示)【啟發提問】高空的磨擦力大小?【學生回答】小。(備注:教師進一步指出:可忽略為零)。【啟發提問】
8、因此,南風最終會偏成什么風?【學生回答】西風。【啟發提問】回答的很好。正是因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在北緯30。附近南風偏轉為北風。這樣,赤道流向極地的氣流還能北上嗎?【學生回答】不能。【啟發提問】那會怎樣呢?(要啟發學生討論)【學生回答】下沉。【啟發提問】對。氣流最終在北緯30。附近下沉。那么,30。附近的近地面的氣壓將會怎樣【學生回答】升高。【啟發提問】形成高氣壓,稱為副熱帶高氣壓帶。這樣,大氣就要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南北流出。能沿直線運動嗎?為什么?【學生回答】不能。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啟發提問】非常正確。(演示并引導學生畫出東北信風、東南信風)東北信風與東南信風在赤道附近輻合上升。這樣在
9、赤道與副熱帶地區之間就形成了低緯度環流圈。(備注:然后讓學生畫圖體會。中、高緯環流的形成由指導優生為學生們講解、師生共同認識完成)。(略)【啟發提問】通過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幾個環流圈呢?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有三個,即:A.低緯環流圈B.中緯環流圈C.高緯環流圈。【總結板書】2.假設地表均勻,在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環流(備注:請同學們將北半球三圈環流示意圖畫在筆記本上)【啟發提問】請考慮在緯度0度、北緯30度、北緯60度、北緯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氣壓狀況如何?把它們標在圖中(提醒注意是近地面)。如果在南半球會怎樣?(學生討論,并找一位同學將高低壓各稱標在示意圖
10、上)【總結概括】由于大氣環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它們的名稱從北往南依次是(指掛圖):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記憶方法是:氣壓帶高低相間分布-高、低、高、低、高、低、高。這里高壓與低壓的成因并不相同:赤道低壓與極地高壓是由于熱力原因形成的,副熱帶高壓與副極地低壓是由于動力原因形成的。【啟發提問】在高低氣壓帶之間有水平氣壓梯度力存在,于是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個風帶,你能否根據高低氣壓狀況,畫出風向?如果在南半球風向如何?找一同學將風向畫到示意圖上。【總結】它們的名稱從北往南分別是(指掛圖):極地東風帶、中
11、緯西風帶、低緯(東北)信風帶、低緯(東南)信風帶、中緯西風帶、極地東風帶。記憶方法是:風帶東西相間分布-東、西、東(信)、(信)東西、東。【板書】(1)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鞏固練習】做游戲,方法如下:將全班分為七個小組,分別代表南北半球近地面的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教師提問,各組按要求回答,限時三秒,回答正確則為小組加一分,累計分多的小組為勝。如教師說:赤道空氣受熱上升,代表赤道的同學立刻回答"東南信風"即加一分;又如教師說:到S之間是什么風帶?代表信風帶的同學立刻回答"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即可得一分【啟發提問】請同學們讀課本P39圖2.11,討論此圖
12、說明了什么問題?分析形成原因。冬至日春分日秋分日4夏全日66034/0/66034/0/【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由于太陽直射點位置有季節移動,使氣壓帶和風帶也產生了移動,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板書】(2)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大氣環流的形成過程及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前提是地球表面均勻,但是地表是不均勻的,所以實際上的大氣環流是復雜的多,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板書設計第二節:氣壓帶和風帶第一課時: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一、大氣環流及意義二、三圈環流1 .假設地表均勻,地球不運動(只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形成單圈環流2 .假設地表均勻,在水平氣壓梯度
13、力與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環流(1)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2)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第二課時【引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大氣環流的理論知識,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三圈環流是在假設大氣在均勻的地球表面上運動,而實際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陸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勻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陸地表面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呢?下面我們就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進行分析。【板書】三、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1、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熱容量)【講解】【結論】隨著季節變化在大陸上不同性質氣壓系統的交替出現和大洋上氣壓系統強弱的變化顯著地影響氣壓帶的風帶有規律的帶狀分布,特別是在北半球,氣壓系統呈塊狀相間分布。
14、【思考】結合P40頁1、7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思考:從1、7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上北半球與南半球的氣壓帶分布有什么不同?圖已13【月冊海乎面等壓巍分布后.華出«lHI7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板書】2北半球的氣壓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南半球則呈塊狀分布。【討論】為什么會出現北半球的氣壓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南半球則呈塊狀分布呢?【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海陸熱力的差異,影響到海陸的氣壓分布。由于陸地的熱容量比海洋的大,導致在同一緯度上海陸熱力的差異。在同一緯度上,冬季陸地比海洋氣溫低,因此,陸地上形成高氣壓,海洋上形成低氣壓;而夏季則是陸地比海洋氣溫高,因此陸
15、地上形成低氣壓,海洋上形成高氣壓。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積遼闊,性質較單一,因此氣壓帶較好地保留了帶狀分布的特點;而北半球則海陸相間分布,使氣壓帶被分裂為一個個高的、低的氣壓中心,氣壓帶呈塊狀分布。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認識北半球氣壓帶的塊狀分布特點。7月份,大陸上氣溫高,形成低氣壓,亞洲低壓(又稱印度低壓)最為突出,這樣副熱帶高氣壓帶就被切斷,只殘留在海洋上;1月份,大陸上氣溫低,形成高氣壓,亞洲高壓(又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最為強烈,這樣副極地低氣壓帶就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也只能殘留在海洋上。【簡圖記憶】現以亞歐大陸與太平洋、大西洋之間為例來分析:夏季:大陸上形成的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氣壓帶冬季:
16、大陸上形成的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總結】【板書】3亞洲大陸太平洋北美大陸大西洋一月亞洲局壓(又稱家古西伯利業局壓)阿留申低壓高壓冰島低壓七月亞洲低壓(又稱印度低壓)夏威夷局壓低壓亞速爾局壓【轉折講解】我們再來看風帶的變化,由于海陸分布及熱力差異打亂了原來的氣壓帶分布的格局,氣壓帶的變化引起了風帶的變化。我們來閱讀P41“東亞季風圖”,對照大氣環流示意圖,你們發現東南亞和東亞在兩幅圖(季風圖和大氣環流示意圖)中的風向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板書】4、季風環流【學生分小組討論后,由代表發言】東南亞在大氣環流示意圖中吹東北信風,而在7月份季風圖中吹東南風,1月份吹西北風打
17、亂了原來的風帶格局。南亞在大氣環流示意圖中吹東北信風,而在1月份季風圖中吹東北季風,在7月份季風圖中吹西南季風。東亞在大氣環流示意圖中吹東北信風,而在1月份季風圖中吹西北季風,在7月份季風圖中吹東南季風。【教師分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里說明一下。在東亞,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間海陸上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風向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變換,形成近地面的季風環流。由于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太平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陸之間的熱力差異最顯著,因而東亞的季風環流最典型。冬季,在強大的亞洲高壓與赤道低壓、太平洋低壓之間,形成了勢力強
18、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風,即冬季風。夏季,北太平洋高壓勢力增強,亞洲大陸上形成印度低壓,太平洋暖濕氣流就沿著北太平洋高壓的西部邊緣,以東南風吹到亞洲東南岸,即東亞的東風季風。【思考】請同學們以后注意觀察當地的氣候特點,如果你在東部季風區的話,你能說出當地的氣候特點及氣候類型嗎?【轉折】我們已經了解氣壓帶和風帶的有關知識,那么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有哪些影響呢?這就是我們要講的下一問題。【板書】四、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介紹】作用:把熱量和水汽從一個地區輸送到另一個地區,使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分得到交換,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會形成不
19、同的氣候。注意:氣壓帶和風帶是氣候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一個地方氣候的形成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引導看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42活動,思考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的形成原因、分布、特點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補充材料1主要氣候類型比較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氣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舉例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終年局溫多雨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地中海沿岸、
20、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亞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終年溫和多雨終年受西風帶控制歐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區【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和分布、東亞季風,簡要說明了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希望大家能夠思考我國的氣候深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從而能將所學知識用于實際,服務于社會。【課后作業】P43活動題。1. 板書設計三、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熱容量)北半球的氣壓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南半球則呈塊狀分布。3.亞洲大陸太平洋北美大陸大西洋一月亞洲局壓(又稱家古西伯利業局壓)阿留申
21、低壓高壓冰島低壓七月1亞洲低壓(又稱印度低壓)夏威夷局壓低壓亞速爾局壓4.季風環流四、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氣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舉例熱市雨林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成因氣候特征熱帶熱市雨林南北緯10°之間r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局溫多雨熱帶草原南北緯10。一回歸線之間赤道低壓、信風帶交替干濕季交替熱帶季風南北緯10°回歸線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雨季集中熱帶沙漠南北回歸線一30°大陸內部、西岸副高或信風帶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亞熱帶亞熱帶季風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冬溫夏熱夏雨地中海南北緯30-4
22、0°大陸西岸p副高和西風帶交替冬溫雨夏干熱溫帶溫帶季風南北緯35-55°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炎熱多雨溫帶海洋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r全年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溫帶大陸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大陸氣團控制冬寒夏熱,干旱少雨亞熱帶亞寒市大陸北極圈附近極地大陸(海洋)氣團冬寒長暖短寒帶苔原帶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極地氣團控制全年嚴寒冰原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I極地氣團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氣候局大的山地、局原地區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溫隨局而降氣候類型的簡易判別s補充材料2氣候類型的判別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雖然雜志中有不少這方面方法的論述,但學生很難掌握,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得出的方法作一介紹,請各位同行不吝指正。第一步:判別南北半球方法:據溫度曲線(或數字)七月氣溫高(低);一月氣溫低(高)為北(南)半球第二步:若為北(南)半球,觀察一當tA15C時(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七)月份的平均氣溫t各月降水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