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概念匯總_第1頁
微觀經濟學概念匯總_第2頁
微觀經濟學概念匯總_第3頁
微觀經濟學概念匯總_第4頁
微觀經濟學概念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7市場營銷一班目 錄第一章 引論2第二章 需求和供給曲線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2第三章 效用論3第四章 生產論4第五章 成本論5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5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6第八章 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7第九章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7第十章* 一般均衡論8第十一章 福利經濟學8第十二章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9微觀經濟學概念匯總第一章 引論理解概念:經濟學(Economics):研究人和社會對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資源配置并加以選擇的科學;其目標是有效利用稀缺資源來生產商品和勞務,并在現在或將來把它們合理地分配給社會成員或集團以供消費之用。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研

2、究微觀(Micro)、或“小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如單個消費者、生產者和單一市場的經濟行為。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研究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即對整個社會的消費、投資、生產、收入等進行分析研究。  第二章 需求和供給曲線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經濟人(Economic man):作出決策的出發點是個人利益,尋求個人利益最大化。 需求(Demand):一種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種商品的數量。 需求函數(Demand function):用來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需求

3、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相關關系的數學表達式。 供給(Supply):一種商品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 供給函數(Supply function):用來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數量和影響該供給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相關關系的數學表達式。 均衡(Equilibrium):指各個經濟決策者(消費者、廠商)所作出的決策正好相容,在外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個人都不愿意再調整自己的決策,是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均衡價格(Equilibrium price):指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候的價格。均衡數量(Equi

4、librium quantity):在均衡價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數量。均衡點(Equilibrium point):一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和市場供給曲線的交點。 需求量的變動(Variation of demand quantity):僅僅因價格因素的變動而引起的需求數量的變動,是一種線上運動。 需求的變動(Variation od demand):由于價格以外的因素的變動而引起的需求數量的變動,是一種線的移動。 供給量的變動(Variation of supply quantity):僅僅因價格因素的變動而引起的供給數量的變動,是一種線上移動。供給的變動(Vari

5、ation of supply):由于價格以外的因素的變動而引起的供給數量的變動,是一種線的移動。經濟模型(Economic model):用來研究經濟事物的有關經濟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結構。內生變量(Endogenous variable):模型所要決定的變量。 外生變量(Exogenous variable):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量。 靜態分析(Static analysis):根據既定的外生變量求得內生變量的分析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研究外生變量變化對內生變量的影響方式,以及分析比較不同數

6、值的外生變量所對應的內生變量數值的分析方法。 動態分析(Dynamic analysis):研究不同時點的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方法。 彈性(Elasticity):當一個經濟變量發生一定量(如1%)的變動時,由它引起的另一個經濟變量變動的百分比。 弧彈性(Arc elasticity):某商品需求/供給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供給量變動對于價格的反應程度。點彈性(Point elasticity):需求/供給曲線上某一點的變化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

7、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供給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供給量的變動對該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Cros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對相關商品價格的反應程度。 替代品(Substitues):如果兩種商品之間可以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互補品(Complement goods):如果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為互補品。需求的收入彈性(Income elas

8、ticity of demand):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對其收入水平變動的反應程度。 恩格爾定律(Engle law):在一個家庭或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 第三章 效用論理解概念 :效用(Utility):商品滿足人們消費欲望的能力,或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 基數效用(Cardinal utility):效用可以具體衡量、相互比較并加總求和,表示效用大小的單位稱為效用單位。序數效用(Ordinal utility):效用的大小無法具體衡量,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來表示。邊際量(Margi

9、nal quantity):自變量增加一個單位,因變量增加的量。 總效用(Total Utility):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 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 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消費者均衡(Consumers equilibrium):研究消費者如何把既定的貨幣收入分配于購買不同的商品以獲得最大的效用。 消費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愿意支付的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總價格之差。 無差異曲線(Indi

10、fference curve):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不同數量的各種組合點所構成的曲線。 商品的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commodities):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時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量。預算線(Budget line):在消費者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不同數量的各種組合。 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收入

11、效應(Income effect):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正常物品(Normal good):需求量隨消費者的收入提高而增加、隨消費者收入降低而減少的物品。低檔物品(Inferior good):需求量隨消費者的收入提高而減少、隨消費者收入下降而增加的物品。吉芬物品(Giffen good):需求量隨價格成同方向變動的特殊商品。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指消費者在事先不知道哪種結果會發生的情況下,作出最優決策,以得到最大效用。不確定性(Uncertainty):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準確地知道自己某項決策的結

12、果。 第四章 生產論理解概念 :生產者(Producer):能夠作出統一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 生產函數(Product function):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運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和能產生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生產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勞動、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 固定比例投入生產函數(Fixed-ratio input product function):Q=Min(L/u,K/v),其中Q為產量,L、K分別為勞動和資本的投入量,u、v分別為勞動和資本的生產技術系數,表示生產一單位產品所

13、需的勞動和資本投入量。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Cobb-Douglas product function):Q=AlaKb,其中Q為產量,L、K分別為勞動和資本投入量,A、和為參數, 和 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份額,0 、 1。 短期生產(Short run production):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 長期生產(Long run production):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時間周期。 總產量(Total product):指與一定的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相對應的最大產量。

14、 平均產量(Average product):是總產量與所使用的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之比。 邊際產量(Marginal product):是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連續等量地把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的的生產過程中,當這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超過這個特定值時,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 等產量線(Isoquant curve):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

15、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 等成本線(Isocost line):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等斜線(Isocline):連接等產量線與平行切線的切點和原點的連線 擴展線(Expansion path):

16、因生產成本改變而導致等成本線平移,因改變產量而導致等產量線平移;這類移動形成的生產均衡點的軌跡。 規模報酬(Returns to scale):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  第五章 成本論理解概念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 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它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顯成本(Explicit cost):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隱成本(Implicit cost):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于生產過程的生產要

17、素的總價格。 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的差額。短期成本(Short run cost):短期內由廠商的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構成的總成本。長期成本(Long run cost):指廠商在長期中在每一產量水平上通過選擇最優生產規模所能達到的最低總成本。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廠商由于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es of scale):廠商由于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下降。外在經濟(External economies):企業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境改善而使經濟效益提高;外在不經濟(Ex

18、ternal diseconomies):企業生產活動所以來的外界環境惡化而使經濟效益下降。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理解概念 :市場(Market):從事物品買賣的交易場所或接洽點。是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并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 行業(Industry):同一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廠商的總體。完全競爭市場(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1)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每一個消費者(廠商)都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2)同一行業中的每一個廠商所生產的產品是無差異的;3)廠商進出一個行業是完全自由的;4)市場上的

19、買者和賣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完全競爭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指消費者對行業中的單個廠商所生產的商品的需求量。 總收益(Total revenue):廠商按一定價格出售一定量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 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廠商每銷售一單位產品所獲得的收入。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 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收支相抵點(Breakeven point):在這一點上,廠商實現了正常利潤,無超額利潤和虧損。停止營業點(Shut down p

20、oint):在這一點,全部收益恰好彌補可變成本,生產與否結果一樣。 生產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指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 成本不變行業(Constant cost industry):成本不變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的價格發生影響。 成本遞增行業(Increasing cost industry):成本遞增行業產量增加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 成本遞減行業(Decreasing cost industry):成本遞減行

21、業的產量增加所引起的生產要素的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的下降。 消費者統治(Consumer sovereignty):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種類和數量(貨幣選票)取決于其偏好程度;生產者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根據“選票”、即根據消費者的意愿安排生產;從而消費者的意愿最終使社會資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并使所有消費者得到最大滿足。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解概念 :不完全競爭市場(Im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帶有壟斷因素的市場。壟斷市場(Monopolistic market):行業中只有唯一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壟斷競爭市場(Monopo

22、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的一種市場組織。寡頭市場(Oligopoly market):少數幾個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生產和銷售的一種市場組織。 自然壟斷(Natural monopoly):生產的規模效益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水平發揮出來,只有一個企業生產即能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以不同價格銷售相同產品,稱為價格歧視。 非價格競爭(non-price competition):即壟斷競爭廠商通過改進產品品質、商標和包裝、改善售后服務、加強廣告宣傳等手

23、段,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生產集團(Production group):市場上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差別寡頭行業(Differentiated oligopoly industry):生產的產品有差別的寡頭行業。 純粹寡頭行業(Pure oligopoly industry):生產的產品沒有差別的寡頭行業。 理想的產量(Ideal output):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LAC最低點上的產量稱為理想產量。多余的生產能力():實際產量與實際產量之間的差額稱為多余的生產能力。占優策略(Dominant strategy):無論其他參與者采取什么策略,某

24、參與者唯一的最優策略是他的占優策略。 占優策略均衡(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如果在均衡時參與者選擇的都是占優策略,則稱該均衡為占優策略均衡。 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如果其他參與者不改變其策略,則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策略的狀態,稱為納什均衡。 囚犯的困境(Prosoners dilemma):無限期重復博弈():無限期反復進行一種博弈。 有限期重復博弈():有限期反復進行一種博弈。  第八章 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理解概念 :邊際產品(Marginal produ

25、ct):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dQ(L)/dL為邊際產品。 邊際產品價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指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個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邊際收益產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在賣方壟斷的條件下,單位要素增量所帶來的收益增量。它等于邊際收益與邊際產品的乘積。邊際要素成本(Marginal cost of factor):單位要素增量所引起的成本增加量C/L 習題 一、 說明生產要素理論在微觀經濟學中的地位。二、 試述廠商的要素使用原則三、 要素使用原則與利潤最大化產量原則有何

26、關系 ?四、 在什么情況下,要素的需求曲線不存在?五、 試述廠商及市場在完全競爭和壟斷、行業調整存在和不存在等各種情況下的要素需求曲線。六、 設一廠商使用的可變要素為勞動L,其生產函數為: Q= - 0.01L3+L2+36L 式中,Q為每日產量,L是每日投入的勞動小時數,所有市場(勞動市場及產品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單位產品價格為10美分,小時工資為4.80美元,廠商要求利潤最大化。問廠商每天要雇用多少小時勞動? 第九章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理解概念:租金:供給數量固定不變的一般資源的服務價格叫做租金。 準租金:準租金是對供給量暫時固定的生產要素的支付 。即固定生產要

27、素的收益。經濟租金:如果從某要素的全部收入中減去這一部分并不會影響要素的供給。則將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經濟租金洛倫茲曲線:將一國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隊,然后考慮收入高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最后將這樣得到的人口累計百分比和收入累計百分比的對應關系描繪在圖形上,即得到洛倫茲曲線。基尼系數:在洛倫茲曲線圖中,不平等面積與完全不平等面積之比,稱為基尼系數。它是衡量一個國家貧富差距的標準。 第十章* 一般均衡論理解概念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就單個或部分產品的市場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

28、ium):就一個經濟社會中所有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 瓦爾拉斯定律(Walras law):存在一組價格(P1*,Pn * ),使所有市場的需求和供給都恰好相等。 超額需求函數(Excess demand function):每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減去市場供給,即為該種商品的超額需求函數。不動點定理(Fixed point theorem):有界閉凸集合到自身的連續映射存在一個不動點。 第十一章 福利經濟學理解概念 :實證經濟學(Positive economics):對經濟行為作出有關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后果。規范經濟學(Normotive economics):試圖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出發,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并進一步說明應當怎樣運行,應采取何種經濟政策。 福利經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