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文化中心項目管線探測報告_第1頁
國際文化中心項目管線探測報告_第2頁
國際文化中心項目管線探測報告_第3頁
國際文化中心項目管線探測報告_第4頁
國際文化中心項目管線探測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廣州國際文化中心項目 地下管線探測報告 建設單位名稱:廣東南傳廣場開發有限公司業務號:F17-232 目 錄一、工程概述11、工作目的12、物探技術要求13、開竣工日期14、探測工作量統計1二、探測作業依據1三、選用的儀器設備2四、探測技術說明2五、測量技術說明3六、成圖資料技術說明3七、成果質量檢查31、地下管線探測質量 32、地下管線測量質量 43、成果資料檢查 4八、管線探測成果說明4九、結論5附件: 1、綜合地下管線成果表5頁 2、綜合地下管線圖1幅一、工程概述1、工作目的為查明廣州國際文化中心項目建設用地范圍及周邊道路的管線埋設情況,以便日后建設施工提供基本依據,避免在施工時對地下

2、管線造成破壞。因此,需對綜合地下管線進行物探。受廣東南傳廣場開發有限公司的委托,廣州市設計院(以下簡稱我院)承擔了廣州國際文化中心項目的地下管線探測任務。按國家規范要求探明探測范圍內各類現狀地下管線分布情況,繪制綜合地下管線圖和成果表。2、物探技術要求(1)物探范圍: 測區范圍主要是廣州國際文化中心項目建設用地范圍及周邊道路,具體以委托單位指定紅線范圍為準。(2)探明并測繪現狀地下管線(包括電纜管溝、通信管束、給水管、燃氣管、雨水管渠、污水管、照明管等管線市政及附屬井類)以及地下障礙物的主要參數(平面位置坐標、斷面尺寸、標高、材料等)。(3)對管線特征點如交叉點、分支點、轉折點、變材點、變坡點

3、、變徑點、起訖點、上桿、下桿以及管線上的附屬設施中心點等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設置標志。3、開、竣工日期共投入了1個物探組、1個測量組進場作業,管線探測工作從2017年11月16日開始,2017年11月18日結束全部野外工作及質量檢查工作,2017年11月20日結束全部室內數據處理工作并提交全部正式成果資料。4、探測工作量統計 本項目共查明5類地下管線,探測面積約為12100平方米。探測范圍內的地下管線總長度為715米。其中污水管線(W)為129米;雨水管線(Y)為203米;電力管線(L)為126米;路燈管線(S)為130米;不明管線(G)為127米。二、探測作業依據:1、探測范圍為甲方指定的邊界

4、范圍2、建設部2003年頒布的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CJJ 61-2003);3、建設部頒布的城市測量規范(CJJ/T8-2011);4、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GB/T20257.1-2007)。三、選用的儀器設備1、英國Radiodetection公司生產的RD8000管線探測儀1臺套2、日本拓普康GTS102N型電子全站儀1臺套3、Acer電腦1臺套四、探測技術說明1、地下管線是指埋設在地下的給水、排水、煤氣、電力、電信及其它民用與工業等管線。2、對于電信、煤氣、電力(包括路燈)和大部分給水等金屬管線,均可直接采用金屬管線探測儀探測,對于給水砼管或其它非金屬

5、等障礙物,因不具有導電或導磁特性,可以采用透地雷達進行探測,以確定其平面位置與埋深。3、物探儀器及方法本次探查使用的金屬管線探測儀為英國Radiodetection公司生產的RD8000PDL金屬管線探測儀,該儀器有很高的穩定性及準確的測深方法,保證本次探測工作能順利地完成。管線探查主要采取感應耦合法和直接充電法。感應耦合法是利用發射機在地面產生一次交變磁偶極場,當地下有金屬管線存在時,則由于穿過地下金屬管線的一次場磁通量大小、方向不斷變化,根據電磁感應定律,金屬管線內產生感應電流,其大小正比于磁通量的變化,頻率與一次場相同,此時在地面用接收機觀測感應電流所產生的二次磁場,就可以探測到地下金屬

6、管線。充電法是指直接在金屬管線上充以一定頻率的電流,其周圍將產生有規律的一次磁場,同樣以接收機接收、分析,探測到地下金屬管線。地下管線埋深的確定主要采用雙線圈法或特征點法。雙線圈法是利用相隔一定距離的上下兩個水平線圈,分別測得磁場強度的兩個分量H、H,根據以下公式:h= H/(H- H)·L測得金屬管線的中心深度。其中H為上線圈所測磁場水平分量,H為下線圈所測磁場水平分量,L為上下線圈中心的距離。特征點法主要使用70%極值點法,即利用磁場水平分量70%的兩個極值點的間距等于管線的中心埋深,而其極大值點則是管線垂直投影的平面位置。4、各種地下管線探測方法及精度要求嚴格按城市地下管線探測

7、技術規程執行。探測精度為:地下管線中心埋深(cm)水平位置誤差(cm)埋深誤差(cm)h100±10±15100h200±15±(10+0.1h)H200±20五、測量技術說明1、本項目的管線點測量采用廣州坐標系與廣州高程系控制點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地下管線的測繪工作??刂泣c起算數據由業主提供。2、本次測量由日本拓普康GTS102N型電子全站儀采集坐標數據,電纜傳輸,以全解析的方式測得管線點的三維坐標。3、測量精度嚴格按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執行,即平點相對臨近控制點誤差為±5cm,高程中誤差為±3cm。六、成圖資料技術

8、說明1、外業數據由全站儀傳入計算機,經數據轉化后在AutoCAD 2004上進行圖形編碼、注記、整飾和繪制,并存為DWG圖形文件。2、本次綜合管線圖的成圖比例為1:500。3、圖形經檢查無誤后,由打印機輸出各類彩色圖形。七、成果質量檢查1、地下管線探查質量為了進一步加強地下管線探測質量的管理,我司質量檢查人員采取三級檢查方式,對各作業組各項作業進行全面細致檢查,避免將問題帶入成果,保證成果資料的可靠性。外業巡視檢查根據機助草圖進行實地巡視檢查,對地面標記、有無漏探、錯探管線以及實地位置進行了詳細的檢查。經檢查未發現問題。成果質量可靠。明顯點、隱蔽點重復觀測檢查以隨機抽樣,兼顧均勻分布的原則,對

9、隱蔽管線點進行儀器重復探測和對明顯管線點開井重新量測檢查。檢查中未發現超限點。2、地下管線測量質量本測區物探點的數據采集,采用全站儀全野外數字化解析測量獲取坐標,數據由全站儀直接輸入電腦,有效的避免了操作過程中的人為誤差;且在散點數據采集過程中均采用測站間互檢、收站前自檢的方法,以達到消除粗差減少誤差的目的。3、成果資料檢查采取三級檢查方式進行,作業小組對成果圖、成果表進行100%的校對,項目負責、技術負責分別抽取30%和50%進行檢查,錯誤率小于1%,滿足要求。八、管線探測成果說明1、由于綜合管線圖上標注內容較多,各種管線采用不同顏色注記,便于區分。給水管線用藍色表示,字符代碼為J;排水、雨

10、水和污水管線用褐色表示,字符代碼為P、Y 和W;路燈管線用橙色表示,字符代碼為S;電信管線用綠色表示,字符代碼為D;各種管線的連接關系參見綜合地下管線圖。2、為了設計、施工和看圖方便,圖上注記點號與實地物探點號一致,便于尋找核對,綜合管線圖比例尺為1:500。3、綜合管線圖上標示管線注記,從左至右標有材質、管徑或管塊大小、電纜條數等,以便于直接從管線圖上看出各類管線的埋設情況。圖中還附有簡單的圖例。4、地下管線點成果表中提供了各類管線點的屬性參數及三維坐標,除了電力纜溝因為蓋板貼近地表和排水因為自流而采用溝底和管底埋深,其余的均為管頂埋深。特征欄中的三通、四通等各有三行或四行屬性數據,為各方向

11、的埋深、管徑等,并附有制表說明。九、結論1、通過探測,查明了測區內各類地下管線的分布情況,達到預期目的。2、從檢查的結果可知本次地下管線探測精度較高、成果質量可靠、格式正確、內容齊全;各種注記、符號運用正確;各種資料項目完整,技術文件整理規范,成果格式符合技術規范的要求,本次探測的成果資料可供使用。3、本項目成果中的管線管徑數據原則上是實地開井量測或根據出露管線量測取得,但部分管線因為沒有出露點而無法直接量測其管徑,因此其管徑數據僅為合理推斷所得。項目中投入的管線探測設備只能探測金屬管線,非金屬管線不在探測范圍之內。建議有關部門在使用管線圖的過程中注意結合實際分析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在設計、施工中,尤其是開挖、鉆探、錨桿施工時,請仔細查閱綜合地下管線圖和管線點成果表,注意對地下管線的保護,避免對施工工程造成不利影響。地下管線是埋設在地下的基礎市政設施,本成果完全是通過物探和測量方法在實地調查取得,由于目前國內探測技術和探測設備存在的缺陷,以及物探信號存在的多解性,探測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由于測區內各種地電條件較為復雜,臨時建筑物較多,多處地方也在施工中,各種干擾因素可能會造成漏測錯測的情況??紤]到以后的施工安全,建議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本技術報告應與管線圖以及管線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