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四第二單元1《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四第二單元1《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四第二單元1《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四第二單元1《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四第二單元1《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識記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實“六經”,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仁、禮和中庸。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孔子對中國傳統文化、封建社會政治、教育以及對世界尤其是亞洲各國的深遠影響。理解孔子思想產生的歷史根源以及在后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儒家思想為什么能夠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正宗。運用孔子儒家思想對現階段我國建立和諧社會的現實意義。運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討學習方法。結合孔子對后世影響的史實,在現實中尋找實例。2、過程與方法閱讀歸納;分析材料;問題探究;古今結合;討論探究3、情感態度價值觀孔子為實現自己的治國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儒

2、家思想在很多方面應該成為我們的道德規范。孔子的許多教育思想值得學習和借鑒。理解“孔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個像孔子那樣對社會產生進步作用的人。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內容以及對后世的影響。教學難點:對孔子儒家思想禮、仁、中庸的理解及評價。教學工具幻燈片。圖片。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論、山東曲阜的“三孔”圖片,引領學生知道孔子兩千多年來受到封建統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發揮重要的作用。那么這節課我們系統的看看孔子的成長歷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講授新課):一、 追求禮樂的一生1、出生: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

3、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記 、立志學習禮樂:刻苦自學,成為主持祭祀和喪葬禮儀的儒士、試圖恢復禮樂,傳承禮樂文化:(1)(1)從政失敗: 50歲時第一次獲得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官至司寇,試圖實現恢復 后因和魯國執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2)周游列國:衛、陳、宋、蔡、楚孔子周游列國路線魯昭公25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魯昭公27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魯定公13年,孔子55歲。由于齊人離間,孔子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游列國的旅程.魯定公13年十月

4、,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后,孔子又返回了衛國。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三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人聽說孔子到了陳、蔡交界處,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們知道孔子對他們的所做所為有意見,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對他們不利,于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后還是子貢找到楚國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衛國 。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

5、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3)獻身文教:整理典籍、獻身教育事業由于政治理想破滅,孔子曾整理出詩書禮易樂春秋等典籍。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二、開創儒家思想(問題探究):、儒家思想是在怎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孔子創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有哪些?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 、背景: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時期,充滿著新與舊的矛盾。違背周禮行為司空見慣2、目的:通過恢復周禮,承擔傳承文化和改善人際關系的社會道義、主要內容:()禮的思想:禮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孔子以“禮”來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把“禮”作為立國立身的基礎,主張“克己復禮”匡正社會秩序()仁的思

6、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準則。主張以仁德和禮來治理國家,反對苛政。()中庸思想:協調“禮”與“仁”關系,對立因素統一與和諧舊能形成完美的事物。處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處。()儒家學說的核心內容:仁、禮、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可謂博大精深,它要求執政者“執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協調各方面的矛盾,實現和諧(“和為貴”)的價值目標。應該說中庸思想倡導的崇尚和平,講究信義,注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群體的和諧,是社會政治穩定與發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對調適、化解、規范社會各方面利益的矛盾與沖突,使社會不至于在無謂的利益沖突中頻繁動亂乃至消亡,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7、。閱讀下列材料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論語八佾、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請回答()概括孔子上述言論反映出他怎樣的政治主張。()結合社會歷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這些主張的原因和目的答案 (1)重視禮,強調仁,主張以德和禮治理國家,以中庸 思想協調禮和仁的關系,實現社會的和諧完美。(2)原因:春秋時期是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變的時期,“禮崩樂壞”,新舊勢力矛盾激化,人際關系緊張。目的:恢復周禮,傳承文化和改善人際關系三、古代大教育家(問題探究):

8、1、孔子在辦學形式、教育目標、教學方式有哪些成就?、孔子在整理和保存我國古代文化典籍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學生分組回答,教師總結)1、教育對象:“有教無類”,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標:不僅把學生培養“成人”,而且要培養成“君子”。3、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傳身教。4、教學內容:孔子晚年整理編撰出“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是我國第一套完整的教科書,五經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一直是官學和私學的最基本教材。四、對后世的影響A對中國:(1)大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學說成為幾千年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影響深遠。(2)大教育家:改變了以往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為教育的推

9、廣創造了條件。私學的形式也保證了中國文化免受朝代變遷的影響,連續不斷的發展下來。(3)“六經”是留給中國最寶貴的遺產,其中五經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政治的理論基礎,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B 對亞洲:儒家思想成為亞洲許多國家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孔子思想對世界影響深遠儒學在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響不亞于在中國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為自由民權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橋梁;儒家的“義利之辨”成為日本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觀念為近代日本的國家和企業服務;儒家的“中庸”概念用來協調日本的現代政治等等。 韓國尊儒最甚儒學外傳的一千多年來,韓國受

10、儒學影響最深。孔子在韓國被尊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來,韓國每年都舉行盛大的“釋奠大祭”紀念孔子誕辰。韓國不僅擁有儒教學會、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機構,而且在20多所大學里還設有專門研究儒教的學科。韓國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過儒教的熏陶。1960年,韓國把儒教的道德倫理列入大中小學的教育科目。亞洲金融風暴過后,韓國又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國策。韓國挖掘儒教的精髓,把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生活之中。三教同源在越南儒學在秦漢時期即已傳入越南。儒學發展到陳朝取得主導地位,到后黎朝形成獨尊之勢。在阮朝,儒學仍然處于正統地位。越南儒、釋、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國濃厚得多。越南人稱之為“三教同源”。C 對

11、歐洲:歐洲啟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啟發課后小結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謂“禮治”,即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君臣、父子、貴賤、尊卑都有嚴格的區別。課后習題課后作業:追尋身邊的孔子孔子離我們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細流,流淌在我們民族文化的血脈中,活在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之中。我們口頭上的許多人生格言,一

12、般人并不追究它的來源,但你若有興趣去追尋,就會發現,它原來出自孔子之口!請你收集一下孔子言論:學習態度: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人行,必有我師個人修養: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不論何時,都要盡可能讓思考與反省預見到突發的激情,這于審慎者可輕而易舉做到。心煩意亂之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識到這一點。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下決心不再使之加劇。有了這種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終止怒氣。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當止之時:奔跑時停下來最難;狂怒時保持頭腦清醒也一樣難。過分激動,不論程度高低,都會影響理智。一旦對發怒有了這種警醒,就不會使你因怒氣而失控,也不會使你損害良好的辨別力。謹慎地駕馭情緒,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將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