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復習提綱(經典實驗)_第1頁
認知心理學復習提綱(經典實驗)_第2頁
認知心理學復習提綱(經典實驗)_第3頁
認知心理學復習提綱(經典實驗)_第4頁
認知心理學復習提綱(經典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ternberg的記憶掃描(memory scanning)實驗(連榕P87)短時記憶中信息的提取(檢索)是指把記憶項目從短時記憶中回憶出來。關于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問題,Sternberg用記憶掃描實驗進行了研究。他做了一系列的實驗,每次實驗中,首先給被試呈現一系列的記憶項目,如16個數字、字母等。(低于短時記憶的記憶廣度)每個項目的呈現時間為1.2秒,呈現完畢后2秒,進行測驗。測驗項目一半是原記憶項目中的項目,一半不是原項目,前者讓被試做“是”反應,后者讓被試做“否”反應。在這個實驗中,反應時(從呈現測試刺激到被試作出“是”或“否”的反應時間)為提取的心理歷程提供了一個客觀指標。Stern

2、berg認為被試的反應時由三個階段構成,第一個階段是編碼階段,被試把測驗項目表征在工作記憶中;第二個階段是比較階段,把記憶項目從工作記憶中提取出來與測試項目進行比較;第三階段是反應階段,在比較的基礎上作出“是”或“否”的反應。這三個階段所獲得時間的總和就是反應時。另外,Sternberg把識記項目的數量作為唯一的實驗變量,并認為記憶項目的多少對比較階段影響很大,而對編碼階段和反應階段影響較小。1平行掃描與系列掃描的假設Sternberg推斷,考察被試者反應時的變化情況,可以了解被試在被試在短時記憶中比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掃描還是系列掃描。平行掃描是指被試能在同一時間內把測驗項目與記憶項目同時進

3、行比較。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所有的記憶項目被一次檢查完畢,因此記憶項目的多少對反應時沒有影響。系列掃描是指被試把測驗項目同記憶項目一個一個的進行比較,在這種情況下,隨記憶項目的增加,反應時也會增加。按Sternberg的看法,系列掃描又分兩種方式,一是完全的系列掃描,一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掃描。在完全的系列掃描情況下,無論是“是”反應,還是“否”反應,測驗項目要與記憶項目中的每一個項目進行比較,而提取和比較每一個記憶項目都需要時間。因此,隨記憶項目的增加,反應時將以一個恒定的速度增長。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掃描情況下,一種可能是,被試在發現某個記憶項目與測驗項目相匹配以后,加工過程就停止下來,這種搜索比較

4、方式稱之為“自行停止”。其意義是指每當被試發現記憶項目中某個項目與測驗項目相匹配時,就終止掃描。第二種可能是,將測驗項目與記憶中的某個項目相匹配時,被試的比較總是要“窮盡”整個記憶項目,這是“否”反應的加工過程。在實驗中,“是”反應的測驗項目均勻地分布在識記項目系列的不同位置,因此,平均說來,如同把測驗項目安排在整個記憶項目的中間。根據自行停止的假說,這就意味著,當作出一個“是”反應時,被試只需搜索比較記憶項目的一半,在中途停下來(平均而言),但在作出“否”反應時,被試將搜索比較全部記憶項目,搜完整個路程,因此,如果被試在進行搜索比較時,是自行停止的話,那么,對“是”反應來說,他只需進行(N1

5、)/2次的比較,它的反應時是:RTer【(N1)/2】×C,重新安排這幾項,使RT表示為N的函數,即可得到:RT(erc/2)c/2)/N,從這里可以看到;反應時作為記憶項目多少的函數,在“是”反應的情況下,其斜度大約是“否”反應函數斜度的一半。同時,根據完全掃描的假設“是”反應和“否”反應是沒有差別的,它們的反應時函數的斜度沒有差異。2、實驗結果支持了“完全系列掃描”的假設Sternberg的實驗結果表明:不論“是”反應還是“否”反應,短時記憶中信息的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掃描”方式進行的。二者的直線斜率基本相等,約為38ms,換句話說,記憶項目中每增加一個項目,反應時就會增加約38m

6、s,這就意味著進行一次搜索比較花費了38ms的時間,也就是說掃描的速度為每秒25個項目。因此,完全系列掃描速度極快。這一實驗結果是非常有趣的。“完全系列掃描”似乎與我們的直覺背道而馳。這是因為,從我們直覺判斷,在“是”反應的情況下,被試在發現匹配后,還要做許多不必要的比較,是令人不可理解的。怎樣解釋完全系列掃描的過程呢?Sternberg認為,可以把上述記憶掃描任務中的搜索比較過程分成兩個組成部分。一是搜索比較行動本身;二是對比較結果作出決策。從實驗結果的反應時RT39738N來看,被試用來比較測驗項目和記憶項目的時間非常快,而判斷是匹配還是不匹配的時間即決策過程相對地慢。因此,如果是自行停止

7、系列掃描地話,那么,對記憶項目地掃描過程將是比較、決策、比較、決策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完全系列掃描”的話,那么,對記憶項目的掃描將是比較、比較.決策,也就是說,當記憶項目被窮盡時,才作出決斷。因此,如果被試能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比較,而作出決策相對地慢,那么,完全系列掃描將是一種方便而有效地方式,。3、Sternberg經典研究引起的反響 Sternberg的研究在心理學中引起了巨大反響。許多人相繼利用不同材料、不同被試、進行同一感覺通道和交叉感覺通道的研究,得到了與Sternberg相一致的研究結果。卡瓦諾(1972)統計了不同材料條件下,一個項目的加工時間,或者說掃描一個項目的平均時間,加工速

8、度隨記憶容量的增大而提高,記憶容量越大的材料,掃描越快。Sternberg的模型也遭到了一些批評。(1)Carblallis等人(1972)認為,Sternberg實驗用的數字最多為6個,項目太少容易得到反應時和識記項目的線形關系。識記項目多,就會出現系列位置效應,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項目提取的就快些。(2)Morin等(1976)認為Sternberg實驗中刺激的呈現速度太慢。快速出現系列位置效應。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可解釋為可以從項目系列的兩端開始進行掃描。搜索到所需項目后,即可自行停止。(3)Townsend(1972)從加工容量有限的觀點出發,認為從Sternberg的實驗結果得到的不是

9、完全系列掃描的結論,而是平行掃描的結論。他們解釋是,隨著記憶項目增多,平均分配給每個項目的加工容量就少,因此,即使同時比較,反應時也要相應增加。Waugh和Norman(1965)關于短時記憶遺忘的原因的實驗(參見王甦P168) 關于短時記憶遺忘原因有兩種學說:消退說和干擾說。消退說認為如果短時記憶得信息得不到復述,其記憶痕跡將自然減弱以至消退。干擾說認為,遺忘是由于短時記憶中受到了其他信息得干擾造成的。要把造成短時記憶遺忘的這兩種因素時間和干擾區分開來,需要心理學家設計巧妙的實驗。Waugh和Norman(1965)設計了將這兩種因素分開的實驗,他們使用探測法。實驗程序:給被試呈現一系列數字

10、,如16個數字,最后一個數字呈現時伴隨一個高頻純音,這個數字就是探測數字。這個數字前面只出現過一次。被試聽到聲音,就把這個探測數字后面的一個數字報告出來。如呈現數字系列3917465218736528*,8是探測詞,7是要報告出來的數字。從要報告的數字到最后一個數字叫間隔數字也是干擾數字,本例中的間隔數字為5。呈現這些間隔數字所用的時間叫間隔時間。實驗自變量:間隔數字的多少或間隔時間的平均可作為自變量因變量:正確再現的百分數為了研究單一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必須將這兩個變量分開。這樣才能了解到正確回憶量是隨時間的延長而減少,還是隨間隔數字干擾數字的增多而減少。為此,他們使用了兩種數字呈現速度:快

11、速呈現為每秒4個數字,慢速呈現為每秒1個數字。這樣在間隔數字,即干擾項目數不變的情況下,就可以研究間隔時間這個單一變量對正確回憶量的影響;同理,也可以在間隔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改變間隔數字,研究它對正確回憶量的影響。實驗結果支持了干擾說。Shepard等人(1971)的心理旋轉實驗 (連榕P119、P124)。程序:用速示器呈現一對一對的圖形,讓被試判斷這兩個圖形是否相同,圖形有三種情況:平面對正確反應為“相同”立體對正確反應為“相同”鏡像對正確反應為“不同”在平面對和立體對中有幾種不同的轉動角度或兩個圖形的方位差。判斷兩個圖形是否相同,記錄反應時。結果:反應時隨方位差度數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說,

12、反應時是兩個圖形角度差的函數。經計算每秒旋轉53°。結論:被試對兩個圖形做比較時,是在頭腦中將一個圖形轉到另一個圖形的方位上來,然后依據匹配的情況再作出判定。想象的轉動或心理旋轉是這類比較的基礎。被試的內省報告中證實了這一點。另外,平面對和立體對的比較模式是相同的,說明在三維空間中和二維平面上的旋轉都是同樣易于想象的。Shepard的貢獻:證實了心理旋轉的存在,表象的漸進性和空間性特點,開創了表象研究的新方向。Cooper和Shepard(1973)的字符旋轉實驗 (連榕P120)Cooper和Shepard(1973)用不同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數碼對心理旋轉做了進一步的研究。

13、實驗的基本程序是,用速示器把某一字符的某一樣本呈現給被試,要求被試判斷該字符是正的還是反的。實驗分兩種情況:無前行信息 單有字符前行信息有前行信息 單有方位前行信息 二者兼有(分開呈現) 二者兼有(結合呈現)1、R字符實驗結果:字符表象旋轉速度為180°0.5秒2、心理旋轉的驗證在R字符實驗中,有字符和方位兩種前行信息的實驗結果是反應時隨樣本的方位變化而發生顯著變化,這是因為被試事先做了心理旋轉。是否如此呢?為證實這一點,Cooper和Shepard(1984)以多邊形為材料進行了有前行信息的實驗,記錄了事先做心理旋轉的時間。程序:呈現多邊形正位樣本及其方位后(分開呈現),要求被試將

14、?圖形的表象旋轉到規定的方位上來,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試驗各?,記錄反應時,接著呈現刺激樣本,做正反判斷。這樣可得到兩個時間,即事先的心理旋轉時間(準備時間)和對刺激樣本作出判斷的時間(反應時)。另外,實驗還規定了旋轉的方向,最大旋轉度數為300°。結果,反應時不隨圖形方位的變化而變化;準備時(事先的心理旋轉時間)隨樣本偏離正位的度數而增加,呈線性關系。心理掃描實驗(連榕P121)Kosslyn等人(1978)利用虛擬地圖做了更為復雜的心理掃描實驗。學習一個虛擬地圖,形成一個表象,然后主試說出地圖上的一個物體后,讓被試注視5秒后,主試說出另一物體,讓被試想象出一個小黑點,從第一個物體

15、掃描到第二個物體。結果是,隨著被試掃描距離的增加,反應時也相應地增加。說明表象同知覺的圖片一樣具有空間特性。它是一種獨立的心理表征,是一種心理圖畫,而不是一種副現象。命題檢驗中的證真傾向(連榕P143.) 在命題檢驗中,人們有一種強烈的證真傾向,而很少去證偽。一、證真和證偽 Wason(1968,1969)以及Wason和Johnson-Laird(1970)著名的四卡片問題。 “如果卡片的一面為元音字母,那么它的另一面則為偶數。”為了證明這個規則的真偽,需要翻看哪些卡片? E K 4 7(連榕為EJ67)二、選擇作業困難的理論解釋 1、強烈的證實命題為真,而很少證實命題為偽的心理傾向。選擇E是正確的,但卡片4不必翻看,因為它的背面是元音字母,則證實了這個規則為真,若為輔音字母,這條規則仍然成立,因為輔音字母跟它背面是偶數還是奇數沒有關系。46的被試選擇p和q,說明了證實的心理傾向,卡片7是應該翻看的,因為如果它的背面為元音字母,則會推翻這個規則,但只有4的被試翻看了卡片7,說明人們很少去證偽。2、將條件命題的單向性錯誤地理解為雙向性,進行了不適當的換位。如把“若p,則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