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大賽試題_第1頁
中國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大賽試題_第2頁
中國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大賽試題_第3頁
中國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大賽試題_第4頁
中國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大賽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大賽試題一輛好車,不僅需要發動機,也需要方向盤,否則,再好的車也會跑偏,甚至南轅北轍。同樣,對于非遺保護工作而言,我們所需要的也不僅僅是飽滿的工作熱情,也需要正確的保護理念。理念一旦出錯,保護就會變成破壞。為進一步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健康發展,我們鄭重建議您進行一次專業的測試,并及我們一同探討正確的保護理念。為了您,也為了這祖先留給我們的且已經所剩不多的文化遺產。【判斷題】 (本試題共50道判斷題,每題2分,共計100分。答題時,你認為對的打“”,錯的打“×”)1.解放后產生并傳承至今的中國農民畫、集聲光電于一身的大型祭典儀式、攤煎餅、鹵煮火燒

2、、故宮、古村落、孫中山思想,都是很早就已經形成并以活態形式傳承至今的傳統文化事項,有資格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一旦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無論怎么改編、改造哪怕是放棄了傳統內容、傳統技法、傳統原料,都不會影響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屬性,更不會將其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除名。 3.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各級政府只是這些遺產的“大管家”,而不是它的真正“主人”。政府的工作應該是動員當地民眾保護好自己所傳承的遺產,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持及幫助。而不是通過舉辦傳統廟會等方式親自參及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來。 4.在保護傳統村落的重點是過程中,保護當地歷史悠久忽視傳

3、統村落的內涵,以為只要是老的舊的、有年頭的傳統建筑、街道、橋梁就可以保護,至于當地流傳的民間傳說、歌舞、傳統儀式活動,并不在傳統村落保護之列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5、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主要研究以下三個層次的問題:一、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二、為什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怎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說第一個問題解決的是非遺本體論問題的話,那么,第二個問題解決的主要是價值論的問題,而第三個解決的主要是方法論的問題。6.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選拔上,凡具有以下幾種情況者應作為重點推薦項目予以申報:一、規模較大項目;二、符合當代人審美標準項目;三、具有較大經濟價值項目;四、具有重要政治價值項目。 7.“非

4、物質文化遺產”及“傳統文化”是一回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 8.審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時,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傳承人年紀較大者,應優先考慮。 ()9.申報民間故事時,不是只要有一個好故事就能申報,而是要有一個規模比較大的故事群落(如圍繞著一個人,或是一件事,就會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故事)才能申報。 10.如果我們把非遺比作“小蟲子”,那么,以往的非遺保護重點落在保護這只“小蟲子”本身。而今天的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則重點考慮如何為非遺這只“小蟲子”,創造出一個更適合其生存的生態環境。只要環境好了,非遺這只“小蟲子”自然會無憂無慮地存活下去。這就是文化生態保護區在保護理念上及

5、以往非遺保護的不同之處。11.只要讓傳承人掙到錢,他所傳的非遺項目就能傳承下去。可以說,“走市場”給非遺帶來的只有正能量而沒有負能量。 12.非遺項目可以開發。但開發主體不應是傳承人,而是開發商。傳承人的工作重點轉向開發,則預示著該遺產項目的活態傳承已經終結。 13.從本質上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物質文化遺產”相同,它們都是“文物”,它們的最大價值都是歷史認識價值。所不同的是,物質文化遺產是固態“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文物”。文物不能刻意地改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當然也不能刻意地改動。 14. 許多非遺項目都可以進行產業化開發,但前提是開發者一定是開發商而不是傳承人。傳承人參及開發所帶

6、來的一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的傳統手工技藝被大機械化生產所取代,而這正是傳承人的大忌。 15. 15.在傳承人選拔上,候選人的知名度及社會貢獻度非常重要。只要他對社會貢獻大,知名度高,即使選上之后無暇從事這門技藝的傳承或是無暇帶徒授業,也不影響他成為該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因為他的入選給非遺宣傳帶來的廣告效應是非常大的。 16.原來人口少,許多傳統手工藝品可以多半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來完成。如今人口爆炸式增長,采用傳統手工技藝生產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生活的需求,所以,傳承人采用大機械化生產的生產方式來生產傳統手工技藝產品是歷史的必然,沒有必要橫加指責。17.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本職工作重在是

7、繼承。他的任務就是將歷史上創造出來的最為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下來,并傳承下去。有創新當然可以,但要明確標明這不是傳統的做法,不是真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是新創作的作品,以防誤導他人。 18. 大型民俗節日活動規模龐大,民間舉辦問題多,難度大。作為各級政府,應該主動承擔起傳承這類遺產的責任,并通過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大筆投入,將它做大做強,為地方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名片。19.傳統節日這類大型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常是沒有傳承人的。 20.從國際層面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保護主要是從我們的鄰國韓國開始的。21.我們所說的“整體保護”,特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所具有的所有程序、所有流程進行全過程、

8、全方位保護。這種說法不存在任何漏洞。 22.傳承人對正在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能改造,但文學家、藝術家完全可以把它當成素材,去創作新的劇目或其他新的藝術產品。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護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又能繁榮當代新文藝。 23.有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有一天是要死亡的,這是自然規律。所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簡單,最穩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它們統統放進博物館,而不要做無謂的活態保護。博物館式保護,應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最主要的保護模式。 24.一種文化有一種文化產生的背景和環境,在推廣非遺項目時,不考慮背景及環境,就想讓某一種地方表演藝術或傳統工藝技術走向全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9、25.傳承人日益年輕化是件好事,說明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已經解決了后繼乏人的問題。 26.考慮到管理工作的方便,傳統技藝類遺產項目傳承人應該是某一企業的領導者,而不是工作在生產勞動第一線上的工人。 27.以往我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式以靜態為主,如將社會上流傳的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記錄下來,整理存檔,為今后研究提供方便。而今天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所倡導的是活態保護。它的最終目標不是出多少種書,而是看你是否能夠以活態的形式,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原汁原味繼承下來并傳承下去。 28.神話是有關神的故事,儀式是祭祀神的活動。這些傳統文化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很大的歷史局

10、限性。因此,盡管我們沒有必要將它們一棒子打死,但作為標準苛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工作,這些項目無論如何都是沒有資格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 29.當代科技發展太快,傳統技術已經嚴重落伍。所以,歷史上創造并傳承至今以傳統技術為核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幾乎沒有什么科學價值可言。30.同樣是非遺項目,其中一個項目的傳承人年事已高,另一個則年富力強。從優勝劣汰的法則出發,我們當然應該重點保護后者。31.當代傳媒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破壞及沖擊是非常巨大的。從這一點來看,當代傳媒確實是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罪魁禍首。 32.目前,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已由農業部公布,共有云南紅河梯田、福建聯合梯田等1

11、9個項目入選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3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是傳承人,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瀕危,主要源自實際上就是因為傳承人的瀕危。傳承人不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不存在任何瀕危問題。 34.歷史上歷史上一直被人看不起的侗歌苗舞的傳承過于單一,我們必須將傳承人的培養納入必須進入主流教育。我們可以通過在大學開辦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如侗族大歌專業、苗族舞蹈專業,來培養新一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不進入主流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可能有光明前景。 35.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汁原味”的標準有三:一、表現的內容必須是傳統的;二、表現的形式必須是傳統的;三、使用的材料必須是傳統的。只要符合以上

12、三條,無論有多少其他小的改動,都就可以說該項目保持了“原汁原味”。其他小的改變,只要不涉及到質變,都應算作“原汁原味”。 36.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非物質遺產保護不同。如果把遺產比作“魚”,那么,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是把“魚”做成標本,只要不腐不爛,能夠保存下去就可以。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則要求我們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條“魚”放生到池水中,不但要讓它自由生長,還得讓它們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37.識時務者為俊杰。傳承人應該根據時代的變化和消費者的需求,創造出更多更好的非遺產品,而不是原汁原味地去繼承那些已經過時了的傳統技藝。創新是傳承人的本職工作。 38.“物質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完

13、全不同的兩碼事兒,他們之間沒有必然的文化聯系,所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沒有必要去考慮如何保護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事項方面的因素。39.傳統節日類遺產幾乎都是從傳統儀式發展過來的。所以,原汁原味的傳統節日都會有規模宏大的儀式。這也是鑒別一個傳統節日是否還原汁原味,是否還有資格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標準。一個傳統節日如果只剩下“吃”,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40.生產性保護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非遺保護新模式。但僅限于“傳統技藝”、“傳統醫藥藥物炮制技藝”以及部分“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則過于狹窄。其實,農業生產知識、牧業生產知識、漁業生產知識等生產知識及技能類遺產,以及被納

14、入“傳統民俗”中的服飾制作技術、食品制作技術、民居營造技術、交通工具及設施的制作及建造技術等生活知識及技能類遺產,也應納入生產性保護范疇。 41.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大致可分為個體傳承型傳承人、團體傳承型傳承人以及群體傳承型傳承人三種。由于各類非遺項目傳承人人數不同,所以,傳承方式及保護方式,會有很大區別的不同。,把籠統地談傳承人僅僅理解為“一個人”,非常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及保護,搞得不好,甚至還會給非遺的傳承造成不必要的破壞。 42.有人認為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某些元素所進行的產業化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已經不再是原汁原味的東西,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真性造成根本性破壞。所以,他們認為

15、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開發必須叫停。 43.經過專業培訓的民歌手,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時,當然占有更多的專業上的優勢。 44.政府聘請知名教授或演員來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統技藝,是個快速提升非遺傳承人專業水平的好辦法。這種專業性培訓當然是越多越好。 45.我們應該提倡各地傳承人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如政府可以把蘇繡、蜀繡、湘繡、顧繡、粵繡等各種繡法的傳承人組織到一起,讓她們彼此學習,相互借鑒,這樣大家的進步就會更快些。 46.“傳習所”、“大講堂”的真正價值不是培養非常專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而是為了更好地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的有效普及。這種大眾化、通俗化且又脫離其原生環境的遺產

16、教育,是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 47.將玉雕藝人、竹雕藝人、泥塑藝人、年畫藝人、民間歌手集中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條街上,讓他們在這里進行常年的展示及演出,似乎更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48.保存在某寺院中的古老壁畫作品苗人踏歌圖已經有三百余年的歷史了。它記錄了當地的風土民情,代表了當地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應該申報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受到精心保護。 49.在食品制作類遺產傳承人的選拔上,及街邊老婆婆的小店相比,經濟效益更好,對當地經濟拉動更大,以大機械化生產為代表的國有大企業,顯然更有資格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0.傳統節日能否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關鍵看它是否還原汁原味地保留著古老的傳統儀式如新年的祭祖儀式、端午的劃龍舟儀式等等。如果這些儀式已經消失,那么,這些傳統文化事項是不能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論述題】1.到底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2.為什么非物質文化遺產越是原汁原味越好?3.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過程中能隨意改編嗎?4.用學校傳承、傳習所傳承取代家族傳承、師徒傳承,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5.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能不能進行商業化經營?6.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能不能進行產業化開發?7.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商業化經營會給非遺傳承帶來哪些影響?8.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開發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9.在非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