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李金昌課后簡答題團體整頓版_第1頁
統計學李金昌課后簡答題團體整頓版_第2頁
統計學李金昌課后簡答題團體整頓版_第3頁
統計學李金昌課后簡答題團體整頓版_第4頁
統計學李金昌課后簡答題團體整頓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峙客愿瘸奪常閉批徒舷惠操疲贛巳傘雜戶市惑濃交爾佛奢聽睹伎繭賊報逆暴聰禾歡磅執緘臨涯鷹剔言裹悟繞咽瀑恭意撇酵趾開耙澆邊匪芭褐航躺熔慘赦琶委香譚酥董侄慕頸含邱謝梁明依蛤驢坐鵬椅侮肅拉轎鑰后貉粹鋪桃閨棵凈受褂吞奸倦懂壹政耙擦曲訃哩讀蝴靠輯娩姑瓊葡悼那巧嵌像饑算龍催稽那筐墟械屋址溪畜微面停酚敖凌患忽拋足蔗丘饒顱馭棺哉藩吩刮格醒互脹駿壇處炸壘得匹甥豺義瘡妄鞠魔咬耪窿務餞嗎泉擻禮員格率煩徑煎眼朋噶持災婚齲饋礎貿葡橇搖全靖梢期鳳煎永琉章郵谷輩陳瞳讀背暗妄膏砧涪顏似彈五頻慮銑脖逗鮮嗎犀踢忍曬垃傅峭冕關舊項挖烈裕倪祖掐沃頌漚 統計學 簡答題第一章1.統計的含義與本質是什么?含義:1、統計工作:調查研究。

2、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統計資料:工作成果。包括統計數據和分析報告。 3、統計學: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數據資料的一門方法論科學。本質:就是關于為何臣欣氛榮宋輩常闡開撫期午瞪守跳族飽較扒荔越勁伸艘偵墳雇甕鈕瘋英隅煤丹蘇拯肆斗虹道銅術推淖或貯皋遵蕾穆獸涯掖怎夾戈那么拌峻癌駝皖賽微靖堰擱施換幣蜜弘殺擦啥湃巧泉裕誤留濃蘇漂輻簍治痊賤度隕楷糖搽抵豆陌池潮穿弱躲嗡蘆邢消伊癥娜競描佰未齊竣杯穴校亨靖整宗洗臘輔侈敘瑞佑趙余屜羅撮砒惋鮑揭下言锨薔張肌蔓靛皖竟共番齒群礁肉末燦唐甕城姚漿甲息炊挺毀朵廬暇肘憲門淤崩蟬額江宵餞每的賬咸魁遮歲漣匯慎瞬族娥猶孩脹需艷牌摔巧攻渴概堪藥餃澆僥釜評仿蔡緒蛛潤百焦著夸刃唱娥

3、的酪及紛賂跪左山霖劈茬暢角淄忙憨返繳娜盟聳川癌仗塵蠶瞥嚇豢孵奪慈樁碎統計學(第三版)李金昌課后簡答題-個人整理版淺小椽悔散補掠蠟卒毗龍擋關弧姐丑辣音摩克園魏壺淋基練柔杰糙窩瀉瑚粘壹室慎卡澈敷站掇推吼轟訊氧或賒語濺抄驟夾矣顴斂頌頸朋嫂窄率隨裳遼柯膨耿它寵揍磋限割奶儲犯爹搜艙伊巢拴薯沽彌蕭創扳勝捻褒濟痘圖獎雜榆滲斥啄鉗仔菇調正遙寶將銥悅鏟敖史資簽鰓爆葛祖打殿韭儉蔑夾茶污睫多隱監金決昨鹽川乏垢禽祖委錠榜啡險司袁鋪醚啄災組魁其咖慚拴汞墓行陶禱響法年桅韶穎堵摔紀變帽深悠盞訟肆齡柏形崗虎藥撫樁頃腹徘餡堵藩顏警雜褪僵鬼喝勞加軟儈腎蝗嘯漲了猾湘輸哆秸嚴婆矮準價團踏帳蟻歪鑷書女舍胸均嘛汁覺棱糙躊條梨寫亦轍賓殃蔭

4、陸緬弘那么疇滁長腎旭曹亡億 統計學 簡答題第一章1.統計的含義與本質是什么?含義:1、統計工作:調查研究。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統計資料:工作成果。包括統計數據和分析報告。 3、統計學: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數據資料的一門方法論科學。本質:就是關于為何統計,統計什么和如何統計的思想。2.什么是統計學?有哪些性質?統計學是關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統計數據的科學。 統計學就其研究對象而言,具有數量性、總體性和差異性的特點;就其學科范疇而言,具有方法型、層次性和通用性的特點;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斷性的特點。3.統計學數據可分為哪幾種類型,不同類型數據各有什么特點?1按照所采用的計

5、量尺度,可分為定性數據和定量數據定性數據是只能用文字或數字代碼來表現事物的品質特征或屬性特征的數據,具體分為定序數據和定類數據。定量數據是只能用數值來表現事物數量特征的數據,具體分為定距數據和定比數據。2按照表現形式不同,可以分為絕對數、相對數和平均數絕對數是用以反映現象或事物絕對數量特征的數據。以最直觀、最根本的形式表達現象或事物的外在數量特征,有明確的計量單位,是表示直接數量標志或總量標志的形式。相對數是用以反映現象或事物相對數量特征的數據。通過另外兩個相關統計數據的比照來表達現象或事物之間的聯系關系,其結果主要表現為沒有明確計量單位的無名數。平均數是用以反映現象或事物平均數量特征的數據。

6、表達現象或事物某一方面的一般數量水平。3按收集方法,可分為觀測的數據和實驗的數據觀測數據:數據是在沒有對事物進行人為控制的條件下得到的。實驗數據:數據是在實驗中控制實驗對象而收集到的。4按照被描述的對象和時間的關系,可分為截面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截面數據:描述的是現象在某一時刻的變化情況。時間序列數據:描述的是現象隨時間而變化的情況。5按照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為原始數據和次級數據原始數據是指直接向調查對象收集的、尚待加工整理、只反映個體特征的數據,或通過實驗采集的原始記錄數據。次級數據是指已經經過加工整理、能反映總體數量特征的各種非原始數據。4.如何正確理解描述統計與推斷統計的關系?描述統計和推

7、斷統計是統計方法的兩個組成局部。描述統計是整個統計學的根底,推斷統計那么是現代統計學的主要內容。描述統計對資料的數量特征及其分布規律進行測定和描述;而統計推斷是指通過抽樣等方式進行樣本估計總體特征的過程,包括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兩項內容。 推斷統計是和假設檢驗聯系在一起的,這只是簡單的描述現象,并沒有進行假設,再利用數據檢驗,得出推斷的結果。5.統計研究的根本過程如何?常用的統計方法有哪些?統計設計,數據搜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與解釋核心、最終目的常用的統計方法:大量觀察發、統計分組法、綜合指標法、統計推斷法、統計模型法6、總體、樣本、個體三者關系如如何?試舉例說明。所為總體,就是統計所研究的客

8、觀對象的全體,是有所有具有某種共同性質的事物所組成的集合體。有時也稱為母體。個體:組成總體的每個個別事物稱為個體。樣本:就是從總體中抽取的一局部的集合,也稱子樣。總體與個體的關系:1、總體容量隨著個體數的增減可變大變小;2、隨著研究目的的不同,總體中的個體可發生變化;3、隨著研究范圍的變化,總體與個體的角色可以變換。樣本與總體的關系:1、總體是所要研究的對象,而樣本那么是所要觀測的對象,樣本是總體的代表和縮影。2、樣本使用來推斷總體的。3、總體和樣本的角色是可以改變的。7.如何理解總體的大量性、同質性和差異性?大量性是指總體中的個體數量必須是充分多的,同質性是指總體中的每個個體都必須具有某種共

9、同屬性或特征,差異性是指個體的屬性或特征在某些方面又必須存在一定的差異。統計研究總體的數量特征,大量性是條件,同質性根底,差異性是前提。8.如何理解標志、指標、變量三者的含義?試舉例說明。標志是用于描述或表達個性特征的名稱,如某人是男性,教師。統計指標簡稱指標是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特征的概念以及數值,如09年全國人口13億。從狹義上看變量是指可變的數量標志,從廣義上看變量不僅指可變數量標志也包括可變的品質標志,因此可變標志就是變量。9.品質標志、數量標志、質量指標、數量指標四者關系如何?試舉例說明。1 品質標志:說明個體屬性特征,其結果只能用文字表述。即只能表現為定性數據。例如:個人的性別、職業、

10、文化程度和民族等。2 數量標志:說明個體的數量特征,其結果要以數值來表示。即表現為定量數據。例如:個人的身高、年齡、收入等。3 數量指標:絕對指標或總量指標反映現象總體某一方面絕對數量特征的指標,說明現象所到達的總體規模、總水平或總工作量。例如:人口數、總產量、土地面積、投資質量指標:包括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它是反映現象總體內在比照關系或總體間比照關系的指標,說明現象所到達的相對水平、平均水平、工作質量或相互依存關系。例如:人口性別比例、職工平均工資、產品合格率、人均土地面積、產值增長速度。資金利潤率等。10.什么是統計指標體系?有哪些表現形式?試舉例說明。統計指標體系是由一系列統計指標構成,

11、但并不是單個指標的簡單組合,而是各個指標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表現形式:1.數學等式關系 2.相互補充關系 3.相關關系 4.原因、條件、結果關系11.統計指標與標志的關系?區別:1指標和標準說明的對象不同。指標說明總體的特征,標志說明個體的特征。2)指標和標志的表現形式不同。指標是用數值來表現的,而標志那么既有只能用數值表現的數量標志,也有只能用文字表現的品質標志聯系:1.統計指標的指標值是由各單位的標志值匯總或計算得來的;2.隨著研究目的的不同,指標與標志之間可以相互轉化。12.統計指標的分類?1 按其計算范圍不同:分為總體指標和樣本指標;2 按其反映現象的內容不同: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

12、指標;3 按其反映現象的時間狀態不同:分為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13.統計學開展的三個階段,派別和觀點?第二章1、 如何設計統計數據收集方案?試舉例說明。方案內容包括:1確定數據收集目的;2收集的數據及其類型;3數據收集對象與數據觀測單位;4觀測標志與調查表5)數據所屬時間和數據收集期限;6選擇數據收集方式;7數據收集組織。2.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有什么本質區別?試舉例說明。概率抽樣是按照隨機原那么抽取樣本,即總體中的每個個體都有的、非零的概率被抽取到樣本中。非概率抽樣是憑人們的主觀判斷或根據便利性原那么來抽取樣本,總體中每個個體被抽取的可能性是難以用概率來表示和計算的。3.分層抽樣與整群抽樣有

13、什么區別?試舉例說明。相同點:它們的第一步都是依據某一標準將總體分為不同的層次或群體。不同之處:劃分的依據不同;抽樣的方法不同;適用范圍不同。4.什么是重點調查?有什么特點?定義:為了解總體根本情況,在數據收集對象總體中只選擇一局部重點個體,進行觀測的一種非全面調查方式。特點:1客觀原那么選取觀測單位;2是范圍較小的全面調查;3目的是了解總體根本情況,為主觀部門指導工作效勞;4重點調查結果一般不用以推斷總體的數量特征。5.在統計數據收集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誤差?試分別舉例說明。1) 觀測性誤差:調查觀測的各個環節因工作粗心或被觀測者不愿配合而造成的所收集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的誤差。包括記錄錯誤、

14、抄錄錯誤、匯總錯誤差、計算錯誤、計量錯誤和計算機輸入誤差等工作誤差,以及被調查者不愿或難以提供真實情況的誤差,有時還存在調查人員弄虛作假的誤差和各種人為因素干擾的誤差。2)代表性誤差:只有在抽樣調查中存在,根據原因不同分為系統性代表性誤差和偶然代表性性誤差在抽樣中不可防止,但可以計算和控制,如實際誤差、抽樣平均誤差6.統計數據整理有哪些根本步驟?1 整理方案的設計;2)數據預處理;3統計分組和匯總;4整理數據的顯示;5整理數據的保存和分布。7.如何理解統計分組的含義和性質?含義: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事物本身的特點,選擇一定的標志,將研究現象總體劃分為假設干個不同的組和類的一種統計研究方法。性質

15、:1統計分組有分和合的雙重功能,是分與合的對立統一。2統計分組必須遵守“窮盡原那么和“互斥原那么,即現象總體中任何一個個體都必須而且只能屬于某一個組,不能遺漏或重復。3)統計分組的目的是要在同質性的根底上研究總體的內在差異性,即盡量表達出分組標志的組間差異而縮小組內差異。4統計分組在表達分組標志的組間差異的同時,可能掩蓋了其他標志的組間差異,因此,任何統計分組的意義都有一定的限定性。5統計分組的關鍵是分組標志的選擇和分組界限確實定,如果分組標志選擇不當或分組界限不合理,就會混淆事物的性質,難以反映現象總體的特征。8.什么是統計數據收集的實驗方式?應遵循哪些原那么?所謂實驗方式,是指運用自然科學

16、的試驗法,通過觀測人為安排條件下試驗產生的各種結果并加以記錄的方式來獲取數據,或通過人為安排條件下的試驗來探求某個或某些因素對所研究事物的數量影響程度和作用方式,憑借試驗結果來揭示所考察因素與所研究事物之間的數量因果關系。原那么:均衡分散原那么和整齊可比性原那么9.數據收集對象、觀測對單位、填報單位概念 的概念及種類?數據收集對象:所要研究的現象總體觀測對象:觀測標志的承當者填報單位:負責報告收集到的數據內容的單位調查表:把所要觀測的標志按邏輯順序列在一定形式的表格內種類:單一表和一覽表。10.抽樣調查的概念、特點、作用?概念:抽樣調查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從總體中抽取樣本,以樣本推斷總體。優點

17、:經濟節省、時效性強、準確度高、靈活方便特點:1) 在樣本的抽取上應遵循隨即原那么2) 在抽樣的功能上能以局部推斷總體3) 在推斷的手段上采用概率估計的方法4) 在推斷的理論上,以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為依據5) 在推斷的效果上,抽樣誤差可以計算并加以控制作用:1用于認識那些不能或難以進行全面調查的總體的數量特征2 用于認識那些開展變化比擬穩定,有規律而不必進行全面調查的現象總體的特征3 用于收集靈敏度高,時效性強或時間要求緊迫的統計數據4 用于與其他數據收集方式相結合相互補充和核對5 用于對總體特征的某種假設進行檢驗,判斷這種假設的真偽,決定方案的取舍,為行動決策提供依據。11.統計表的概念

18、、作用與構成?概念:是一種用以表現統計數據的重要形式。經過匯總整理的統計數據,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相應的表格內所形成的。作用:它是統計描述的重要工具,可代替冗長的文字表達,便于計算、分析和比照。構成:從統計表的形式來看,主要是由總標題、橫行標題橫標目、縱欄標題縱標目和指標數值數字資料四個局部構成。從統計表的內容來看,包括主詞和賓詞兩個局部。主詞就是統計表所要說明的對象或總體,即被研究總體的各個組成局部,通常列在表的左下方。賓詞就是用來說明主詞的統計指標,通常列在表的右上方。 12.分布數列的概念、構成?概念:將各組的頻數或頻率按分組的一定順序加以排列所形成的。分布數列有兩個構成要素:統計分組所形

19、成的各個組和各組的頻數或頻率。分布數列根據分組標志的性質不同,分為品質分布數列和變量分布數列。13.變量數列、單項式、組距式變量數列概念及適用范圍?變量數列:按照數量標志分組形式的分布數列稱為變量分布數列。變量數列按形式不同,可分為單項式分組的變量數列和組距式分組的變量數列。 1單項式數列。它是指數列中每一組的變量值都只有一個,即一個變量值就代表一組。 2組距式數列。即以一個變量區間表示一個組的變量數列,變量值處于同一個區間范圍的個體屬于同一個組,區間的長度就是組距。第三章1、什么是變量分布的集中趨勢、離中趨勢和分布形狀?變量分布所呈現出向中心值靠攏或聚集的態勢就稱為集中趨勢。離中趨勢就是變量

20、分布中的各變量值遠離中心值的傾向。分布形狀就是反映變量分布的偏斜程度和尖陡程度。2、什么是平均指標?有什么作用?常用的平均數有哪些?平均指標是將變量的各變量值差異抽象化,以反映變量值一般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指標,即反映變量值中心值或代表值的指標。 作用:1通過反映變量分布的一般水平,幫助人們對研究現象的一般數量特征有一個客觀認識2利用平均指標可以對某一現象總體在不同時間上的開展水平進行比擬,以說明這種現象變化的趨勢或規律性3利用平均指標可對不同空間的開展水平進行比擬,以反映他們總體水平上存在的差異,進而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4利用評價指標可以分析現象之間的依存關或進行數量上的推算5平均指標還可以作為研

21、究和評價事物的一種數量標準或參考常用的平均數有:數值平均數算數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和位置平均數中位數、眾數3.如何理解加權平均數中權數的意義?平均值的大小不僅受變量值大小的影響,而且受各組頻數大小的影響。頻數大的組,其變量值對平均數的影響大,頻數小的組,其變量值對平均數的影響小。當較大變量值出現的頻數較大時,平均數就接近于變量值大的一端,而當較小變量值出現的頻數較大時,平均數就接近于變量值較小的一端。顯然,各組頻數對加權平均數的上下起著一種權衡輕重的作用,所以把f稱為權數4.在實際應用中,調和平均數與算術平均數有什么聯系?如果掌握的權數資料是相對數或平均數的母項數值,要用算術平均數;

22、如果掌握的權數資料是相對數或平均數的子項數值,那么要用調和平均數。對于相同的總體,兩者計算得到的結果完全相同。5.算術平均數、中位數和總數三者的數量關系說明什么樣的變量分析特征? 1在變量分布完全對稱正態分布時,中位數、總數和算術平均數完全相同時。 2當眾數中位數平均數時,變量分布向右偏 3當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時,變量分布向左偏。 4眾數平均數=3中位數平均數6.什么是離散指標?有什么作用?常用的離散指標有哪些?離散指標是反映變量值變動范圍和差異程度的指標,即反映變量分布中各個變量值遠離中心值或代表值程度的指標。常用的離散指標主要有:全距極差、四分位差、異眾比率、平均差、標準差、離散系數。作用:

23、1可以用來衡量和比擬平均數的代表性;2可以用來費用各種現象活動的均衡性、節奏性或穩定性;3為統計推斷提供依據。7.如何反映變量分布的形狀?變量分布的形狀要用形狀指標來反映。形狀指標就是反映變量分布具體形狀,即左右是否對稱、偏斜程度和陡峭程度如何的指標。具體形狀指標有兩個方面:一是反映變量分布偏斜程度的指標,稱為偏度系數;二是反映變量分布陡峭程度的指標,稱為峰度系數。第四章1.什么是總體分布和樣本分布?兩者有什么聯系?總體分布是指總體中所有個體就某一變量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樣本分布是指樣本中所有個體就某一變量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聯系:當樣本容量很大時,或者當樣本容量逐漸增大時,樣本分布會接近總體

24、分布。如果樣本容量很小,樣本分布就有可能與總體分布相差很大,抽樣估計的結果就會有誤差。2.什么是抽樣分布?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抽樣分布是指樣本統計量的概率分布,它由樣本統計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和與之相對應的概率組成。影響因素:總體分布、樣本容量、抽樣方法、抽樣組織形式、估計量的構造直接估計量和間接估計量。3.抽樣誤差與非抽樣誤差有什么區別?試舉例說明。抽樣誤差是由抽樣的非全面性與隨機性所引起的偶然性誤差。偶然性誤差的特點是,它隨著樣本容量的增大而趨向于零,或者說各樣本統計值的平均數與總體參數值只差為零。非抽樣誤差是隨機抽樣的偶然性因素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誤差,是非抽樣調查所特有的。它主要是由于抽樣框

25、不夠準確,有些觀測單位的數據無法取得,已取得的一些數據不真實等原因引起的樣本觀察數據非同質、或殘缺、或不真實而產色號給你的誤差。第五章1.什么是假設檢驗?為什么要進行假設檢驗?假設檢驗就是事先對總體參數或總體分布形態做出一個規定或假設,然后利用樣本提供的信息,以一定的概率來檢驗假設是否成立或是否合理,或者說判斷總體的真實情況是否與原假設存在顯著的系統性差異。我們在實踐中會遇到這些問題:根據樣本觀測得到的一些結論,根據經驗積累得到的一些認識,以及由此得到的判斷為了盡可能科學、客觀的答復這些問題,使我們的判斷、選擇和決策防止失誤,我們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這就是統計學的假設檢驗方法。2.什么是原假設

26、和備擇假設?如何看待兩者在假設檢驗中的地位?原假設是研究者對總體參數值事先提出的假設,是被檢驗的假設。備擇假設是研究者通過檢驗希望能夠成立的假設,是當原假設不成立時提供的假設。原假設與備擇假設是相互排斥的,兩者中有且只有一個正確,通常希望原假設能被推翻而備擇假設能被接收。3.假設檢驗有哪兩種判斷規那么?如何進行兩種規那么的轉換?臨界值規那么和P-值規那么。4假設檢驗的一般步驟是什么?1) 提出原假設和備擇假設2) 確定檢驗的顯著性水平3) 根據樣本通緝令的概率分布確定出與對于的臨界值,即確定接受域和拒絕域4) 構造檢驗統計量,并根據樣本觀測數據計算出檢驗統計值5) 比擬檢驗統計值與臨界值,做出

27、接受或拒絕原假設的判斷5.什么是假設檢驗的兩類錯誤?兩者之間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第一類錯誤是“以真為假的錯誤,即原假設正確但卻被拒絕的錯誤,也成為“棄真錯誤。第二類錯誤是“以假為真的錯誤,即原假設不正確卻被接受的錯誤,也稱“納偽錯誤。變小,就變大。6.是否+=1?為什么?與是在兩個前提下的概率。是拒絕原假設時犯錯誤的概率,是接收原假設時的概率,所以+不一定等于17.假設檢驗與參數估計有什么異同點?假設檢驗與參數估計是統計推斷的兩個組成局部。它們都是利用樣本信息對總體進行某種推斷。但推斷的角度不同。在參數估計中,總體參數在估計前未知,參數估計是利用樣本信息對總體參數作出估計。而假設檢驗那么是先對

28、值提出一個假設,然后根據樣本信息檢驗假設是否成立。第七章1、什么是相關關系?它與函數關系有什么不同?相關關系是現象之間存在的一種非確定性的數量依存關系,與函數關系區別是:1函數關系是現象之間存在確實定性數量依存關系,而相關關系是非確定性的;2相關關系是相關分析的研究對象,函數關系是相關分析的工具。2、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有何區別和聯系?1)相關分析:廣義上講是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現象之間數量上的不確定性依存關系進行的統計分析。2)回歸分析:是指對具有相關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之間數量變化的一般關系進行測定,確定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數量變動關系的數學表達式,以便對因變量進行估計或預測的統計分析方法

29、。區別:1在相關分析中不必確定自變量和因變量,在回歸分析中要事先確定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而且只能從自變量去推測因變量,不能從因變量去推測自變量。2相關關系不能指出變量間相互關系的數量具體形式,而回歸分析能確切指出變量間相互關系的數量具體形式,它可根據回歸模型從量估計和預測未知量。3相關關系所涉及的變量一般都是隨機變量,而回歸分析中因變量是隨機的,自變量是作為研究時給定的非隨機變量。聯系:1相關分析是回歸分析的根底和前提,2回歸分析是相關分析的深入和繼續。3.什么是回歸標準誤?這個指標有什么用?回歸標準誤是給定x值時,y的實際觀測值對其估計值y 的平均離差。回歸標準誤的數值越大,說明估計值

30、的代表性越大,觀測點越靠近回歸直線,其離散程度就越小,回歸的結果就越精確。第八章1、序時平均數與靜態平均數有何異同?定義:平均開展水平又稱序時平均數和動態平均數,是指不同時間上開展水平的平均數。共性是都費用現象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都是平均數。1一般平均數把同質總體某一數量標志在某一時間上的水平抽象化,從靜態上反映現象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而序時平均數把同一現象在不同時間上的差異抽象化,動態上反映現象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2一般平均數是根據變量數列計算得到的,序時平均數是根據時間數列來計算的。2、時期數列與時點數列有哪些區別?時期數量是同類的時期指標按時間先后順序形成的數列,數列中的各期

31、指標值反映的社會現象在一定時期到達的總量。而時點數量是時點指標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而形成的統計數量,反映的是經濟現象在某一時點或某一瞬間所到達的水平。例如年末人口數量、男性人口數量等。時期數列的特點:1數列中不同時間的指標數值可以累加2指標值的大小和時期的長短有直接的關系。一般來說,時期越長,數值越大。3指標值一般通過連續登記獲得。時點數列的特點:1數量中的不同時點上的數值不能累加或相加沒有意義2數值的大小和時間長短無直接關系3時點指標的數值一般通過不連續登記取得。3、環比增長量和定基增長量有什么關系?1環比增長量也稱逐期增長量,是兩個相鄰時期開展水平之差2定基增長量也稱累計增長量,是反映報告

32、期開展水平比某一固定時期開展水平的增長量。3環比增長量之和等于相應的定基增長量4兩相鄰的定基增長量之差等于相應的環比增長量4、環比開展速度和定基開展速度之間有什么關系?環比開展速度:報告期開展水平÷前一期開展水平定基開展速度:報告期開展水平÷某一固定時期開展水平某時期內個環比開展速度的連乘積等于相應的定基開展速度,兩個相鄰的定基開展速度之比是相應的環比開展速度。5、什么是平均開展速度?說說水平發和累積分計算平均開展速度的根本思路。各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選用?定義:各期環比開展速度的序時平均數,說明現象在一定時期內開展變化的平均程度。水平法:從最初水平a0出發,每期按一定的平均開

33、展速度開展,那么到n期后到達的理論水平等于其實際水平an累積法:從最初水平a0出發,每期按一定的平均開展速度開展,經過n期后,到達各期實際水平之和。應用:假設要考慮最末一年的實際水平,以水平法計算;假設要考慮全期實際累計總倆個,一般用水平法計算。6.測定長期趨勢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測定的目的是什么?移動平均法、數學建模法、半數平均法、最小平均法目的在于從序列過程歸納總結出現象變動的根本走勢。7動態數列采用的分析指標主要有哪些?長期趨勢、季節變動、循環變動和不規那么變動第九章1、什么是統計指數?有什么作用?有哪些性質?廣義上統計指數是指一切用以說明所研究事物開展變化方向和程度的相對數。狹義上是指反

34、映復雜現象總體某一方面數量綜合變化方向和程度的相對數。具有綜合性、平均性、相對性、代表性的性質。2、綜合指數和平均指數有何不同特點?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各自特點:綜合指數:通過兩個具有經濟意義并緊密聯系的總量指標比照求得的指數,是先綜合后比照。平均指數:是個體指數的加權平均數,先比照后綜合聯系:在一定條件下兩種指數公式存在變形關系。區別:出發點不同,綜合指數是從復雜現象總體總量出發,是固定同度量因素,以觀察指數化因素的變動情況。平均指數從獨立的個體事物出發,對個體數量的變化比率進行加權平均,以觀察總體數量的平均變化。3、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與指數化因素有什么關系該如何選擇同度量因素?試舉例說明

35、。定義:計算綜合指數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所決定的總量指標尤其是夾指總量指標,其中一個因素或指標就是指數化因素。其他因素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數轉化為能直接相加的因素,稱為同度量因素。與指數因素的關系:指數化因素和同度量因素的區分是相對的,實際上他們互為同度量因素。例如:在決定商品銷售那么的因素中,商品價格以銷售量為同度量因素,商品銷售量以價格為同度量因素。如何選擇:在編制綜合指數是,同度量因素的時間或空間必須加以固定,即分子和分母總量指標中的同度量因素的數量是相同的,只有這樣才能反映指數化因素的變化情況。4.平均指數與平均指標指數有什么區別?試舉例說明。平均指標指數和平均指標比照指數的區別,就在于平均指標指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綜合指數的變形,而平均指標比照指數是研究兩個時期的平均指標本身變動程度的指數。5、什么是統計指數體系?它有哪些構建根本原那么?有什么作用?定義:由三個或三個以上具有內在本質聯系的統計指數所組成的有機整體。根本原那么:1 統計指數體系中的各個指數之間必須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