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OI: 10.13336/j.1003-6520.hve.2014.10.030變壓器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熄弧方法的仿真及試驗研究梁貴書 1,晏闊 1,高飛 2,李金忠 2 ,汪可 2,丁本平 3(1.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保定 071003;2.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192;3. 山東泰開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泰安 271000)摘 要:變壓器傳統有載分接開關切換過程中的電弧會顯著降低觸頭壽命和加速變壓器油劣化。為了解決該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方法,并試制了實驗室的模型樣機。這種方法采用伸縮動觸頭保證切換時序, 以機械組件的運動實現晶閘管模塊的無源觸發,以晶閘
2、管輔助機械開關實現切換過程中的熄弧。搭建了熄弧電路 的仿真模型進行仿真,并建立了標準的低壓切換試驗回路進行試驗。仿真結果表明:晶閘管門極觸發回路簡單可 靠,能有效抑制電弧電壓的建立,從而消除電弧。試驗結果表明:晶閘管在一個切換過程中會被觸發 4 次,其中2 次電流自然過零關斷,2 次被機械開關旁路后關斷。仿真與試驗結果相互驗證,充分說明了提出的混合式有載分 接開關無弧切換方法的可行性。關鍵詞:有載分接開關;模型樣機;晶閘管模塊;無源觸發;熄弧電路;切換試驗Study o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of Method of Extinction Hybrid On-
3、LoadTap Changer in TransformersLIANG Guishu1, YAN Kuo1, GAO Fei2, LI Jinzhong2, WANG Ke2, DING Benping3(1.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 China;2.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192, China;3. Shan Don
4、g Tai Kai Electric Equipment Corporation, Taian 271000, China)Abstract:Arc appears in the switching process of traditional on-load tap changer of transformer significantly, reducescontact life, and accelerates the deterioration of transformer oil.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developed a procedure of h
5、y- brid on-load tap changer, and made a laboratory prototype following the procedure. In the procedure, telescopic movement moving contacts were adopted to ensure switching timing, mechanical components were used for passively triggering of thyristor modules, and the thyristors were used to assist m
6、achinery to extinguish arcs. Moreover, we estab- lished a numerical model of the arc-eliminating circuit to conduct simulations, and set up a standard low-voltage switching test circuit to conduct experiments.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thyristor gate trigger circuit is simple and re- liable, and
7、 it is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rc voltage and hence eliminating arc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one switching process of a thyristor, the thyristor will be triggered by four times: two are natural cur- rent zero-crossing off, the other two are off after bypassed by
8、 mechanical switch.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each other, which further proves the proposed hybrid arc-free load tap switching method to be feasible.Key words:on-load tap changer; model prototype; thyristor modules; passive trigger; circuit of extinction; switchingexperiment的電
9、弧,使開關的觸點逐漸燒蝕損傷。而且電弧產生的高溫會加速變壓器油劣化,影響變壓器安全運 行,因此,迫切需要研究變壓器有載分接開關的無 弧切換方法,從根本上延長有載分接開關的壽命, 提升變壓器運行可靠性。針對傳統機械式有載分接開關切換過程中產引言0傳統變壓器有載調壓分接開關采用的是機械式有載分接開關,分接開關切換過程中會產生一定基金資助項目: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創新基金(5342GY130002)。Project supported by Innovation fund project of China Electric Power Re- search Institute (5342GY13000
10、2).:梁貴書,晏 闊,高 飛,等:變壓器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熄弧方法的仿真及試驗研究3157生電弧、調壓速度慢等缺點,國內外相關研究人員提出采用電力電子器件作為切換開關代替機械觸頭 的解決方案1-5。文獻6介紹了基于固態繼電器新型 有載調壓配電變壓器設計,是在特定的步長電壓下 確定抽頭數,而且是含兩個抽頭的串聯繞組結構, 結構較復雜。文獻7通過建立實驗室模型驗證晶閘 管輔助有載分接開關的可行性。文獻8介紹了配電 變壓器晶閘管串聯調壓方法,取消機械結構,切換 時無電弧,但需附加一臺串聯變壓器,占用空間大, 結構復雜。文獻9利用反并聯晶閘管作為 35 kV 變 壓器有載自動調壓的切換開關,該方案含
11、有單片機 控制系統,需要附加電源。文獻10利用全電力電 子式有載分接開關的調壓原理,得出在電流過零點 時通過導通晶閘管分接開關來消除沖擊電流為最優 方案。以晶閘管作為有載分接開關輔助觸點11-14, 使切換開關在切換過程中觸發導通晶閘管回路以消 除電弧的無弧有載調壓方案是最簡單實用的,但其 滅弧特性與可行性一直有待研究。縱觀國內外研究 現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簡單、可靠的變壓器 有載分接開關無弧切換方法,仍需要進行深入探索。不同開關技術的混合,可以提高開關的整體性 能15。開關的傳統混合技術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 通過電子電路來消除機械開關打開時的能量,這種 方法可以通過簡單增加二極管電路就可
12、實現16。另 一種是采用電子電路來輔助機械開關的打開和閉 合,只有當開關動作時晶閘管才接入電路17。本文 采用第二種開關混合技術路線,在現有 KM 型有載 分接開關結構的基礎上,每相加裝 3 組晶閘管回路, 并對開關機械結構進行了適應性改進設計。切換過 程中利用處于懸浮電位的機械開關觸頭動作產生脈 沖放電電流,觸發晶閘管模塊,利用其過零自然關 斷特性熄弧。切換完成后晶閘管回路退出,由機械 觸頭載流。這樣既降低了因電力電子器件長期導通 導致的損耗,提高了可靠性,又實現了無弧切換目 的,延長了有載分接開關的使用壽命18。本文對國內某廠家現有 KM 型(國產組合式 M 型改進版)有載分接開關結構進行
13、了改進設計,將可 伸縮機械動觸頭與晶閘管輔助熄弧回路配合使用, 實現有載分接開關的無弧切換功能 ,突破了現有方 法的局限性。文中分別采用仿真和試驗驗證設計方 案的可行性。本文設計的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方案 具有以下優點:在打開和閉合過程中可消除電弧, 觸頭電氣燒蝕顯著減少;因為僅在切換過程中承受瞬態電流,可不用考慮晶閘管散熱問題,結構相對簡單;由于切換過程沒有電弧,過渡過程發熱 大幅減少,因此更適用于檔位連續切換的應用場合。1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的原理分析及結構設計1.1晶閘管輔助熄弧原理分析晶閘管輔助機械觸頭動作的原理如圖 1 所示, 一對反并聯的晶閘管接在機械開關的兩端,10 和13、11 和
14、 12 分別是 2 對機械開關的觸頭,其中 11 和 12 開關存在公共端,作為觸發板給晶閘管提供觸 發電流,T1 和 T2 為一對反并聯的晶閘管模塊。以 AB 支路上的 11、12 機械開關從閉合到打開過程為 例進行說明。當斷開 1112 支路時,1112 觸發 板斷開瞬間產生微小電弧,電弧在 10、13 端建立電 壓,該電壓施加到晶閘管模塊兩端,觸發板放電電 流注入門極實現晶閘管模塊觸發,二極管 D2 用于 限制門極注入電流,D1 用于抑制門極電壓反向過 沖。晶閘管導通后,電流被轉移到 1013 支路。第 一個電流過零點時晶閘管自然關斷,最大導通時間 不超過半個周波,設計時按照半個周波時間
15、考慮并 考慮機械誤差,控制在 12 ms 左右。合上開關支路 時,由于 1013 支路先合上,晶閘管無觸發不導通, 此時無電弧,隨后中間觸發板閉合,接觸瞬間產生 的微小電弧觸發導通晶閘管,熄滅電弧。觸發板完 全閉合后旁路晶閘管回路,強迫晶閘管關斷,由 11、12 機械觸頭載流。 這種晶閘管輔助熄弧原理的優點是:開關動作不需要時間控制電路;晶閘管回路觸發僅靠機械開關的動作瞬間完成;晶閘管回路切換完成后 退出,不長期載流;晶閘管失控后,機械開關仍圖 1 晶閘管輔助觸頭基本回路Fig.1 Basic circuit of thyristor assist contacts3158高電壓技術2014,
16、 40(10)可發揮作用,不會損壞分接頭和變壓器。1.2改進型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本文將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切換原理與現有 KM 型分接開關原理相結合,設計了改進型混合式 有載分接開關,其基本原理圖如圖 2 所示。其中 3 組晶閘管輔助觸頭基本回路分別采用圖 1 所示結構。 將晶閘管輔助回路接入基本回路,此原理采用的觸發條件的一種電路。目前應用到有載分接開關產品上最大動、靜觸頭對為 6 個,對應 6 個導槽, 定觸頭的增加會增加導槽數量,使觸頭間的絕緣距 離減少,影響絕緣性能。改進后的結構可以用一個 導槽完成兩個動、靜觸頭對的時序動作,可以解決 晶閘管開關觸頭對數量多、斷口復雜的難題,使得 觸頭斷
17、口成立體布置,時序上可以靠伸縮彈簧的高 度來進行調節實現,并對接線及配件都進行了相應 的調整。參照圖 2,將晶閘管輔助熄弧回路接入后構成 無弧切換開關,下面以由奇數檔位切換至偶數檔位 的過程為例來深入分析,其中 CD 和 EF 支路上, C''D''和 E''F''是主觸頭,其它觸頭為主通斷觸頭,AB 和 MN 支路上的觸頭為過渡觸頭。初始狀態 C'D'閉合及其左側主觸頭 C''D''閉合, CD 支路通流,隨后主觸頭 C''D''打開,AB 閉合,
18、經過 1012 ms,A'B'閉合,2 ms 后 C'D'打開,打開瞬間產生電弧觸發導通中部晶閘管回路,電流由 CD 回路經晶閘管導通,約 10 ms(取決于動作相位), 電流過零時晶閘管自然關斷,電流由 AB 支路導通。2 ms 后,CD 打開,約 35 ms 后,MN 閉合,約 68 ms 后,M'N'合上過程中產生微電弧觸發導通右側晶閘管回路,此時形成橋接。約 23 ms 后,M'N'完全合上,電流經 M'N'導通,晶閘管回路被短接。約 4 ms3組晶閘管及雙過渡電阻基本回路。雙過渡電阻基本回路較單過渡電阻基
19、本回路的優點:當負載方向變化時,不會出現由單電阻電路造成的切換任務加 重影響觸頭壽命甚至無法完成正常切換造成有載分 接開關故障的現象。因為負載方向變化后,單電阻 電路的開斷電流和恢復電壓將變為額定值的兩倍, 大大加重切換任務。而采用雙過渡電阻回路就可避 免此狀況,單電阻過渡回路不適用于連接有功率交 換的聯絡變壓器,而雙電阻過渡回路適用于所有變 壓器。根據原理圖并結合現有 KM 型開關切換機構, 將 KM 型切換開關進行重新設計,由原來的并聯雙 斷口回路改為串聯雙斷口回路,在電路上串聯,則 在觸頭開斷時將出現兩個電弧,如圖 1 所示,兩斷 口電弧電壓由梯形定觸頭傳導到已閉合的 10、13 伸縮動
20、觸頭,觸發電流則由其一斷口產生的電弧提 供,這樣就能保證加載電壓和觸發電流同向導通晶 閘管熄弧,串聯雙斷口電路是能夠滿足晶閘管模塊圖 2 改進型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原理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improved hybrid on-load tap changer梁貴書,晏 闊,高 飛,等:變壓器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熄弧方法的仿真及試驗研究3159后,A'B'打開,打開瞬間產生電弧觸發導通左側晶閘管回路。約 810 ms 后,電流過零晶閘管自然熄 弧。約 23 ms 后,AB 打開,AB 打開后約 35 ms, EF 合上。約 10 ms 后,E
21、9;F'在合上過程中產生微電 弧觸發導通中部晶閘管回路。約 23 ms 后,E'F'完 全合上,短接晶閘管回路。M'N'打開,約 812 ms 后 MN 打開,隨后 E'F'右側主觸頭 E''F''合上,此時 完成一次完整的切換過程。圖 3 為設計的新型有載分接開關模型內部結 構,每相 3 組晶閘管模塊均勻分布在動觸頭下面單 獨一層,共 9 組模塊。弧電壓與不加熄弧電路時電弧電壓對比,驗證該方案中晶閘管模塊是否能被可靠觸發以消除電弧。 由圖 5 和圖 6 對比可以看出,0.1 s 時加入熄弧電路能有效抑制電
22、弧電壓的建立,電壓由之前的220 V 變為低于 1 V,電弧電壓顯著降低。圖 7 為產生電弧瞬間二極管 D1、D2 提供給晶 閘管 T1、T2 的門極的觸發電流,晶閘管模塊導通 后實現輔助熄弧。2建模及仿真分析為了對設計的熄弧電路進行分析,在 Matlab 的 Simulink 環境中搭建 Mayr 電弧模型 19,如圖 4 所 示。通過在 0.1 s 時加上晶閘管回路開斷電路測量電圖 5 不加熄弧電路電弧電壓Fig.5 Arc voltage without circuit extinction圖 6 加熄弧電路電弧電壓Fig.6 Arc voltage installation of ci
23、rcuit extinction圖 3 有載分接開關模型內部結構Fig.3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on-load tap changer model圖 7 D1 兩端電壓及流過的電流Fig.7 Voltage on and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D1圖 4 熄弧電路仿真Fig.4 Simulation of extinction circuit3160高電壓技術2014, 40(10)仿真結果表明,起弧瞬間晶閘管建立電壓并接收到與電壓同向的觸發電流信號,該支路能在起弧 時刻觸發晶閘管,使其導通。反并聯晶閘管 T1、T2 分別觸發導
24、通時電壓及電流波形如圖 8 上下兩組波 形所示。此仿真分析驗證了熄弧電路方案的正確性。3 試驗分析為了驗證本文提出的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熄 弧方法的可行性,試制了有載分接開關模型樣機, 并進行了帶負載低電流切換試驗。試驗接線如圖 9 所示,采用 380 V 交流電源引出兩相作為試驗電源, 兩支路對地各接入 3 臺并聯阻性電爐作為負載,每 臺電爐額定電流 10 A。晶閘管模塊的通態平均電流 為 300 A,斷態重復峰值電壓為 3 000 V,分接開關 每相接入 3 組,晶閘管門極支路限流電阻阻值為20 。二極管的限定電流為 10 A。過渡電阻采用較 大熱容量的電阻塊,負載的額定電流為 30 A,則
25、過 渡電阻應為 380 ¸ 30 W=12.67 W ,根據匹配系數選擇 電阻為 12.67 ´ 0.72 W=9.12 W ,由于電流密度30A/mm2,因此,電阻截面積 30 ¸ 30 mm2 =1 mm2。 過渡電阻匹配值如表 1 所示,表 2 給出了測量用到的儀器及其用途。對圖 2 中間位置主通路晶閘管門極電壓、門極 電流及流過 3 組晶閘管模塊的總電流進行測量,對 示波器采集數據分析如下。圖 10 可以看到一個完整時序主通路晶閘管回 路產生兩次觸發脈沖(見 1.2 節原理分析),圖 11 和 圖 12 分別是兩次觸發電流的放大波形圖。C'D
26、9;斷開 和 E'F'合上各產生一次電弧,C'D'斷開在時刻 0.747 ms 電弧電流達到最高,最高峰值為 0.232 A,第 1 次電弧持續時間 0.134 ms。E'F'合上在時刻 40.68 ms 電弧電流達到最高,最高峰值為 0.512 A,第 2 次電 弧持續時間 0.02ms。圖 13 為晶閘管模塊導通壓降,在時刻 2.417 ms 晶閘管兩端建立電壓,在時刻 6.84 ms 達到第 1 個 峰值,峰值為2.94 V。在時刻 18.68 ms 達到第 2 個峰值,峰值為 2.43 V。在時刻 33.63 ms 達到第 3 個峰值,峰
27、值為3.14 V。在時刻 40.02 ms 達到第 4 個峰值,峰值為 1.31 V。在時刻 40.03 ms 出現電壓 跳躍,分析跳躍原因很大程度上跟試驗所用三相電 源相位差有關,實際調壓切換時將不存在。在時刻40.06 ms 之后晶閘管兩端無電壓。晶閘管兩端電壓 存在時間總共持續 37.643 ms。圖 8 晶閘管模塊電壓和電流Voltage and current of thyristor moduleFig.8表 1 過渡電阻匹配值Matching values of transition resistanceTable 1電阻截面面積/mm2額定電流/A電阻阻值/W100503010
28、2.73.25.57.5912.527353.3 以上1.7 以上1 以上0.5 以上表 2 測量儀器及用途Table 2 Measuring instruments and appication測量儀器名稱用途泰克 DPO 7254 示波器采集電壓、電流信號皮爾遜 101 電流傳感器測量流過三組晶閘管總電流測量主通路晶閘管的門極觸發電流 門極電流放大器測量主通路晶閘管兩端電壓泰克 TCP312 30ADC 電流探頭泰克 TCPA300 AC/DC 放大器泰克 P5200A 50 MHz,高壓差分探頭圖 14 顯示電流第 1 次變化由主通路 C'D'斷開產生,斷開瞬間微弧觸發導
29、通晶閘管,電流由晶閘 管模塊通流。最高峰值為 27.6 A。起弧時刻是 3.327 ms,在時刻 3.458 ms 達到峰值,熄滅電弧時刻是7.268 ms,此次為電流過零時自然熄弧。晶閘管第 1次通流時間為 3.941 ms。電流第 2 次變化為觸發板 M'N'合上瞬間觸發晶 閘管,晶閘管回路通流,瞬間導通后晶閘管回路被 M'N'支路旁路。最高峰值為 18.24 A,起弧時刻是21.67 ms,在時刻 25.44 ms 達到峰值,完全接觸靜 觸頭旁路晶閘管回路時刻為 26.28 ms,此刻強制熄 弧。晶閘管第 2 次通流時間為 4.61 ms。電流第 3 次變
30、化為過渡支路 A'B'斷開,斷開瞬梁貴書,晏闊,高飛,等:變壓器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熄弧方法的仿真及試驗研究3161圖 9 試驗接線圖Fig.9 Wiring diagram of the experiment圖 10 主通路晶閘管門極觸發電流波形Fig.10 Triggering gate current waveform of the thyristor in the main circuit圖 11 主通路晶閘管門極第 1 次觸發電流波形Fig.11 First triggering gate current waveform of the thyristor in the
31、 main circuit間產生電弧觸發晶閘管回路,此時晶閘管回路通流,最高峰值為 16.96 A。起弧時刻為 27.97 ms,在時刻32.16 ms 達到峰值,熄滅電弧時刻為 36.48 ms,此 刻為電流過零時自然關斷。晶閘管第 3 次通流時間 為 8.51 ms。電流第 4 次變化為主回路觸發板 E'F'合上時產生,主通路晶閘管被觸發導通,最高峰值為 31 A,起弧時刻為 43.51 ms,在時刻 44.29 ms 達到峰值,E'F'觸發板完全接觸靜觸頭旁路晶閘管回路時刻為44.47 ms,此刻被 E'F'支路旁路強制熄弧。晶閘管第4 次
32、通流時間為 0.96 ms。 多次切換試驗表明,晶閘管末端總電流波形變3162高電壓技術2014, 40(10)化的 4 個階段具有可重復性,當示波器顯示某一階段無電流波形,是因為切換時刻在電流過零點。由 于受到試驗電源相位差及動靜觸頭動作時振動20 影響,采集到的電壓、電流波形會出現瞬間跳躍變 化。試驗測試時,由于測量引線需要,切換開關只 是進行了潤油處理并沒浸泡在油室,這樣會造成動 靜觸頭接觸時的振動比在油中較為強烈,波形跳躍 變化明顯,此試驗環境下,開關動作更容易起弧, 而切換過程無電弧產生,進一步說明試驗方案的可 靠性。由試驗數據可以看出,在低電流條件下,切 換過程中晶閘管回路起到了較
33、理想的熄弧作用,達 到了新型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設計目的,驗證了混 合式有載分接開關原理的正確性。圖 12 主通路晶閘管門極第 2 次觸發電流波形Fig.12Second triggering gate current waveform of thethyristor in the main circuit4結論1)該新型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利用改進后的串聯雙斷口回路即可在晶閘管模塊兩端建立電弧電 壓瞬間接收到同向觸發電流,導通晶閘管回路,實 現無弧切換,從而降低切換過程中的能量損耗并避 免切換電弧對變壓器油質的影響。2)切換開關動靜觸頭通過改變高度差能夠保 證正常的切換時序,切換完成后晶閘管回路
34、退出, 由機械觸頭載流,即使晶閘管損壞也可依靠機械觸 頭完成調壓動作。3)仿真結果表明晶閘管門極觸發回路簡單可 靠。試驗測量顯示,一個切換過程中晶閘管會被 4 次觸發,其中 2 次電流自然過零關斷,2 次被機械 開關旁路后關斷。圖 13 晶閘管模塊兩端電壓波形Fig.13 Voltage waveform of the thyristor module參考文獻References1趙 剛,施 圍. 無弧有載分接開關的研究J. 高電壓技術,2004,30(4):49-51.ZHAO Gang, SHI Wei. Study on arcless on-load tap changerJ. Hig
35、hVoltage Engineering, 2004, 30(4): 49-51. 李曉明,王琬晴,張水長,等. 一種無弧快速有載調壓模型及仿真 J. 高電壓技術,2006,32(2):24-26,69.LI Xiaoming, WANG Wanqing, ZHANG Shuichang, et al. Arcless and fast response OLTC model and its simulationJ. High Voltage Engi- neering, 2006, 32(2): 24-26, 69.王金麗,李金元,徐臘元. 大功率電力電子開關用于配電變壓器無弧有載調壓方案J
36、. 電力系統自動化,2006,30(15):97-102. WANG Jinli, LI Jinyuan, XU Layuan. Scheme of arcless on-load vol- tage regulation for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using high powerelectronic switch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6,30(15): 97-102.圖 14 晶閘管末端總電流波形Fig.14 Total current waveform across the end of th
37、e thyristor24朱志瑩,孫玉坤,阮 浩. 無觸點無級有載調壓裝置控制系統設計J. 變壓器,2009,46(1):44-47.ZHU Zhiying, SUN Yukun, RUAN Hao.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for non-contact stepless on-load regulation deviceJ. Transformer, 2009,46(1): 44-47.黃俊杰,李曉明. 基于電力電子技術有載調壓變壓器的無沖擊調壓 過程研究J. 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33(10):69-73.HUANG Junjie, LI Xiaoming.
38、 Research on the non-impact process of tap change in the OLTC regulator based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 gy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9, 33(10): 69-73.Faiz J, Siahkolah B. New solid-state on load tap-changers topology fordistribution transforme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
39、y,356梁貴書,晏 闊,高 飛,等:變壓器混合式有載分接開關熄弧方法的仿真及試驗研究31632003, 18(1): 136-141.Monroy-Berjillos D, Gomez-Exposito A, Bachiller-Soler A. A lab setup illustrating thyristor-assisted under-load tap change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10, 25(3): 1203-1210.朱國榮,李民族,劉曉東,等. 配電變壓器的晶閘管串聯調壓方法J. 變壓器,2002,39(7
40、):22-26.ZHU Guorong, LI Minzu, LIU Xiaodong, et al. Voltage regulation method in series thyristor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J. Transformer,2002, 39(7): 22-26.李曉明,黃俊杰,尹項根,等. 平滑無沖擊電力電子有載調壓裝置J. 電力系統自動化,2003,27(20):45-48.LI Xiaoming, HUANG Junjie, YIN Xianggen, et al. Research of smooth and non-impact
41、power electronics OLTC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3, 27(10): 45-48.蔡 博,崔學深,陳 曉. 無觸點有載調壓過渡過程中無沖擊電流的研究J. 電工電氣,2010(1):1-4.CAI Bo, CUI Xueshen, CHEN Xiao. Research of non-impact current in transient process of contactless on-load voltage regulationJ. Elec- trical Equipment, 2010(1): 1-4
42、.Woodley N H, Morgan L, Sundaram A. Experience with an inver- ter-based dynamic voltage restor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1999, 14(3): 1181-1186.Harlow J H, Stich F A. An arcless approach to step-voltage regula- 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1982,101(7): 2096
43、-2102.Cooke G H, Williams K T. New thyristor assisted diverter switch for on load transformer tap changersJ. IEEE Proceedings B: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1992, 139(6): 507-511.Jipping J E, Carter W E.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with a 15 kVstatic transfer switch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
44、very, 1999,14(4): 1477-1481.王新掌,楊嘉祥,蘭 柏,等. 船用等離子體推進器的初步設計J.高電壓技術,2008,34(7):1416-1421.WANG Xinzhang, YANG Jiaxiang, LAN Bo, et al. Preliminary design of plasma thruster used in shipsJ.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2008,34(7): 1416-1421.高 飛,李金忠,張書琦. 新型變壓器有載分接開關綜述J. 電工 電氣,2013(10):1-5.GAO Fei, LI Jinzhong, ZHANG Shuqi.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new type transformer on-load tap changerJ. Electrical Equipment,2013(10): 1-5.陳 搏,莊勁武,肖翼洋,等. 10 kV/2 kA 混合型限流熔斷器用電 弧觸發器的分析與設計J. 高電壓技術,2012,38(8):1948-1955.C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務司機服務意識培訓
- 青海省湟川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一次測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2025年礦物原藥合作協議書
- 隴南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考考前提分物理仿真卷含解析
- 貴州省天柱民中、錦屏中學2025年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物理試卷含解析
- 中醫院2025年患者信息管理計劃
- 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游戲化學習計劃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大綱與計劃
- 甘肅省永昌縣四中2025屆高考物理五模試卷含解析
- 講師授課培訓
- 江南美術遺產融入美育的數智化路徑探索
- 動物生理學第十二章-泌乳
- 互聯網+旅游創新創業
- 金屬礦床地下開采-全知識點
- 西雅圖駕駛證考題及答案
- 綜合執法考試試題及答案
- 軟式內鏡消毒管理與質量標準
- 血站服務禮儀培訓
- (高清版)DB11∕T2324-2024腳手架鋼板立網防護應用技術規程
- TSHAEPI 016-2024 風冷熱泵機組噪聲振動控制技術要求
- 濱海城市災害防控-深度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