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防災與減災我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學案湘教版選修5_第1頁
高中地理防災與減災我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學案湘教版選修5_第2頁
高中地理防災與減災我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學案湘教版選修5_第3頁
高中地理防災與減災我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學案湘教版選修5_第4頁
高中地理防災與減災我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學案湘教版選修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我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1了解我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2理解和掌握長江防洪體系建設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主要作用。(重點)基礎·初探教材整理1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閱讀教材P76P79第1段,完成下列問題。1目的:為了保障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防災減災。2指導方針:“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3措施(1)頒布和實施了與防災減災有關的專門性法律、法規(guī)。(2)成立了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領導并開展了減災的一系列活動。正誤判斷。(1)防災減災主要靠公民自覺。()(2)我國防災減災的指導方針是“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提示】(1)×防

2、災減災必須通過立法,使人們有法可依,樹立法制觀念。(2)教材整理2我國重大減災工程項目閱讀教材P79第2段P83,完成下列問題。1長江防洪體系建設工程(1)洞庭湖水系治理:使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逐漸擺脫了“人爭水地,水致人災”的惡性循環(huán)局面。(2)洞庭湖水面的恢復即“洞庭湖4350工程”。(3)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工程:改善長江源頭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有效遏制水土流失。(4)三峽水利工程:作為治理開發(fā)長江、防范長江洪水關鍵性工程建成后,長江洪水對中下游地區(qū)的威脅將進一步減輕。2“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1)范圍:地跨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區(qū)。(2)“三北”地區(qū)的環(huán)境問題(3)措施:通過采取人工造林

3、、封山封沙育林和飛機播種造林等措施,實行喬、灌、草結合,帶、片、網(wǎng)結合,多樹種、多林種結合,以建設一個功能完備、結構合理、系統(tǒng)穩(wěn)定的大型防護林體系。(4)成效:使三北地區(qū)森林覆蓋率由5%提高到15%,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重點治理區(qū)的環(huán)境質量有了較大改善,生態(tài)效益、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促進了該地區(qū)農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淮河流域治理工程(1)淮河治理的目標:通過治理水土流失,對病險水庫、河堤進行除險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區(qū)的防洪標準,改善航運條件,提高供水保證率。(2)淮河多水災的原因:一是支流多;二是落差小;三是河道彎曲狹窄;四是湖泊

4、淤積;五是暴雨頻繁。正誤判斷:(1)建設“三北”防護林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生態(tài)。()(2)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主要是防治地震災害。()【提示】(1)(2)×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對防治水旱災害、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有顯著作用,因為防護林具有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調節(jié)氣候的作用。質疑·手記預習完成后,請將你的疑問記錄,并與“小伙伴們”探討交流:疑問1:解惑:疑問2:解惑:疑問3:解惑: 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圖標以彩虹、傘、人為基本構圖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韻意著美好、未來和希望;傘

5、是人們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著保護、呵護之意;兩個人代表著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攜手,共同防災減災。探討: 設立“防災減災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喚起人們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關注,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避災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探討: 舉例說明我國長江流域的重大減災項目。【提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等。工程性防御與非工程性防御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區(qū)別:凡是通過規(guī)劃、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徑達到防災減災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紀末的“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決議案”。工程性防御措施的關鍵是修建防災工程,故二者的區(qū)別就

6、在于“工程”是“軟件”還是“硬件”。(2)聯(lián)系:1災前準備、災中應急和災后恢復是自然災害救助過程中的三個核心環(huán)節(jié)。 災中應急行動見下圖。據(jù)此回答(1)(2)題。災中應急行動(1)某救災物資儲備基地儲備的救生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該基地及其附近地區(qū)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A寒潮B泥石流C旱災D水災(2)影響應急時間的主要因素是()儲備基地到災區(qū)的距離自然災害的種類應急交通線的通行能力救災人員的數(shù)量A B C D【解析】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是用于水災中的救援救生物品。儲備基地到災區(qū)的距離和應急交通線的通行能力影響到應急時間。【答案】(1)D(2)C 我國重大減災工程項目歷史民謠“說

7、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現(xiàn)代民謠“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實行聯(lián)產(chǎn)責任制,家家戶戶屯滿糧。”探討:從自然角度看,古代鳳陽“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荒”主要受哪種自然災害的影響?【提示】洪澇災害。探討:從地理角度分析,現(xiàn)今鳳陽“家家戶戶屯滿糧”主要得益于哪項重大減災項目工程?【提示】淮河流域治理工程。1河流洪水災害的成因與治理(1)河流洪災的形成原因影響洪水形成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具體如下表所示:因素影響自然因素流域狀況降水強度降水強度大,歷時長,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匯水速度快,有利于洪水的形成單靠“死”記還不行,

8、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后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并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yōu)秀篇目在班里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大植被覆蓋率植被覆蓋率低水系狀況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別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減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彎曲情況河道彎曲河谷坡度縱向坡度小入海口寬窄入海口狹窄人為因素破壞植被導致流域匯水速度加快,加劇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積,使河水水位升高,河床坡度減小,誘發(fā)或加劇洪水

9、圍湖造田使湖泊對洪水調節(jié)能力減弱(2)河流洪災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還湖。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新河道。死記硬背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死記硬背被作為一種僵化的、阻礙學生能力發(fā)展的教學方式,漸漸為人們所摒棄;而另一方面,老師們又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煞費苦心。其實,只要應用得當,“死記硬背”與提高學生素質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礎。2“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比較優(yōu)秀

10、的文章,還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選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秀篇目、精彩段落,對提高學生的水平會大有裨益。現(xiàn)在,不少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時,把文章解體的支離破碎,總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結果教師費勁,學生頭疼。分析完之后,學生收效甚微,沒過幾天便忘的一干二凈。造成這種事倍功半的尷尬局面的關鍵就是對文章讀的不熟。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或細讀、默讀、跳讀,或聽讀、范讀、輪讀、分角色朗讀,學生便可以在讀中自然領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可以在讀中自然加強語感,增強語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內容、寫作技巧和語感就會自然滲透到學生的語言意識之中

11、,就會在寫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加以運用、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1)建設原因“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么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yè)。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書,最初出現(xiàn)的“先生”一詞也并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于禮貌和尊稱,并非具學問

12、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于禮記?曲禮,有“從于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2)建設措施2讀我國某地區(qū)示意圖,回答(1)(2)題。(1)為改善圖示區(qū)域范圍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目前正在進行的國土整治工程有()“三北”防護林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退耕還牧工程退田還湖工程ABC D(2)洞庭湖“4 350工程”的含義是()A將洞庭湖的湖泊容積擴大到4 350立方米B將洞庭湖湖泊面積擴大4 350平方千米C退田還湖面積4 350平方千米D將洞庭湖的湖泊面積恢復到4 350平方千米【解析】第(1)題,從圖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13、該區(qū)域屬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該地區(qū)地勢低平,洪澇災害嚴重。國土整治的重點工程一是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工程,保持水土;二是退耕還湖工程,提高湖泊對洪水調蓄功能。第(2)題,為了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防汛安全,我國政府下決心把洞庭湖水面恢復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時的面積,即由目前的2 625平方千米恢復到4 350平方千米。【答案】(1)C(2)D課堂·小結對點訓練1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自然災害給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為了保障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加強防災減災建設。據(jù)此完成12題。1減災防災的核心是()減少災害發(fā)生的次數(shù)戰(zhàn)勝自然災害杜絕自然災害減輕災害發(fā)生的損失ABCD2下列有

14、關我國減災防災的說法, 不正確的是()A“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B面臨重大災害,要各自為戰(zhàn),無需統(tǒng)一行動C嚴密組織各種力量,全民參與抗災D中央統(tǒng)一決策,部門地方要分工協(xié)作【解析】第1題,減災防災的核心在于“減”,就是在觀念上強調減少災害、減輕災情,而不是“戰(zhàn)勝自然”、“杜絕災害”。第2題,我國在實踐中總結出的減災防災模式是:對付災害應當采取“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面臨重大災害,應當采取中央統(tǒng)一決策,部門地方分工協(xié)作的方式,嚴密組織各種力量,全民參與抗御災害。以防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參與就是避免各自為戰(zhàn),集中抗災力量,克服重大災情。【答案】1.C2.B對點訓練2我國重大減災工程項目讀“我國部分防護林分布示意圖”,回答34題。3關于圖中各防護林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是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保護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