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測試題本試卷分第卷(選擇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卷(選擇題)一、選擇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1、“禹鑄九鼎”“禹開九州”是上古時候的傳說,它們實際上反映了A、禪讓制的結束 B、商王朝的發展 C、西周的強盛 D、夏朝的建立2、西周時,周公帶兵東征,平定叛亂,之后,周公“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進行封建改革 B、分封諸侯國 C、實
2、行宗法制 D、推行郡縣制3、西周宗法制中周王室享受大宗待遇的是周武王正妻所生之長子 周成王正妻所生之子周公旦妻子所生長子 周宣王嫡長孫A、 B、 C、 D、4、下列對西周宗法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3、 A、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上的體現 B、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團結C、由原始社會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 D、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5、中國傳統文化中推崇“尊祖認宗”,下列與此現象有密切關系的是A、王位世襲制 &
4、#160;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權制6、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職能的是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使大夫7、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度,郡守和縣令的產生方式是:A、世代相襲 B、考試選拔
5、0;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舉8、下列最能體現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本質特征的是 A、推行郡縣制 B、皇帝直接任免各級官吏C、制訂法律鎮壓人民反抗 D、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政府9、秦朝之所以能夠“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主要原因是 A、生產力的大發展
6、0; B、國家實現了統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了法治10、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守宰(宰:縣令)此其所以為得也。”柳宗元這段話實際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縣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
7、度C、肯定了秦朝的賦稅制度 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11、柳宗元說:“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兩個“制”分別是指A、分封制和郡縣制 B、宗法制和郡縣制 C、分封制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D、宗法制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12、漢武帝以后,漢朝刺史的主要職能有A、監察地方高官
8、0; B、管理地方行政事務C、舉薦官吏候選人 D、征收地方賦稅13、15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為祭宗廟,要列侯獻酎金助祭,以所獻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為借口,廢列侯106人。這段材料說明了 A、漢武帝貪財暴虐 B、列侯獻酎金的金子有問題 C、漢武帝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漢武帝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15、“君主近臣
9、,代起執政,品位既高,退居閑曹。”這種情形以漢武帝為例的話,下列哪一項的敘述是正確的? A、近臣,攘奪相權,朝廷始分中外朝,丞相屬外朝 B、尚書被中書取代C、以三公決策,輔政武帝 D將相權一分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權16、下列是秦與隋唐時期的中
10、央官制示意圖,比較兩圖最能說明的問題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唐代以分權得以集權C、唐代尚書省權力最大 D、太尉的權力下放到兵部17、舊唐書載:“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對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反映了方國對中央的威脅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勢力沖擊C、反映了藩鎮割據威脅到中央集權
11、60; D、反映了藩鎮問題得到解決18、在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中,中央取得關鍵性勝利是在A、秦 B、西漢武帝時 C、北宋 D、明太祖時19、我國古代設置過的地方行政區中,州、道系由監察區演變而來。最初設置州道為監察區的兩個王朝分別是A、隋朝、南宋 B 、東漢、北宋 C、元朝、明朝 D、西漢 、唐朝
12、20、下列官職作為監察機制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御史大夫 刺史 觀察使 按察司A、
13、60; B、 C、 D、21、我國的行省制度最早開始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22、我們的家鄉無錫(江陰屬無錫)在元朝時屬于哪個行政區?A、中書省 B、湖廣行省 C、江浙行省 D、江蘇省23、皇權和相權的矛盾一直是君
14、主專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的基本解決是在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24、規定“以后子孫做皇帝,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辦事效率 B、強化君主專制C、讓“群臣”監督皇帝 D、精簡政
15、府機構25、清初決定軍國大事的機構是:A 皇帝 B 、議政王大臣會議 C 內閣 D 六部26、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峰是因為它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完全聽命于
16、皇帝,軍國大事由皇帝一人裁決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與權限27、下列歷代措施中,你認為能夠起到限制地方割據勢力作用的是:秦始王廢分封,置郡縣 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宋太祖對藩鎮實行“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 明太祖在中央設立殿閣大學士A、 B、 C、 D、28、以下關于內閣的表述正確的是 明太祖時設置殿閣大學士并開始參與決策內閣制度是明成祖時正式形成的內閣是
17、專制皇權強化的產物 內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約皇權的作用A、 B、 C、 D、 30、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消極作用逐漸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18、160; A、激化了階級矛盾
19、; B、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C、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斗爭激烈 D、嚴重阻礙中國社會進步 第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題,31題10分,32題18分,33題12分,共40分) 31、西周時期,有一個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后來他再娶了一個妾,為他生了大兒子,此后,妻子又為他生了一個小兒子。數十年后,這位諸侯王死去。請問:(1)他的王位和
20、家業應該由誰繼承?(6分) (2)如果是現在,這位諸侯王的遺產又該怎樣劃分?(4分) 32、閱讀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圖)
21、; 材料二 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虜騎所過,莫不潰散。朱熹朱子語類卷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以北地區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省,為全國行政中樞。總領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兩路,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值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
22、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趙翼蘑曝雜記卷 材料五 嘉慶四年正月初八日諭:“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將所奏之事預先告知軍機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門奏章呈遞后,朕可即行召見,面為商酌,各交該衙門辦理,不關軍機大臣指示也。” 選自樞垣紀略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
23、識回答:(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職責分別是什么?(3分)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2分)“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行政一切收了”的具體措施指哪些?(2分)材料二作者對此看法如何?(2分) (3)材料三中元朝設置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2分) (4)依據材料四、五,雍正帝設軍機處的原因是什么?(2分)嘉慶時軍機大臣的主要職能是什么?(2分) 33、述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兩大矛盾的演變趨勢。(12分) 附:答案一、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D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第二次月考試題含解析
- 家居色彩搭配培訓課件
- 滅火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培訓
- 2025混凝土承包合同簡易范本
- 2025紫菜軟件ERP實施服務合同
- 2025年簽訂買賣合同需留意的法律問題
- 2025存量房居間買賣合同
- 2025國內域名轉讓合同范本
- 2025智能音箱采購合同
- 2025手游代理合同范文
- 國企統戰工作總結匯報
- 《含能材料與應用》課件
-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考試試題
- 真實的PBL真實的挑戰:項目式學習設計指南
- 水果批發市場項目商業計劃書
- 前庭大腺囊腫護理查房課件
- 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
- 高考數學刷題:全國一模套卷(12套含答案)
- 綠化人員缺崗應急預案
- JGJ366-2015 混凝土結構成型鋼筋應用技術規程
- 土木工程材料試題(5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