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3.10空氣清新是個寶 人教_第1頁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3.10空氣清新是個寶 人教_第2頁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3.10空氣清新是個寶 人教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空氣清新是個寶?教學設計一、課程標準內容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根本內容之一。課程標準將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境列為本課程培養的“行為與習慣目標之一。內容標準中“負責任 ,有愛心地生活第8條 ,要求低年級學生“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本課是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中的第二課 ,保護空氣質量、學會應對大氣污染天氣是環境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本課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知識 ,提高自覺維護空氣質量的環保意識,知道并掌握在大氣污染的環境里自我保護的簡單措施。二、教材分析這一課是非常有時代氣息的主題 ,針對當下我國大氣污染的嚴峻現實 ,從“寶的角度來引導學生理解清新空氣對美好生

2、活的重要意義 ,認識到清新空氣需要靠大家共同努力保護 ,遵守與保護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 ,從小處著眼 ,身體力行 ,養成綠色環保的良好生活方式。本課的四個話題聯系緊密 ,循序漸進 ,幫助學生了解空氣污染對人們的健康和生活的影響 ,樹立環境保護觀 ,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三、學情分析近幾年由于霧霾天氣 ,學校頻頻停課放假的情況 ,使得關注空氣質量 ,保護空氣質量的話題才進入孩子的生活 ,但由于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 ,生活經驗少 ,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 ,大都還不知道霧霾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不知道在空氣污染的環境里如何自我保護 ,也不知道可以為保護空氣質量做些什么。但是孩子們能夠通過眼睛、鼻子、自身感覺

3、和收看氣象預報等形式了解當地空氣質量并做簡單的統計分析。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認識到清新空氣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意義 ,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保護;了解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 , ,樹立環保意識;學會應對空氣污染嘗試 ,用行動共同保護生存環境。難點:學會分辨污染空氣的行為 ,從自我做起保護清新空氣。培養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思辨探究等自主學習能力。五、教學準備教師:玻璃杯、蠟燭、課件、?一周空氣質量記錄?調查表、?空氣污染小調查?表。學生:1、通過調查記錄一周內本地空氣的污染指數 ,做簡單的分析。2、調查家或學校周圍的工廠:廠內有多少煙囪?冒出的煙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難聞的氣味嗎?3、觀察家或附件的某一地點:

4、數一數10分鐘內大約有多少輛車經過?有沒有揚起風塵?有沒有煙排出排出的煙什么顏色 ,什么氣味?還有其他的發現嗎?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了解生命離不開空氣。2、了解居住地的空氣現狀 ,讓學生學會判斷空氣質量的方法與途徑 ,通過比照 ,感知空氣清新的重要性。探究活動一:空氣知多少1、教師在課件上出示謎語 ,學生猜謎底。2、小組交流知道的有關空氣的知識 ,并寫在“氣球上3、以小組為單位把寫好的氣球貼到黑板上 ,全班交流。設計意圖:調查學生對空氣知識的了解有多少。探究活動二:假設世界上沒有空氣會怎么樣1、教師設疑:如果世界上沒有空氣會怎么樣呢?活動一:捂住口鼻 ,感受空氣的重要性;活動二:

5、用一個玻璃杯罩住燃燒的蠟燭 ,蠟燭會熄滅;2、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花草樹木,蟲魚鳥獸與我們人類都無時無刻不在呼吸空氣 ,離開它就沒有生命的存在。空氣真是個寶。板書課題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空氣是生命世界離不開的重要資源。探究活動三:我們身邊的空氣好嗎1、了解自己生活地區的空氣質量:通過 軟件統計一周中的空氣污染指數 ,分小組交流課前的調查情況,并將調查結果填寫在?一周空氣質量記錄?的表格中 ,全班交流。2、尋找空氣的影子:課件出示兩幅圖 ,一幅空氣清新的圖片 ,一幅霧霾天氣的圖片 ,讓學生進行比照 ,讓學生感知清新空氣讓天更藍、景更美、色彩更艷麗 ,而不好的空氣會讓所有的

6、美景都失色 ,從而得出“清新空氣是個寶。板書“清新3、小組探究:空氣清新 ,使我們感到舒適 ,我們可以干什么?空氣質量不好 ,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和途徑知道?應該注意什么?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課前調查 ,掌握統計一個時間段內空氣質量的方法 ,感知空氣質量好差的變化 ,培養從生活中收集數據、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時 ,通過比照感知 ,學生初步樹立保護空氣清新的重要性。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 ,我們知道了世界上的生命是離不開空氣的 ,空氣質量的好壞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下節課我們來探究是什么污染了空氣 ,我們能為保護清新空氣做些什么 ,請各小組通過收集資料、上網學習和調查采訪等方式做好準備工作。

7、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了解大氣污染的來源 ,提出使空氣清新的建議 ,樹立環保意識。2、學會應對大氣污染的常識 ,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養成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3、培養收集資料、思辨探究等自主學習能力。導入:回憶上節課的內容 ,說說清新空氣的重要性。探究活動一:是什么污染了空氣每個小組分別展示調查結果;第一二小組以表格的方式展示:空氣污染小調查;第三四小組以手抄報的方式呈現:我收集到的空氣污染源;第五六小組以調查問卷的形式 ,用數據呈現:到街頭采訪路人 ,看看大家認為是什么污染了空氣?匯總各小組的調查結果 ,讓學生觀察教材三幅圖 ,得出結論:工業生產中的廢氣排放、農業生產中的秸稈燃燒、日常生活中的

8、廢氣排放、燒烤、火災、天然氣泄漏等是常見污染源。說一說大氣污染帶給動物、植物和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國家為了防止大氣污染 ,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課件出示相關的內容。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分析交流,認識到空氣污染的原因和危害程度,發現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系。了解到國家層面用法律實施對大氣的保護 ,喚起學生自覺保護空氣的責任意識和法治意識。探究活動二:空氣清新我能行課件出示日常中一些保護環境、破壞環境的行為 ,讓學生進行判斷 ,并分別說出理由。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探究活動三:我為環保能做些什么呢空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外部條件,如果空氣受到了污染,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

9、。那么,我們該怎樣保護空氣清新呢?1、學習教材41頁內容 ,小組討論 ,制訂本組的清新空氣保護方案。全班展示交流。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交流互動,認識到如何保持空氣清新和凈化空氣。探究活動四:環保小衛士在行動1、開展大手拉小手宣傳活動,設計一條環保標語,走上街頭為保護環境做宣傳 ,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空氣的重要性 ,并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2、周末 ,以小組為單位 ,調查居住地附近的飯店使用油煙過濾器的情況 ,并做好登記 ,每組不少于5家飯店 ,收集全班的調查數據 ,向環保部門提出建議。設計意圖:學習行為從課堂走向社會 ,讓孩子為環保盡一份力 ,培養社會責任心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小結:通過兩節課的

10、學習,我們知道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凈化空氣就要從身邊小事做起。讓我們行動起來 ,共同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守護我們的純潔的空氣。七、板書設計課時一:清新空氣是個寶眼睛看  鼻子聞  看氣象預報  通過 查詢  聽學校通知課時二:清新空氣是個寶是什么污染了空氣     工業               農業               日常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呢?附:?空氣

11、污染調查表?空氣污染小調查調查人:-唐宋或更早之前 ,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 ,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 ,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 ,又稱“講師。“教授和“助教均原為學官稱謂。前者始于宋 ,乃“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 ,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生徒。“助教在古代不僅要作入流的學問 ,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清楚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 ,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 ,只設國子監國子學一科的“助教 ,其身價不謂顯赫 ,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 ,無論是“博士“講師 ,還是“教授“

12、助教 ,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我發的主要污染源:宋以后 ,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教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 ,學堂興起 ,各科教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 ,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那么謂“教授和“學正。“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于民間 ,特別是漢代以后 ,對于在“校或“學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為“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 ,比方書院、皇室 ,也稱教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附:?空氣質量記錄表?空氣質量記錄表記錄人:-觀察內容的選擇 ,我本著先靜后動

13、 ,由近及遠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與幼兒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觀察內容。隨機觀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當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蟲等 ,孩子一邊觀察 ,一邊提問 ,興趣很濃。我提供的觀察對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鮮明 ,大小適中 ,引導幼兒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觀察 ,保證每個幼兒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說得正確。在觀察過程中指導。我注意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 ,即按順序觀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點觀察 ,觀察與說話相結合 ,在觀察中積累詞匯 ,理解詞匯 ,如一次我抓住時機 ,引導幼兒觀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劇變化 ,烏云密布 ,我問幼兒烏云是什么樣子的 ,有的孩子說:烏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說“烏云跑得飛快。我加以肯定說“這是烏云滾滾。當幼兒看到閃電時 ,我告訴他“這叫電光閃閃。接著幼兒聽到雷聲驚叫起來 ,我抓住時機說:“這就是雷聲隆隆。一會兒下起了大雨 ,我問:“雨下得怎樣?幼兒說大極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擬觀察 ,讓幼兒掌握“傾盆大雨這個詞。雨后 ,我又帶幼兒觀察晴朗的天空 ,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