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份認同_第1頁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份認同_第2頁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份認同_第3頁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份認同_第4頁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份認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份認同前言:近年來,相關學者對于端午節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研究范圍也空前廣泛,并與現實的社會發展緊密相連。提起端午節,人們都會聯想到汨羅江,而“汨羅江畔端午習俗”這一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觀賞性、娛樂性以及藝術性巧妙的融為一體,凸顯著端午文化的獨特魅力。1 汨羅江畔端午節發展源流公元前278年,深受世人景仰的偉大詩人屈原縱身投入汨羅江,從此誕生了端午節。端午節又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時至今日,端午節依然備受世人重視。汨羅江發源于湖南省平江縣的龍潭山脈和江西省修水縣。每年一到端午節前后,汨羅江畔就會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各族人民歡聚一堂,包括土家族、苗族、壯族、侗族、漢族等等。雖

2、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是,屈原的名字卻依然深深的鐫刻在這片大地上,而端午節歷經了風雨的洗禮流傳至今,其習俗也被醞釀的更加濃烈醉人。1.1 艾葉洗澡在端午節這一天,當地的人們都會用新鮮艾葉來洗澡,艾葉有的是從集市上買來,還有的是從山上采來,而這一習俗的起源是離騷中:“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不可佩”大致的意思就是千家萬戶都需要佩戴艾草,而不能佩戴蘭草。1.2 喝雄黃酒端午節需要喝雄黃酒,這也是當地的一大習俗。在端午節當天的午餐桌上,不管是男女老少,都需要喝上一小杯雄黃酒,就連小嬰兒也需要在眉心點一點雄黃酒。而雄黃酒據老一輩的人說,還具有驅除百毒的功效。1.3 包粽子端午節當日的包粽子習俗也是當

3、地一個重要習俗,而包粽子習俗對于現代人們來說也并不陌生。當地有幾個比較著名的市鎮,包括汨羅、歸義、長樂等等,每年臨近端午節,這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小鎮就開始躁動,街上也開始排起了長長短短的隊伍,連平時生活很節儉的老大爺也不例外,一筐一筐的包子被買回家。而汨羅江兩岸的女人們應該是最忙碌的,她們需要煮粽子、包粽子、采粽葉、洗糯米,場面十分熱鬧。1.4 賽龍舟在端午節的當天,十里八村的男人們也會集聚于此,開展一些關于力量的比賽活動,劃龍舟就是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活動。江面上迅速聚集了很多的龍舟,包括“青龍”、“紅龍”、“黑龍”、“白龍”等,比賽的時間并不長,伴隨著一聲號響,船手們緊鑼密鼓的向前飛馳,大家

4、齊心協力,揮灑著自己的力量和汗水,只有底氣十足的人才能獲得最后的勝利。而汨羅江兩岸更是集結了很多看熱鬧的觀眾,當地的人們對于龍舟的感情尤為濃烈,很多外地的人們來到此地,都會被當地人的熱情所感染。2005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時間到了20世紀80年代,"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而汨羅市近年來也成了祭祀組、賽龍舟組、火炬傳遞組等等,各種各樣的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當中。每年一到端午節,日本、香港、臺灣等媒體,都會爭相報道端午節的盛況,很多的外國電視臺,也在報道端午節的賽龍舟、包粽子等活動。

5、2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份認同2.1 傳統文化保護不當首先,早在2001年韓國就已經為申請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做著一系列的準備,在民眾的強烈反對中,我國政府也試圖通過一些手段和措施平息民眾的反對聲音。當我國還在研究端午節發源地的時候,韓國就可以開始通過其他國家的名義,對端午節的主權文化進行標注,而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我國對于端午節文化保護不當所造成。全國各地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在努力的保護著各地的風俗文化和傳統節日,但是,卻并沒有進行集中保護,同時,也忽視了傳統文化的主權。當全世界都在關注"汨羅江畔端午習俗"的時候,我國就應該意識到,不論在任何條件下,端午節

6、文化的主權都應該屬于中國。2.2 “廢舊立新”原則其次,與韓國、日本不同,我國的很多主流分子在創建現代思想體系的過程中,通常都是本著“廢舊立新”的基本原則,并非是借鑒傳統來創造新文化。如果把這種思想與相關的政治運動相結合,那么中國的傳統文化必將會受到更加嚴重的摧殘,甚至不能保存其原有的完整形式。而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就需要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加以保護。我國與韓國相比,在?Y?統文化的保護和重視方面,還遠遠不及,不管是站在民族的立場上,還是站在普適性的立場上,我國都必須要以神圣的使命感和崇高的責任感來保護和重視傳統的文化遺產。只有具備了保護本民族文化遺產的能力,才能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做貢獻。2.

7、3 明確民族文化身份最后,明確民族文化身份也很關鍵。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明確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共存文化遺產、路線文化遺產以及邊疆文化遺產都應該進行優先的考慮,并進行登錄和申報。在世界遺產唯一性的引導之下,重點強調文化的多元性和同源性共存,辯證分析源流與源頭之間的關系,抓住文化語言的主動權。傳統文化的根基十分重要,需要加強保護,在經濟多元化、經濟全球化的社會背景下,依然要保持自我,絕對不能喪失本國的文化之根和文化身份。“端午節申遺”事件就應該給我們敲響一個警鐘,可民眾的覺醒,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各種“保護運動”以及“新聞事件”,從而激發了我國網民的民族主義情緒,可與此同時,更應該做的其實是反思,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關心我國的傳統文化遺產,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總結:通過對汨羅江端午節發展源流進行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