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品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食用菌菌種管理體系重慶品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食用菌菌種質量控制體系1、機構和人員1.1應具備省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的檢驗員1名以上,生產技術員2名以上;菌種組責任人1.2機構設置:品質管理員菌種銷售員采購(同公司合并)菌種生產員設備管理員倉管(同公司合并)2、場地、廠房設置2.1場地選擇基本要求 地勢高燥,通風良好。排水暢通,交通便利。環境衛生要求 至少300m之內無禽畜舍,無垃圾(糞便)場,無污水和其他污染源(如大量揚塵的水泥廠、磚瓦廠、石灰廠、木材加工廠等)。2.2廠房設置 有各自隔離的攤曬場、原材料庫、配料分裝室(場)、滅菌室、冷卻室、接種室、培養室、
2、貯存室、菌種檢驗室。廠房建造從結構和功能上滿足食用菌菌種生產的基本需要。攤曬場 要求平坦高燥、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空曠寬闊、遠離火源。原材料庫 要求高燥、通風良好,防雨,遠離火源。配料分裝室(場) 要求水電方便,空間充足。滅菌室 要求水電安全方便,通風良好,空間充足,散熱暢通。冷卻室 潔凈、防塵、易散熱接種室 設緩沖間,防塵換氣性能良好。內壁和屋頂光滑,經常清洗和消毒。做到空氣潔凈。培養室和貯存室 內壁和屋頂光滑,便于清洗和消毒。培養室和貯存室墻壁要加后,利于控溫。菌種檢驗室 水電方便,利于裝備相應的檢驗設備和儀器。3、設備設施3.1基本設備 磅稱、天平、高壓滅菌鍋、接種箱、調溫設備、除濕機、
3、培養架、恒溫箱、冰箱、顯微鏡及常規用具。3.2基本設施 配料、分裝、滅菌、冷卻、接種、培養等各環節的設施規模要配套。冷卻室、接種室、培養室和貯存室都要有調溫設施。4、采購控制 適用于從原輔材料采購、入庫、檢驗、檢查,到投產、回收、報廢等全程受控。4.1原材料準備采購人員應具備培養基原料質量、登記、衛生的知識和技能。原輔材料來源要相對固定。工業副產品規格、質量應符合相關產品標準。培養基原料如:農業秸稈、殼皮、渣餅、糠麩、木屑類應來自非污染農田,應無蟲無螨。化學合成類產品的原料,應選擇食品級材料。不得在生產用培養基內加入有毒有害物質和致敏物質。殺菌劑、殺蟲劑、消毒劑、發酵劑、營養添加劑類,應采購有
4、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登記注冊、有生產許可證或批號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嚴禁采購“三無”產品。容器.1母種 使用玻璃試管和棉塞,試管18mm×180mm或20mm×200mm,棉塞要使用梳棉,不應使用脫脂棉。.2原種 使用650ml750ml,耐126高溫的無色或近無色的玻璃菌種瓶,或850ml耐126高溫白色半透明符合GB 9687衛生規定的塑料菌種瓶,或15cm×28cm耐126高溫符合GB 9688衛生規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各類容器都應使用梳棉或能滿足濾菌核透氣要求的無棉塑料蓋。.3栽培種 使用符合4.1.4.2規定的容器,也可使用17cm×35cm耐126高
5、溫符合GB 9688衛生規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各類容器都應使用梳棉或能滿足濾菌核透氣要求的無棉塑料蓋。.4用水應符合GB 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4.2貯存原輔材料實行定點、分類、分區、分批存放,并有明顯標識。對有溫度、濕度及特殊要求的原輔材料應按規定條件儲存;一般原輔材料的貯存場所或倉庫,應地面平整,通風良好、干燥、清潔,具有防蠅防鼠設施。倉庫內應經常清掃,定期消毒,保持清潔。存放物品應離地離墻,并與屋頂保持一定的距離。垛與垛之間也應有適當的距離。原輔材料場地和倉庫管理人員,要定期檢查質量和衛生情況,按時清掃、消毒、通風換氣。確定原輔材料的儲存期,采用先進先出的原則。對不合格或過期原輔材料
6、應加注標識并及早處理。及時挑出變質發霉或不符合質量和衛生標準的材料,防止污染。原輔材料購進后對來源、規格、包裝情況進行初步檢查,按驗收制度的規定填寫入庫單,入庫后應向質檢部申請取樣檢驗。原輔材料的使用實行領用登記制,做好出庫記錄。5、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的控制5.1目的設立產品的標識程序,通過對產品生產全過程實施標識控制,防止不合格品誤用、不同規格產品混裝、混用。通過標識,明確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身份,以保證需要時,能夠對質量、原因及責任等相關問題進行追溯,并能追回不合格產品。5.2范圍 適用于儀器、設備、工具和原輔材料采購、菌菇生產、貯存到交付的全過程,也適用于需要追溯的任何場合。5.3職責倉
7、管部門或人員負責庫存原輔材料(容器、外協件、外購件)和產品的標識;生產部門或人員負責生產過程的標識;品管部門(質檢部)或人員負責對質量問題進行追溯、檢驗標識狀態、標識維護;銷售部負責貯存、交付過程的標識;各相關部門負責各自生產階段產品標識的監督。5.4控制程序標識的方法.1采購的物料送達后,由質檢員檢驗合格后作狀態標識,倉庫管理員放置于特定區域。.2經檢驗不合格品的物料由質檢員作狀態標識后,由倉庫管理員負責放置在不合格區域。.3待檢區域內產品,未經檢測確認,不得放行出庫。.4在采購的原輔材料包裝或堆放處以標簽注明來料的名稱、日期、登記、數量或重量。過程控制的標識 食用菌物菌培養的特點,使質量檢
8、驗不能逐一進行,而采用抽樣檢查,因此培養過程中抽樣檢驗,批量標識非常重要。檢查后,過程中檢驗的不合格品,應存放在相應的不合格區域中,防止流入下一道工序,生產現場設定不合格品存放區或做標識牌并標識清楚。返工品由生產技術員(品管員)負責狀態標識,生產班長安排相關人員放置于規定區域。成品的標識和可追溯性.1成品檢驗合格后,應歸類區分擺放,同時掛上標識卡。標識卡應注明商品明、規格型號、生產日期、批號、數量、檢驗員等。.2成品檢驗不合格,由品管員或質檢員做狀態標識,安排相關人員放置于規定區域內。.3成品庫所有成品要標識清楚,防止過期菌種流進栽培袋生產環節。5.5追溯程序 當有追溯要求時,菌種制作中心可根
9、據入庫記錄、出庫記錄等追溯到生產記錄、檢驗記錄,直至原料和種源得出結論。6、過程控制6.1制定生產技術文件生產技術文件見公司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生產工藝規程按公司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執行,生產工藝規程要求張貼明示,便于操作執行。崗位操作規程按公司相關崗位操作規程執行,所有具體操作要求以貼掛墻上的方式明示。制種工藝流程 按公司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的要求執行。培養基制備工藝 按公司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的要求執行。6.2生產過程的負責人是專職人員,具備食用菌或相關專業大專以上或相應學歷,并具實踐經驗,能夠按照公司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的要求組織生產,有能力對食用菌菌種生產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做出
10、正確的判斷和處理。主要生產人員應在職業資格培訓和崗位培訓合格后上崗。6.3培養基制備專人負責母種、原種、栽培種培養基的配制。配制培養基時,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配方和技術規程配制,并做好生產記錄。填寫培養基檔案資料。培養基配制員應對原料做最終檢查,不合格原料不得使用。6.4滅菌操作母種和原種培養基滅菌應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應按規定程序操作滅菌,注意對滅菌鍋的維護保養,確保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盡量縮短從配制培養基到滅菌的時間,不得超過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要求的時間限度。從培養基配制到進鍋最長間隔不要超過6小時。滅菌物品要正確擺放。各級菌種培養基滅菌都不可直接疊壓。6.4.4升壓前要排盡鍋內冷空氣,使
11、被滅菌物品處于飽和蒸汽狀態,冷卻降壓要緩慢,壓力歸零前不可排汽。要按要求準確控制滅菌時間和滅菌壓力,要保持滅菌過程蒸汽的平穩,進氣壓力和流量不能波動太大。若出現供汽不足或暫停等情況應做應急處理,并做好記錄。容量大和高溫高濕期應酌情延長滅菌時間。制備一定的棉塞,隨鍋滅菌,以備滅菌后替換被蒸汽打濕的棉塞。應準確填寫高壓滅菌鍋巡查記錄表滅菌出鍋的培養基要及時轉移到專用的潔凈區(室)或冷卻室擺斜面,冷卻降溫。6.5菌種要求6.5.1要嚴格執行公司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從具相應資質的供種單位引種,使用經省級以上食用菌(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登記的品種,使用品種的生物學性狀、遺傳學特性、農藝性狀明確和穩
12、定。各級種源要菌齡適宜。專人定期檢查并填寫菌種資源列表。6.6接種接種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接種前認真核對菌種標簽。接種箱(室)堅持使用前后及時消毒,以確保潔凈。接完種后的接種箱要用消毒劑擦洗。棉塞應小心旋轉拔出并捏握在手,不得放置在桌面上。其內端口不得觸碰任何物品,且在塞回前應在酒精燈火焰上快速燒烤。浸濕的棉塞要更換。接種動作要快捷、輕盈、穩健、準確,切剖菌種和接種鉤不能觸碰任何物體。每次接種后接種鉤均要在火焰上灼燒滅菌,待冷卻后再行下次接種。接種時要嚴格按技術要領操作。控制好接種部位、接種塊大小和擴大培養倍數,要嚴格執行公司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的相關規定。不同品種要分箱、分批接種,
13、以防混淆。菌種的老種塊和表層或上端老化菌絲必須耙除。接種完畢后要及時填寫接種情況記錄表6.7培養培養室使用前必須預先消毒,通風13天后才能使用。培養基接上菌種后應分批、分類地排放在培養室內,盡量將不同品種排放于不同的培養架上。培養時菌袋(瓶)不可堆疊,應單層放于床架上。培養室的溫度應保持恒定,控制在適宜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培養室內應保持黑暗,相對濕度控制在50%75%。定期檢查并填寫菌種培養室觀測記錄表,及時剔除污染和異常個體。菌絲生長滿之前應做23次檢查,使用前再重新逐個檢查。母種接種后2448小時進行首次檢查,7296小時進行第二次檢查,長至斜面50%70%時進行第三次檢查,長滿前做最后成
14、品檢查。菌絲長滿培養基后應及時移到儲存室入庫保管。7、設備管理控制7.1目的 按規定驗收、驗證、使用、檢修和維護生產設備,包括生產工器具,保證生產設備符合使用要求,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以控制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由專人負責制定各種儀器設備、零配件的采購計劃和日常維護、校對、校檢。7.2設備管理控制要點設備驗收.1生產使用的工器具、機器設備及其他輔助設備必須滿足使用的相關要求,同時必須用無毒、易清洗消毒、耐腐蝕、堅硬的材料制作,對生產和菌種不具危害性。.2大型設備要有制造商派出的技術員現場調試并試運行。經驗收合格的設備才能投入生產。設備驗收合格后應及時作驗收記錄。設備技術性能驗證.1要對關鍵控制點
15、的主要設備,如滅菌鍋(溫度探頭及溫度分布)、潔凈生產車間(微生物檢測)進行驗證。.2對殺菌或滅菌設備內溫度的均一性、可重復性等定期做可靠性驗證,對溫度、壓力等監測儀器做定期校檢。設備的使用管理.1生產工人應熟悉所操作的設備與工器具的性能,使用前要按規定檢查其工作狀態,只使用正常狀態的生產設備與器具。.2生產工人應嚴格按操作程序和操作規范使用生產設備。設備檢修.1禁止使用有故障的生產設備。生產過程中出現故障時,應立即停機,并通知檢修人員維修。檢修合格的設備才能繼續使用,并做好檢修記錄。.2損壞的生產設備無法立即修復時,應掛上“禁用”標志。.3壓力容器應每年定期送(報)檢。設備維護保養.1簡單生產
16、設備和工器具由使用人員負責日常檢查維護,重要生產設備(鍋爐、滅菌鍋、空調、拌料機等)專人負責維護保養。.2竹木器具、棉麻制品、培養架等應保持清潔干燥,無蟲蛀,不生霉。8、不合格品控制8.1目的 對生產與交付過程中形成的或可能形成的不合格品進行控制,防止接收、自用和銷售。8.2控制要點所有不合格品應控制在發現工序,不能進入下一個工序,同時對生產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原輔材料購入時經檢驗不合格,必須退回,不得用于生產。生產設備和工器具購入時經檢驗不合格,原則上作退貨處理。生產過程中的不合格品應做返工或銷毀處理。滅菌不徹底的原種或栽培種培養基可再利用。因滅菌設備故障、操作失誤或停電、停水
17、等可能導致滅菌不徹底時,必須重新滅菌。二次滅菌的培養基應做標記,以便生產重點跟蹤檢查。發現滅菌有可能偏差或滅菌操作失誤時,應將有問題的產品隔離,作不合格產品標識,并按照規范對滅菌記錄進行分析和評估。如果判定該產品沒有達到滅菌要求,應重新滅菌或做原料再利用。判定過程、判斷結果和處理方法都要作詳細記錄。菌種瓶(袋)的棉塞曾脫落過,均視作不合格品處理,并予以標識。接種后檢出菌絲未定植的培養基,在確定非培養基或菌種污染原因而使菌絲未定植,應及時查明原因,重新接種。培養期間檢出的輕度污染菌種要妥善挖除污染,余料可再次利用,嚴重污染者要先做滅菌處理,然后遠離廠區。 有鏈孢霉孢子長出的污染菌種,應裝入塑料袋
18、帶出培養室,遠離菌種廠燒毀或填埋,決不可隨意丟棄;若發現螨害,應對整個培養室進行熱殺死處理或藥物防治,并對鄰近培養室菌種進行仔細監控,采取預防措施。菌瓶(袋)有裂縫、傷口、棉塞脫落、雜菌、拮抗線、高溫線等現象時,均視作不合格品。在工序檢驗和最終檢驗中發現的批量不合格品,檢驗員出具不合格品通知單,按問題性質分別作焚毀、填埋、作原料重復利用等處理。連續多次出現批量不合格品時應停產,進行技術審核、評估分析,有可行的解決方案后再恢復生產。菌種檢驗員負責監督不合格品的處理。9、檢驗和試驗控制9.1目的 設置檢驗點,進行預先試驗,盡早發現問題,防止不合格菌種和原料用于生產,防止不合格品轉入下一道工序或交付
19、使用。9.2控制要點原輔材料檢驗 原輔材料入庫前必須經專人檢驗,確認合格后入庫和投產。菌種檢驗.1食用菌菌種品質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必須是專職人員,應具有與食用菌或微生物專業相適應的大專以上或相應的學歷,能夠按本規范的要求組織檢驗,有能力對食用菌菌種檢驗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2菌種檢驗員必須具有高中以上的學歷,應熟悉各種食用菌菌種特征及其生物學特性,準確識別食用菌菌種、雜菌、細菌及其他有害生物。.3檢驗員應熟練掌握檢驗設備的使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檢驗設備,掌握相關標準規定的檢驗方法。.4對使用種源應有充分的了解、完整的手續和全面的資料,投產前進行栽培試驗,驗證種性,保證其質量與種
20、性安全可靠。過程檢驗.1生產過程各工序階段產品都要經檢驗合格后才能轉入下一生產流程。過程檢驗均在線進行。.2日常檢查內容還應包括菌種標簽、標識、擺放及培養條件。發現標簽、標識與菌種不符或可疑者以及排放錯誤,應及時報告并記錄。.3菌種檢查出現偏差失準時,檢查員應及時停止檢查,上報相關負責人員,對以前檢驗過的產品逆行逐批追溯檢查,并提出報告意見?;z 下道工序操作者應對上道工序轉來的產品進行檢驗,合格后方能繼續生產。巡回監控 生產過程中,專職檢驗員應對操作者的自檢和互檢進行監督,認真檢查操作者的作業方法、使用的設備、輔具等是否正確;根據需要進行抽檢,填寫抽檢記錄表,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操作者;發現的
21、不合格品應按本規范規定處理。最終檢驗.1所有菌種使用或出售前均要進行最終檢驗。檢驗員根據標準要求進行成品的最終檢驗。.2最終檢驗項目為感官檢驗,個別需要時可抽樣做商業無菌檢驗。檢驗員做檢驗記錄。對所有最終檢驗都已實施且檢驗結果都合格的產品,出具合格證,最終檢驗后的產品憑檢驗合格報告單登記入庫準備菌袋生產。栽培試驗.1提供母種的單位,母種投入生產擴大繁殖前,必須進行一定規模的栽培試驗,以檢驗保藏或復壯菌種是否保持原有遺傳性狀和農藝性狀,只有與標準菌株無顯著差異才可使用。.2栽培試驗設計應科學、合理、規范,應按公司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進行,使用的培養基配方、培養條件和栽培條件均應與生產實際相一致
22、。.3栽培試驗時應按公司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詳細記錄菌種的農藝性狀。10、環境衛生控制10.1目的 搞好廠區及車間內的環境衛生,做好廢水、廢料的處理,減少病蟲害和雜菌污染,保證產品的質量。10.2控制要點要求周邊環境清潔衛生,要給、排水方便,通風良好,交通便利,無污染源。每天清掃樓道、接種室、衛生間,保持生產區整潔干凈;每周用消毒液拖擦培養室、樓道、車間地板一次;每月清洗門窗、冰箱、恒溫箱一次;每年清洗空調一次;每月對接種室、培養室和樓道全面噴灑殺蟲劑和消毒劑,消滅環境害蟲和雜菌;滅菌鍋每次用完后,應排盡剩余廢水。機械設備每天用完后,應清洗干凈;培養室每次使用完畢,應在再次使用前用甲醛熏蒸消
23、毒。使用的容器和堆放的場所要按規定進行清洗消毒,消毒液的濃度要求在150200毫升/千克有效氯;經常疏通臨時拌料場周圍溝道,保持暢通,無淤積,不散發異味,不孳生蚊蠅。暴雨天氣應加強衛生控制;生產、質量管理人員應嚴格按照一般生產區與潔凈區的不同要求,搞好個人清潔衛生。工作服應經常換洗,定期消毒。用于潔凈區的工作服、鞋、帽等必須嚴格清洗、消毒,定期更換,并且只能在該區使用;應保持接種區清潔。接種工不得將與生產無關的物品帶入接種室,進接種室前必須洗手、消毒,穿戴整潔的工作服、帽、鞋,離開接種室時應更換工作服、帽、鞋;接種箱或無菌操作臺每次用完后,應用消毒液擦拭干凈。每天接種完畢清掃接種室、緩沖室。每
24、周應用甲醛熏蒸消毒接種箱一次。每月應用甲醛熏蒸消毒接種室、緩沖室一次。接種室內嚴禁吸煙、進食。雜物、不合格品、污染物及過期報廢菌種等報廢物的處理應以不影響環境衛生為原則,采取集中處理的原則,在遠離車間的廢料區集中堆放,每天清理出場。11、菌種貯存11.1目的 采取有效保護措施,防止產品在搬運、貯存、使用過程中丟失或損壞。11.2控制要點編制倉庫管理制度,規范倉庫規定。菌種應有貯存期限要求,要明確標識有效期,保證先進先出。倉庫應保持清潔干燥,并采取措施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倉庫配置適當的設備(如消防設備等),以保持安全適宜環境。菌種貯存室應保持潔凈,非相關人員未經批準不得擅自進出貯存室。菌種貯存時
25、應根據產品標準確定適宜的溫度、空氣濕度并避光,保持貯存室內空氣新鮮。菌種質量檢驗員根據產品標準負責監控母種、原種、栽培種的貯存條件。貯存菌種每周至少檢查一次,檢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種用于出菇的應于菌絲滿袋后立即轉移到栽培室。超過標準規定的使用期限的菌種應及時清出。建立倉庫的出入制度和臺帳,定期盤點,保持帳、卡、物一致。倉管員應經常查看庫存菌種,發現異常及時通知質檢人員確認、處理。12、文件和記錄12.1目的 正確記錄菌種生產、貯藏和使用情況是目標管理的重要輔助手段。12.2控制要點保存菌種使用檔案和出菇檢驗試驗檔案。所有生產菌種須建立菌種保藏檔案、生產檔案。按品種建立菌種保藏檔案。應記錄菌種來
26、源、主要固有性狀,以及保藏方法、生長條件、時間、轉管次數、生產試驗結果、復壯及出菇試驗情況。同時,按品種和生產批號留樣。建立母種、原種、栽培種三級菌種生產檔案菌種生產檔案應記錄菌種來源、生產時間、基質、條件、數量、質量、技術負責人、檢驗記錄、菌種流向等內容。菌種使用檔案應記錄菌種名稱、類別、編號、生產與使用時間、數量、質量、領用人等內容。菌種檔案記錄使用規定的格式,應用簽字筆填寫,要真實、準確、及時、規范、字跡清晰,不得隨意涂改,確屬填寫錯誤需要更正的需要他人確認簽字。指定專人填寫菌種檔案。分類、分時間段整理記錄歸檔。每類記錄在包裝上注明記錄名稱和記錄時間等。必要時,管理員應編制目錄,方便查閱
27、。歸檔前應有填寫人、技術負責人、部門負責人簽名確認。菌種檔案由檔案室(或公司辦公室)統一保管。為了工作方便,菌種檢驗記錄設批號完成培養、成品合格入庫后,整理歸檔。菌種保藏檔案為永久性檔案。菌種生產檔案保存至菌種使用后1年。菌種使用檔案、菌種生產檔案保存至菌種使用后1年。菌種檔案應保存于專門的文件柜內,須防蟲、防霉、防潮、防丟失。菌種檔案屬于公司的技術和商業機密,處于受控狀態,對保存的檔案實行分級查閱管理。工作人員查閱需經檔案部門負責人或公司主管領導審批。過期檔案經技術負責人和部門負責人確認無保藏價值后,經相關領導批準后,由保存員銷毀,并作銷毀記錄。13、培訓13.1目的 提高員工素質,保證菌種
28、生產規范的貫徹執行,切實提高菌種質量、服務質量。13.2控制要點菌菇中心每年初根據實際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按計劃組織實施培訓工作。所有員工上崗前應接受質量管理理論的培訓,包括質量管理體系、規章制度、崗位責任等。實行定期輪訓制。生產和管理人員每年度應進行一次以上的專業技術培訓,包括食用菌專業基礎理論和實際生產操作技能的培訓,以及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實施。母種生產技術骨干及菌種檢驗人員應具備高級以上專業技術工人資格。原種生產技術骨干應具備中級以上專業技術工人資格。栽培種生產技術骨干應具備初級以上專業技術工人資格。具有專業技術資格(含技師)的生產和管理人員應參與繼續教育培訓,并取得國家菌類園藝工職業資
29、格證書。菌菇中心負責人、品質管理部門負責人應接受省級以上食用菌管理部門有關的專業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生產技術骨干、管理人員、檢驗員以及銷售業務員應掌握各品種的主要生物學特性、農藝性狀和栽培技術要點。新員工必須經上崗前培訓才能獨立操作。培訓內容包括質量管理理論、食用菌專業基礎理論和實際生產操作技能。要對生產骨干和操作員工進行崗前培訓及設備性能、使用、維護的培訓,并適時考核。員工培訓應作詳細記錄,實施考試的應保存試卷,實施考核的應記錄考核結果。培訓記錄整理歸檔。國家或地方勞動人事部門組織的培訓或委托外部機構培訓的,應記錄培訓內容、成績及專業技術資格晉升情況。培訓記錄應保存到員工退休或離開公司。1
30、4、安全控制14.1目的 加強全員安全意識,確保安全生產。14.2管理規范安全設施、消防設施、器具齊全、完備,消防通道暢通。各項生產設施應符合國家有關安全要求,并經常檢查,有安全隱患的應停止使用直至解除隱患。專人負責安全管理并有防盜設施。14.3安全措施加強員工安全意識教育,教會員工使用消防器材。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節、假日和休息日應檢查安全工作落實情況,并安排人員值班巡視。發現險情應及時報警并采取適當應急措施。不得于菌場內進行病蟲害接種試驗。從外單位引進菌種應進行病蟲害檢疫、防止引入危險性病蟲害。正確使用生產設施,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重慶品田農業有限公司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1、菌種引進1
31、.1 菌種引進由菌菇中心按公司安排的生產計劃提出所需菌種的引種申請,經公司審批同意后在具備母種和原種食用菌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引進菌種;1.2 引進的菌種經驗收合格后予以登記(見菌種資源登記表);1.3菌種驗收主要檢驗菌種的包裝、標簽、標志、種性、活力、純度六個方面的內容; 包裝.1母種外包裝采用木盒或有足夠強度的紙材制作的紙箱,內部用棉花、碎紙、報紙等具有緩沖作用的輕質材料填滿;.2原種、栽培種外包裝采用有足夠強度的紙材制作的紙箱,內部用碎紙、報紙等具有緩沖作用的輕質材料填滿。紙箱上部和底部用8厘米寬的膠帶封口,并用打包袋捆扎兩道,箱內附產品合格證書和使用說明(包括菌種種性、培養基配方及
32、適用范圍)。 標簽.1 產品標簽 每支(瓶、袋)菌種要貼有清晰注明以下要素的標簽:產品名稱;品種名稱;生產單位;接種日起;執行標準。.2包裝標簽 每箱菌種要貼有清晰注明以下要素的包裝標簽:產品名稱、品種名稱;廠名、廠址、聯系電話;出廠日期;保質期、貯存條件;數量;執行標準。.3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包裝儲運圖應注明以下圖標:小心輕放標志;防水、防潮、防凍標志;防曬、防高溫標志;防止倒置標志;防止重壓標志。母種的質量要求.1感官要求.1.1容器:完整,無損;.1.2棉塞或無棉塑料蓋:干燥、結晶,松緊適度,能滿足透氣和濾菌要求;.1.3培養基灌入量:為試管總容積的1/41/5;.1.4培養基斜面上端距
33、棉塞的距離:4050毫米;.1.5接種塊大小:一般要求35毫米×35毫米;.1.6菌絲生長量:長滿試管;.1.7菌絲體特征:不同食用菌種類其菌絲體在試管斜面上的特征(菌落特征)不同,描述菌落特征包括顏色、長勢、邊緣是否整齊等;.1.8菌絲體表面:一般要求均勻、舒展、平整、無角變、無拮抗現象;.1.9菌絲分泌物:不同食用菌要求不同;.1.10雜菌菌落:不論何種食用菌,母種都不可有雜菌菌落;.1.11子實體原基:除猴頭外,所有母種都不允許有原基。.1.12氣味:有菌種特有的清香味,無酸、臭、霉等異味。.2純度要求.2.1純培養是菌種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必須達到的;.2.2不論什么食用菌,其
34、母種都應該是純培養,不能混有細菌、酵母菌、霉菌、螨蟲、線重燈任何其他生物。.3活力要求.3.1衡量母種活力的方法,主要是從菌種的外觀進行判斷檢查;.3.2體現母種活力的指標包括感官要求和菌絲生長速度(即長滿試管所需的天數)。原種的質量要求.1感官要求.1.1容器:完整,無損;.1.2棉塞或無棉塑料蓋:干燥、潔凈,松緊適度,能滿足透氣和濾菌要求。.1.3培養基上表面距瓶口的距離:50±5毫米;.1.4接種量(每支母種接原種書,接種物大?。?2毫米×15毫米;.1.5菌絲生長量:長滿容器。.1.6菌絲體特征:表現出品種的菌絲體顏色、長勢、菌絲前沿的特征。.1.7表面菌絲體:生
35、長均勻,無角變,無高溫抑制線;.1.8菌絲分泌物:允許有少量無色或棕黃色水珠;.1.9雜菌菌落:無;.1.10拮抗現象:無;.1.11子實體原基:無或少量原基;.1.12氣味:特有的清香味,無酸、臭、霉等異味。.2純度要求(同母種).3活力要求.3.1衡量原種活力的方法,主要是從菌種的外觀和長滿瓶(袋)所需的天數進行判斷檢查;.3.2外觀判斷的內容有:菌絲形態、萌發快慢、萌發菌絲的稀密、生長的整齊程度、菌絲的豐滿程度、發菌程度、分泌物、色素、脫壁的有無、菌皮的有無及薄厚等;.3.3菌絲稀疏、分泌物(黃水)多、菌絲自溶、原基大量形成、菌皮厚、培養料與瓶壁明顯分離等現象都是低活力菌種的表現。栽培種
36、的質量要求.1感官要求.1.1容器:凡用于生產原種的容器,在栽培種生產中都可以使用,另外,也可選用17厘米×35厘米耐126高溫符合GB9688衛生規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各類容器都要使用棉塞,棉塞要使用梳棉,不可使用脫脂棉;也可用能滿足濾菌和透氣要求的無棉塑料蓋代替棉塞。.1.2感官要求 與原種基本相同,只是有的種類原基的有無和量稍有改變。.1.3純度和活力要求 與原種完全相同1.4引進的菌種應在3天內進行復壯、提純、擴繁和保存;2、菌種的生產2.1菌種的生產流程(見下圖)2.2母種的制作培養基的制備.1 母種培養基主要用于菌種分離、擴大、保藏。一般用試管作為容器,所以稱為試管斜面培養
37、基。 .2培養基的配制母種培養基制備滅菌接種(或分離)培養篩選出菇試驗母種轉管擴接保存接種滅菌原種培養基制備培養原種接種滅菌栽培種培養基制備培養栽培種菌種生產的工藝流程.2.1通用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綜合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CPDA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0.5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馬鈴薯麥麩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克,麥麩1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0.5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38、馬鈴薯蛋白胨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克,蛋白胨24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0.5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馬鈴薯酵母粉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克,酵母粉46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0.5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2.2材料選擇 有些材料如葡萄糖、磷酸二氫鉀其成分和濃度相對穩定,有些天然有機物質如馬鈴薯、麥麩隨不同季節、存放時間、質量優劣其成分有很大差異,影響食用菌菌絲萌發和生長,甚至還可能抑制菌絲生長。因此,使用這些材料時,要新鮮潔凈,霉變、蟲蛀的材料不可使用,發芽、變青的馬鈴薯不可使用。.2.3準確稱量 各種食
39、用菌菌絲生長都要求適宜的養分濃度,并非養分越多越好,因此,配方中各種成分要準確稱量。.2.4材料處理植物性有機物質 馬鈴薯、米糠、棉籽殼、麥麩、木屑、堆肥、稻草等均需先用清水煮沸30分鐘浸提,取其濾液備用;.2.4.2 生物制劑 酵母粉、蛋白胨等生物制劑使用前用溫水融化,然后加入,不需要加熱煮沸; 化學試劑 化學試劑類營養物質(選用化學純級試劑),如葡萄糖、麥芽糖、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均在配制的最后一步加入,加入時不斷攪拌使其快速溶化,也不需要加熱煮沸。.2.5 制作方法(以馬鈴薯酵母粉綜合培養基為例).2.5.1 材料準備 選取沒有發芽、變青的馬鈴薯,洗凈去皮,稱取200克,切成1
40、厘米左右見方的小塊。同時準確稱取好其它材料。酵母粉用少量溫水溶化;.2.5.2 熱浸提 將切好的馬鈴薯小塊放入1200毫升左右水中,煮沸后用文火保持30分鐘; 過濾 煮沸30分鐘后用4層紗布過濾; 瓊脂融化 若使用瓊脂粉事先溶于少量溫水種,然后倒入培養基浸出液中融化。若使用瓊脂條可先剪成2厘米長的小段,用清水漂洗2次以除去雜質。煮瓊脂時要多攪拌,直至完全融化;.2.5.5 定容 瓊脂完全融化后,將各種材料全部加進液體種,不足時加水定容至1000毫升,攪拌均勻; 調節pH值 定容后,用pH試紙測定培養基的pH,pH偏高,可用檸檬酸或醋酸降低;pH偏低,用氫氧化鈉、碳酸鈉或石灰調高。 分裝 選用潔
41、凈、完整、無損的玻璃試管。調節好pH后就可以進行分裝。食用菌常用的玻璃試管是18毫米×180毫米和20毫米×200毫米兩種規格。分裝時,試管垂直桌面,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殘留在近試管口的壁上,以免日后污染。一般培養基裝量為試管長度的1/51/4。分裝完畢后,塞上棉塞。棉塞選用干凈的梳棉制作,不能使用脫脂棉。棉塞長度為33.5厘米,塞入試管內1.52厘米,外露部分1.5厘米左右,松緊適度,以收體外露部分棉塞試管不脫落為度。然后7支捆成一捆,用雙層牛皮紙將試管口一端包好扎緊。.2.5.8滅菌 滅菌是試管培養機制備的重要環節。滅菌徹底與否,關系培養基制備成功和失敗。滅菌前,先檢查鍋內
42、水分是否足量,如水分不足,要先加足水分,然后將分裝包扎好后的試管直立放入滅菌鍋套桶內,蓋上鍋蓋,擰緊螺絲,關閉放氣閥門,開始加熱。當壓力表指針達到0.05兆帕時,維持在此壓力30分鐘后關閉熱源。當壓力表降至0后,打開放氣閥門,排出鍋內氣體,慢慢打開鍋蓋。.2.5.9擺放斜面 打開鍋蓋后,如果立即擺放斜面,由于溫差過大,試管內易產生過多的冷凝水。所以,為防止試管內形成過多的冷凝水,不宜立即擺放斜面。一般情況下,高溫季節打開鍋蓋后自然降溫3040分鐘,低溫季節自然降溫20分鐘后再擺放斜面。斜面的長度以斜面頂端距棉塞4050毫米為標準。斜面擺好后,在培養基凝固之前,不能再行擺放。.2.5.10滅菌效
43、果檢查 從制成的試管斜面種,隨意抽取20支置于培養箱內,28恒溫培養48小時,檢查滅菌效果。培養后培養基上無微生物發生,表明滅菌成功,即可使用。沒有用完的試管斜面用紙包好,保存在清潔干燥處,以后隨時可用。接種.1接種室和接種箱的消毒處理 在使用前一天,用藥物熏蒸消毒處理接種室。熏蒸藥物一般選擇甲醛+高錳酸鉀和氣霧消毒劑。甲醛和高錳酸鉀的用量為每立方米78毫升甲醛加5克高錳酸鉀。使用前,先將門窗關閉,然后將適量的高錳酸鉀放在大燒杯和盆內,操作人員戴上口罩倒入相應量的甲醛,快速出室關門。熏蒸12小時后使用和甲醛等量的氨水中和空氣中的甲醛后,在進行接種,其使用時間要在35小時進行。氣霧消毒劑的使用方
44、法要嚴格參照使用說明書。.2接種室和接種箱的使用規程.2.1接種室地面要定期清潔,清潔時必須用拖布拖,不能用掃帚清掃,以防揚塵。.2.2消毒前要將需要接種的物品如試管斜面、接種用具等一并放入接種室或接種箱。.2.3接種室即使長期不用,也要定期進行消毒處理,以保證接種室的高度無菌狀態。.2.4接種人員接種前先用肥皂清洗雙手和手腕部位,在緩沖室更衣,進入接種室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雙手和操作臺面。.2.5接種過程中,無關人員不可隨便進出,以免影響接種成功率。.2.6接種后要對臺面及時清潔。連續使用,則清潔后要重新消毒處理。.3接種方法 接種室或接種箱消毒處理后,即可進行接種。接種方法是:左手托母
45、種試管和另一支待接種的試管斜面,菌種在外,試管斜面在內,右手持接種鉤,接種鉤首先在酒精中浸蘸一下,然后在火焰上方灼燒片刻。在酒精燈火焰上方拔下試管斜面棉塞,夾于右手指間,接種鉤冷卻后進入母種試管切取35毫米×35毫米大小的一塊母種,迅速轉移至待接試管斜面中央位置,在火焰上方同時塞好母種和新接種試管的棉塞。如此反復,一支試管母種可轉接擴繁3040支試管。接種時如果母種斜面上方較干,要去掉干皮,母種原接種塊周圍的菌絲也較老,要去掉,只切取菌絲旺盛、粗壯、濃密的部位的菌種。.4接種操作注意事項.4.1酒精燈火焰高度 酒精燈火焰要足夠高。如果酒精燈火焰不夠高時,火焰周圍的無菌范圍相對縮小,不
46、利于無菌操作,也容易造成接種鉤灼燒滅菌不徹底,影響接種的成功率。影響酒精燈火焰大小的因素一是酒精濃度,二是燈芯的材料和高度,酒精濃度越高燃燒越好,最好使用95%的工業酒精。燈芯材料太實,塞得又緊時,內吸的酒精少,火力也不旺。所以,燈芯最好使用棉花捻制,并拔出一定的長度。.4.2母種試管表面和管口滅菌 作為接種物的母種試管并未在無菌條件下保存,所以,試管表面或多或少存在微生物。因此,接種時要注意試管口和試管表面的滅菌。具體方法是:試管母種使用前,在接種室或接種箱內先用75%酒精擦拭試管表面,拔下棉塞后,將試管口在酒精燈火焰上轉動23圈,這樣可以有效燒絲試管口存又的微生物,減少造成的污染。.4.3
47、接種操作要在火焰上方無菌區域進行 拔塞、取種、接種及塞棉塞這些操作必須在火焰上方無菌區域進行。試管母種和待接種的試管一旦打開棉塞,就不能離開火焰上方無菌區域。.4.4接種鉤滅菌 接種鉤是直接接觸菌種的工具,其滅菌是否徹底關系到接種的成敗。接種鉤灼燒時要燒至材料變紅,并注意灼燒的長度以試管長度為度,在火焰上方反復灼燒34次即可。.4.5接種鉤冷卻 接種鉤灼燒后要冷卻才能使用,不經冷卻的接種鉤由于溫度過高會燙死菌種。冷卻一般在無菌的待接試管的上部空間進行,也可在斜面上端冷卻。.4.6棉塞使用 棉塞在接種時要夾于右手指間,不可方在操作臺上。一旦掉在臺面上,要先在火焰上過一遍火在塞上。如果掉在地上絕對
48、不能再使用。在無菌室內準備一些備用棉塞(密封后保存),一旦棉塞受潮或掉到地上,可以更換備用棉塞。.4.7酒精和酒精燈 消毒用的酒精要定期更換,并保持清潔,否則,極已成為菌種的污染源。酒精燈使用前要檢查酒精燈內酒精是否足夠用和酒精燈芯,一旦酒精量不足,要及時添加,燈芯不夠長度,要及時拔出一些。.4.8操作要到位 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動作輕盈、敏捷、快速、準確,盡可能地減少動作過大和聲音。.4.9接種后處理 接種后及時清理垃圾,打開門窗,排除接種時酒精燃燒放出的廢氣。之后,關閉門窗,打開紫外燈進行消毒,以便以后使用。培養和檢查.1將接上菌種的試管,7支為一捆,用報紙或牛皮紙包扎好后置于恒溫箱內培養,溫
49、度比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低12。.2培養期間空氣相對濕度低于75%,培養環境要避光、通風,避免高溫高濕。.3培養期間每天都要進行檢查,發現不良個體,要及時剔除。試管母種的感官檢測主要包括四個方面:.3.1有無污染;.3.2菌種外觀,包括菌絲生長量(是否長滿整個斜面)、菌絲體特征(肉眼觀察菌絲體的顏色、密集程度、菌絲體是否舒展、旺健及其形態)、菌絲體表面(肉眼觀察菌絲體是否生長均勻、平展、有無角變現象)、菌絲分泌物(有無分泌物,如有其顏色和數量)、菌落邊緣(邊緣生長是否整齊)等。.3.3斜面背面觀,包括培養基是否干縮,顏色是否均勻、有無暗斑和明顯的色素。.3.4氣味,是否具有特有的香味,有無異味。
50、試管母種特征.1優良特征.1.1菌絲生長整齊 同一品種,同一來源的母種,經接種擴繁后,不論擴繁量有多大,只要營養和培養條件相同,試管與試管支件,菌絲的生長外觀沒有明顯的差異。生長外觀包括長速、色澤、菌落的厚薄及氣生菌絲的多寡等。.1.2長速正常 不同種、不同品種的食用菌試管母種,在一定的營養和培養條件下,無論保藏時間多長,應該保持其原有的固定的生長速度。.1.3形態特征 不同種、不同品種的食用菌試管母種,在一定的營養和培養條件下,均有其各自的形態特征,如菌絲的色澤、濃密程度、菌落形態、生長邊緣、氣生菌絲多寡、培養及種有無色素沉淀和色澤等特征。.1.4菌落邊緣 菌落生長邊緣外觀應飽滿、整齊、長勢
51、旺盛。.2菌種退化在母種階段的表現.2.1菌落形態部正常,如本來菌落平展的品種表現為菌落緊皺,絲狀的氣生菌絲變多或變少甚至消失;菌絲色澤變化,如多數種和品種在母種斜面上菌絲呈白色,退化的品種常呈現微黃色、淺褐色或其他色澤,或由鮮亮變為暗淡。.2.2菌絲倒伏,生長勢弱。.2.3生長變快或變慢都是不正常的。.2.4個體間長速和長相不均一。.2.5色素的出現。多數食用菌菌種在母種階段部形成色素,如果出現色素,說明菌種退化嚴重。產品標簽 培養一定時間,待菌絲長滿整個試管斜面培養基并通過檢測后,合格母種每支試管必須貼有清晰注明以下要素的標簽:.1產品名稱.2品種名稱.3生產單位.4接種日期.5執行標準留
52、樣 每個批號的試管母種保留35支,于適宜溫度下貯藏,貯藏至在正常條件下菌種售出后該品種出第一潮菇的時間。包裝 母種外包裝采用木盒或有足夠強度的紙箱,內部用棉花、碎紙或報紙等具有緩沖作用的輕質材料填滿。運輸.1不得與有毒藥品混裝,不得擠壓。.2氣溫30以上時,需用低于20的冷藏車運輸。.3運輸過程中應有防震、防曬、防塵、防雨淋、防凍、防雜菌污染的措施。貯藏 母種生產后若較長一段時間沒有使用,應根據其生物學特性的要求,在適宜的溫度下貯藏。2.3原種生產選料原則 不論選用哪種原料,都要堅持兩個原則:.1原料必須是鮮、無霉變、無蟲蛀、干凈、干燥。.2顆粒大小適中,不能過大或過小。原料過大會造成菌絲生長
53、過程中聯結困難,菌絲稀疏,生長過快;原料過小會造成透氣性差,菌絲生長受阻,菌絲生長緩慢;原料預處理 生產原種的原料有些能夠直接利用,但大部分部能夠直接利用,必須進行處理后才能使用。如利用糞草生產雙孢蘑菇原種時,稻草、麥秸等植物莖稈要切成23厘米小段,且糞草還需要事先堆制發角;利用禾谷類種子生產原種時,各種谷粒需事先浸泡或預煮。原種和栽培種常用培養基配方及其適用種類.1以木屑為主料的培養基配方 適用于香菇、黑木耳、毛木耳、平菇、金針菇、滑菇、雞腿菇、真姬菇等多數木腐菌類。.1.1闊葉樹木屑78%,麩皮20%,糖1%,石膏1%,含水量58%±2%。.1.2闊葉樹木屑63%,棉籽殼15%,
54、麩皮20%,糖1%,石膏1%,含水量58%±2%。.1.3闊葉樹木屑63%,玉米芯粉15%,麩皮20%,糖1%,石膏1%,含水量58%±2%。.2以棉籽殼為主料的培養基 適用于黑木耳、毛木耳、金針菇、滑菇、真姬菇、茶樹菇、雞腿菇、側耳屬等多數木腐菌類。.2.1棉籽殼99%,石膏1%,含水量60%±2%。.2.2棉籽殼84%89%,麥麩10%15%,石膏1%,含水量60%±2%。.2.3棉籽殼5469%,玉米芯20%30%,麥麩10%15%,石膏1%,含水量60%±2%。.2.4棉籽殼54%69%,闊葉樹木屑20%30%,麥麩10%15%,石膏1%,含水量60%±2%。.3以棉籽殼或稻草為主料的培養基 適用于草菇.3.1棉籽殼99%,石灰1%,含水量68%±2%。.3.2棉籽殼84%89%,麥麩10%15%,石灰1%,含水量68%±2%。.3.3棉籽殼44%,碎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職業技術學院《中級財務會計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遙感原理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利類專業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平職業大學《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九江理工職業學院《書寫技能》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黃埔區2025年初三5月仿真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鄆城第一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第18周物理試題考試試題含解析
-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環境資源保護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方醫科大學《植物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版租賃合同補充協議書范例
- (二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二月調研考試 政治試卷(含標準答案)
- 2025年共青團團課考試題庫及答案
- T-CECS120-2021套接緊定式鋼導管施工及驗收規程
- 2024年湖北省武漢市高考數學一調試卷
- 河北工業大學碩士生指導教師(含新申請者)簡況表.
- TAIYE370-DTH-IV液壓鉆機操作維護說明書
- 金屬壓鑄機的plc控制
- 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進修人員申請表
-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公司法
- 進制轉換(課堂PPT)
- C++程序設計(譚浩強完整版).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