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學實錄及評析_第1頁
《醉翁亭記》教學實錄及評析_第2頁
《醉翁亭記》教學實錄及評析_第3頁
《醉翁亭記》教學實錄及評析_第4頁
《醉翁亭記》教學實錄及評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醉翁亭記教學實錄及評析(本文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6單元。)一、設計說明本文是作者被貶滁州時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通過對醉翁亭周圍美好自然風光的描繪和對人物活動的敘述,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與民同樂的快樂情緒,并通過“樂”排解了政治挫折和仕途失意的苦悶。教學時,宜從文章的意境、結構、語言入手,通過圈點批注法、誦讀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及作品的思想感情。二、教學目標1. 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及名句。2.通過誦讀感受文章的結構美、語言美和意境美。3. 領會山水游記借景抒情,將敘事、寫景、抒情熔于一爐的特點。4. 體會文中作者隨遇而安、與民

2、同樂的曠達情懷。三、教學重點體會本文精巧的結構、出色的語言及優美的意境。四、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與民同樂”的思想。五、教學切入點從文章結構、語言、意境入手。六、學法指導指導學生運用圈點批注法、反復誦讀法、情境法、表演學習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學習課文。七、教學準備教師:課文錄音;將文中的研討問題、練習題及與文中描寫四季景致一致的風光圖片制成課件。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有關歐陽修及作品創作背景的資料,與同學交流;利用工具書,讀順課文,讀懂課文大意,記下疑難問題。教學過程:一、了解作者及作品創作背景,體悟情感師:我們常會引用這樣一句話“醉翁之意不在酒”。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嗎?(生答

3、。)師:下面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歐陽修?生: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師: 誰還能補充?生:歐陽修是吉州永豐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詩、詞、文都很好,而散文成就最高。他繼承了韓愈的“古文運動”,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師:還有嗎?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師: 能說說其他幾位嗎?生:有韓愈、柳宗元、曾鞏、王安石,還有生: 還有“三蘇”。師:剛才幾位同學介紹作者不但結合了注釋,還查閱了相關資料,很好。誰能再給大家介紹一下本文的創作背景?(生答。)師:的確,這篇文章寫于作者被貶之際。那么,他當時的心情會怎樣?生:抑郁、感傷。師:古人常“借酒消愁”,通過預習你們發現作者采取了什么方式來

4、排解內心的苦悶呢?生:游覽醉翁亭。師:游覽了醉翁亭之后,作者的心情又會怎樣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醉翁亭記,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二、新課探究,彰顯才情師:下面老師先朗讀一下課文。(稍停)給點掌聲啊!(生微笑鼓掌。)還有點兒要求,在聽老師朗讀時,要做好圈點批注,并感受文中流露的情感。(師朗讀,生邊聽讀邊做圈點批注。)師:好,聽了老師的朗讀,你們從作者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生:曠達。生:灑脫。師:誰能用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作者當時的情態?生:“醉”。師:非常準確。我們能感受到此時的作者已不再滿腹憂愁,而是放情林木,醉在山水。那么作者到底為何而“醉”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并嘗試用你最喜歡的方式

5、學習本文。(課件展示研討問題:1.本文結構精巧,讀一讀作者是如何構思的? 2.本文語言出色,品一品,作者是如何錘煉的? 3.本文意境優美,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創設的?學生結合注釋自讀課文,研討問題,師從旁點撥、指導。)師:散文,顧名思義,要散,但散并不是不著邊際的散亂,要做到散而有神,散而不亂。本文在結構上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課件展示問題1。)生:本文思路清晰,讓人耳目一新。師:請你給大家梳理一下本文的思路好嗎?生:第1段,主要寫亭周圍的環境,亭名的由來;第2段,寫景;第3段,寫游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游;最后一段,寫日暮醉歸。師:很好。這位同學為大家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下面

6、請看屏幕,結合提示朗讀課文。(課件展示課文的思路:第1段,引入:亭周圍的環境:環滁皆山瑯岈山釀泉醉翁亭亭名的由來: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第2段,寫景:朝暮之景四時之景總歸為“樂亦無窮”。第3段,寫游寫宴: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第4段,寫歸:太守歸,賓客從游人去,禽鳥樂。三種樂,禽鳥游人太守。結尾,道出姓名,揭示謎底。) (生結合課件提示,朗讀課文。) 師:剛才我們從思路上進行了分析,誰能從別的角度說說?生:文章線索用得好,行文中作者始終抓住了一根“金線”。師:這根“金線”是什么?生:這根“金線”就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樂”,“醉”中之“樂”。師:能說得具體些嗎?生:寫山水,是抒發“得之心”的樂

7、;寫游人不絕于途,是表現人情之樂;寫釀泉為酒,山肴鋪地,觥籌交錯,是表達“宴酣之樂”;寫鳴聲上下,飛蕩林間,是顯示“禽鳥之樂”;而這一切都是為表現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樂”。(師生情不自禁地鼓掌。)師:這位同學講得很精彩。全文圍繞一個“樂”字一路寫來,將諸多材料巧妙而有序地連綴起來,如同一根彩線串起了一顆顆晶瑩的珍珠而成為熠熠生輝的珠鏈。其他同學還有發現嗎?生:行文中還處處講究呼應。師:能給大家舉個例子嗎?生:例如文章一開始寫到:“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但太守是誰暫不表,埋下伏筆,直到結尾才揭示:“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生:可使文章內在結構嚴謹。師:說得真不錯!我們

8、又從線索、呼應方面進行了分析,還有新發現嗎?(生無語。)師:請同學們讀一讀第1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引出“醉翁亭”的?(生自由讀第1段。)師:哪位同學先說?生:作者先寫“西南諸峰,林壑尤美”,后寫“瑯岈山”“蔚然而深秀”,再寫釀泉,最后引出醉翁亭。師: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引出醉翁亭?生:這樣可以使文章曲折生動,引人入勝。 師:除此之外,為使文章層次清晰,在用詞上有什么講究?(生紛紛舉手。)生:每一層都用一個“也”字結住。師:老師也發現了。全文用了21個“也”字,不僅幫助結尾,還成了文意轉折的標志,但絕無單調之感。奧妙何在呢?(課件展示研討問題2。)師:我們不妨做一下比較。我們齊讀一下“作亭者誰?山之僧

9、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一句。如果將它改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會有什么不同?(生細讀品味。)生:沒有了“也”字,讀起來感覺有點不自然。生:也表現不出原句作者的那種得意的心情。師:看來“也”字還有表情達意的作用。生:老師,還有25個“而”字! 師:能說說它的用法嗎?(生搖頭。)師:“而”字,表示前后詞句并列、承接、遞進、修飾、轉折等關系,但在分析其用法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下面我們來做個練習,看看誰判斷得又快又準。(課件展示練習:說說下列語句中“而”字的用法,體會它們各自語氣的輕重。1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2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3朝而往,暮而歸。4溪

10、深而魚肥。5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生搶答,師點撥,講解。)師:同學們對“而”字的用法了解較好。同學們在句式上有沒有新發現?生:有。成對句子多。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句子。好的散文好像詩,創造了優美的意境。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感受這篇文章的優美意境。(課件展示研討問題3。)(聽配樂朗讀,并鼓勵學生想像畫面。)師:美嗎?生:真美!(生顯出陶醉的神情。)師:你們都看到了什么?生:有山、有水、有林、有泉,簡直是一幅山水畫。生:我看到了早晚之景。師: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嗎?生:太陽出來,蓊郁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氣消散,又顯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烏云聚攏,山谷一片昏暗。

11、師:看來你是真進入課文中了。還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四季變幻之美。 師:讓我們齊讀感受一下。 (課件展示醉翁亭四季變化的優美畫面。師生齊讀感受四季之美。) 師:那么作者到底為何而“醉”呢?(生討論。) 師:誰能談談? 生:我覺得是為酒而“醉”。 生:我認為是為美景而“醉”。 師:還有沒有深層次的原因? 生:我覺得最主要的是為百姓的和樂而“醉”。 師:你考慮得很深入。本文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醉翁”的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了“醉翁”性格深處那放逸坦蕩的文人習氣和曠達自適的生活智慧。好,下面讓我們欣賞一下大家的才藝展示。 生:我畫了一幅畫。 師:讓我們共同欣賞一下。(圖畫略。) 生:老師,我們幾個表演一

12、下“眾賓歡”可以嗎? 師:可以啊!掌聲鼓勵!(生表演略。) 師:幾位同學的表演不但再現了當年的情景,而且還適當加入了想像。 生:我想領大家游覽一下“醉翁亭”。 師:那就請吧。 (該生以導游的身份介紹,還自備了“道具”。)三、背誦課文,積累名句師:最后讓我們一同背誦課文,再次感悟本文的詩情畫意。(生背誦課文。師請幾位同學當堂背誦,并鼓勵。)四、拓展延伸(課件展示拓展練習:對比閱讀課文養魚記,看看兩篇散文在寫景和抒情上有什么不同;描繪自己出游時所見景色及人物活動的場面。)評析:聽王老師的課,真正感受到了氣氛活躍、互動和諧的課堂魅力。王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學藝術、優美雅致的教學語言,確實讓人賞心悅目。特別是以下兩點尤為突出:1問題設計巧妙這堂課王老師從結構、語言、意境入手,可以說抓住了教學本文的“要害”。與此同時,圍繞切入點精心設計了以下3個問題。這些問題由淺入深,指向文本的主要特色,是理解文本的關鍵。這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來替代學生的感受,束縛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生的個性,阻礙學生的創造。可以說這些問題的設計體現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