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特色健康教育_第1頁
中醫特色健康教育_第2頁
中醫特色健康教育_第3頁
中醫特色健康教育_第4頁
中醫特色健康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醫特色健康教育 內容 1、健康教育 2、中醫特色在健康教育中的運用健康教育的概念 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通過健康教育,能幫助人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影響健康的,并能自覺地選擇有益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目的1、增強人們的健康,使個人和群體實現健康的 目的;2、提高和維護健康;3、預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殘疾的發生;4

2、、改善人際關系,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能力, 使其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 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中醫護理特色在實踐中的應用在健康教育突出中醫特色 護理工作在疾病的預防保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醫健康教育是治未病的基礎,通過飲食調理、情志調攝、四時節氣調養等多方面來維系人體的陰陽平衡,調養體質,提高機體內在的防病、抗病能力,以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疾病預防目的和維護“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精神內守,病從安來”的健康狀態。在健康教育突出中醫特色(1)體質辨識調養(2)飲食調養(3)情志調攝(4)運動調養(5)四時養生(6)傳統養生十六宜(1)體質辨識調養 體質指人的

3、先天稟賦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體素質。 體質不僅表現為個體差異性,而且具有群類趨同性。 研究體質分類及其疾病的相關性,對于改善體質偏頗,防病治病、促進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陽虛質陽虛質陰虛質陰虛質痰濕質痰濕質濕熱質濕熱質瘀血質瘀血質氣郁質氣郁質特稟質特稟質氣虛質氣虛質平和質平和質體質體質(2)飲食調養 膳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是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養的源泉。合理膳食在提高治療效果上與醫療、藥物起著同樣重要作用。 病食相宜,藥食相輔,寒溫相適,以促進疾病康復。 防止病食相違,藥食相忤,寒溫失當,氣味過偏。(3)情志調攝 人的心理活動,中醫學統稱為情志,合理的心理保健是

4、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中醫實踐中,應根據患者性格特征觀察其情緒的變化,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綜合應用移情、疏導、相制的矯正方法,改變患者的感受、認識、情緒、態度和行為,使患者保持舒暢、寧靜的心理環境,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4)運動調養 運動調養是用活動身體的方式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 中華民族的運動養生特色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以養精、練氣、調神為運動的基本特點,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相配合的保健活動。降壓舒心操預備動作按揉太陽按摩百會按揉風池摩頭清腦擦頸降壓揉曲降壓揉關寬胸導血下行擴胸調氣(5)四時養生 四時養生法是按照一年

5、四季的變化規律和特點,調節人體各部分的機能,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其思想基礎來源于老莊哲學。自然界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對應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必須順應生、長、收、藏的特點。春生活起居飲食 可以晚睡早起;起床后適當活動,選擇散步、氣功、太極拳或八段錦等運動方式,幫助人體活動筋骨、暢通氣血、升發陽氣,運動量不宜太大,宜微汗即止,不必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以免運動后汗出當風,感受風邪而發病。讓自己的心情放松,舒暢。 選擇清溫平淡的食物,可以適當進食如蔥、蒜、韭菜等辛溫之品,以助體內陽氣升發。春季肝火旺,肝克脾,宜多食用甘性食物,甘健脾,少食酸性食物。夏起居飲食養生起居方面:宜晚睡早起,起床

6、后適當運動,保持精力旺盛,心情舒暢,氣血通暢。 飲食方面:多食苦味食物苦瓜、絲瓜、黃瓜、冬瓜、篙筍、西紅柿、西瓜還有綠豆湯,喝湯以補充出汗而流失的體液。 少食冷飲,不吃過夜飯,應多飲水,保證體內體液平衡,防止腎功能受損。 。秋起居飲食養生起居方面;早睡早起,早起先做養生操,氣血通暢后起床,排便、喝水,7點左右吃早餐。 飲食方面;以白色食物為主,少食辛辣食物。適量食酸味、以潤肺為主,多食蓮子、百合、銀耳、梨、糯米、藕等。 避免劇烈活動,過量出汗,傷及津液,秋天氣候忽冷忽熱,老年人的應急和適應能力下降。應及時加減衣服,燥熱時多飲水。 冬起居飲食養生起居方面;注意閉藏,早睡晚起,太陽升起時起床,在床

7、上做10分鐘保健養生操,防止出現體位性缺血、缺氧、腦中風。 飲食方面;多食黑色食物,如木耳、蘑菇、核桃、阿膠、大棗、羊肉、魚、鱉、以養腎,滋陰壯陽食物。 冬天氣候寒冷多變,容易誘發許多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所以要積極采取措施防寒保暖,保護關節骨骼減少疾病的發生。(6)傳統養生十六宜用木梳每日梳頭35遍,每遍60次左右。可以疏通頭部經絡,防止脫發和頭發早白。 用雙手輕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鐘,每日23次。因經絡系統中足三陽經都起于頭面部,擦面可疏通經絡,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1 發宜常梳2 面宜常擦(6)傳統養生十六宜即眼球轉動,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作24個節拍,限睛疲

8、勞適當休息。運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視力衰退,明目清神。用兩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彈響十次,然后突然張口。彈耳可預防耳聾,增強記憶。3 目宜常運4 耳宜常彈(6)傳統養生十六宜舌輕抵上腭又稱搭鵲橋,意在使任督兩脈相通,從而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叩齒即上、下排牙輕輕咬合,每次輕叩牙齒36次,先叩大牙,再叩門齒。可達到固齒清熱療牙疾之效。 5 舌宜抵腭6 齒宜常叩(6)傳統養生十六宜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滿后分三次咽下。能起到滋陰益氣的作用。 體內濁氣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濁氣、補益臟腑的作用。7 津宜數咽8 濁氣常呵(6)傳統養生十六宜背主一身之陽氣,是督脈所在處,常暖可使陽氣運行

9、并暢達全身經脈,起防病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曬太陽等方法。 胸為心、肺所在,需特別保護,以防外邪侵襲。9背宜常暖10胸宜常護(6)傳統養生十六宜腹為胃腸等臟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 谷道指肛門,平時有意識撮提肛門,可防治痔瘡、肛裂等疾病。11腹宜常摩12谷道宜常撮(6)傳統養生十六宜四肢經常活動,不僅鍛煉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臟氣血運動,增強體質。 以右手心(勞宮穴)擦左足心(涌泉穴),可以交通心腎,使水火相濟,心腎相交,能防治失眠、多夢。13肢體宜常搖14足心宜常擦(6)傳統養生十六宜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膚,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經絡,活躍氣血,抗衰老防疾病。 古代養生

10、家主張大小便時要精神專注,即不宜開口呼吸,同時輕輕咬住牙齒,可保住氣血,有利于濁氣糟粕的排泄。 15皮膚宜常干16大小便宜閉口勿言腰腿痛易發人群腰腿痛易發人群中醫中醫“治未病治未病”預防保健指導預防保健指導 以腰部和腿部痛疼為主要癥狀的人群。年齡多在中年以上,時有腰腿部不適,遇陰雨天氣加重,并具備腰椎長期反復勞損以及過度活動的等不良因素的刺激、有外傷史、長期姿勢不正確等條件之一者。根據中醫基本理論和個人體質辨識,腰腿痛易發人群一般分為以下四類:平和穩定類:既往有腰腿痛史,目前無明顯不適。淤血傾向者:腰腿部痛有定處,腰部板硬,俯仰旋轉活動受限;舌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或澀。寒濕傾向者:腰腿部痛,受寒

11、及陰雨天加重,春暖畏寒,反復發作,休息后減輕;舌淡苔白或膩,脈沉緊或濡緩。肝腎不足者:腰部隱痛,勞累后腰腿痛加重,反復發作,休息后減輕,常喜用雙手捶腰。舌淡苔薄白,脈弦細無力 預防通識:順應四季氣候變化,調整起居生活。注意保暖,避免長期受風、寒、濕邪侵襲。從事重體力勞動時要注意重力平衡,必要時束寬腰帶加以保護。加強腰背肌鍛煉,加強腰椎穩定性。保護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姿勢習慣,避免一個姿勢時間過久,定時變換體位,防止過度勞累。均衡飲食、防止肥胖。腰腿部外傷后及時診治。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指導: 保健按摩:采用坐位或站位,用雙手掌及各指自下而上在腰部進行按揉、擦動,力量由輕而重,直至局部發

12、熱,約2-3分鐘,以促進腰部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的僵硬和緊張。功法鍛煉:可根據年齡和身體狀況,選擇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拳和保健操等練功療法,通過松垮、轉腰、俯仰等活動,起到強腰健體的作用。推拿手法:可改善腰背部組織的血液循環,緩解腰臀部肌肉痙攣,松解軟組織粘連,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不宜實施推拿手法的主要有:脊柱骨折,腰椎滑脫,骨質疏松;活動性結核;骨腫瘤;嚴重心、腦、腎疾病及三期高血壓、重癥糖尿病等患者。針灸、拔火罐。熱敷療法:用海桐皮、制川烏、川芎、蒼術、紅花、當歸、延胡、牛膝各等份,研粗末,裝入藥袋,煮沸后冷至溫度適中熱熨患處,每天1-2次,每次30分鐘。食療藥膳: 平和穩定

13、性:杜仲燉豬腰:杜仲10-15克,生姜2-5克,大棗10枚,豬腰(腎)1個。將豬腰切開,去腎盞筋膜,洗凈切片。將豬腰及藥材、配料放入鍋內,注入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燉,食時加鹽調味,佐餐食之。三七豬蹄筋湯:三七10-15克,豬蹄筋4個。將豬蹄筋洗凈,置于沸水中去血水,撈出放入砂鍋。放入三七片,注入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食時放入適量鹽及調味品,佐餐食之。栗子粥:板栗20個,粳米50克。板栗去皮,粳米用水淘凈,同入鍋中如常法煮粥。 淤血傾向者: 三七燉田雞:肥田雞(約200克)2只,三七15克,大棗4枚。將田雞去頭、皮、內臟,三七打碎,大棗去核,同入燉蠱,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燉1-2小時。喝湯吃肉,每日1劑。具有益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效。 三七豬蹄筋湯:豬蹄筋200克,三七(打碎)15克,大棗4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