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2年六校高三聯考語文試卷 (含答案)_第1頁
湖南省2022年六校高三聯考語文試卷 (含答案)_第2頁
湖南省2022年六校高三聯考語文試卷 (含答案)_第3頁
湖南省2022年六校高三聯考語文試卷 (含答案)_第4頁
湖南省2022年六校高三聯考語文試卷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南省2022年六校聯考試卷       本試卷共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學習國文就是學習本國的語言文字。語言人人能說,文字在小學階段已經學習了好幾年,為什么到了中學階段還要學習?這是因為平常說的語言往往是任意的,不免有粗疏的弊病;有這弊病,便算不得能夠盡量運用語言;必須去掉粗疏的弊病,進到精粹的境界,才算能夠盡量運用語言。文字和語言一樣,內容有深淺不同,形式有精粗的差別。小學階段學習的只是些淺的和粗的罷了,如果

2、即此為止,還算不得能夠盡量運用文字;必須對于深的和精的也能對付,能駕御,才算能夠盡量運用文字。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這兩方面必須聯成一貫。就是說,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到能夠“行”的地步,才算具有這種生活的能力。要從國文科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養成閱讀和寫作的習慣。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咱們可以領受人家的經驗,接觸人家的心情;寫作是“發表”的事情,從寫作,咱們可以顯示自己的經驗,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間,經驗的授受和心情的交

3、通是最切要的,所以閱讀和寫作兩項也最切要。這兩項的知識和習慣,他種學科是不負授與和訓練的責任的,這是國文科的專責。知識不能憑空得到,習慣不能憑空養成,必須有所憑借。那憑借就是國文教材。國文教材中排列著一篇篇的文章,使學生試去理解它們,理解不了的,由教師給予幫助(教師不教學生先自設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講給學生聽,這并非最妥當的幫助);從這里,學生得到了閱讀的知識。更使學生試去揣摩它們,思慮要怎樣地結構和表達,才正確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師給予幫助;從這里,學生得到了寫作的知識。如果不試去理解,試去揣摩,只是茫然地今天讀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明天讀一篇史記的信陵君列傳,那是得不到什么閱讀和寫作的知識

4、的,國文課也就白上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單憑一部國文教材,是不夠的。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必須在國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應該用研讀國文教材得來的知識,去對付其他的書,這才是反復的歷練。現在有許多學生,除了教材以外,不再接觸什么書,這是不對的。為養成閱讀的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讀不可。只要你存心讀書,完全可以就自己所好,就各科學習上的需要,就解決某項問題的需要,從各處找到書來讀,這是應該而且必須做的。寫作的歷練在乎多作,應該用從閱讀得到的寫作知識,認真地作。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于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為養成寫作的習慣,

5、非多作不可;同時為適應生產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記,作讀書筆記,作記敘生活經驗的文章,作抒發內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寫作的機會,決不放過,這也是應該而且必須做的。(摘編自葉圣陶略談學習國文)    材料二:在以八股取士的時代,很多人讀書就是為了寫文章,應科考。許多讀書人專門找“闈墨”“墨卷”來讀,揣摩人家是怎樣中了舉人、進士的,以便自己去摹仿,找到捷徑。如果今天還以為讀就是為了寫,試問:讀報紙的通訊是不是為了當記者,讀小說是不是為了當作家呢?很少需要寫文章的人還讀不讀書呢?這道理不是很明白嗎?讀書可以提高思想認識,增長見聞,汲取精神食糧。對任何人來說,讀的能力是十分重

6、要的。不能認為只要識了字就會讀。讀,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讀得好,更不簡單。人與人之間,讀的能力是大有高低之分的。在語文教學中,訓練讀的能力,本身是個目的。一個人理解得好,理解得快,記得牢,說明他讀的能力高。寫,當然也是目的。讀與寫既要配合,又要分別處理,不能混為一談。分、合之間,關系要處理好。有內在聯系的兩個事物,把它們截然分割開來,認為互不相干,固然不對;把各有特點的事物不加區別,納入一個模子里,也不行。互有關聯的事物,應當結合處理,但是結合要適當,否則,不適當的“結合”會造成互相牽制,互相干擾。當合者合,當分者分,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讀與寫的關系怕也要做如是觀。寫作水平的提高,要靠多方面的

7、配合,如:觀察力的提高,思想的提高,知識的積累,語言的不斷豐富,等等。這些都同讀有聯系。讀可以促進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多讀對寫的幫助。反過來,寫也可以促進讀。自己有了寫的體會,自然就提高了理解、欣賞的能力。語言訓練首先是技能的訓練,提高技能要靠反復實踐,必須有一定的量,少了不行。但是,也應該有個限度。(摘編自張志公關于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幾個問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只有平時說的語言不是任意的,改掉粗疏的毛病,進到精粹的境界,才算能夠盡量運用語言文字。B.閱讀和寫作這兩項的知識和習慣,由國文科專門負責授與和訓練,其他學科難以涉及這兩項

8、內容。C.從國文科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養成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是每個學習國文的人應該明確的目標。D.學生在獲取閱讀和寫作的知識時,需要教師對教材一篇篇地講解,并讓學生試著去理解揣摩它們。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盡量運用語言文字不是生活上一種奢侈的要求,而是現代公民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的能力。B.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即得到閱讀知識;終極點在“行”,即養成寫作習慣。C.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老師的幫助從教材中習得閱讀知識,再用這些知識去閱讀更多的書。D.為養成閱讀習慣、充實自己生活,必須多讀;為養成寫作習慣、適應生產需要,必須多寫。3.下列說法中,不能支撐材料二

9、觀點的一項是(3分)A.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B.你如果要寫作,必須有字句的知識、不矯揉造作的藝術。C.閱讀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D.寫作時要慢中求快,快中求穩,切不可灰心。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4分)5.葉圣陶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6分) (二)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無法完成的畫像劉建東女孩被一個中年婦女領進來。中年婦女是女孩的舅媽。舅媽說:“小姑子很任性,因為戀愛,斷了和我們來往。三年前,我們來找她時,已經看不到她了,只剩小外甥女獨自在家。我們找了三年,只好放

10、棄了,就當是死了,所以才請您來她家里給畫張像。”我師傅楊寶豐專門給人畫像,給活著的人畫,也為故去的人畫。師傅說:“我要她的照片。”舅媽只找到一本相冊,照片卻一張不見。舅媽問女孩:“小卿,照片呢?”小卿指了指在墻角處放著的臉盆,盆底有一層燃燒后的灰燼。舅媽無奈,只好回自家去找。小卿卻對我說:“我娘沒死。”“那你娘去哪兒了?”“找我爹去了。”“那你爹去哪兒了?”“我娘說,我爹去的地方不能讓別人知道。”舅媽回來了。把一張泛黃的照片遞給我師傅。師傅眉頭一緊,盯著照片,似在認真辨認照片中的人,半天沒有說話。我開始做準備。師傅坐在那里,閉目養神。我在素描紙上打著方格,偶爾,還能聽到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槍炮聲

11、。師傅緩緩睜開眼,目光在紙上掃視一遍。陽光正好照在方方正正的格子上,那格子猶如一個個開著天窗的房間,敞亮而溫暖。師傅起身,凈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鉛筆開始畫頭像的輪廓。他畫得很慢,比平時要慢許多。    舅媽坐在一邊數落:“兵荒馬亂,一個女子,不找個安分守己的男人,守著自己的小家,天天在外面瘋跑。”師傅緊皺眉頭。她喋喋不休。天擦黑的時候,師傅才把鉛筆稿畫完。第二天畫像的過程仍然艱辛。以往每一次,都是從眼睛畫起。而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師傅猶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筆沾上炭精粉,筆落在了鼻子上。鼻頭的陰影慢慢地擦出來了,當師傅用炭精粉擦出第一筆黑色的線條時,

12、像是廣闊的平原上,吹過來一股春風。第三天,師傅畫了臉部。第四天,他才最后畫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畫不動了。素描紙就放在桌面上,我用宣紙把素描紙蒙住。我看到,師傅的右手布滿了密密的汗珠。從來沒有過這么難熬的作畫過程。第五天一早,我們就趕到了小卿家。我掀開宣紙,驚得大叫。宣紙下面是空蕩蕩的桌面。舅媽把小卿喊進來,吼道:“前兩天你把你娘的照片燒了,這次你又把畫像弄到哪里去了?”小卿憋著眼淚,不答話。師傅安撫她:“不關你的事。別怕。”接著,師傅淡定地說:“我重畫。”重畫的過程是一場災難。每一天下來,他都疲態盡顯。返回的路上,聽著他軟弱無力的腳步聲,我不忍心地說:“師傅,要不我們放棄吧。”師傅說:“不能。

13、”師傅回答得那么堅決。肩上畫夾中那張薄薄的素描紙,仿佛有雕塑般的形態,厚重了許多。又過了五天。畫像告成的那一刻,師傅癱坐在椅子上,面色蒼白。他閉上眼,沒說一句話。愛說的舅媽,也變得沉默了。小卿看了一會兒,突然放聲痛哭。她一直相信,母親一定會在某個黎明時刻,回到她的身邊。現在,當她看到母親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她面前時,也許她意識到了那個黎明永遠不會到來。我背著畫夾和師傅回到店里。不知睡了多久,暗夜中傳來細碎的聲音。我爬起來,摸向柜臺畫夾不見了。借著淡淡的月光,只見濃濃的夜色中隱約有一個人,打著了火,在燒什么東西。視線順著火光向上移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個人竟是師傅。我和師傅,誰也沒有再提起畫像的事

14、。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著師傅,等了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沒有等到。我盤下了那個小店。一邊畫像,一邊等師傅,就像小卿等她的母親一樣。又過了一年,遙遠的槍炮聲終于來到了城外,清晰而響亮。1951年的一天,畫店里進來一個姑娘,說想請我給她娘畫張像。我覺得眼熟:“好的,把照片給我。”“有照片,但不在我手里。”“沒有照片我畫不了。”“我是小卿。”她說。我內心涌動著一股暖流,不知是因為見到小卿,還是想到了當年畫像時的師傅。我小心地問:“找到你娘了嗎?”小卿說:“一直在尋找。有一天,舅舅突然來到學校,拉著我狂奔到烈士紀念堂,我們站在一張照片前,是一張合影。合影上是四個微笑著的人,兩個年輕的男人和兩

15、個年輕的女人。我驚呆了,我越看,其中一個越像我娘,我失聲痛哭。后來,一個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邊,告訴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個女人,他們四個是戰友。她讓我叫她黃姨。她指著我娘左邊的那個年輕男子對我說,那是你爹。”我跟著小卿來到烈士紀念堂,看到了那張照片。那張照片雖然清晰度不高,但他們四人快樂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緊緊盯著照片右首的那個男人,有點懷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勁揉了揉眼睛,指著照片驚呼道:“小卿,你看,那個人,那人是我師傅。”黃姨領著我和小卿來到一個烈士墓前,她告訴我說,這就是你師傅,這里面埋著他的一頂帽子。黃姨說,他曾經化名楊寶豐,開了一家畫像館。我這才知道,我師傅叫宋咸德。我潸然淚下。(選自十

16、月2021年第6期,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小卿內心抱怨母親把她獨自留在家中,便自作主張把母親的所有照片付之一炬。B. 舅媽提供的泛黃照片很不清晰,以致“我”師傅作畫比平常都慢,顯得特別艱難。C. 師傅作畫時,“我”很驕傲于師傅的畫技,感覺“像是廣闊的平原上,吹過來一股春風”。D. 畫像告成的那一刻,師傅癱坐在椅子上,面色蒼白,他心情復雜而沉重,欲訴無言。7. 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有限視角,讓讀者通過“我”的所見所知,了解到師傅、小卿等人的一些故事,這樣既增強故事的真實感,又留下藝術想象空間。B. 舅

17、媽開頭說小姑子“任性”,又在師傅作畫途中喋喋不休地數落小姑子“不守著自己的小家”,直接表現了小卿母親義無反顧、投身革命的形象。C. 小說中兩次寫到槍炮聲,看似閑筆,實則與“1944”和“1951”兩個年份自然呼應,既點出了時代背景,又暗示了歷史的進程,讓情節發展更為合理。D. 小說雖然沒有描寫小卿母親和師傅的實際革命行動,卻通過為小卿母親畫像這條明線,鉤沉出隱藏在背后的革命故事,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8.小說標題“無法完成的畫像”意思豐富,對其中的“無法完成”應怎樣理解?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9.小說結尾特別寫到紀念堂中一張照片和烈士墓中一頂帽子,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本加以

18、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太祖開寶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從善來朝,奉方物入貢。帝賜第,留京師。唐主手疏求遣從善歸國,優詔不許。時唐主事中國,雖外示畏服,內實修備。及南漢亡,懼甚。因上表乞去國號,改唐國主為江南國主。七年,帝遣知制誥李穆諭江南主入朝。門下侍郎陳喬、內史舍人張洎勸其主無入朝。江南主信之,遂稱疾固辭,且言:“謹事大朝,冀全濟也。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與否,國主自處之。然朝廷甲兵精銳,物力富雄,恐不易當。宜熟思之,無貽后悔。”江南主不從。帝乃命曹彬等將兵十萬以伐之。彬等入辭帝誡曰江

19、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城陷之日慎無殺戮設若困斗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且以劍授彬,曰:“副將而下,不用命者斬之。”八年二月,曹彬等連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學士徐鉉求緩師。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帝曰:“爾謂父子為兩家可乎?”鉉不能對。十二月城克,群臣稱賀,帝泣曰:“宇縣分割,民受其禍,攻城之際,必有橫罹鋒刃者,實可哀也。”命出米十萬賑恤之。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還汴。帝御明德門,以煜嘗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紗帽至樓下待罪。帝責張洎曰:“汝勸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洎所草召上江援兵蠟丸書示之。洎謝曰:“書實臣所為。今得

20、死,臣之分也!”帝奇之,以為太子中允。初,彬之伐江南也,帝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彬曰:“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事,吾何功哉!”二月,拜彬為樞密使。六月,江南州郡皆降。(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平江南,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彬等入辭/帝誡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城陷之日/慎無殺戮/設若困斗/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B彬等入/辭帝誡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城陷之日慎/無殺戮/設若困斗/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C彬等入辭/帝誡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城陷之

21、日慎/無殺戮/設若困斗/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D彬等入/辭帝誡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城陷之日/慎無殺戮/設若困斗/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入朝,指地方官員、屬國或外國使臣謁見天子,也指進入中央朝廷做官,文中指謁見天子。B侍郎,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近侍,后官位漸高,唐代三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首。C正朔,古代改朝換代時新立帝王頒行新歷法,象征著一個王朝的合法性與唯一性,即“正統”。D蠟丸書,蠟丸是用蠟做成的丸狀物,因為能夠防潮保密,古代常常會在蠟丸中放置機密文書。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

22、的一項是(3分)A起初,南唐對宋朝看似臣服,實際上卻在修整軍隊,由于宋朝過于強大,李煜只求得以保全,主動上表請求廢掉國號。B宋太祖召令李煜入朝,陳喬、張洎認為不能入朝,李穆認為入朝與否不是關鍵,江南甲兵、物力尚可,應考慮恢復實力。C宋太祖在徐鉉請求暫緩進兵時,不贊同他的說辭,認為江南即使能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宋朝,也不能不入朝歸降臣服。D九年正月,曹彬俘虜李煜回朝,太祖讓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紗帽,在明德門下等待判決;六月,江南州郡向宋朝投降。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唐主手疏求遣從善歸國,優詔不許。(4分)(2)初,彬之伐江南也,帝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4分)14請

23、結合文本,概括宋太祖平定江南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落日憶山中李白雨后煙景綠,晴天散余霞。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花落時欲暮,見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學道飛丹砂。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詩是詩人觀看落日心有感觸所作,題中的“憶”字暗藏感情,意蘊豐富。B.雨后原野翠綠,晴空里余霞漫天,綺麗無比,“余霞”一詞緊銜詩題而來。C.五六兩句急轉,花開花落,美景易逝,又時逢天晚,令人咨嗟,觸人心懷。D.本詩語言清新雅致,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與陶淵明詩風相近。16

24、. 李白為何“愿游名山去”?請結合本詩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宮賦中,用一組排比夸張渲染阿房宮的奢華,如支撐大梁的柱子,比在田里耕種的農夫還要多;釘頭個個突起,“           ”;“          ”,比鬧市里人們的言語還要多。(2)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說,他年幼時就愛喜學習,因為家中貧窮,常向藏書的人家借書并親手抄錄,天氣酷寒時,“      

25、60;    ,           ”,他仍不懈怠。(3)漢朝將軍竇憲大敗單于軍隊,于是在燕然山刻石宣揚大漢威德,并讓班固作文記之。自此,“燕然”在古代邊塞詩中就多次出現,如“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寧夏西海固,被稱為“苦瘠甲天下”,貧窮和苦難給生存帶來了極大挑戰,然而也磨

26、煉了人們     的意志,激發了文學創作的夢想。近些年來,“西海固作家群”逐漸在文壇上     。據不完全統計得出,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過文學作品的西海固作家已有至少三百余人。他們的創作由自然原生的狀態上升到自覺自有的高度,尤為可貴的是,他們用大量作品      了“西海固文學”的內涵:既是描寫西海固地區歷史文化和人民生活與命運的文學,又是表現西海固人的感情、性格、心理、文化氣質和審美精神的文學。苦難和貧窮讓西海固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環境,孕育出西海固文學不屈的人文品格。耐得住寂寞,頭頂純凈天空,就有詩

27、句涌現在腦海;守得住清貧,腳踏厚重大地,就有情感      在心底。在這里,文學之花處處盛開,芬芳燦爛;在這里,文學是土地上生長的最好的莊稼。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堅韌不拔   嶄露頭角    闡釋   回蕩B.堅定不移   脫穎而出    闡釋   激蕩C.堅定不移   脫穎而出    詮釋   回蕩D.堅韌不拔   嶄露頭角&

28、#160;   詮釋   激蕩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 據不完全統計,西海固作家中已有三百余人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過文學作品。B. 據不完全統計,西海固作家中至少已有三百余人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過文學作品。C. 據不完全統計得出,西海固作家中已有三百余人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過文學作品。D. 據不完全統計得出,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過文學作品的西海固作家已有至少三百余人。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

29、的文字,完成2122題。昆蟲                 ?這主要是它們有能盡量減少體內水分的本領。昆蟲體內的水分,         。游離水和一般的自來水一樣,當氣溫下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時,就容易結冰。(    )游離水的排出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取食停止以后到轉入過冬階段以前,這時昆蟲將體內的大部分游離水隨糞便排出體外,同時借助呼吸作用再排出一部分。此時,昆蟲體內的水分失去2025。第二階段是在氣溫下降到89時進行的,這時昆蟲

30、已經進入過冬場所躲藏起來,由于作繭等身體活動的消耗,又失去了14成的水分。這樣,昆蟲體內的水分              。結合水在零下若干攝氏度都不會結冰,加上由于游離水的減少,體細胞原生質內的鹽類、糖類和其他物質的濃度大大增高,使細胞內液體的結冰點也下降了。由于昆蟲體內的生理變化,加上過冬前找到一個比較暖和的適合過冬地點,所以即使經過漫長的寒冬,它們也不會被凍死。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 昆蟲熬不過寒冷的冬天而被凍死,就是體內的游離水沒有排出導致的。B. 昆蟲熬不過寒冷的冬

31、天而被凍死,就是因為體內的游離水沒有排出。C. 昆蟲體內的游離水不排出,它們便會被凍死因為熬不過寒冷的冬天。D. 昆蟲體內的游離水不排出,它們便熬不過寒冷的冬天而被凍死。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老子道德經里提到,若要去除人生的是非煩惱,其根本就是要無身無我。無身無我,方可與萬物為一,與天地共生。佛教雜阿含經中講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在佛法看來,世事是無常的,世間之物是沒有一個我的存在的,而人們之所以迷茫,總是在執著有一個我。曾國藩多

32、次強調“躬身入局,挺膺負責”,意思是面對世間一切事情,我必須投身其中,挺起胸膛擔負起自己該擔的責任。胡適在致畢業生中說:“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無我”是古今始終推崇的理念,而“無我”的境界也離不開“有我”的實踐。何時無我,何時有我,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現實問題。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年高三湖南省六校聯考語文參考答案1.C(A項,在材料第一段,原文只說“才算能夠盡量運用語言”而非“才算能夠盡量運用語言文字”。B項,由第3段原文“這兩項的知

33、識和習慣,他種學科是不負授與和訓練的責任的,這是國文科的專責”可知,其他學科只是不負責授與和訓練,并未講涉及這兩項內容的問題。D項,由第4段原文“教師不教學生先自設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講給學生聽,這并非最妥當的幫助”可知,教師應先讓學生設法理解揣摩,再給予幫助教學,而且不需要教師對教材一篇篇地講解。)2.B(由原文第2、3段可知,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即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終極點在“行”,即養成寫作閱讀和寫作的習慣。)3.D(“寫作時要慢中求快,快中求穩,切不可灰心”,材料二中的觀點并未提及。)4.材料一圍繞“學習國文”的話題,從學習國文的必要性、學習國文的目標到獲得閱讀和寫作的知

34、識、養成閱讀和寫作的習慣的途徑,逐層進行論述,縱向展開,并運用舉例、對比的方法加以闡釋。(“必要性(或原因)”1分,“目標(或內容)”1分,“獲得途徑(或方法)”1分,“縱向展開(或層進式)”1分,共4分。)5.教材是學生得到閱讀寫作知識、養成閱讀寫作習慣的憑借。(或:要讓學生試著從對教材的理解揣摩中得到閱讀寫作知識,在學生不得其解時教師給予幫助。)學生閱讀與寫作習慣的形成,需要反復歷練,單憑一部教材是不夠的。(或:在教材以外再多讀其他的書,用研讀教材得來的知識,去對付其他的書。用從閱讀得到的寫作知識,認真地多寫。)(每點3分,共6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

35、.D(A項,“小卿內心抱怨母親把她獨自留在家中”錯誤,小卿不愿相信自己母親已死才燒毀照片的。B項,“我”的師傅作畫比平常都慢,顯得特別艱難,是因為他認出照片中的戰友,情感復雜。C項,“驕傲于師傅的畫技”錯誤。“像是廣闊的平原上,吹過來一股春風”隱晦地表達畫者的情感和被畫者的美好。)7.B(“直接”錯誤,此處是通過舅媽的數落側面表現人物。)8.小卿毀掉第一次畫像,師傅燒毀第二次畫像,畫像最終沒有完成。革命形勢復雜危險,為保護戰友及其家人,畫像不能完成。被畫人和畫像人都已犧牲,畫像沒法完成。一幅畫像無法完成對革命者精神的塑形。(每點1分,共4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36、。)9.揭開謎底,讓情節合理化。女孩的孤苦身世、離奇失蹤的畫稿、一反常態的作畫過程、師傅的消失不見等,都是前文設置的懸念,而結尾一張照片的出現,才讓讀者弄清小說中的人物關系,明白事情真相。表現革命者的精神氣概與犧牲精神。紀念堂中照片上四人的笑容,突出了革命者意氣風發的精神氣概;烈士墓中的一頂帽子,表現了革命志士為國捐軀的犧牲精神。彰顯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主題。先烈們有的僅留一張照片,有的僅剩一頂帽子,甚至連姓名都難為人知,結尾落筆于此,緬懷與銘記之意可見。激發讀者情感體驗。將歷史的激蕩和精神的崇高具象為一張照片和一頂帽子,于細節中見宏闊,于無聲處聽驚雷,帶給讀者巨大震撼,具有強烈的藝術沖擊力。

37、(每點2分,答到其中3點給滿分。學生若答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或“以小見大”等方面,均可給分。)10.A(彬等入辭,帝誡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城陷之日,慎無殺戮。設若困斗,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11.B(唐代三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副職。)12.B (李穆是宋朝的大臣,“朝廷甲兵精銳,物力富雄”指的是宋朝,“應考慮恢復實力”的概述錯誤。)13.(1)南唐主親筆上疏請求遣送從善回國,太祖下詔書安撫,卻沒有答應(他的請求)。(手:親筆。疏:上疏。優詔:下詔書安撫。三個翻譯要點各1分,句意通暢1分。)(2)起初,曹彬討伐江南(臨行的時候),太祖對他說:“等到你打

38、敗了李煜,就讓你做使相。”(俟:等到。克:打敗。以為:使成為或任命擔任什么官職。三個翻譯要點各1分,句意通暢1分。)14對南唐恩威并施(或:賞賜李從善的同時又扣押他,安撫李煜卻又不答應他的請求,詔令入朝不成便實行軍事打擊。)對將領知人善任(或:任用曹彬作為平江南的主將,以劍授彬,使其便宜行事。)對百姓施以仁德(或:囑咐曹彬攻下城池,不可大肆殺戮;擔心百姓受戰爭之禍,開倉賑濟。)對降主和降臣寬以待之(或:對江南主敗跡,不發布露布公告;不計較張洎起草蠟丸書的舊怨,反而任命他為太子中允。)(每點1分,答到其中三點即可滿分,共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5. D(“

39、清新雅致”錯誤,此處應為“清新自然”。另外,“與陶淵明詩風相近”欠妥。)16. 李白親近自然,樂游名山。“煙景”浩渺,“余霞”綺麗,青山亙古,詩人由衷喜愛。    掙脫現實的苦惱羈絆。現實中好花不常,美景易逝;時光遲暮,人生苦短。    找尋自己的精神家園。如道家一樣,超塵出世,追求自由,崇尚本真。    釋放樂觀豪邁、灑脫不羈的獨特個性。花落時暮,且去游山學道;現實不暢,且去另辟“家園”,沒有失意苦惱后的萎靡沉淪,只有不羈個性下的灑脫釋放。(每點2分,答對其中3點給滿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7.

40、(1)架梁之椽    多于在庾之粟粒   (2)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 (3)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維)燕然未勒歸無計  濁酒一杯家萬里(漁家傲·秋思范仲淹)(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給分。)18. D(堅韌不拔:形容意志堅強,毫不動搖;堅定不移:指立場、觀點、主張等牢固堅定,毫不動搖。此處主要強調意志,用“堅韌不拔”。嶄露頭角:比喻突出地顯露出才能;脫穎而出:才能完全顯露出來

41、。此處強調才能突出顯露,用“嶄露頭角”。詮釋:側重于對某事的講解、證明;闡釋:側重于闡述事實后加以解釋。此處強調解釋“西海固文學”的內涵,用“詮釋”。激蕩:受沖擊而震蕩;回蕩:連續的回聲引起的震響。此處強調的是大地給人帶來的情感,用“激蕩”。)19. A(“據不完全統計得出”句式雜糅;“至少三百余人”語意不合邏輯。)20.把文學比作處處盛開的花朵,(1分)形象地表現了西海固文學創作的興盛與繁榮;(1分)把文學比作莊稼,(1分)突出了西海固文學創作扎根土壤的特點,(1分)凸顯文學已成為西海固人民的精神食糧,形象生動。(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給分。)21.C(根據上

42、下文語境,此處陳述對象是“游離水”,考慮陳述對象的一致性,排除A、B兩項;D項“會凍死而熬不過寒冷的冬天”表述不合邏輯邏輯。)22.為什么能抵御低溫嚴寒呢可分為游離水和結合水兩種就以結合水為主了(每空2分,共6分。意思答對即可。字數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23.本次作文閱卷嚴格按照高考閱卷要求執行。閱卷前,老師們要認真領會教育部考試中心下發的2021年高考語文試題評分參考中的作文評價整體要求,特別是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思想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切合題意,符合試題的材料、情境與任務要求的要求。    一、關于材料

43、解讀材料一側重指出不能過多地注重自我。過多地在意身體的感受、過多地注重自我,是非煩惱就會通過身體感受和自我意識來操控你,影響你;身邊的萬物都會來干擾你,改變你。所以說,一個人一旦陷入自我,不能看輕自身,不能看淡得失,就會永遠活在枷鎖之中;無身無我,方可與萬物為一,與天地共生。材料二側重指出世事無常,世間之物沒有一個我的存在。萬法念念不住,因緣而生,因緣而滅,離開了各種因緣關系,一切事物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一切事物都沒有自己獨立的本質實體或是生命之主宰“我”。世人不懂“諸法無我”的道理,總以為“我”會長存于世,并從“我”的利益角度希望美好的事物永遠常存,不好的事物永遠不要降臨在“我”身上。這是人

44、產生諸多煩惱和痛苦的根源。材料三側重指出“我”不能置身事外,要積極入世,擔當起應有的職責與使命。材料四側重指出“我”要一如既往地付出努力。功績事業的完成沒必要在我一個人身上,但為功績事業的完成所付出的努力一定不會白白浪費。建功立業絕非易事,依靠的是集體,需要的是時間,每個人每時每刻的付出都是在為干成事業添磚加瓦。只有聚眾、積久之“功力”,方有一事之“功成”。所以,“功成”不是屬于哪一個人的,但是卻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付出。    二、關于審題立意    1.準確理解材料中“無我”“有我”的含意   “無我”指的是對個人的利益、地位、名譽

45、等問題想得透、看得淡,知所趨、知所避、知所守,不為利所困、不為名所累、不為情所惑。面對功名利祿,淡然處之。寵辱不驚,功成身退。不因為成績而沾沾自喜,也不因為得失而斤斤計較。有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的淡泊,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有寒波澹澹、白鳥悠悠的寧靜。    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也不是凡事得過且過,不認真不較真,不努力不作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管鐘撞得響不響,只圖眼前舒服,把責任和擔當丟棄在腦后。    “有我”指的是事業有我,擔當有我,奮斗有我。    自覺克服“看客”心態,不當局外人,不置身事外,“任其職、盡其責;在其

46、位,謀其政”,保持奮發進取、有所作為、敢于擔當的昂揚斗志,追求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不把“有我”放大為“唯我”,行“有我”之名,干“唯我”之事。    2.辨明材料關系,讀懂題目引導語    材料給出四段話,旨在要求考生分析這四段話之間的關系,分析它們之間的關聯點,即共同指向;題目引導語告訴考生:“無我”是古今始終推崇的理念,而“無我”的境界也離不開“有我”的實踐,何時無我,何時有我,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現實問題。“無我”還是“有我”是個選擇,是現實中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以及如何做人等都將面臨的思考;由此,抓住“無我”“有我”的關聯點進行立意應是最佳立意角度。   從本質內涵來看,“無我”與“有我”是統一的。如果說“無我”,是一種大格局,彰顯的是胸懷和境界,那么“有我”,是一種使命感,是一種事業心,彰顯的是責任和擔當。堅持“無我”與“有我”的高度統一,才能充分認清“無我”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