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結構設計速查一、 關于梁1. 框架結構要求l 主體結構除個別部位外,不應采用鉸接l 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不應采用單跨框架。l 應考慮樓梯對地震作用及其效應的影響,并應對樓梯構件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l 梁柱邊對齊時,bb0.3bCl 填充墻:(1)砌體填充墻2d6500,拉筋應沿墻全長貫通。(2)墻長大于4m或層高的2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墻高超過4m時,半高處加水系梁。(3)樓梯間采用砌體填充墻時,應采用鋼絲網砂漿面層加強。l 抗震設計時,框架角柱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設計。l 抗震設計時,一、二、三級框架的節點核心區應進行抗震驗算;四級可不算。l 采用扁梁時,應驗算剛度和
2、裂縫。計算撓度時,可扣除梁起拱;對現澆梁板結構,宜考慮梁受壓翼緣的有利影響。2. 框架梁縱筋要求(1)抗震設計時,計入受壓鋼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壓區高度與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級不應大于0.25,二、三級不應大于0.35。(2)梁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抗震等級位置支座(取較大值)跨中(取較大值)一級0.40和80ft/fy0.30和65ft/fy二級0.30和65ft/fy0.25和55ft/fy三、四級0.25和55ft/fy0.20和45ft/fy非抗震0.20和45ft/fy45ft/fy55ft/fy65ft/fy80ft/fy鋼筋300360300360300360
3、300360C300.2150.2620.310C350.2360.2880.3400.419C400.2570.2140.3140.2610.3710.3090.456(3)抗震設計時,梁端截面底面和頂面縱向鋼筋面積的比值,一級0.5,二、三級0.3。(4)抗震設計時,梁端縱筋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應大于2.75%;梁端配筋率大于2.5%時,一半拉通。(5)梁面通筋:兩根;直徑:一、二級d14,不小于梁頂底面縱面積1/4;三、四級d12。3. 框架梁箍筋要求l 抗震設計時,梁端箍筋的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符合表的要求;梁端縱向鋼筋配筋率大于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大2m
4、m。表梁端箍筋加密區的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抗震等級加密區長度(取較大值)(mm)箍筋最大間距(取最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徑(mm)一2.0hb500hb/4,6d,10010二1.5hb,500hb/4,8d,1008三1.5hb,500hb/4,8d,1508四1.5hb,500hb/4,8d,1506注一、二級框架梁,箍筋d14mn、肢數4肢,且肢距150,箍筋加密150mm。l 箍筋:hb300:d6150;300<hb500:d6200;500<hb800:d6250;hb>800:d8300l 當梁中配有受筋時,其箍筋直徑dv受力筋直徑d/4;一層受力筋根
5、數5時:復合箍筋。l 框架梁箍筋通長不小于下值混凝土ft一級(=0.30)二級(=0.28)三級(=0.26)Fyv=270Fyv=300Fyv=270Fyv=300Fyv=270Fyv=300C201.100.1220.1100.1140.1030.1060.095C251.270.1410.1270.1320.1190.1220.110C301.430.1590.1430.1480.1330.1380.124C351.570.1740.1570.1630.1470.1510.136C401.710.1900.1710.1770.1600.1650.148截面寬b200b300b600b80
6、0b1200一級配箍數2d62002d82004d82006d82006d10200配箍率0.14%0.17%0.17%0.18%0.19%二、三級配箍數同上3d8200同上同上同上配箍率0.25%l 箍筋肢距:一級(200,20d)min;二三級(250,20d)min;四級3004. 剪力墻結構連梁l 定義:跨高比<5l 超筋的處理:(1) 減小連梁高度或采用雙梁(2) 增大連接的墻體及上下層連梁彎矩(3) 按獨立墻肢二次計算,取大值。l 連梁的配筋跨高比最小配筋率跨高比最大配筋率非抗震0.20非抗震2.5l/hb0.50.20和45ft/fyl/hb1.00.6O.5<l/h
7、b1.50.25和55ft/fy1.0<l/hb2.01.2l/hb>1.5一級0.40和80ft/fy2.0<l/hb2.51.5二級0.30和65ft/fyl/hb>2.52.5其他0.25和55ft/fy如超最大配筋率,則應按實配鋼筋進行連梁強剪弱彎的驗算。l 箍筋:抗震全長加密,同框架梁端加密。非抗震d6150;l 腰筋:腹板高:hw450時,d10,間距200。跨高比2.5時:配筋率0.15%5. 筒中筒結構梁外框筒梁和內筒連梁:(1) 箍筋:非抗震d8150;抗震d10100(連梁內配交叉暗撐時d10200)(2) 框筒梁主筋:d16;腰筋:d10200(3
8、) 框筒梁和內筒連梁:跨高比2:宜增配對角斜向鋼筋。跨高比1的宜采用交叉暗撐(bxh=400x400,暗撐承擔全部剪力,配筋4d14)6. 轉換梁l 主筋及箍筋項目抗震等級備注特一級一級二級非震配筋率0.60.50.40.3配箍特征值1.31.21.10.9335Mpa配箍率0.740.680.630.51C40400Mpa配箍率0.620.570.520.43C40舉例:B=400,4d10100,v=0.78%;B=600,4d12100,v=0.75%;B=800,6d12100,v=0.85%l 加密箍筋:范圍:柱邊1.5hb,托柱邊1.5hb;墻邊兩側1.5hb;箍筋量:d10100
9、l 偏心受拉的轉換梁的支座上部縱向鋼筋至少應有50%沿梁金長貫通l 腰筋:d16200(框支梁);d12200(托柱梁)l 轉換梁縱向鋼筋接頭宜采用機械連接,接頭率50%l 梁截寬bb(hw,400);梁截高hbL/8二、 關于柱1. 柱截面尺寸:抗震等級一、二、三四、2層非震矩形400300250圓形450350h/b4(h/b>4為墻)2. 柱軸壓比限值結構類型抗震等級一二三四框架結構0.650.750.85-板柱剪力墻、框架剪力墻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結構0.750.850.90.95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0.60.7-注:(2)C65-C70:軸壓比:-0.05;C75-C80:軸壓比
10、:-0.10(3)剪跨比:1.52軸壓比:-0.05;<1.5軸壓比專門研究(satwe-0.10)(4)井字復合箍(復合螺旋箍):箍筋100、肢距200、dv12連續復合螺旋箍:箍筋80、肢距200、dv10。軸壓比:+0.10,(5)芯柱(0.8%):柱軸壓:+0.05;與4款結合時柱軸壓:+0.15。配箍特征值按軸壓比增加0.10的要求確定;(6)調整后的柱軸壓比限值不應大于1.05,(7)類場:軸壓比限:-0.05(我的建議)(8)連體結構連接范圍及上下層柱:-0.05,全高加密3. 柱縱向配筋3.1 柱縱向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柱類型抗震等級非抗震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中柱、邊
11、柱0.9(1.0)0.7(0.8)0.6(0.7)0.5(0.6)0.5角柱1.10.90.80.70.5框支柱1.10.9-0.7注(1)表中括號內數值適用于框架結構;(2)335MPa鋼筋+0.10;400MPa鋼筋+0.05(3)C60時+0.1(4)類場、較高的高層(>40米框架,>60米其他建筑),+0.1。(5)柱截面每一側0.2%;3.2 柱的縱向鋼筋要求:(1)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一、二、三級抗震:縱筋間距不宜大于200mm;四級和非抗震柱鋼筋間距不宜大于300mm;縱筋凈距均不應小于50mm。(3)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非抗震不宜大于5%、不應大于6%,抗
12、震設計時不應大于5%。(4)一級且2柱,其單側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5)邊柱、角柱及剪力墻端柱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產生小偏心受拉時,柱內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加25%。(6)柱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4. 柱的箍筋要求4.1 柱端箍筋加密區的構造要求抗震等級箍筋最大間距箍筋最小直徑一級、框支柱6d和100較小值10二級8d和100較小值8三級8d和150(100:柱根、2)較小值8(6:柱尺寸400)四級8d和150(100:柱根、2)較小值6注:(1)一級框架:dv14&箍筋肢距150和二級框架:dv10&箍筋肢距200時,箍筋間距可用150(
13、柱根除外)(2)三、四級框架,箍筋直徑用d8:(柱根、2、3.0%)4.2 柱箍筋加密(1) (邊長,凈高/6,500)max;(2) 底層柱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柱根以上1/3柱凈高(3) 2柱和4柱(有填充墻):全高加密(4) 一、二級框架角柱:全高加密(5) 需要提高變形能力的柱:全高加密(6) 連體結構連接范圍及上下層柱:全高加密(7) 框支柱:全高加密4.3 柱加密區范圍內箍筋的體積配箍率:v=vfc/fyv配箍率特征值抗震等級箍筋形式柱軸壓比0.300.400.500.600.700.800.901.001.05一普通箍、復合箍0.100.110.130.150.170.20
14、0.23-螺旋箍、復合或連續復合螺旋箍0.080.090.110.130.150.180.21-二普通箍、復合箍0.080.090.110.130.150.170.190.220.24螺旋箍、復合或連續復合螺旋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三普通箍、復合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螺旋箍、復合或連續復合螺旋箍0.050.060.070.090.110.130.150.180.20(我的規定)項目一級二級三級N0.4N>0.4N0.5N>0.5N0.6N>0.6v0.110.170.110
15、.170.110.17體積配箍率v特征值v=0.9v=0.11v=0.13v=0.17v=0.22箍筋強度300360300360300360300360300360C350.500.420.610.510.720.600.950.791.221.02C400.570.480.700.590.830.691.080.901.401.17C450.630.530.760.650.910.761.201.001.551.29C500.690.580.840.711.000.831.311.091.691.41C550.760.630.930.771.100.911.431.191.861.55C6
16、00.830.691.010.841.190.991.561.302.021.68C650.890.741.080.901.291.071.681.402.181.82C700.950.801.160.981.381.151.801.502.331.94注:(2)對一、二、三、四級框架柱,加密區體積配箍率分別不應小于0.8%、0.6%、0.4%和0.4%。(3)2柱宜采用復合螺旋箍或井宇復合箍,體積配箍率v1.2%;9度,v1.5%。(4)計算復合螺旋箍筋體積配箍率時,其非螺旋箍筋的體積應乘以換算系數0.80(5)抗震轉換柱:箍筋特征值:+0.02,體積配箍率1.5%4.4 抗震柱箍筋設置的間
17、距級肢距:(1)箍筋加密區的箍筋肢距,一級不宜大于200mm,二、三級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四級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縱向鋼筋宜在兩個方向有箍筋約束。(2)柱非加密區的箍筋,其體積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區的一半;其箍筋間距,不應大于加密區箍筋間距的2倍,且一、二級不應大于10倍縱向鋼筋直徑,三、四級不應大于15倍縱向鋼筋直徑。4.5 非抗震設計時,柱中箍筋應符合下列規定:(1)間距(400,bC,15d);dv(d/4,6)(2)>3%,dv8,肢距(10d,200)(3)當柱每邊縱筋多于3根時,應設置復合箍筋;(4)柱內縱向鋼筋采用搭接做法時,間距(5d,100
18、);肢距(10d,200)5. 框架節點核心區箍筋規定:(1)非抗震設計時,箍筋間距不宜大于250mm。(2)抗震設計時,一、二、三級框架節點核心區配箍特征值分別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箍筋體積配箍率分別不宜小于0.6%、0.5%和0.4%。(3)2柱框架節點核心區的體積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區上、下柱端體積配箍率中較大值。6. 框支柱抗震轉換柱:箍筋箍特征值:+0.02,體積配箍率1.5%;全高加密,d101007. 錯層柱(1)柱截面高度不應小于600mm,混凝土C30,全柱箍筋加密(2)柱抗震等級應提高一級采用。8. 連體結構(1)連接體及與連接體相連的構件在連接體范圍及上、
19、下層,抗震等級應提高一級。(2)與連接體相連的框架柱在連接體高度范圍及其上、下層,箍筋應全柱段加密配置,軸壓比限值應按其他樓層框架柱的數值減小0.05采用;(3)與連接體相連的剪力墻在連接體高度范圍及其上、下層應設置約束邊緣構件。三、 關于剪力墻1. 剪力墻結構定義,加強部位、約束部位Hw/bw>4;不宜>8米底部加強部位:(2,1/10,轉化層+2)Max,H<24米時取1層一、二、三級加強部位+1層:約束邊緣構件(B級設1-2層過度層)小軸壓比不設約束構件(9度一級0.1,非9度一級0.2,其他0.3)2. 剪力墻約束暗柱(1) 約束暗柱箍筋(計入水平鋼筋,但30%)項目
20、一級(6,7,8)二、三級N0.3N>0.3N0.4N>0.4lc(暗柱)0.15hw0.20hw0.15hw0.20hwlc(翼柱、端柱)0.10hw0.15hw0.10hw0.15hwv0.120.20.120.2箍筋間距(豎向)100150箍筋間距(水平)300,豎筋間距*2混凝土構造構件箍筋(連體、錯層B級)v=0.10N0.3(一級)N0.4(二、三級)v=0.12N>0.3(一級)N>0.4(二、三級)v=0.20270300360270300360270300360C350.620.560.460.740.670.561.241.110.93C400.71
21、0.640.530.850.760.641.411.271.06C450.780.700.590.940.840.701.561.411.17C500.860.770.641.030.920.771.711.541.28C550.940.840.701.121.010.841.871.691.41C601.020.920.761.221.100.922.041.831.53(2) 約束暗柱主筋一二三備注配筋率1.21.01.0配筋量8d166d166d143. 剪力墻構造暗柱構造暗柱配筋抗震等級加強部位一般部位備注主筋箍筋主筋箍筋一1.0,6d16d81000.8,6d16d8150連體、錯層
22、B級主筋:+0.1箍筋:v=0.10二0.8,6d14d81500.6,6d14d8200三0.6,6d12d61500.5,6d12d6200四0.5,4d12d62000.4,4d12d62504. 墻體(豎向、水平)鋼筋一二三四級備注配筋率0.250.2H<25,軸壓比小,豎向筋:0.15配筋量D8300,dhw/10鋼筋直徑加強區:橫向:d8200豎向:d10200一般區:橫向:d8300豎向:d10300筒體加強區0.3%框支墻加強區0.3%,非抗震0.25%;d8200錯層結構抗震0.5%,非抗震0.3%頂層剪力墻,樓、電梯間,端開間縱墻,山墻:配筋率0.25,D8200(剪
23、力墻結構規定)5. 一、二、三級剪力墻底部加強區軸壓比抗震等級一級(9度)一級(7,8度)二、三軸壓比0.40.50.66. 墻體配筋排數:bw400雙排拉筋d6600400<bw700三排700<bw四排7. 厚度一、二級加強部位bw200其他bw160一字墻一、二級加強部位bw220其他bw180短肢墻加強部位bw200其他bw180三、四級bw160(一字墻加強部位bw180)筒體壁:bw200,內墻bw160非抗震、電梯井筒bw160錯層結構:抗震bw250;非抗震bw2008. 梁下暗柱長度:bb+2bw一二三四備注配筋率1.00.80.70.6級鋼-0.05箍筋D815
24、0D6200樓面梁不宜支撐在剪力墻或核心筒的連梁上(框-剪結構無此規定)9. 短肢墻:4<Hw/bw8bw300(剛度較大連梁的開洞墻除外)不宜采用一字形短肢墻,不宜有平面外梁。高層結構(H>24米);傾覆力矩不宜>50%;不應全部采用短肢墻傾覆力矩>30%時,高度降低為:7度100米,8度80米,8.5度60米B級結構或9度地震不宜布置短肢墻,不應采用較多短肢墻(傾覆力矩>30%)l 短肢墻軸壓比、內力調整、配筋一二三四備注軸壓比0.450.50.55一字形-0.1加強調整1.61.41.2長短均調一般調整1.41.21.19度另調一般配筋1.2%1.0%加強配
25、筋1.0%0.8%10. 框架-剪力墻結構1. 框剪的判斷框架傾覆力P整體結構框架部分剪力墻部分02Q調整適用高度位移控制結構特點P10%剪力墻框-剪剪力墻是框-剪剪力墻較多墻10%<P50%框-剪框-剪框-剪是框-剪框-剪典型50%<P80%框-剪框架框-剪是框架+框-剪偏少墻80%<P框-剪框架框-剪是框架框-剪極少墻2. 剪力墻的間距樓蓋形式非抗震6,789現澆5.0B,60m4.0B,50m3.0B,40m2.0B,30m預制3.5B,50m3.0B,40m2.5B,30m-墻距端部:表中距/2單片墻<30%剪力;暗梁高度:2bw邊框柱加強部位、孔邊柱:宜箍筋加
26、密抗震等級不提高了,哈哈11. 框筒結構(1) 筒中筒結構H額定80米,H/B3(2) 框筒結構:宜B核H/12;H60米按抗剪結構設計筒柱距宜12米(抗震)15米(非抗震)核心筒開洞要求(3) 筒體墻厚:筒壁200,筒內:160(4) 筒體配筋抗震加強部位墻體:=0.3%角部全高設約束暗柱,加強部位箍筋用”箍筋”(非拉筋)(5) 內力調整框架承擔的總剪力V調整V<0.11. 框架剪力調整到15%2. 墻體剪力*1.13. 墻體抗震措施提高一級0.1<V0.2框架:(0.2Q,1.5V)max(6) 計算控制位移比1.4,周期比0.85,T1扭轉分量30%(7) 框筒結構角區加強配
27、筋(雙層雙向)長度(L/3,3米)max;D8150,=0.3%四、 復雜高層1. 基本規定轉換、加強、錯層、連體、豎向內收(20%,25%)、懸挑(10%,4米)超限結構:位移比1.4(位移0.4倍時按1.6),周期比0.9,層剛比0.5,高位轉換(7度超過5層,8度超過3層)、三項超標2. 轉換結構(1) 層剛比驗算1、2層轉換時,e1宜為1,非震不應<0.4,抗震不應<0.5(剪切剛度)3層及以上轉換時,1,不應<0.6;(規范法1)e2宜為1,非震不應<0.5,抗震不應<0.8(剪彎剛度)框支柱、剪力墻加強部位:抗震等級提高一級(2) 其他框支柱承擔彎矩應
28、<50%二次轉換要求應力分析,B級不宜采用(3) 墻柱距、內力調整框支墻柱間距、內力調整項目非抗震1-2框支3及以上框支備注距離控制墻距3B,362B,241.5B,20墻柱距1210不宜剪力調整10柱2%3%柱占總剪力>10柱20%30%(4) 墻體配筋:框支墻加強區0.3%,非抗震0.25%;d82003. 錯層結構墻厚非抗震:200;配筋0.3%墻厚抗震:250;配筋0.5%;抗震等級提高一級;混凝土C30;4. 連體結構與連體結構相連的剪力墻在連接體高度范圍及上下層,應設置約束邊緣構件。五、 基礎及地下室1. 基礎埋深:天然地基或復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樁基礎,不
29、計樁長,可取房屋高度的1/182. 地下室外墻水平、豎向配筋:150,0.3%。墻厚200250300350400450500配筋量d10125d12150d12125d14140d14125d16140d16125配筋率0.310.300.300.310.310.320.323. 高層建筑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 地下室頂板避免開大洞口(30%),混凝土:C30;樓蓋:h=180,雙層雙配筋:0.25%;(2) 地下一層與首層側向剛度比不宜小于2;(3) 地下室頂板對應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節點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之一:(4) 地下一層柱截面每側縱向鋼筋面不應少于
30、地上的1.1倍;地下一層梁端頂面和底面的縱向鋼筋應比計算值增大10%采用。(5) 地下室頂板梁柱節點左右梁端截面與下柱上端同一方向實配的受彎承載力之和不小于地上一層對應柱下端實配的受彎承載力的1.3倍。(6) 地下室剪力墻不小于首層配筋。4. 基礎防水混凝土的抗滲等級(表)基礎理肯深度H(m)抗滲等級備注H<10P610<H20P820<H30P10H>3OP125. 其他要求(1) 基礎及地下室的外墻、底板,當采用粉煤灰混凝土時,可采用60d或90d齡期強度。(2) 抗震設計時,獨立基礎宜沿兩個主軸方向設置基礎系梁。(3) 每隔30m40m設置后澆帶;后澆帶封閉時間宜
31、滯后45d以上,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提高一級,宜采用無收縮混凝土,低溫入模。(4) 主體結構地下室底板與擴大地下室底板交界處,其截面厚度和配筋應適當加強。(5) 高層建筑地下室外周回填土應采用級配砂石、砂土或灰士,并應分層窮實。六、 板厚及配筋l 一般樓層現澆樓板厚度不應小于80mm;板內預埋暗管時不宜小于100mm;l 頂層樓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雙層雙向配筋;l 轉換層樓厚度:180mm,雙層雙向配筋,p0.25%,C30。l 普通地下室頂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l 嵌固地下室樓層厚度不宜小于180mm,應采用雙層雙向配筋,p0.25%,C30。l 預應力樓板厚度可按跨度的1/451/
32、50采用,且不宜小于150mm跨度(6.5米,C40)。l 框筒結構角區板:雙層雙向d8150,p0.3%。長度:(L/3,3)l 連體結構:板厚:150mm,雙層雙向鋼筋p0.25%。l 多塔樓結構以及體型收進、懸挑結構,豎向體型突變部位:樓厚150mm,雙層雙,p0.25%。l 體型突變部位上、下層結構的樓板也應加強構造措施。七、 關于抗震等級的提高1. 甲、乙類:提高一級;但類場地不提高;甲類計算提高2. 丙類類場地:降一級(6度除外)3. 9度,A類乙級:提高一級4. 7.5,8.5度,、場地:提高一級5. 框筒結構,框架承剪力<10%總剪力,剪力墻:提高一級6. 轉換層3層,框
33、支柱、墻體底部加強部位:提高一級7. 帶加強層高層,加強層及相鄰層的框架柱、核心筒剪力墻:提高一級8. 錯層處框架柱、受力的剪力的墻:提高一級9. 連接體及與連接體相連的結構構件在連接體高度范圍及其上、下層,提高10. 懸挑結構的關鍵構件以及與之相鄰的主體結構關鍵構件:提高一級11. 體型收進部位上、下各2層塔樓周邊豎向結構構件:提高一級八、 關于計算1. 頂層抽柱、抽墻:宜彈性、彈塑性時程分析2. 薄弱層驗算:框架結構3. 下列高層應算彈塑性變形:(1)79度時樓層屈服強度系數小于0.5的框架結構;(2)甲類、9度乙類;(3)隔震、消能;4. 下列高層宜算彈塑性變形:設防烈度、場地類別建筑高
34、度備注8度類場地和7度>100m8度場地類>80m9度>60m(1) 表列結構且豎向不規則(剛度、承載力、內收、轉換、質量不勻)(2) 7度類場地和8度乙類;(3) 板柱-剪力墻結構;5. 下列建筑,應彈性時程分析(1) 甲類;表列乙丙類(2) 豎向不規則(剛度、承載力、內收、轉換、質量不勻)6. B級、混合和復雜結構:(1)應彈性時程計算;(2)宜彈塑性靜力或性動力法。7. H150m,可靜力彈塑性法;H>200m,應彈塑性時程法;H>300m,兩個設計單位計算8. 體型復雜(不規則數3)、布置復雜(多塔、連體)及B級高層,應兩個軟件計算。9. 多塔結構,宜按整
35、體和分塔分別計算,取大值。10. 復雜結構的受力復雜部位(如二次轉換),宜按應力分析結果配筋。11. 框支結構,平面較長或不規則,各剪力墻內力相差大,可簡化計算板面內受彎。12. 連體宜補充分塔模型計算。13. 高層7.5度且樓面梁24米、轉換梁8米、懸臂2米,應算豎向地震(1) 偶然偏心算指標;雙向地震算配筋(2) 安全等級一級且有特殊要求時,可用拆除構件方法進行抗連續倒塌設計14. 性能設計要求:(1) 超限結構(2) 結構類型或有些部位結構布置復雜,難以直接按本規程的常規方法進行設計;(3) 高烈度區(8度、9度)的甲、乙類設防標準的工程(4) 處于抗震不利地段的工程,難以確定抗震等級或
36、難以直接按常規方法設計15. H>200m或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宜風洞試驗。(1) 平、立面復雜(2) 開洞、連體(3) 周圍環境地形復雜16. 體型復雜,應考慮風向角的不利影響。17. 下列建筑基礎應進行沉降計算:(3) 甲級樁基,非嵌巖樁和非深厚堅硬持力層的建筑樁基;(4) 乙級樁基,體型復雜、荷載分布顯著不均勻或樁端平面以下存在軟弱土層。(5) 軟土地基多層建筑減沉復合疏樁基礎。地基承載力fak<130fak<200fak<300框架層數6或體型復雜78(6) 甲、乙級天然基礎(7) 丙級表列天然基礎(8) 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大(9) 軟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
37、在偏心荷載時(10) 相鄰建筑距離過近可能發生傾斜時(11) 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完成時(12) 對經常受水平荷載作用的高層建筑、高聳結構和擋土墻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尚應驗算其穩定性(13) 基坑工程應進行穩定性驗九、 不規則結構列表(多高層均適用)序號項目不規則,不宜不能,超限處理方法1扭轉比(地震偶然偏心)1.2(位移0.4倍時,1.6)1.5(A級)1.4(B級)累計:不宜3超限2凸凹凹進>30%3樓板開洞有效寬度<50%,開洞面積>30%錯層大于梁高板凈寬<5米板凈寬<2米4加強層5錯層結構6連體結構7多塔結
38、構內收0.2,0.25外挑0.1,4米8周期比0.90(一般)0.85(復雜高層)9轉換結構7度 6層,8度 4層1.2510剛度突變1框架結構0.7(比上一層)0.8(比上三層)0.51.2511剛度突變2框剪、剪力墻、框筒0.9(一般)1.1(層高>1.5上層)1.5(底層)1.2512承載力突變0.80.65(A級)0.75(B級)1.25與剛度不同時出現13質量不均1.5第二部分:結構輸入信息(SATWE)一. 總信息1. 水平力與整體坐標的夾角抗震設計時,原則上應將“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作為地震作用方向角對結構進行補充汁算,以體現最不利的地展作用的影響。但通常是僅當地展作用最
39、大的方向角大于15度時,才要求補充地震作用最大方向角的結構整體電算。水平力包含水平風荷載和水平地震力,在這里建議以風荷載大的面方向(或其垂直向),作為其水平力與整體坐標的夾角,一般填0。2. 混凝土容重鋼筋混凝土的容重約為25,但PKPM軟件在計算中未考慮結構面上粉刷層荷載,是偏于不安全的,但同時梁與柱、梁與梁的交叉的重疊部分未予扣除,這部分荷載又算多了,綜合考慮兩種因素,根據測算,一般按結構類型取值::框架結構25框剪結構26剪力墻結構27對于具體的構件:板、柱相當;梁大了約10%;3. 鋼結構自重鋼材的容重一般為78.5,但對于鋼結構工程,不僅要考慮建筑裝修荷載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還應考慮
40、鋼結構構件經常會設置的加勁肋等加強板件和附加的連接板件重量的影響,包括螺拴連接節點的連接板件和螺栓,螺母和墊圈等配件重量的影響,因此鋼結構的自重要放大1.041.18的系數。即取鋼材自重為8293kN/m3。4. 地下室層數帶地下室的多高層建筑在進行結構計算時,上部結構和地下室應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和計算,有幾層地下室就填幾層地下室。這樣做的優點是:(1)可以真實反映上部結構和地下室是一個整體,兩者相互作用共同工作,荷載作用和傳遞途徑清楚;計算地基和基礎的豎向荷載可以一次形成,方便地基和基礎的設計和計算。(2)地下室不受風荷載作用,計算上部結構風荷載時,程序會自動扣除地下室的高度,上部結構的風
41、荷載計算符合實際情況。(3)抗震設計時,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程序會自動從地下室頂板算起,但程序輸出的“剪力墻底部加強區層號”和“剪力地底部加強區高度”包括了全部地下室的層數和高度;抗震等級為一、二、三級的結構,程序會自動將框架柱和剪力墻內力設計值的調整系數乘在地下室以上首層柱底或墻底截面處。(4)當地下室頂板符合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分的條件時,地下室頂板能將上部結構的地震剪力傳遞到全部地下室結構;地下室結構應能承受上部結構屈服超強及地下室本身的地震作用。回填土對地下室的約束系數(剛度增大倍數):一般地下室填3,幾乎完全約束時填5,剛性約束時填-1。如結構無地下室,但當地面層作為結構一層輸入時
42、,該處地下室層數填1。地下室的約束系數可填2。5. 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這是SATWE新設的一個參數,這里的嵌固端指上部結構的計算嵌固端,當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部位時,那么嵌固端所在層為地上一層,即地下室層數+1;而如果在基礎頂面嵌固時,嵌固端所在層號為1。程序缺省的嵌固端所在層號為“地下室層數+1',如果修改了地下室層數,應注意確認嵌固端所在層號是否需相應修改。6. 省將殼元最大邊長(單位m)這是墻元細分時需要的一個重要參數。對于尺寸較大的剪力墻,在作墻元細分形成一系列小殼元時,為確保分析精度,要求小殼元的邊長不得大于給定限值Dmax。SATWE從08新版開始,采用了與05版、08舊版完
43、全不同的墻元劃分方案。為保證網格劃分質量,細分尺寸一般要求控制在1米以內,因此程序隱含值為Dmax=1.0。而早期版本SATWE缺省值為2米,絕大部分工程取值也為2米。因此,如果用08新版或10版讀入舊版數據時,應注意將該尺寸修改為1米或更小,否則會影響計算結果的準確性。7. 墻元側向節點信息這是墻元剛度矩陣凝聚計算的一個控制參數,程序強制為“出口”,即只把墻元因細分而在其內部增加的節點凝聚掉,四邊上的節點均作為出口節點,使得墻元的變形.協調性好,分析結果更符合剪力墻的實際。8. 對所有樓層強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強制剛性樓板假定”和“剛性樓板假定”是兩個相關但不等同的概念,應注意區別。“強制剛
44、性樓板假定”不區分剛性板、彈性板,或獨立的彈性節點,只要位于該層樓面標高處的所有節點,在計算時都將強制從屬同一剛性板。此外,SATWE對于地下室樓層總是強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新規范要求結構計算采用符合結構實際模型的樓板假定。(satwe中說是剛性樓板假定算位移比)9. 強制剛性樓板假定時保留彈性板面外剛度如前所述,SATWE對于地下室樓層總是強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而剛性樓板假定是不考慮板面外剛度的,因此對于板柱體系的地下室,將無法考慮板的面外剛度,從而影響柱內力計算。針對這種情況,SATWE提供了“強制剛性樓板假定時保留彈性板面外剛度”的選項。當此項打勾時,對于彈性板3和彈性板6,只在樓板面內
45、進行強制剛性樓板假定,彈性板面外剛度仍按實際情況考慮;如不打勾,則強制剛性樓板假定時將不保留彈性板的面外剛度。即:如果板柱結構的地下室定義了彈性板3或彈性板6,此項打勾時,所有彈性板均按彈性板3計算,不打勾,則按剛性樓板計算。對于除板柱體系外的結構,如有類似需要,同樣可采用該選項。選擇“強制剛性樓板假定時保留彈性板面外剛度”時,程序在進行彈性板網格劃分時自動實現梁、板邊界變形協調,以保證計算的準確性。10. 結構體系常用的結構類型分為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框架-核心筒結構、簡-筒結構、剪力墻結構、板柱剪力墻結構等。抗規設計時,結構類刑和結構的抗艇等級與抗震規范或高層建筑規程中相應的結構內
46、力調整系數相對應。錯填結構類型有可能使結構的內力調整出錯,影響結構的安全。11. 恒活荷載計算信息SATWE中對恒荷載的計算提供了多種方法,包括“一次性加載”、“模擬施工加載1"“模擬施工加載2"和“模擬施工加載3"。“模擬施工加載1”與“模擬施工加載2”算法均采用了一次集成結構剛度,分層施加恒載,只計入加載層以下的節點位移量和構件內力的做法,來近似模擬考慮施工過程的結構受力,二者不同之處在于,“模擬施工2”在集成總剛時,對墻柱的豎向剛度進行了放大,以縮小墻柱之間的軸向變形差異,更合理的給基礎傳遞荷載。模擬施工3是分層集組剛度、分層施加荷載。對一個n層結構,要分成
47、n個結構進行計算。這n個結構分別由原結構的第1層(承受第1層荷載)、第1至2層(承受第2層荷載)、第3至第i層(承受第i層荷載)等組成的部分樓層結構(第1至n層的結構,是完整結構,但只承受第n層荷載)。對這n個結構,分別組建剛度,分別求解節點位移量,然后選加求內力。模擬施工3必竟更符合施工過程的實際情況,內力、配筋計算更為準確。二、風荷載及活荷載風壓標準值計算公式為:WK=zsZW。其中:z=1+z/z在新規范中,基本風壓Wo略有提高,而建筑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E、脈動增大系數、脈動影響系數都存在減小的情況。所以,按新規范計算的風壓標準值可能比89規范大,也可能比89規范小。具體的變化包括下面幾
48、條:1)、基本風壓::新的荷載規范將風荷載基本值的重現期由原來的30年一遇改為50年一遇:新高規條規定:對于B級高度的高層建筑或特別重要的高層建筑,應按100年一遇的風壓值采用。2)、地面粗糙度類別:由原來的A、B、C類,改為A、B、C、D類。C類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區;D類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較高的城市市區。3)、鳳壓高度變化系數:A、B、C類對應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略有調整。新增加的D類對應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最,比C類小20%到50%。4)、脈動增大系數:A、B、C類對應的脈動增大系數略有調整。新增加的D類對應脈動增大系數比89規范小,約5%到10%。與結構的材料和形式有關。5)、脈動
49、影晌系數:在89高規中,脈動影響系數僅與地面粗糙度類別有關,對應A、B、C類的脈動影響系數分別為,0.48、0.53和0.63。在新規范中,脈動影響系數不僅與地面粗糙度類別有關,而且還與建筑的高寬比和總高度有關,其數值都小于89高規。如C類、高度為5Om、高寬比為3的建筑,=0.46,比89高規小28%,若為D類,則小37%。6)、結構的基本周期:脈動增大系數與結構的基本周期有關(WoT12)。結構的基本周期可采用結構力學方法計算,對于比較規則的結構,也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計算:框架結構T=(0.08-1.00)N:框剪結構、框筒結構T=(0.06-0.08)N:剪力墻結構、筒中筒結構T=(0.0
50、5-0.06)N。其中N為結構層數。建議按程序計算的第一自震周期反填。7)墻活荷是否折減,傳給基礎的活荷載是否折減注意折減只適應于“荷載規范”表的第1(1)項,即住宅、宿舍、旅館、辦公樓、醫院病房、拖兒所、幼兒園。其他情況酌情考慮。規范涉及的受荷面積折減不在這里反映,可通過修改面荷載或活荷分項系數值予以調整。8) 活荷不利布置的最高層號SATWE軟件有考慮梁活荷不利布置功能。若將此參數填,表示不考慮活荷不利布置作用:若填一個大于零的數NL,則表示從NL各層考慮梁活荷的不利布置,而NL+1層以上則不考慮活荷不利布置,若NL等于結構的層數Nst,則表示對全樓所有層都考慮活荷的不利布置。建議作不利布
51、置,省得麻煩。三地震信息1).耦聯振動“抗震”規范規定,位移比大于1.2時要考慮扭轉的影響(考慮耦連);同時規范規定,即使是規則結構,不考慮耦連時,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兩個邊榀,其地震作用應乘以增大系數。增大系數為1.051.3,由于程序對此款未作處理,所以一般結構都應考慮耦連(目前版本唯一的選擇)。過去我們考慮單方向的剛度是一種強迫震動,也就是說不論時怎樣的結構平面,當X向加一個單位力,Y反方向和扭轉方向不產生位移,反之依然。但是這種強迫振動產生的剛度并不能代表結構的最薄弱的方向,如“L”型,“Y”型等,用人為的方法很難找到結構剛度的最弱方向,所以不考慮耦連就會產生不安全因素。而考慮平動耦連后,不但考慮了個方向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且它時一種自由振動,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佳木斯水源井施工方案
- 行為規范小學生
- 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醫患溝通關系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嘉興學院《安全項目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英語聽說(三)》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文理學院《小組工作與社會調查》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拆除項目安全方案范本
- 中國音樂學院《土木工程結構試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咖啡文化與鑒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的服裝購銷合同范本
- 最新六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案湖南文藝出版社湘教版
- 發成果轉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定稿)
- 《起重行車安全操作培訓》ppt
- (完整版)譯林英語四年級下知識點及語法匯總
- 急性闌尾炎護理查房ppt
-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易錯題梳理和重難提升(含答案)
- 西安市綠化養護管理標準
- 一只貓的生命哲學The Zen of Cat(中英文)
- 中外酒店財務管理比較研究2
- 《電子商務基礎》試題全庫
- BD-Ⅱ安裝使用說明書_博睿10-08-17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