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的探討_第1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的探討_第2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的探討_第3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的探討_第4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的探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的探討新鄉市第一鐵路小學 田 蓓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悠遠綿長的歷史,是古老的禮儀之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千百年來,積淀而成的深厚的傳統文化遺產和教育經典,成為我們后人的文學和精神財富。傳統文化經典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文化精髓,如血液流動在民族肌體內,這是對兒童進行教育的絕佳教材。少年兒童時期是心靈最純潔、秉性淳厚、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心理教育學家的分析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力最佳時期是013歲。孔子曾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培養兒童時期的閱讀經歷和習慣,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兒童在這樣的時期接觸最具智慧和價值的經典,會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中

2、產生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效用,可以培養兒童仁義敦厚和高尚的人格,會開啟點燃兒童未來創新思維的火花,從而奠定一生高遠的智慧和優秀的人格基礎,使接受當代科技文明的一代兒童同時具有傳統文化氣質,為兒童的終身發展奠基。為此,我在教學中作了如下一些探討。一、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基本知識,“親近經典”,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傳統文化智慧。”一方面向學生提供論語、孟子、詩經、百家姓、三字經等經典篇章的閱覽,接受原汁原味的經

3、典熏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Inter網的信息資源,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上的文化網站和詩歌專門網站獲取信息。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努力做到:誦讀古詩詞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優秀的古詩詞不但情理趣兼備,易于誦記,而且能啟迪人的心智,真正讓學生一輩子有用。可以在黑板的一角開辟為“古詩詞天地”,周一周五每天早讀讓學生背一首。由于小學生記憶力強,加上古讀詞朗朗上口,一首古詩一般不到五分鐘學生就會背了,再加上學生自己運用工具書,即使遇到難以理解的讀句,也只需要用一兩句稍加點撥就足矣。到了周五早讀時,再把這周出現的四首詩詞讓學生回憶、復習、鞏固、

4、檢查,借以加深學生對古詩的記憶。這樣每周四首,每月十六首,只需不到一學年的時間,學生便可把古詩文誦讀整本書上的近一百二十首詩詞全部背誦出來。另外,在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還應注意開展一些活動來促進學生記憶古詩詞。如開展“賽詩會”、“我是一個小詩人”等活動。當學生的古詩詞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再讓學生對詩句進行分類整理。哪些詩句是描寫山的,哪些是描寫水的;哪些是描繪春景的,哪些是描繪秋色的;哪些是寫花草的,哪些是寫樹木的,哪些是寫動物的學生在整理詩句的過程中,既回憶復習了詩句,又為運用詩句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熟記成語 課內熟記成語。對于每一篇課文中的成語,要求學生把它們掌握好。課外摘錄成語。課外閱讀

5、中,學生常常接觸到不少成語,要讓學生通過“摘抄”的形式進行積累。每人準備一本“成語摘抄本”,一遇到成語就記錄下來,要求他們能理解這此成語的大概含義,能運用好這些成語。為了加強學生的積累,在課外活動中,為了配合學生摘錄、積累成語,要開展一些諸如“我講成語故事”、“成語接龍”、“誰是成語大王”等活動。生活中留心成語。只要處處留心,記住成語就不難。除了課本、課外閱讀中有成語外,廣播、電影、電視、日常用語中的成語也數不勝數。如果學生在生活中注意留心,日積月累,那么他們成語倉庫里的成語就越來越多了。搜集春聯對聯 中華民族文化豐富多采,民間文化更是五彩繽紛。寒假里,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業:每人至少搜

6、集5副春聯。到開學后,可按字數來分,按貼的地點來分,按內容講這樣歸類后,學生定會對春聯有了新鮮感,沒想到小小的春聯中竟然有這么大的學問,覺得有收獲,鼓勵學生主動地去讀背春聯。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語言、記憶語言、積累語言。除了搜集、整理春聯這項活動外,還應讓學生注意留心日常生活中順口溜、歇后語、俗語以及過年過節時的傳統習俗,適當搜集,加強積累,以便運用。課程標準中強調:“母語的學習時間不限,空間不限,時時處處都可以學習。”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誦讀古詩詞、熟記成語、搜集春聯對聯等方法,了解了中華優秀民族文化,也正是很好地執行了這一觀點。了解傳統節日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上,規定“認識中華

7、民族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還指出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新課標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學生通過與傳統節日相關的語文素材的收集、交流和學習,為學生創設更多的語文實踐的機會,最終達到既繼承弘揚了傳統節日文化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這種雙贏的目的。既提高了資料的收集能力,又增強了口語交際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例如運用元宵節,讓學生收集燈謎,并指導掌握猜燈謎的方法,創作燈謎的方法,最終使學生了解祖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提高了語文實踐和運用的能力。又如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就是非常典型

8、的節日文化教材,那么在教學這些課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有機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教學。學校每到清明就要組織學生掃墓,這時,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收集祖國歷史上描述清明節的詩詞、了解我們家鄉人們過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以清明為主題編寫小報,講述先烈故事等。通過這種種方式來弘揚母語文化。二、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營造文化氛圍,能夠起陶冶情操的作用。在我們講究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不能單單按部就班,以文解文,進行枯燥無味的、空洞的、的授課;不能以“一切為了考試過關”作為授課的目的;不要“填鴨式”的教學;我們必須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己任,改變授課方式,只有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范圍,才能說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我們應以

9、學生素質的提高為重,搞好語文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擴寬學生的認知結構都有幫助。例如講授示兒時,在講完此文后穿插講述古代愛國詩人陸游的生平、他的一些事跡以及他恢復中原、統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愿望。我國古代諸如示兒這樣的愛國詩數不勝數,同樣,愛國詩人也非常之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應算戰國末期的屈原。屈原學識淵博,但不幸的是,在朝廷給當權派排擠,遭流放的境地;但他始終不忘國事,時時刻刻關心國家的安危,結合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學生在課后一定會記得在中國古代有這么一個文學家、愛國詩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會縈繞與同學們的心中;對屈原的離騷,他們也

10、許一輩子也忘不了它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以后,有意無意間他們也一定會去翻閱、瀏覽,甚至成誦!最重要的是,他們會深深地被屈原的高尚的愛國情操所震撼。課文不僅貯積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韻,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中國文化濃濃的鮮活的血液。只要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挖掘、體驗課文中具有文化氣息的內容,就能透過一堂堂文化精神氣息濃厚的語文課展現出來,使學生大開眼界、大飽耳福。三、組織開展“尋訪家鄉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繼承和弘揚本土文化。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是我們的母語,現實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語文源泉。我們要建立起開放式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拓寬語

11、文學習的渠道,把書本學習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不僅是文化知識的消費者,而且是文化知識的發現者,從而使學生在經歷語文實踐過程中逐步掌握語文規律,發展語文素質。這種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內化為學生的人格、氣質、素質。使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質也在祖國文化熏陶下形成。生活中,引導學生開展考察活動,調查了解家鄉特有節慶、傳統習俗,傳統文化藝術及淵源。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有關家鄉的文選典籍,并初步了解家鄉地名的由來,名勝古跡與由來,歷史名人和遺跡,了解飲食文化、傳統工藝等傳統文化形式。借此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有條件的還可以制作宣傳板快或網頁來宣傳自己的家鄉。總之,我認為如上的幾種做法可以很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并可在語文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觀乎人文,天下化成”。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來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樹德務滋中化民成俗,在潤物無聲中春風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即使是到了21世紀,我們仍然要倡導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的學生在靈魂深處夯筑起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