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水資源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_第1頁
保護水資源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_第2頁
保護水資源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_第3頁
保護水資源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_第4頁
保護水資源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保護水資源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摘要: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沒有水,就沒有人類的一切。我國是個水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我國水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應該轉變思路,科學決策,完善管理制度,設計應急方案及措施,確保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關鍵詞:保護水資源持續利用一、我國水資源現狀概述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 億m3,居世界第4 位。但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200m3,約為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居世界第88 位。公頃平均水資源量也只有2.65 萬m3,相當于

2、世界公頃平均數的2/3 左右。因此,雖然我國水資源總量并不少,但人均和公頃平均水量并不豐富,是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我國現有300 多個城市面臨缺水危機,飲水困難的人口達7,500 萬人。水資源危機嚴重地威脅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近幾年,各地洪旱災害頻繁發生,例:2010年春我省出現了100年一遇的旱災,截至2010年4月5日,全省河道平均來水量較常年整體偏少30%,已有778條中小河流斷流、431座小型水庫和5908個小壩塘干涸,全省庫塘蓄水僅42.5億立方米、同比減少16億立方米;嚴重旱災已造成16個州市2640.28萬人受災,已有888萬人、1890萬頭(匹)牲畜(其中576萬頭大

3、牲畜)飲水出現困難;旱災造成823萬人需要口糧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743.7萬畝(其中秋冬播農作物受災3261.2萬畝、占已播種面積的90%、絕收1506.9萬畝,水果、茶葉、蠶桑、橡膠、咖啡五類經濟林果受災1482.5萬畝、占總面積的81.8%),預計全省小春糧食(夏糧)將因災減產60%左右;林地受災面積達5181萬畝、報廢1204萬畝。全省農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70億元。進入21世紀,隨著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的污染,生態的破壞,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一個水資源緊張的年代, 水資源短缺己演變成倍受世界關注的資源環境問題之一,水資源問題的研究愈來愈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性問題。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

4、不均勻,水資源的分布與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適應。我國北方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2/5,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3/5,水資源占有量卻不足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5,而南方人口占全國的3/5,耕地面積占全國的2/5,而水資源總量為全國的4/5。北方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為1127 m3,僅為南方人均值的1/3。另外,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受“地大物博”傳統觀念的影響,且在對水資源保護、治理和利用上缺乏科學、嚴格的統一管理,以致我國水資源有效利用率低、水資源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地下水超采、水質下降、水污染日趨加重等問題。隨著經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我國未來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還將

5、進一步增加。如何保護水資源,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我們要研究的一項課題。二、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水資源緊缺與用水浪費并存據分析估計,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國缺水總量約為300 億m3400 億m3。從總體上說,因缺水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洪澇災害。許多地區由于缺水,造成工農業爭水、城鄉爭水、地區之間爭水、超采地下水和擠占生態用水。但與此同時,用水效率不高、用水嚴重浪費的現象也普遍存在。全國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系數平均約為0.45,而先進國家為0.7 甚至0.8。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為30%40%,實際可能更低。全國多數城市用水器具和自來水管網的浪費損失率估計在20%以上

6、。2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由于缺乏統籌規劃,水資源過度開發的現象很普遍。且地區間很不平衡,北方的黃河、淮河、海河,開發利用率都超過50%,其中海河已近90%。有些內陸河的開發利用率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合理限度40%。由于地下水的持續超采,使不少地區地面沉陷,海水人侵。在黃淮海流域,由于水資源的過度開發,造成海河流域的河湖干涸,黃河下游經常斷流,甚至淮河中游在1999 年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斷流現象。3水污染與因此產生的水環境破壞全國工業、城市污廢水排放總量約400 億t,其中處理達標的只占23%,大量未處理的污水排人了江河,使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河段受到污染。城市地區90%以上的河道不

7、同程度地受到污染,造成不能提供達標的生活、工業和農業用水的水質型缺水。4水資源建設投入不足而且極不穩定從20 世紀70 年代后期以來,對水資源建設的投入缺口很大而且極不穩定。“文革”結束以后,由于對水利的作用發生認識上的分歧,水利建設的投資曾被大幅度削減,以后投資雖逐漸增加,但很不穩定。有的地方,大災以后大干,小災以后小干,風調雨順不干。有的地方,水災以后抓防洪,早災以后抓灌溉,重點不斷變換。因此,一些已定的規劃長期未能完成。三、解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具體措施1制定科學的規劃,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在對水資源的規劃中,一要遵循綜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即在正確把握區域內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持續

8、發展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資源,規劃水利建設項目,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二要按照水法確定的水資源優先配置原則,合理確定水資源配置次序,確保當地經濟秩序穩定,社會全面發展。首先要留足水源,就地取材滿足人口密集的市、縣和重點鄉鎮居民的生活用水,分散解決農村人口水源問題,確保人人有水喝。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水資源的開發必需根據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原則,在地區上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用水需要進行優化分配。通過水資源的合理配置,解決好嚴重缺水區的水資源供應。2、科學利用和完善水資源保護的長效機制從國家戰略利益出發,按照系統工程要求,全方位加大力度,繼續實施休牧(或輪牧)還

9、草、返耕還(山、坡)林,營造濕地、草甸、林地、植被等,提高水涵養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繼續實施退田還湖、筑壩蓄水、疏浚河流,綜合治理、開發利用,以保護水體、控制調節水量,保障供水、防火減災。植樹造林,提高水涵養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是一項惠澤子孫后代的大事,如楊善洲帶領群眾植樹造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988年原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從領導崗位上退休后,回到家鄉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7萬多畝,林場林木覆蓋率達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多年過去了,曾經山禿水枯的大亮山完全變了模樣:森林郁郁蔥蔥,溪流四季不斷。2010

10、年春天,已持續半年的干旱讓云南很多地方群眾的飲水變得異常困難,施甸縣大亮山附近群眾家里的水管卻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們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場。近些年,隨著大亮山植被狀況明顯改善,山林的水源涵養功效得以很好發揮,附近村委會架起水管,將泉水從林場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戶,村民再也不用為吃水犯愁。3節約農業用水、提高工業用水效率(1)實行科學灌溉,減少農業用水浪費全世界用水的70%為農業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費嚴重。據估計,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長,其余都被浪費掉了。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潛力所在。例如,渠道滲漏是世界各國在發展灌溉事業時遇到的共同問題。據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11、的統計,灌溉水滲漏損失量一般為15%30%,高的甚至達到50%60%。我國滲漏損失一般為40%50%,高的甚至達到70%80%。由于大部分灌區的渠道沒有防滲措施,我國南方長江、珠江、東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數平均為0.6,其它各片為0.5。估計全國渠道滲漏損失的水量可達到1,700 多億m3。農業是用水的大戶,要增強水利工程對水資源的調控能力, 在現有農業節水措施的基礎上,加強農業的節水力度,改變農業種植結構,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2)降低工業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現在世界上許多工業發達的國家都把提高工業重復用水率作為解決城市用水困難的主要手段。如果把全國工業用水的平均重復利用率從目前的2

12、0%提高到40%。每天可節水1,300 萬t,相應地節省供水工程投資26 億元,節水量和經濟效益都是相當可觀的。我國近幾年來,提高水的重復利用工作逐步開展起來。在一些水源特別緊張的城市,水的重復利用率已達到較高水平。(3)樹立惜水意識,開展水資源警示教育水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但它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水資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增強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法制意識是擺在每個公民面前的一個迫切課題,人們一定要建立起水資源危機意識,把節約水資源作為我們自覺的行為準則,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水資源警示教育。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有效利用“中水”,實現水資源重復利用。4加強價格管理價格杠桿是

1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市場機制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主要手段。加強價格管理,一是改革供水管理體制,加強水費計收和管理力度;二是按原標準制定的定額管理,推進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綜合水價;三是對各類用水實行定額管理,超定額用水加價收費,定額內用水,按價計費,低于定額,降價計費。實現水資源的有效控制,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5加大對污水的處理力度我國已是水污染非常嚴重的國家,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凈水和一方凈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對環境污染的治理,通過各種手段堅決杜絕和防止未經任何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制止一切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顧長遠影響盲目引進高污染項目的行為。水體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

14、水污染兩部分,長期以來,由于工業生產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環境事件屢見不鮮,它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極壞影響,因此,應當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處理的途徑;工業企業的生產污水應據其性質不同采用相應的污水處理措施。總之,我們必須堅決執行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制度,必須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嚴格執行環保制度,促進企業污水治理工作開展,最終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6樹立大水利、全流域的戰略意識國家水利政策的調整和改變流域內工業和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區域重大工業項目和水利項目的上馬,都會對整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要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的分析論證,多方案比較,站在整

15、個流域而不是局部區域的角度,把不利影響、負面影響、長遠影響、全流域影響考慮充分。如上馬一個蓄水項目或調水項目,不僅要考慮對當地帶來的利益和影響,還要考慮項目對上游、下游和其他區域產生的影響,要對項目的必要性進行詳細論證,并與節水等方案進行比較,能否通過節水等措施獲得同樣多的水資源量,而投資較省、風險較低、負面影響又較小。四、結語中國水資源在相當長的階段仍處于短缺狀態,各級政府要全面實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把節水、減污和保護放在首要位置,節水是當前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節水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優化配置水資源,保障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節水是緩解水資源緊缺的根本途徑,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國家水資源安全、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的戰略措施,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性任務。所以,我們一定要經過艱苦的奮斗,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實現在國民經濟中有一個可靠的水資源供給體系,有一個有效的抗旱、防洪保安體系,有一個良好的水生態環境體系,才能保證我國由農業生產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才能使我們國家經濟騰飛,繁榮富強。參考文獻4楊善洲先進事跡學習材料.2011年.作者簡介: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