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群體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_第1頁
農村留守群體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_第2頁
農村留守群體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_第3頁
農村留守群體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_第4頁
農村留守群體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農村留守群體問題分析及解決對策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動轉移,留守群體的大量存在給各地農村都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就業、教育等因素的制約,致使廣大農村地區留守群體他們在生產生活、受教育和安全保護等方面呈現出諸多問題和困難,生存狀態令人憂心,進而引發出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和越來越嚴重的社會矛盾。因此,突出加強留守群體問題的研究和探討,著力解決好農村留守群體問題,對于保持和促進農村的健康穩定與繁榮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關鍵詞:留守群體 問題 對策建議專心-專注-專業目 錄1、前言12、農村留守群體的

2、現狀13、留守群體的主要問題13.1留守老人 13.2留守婦女 23.3留守小孩 34、留守群體問題帶來的社會影響34.1影響農村家庭穩定和社會安寧44.2整體上影響新農村建設的進程44.3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45、對策和建議45.1建立完善留守人群工作機制45.2調整完善養老保險政策55.3構建治安防范網絡 55.4依托本地資源吸引農民返鄉就業 55.5實行土地流轉,促進土地有效利用 5參考文獻 61.前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動轉移,給各地農村都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就業、教育等因素的制約,致使廣大農村地區看到的基本是

3、老人、婦女這一留守群體。農村留守群體他們在生產生活、受教育和安全保護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生存狀態令人憂心。進而引發出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和越來越嚴重的社會矛盾,已經嚴重影響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穩定和發展。因此,突出加強這些問題的研究和探討,著力解決好農村留守群體問題,對于保持和促進農村的健康穩定與繁榮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2、農村留守群體的現狀據調查,我縣大河鄉2011年在籍人口數是1.9萬余人,而實際在村人口卻不足1.1萬人,而且基本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村級學校的撤并,許多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都迫于無奈紛紛舉家搬遷到辦學條件相對較好的縣城打工就讀

4、,致使農村留守群體也幾乎很難看到適齡兒童的身影,農村留守老人問題顯得更加突出。近年來,雖然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改善農村留守人群的生活現狀,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農忙季節為留守老人和婦女提供生產援助;利用臨時性救濟資金適當補貼生活困難的留守老人和婦女;將符合享受低保條件的留守老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但留守群體的生存狀態以及生活保障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卻難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3、留守群體的主要問題3.1留守老人3.1.1體力負擔重青壯年外出打工后,家庭的生產勞動自然而然的由留守老人承擔。但由于老人們的身體、疾病等原因,體力處于嚴重透支狀態。但為了生活生存,為了減輕子女的經濟負擔,留守老人仍還在堅持,大

5、部分老人提起自己的生活狀況時都顯得十分無奈。3.1.2心理負擔重由于子女常年外出打工,留守老人身邊基本無人照顧。多數留守老人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因此,老人特別害怕生病,很多老人都談到"有子女在身邊要安心得多,有個照應"。由于缺乏家庭溫暖,使他們倍感孤獨,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高,留守老人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他們與外界的接觸也相應越來越少,除了看電視、串門聊天,老人基本上沒有別的消遣方式,有的獨居老人有心里話沒處訴說,有時間沒處打發,極易產生心理方面的嚴重問題。 3.1.3撫養負擔重由于子女們常年外出打工,家中僅留下老年父母及未成年的孩子組成

6、"隔代家庭",農村老人大多不識字,隔代教育力不從心,留守老人還要照顧孫輩,有的孫子年齡小,不能離身,給老人農作及家務勞動帶來極大不便,這些都讓老人極度擔心卻又無法監督管教。3.2留守婦女3.2.1勞動強度大,健康意識較差家庭中男勞力外出務工后,留守婦女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在高強度農業生產勞動的同時,她們還要教育子女、照顧老人。有限的精力與超負荷的勞動,嚴重影響了她們的身心健康。調查顯示,大部分留守婦女需要獨立承擔2畝地左右的農業生產,喂2頭以上的牲畜。由于農村婦女的健康意識較差,家中經濟狀況所限,70%左右的留守婦女迫于生活的壓力,明知有病也拖著不看。3.2.2精神壓力大

7、,防范力量減弱丈夫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婦女們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據調查,丈夫外出打工時間最長的已經有6年之久, 55%的每年回家一次,7%的兩年及以上回家一次。男性勞動力外出后,農村治安防范力量減弱,留守婦女還擔心家庭遭遇偷盜,擔心被異性騷擾,安全感大大降低,68%的留守婦女常常覺得沒有安全感,60%的留守婦女常常感到孤獨。3.2.3文化素質偏低,觀念落后由于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大部分留守婦女在農閑時節的娛樂活動主要是帶小孩、看電視、串門子、打麻將,根本沒有讀書看報、學習知識的習慣。由于社會交際圈狹窄、思想觀念落后、知識更新慢,導致農村留守婦女無力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與監管。3.3留守兒

8、童3.3.1家庭教育缺失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主要由親戚或祖輩進行隔代撫養,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在學習給予幫助和指導,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多數留守兒童每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打電話成為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系的主要方式。由于親情缺失,監護不力,導致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親情關系淡漠,性格大多存在孤僻、任性、冷漠、自卑等現象。3.3.2行為習慣較差隔代教育"重養輕教",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導致留守兒童出現心理、行為上的偏差,有的不聽教導、不服管理,甚至出現打架斗毆、抽煙喝酒、迷戀網絡等不良

9、行為。3.3.3安全缺乏保障留守兒童年齡小、力量弱,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對突發性事件也缺乏應變和自救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遭受傷害或侵害他人,加上不少留守兒童上學路途較遠,尤其是女孩,人身安全令人擔憂。4、留守群體問題帶來的社會影響 留守人群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僅僅涉及到具體的一戶,而是對整個地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建設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都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4.1影響農村家庭穩定和社會安寧家庭成員長期不能團圓,老人長時間不能與兒女見面,年幼的兒女每年僅在過年的時間才與自己的父母團聚,家人之間疏于溝通,必然使得親情淡薄,甚至導致留守兒童與父母陌

10、生、交流困難;老人與在外務工的子女產生贍養糾紛;長期分居中的丈夫與留守婦女感情出現裂痕而導致婚姻家庭解體等,這些對于相對保守的傳統農村家庭結構產生了強烈沖擊,影響著農村家庭的和諧穩定和社會安寧。 4.2整體上影響新農村建設的進程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向城鎮流動,留守農村的主要是以老弱為主體的前提下,農業人口素質偏低,農業科技推廣缺乏人力支撐。導致農民接受現代生產技術和知識的欲望不高,農村既缺少勞動力,又缺少科學技術,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不足,農業的發展能力嚴重不足;鄉風文明進程也相對緩慢的問題就越發突出,從而在整體上影響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從長遠看,更影響到農村的發展后勁和可持續。4.3影響青

11、少年的健康成長從調查得知,由于農村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監護缺位,加之留守老人年事已高,隔代監護看管,很容易使青少年放任自流,造成生活沒有規律,個性扭曲。有的對學習不感興趣,有的沉迷于網吧、談戀愛、結伙滋事,甚至偷雞摸狗、打架斗毆。調查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即:品學兼優的少,無視紀律者多;自主自立的少,隨風攀比者多;勤儉節約的少,隨意浪費者多。若遇到突發事件,束手無策,主動面對與處理能力低。針對以上問題,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角度,筆者認為,在留守群體問題難以回避的前提下,我們就很有必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加以關注。5、對策和建議5.1建立完善留守人群

12、工作機制   建立統一機構,關注農村留守群體現狀。針對農村留守人群生存現狀和問題,建立關注和保護留守人群的長效工作機制。采取的力措施,加大對農村留守人群的關愛和扶持幫助。目前關注留守人群工作,尚未形成工作合力,工作也主要以開展活動為主,停留于發號召、造聲勢、做好事的層面,沒有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有必要建立統一的農村留守人群工作的組織機構,并劃撥專項工作經費,對農村留守人群工作進行統一管理。積極開展適合婦女特點的實用致富技術培訓,提高她們的致富技能。扶持農村婦女創業致富。向留守婦女發放扶貧小額貸款,免費提供致富信息,做好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鼓勵留守婦女創業,

13、0; 5.2調整完善養老保險政策   加快農村養老、醫療體網絡系構建。進一步推動農村養老工作,建立貧困人群醫療救助金,解決農村留守群體看病難的問題,改善留守人群的健康狀況。 逐步擴大農村低保覆蓋范圍,將農村55歲以上的老年人全部納入參保范圍,保證經濟困難老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對留守老人的經濟、生活狀況進行普查,建立家庭檔案,并納入城鄉一體化社會救助體系,進行統一管理。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試點5.3構建治安防范網絡留守婦女、兒童、老人是各類犯罪分子經常侵害和攻擊的目標,由于這類人群心理上脆弱、身體上柔弱,即使受到侵害,往往忍氣吞聲,從而助長了違法犯罪

14、分子的囂張氣焰。因此,要積極開展“平安村鎮”建設,建立駐村保安員制度,每村聘用2名駐村保安員,負責全村的安全巡防工作。加快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對監護人難以承擔監護責任的留守兒童,所在地學校要優先將其安排在學校住宿,并對家庭經濟困難的給予一定的費用減免。要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5.4依托本地資源吸引農民返鄉就業依托當地農特資源,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做到“興工強農活商”, 盡力吸引廣大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就業、創業。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既能解決縣內工業企業“招工難”問題,又能發展地方經濟和促進農民工返鄉,這是解決留守人群實際困難的治本之策。5.5實行土地流轉,促進土地有效利用切實推動土地流轉工作開展。在農村實行土地租賃管理制度,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利用。對外出打工家庭無耕種的土地進行登記管理,保證土地的有效利用,促進留守人群的增收,同時也是有效減輕留守婦女、老人的負擔。參考文獻:(1)劉彥華;楊曉春;農村養老與青年孝道以山東省青州市王墳鎮四個村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1年07(2)應會君,黎瑛.欠發達地區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現狀分析及出路探討以江西省贛州市為例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