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發 熱_第1頁
第六章發 熱_第2頁
第六章發 熱_第3頁
第六章發 熱_第4頁
第六章發 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章  發 熱一、多選題A型題  1.有關發熱概念的概述,哪一項是正確的?A.體溫超過正常值0.5B.產熱過程超過散熱過程C.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D.由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上移引起E.由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障礙所致答案D題解由于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正常值0.5),稱為發熱。2.發熱是一種重要的 A.臨床癥候群B.病理過程C.獨立疾病D.綜合征E.體征 答案B題解發熱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一種重要的病理過程。3.體溫調節的高級中樞位于 A.脊髓B.中腦C.腦橋D.延髓E.視前區下丘腦前部 答案E題解體溫調節的高級中樞位于

2、視前區下丘腦前部(POAH),而延髓、脊髓等部位也對體溫信息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功能,被認為是體溫調節的次級中樞所在。4.發熱時體溫升高超過正常值的 答案C題解發熱時體溫升高超過正常值的0.5。5.下述哪一種情況下的體溫升高屬過熱? A.酷熱時中暑B.婦女月經前期C.劇烈運動D.中毒性休克E.流行性出血熱 答案A題解酷熱中暑時是因散熱障礙引起的非調節體溫升高(調定點不上移),是屬過熱。而婦女月經前期、劇烈運動引起的是生理性體溫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熱引起調節性體溫升高(調定點上移),屬發熱。6.下列哪種情況可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 A.甲狀腺功能亢進B.先天性汗腺缺陷C.夏季高溫中暑D

3、.婦女月經前期E.流行性腦膜炎 答案E題解流行性腦膜炎是由發熱激活物腦膜炎雙球菌進入體內,通過體內產生內生性致熱原,再作用體溫調節中樞,使中樞發熱介質變化,導致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上移。而甲狀腺功能亢進、先天性汗腺缺陷、夏季高熱中暑、婦女月經前期則不會引起體溫調定點上移。7.發熱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 A.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B.引起產熱增加C.激活單核細胞D.激活產生內生性致熱原細胞E.激活中性粒細胞 答案D題解激活物作用于機體,能激活體內產生內生性致熱原細胞,產生和釋放內生性致熱原。8.下述哪種情況屬于發熱?A.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體溫升高B.先天性汗腺缺乏引起的體溫升高C.環境高溫引起的體溫升高

4、D.妊娠期出現的體溫升高E.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的體溫升高答案E題解抗原抗體復合物可作為發熱的激活物,激活體內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產生釋放內生致熱原,使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上移而引起調節性體溫升高,即引起發熱,而其他四種情況引起的體溫升高均不屬發熱。9.下列哪一物質屬于發熱激活物? A.白細胞致熱原B.內生致熱原C.干擾素D.腫瘤壞死因子E.白喉毒素 答案E題解白喉桿菌釋放的白喉毒素是發熱的激活物,而白細胞致熱原、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都屬內生致熱原,不是發熱激活物。10.有致熱作用的本膽烷醇酮來自哪一物質? A.甲狀腺素B.睪丸酮C.腎上腺素D.膽汁酸鹽E.雌激素 答案B題解睪丸酮的中間代謝產物本膽

5、烷醇酮是發熱的激活物,有致熱作用。11.最早發現的白細胞致熱原主要是指 A.白細胞介素-1(IL-1)B.白細胞介素-2(IL-2)C.腫瘤壞死因子(TNF)D.干擾素(IFN)E.白細胞介素-6(IL-6) 答案A題解白細胞介素-1(IL-1)是最早發現的白細胞致熱原。12.下列哪種物質屬內生致熱原? A.革蘭陽性細菌產生的外毒素                      

6、D.睪丸酮代謝產物本膽烷醇酮B.革蘭陰性細菌產生的內毒素                       E.吞噬細胞被激活后釋放的致熱原C.體內的抗原抗體復合物 答案E題解單核-巨噬細胞等產內生致熱原細胞,被激活物激活后,能產生和釋放能引起體溫升高的物質,稱內生致熱原。13.內毒素是A.革蘭陽性細菌的菌壁成分中的脂多糖B.革蘭陰性細菌的菌壁成分中的脂多糖C.革蘭陽性細菌的菌壁成分

7、中的核心多糖D.革蘭陰性細菌的菌壁成分中的核心多糖E.革蘭陰性細菌的菌壁成分中的小分子蛋白質答案B題解革蘭氏陰性菌的致熱性除菌體和胞壁中所含的肽聚糖外,最突出的是其胞壁中所含的脂多糖,也稱內毒素。14.臨床上輸液反應出現的發熱,其產生的重要原因是 A.變態反應B.藥物的毒副作用C.外毒素污染D.內毒素污染E.內生性致熱原污染 答案D題解內毒素是最常見的外致熱原。耐熱性高,干熱1602小時才能滅活,一般方法難以清除,是血液制品和輸液過程的主要污染物,是引起輸液反應發熱的重要原因。15.發現的第一種內生性致熱原是 A.干擾素B.腫瘤壞死因子C.白細胞致熱原D.淋巴因子E.巨噬細胞炎癥蛋白-1 答案

8、C題解1948年,Beason從正常家兔無菌性腹腔滲出液粒細胞中獲得一種物質,將其給正常家兔靜脈注射后1015min體溫開始上升,1h前后達高峰。由于來自白細胞,故稱白細胞致熱原,是被發現的第一種內生性致熱原。16.下述對IL-1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主要由中性粒細胞合成和釋放B.是分子量為17000的多肽類物質C.有明顯的致熱性D.不耐熱,7030min可滅活E.可引起中樞發熱介質的釋放 答案A題解IL-1是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等多種細胞在發熱激激活物的作用下所產生的多肽類物質。主要不是由中性粒細胞合成和釋放。 17.干擾素是A.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作用的蛋白質B.具

9、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質C.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蛋白質D.是病毒感染后產生的抗體E.是病毒本身合成的蛋白質答案A題解干擾素是一種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作用的蛋白質,主要由白細胞產生。18.有關內毒素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的菌壁成分B.活性成分是脂多糖C.脂質A是致熱的主要成分D.干熱1602h才能滅活E.反復注射給動物不產生耐受性 答案E題解內毒素反復注射可致動物產生耐受性,即連續數日注射相同劑量的內毒素,發熱反應逐漸減弱。19.下述對TNF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由腫瘤細胞所分泌B.是一種多肽類物質C.有明顯的致熱性D.給家兔一般劑量注射可引起單峰熱E.給家兔大劑量注射可引起雙峰

10、熱答案A題解多種外致熱原都可誘發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產生和釋放腫瘤壞死因子(TNF),不是由腫瘤細胞所分泌。TNF是一種多肽類物質,有明顯的致熱性,一般劑量給家兔靜脈內注射僅引起單峰熱,大劑量可引起雙峰熱。20.茶堿增強發熱反應的機制是 A.增加前列腺素合成B.增強磷酸二酯酶活性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E.使神經末稍釋放去甲腎上腺素 答案C題解茶堿是水解cAMP的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劑,磷酸二酯酶被抑制后,cAMP含量增多。目前認為cAMP可能是作用中樞終末環節的發熱介質,所以茶堿能增強發熱反應。21.尼克酸使發熱反應減弱的機制是 A.激活磷酸二酯酶B.擴張血管C.抑制前列腺素E

11、合成D.使腎上腺素能神經末稍釋放介質E.降低腦內5-羥色胺含量 答案A題解尼克酸能激活磷酸二酯酶,使cAMP水解增多,體溫調節中樞內cAMP減少,從而使機體發熱反應減弱。22.下列哪一種物質不是內生致熱原? A.IL-1B.IFNC.TNFD.PGEE.MIP-1 答案D題解PGE是發熱中樞正調節介質,不屬內生性致熱原,而IL-1(白細胞介素-1)。IFN(干擾素)、TNF(腫瘤壞死因子)、MIP-1(巨噬細胞炎癥蛋白-1)均是目前受到重視的內生致熱原。23.下列哪一種物質屬發熱中樞正調節介質? A.精氨酸加壓素B.黑素細胞刺激素C.脂皮質蛋白-1D.巨噬細胞炎癥蛋白-1E.一氧化氮 答案E題

12、解一氧化氮作為一種新型的神經遞質,廣泛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已證明中樞許多部位均含有一氧化氮合酶,合成一氧化氮,它是一種與發熱有關的中樞正調節介質。24.下列哪一項物質屬于發熱中樞負調節介質? A.前列腺素EB.Na+/Ca2+C.環磷酸腺苷D.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E.精氨酸加壓素 答案E題解精氨酸加壓素是由下丘腦神經元合成的神經垂體肽類激素,是一種與多種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有關的神經遞質。已證明它有解熱作用,是屬發熱中樞負調節介質,其余4種均為發熱中樞正調節介質。25.熱限是指發熱時 A.體溫升高持續時間受限制B.體溫升高的高度限于一定水平C.發熱激活物的強度受限制D.內生致熱原產生的量受限制E

13、.內生致熱原的作用受限制 答案B題解發熱時體溫升高極少超過41,即使大大增加致熱原的劑量也難越此熱限。也就是熱限是指發熱時體溫升高的高度限制于一定水平。26.體溫上升期的熱代謝特點是 A.產熱等于散熱B.散熱大于產熱C.產熱大于散熱D.產熱增加E.散熱障礙 答案C題解發熱的體溫上升期,由于正調節占優勢,調定點上移。原來正常體溫變成了“冷刺激”,中樞對“冷”信息起反應,發出指令經交感神經到達散熱中樞,引起皮膚血管收縮和血流減少,導致皮膚溫度降低,散熱隨之減少;同時指令到達產熱器官引起寒戰和物質代謝加強,產熱隨之增加。因此熱代謝特點是產熱大于散熱。27.寒戰是由于A.全身性骨骼肌不隨意的周期性收縮

14、                    D.全身皮膚的豎毛肌周期性收縮B.全身性骨骼肌不隨意的僵直性收縮                    E.全身皮膚的豎毛肌不隨意收縮C.下肢骨骼肌不隨意的周期性收縮答案A題解寒戰

15、是一種全身性骨骼肌的不隨意的周期性收縮,是下丘腦發出的沖動,經脊髓側索的網狀脊髓束和紅核脊髓束,通過運動神經元傳遞到運動終板而引起的。而經交感神經傳出的沖動引起皮膚豎毛肌的收縮則是出現“雞皮”,不是寒戰。28.體溫下降期的熱代謝特點是 A.產熱大于散熱B.散熱大于產熱C.產熱等于散熱D.產熱減少E.散熱增加 答案B題解體溫下降期時,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返回到正常水平,血溫高于調定點。溫敏神經元發出頻率增加,使交感神經細胞的緊張性活動降低,皮膚血管進一步擴張,散熱增強,產熱減少。因此,散熱大于產熱。29.嚴重高熱病人未經任何處理首先容易發生 A.低滲性脫水B.等滲性脫水C.高滲性脫水D.腎排水下

16、降引起潴留E.熱驚厥 答案C題解嚴重高熱病人皮膚和呼吸道水分大量蒸發,加上大量出汗。因為汗液是低滲性液體,此時失水大于失鈉,細胞外液高滲。所以高熱病人末經任何處理首先容易發生高滲性脫水。30.發熱時動脈血壓的變化是A.在整個發熱過程中無變化                              

17、               D.在寒戰期動脈血壓可輕度降低B.在整個發熱過程中持續升高                               

18、 E.在退熱期動脈血壓可輕度下降C.在高峰期動脈血壓輕度上升答案E題解在發熱的寒戰期,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的收縮,可使血壓輕度升高;高峰期和退熱期因外周血管舒張,血壓可輕度下降。31.小兒熱驚厥產生的機制是A.中樞神經尚未發育成熟B.先天性體溫中樞疾病C.大腦皮質處于興奮,皮質下中樞興奮性減弱D.大腦皮質處于興奮,皮質下中樞興奮性增強E.大腦皮質處于抑制,皮質下中樞亦受抑制答案A題解在小兒,高熱比較容易引起抽搐(熱驚厥),這可能與小兒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有關。32.體溫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鐘約增加 A.5次B.10次C.18次D.20次E.25次 答案C題解發熱時心率加快,體溫每升高1,心

19、率約增加18次/min;若體溫每升高1,心率增加10次/min。33.體溫每升高1,基礎代謝率提高 A.3%B.5%C.10%D.13%E.15% 答案D題解一般認為,體溫每升高1,基礎代謝率提高13%。34.發熱時機體不會出現 A.質代謝率增高B.白質代謝正氮平衡C.糖原分解代謝加強D.脂肪分解代謝加強E.某些維生素消耗增多 答案B題解發熱時由于高體溫和白細胞致熱原(LP) 的作用(LPPGE 骨骼肌蛋白分解),病人體內蛋白質分解加強,尿氮比正常人增加23倍,可產生負氮平衡,不會出現正氮平衡。35.發熱病人最常見出現 A.代謝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謝性堿中毒E.混合性

20、堿中毒 答案A題解發熱時,由于糖的分解代謝增強,氧的供應則相對不足,糖酵解產物乳酸增多,出現乳酸血癥。同時由于脂肪分解加強,大量脂肪氧化不全,酮體產生增多。乳酸、酮體等酸性代謝產物在血中堆積,可出現代謝性酸中毒。36.水楊酸鹽類解熱的作用環節是 A.阻斷cAMP合成B.抑制磷酸二脂酶C.阻斷PGE合成D.阻斷EP合成E.抑制EP釋放 答案C題解水楊酸鹽類是環氧合酶的抑制劑,其解熱的主要機理是阻斷PGE合成,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降低。37.下述哪一類物質有明顯解熱作用? A.去氧皮質酮B.苯海拉明C.茶堿D.環磷酸腺苷E.糖皮質激素 答案E題解糖皮質激素能阻斷內生致熱原的產生和釋放。還能通過中

21、樞效應以及抑制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起明顯解熱的作用。 二、多選題B型題 A.外毒素B.內毒素C.淋巴因子D.抗原抗體復合物E.本膽烷醇酮 38.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發熱主要由于有39.葡萄球菌能引起發熱主要由于有40.變態反應引起發熱的原因是41.輸液反應引起發熱的原因是答案38  B題解革蘭氏陰性細菌致熱性除全菌體和胞壁中所含的聚肽糖外,最突出的是其胞壁中含內毒素。答案39  A題解葡萄球菌能引起發熱是由于釋放可溶性外毒素。答案40  D題解變態反應引起發熱是因抗原-抗體復合物可激活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答案41  B題解內毒素是血液制品和輸液過程

22、中的主要污染物,因一般的消毒滅菌方法難以清除,一旦輸液的液體和容器被內毒素污染,常可引起輸液反應。 A.EPB.LPC.TNFD.IFNE.MIP-1 42.最早從家兔腹腔無菌性滲出物中分離出的內生致熱原是43.有抗病毒、抗腫瘤作用的是答案42  B題解最早從家兔腹腔無菌性滲出液中分離出的內生性致熱原是白細胞致熱原(LP)。答案43  D題解干擾素(IFN)是一種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作用的蛋白質。 A   PGE2B    cAMPC    Na+/Ca2+D   IL-6E&

23、#160;   AVP 44.能被磷酸二酯酶分解的物質是45.屬發熱中樞負調節介質的是46.更接近作用終末環節的發熱中樞調節介質是答案44  B題解 cAMP(環磷酸腺苷)能被磷酸二酯酶分解。答案45  E題解AVP(精氨酸加壓素)是由下丘腦神經元合成的神經垂體肽類激素,是一種發熱中樞負調節介質。答案46  B題解cAMP(環磷酸腺苷)可能是更接近終末環節的中樞發熱介質。 三、多選題C型題 A.調節性體溫升高B.被動性體溫升高C.兩者都有D.兩者都無 47.傳染病時體溫升高48.病理性體溫升高49.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的體溫升高答案47

24、  A題解傳染病多由病原微生物傳染引起,這些病原微生物都可作為發熱的激活物,激活體內產內生致熱原的細胞,產生釋放內生致熱原引起調節性體溫升高。答案48  C題解病理體溫升高,包括發熱和過熱。前者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上移,引起調節性體溫升高;后者是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不上移,出現被動性體溫升高。答案49  A題解抗原抗體復合物作為發熱的激活物引起發熱,屬于調節性體溫升高。 A   產熱增加B    散熱增加C    兩者都有D   兩者都無 50.體溫上升期51.發熱高峰

25、期52.體溫下降期答案50  A題解體溫上升期產熱增加,而散熱減少,產熱大于散熱,體溫才能迅速上升。答案51  C題解體溫上升期,產熱多,散熱也多,在較高水平上進行調節。答案52  B題解體溫下降期,產熱減少,散熱增加,散熱大于產熱,體溫逐漸下降,體溫回降至正常。 A   有致熱性B    有抗病毒性C    兩者都有D   兩者都無 53.IL-154.IFN55.CaCl2答案53  A題解IL-1,即白細胞介素-1,是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

26、星狀細胞及腫瘤細胞等多種細胞在發熱激活物的作用下所產生的多肽類物質,有明顯的致熱性。目前還沒有發現它有抗病毒作用。答案54  C題解IFN,即干擾素,是一種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作用的蛋白質,而且對人和動物都具有一定的致熱性。答案55  D題解最近研究表明,CaCl2能抑制中樞cAMP的合成,不但沒有致熱作用,而且有抑制體溫升高。目前也沒有發現有抗病毒作用。 四、多選題X型題56.生理體溫升高見于 A.月經前期B.甲狀腺機能亢進C.環境高溫D.心理性應激E.劇烈運動 答案A D E題解某些生理情況下可出現體溫升高,如劇烈運動、月經前期、心理性應激等,由于它們屬于生理性

27、反應,故稱為生理性體溫升高。而甲狀腺機能亢進和環境高溫引起的體溫升高均屬于病理性體溫升高。57.下列哪些情況的體溫升高屬于發熱? A.中暑B.輸液反應C.皮膚魚鱗病D.瘧疾E.甲亢 答案B D題解輸液反應是內毒素污染輸液液體或容器后,作為發熱激活物引起發熱,瘧疾是瘧原蟲感染人體后進入紅細胞并發育成裂殖子,當紅細胞破裂時,大量裂殖子和代謝產物釋入血液,作為發熱激活物引起發熱、中暑、皮膚魚鱗病、甲亢引起的體溫升高屬過熱。58.能引起發熱的物質有 A.外毒素B.內毒素C.肽聚糖D.抗原抗體復合E.本膽烷醇酮 答案A B C D E題解引起發熱的激活物包括外致熱原和某些體內產物,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

28、性菌分別產生外毒素和內毒素,結核桿菌胞壁中所含的肽聚糖等物質均屬外致熱原;抗原抗體復合物和睪丸酮的中間代謝產物本膽烷醇酮是體內產物,也均能激活體內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產生釋放內生致熱原,引起發熱。59.下述哪些情況會引起過熱? A.體溫調節障礙B.散熱障礙C.產熱異常增多D.調定點上移E.正調節占優勢 答案A B C題解由于體溫調節障礙,或散熱障礙及產熱器官功能異常等因素,使體溫調節機制不能將體溫控制在與調定點相適應的水平上,是被動性體溫升高,常把這類體溫升高稱過熱。60.下述哪些物質是發熱的激活物? A.本膽烷醇酮B.柯薩奇病毒C.干擾素D.革蘭氏陽性菌E.革蘭氏陰性菌 答案A B D E題解能

29、激活體內產內生致熱原的細胞產生釋放內生致熱原的物質均稱激活物。細菌(包括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細菌)、病毒(如柯薩奇病毒)等體外致熱原,以及體內產物(如睪丸酮的中間代謝產物本膽烷醇酮)均是發熱的激活物。而干擾素一般認為是發熱中樞調節介質,不是發熱激活物。61.產生EP的細胞有 A.單核細胞B.肝星狀細胞C.巨噬細胞D.淋巴細胞E.內皮細胞 答案A B C D E題解所有能夠產生和釋放內生致熱原(EP)的細胞都稱之為EP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淋巴細胞、星狀細胞以及腫瘤細胞等。62.白細胞介素-1 A.是一種多肽類物質B.分子量為17000C.耐熱性差D.是發熱中樞正調節介質E.

30、直接使體溫調定點上移 答案A B C題解白細胞介素-1是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等多種細胞在發熱激活物的作用下所產生的多肽類物質,分子量為17000,不耐熱,70 30min即喪失活性,是一種認識較早和研究得較清楚的內生致熱原。它不是發熱中樞調節介質,也不是直接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是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后引起中樞發熱介質發生變化,再導致體溫調定點上移。63.目前已知的內生致熱原有 A.IL-1B.IL-6C.PGED.IFNE.TNF 答案A B D E題解目前已有充分證據證明是內生致熱原的物質有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干擾素(IFN),以及白細胞介素-6等。而前列腺素(

31、PGE)是發熱中樞調節介質,不是內生致熱原。64.有關干擾素的描述哪些是正確的?A.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作用                                          

32、   D.反復注射可產生耐受性B.與發熱有關的是IFN和IFN                         E.不耐熱,60 40min可滅活C.發熱反應有劑量依賴性答案A B C D E題解干擾素是一種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作用的蛋白質,主要由白細胞所產生,有多種類型,與發熱有關的是IFN和IFN。其發熱反應有劑量依賴性,反復注射可產生

33、耐受性,它不耐熱,60 40min可滅活。65.內生致熱原(EP)將致熱信息傳入中樞的途徑可通過A.血腦屏障轉運入腦B.終板血管器作用于中樞C.交感神經向中樞傳遞發熱信號D.迷走神經向中樞傳遞發熱信號E.外周化學感受器向中樞傳遞發熱信號答案A B D題解目前認為:血液中的EP到達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有三種途徑EP通過血腦屏障轉運入腦,這是一種較直接的信號傳遞方式;EP通過視上隱窩上方的終板血管器再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EP通過迷走神經向體溫調節中樞傳遞發熱信號。66.發熱中樞正調節介質有 A.前列腺素EB.Na+/Ca2+C.環磷酸腺苷D.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E.一氧化氮 答案A B C D

34、E題解發熱中樞介質可分為正調節介質和負調節介質。目前認識的正調節介質有前列腺素E(PGE)、Na+/Ca2+、環磷酸腺苷(cAMP)、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CRH)、一氧化氮(NO)。67.發熱中樞負調節介質有 A.精氨酸加壓素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C.一氧化氮D.黑素細胞刺激素E.脂皮質蛋白-1 答案A D E題解發熱中樞負調節介質有精氨酸加壓素(AVP)、黑素細胞刺激素(-MSH)、脂皮質蛋白-1(lipocortin-1 )等,它們是有控制體溫升高或降低體溫的作用。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和一氧化氮是發熱中樞正調節介質,有促進體溫升高的作用。68.體溫調節中樞的負調節中樞包括 A.

35、視前區下丘腦前部B.終板血管器C.中杏仁核D.腹中膈E.弓狀核 答案C D E題解目前認為體溫調節中樞由正調節中樞和負調節中樞兩部分組成:視前區下丘腦前部(POAH)則認為是發熱的正調節中樞。而在中樞的另一些部位如中杏仁核、腹中膈和弓狀核等,對發熱時的體溫產生負向影響,刺激這些部分可限制體溫升高,這些部位稱為發熱的負調節中樞。69.一氧化氮發揮發熱中樞正調節介質的作用機制是A.作用POAH、OVLT介導體溫上升B.使中樞內Ca2+濃度下降C.刺激代謝活動使產熱增加D.抑制中樞負調節介質合成與釋放E.激活磷酸二酯酶活性答案A C D題解一氧化氮與發熱有關,其機制可能涉及三個方面:通過作用于視前區

36、下丘腦前部(POAH)、終板血管器(OVLT)等部位,介導體溫上升;通過刺激棕色脂肪組織的代謝活動導致產熱增加;抑制發熱時負調節介質的合成與釋放。70.發熱的體溫上升期的特點有 A.皮膚出現“雞皮”B.產熱大于散熱C.病人有酷熱感D.皮膚血管擴張E.體溫調定點上移 答案A B E題解在發熱的開始階段,由于正調節占優勢,故調定點上移,通過調節引起皮膚血管收縮和血流減少(自感畏冷),散熱明顯減少;同時通過骨骼肌不隨意的節律性收縮(寒戰)和立毛肌收縮(雞皮疙瘩)以及物質代謝加強,以致產熱增加。因此,這一期產熱大于散熱。由于皮膚血管收縮,血流減少,皮膚溫度降低,病人自感畏冷,不會有酷熱感。71.發熱的

37、高熱持續期的特點是 A.皮膚發紅B.寒戰加劇C.皮膚干燥D.大量出汗E.自覺酷熱 答案A C E題解發熱的高熱持續期體溫已與調定點相適應,所以寒戰停止并開始出現散熱反應,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皮膚發紅,自覺酷熱。此外,皮膚溫度升高加強了皮膚水分的蒸發,因而皮膚和口唇較干燥。72.發熱退熱期的特點是 A.調定點返回到正常水平B.溫敏神經元發放頻率增多C.病人畏冷寒戰D.皮膚血管進一步擴張E.大量出汗 答案A B D E題解在退熱期,由于激活物、EP及發熱介質的消除,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返回到正常水平。由于血溫高于調定點,溫敏神經元發出頻率增加,通過調節作用使交感神經的緊張性活動降低,皮膚血

38、管進一步擴張,且可大量出汗,散熱進一步增強,產熱減少,使之體溫下降,逐漸恢復到正常調定點相適應的水平。73.發熱時主要機能改變有 A.心率加快B.呼吸加快C.食欲減退D.腹脹便秘E.胃液分泌減少 答案A B C D E題解發熱時由于熱血對竇房結的刺激使心率加快;也因血溫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樞并提高中樞對CO2的敏感性,再加上代謝加強、CO2生成增多,共同促使呼吸加快加強;發熱時消化液分泌減少和胃腸蠕動減弱,因而出現食欲減退、腹脹、便秘等臨床表現。74.發熱對機體的物質代謝變化是 A.糖原分解增多B.脂肪分解減弱C.蛋白質呈正氮平衡D.維生素消耗增加E.大量水分丟失 答案A D E題解發熱的糖、脂肪

39、、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明顯增強,表現為糖原、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增多。蛋白質常表現為負氮平衡。由上述三大物質分解代謝加強,各種維生素消耗也增多,因高溫使皮膚和呼吸道蒸發水分增多,加上大量出汗,也可導致大量水分丟失。75.哪些發熱病人必須及時解熱? A.結核病早期B.體溫高于40 C.心臟病患者D.妊娠期婦女E.伴有惡心、嘔吐 答案B C D題解對于一般發熱患者不要急于解熱,但對于發熱能加重病情,或威脅生命的那些病例,必須及時解熱。下述三種情況應及時解熱:體溫高于40,很可能對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產生較大影響;。心臟病患者,發熱時多誘發心力衰竭;妊娠期婦女,發熱有致畸胎的危險,且更加加重心臟負擔。76.糖

40、皮質激素解熱的原理是 A.抑制EP的合成和釋放B.抑制免疫反應C.抑制炎癥反應D.中樞效應E.阻斷PGE合成 答案A B C D題解糖皮質激素解熱的作用原理是:抑制內生致熱原(EP)的合成和釋放,抑制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產生中樞效應。阻斷PGE的合成是水楊酸類解熱的作用機理。 五、名詞解釋1.發熱(fever)答案由于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2.過熱(hyperthermia)答案體溫調定點不上移,體溫超過調定點的被動性體溫升高。3   熱激活物答案能激活體內產內生致熱原細胞使之產生和釋放內生致熱原的物質。4.內生致熱原(e

41、ndogenous pyrogen, EP)答案產內生致熱原細胞在發熱激活物的作用下,產生和釋放的能引起體溫升高的物質。5.外致熱原(exogenous pyrogen)答案來自體外的致熱原6.本膽烷醇酮(etiocholanolone)答案睪丸酮的中間代謝產物,是發熱的激活物之一。7.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答案在發熱激活物的作用下,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分泌的一種小分子蛋白質,有非特異殺傷腫瘤細胞和引起人體發熱的作用。8.白細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答案由單核細胞等多種細胞在發熱激活物的作用下所產生的有致熱性的多肽類物質。

42、9.干擾素(interferon, IFN)答案IFN是在病毒等因素作用下,由白細胞產生的一種低分子量的抗病毒和抗腫瘤的糖蛋白,是一種內生致熱原。10.精氨酸加壓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答案是一種發熱中樞負調節介質,有抑制發熱的作用,是由下丘腦神經元合成的神經垂體肽類激素。11.高溫稽留期(fastigium)答案當體溫上升到與新調定點水平后,進行高水平調節的時期,稱高溫持續期,又稱高峰期或稽留期。12.熱驚厥答案小兒在高熱期可出現抽搐。 六、填空題1.發熱是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節中樞的_而引起的_體溫升高。答案調定點上移  調節性2.體溫調

43、節的高級中樞位于_。通常將體溫上升超過_稱為體溫升高。答案視前區下丘腦前部  0.53.病理性體溫升高有_和_兩種。         答案發熱  過熱4.發熱是由發熱激活物作用于機體,激活_細胞產生和釋放_,再經一些后繼環節引起體溫升高。         答案產內生致熱原  內生致熱原5.發熱激活物又稱EP誘導物,包括_和_。       

44、;  答案外致熱原  某些體內產物6.體內某些_的代謝產物有明顯的致熱性,睪丸酮的中間代謝產物_是一個代表。         答案類固醇  本膽烷醇酮7.結核桿菌其全菌體及細胞壁中所含的_、_和蛋白質都具有致熱作用。         答案肽聚糖  多糖8.早期發現的白細胞致熱原或內生致熱原實際上主要是_,能引起熱神經元的放電頻率_。     

45、60;   答案白細胞介素-1  下降9.發熱中樞介質可分為_和_兩類。答案正調節介質  負調節介質10.目前已認識的發熱中樞負調節介質有精氨酸加壓素、_和_。答案黑素細胞刺激素  脂皮質蛋白-111.發熱的體溫上升期,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_,熱代謝的特點是產熱_散熱。答案上移  大于12.體溫升高時物質代謝_。一般認為,體溫每升高1,基礎代謝率提高_%。答案加快  1313.在體溫上升的同時,負調節中樞也被激活,產生_,進而限制調定點_。答案負調節介質  上移14.寒戰是_不隨意的節律性收縮,由于是屈肌和伸肌同時收

46、縮,所以不表現外功,但產熱率_。答案骨骼肌  較高15.體溫上升1,心率每分鐘增加_次,這主要是由于_對竇房結的刺激所致。答案18  熱血 七、簡答題1.何謂發熱?發熱有什么臨床意義?答題要點由于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中樞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當體溫超過0.5時,稱為發熱。發熱可看作是疾病的信號和重要的臨床表現;體溫曲線變化往往反映病情變化,對判斷病情、評價療效和估計預后均有重要參考價值。2.體溫升高是否等于發熱?為什么?答題要點體溫上升不等于是發熱。因為體溫升高有生理性體溫升高和病理性體溫升高,而病理性體溫升高又包括發熱和過熱。3.什么叫外致熱原?什么叫發熱激活物?兩者有什么關系?答題要點來自體外的致熱物質稱為外致熱原。能激活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產生和釋放內生致熱原的物質叫發熱激活物。激活物包括外致熱原和某些體內產物。因此外致熱原是激活物的重要部分。4.哪些主要的外致熱原?它們共同的作用環節是什么?答題要點主要的外致熱原有: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瘧原蟲等。共同作用環節是:激活體內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產生和釋放內生致熱原。5.發熱病人都需要用抗生素治療嗎?為什么?答題要點不需要都用抗生素。因為發熱的病因有兩大類:1.病原微生物有細菌、病毒等; 2.非病原微生物:包括抗原抗體復合物、致炎物、某些代謝產物等。只有因細菌引起的發熱,用抗菌素才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