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的注解講解_第1頁
古書的注解講解_第2頁
古書的注解講解_第3頁
古書的注解講解_第4頁
古書的注解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n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蓧 。子路問曰:。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子見夫子乎?”丈人曰: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植其杖而蕓。蓧蓧 ,徒吊,徒吊反。植,音值。丈人,亦隱者。反。植,音值。丈人,亦隱者。蓧蓧 ,竹器。,竹器。分,辨也。五谷不分,猶言不辨菽麥爾,責其分,辨也。五谷不分,猶言不辨菽麥爾,責其不事農業而從師遠游也。植,立之也。蕓,去不事農業而從師遠游也。植,立之也。蕓,去草也。草也。子路拱而立。子路拱而立。知其隱者,敬之也。知其隱者,敬之也。止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路宿,殺雞為黍

2、而食之,見其二子焉。食,音食,音嗣。見,賢遍反。嗣。見,賢遍反。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隱者也?!笔棺勇贩匆娭?。至則行矣。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孔子孔子使子路反見之,蓋欲告之以君臣之義。而丈人使子路反見之,蓋欲告之以君臣之義。而丈人意子路必將復來,故先去之以滅其跡,亦接輿意子路必將復來,故先去之以滅其跡,亦接輿之意也。之意也。子路曰: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3、矣已知之矣n?!遍L,上聲。子路述夫子之意如此。長,上聲。子路述夫子之意如此。蓋丈人之接子路甚倨,而子路益恭,丈蓋丈人之接子路甚倨,而子路益恭,丈人因見其二子焉。則于長幼之節,固知人因見其二子焉。則于長幼之節,固知其不可廢矣,故因其所明以曉之。倫,其不可廢矣,故因其所明以曉之。倫,序也。人之大倫有五:父子有親,君臣序也。人之大倫有五: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義,故雖知道之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義,故雖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廢不行而不可廢一、古書注解的重要性一、古書注解的重要性1、古注是我們讀懂古書的重要途徑、古注是我們讀懂古書

4、的重要途徑(1)朕伯克段于鄢朕伯克段于鄢:祭仲曰: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倍蓬A注杜預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墻長三丈,高一丈。侯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墻長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過百雉。伯之城,方五里,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過百雉?!备鶕鶕抛⒍抛?,我們不但知道了一雉墻的面積,而且知道了三百,我們不但知道了一雉墻的面積,而且知道了三百雉并非指諸侯國首都城墻的周長,而是指首都城墻一面的長度。雉并非指諸侯國首都城墻的周長,而是指首都城墻一面的長度。(2)詩經詩經周南周南關雎: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毛傳毛傳:“窈窕,幽閑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窈窕,幽閑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閑專貞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閑專貞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敝祆渥ⅲ褐祆渥ⅲ骸榜厚唬拈e之意。窈窕,幽閑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大姒為處子時而言也。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大姒為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君子,則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备鶕珎骱椭祆渥?,我們得知根據毛傳和朱熹注,我們得知“窈窕窈窕”本來的含義是幽閑、本來的含義是幽閑、嫻靜的意思,后來才引伸出美好、漂亮這一義項。嫻靜的意思,后來才引伸出

6、美好、漂亮這一義項。n(3)尚書尚書泰誓中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人,同心同德?!?孔安國孔安國尚書大傳尚書大傳:“我治理之臣雖少,而心德同。十人:我治理之臣雖少,而心德同。十人: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及文母。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及文母?!眓根據孔安國的注,我們了解到:根據孔安國的注,我們了解到:亂亂=治,治,古今異義,十人之名賴之得以保存。古今異義,十人之名賴之得以保存。n2、古注是重新注釋古書和檢驗新注是否正確、古注是重新注釋古書和檢驗新注是否正確的重要依據的重要依據n(1)朕伯克段于鄢朕

7、伯克段于鄢:“莊公寤生,驚姜莊公寤生,驚姜氏。氏。”杜預注:杜預注:“寐寤而莊公已生,故驚而惡寐寤而莊公已生,故驚而惡之。之?!眓“寤生寤生”之之“寤寤”實是實是 “啎啎”的通假字,本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預釋是逆的意思,杜預釋“寤寤”為為“寐寤寐寤”顯然是顯然是不合情理的。不合情理的。n(2)左傳左傳桓公四年:桓公四年:“宋華父督見孔父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艷。美而艷。”杜杜預注:預注:“色美曰艷。色美曰艷。”n 按照這一解釋,按照這一解釋,“美美”與與“艷艷”的意思就的意思就重復了,實際上重復了,實際上“艷艷”的含義是高大。的含義是高大

8、。 說文:說文:“豔豔,好而長也。從豐,豐,大也。,好而長也。從豐,豐,大也。”又又左傳左傳文公十六年:文公十六年:“公子鮑美而艷。公子鮑美而艷。”公子鮑是公子鮑是男子,這里的男子,這里的“艷艷”顯然不是妖艷的意思。顯然不是妖艷的意思。(3)叔武將沐,聞君至,喜。捉發走出,前驅射而殺叔武將沐,聞君至,喜。捉發走出,前驅射而殺之。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傳之。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傳僖公二僖公二十八年十八年)左傳全譯左傳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譯文:年版)譯文:“把頭枕在尸體的大腿上而哭他。把頭枕在尸體的大腿上而哭他。”晉晉杜預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春秋左

9、氏傳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公以叔武尸枕其股。”3、古注中包含著許多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古注中包含著許多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既見君子,不我遐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詩經詩經周南周南汝墳汝墳)唐唐孔穎達孔穎達毛詩正義毛詩正義:“不我遐棄不我遐棄者,者,猶云猶云不遐棄我不遐棄我也。古人之語多倒,也。古人之語多倒,詩詩之此類眾矣。之此類眾矣。”二、古注的源流與發展二、古注的源流與發展1、古注的源流、古注的源流 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釋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釋雜夾文中。雜夾文中。 如:如: (1)周易周易說卦說卦:“乾,健也;坤,順也;震,乾,健也;坤,

10、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兌,說也?!?(2)周易周易系辭系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3)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n(4)左傳左傳:“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信,過信為次。”n(5)孟子孟子梁惠王梁惠王:“老而無妻曰鰥,老老而無妻曰鰥,

11、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眓 先秦尚未成為一門學科,人們只是自覺不先秦尚未成為一門學科,人們只是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也無注釋專書。自覺地運用,也無注釋專書。n 2、古注的發展概述、古注的發展概述n(1)古注的萌芽)古注的萌芽先秦先秦n 注釋多在古籍正文中注釋多在古籍正文中(2)古注的興盛)古注的興盛兩漢兩漢特點:以注釋儒家經書為主特點:以注釋儒家經書為主 重視字詞句的解釋重視字詞句的解釋本期古注的重要學者本期古注的重要學者毛毛 亨亨 毛詩故訓傳毛詩故訓傳孔安國孔安國 古文尚書注古文尚書注馬馬 融融 注注 周易周易、尚書尚書、毛詩毛詩、論語

12、論語、周周禮禮、儀禮儀禮禮記禮記等等 鄭鄭 玄玄 毛詩箋毛詩箋、周禮注周禮注、儀禮注儀禮注、禮記注禮記注何何 休休 春秋公羊解詁春秋公羊解詁高高 誘誘 戰國策注戰國策注、呂氏春秋注呂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淮南子注王王 逸逸 楚辭章句楚辭章句(3)古注的發展)古注的發展魏晉至隋唐魏晉至隋唐特點注釋范圍進一步擴大特點注釋范圍進一步擴大 出現了出現了“經注兼經注兼注注”的的“疏疏”本期注釋古書的重要的學者本期注釋古書的重要的學者 王王 弼弼 老子注老子注 郭郭 象象 莊子注莊子注 孔穎達孔穎達 五經正義五經正義(易易書書詩詩禮禮左左) 賈公彥賈公彥 周禮疏周禮疏、儀禮疏儀禮疏 邢邢 昺昺 論語疏論語疏、

13、孝經疏孝經疏、爾雅疏爾雅疏 孫孫 奭奭 孟子疏孟子疏 陸德明陸德明 經典釋文經典釋文 楊楊 倞倞 荀子注荀子注 張守節張守節 史記正義史記正義顏師古顏師古 漢書集注漢書集注(4)古注的中落)古注的中落宋、元、明宋、元、明特點:注釋家受理學的影響,常常是借注釋來發揮自特點:注釋家受理學的影響,常常是借注釋來發揮自己的政治、哲學主張,后人稱其為己的政治、哲學主張,后人稱其為“六經注我六經注我”。本期注釋古書的重要的學者本期注釋古書的重要的學者 朱朱 熹熹 四書集注四書集注(大學章句大學章句中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義周易本義、詩詩集傳集傳、楚辭集注楚辭集注(5)注釋的

14、復興)注釋的復興清(近代)清(近代) 三、古注的體例和內容三、古注的體例和內容 (一)古注的體例(一)古注的體例1、傳注體、傳注體是經漢代學者奠基的以訓解文獻詞句為是經漢代學者奠基的以訓解文獻詞句為主的體例。常見的名稱有主的體例。常見的名稱有“傳傳”、“注注”、“箋箋”。 傳:傳:是傳述的意思,指傳述經文的文義。孔穎達說:是傳述的意思,指傳述經文的文義??追f達說:“傳者,傳通其義也。傳者,傳通其義也?!币话闶窍柔屪志?,后明經一般是先釋字句,后明經旨。如旨。如漢代毛享的漢代毛享的毛詩詁訓傳毛詩詁訓傳(毛傳:毛亨對(毛傳:毛亨對詩經詩經的注釋。)的注釋。) ;春秋左氏傳春秋左氏傳、春秋公春秋公羊傳

15、羊傳、春秋穀梁傳春秋穀梁傳。 注注:是注釋的通稱,取義于灌注。意思是古代經是注釋的通稱,取義于灌注。意思是古代經書意義難懂,需要訓解才通曉,象水道阻塞,必灌書意義難懂,需要訓解才通曉,象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后暢通。注而后暢通。“注注”的名稱大致始于東漢鄭玄。因的名稱大致始于東漢鄭玄。因為作注的人多,注便成為了通稱。為作注的人多,注便成為了通稱。 箋:箋:說文說文:“箋,表識書也。箋,表識書也?!?。對傳文進對傳文進行補充訂正的一種注釋。本指讀書時有所領會用筆行補充訂正的一種注釋。本指讀書時有所領會用筆標志在原文一側的文字,這里是注釋的一種。如標志在原文一側的文字,這里是注釋的一種。如詩經詩經毛傳

16、鄭箋。鄭箋就是鄭玄以毛傳鄭箋。鄭箋就是鄭玄以毛詩毛詩為依為依據、對據、對毛傳毛傳進行補充和訂正的注釋。進行補充和訂正的注釋。 漢代注釋家在注解先秦文獻時,多用傳注這種漢代注釋家在注解先秦文獻時,多用傳注這種體例。體例。n2、義疏體、義疏體是一種既釋經文又兼釋注文的是一種既釋經文又兼釋注文的注解體例。注解體例。n 顧名思義,顧名思義,“疏疏”是疏通的意思。是疏通的意思。“義義疏疏”,即疏通經義。,即疏通經義??资瑁嚎追f達對孔疏:孔穎達對詩經詩經原文以及毛傳、鄭箋等的注釋。原文以及毛傳、鄭箋等的注釋?!笆枋琛辈粌H解不僅解釋古籍正文,連前人的注釋也一起加以注釋。釋古籍正文,連前人的注釋也一起加以注釋

17、。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義疏義疏”之學興起,義疏體著述頗之學興起,義疏體著述頗多。多。唐初唐初,學者們對魏晉以下的義疏進行整理,學者們對魏晉以下的義疏進行整理分析,訂正其中的誤解,所以這時的分析,訂正其中的誤解,所以這時的“疏疏”也也叫叫“正義正義”,所謂所謂“正前人之疏義,奉詔更裁,正前人之疏義,奉詔更裁,定名曰正。定名曰正?!眓唐代進行義疏的著作主要有:唐代進行義疏的著作主要有:n尚書尚書 漢孔安國傳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正義唐孔穎達正義n周易周易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魏王弼、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正義唐孔穎達正義n詩經詩經 漢毛亨傳漢毛亨傳 鄭玄箋鄭玄箋 唐孔穎達正義唐孔穎達正義n周禮周禮 漢

18、鄭玄注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唐賈公彥疏n儀禮儀禮 漢鄭玄注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唐賈公彥疏n禮記禮記 漢鄭玄注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正義唐孔穎達正義n春秋左傳春秋左傳 晉杜預注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正義唐孔穎達正義n春秋公羊傳春秋公羊傳 漢何休注漢何休注 唐徐彥疏唐徐彥疏n春秋穀梁傳春秋穀梁傳 晉范寧注晉范寧注 唐楊士勛疏唐楊士勛疏n宋代所作義疏的著作主要有:宋代所作義疏的著作主要有:n孝經孝經 唐李隆基注唐李隆基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n論語論語 魏何晏注魏何晏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n爾雅爾雅 晉郭璞注晉郭璞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n孟子孟子 漢趙歧注漢趙歧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n 后人將以上這些注疏加上后人將以上

19、這些注疏加上唐陸德明唐陸德明經典釋文經典釋文的注音的注音合成一部書,稱作合成一部書,稱作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注疏。3、章句、章句 就是就是“離章辨句離章辨句”的意思。的意思。n特點:除了對古書作逐詞解釋外,還要說明句特點:除了對古書作逐詞解釋外,還要說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結構等。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結構等。n 如東漢趙歧如東漢趙歧孟子章句孟子章句梁惠王上梁惠王上:孟: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將以叟不遠千里而來,將以利吾國乎?利吾國乎?”章句:章句:“曰,辭也。叟,長老之稱也,猶曰,辭也。叟,長老之稱也,猶父父也。孟子去齊,老而至魏,故王尊

20、禮之。曰:也。孟子去齊,老而至魏,故王尊禮之。曰:父不遠千里之路而來至此,亦將有可以為寡父不遠千里之路而來至此,亦將有可以為寡人興利除害者乎?人興利除害者乎?”此段話從此段話從“孟子去齊孟子去齊”以后串講整個句義,是章句的體例。以后串講整個句義,是章句的體例。 n4、集解體、集解體是匯集眾說的一種體例。又稱是匯集眾說的一種體例。又稱為集注,集說,集釋為集注,集說,集釋 。n 把各家對一部書的注解按一定的程序匯集把各家對一部書的注解按一定的程序匯集一起,然后再加上匯釋者自己對諸說是非短長一起,然后再加上匯釋者自己對諸說是非短長的按斷,闡明匯釋者的見解。它的長處是使讀的按斷,闡明匯釋者的見解。它的

21、長處是使讀者能發解眾說,思路開闊,加深對原文的理解,者能發解眾說,思路開闊,加深對原文的理解,在相互比較中明辨是非曲直。這類注解很多,在相互比較中明辨是非曲直。這類注解很多,如如何晏的何晏的論語集解論語集解、郭慶藩的、郭慶藩的莊子集莊子集解解、王先謙的、王先謙的荀子集解荀子集解、王先慎的、王先慎的韓韓非子集解非子集解等。等。另有一種不是集各家之說,而是通釋經傳。另有一種不是集各家之說,而是通釋經傳。如晉如晉杜預的杜預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四、古注的名稱、術語四、古注的名稱、術語 1、古注的名稱,不同于今天一律謂之今注、今解、古注的名稱,不同于今天一律謂之今注、今解、校注,名目繁多

22、。校注,名目繁多。如:如:故、訓、傳、記、注、解、箋、章句、集解、校注、故、訓、傳、記、注、解、箋、章句、集解、校注、說、詮、述、學、訂、校、考、證、征、集傳、隱、說、詮、述、學、訂、校、考、證、征、集傳、隱、疑、義、間詁、義疏、疏證、音義、正義、音訓、內疑、義、間詁、義疏、疏證、音義、正義、音訓、內傳、外傳、大傳、小傳、補傳等等。傳、外傳、大傳、小傳、補傳等等。1、曰、為、謂之、曰、為、謂之被釋詞一般放在后面,可譯作被釋詞一般放在后面,可譯作“叫叫”、“叫做叫做”等。等。 詩經詩經魏風魏風碩鼠碩鼠:“胡瞻爾庭有懸特兮。胡瞻爾庭有懸特兮?!泵珎鳎好珎鳎骸矮F三歲獸三歲曰特。曰特?!?爾雅爾雅:“

23、春獵為搜,夏獵為苗,秋獵為狝,冬獵為狩。春獵為搜,夏獵為苗,秋獵為狝,冬獵為狩。爾雅爾雅:“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磨。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磨?!?、謂、謂被釋詞在前,被釋詞在前,可譯為可譯為“是指、指的是是指、指的是”。例:例: 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樹藝五谷。樹藝五谷?!壁w岐注:趙岐注:“五谷謂稻黍五谷謂稻黍稷麥菽也。稷麥菽也?!?、貌、之貌、貌、之貌這兩個術語一般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這兩個術語一般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后面,相當于后面,相當于“的樣子的樣子”。例:例:莊子莊子逍遙游逍遙游:“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郭象郭象注:注:

24、“泠然,輕妙之貌。泠然,輕妙之貌?!?、猶、猶言、猶、猶言一般是用近義詞作注,或者是引申義訓解本文。一般是用近義詞作注,或者是引申義訓解本文。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等于等于”或或“等于說等于說”。例: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幼。”趙岐注:老,猶敬也;幼猶愛也。趙岐注:老,猶敬也;幼猶愛也。”5、之言、之為言、之猶言、之言、之為言、之猶言 使用這兩個術語時,一般是用音義相通詞語來訓釋,即所謂使用這兩個術語時,一般是用音義相通詞語來訓釋,即所謂“聲訓聲訓”( 依據讀音線索來探求詞語的含義)。依據讀音線索來探求詞

25、語的含義)。 論語論語季氏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也?!编嵭ⅲ亨嵭ⅲ骸笆捴悦C也。墻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蕭之言肅也。墻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墻。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墻?!?、讀為、讀曰、讀為、讀曰一般是用本字來說明通假字,點明通假現象一般是用本字來說明通假字,點明通假現象。 段玉裁段玉裁說文注說文注:“凡傳注言凡傳注言讀為讀為者,皆易其字者,皆易其字也。也。”又:又:“讀為讀為亦言亦言讀曰讀曰。”7、讀若、讀如、讀若、讀如主要是用來注音的,但有時也用來注明假主要是用來注音的,但有時也用來注明假借字。借

26、字。 段玉裁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文解字注:“凡言凡言讀若讀若者,皆擬其音者,皆擬其音也。也?!庇钟种芏Y漢讀考周禮漢讀考序序:“讀如讀如、讀若讀若者,擬其者,擬其音也。古無反語,故為比方之詞。音也。古無反語,故為比方之詞?!?8、如字、如字凡一字有數音者,其本音下注如字,表示凡一字有數音者,其本音下注如字,表示讀本音,不須破讀。表明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這個讀本音,不須破讀。表明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這個字(詞)要讀本音。字(詞)要讀本音。大學大學:如惡惡臭: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如好好色 。經典釋文經典釋文:惡惡,上烏路反,下如字。好好,上:惡惡,上烏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報反,下如字。呼報反,下如字

27、。9、“衍文衍文”也叫也叫“衍字衍字”,也簡稱,也簡稱“衍衍”。指古籍在指古籍在傳抄刊刻中誤加的字。傳抄刊刻中誤加的字?!?0、“脫文脫文”也叫也叫“奪字奪字”,也簡稱,也簡稱“脫脫”。指古籍在指古籍在傳抄刊刻中漏掉的字。傳抄刊刻中漏掉的字。 論語論語微子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比钤钤涀⑹栊?庇浭涀⑹栊?庇洠骸皾h石經無漢石經無行行字、字、夫夫字。案字。案史記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世家亦無亦無行行字,因丈人章而誤字,因丈人章而誤衍也。衍也。11、辭、詞辭、詞 古人把虛詞叫做古人把虛詞叫做“辭辭”或或“詞詞”,在注解,在注解中使用這兩個術語,就是指明虛詞。中使用

28、這兩個術語,就是指明虛詞。例如:詩例如:詩周南周南漢廣: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泵珎鳎好珎鳎骸八?,辭也。思,辭也?!彼伎季毩曀伎季毩曄旅媸窍旅媸敲娬x毛詩正義北風北風的第一章,標點并回答下列問題:的第一章,標點并回答下列問題: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興也北風寒涼之風雱盛貌箋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興也北風寒涼之風雱盛貌箋云云寒涼之風病害萬物興者喻君寒涼之風病害萬物興者喻君政教酷暴使民散亂涼音良雨于付反又如字下同雱普康反酷苦毒反惠而好我,政教酷暴使民散亂涼音良雨于付反又如字下同雱普康反酷苦毒反惠而好我,攜手同行惠愛行道也箋云性仁愛而又好我者與我相攜持同道而去疾時政也攜手同行惠愛行道也

29、箋云性仁愛而又好我者與我相攜持同道而去疾時政也好呼報反下及注同行音衡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虛虛也亟急也箋云邪讀如徐言今好呼報反下及注同行音衡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虛虛也亟急也箋云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者今皆以爲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者今皆以爲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疏疏北風至只北風至只且正義曰言天既爲北風其寒涼矣又加之雨雪其雱然而盛由涼風盛雪病害萬且正義曰言天既爲北風其寒涼矣又加之雨雪其雱然而盛由涼風盛雪病害萬物以興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也百姓既見病害莫不散亂故皆云彼有性仁愛而又好物以興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也百姓既見病害莫不散亂故皆云彼有性仁愛而又好我者我與此人攜手同道而去欲以共歸有

30、德我所以去之者非直爲君之酷虐而在我者我與此人攜手同道而去欲以共歸有德我所以去之者非直爲君之酷虐而在位之臣雖先日其寬虛其舒徐威儀謙退者今莫不盡爲急刻之行故己所以去之既位之臣雖先日其寬虛其舒徐威儀謙退者今莫不盡爲急刻之行故己所以去之既盡也只且語助也盡也只且語助也(1)“雱雱”的讀音和意義是什么?的讀音和意義是什么?(2)“惠惠”是什么意思?這是誰的注?是什么意思?這是誰的注?(3)“好好”是形容詞還是動詞?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是形容詞還是動詞?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4)鄭玄對)鄭玄對“邪邪”是怎樣解釋的?是怎樣解釋的?(5)“只且只且”是什么意思?這是誰的解釋?是什么意思?這是誰的解釋?古書的標點

31、古書的標點1 1、何為、何為“句讀句讀”? 我國古代稱給文章斷句為我國古代稱給文章斷句為“句讀句讀”。古人研讀經書要自古人研讀經書要自己斷句,己斷句,一句話讀完,常在字的旁邊加圓圈或打勾,這種地一句話讀完,常在字的旁邊加圓圈或打勾,這種地方叫做方叫做“句句”;一句話沒完,但需要停頓一下,就在字的下一句話沒完,但需要停頓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頓點兒,這種地方叫做面加以頓點兒,這種地方叫做“讀讀”。(BACK) 2 2、句讀符號、句讀符號 一般用于句子中間的停頓。一般用于句子中間的停頓。說文說文:“有所有所絕止而識之也。絕止而識之也?!?用于段末或句未的停頓用于段末或句未的停頓說文說文:“鉤識也。

32、鉤識也。” 用于句未的停頓。用于句未的停頓。(BACK)漢代己有很多標點。漢代己有很多標點。武威漢簡武威漢簡所見如下:所見如下: 標于簡端,相當于今本標于簡端,相當于今本“記記” 字;字; 大圓點,作用大圓點,作用同同“” ; (中圓點、三角號)章句號;(中圓點、三角號)章句號;小圓點,題目號。小圓點,題目號。 重文號;重文號; 上下括號,刪略號;上下括號,刪略號; 鉤識號。一是相當于句讀,二是鉤識號。一是相當于句讀,二是識記某一章句,三是平列重文名詞的識記某一章句,三是平列重文名詞的間隔;間隔;、 頓號,作用同頓號,作用同“”。但此法未大。但此法未大行。行。 唐宋以后有句讀。凡經文語絕處唐宋

33、以后有句讀。凡經文語絕處謂之句,語未絕而斷之以便誦詠謂之謂之句,語未絕而斷之以便誦詠謂之讀。宋代則標讀。宋代則標“句、讀句、讀”二字。如:二字。如:禮記禮記. 中庸中庸自誠明自誠明讀讀謂之性謂之性句句 自自明誠明誠讀讀謂之教謂之教句句 誠誠讀讀則明矣則明矣句句明明讀讀則則誠矣誠矣句句 因此我們說,講古書的句讀,從因此我們說,講古書的句讀,從狹義上理解是與現代的標點符號很不狹義上理解是與現代的標點符號很不相同的。直到相同的。直到1919年國語統一籌備會年國語統一籌備會制定新式標點符號,才漸趨完善。制定新式標點符號,才漸趨完善。 3 3、怎樣給古書斷句、怎樣給古書斷句? ? 原則上說,一句話應當只

34、有一種正確斷句方法,但由于種種原則上說,一句話應當只有一種正確斷句方法,但由于種種原因,可能有多種斷法。一是書有錯簡、衍漏,語義不清;二原因,可能有多種斷法。一是書有錯簡、衍漏,語義不清;二是古語太簡,語義含混;三是幾種標點有正誤之分,暫難證明。是古語太簡,語義含混;三是幾種標點有正誤之分,暫難證明。如如史記史記. 項羽本記項羽本記:“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又不成?!?其中第一種是中華書局標點,第二種是北大其中第一種是中華書局標點,第二種是北大兩漢文學史參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考資料所點。所點。“去去” 字涉及到、字涉及到、“去去” 字在司馬遷

35、時代為字在司馬遷時代為何義?何義?“去去” 由由“離開離開” 義到義到“前往前往”義何時轉化?司馬義何時轉化?司馬遷本義是什么?哪種點法更符合項羽特點?遷本義是什么?哪種點法更符合項羽特點?(BACK)有的則可以據正。如有的則可以據正。如西門豹治鄴西門豹治鄴有幾處標點可改。有幾處標點可改。1、豹往到鄴。(據、豹往到鄴。(據韓非子韓非子. 觀行觀行“西門豹之性急,常佩韋西門豹之性急,常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以自緩;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則則“往往”下當施下當施“。”號。號。2、巫行視小家女好者,云是當為河伯婦。(行視,教材注、巫行視小家女好者,云是當為河伯婦。(行視,

36、教材注“巡行查看巡行查看”,視為一詞,用于巫婆,官氣十足。且與事實不,視為一詞,用于巫婆,官氣十足。且與事實不合,當于合,當于“行行” 之下斷句。之下斷句?!霸圃啤?字下當用引號。字下當用引號。3、共粉飾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上。(按:、共粉飾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上。(按:粉飾的對象為床席,于理不合。當為粉飾的對象為床席,于理不合。當為“共粉飾之如嫁女,床席共粉飾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令女居其上”4、怎樣才能正確斷句?、怎樣才能正確斷句?1、準確判斷詞與詞的語法、邏輯關系(上管下,語、準確判斷詞與詞的語法、邏輯關系(上管下,語法分析)法分析)孔子游于匡,宋人圍之數匝

37、,而弦歌不輟,子路入見,曰:孔子游于匡,宋人圍之數匝,而弦歌不輟,子路入見,曰:“何此乃天子之娛也!何此乃天子之娛也!” 孔子曰來吾語汝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孔子曰來吾語汝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莊子莊子.秋水秋水)()(先弄先弄清幾個詞義:窮,不得志。通,得志。知同智。)清幾個詞義:窮,不得志。通,得志。知同智。)“ 曰曰” 敘述語,當斷。敘述語,當斷?!皝韥怼焙秃汀拔嵛帷?不成句,當斷。不成句,當斷。“汝汝” 和和“我我” 不成句,當不成句

38、,當斷。斷。“我諱窮我諱窮” 雖有主謂賓,雖有主謂賓,但與但與“久矣久矣” 關系不清,故關系不清,故當斷。當斷?!岸幻饷捕幻饷病?易誤為一易誤為一讀,然讀,然“免命免命” 不辭,故當不辭,故當斷。斷。“求通求通” 句與上同。句與上同。“當堯舜當堯舜” 無謂語,直到無謂語,直到“而天下而天下” 仍無謂語,至仍無謂語,至“無無” 字雖有謂語,但義石通。到字雖有謂語,但義石通。到“勇勇”字雖可斷,但字雖可斷,但“人人”字不落字不落實。實。“非知得也非知得也”成句。成句。 下句同。下句同。但要判斷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必須了解古今詞義異同。但要判斷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必須了解古今詞義異同。如:如:“

39、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論語(論語.憲問憲問)此句此句“曰曰” 、“也也” 二處易斷,難在二處易斷,難在“事事” “犯犯”二字上,二字上,有人說有人說“子路問別人一件事,有個君子告訴他,不要欺侮,去子路問別人一件事,有個君子告訴他,不要欺侮,去打他吧!打他吧!” 真是天方夜譚。實則真是天方夜譚。實則“事事” 為動詞為動詞“侍奉、對待侍奉、對待”義。義?!胺阜浮睘闉椤胺割佒敝G。犯顏直諫?!?、注意句子中詞語的語法位置、注意句子中詞語的語法位置 文心雕龍文心雕龍章句談到虛字的功用:章句談到虛字的功用:“夫惟蓋故者,發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夫惟蓋故者,發端之首唱;之

40、而于以者,乃札句之舊體;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乃札句之舊體;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疲瑩滤崎e,在用實切。據事似閑,在用實切?!盇 句首詞句首詞_蓋、夫、且夫;(語氣詞)是蓋、夫、且夫;(語氣詞)是時、昔夫、曩者、日者、現己、既而、向者、時、昔夫、曩者、日者、現己、既而、向者、俄而、方今、乃今;(時間副詞)豈唯、然俄而、方今、乃今;(時間副詞)豈唯、然且、然則、故夫、大抵、得無、何為、何以、且、然則、故夫、大抵、得無、何為、何以、何乃、未嘗、無乃;(復音虛詞)請、竊、何乃、未嘗、無乃;(復音虛詞)請、竊、忝;(謙敬副詞)忝;(謙敬副詞)B 句尾詞句尾詞_也、邪、歟、與、乎、哉、也、邪、歟、

41、與、乎、哉、焉、耳、矣、兮、也夫、己焉哉、矣哉、云焉、耳、矣、兮、也夫、己焉哉、矣哉、云爾、己乎(語氣詞)。此外還有語意句絕處,爾、己乎(語氣詞)。此外還有語意句絕處,如賓、謂、補語句尾。如賓、謂、補語句尾。(BACK)例:秦與趙兵例:秦與趙兵相距相距長平長平時趙奢時趙奢己死己死而藺相如而藺相如病病篤篤趙使廉頗趙使廉頗將攻秦(其中將攻秦(其中“長平長平”賓語句尾,賓語句尾,“死死” 謂語句尾,謂語句尾,“篤篤” 補補語句尾。語句尾。C 句中習慣用語。句中習慣用語。一是對話用一是對話用“曰曰”字。但要注意一人之辭而用字。但要注意一人之辭而用“曰曰”字。字。例如:例如:莊暴見孟子莊暴見孟子曰曰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梁惠王下)二是引文處斷句。二是引文處斷句。臣聞圣王為政賞不避仇仇誅不擇骨肉臣聞圣王為政賞不避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