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構造(二)1_第1頁
建筑構造(二)1_第2頁
建筑構造(二)1_第3頁
建筑構造(二)1_第4頁
建筑構造(二)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集體回答我的郵箱中學生的問題集體回答我的郵箱中學生的問題問題1:支撐與支承的區別問題2:為何說板式梯段的斷面不同?問題3:屋架結構與椽架結構的區別 坡屋頂坡度的形成及屋面支承系統坡屋頂坡度的形成及屋面支承系統屋面支承系統傳統梁架支承坡屋頂山墻支承坡屋頂屋架支承坡屋頂梁架與屋架支承坡屋頂(特例)空間結構支承坡屋頂坡屋頂坡度的形成山墻找坡屋架找坡檁式系統檁式系統用檁條或檁上架椽子支撐屋面的體系叫做檁式系檁式系統統。對木質構件來說,不用椽子時,檁條間距約為700900mm;檁條上架設椽子時,檁條間距可適當放大至10001500mm。對于鋼砼屋架,常配以矩形、L形和T形等截面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檁條,為了

2、在檁條上釘屋面板,常在上面設置木條,木條斷面呈梯形。對于鋼屋架,則多采用輕鋼檁條,形式為冷軋薄壁型鋼或是小形角鋼與鋼筋焊接的平面或空間的桁架式檁條。 第一節 高層建筑概況高層建筑發展的歷史與現狀l國外發展情況 1885年在芝加哥建成的l0層家庭生命保險大家庭生命保險大樓樓被認為是世界第一棟真正的高層建筑。 1931年紐約的帝國州大廈,381米。 1972年和1973年紐約在相繼建成的世界貿易世界貿易中心北樓中心北樓(110層,高417m)和南樓和南樓(110層,高415m)(已被撞毀)。 1974年同樣是在芝加哥這座城市以束筒結構形式建成108層、高443m的西爾斯大廈西爾斯大廈, 1996年

3、馬來西亞吉隆坡石油大廈吉隆坡石油大廈,88層452m。 2010年1月落成的迪拜塔,高度為828 米。 迪拜塔共有160層,內設有住宅、辦公室和豪華酒店。迪拜塔預期能容納1.2萬人,發展商希望將塔塑造成“自給自足”的群體,讓住戶足不出塔,可解決一切生活需要。 日本由于地處多發地震區域,它的建筑基準法本來對建筑物的高度有嚴格的限制,但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城市人口集中、房屋緊張和地價昂貴,迫使日本研究地震區建造高層建筑的可能性和方法,并于1964年1月廢除了建筑基準法中關于建筑高度的限制。 日本的高層建筑的特點:結構類型絕大多數采用鋼結構或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 1993年橫濱建成的蘭馬克大廈,70

4、層,高296m,采用鋼結構,是目前日本最高的建筑。 日本擬建建筑:“空中城1000”(又名“千禧大廈”),高800米,200層;外形為圓錐形,地面周長為600米,這棟建筑可容納5萬人,宛如一座小城市。西爾斯大廈:位于美國芝加哥,1974年建成,高443米,110層。 美國紐約世貿中心:重建方案,一組幾何圖形建筑,最高達542米,(總共70層,投資15億美元,計劃2009年竣工)。 1996年建成的馬來西亞吉隆坡石油大廈,88層452m帝國大廈:位于美國紐約,1931年建成,高381米,102層。 上海環球金融大廈日本人投資。美國一事務所設計共101層、492米高 2008年8月底投入使用迪拜塔

5、迪拜塔于2004年9月動工 l 國內高層建筑發展情況 應該始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1934總高82米的“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 。20世紀50年代初,北京開始建造八九層的辦公樓和旅館,如和平賓館、北京飯店西樓、前門和平賓館、北京飯店西樓、前門飯店飯店和三里河政府辦公樓三里河政府辦公樓等。19581959年,北京的國慶工程推動了高層建筑的發展,這期間建成了13層的民族文化宮、層的民族文化宮、12層的民族飯店層的民族飯店和和15層的民航大樓。層的民航大樓。70年代初,我國高層建筑發展加快了步伐。20世紀70年代中期,高層住宅的發展,使高層建筑數量迅猛增長。1977年,廣州建成33層的白云賓館,

6、高112m,成為我國20世紀70年代最高的建筑。 上海國際飯店上海國際飯店 北京的國慶工程 為迎接國慶10周年,1958年8月中央決定建設國慶十大工程,又稱北京50年代十大建筑。十大建筑包括:1、人民大會堂,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2、中國革命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建筑面積69510平方米;3、民族文化宮,建筑面積31010平方米;4、民族飯店,建筑面積34649平方米;5、釣魚臺國賓館(迎賓館),建筑面積67383平方米;6、農業展覽館,建筑面積29473平方米;7、工人體育館,建筑面積80515平方米;8、華僑飯店,建筑面積13343平方米;9、軍事博物館,建筑面積60557平方米;10、北京

7、車站,車站大樓建筑面積4.7萬多平方米。 地王大廈:位于中國廣東深圳,1996年建成,高325米,81層。 臺灣101金融大廈:位于中國臺灣臺北,2004年建成,高508米,101層。 第二節第二節 高層建筑結構與造型高層建筑結構與造型 高層建筑造型設計與技術密切相關,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基礎上,還必須綜合考慮各技術工種的要求,特別是對高層建筑的受力特點和結構選型有整體的認識,以便在建筑方案構思階段提出較為合理的造型設想。進一步而言,結構構思也可上升為高層建筑造型設計的基點和靈感源泉。 高層建筑結構形式,應根據房屋性質、層數、高度、荷載作用、物質技術條件等因素綜合加以選擇。 一、以建筑材料來劃分高

8、層建筑的結構形式 (一)砌體結構 (二)鋼筋混凝土結構 (三)鋼結構 (四)鋼一混凝土混合結構 二、高層建筑結構體系 (一)高層建筑的結構受力特征 高層建筑整個結構的簡化計算模型就是一根豎向懸臂梁,受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的共同作用。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不僅要求結構有足夠的承載力,還要有足夠的抗推剛度,使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側移被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這是因為側移與高層建筑的安全和使用都有密切關系。 高層建筑的抗震設計要求建筑物達到“小震不壞、大震不倒”的標準。這就要求結構具有一定的塑性變形能力,即結構的延性。為了使結構具有較好的延性,需要從結構材料、結構體系、結構總體布置、構件設計、節點連接構造等

9、方面采取恰當的措施來保證。 (二)高層建筑結構體系分類 由于水平荷載成為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控制因素,所以需要設置抵抗水平荷載的抗側力體系,它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延性。根據抗側力體系各自的特點,又形成了不同的高層建筑結構體系。 1純框架體系(又稱柔性結構體系) (1)結構特征及適用范圍 整個結構的縱向和橫向全部由框架單一構件組成的體系稱為純框架體系。在水平荷載作用下,該體系強度低、剛度小、水平位移大。主要用于1012層左右的建筑。 (2)柱網布置及尺寸 框架梁、柱的截面常為矩形,也可根據需要設計成T形、I形及其他形狀。為了提高房屋凈高,框架梁可設計成花籃形截面。 框架梁的跨度在49m之間,過大

10、過小都不經濟。梁截面高度(h)可根據梁跨度(L)來估算,一般h=(115110)L。梁寬度b=(12l3)h,但不宜小于200mm。柱截面高度(h)一般不宜小于300mm(矩形截面)或350mm(圓形截面),柱截面的長寬比不大于3。 2純剪力墻體系 (1)結構特征及適用范圍 所謂剪力墻體系,是指該體系中豎向承重結構全部由一系列橫向和縱向的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所組成。 剪力墻不僅承受重力荷載作用,而且還要承受風、地震等水平荷載的作用,該體系側向剛度大、側移小,屬于剛性結構體系。 從理論上講,該體系可建造上百層的民用建筑但從技術經濟的角度來看,地震區的剪力墻體系一般控制在35層、總高110m為宜。由于

11、剪力墻的間距比較小,一般為36m。多用于高層公寓、高層賓館等空間要求較小、分隔墻較多的建筑。近年來,隨著結構水平的不斷提高,剪力墻的間距逐步擴大為6-8m,從而使剪力墻體系在高層住宅、高層辦公建筑中也獲得更多的應用。 (2)剪力墻結構布置 剪力墻結構中,剪力墻宜雙向布置,在抗震設計中必須沿雙向布置,應避免僅單向有墻的結構布置形式。剪力墻宜自下到上連續布置,避免剛度突變。剪力墻上的門窗洞口宜上下對齊,成列布置,盡量避免不規則洞口的出現。 3筒體體系 (1)結構特征及適用范圍 筒體結構由框架或剪力墻合成豎向井筒,并以各層樓板將井筒四壁相互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空間構架。 筒體結構比單片框架或剪力墻的空

12、間剛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整個筒體就像一根粗壯的拔地而起的懸臂梁把水平力傳至地面。 筒體可分為實腹式筒體和空腹式筒體,由剪力墻圍合成的筒體稱為實腹式筒體,或稱墻式筒體(墻筒),由密集立柱圍合成的筒體則稱為空腹式筒體(柱間距1-3米),或稱框架式筒體(框筒)。 單個筒體很少獨立使用,一般是多個筒體相互嵌套或積聚成束使用(如筒中筒結構、束筒結構等),或者是與框架等結構結合使用(如框架一筒體結構)。 (2)筒體結構布置要點 筒體結構常用的平面形狀有圓形、方形和矩形,也可用于橢圓形、三角形和多邊形等。在矩形框簡體系中,長、短邊長度比值不宜大于1.5。框筒柱距不宜大于3m,個別可擴大到4.5m,但

13、一般不應大于層高。橫梁高度在0.6一1.5m左右。在筒中筒結構中,為保證外框筒的整體工作,開窗面積不宜大于50,不得大于60。為保證內外筒的共同工作,內筒長度L1不應小于外簡長度L的l3;同樣,內筒寬度B1也不應小于外筒寬度B的13。 4體系組合 根據建筑功能的需要和結構受力的特點,可將上述基本體系重新組合,形成框支剪力墻、框架一剪力墻、框架筒體、筒中筒、束筒等五種結構體系。(1)框支剪力墻體系(2)框架一剪力墻體系(3)框架筒體體系(核心筒)(3)框架筒體體系(多筒)(3)框架筒體體系(核心筒+端筒+框架)(3)框架筒體體系(核心筒+角筒+框架)(4)筒中筒體系(5)束筒體系 第三節第三節 高層建筑樓蓋構造高層建筑樓蓋構造高層建筑樓蓋結構形式:1.肋梁樓板結構 主次梁和樓板組成,多用現澆。還可設計成現澆蜜肋樓蓋,肋間距0.9-1.5m,板跨9-12m(預應力12m,非預應力9m)。2.無梁樓板結構 可設計成有柱帽(不宜大于9m,)和無柱帽(不宜大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