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建筑存在安全問題_第1頁
超高建筑存在安全問題_第2頁
超高建筑存在安全問題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超高建筑存在安全問題    如果你在大樓第63層工作,離地面200米,大樓突然發生火災,你該怎么辦?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北京市公安局奧運安全組專家金磊說,很多在超高層建筑上班的人,幾乎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可這個問題卻日益威脅著城市安全。根據規定,高于24米的建筑屬于高層建筑,高于100米的建筑屬于超高層建筑。金磊說,城市安全部門曾經做過一個試驗,讓一名身強力壯的消防員從第33層跑到第1層,用了35分鐘。如果是一名身體素質一般的工作人員或老人、小孩,所需時間肯定翻番。而火借風勢,30秒內就可以從第1層到達第33層。這樣算來,人們跑到樓外逃生的可能性幾乎

2、為零。京城第一高樓的紀錄不斷刷新北京電視中心工程目前已經“長”高到170余米,設計高度達249.9米的銀泰中心也順利建到地上好幾層。兩年之內京城第一高樓的紀錄不斷刷新。面對不斷“長高”的北京城,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原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趙知敬說,盲目建高樓未必是好事。有關調查顯示,我國高層樓宇空置現象相當嚴重,而日常管理開支又十分高昂,一批超高層建筑幾乎已經被龐大的開支壓垮。建筑高度超過300米之后,建筑成本很高,同時還帶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環境問題、內部交通問題,已經失去了所謂的節約土地的意義。趙知敬曾到國外很多地方考察,在國外很多現代化大都市,超高層建筑也只是城市點綴而已。一直從事城市規

3、劃的趙知敬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北京對樓層的限高問題一直把關很嚴,除了中心城區及長安街沿線,主城區以外的城市建筑物,樓房高度原則上不得超過60米。后來,隨著城市之間興起的“高樓攀比熱”,北京的高層建筑數量也是有增無減。“如果沒有系統的限制樓高的法規,北京蓋再高的房子也有可能。”趙知敬說,建筑首先應該強調適用和經濟原則,超高層建筑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點兒。第一不經濟。超高層建筑必須使用最先進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藝,成本很高,蓋一棟200米高的大樓的成本,甚至比蓋兩棟100米高的大樓成本還要高。“雖然中國城市土地資源緊張,可還沒有稀少到非要蓋超高層大樓來解決的地步。”第二不適用。趙知敬說,超高層建筑里

4、工作人員很多,要到達頂層甚至要在樓層中間換乘電梯。如果電梯出現故障,給使用者帶來的麻煩更大。上下班的人流高峰,將造成樓層擁擠,超高層建筑周圍也會出現人流高峰和車流高峰。“中國城市建筑必須要有好的規劃和設計,不能為了標新立異而追求高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馬國馨說,我國是人口大國,土地資源很缺乏,不可能所有城市都要求蓋一層的房子,允許一定的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是必要的。但必須承認的是,超高層建筑技術更復雜,工藝更先進,投入更大。“有些政府和企業把超高層建筑作為宣揚政績的工程,盲目攀比,不符合實際。”馬國馨強調,高層建筑建在哪里,該不該建,必須慎重考慮,符合可持續發展觀。

5、“房子是用來居住和辦公的,如果用起來不方便,再好再高的房子也不好”。他說,很多地方盲目攀比,爭相蓋所謂的“世界第一高”,“這樣的第一對國家發展沒有意義”。消防云梯的高度趕不上樓高 一旦出問題樓越高越可怕正是擔心超高層建筑的安全問題,2002年7月14日揭曉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方案,已經沒有了數百米的超高層雙塔建筑。北京市公安局奧運安全專家組專家金磊說,這是規劃師和建筑師有了安全意識后,冷靜思考做出的理性決定。“消防部門的云梯只有100米高,如果300米的高樓出現火災,根本無法進行救援,除非動用直升機滅火,可協調還需要時間。”金磊說,城市超高層建筑的安全隱患往往被人們忽略。據他介紹,研究表明,超高

6、層建筑存在諸多火災事故隱患。建筑裝修中使用了大量可燃性材料,建筑內部還分布著大量電線電纜,一旦火災形成,火勢會非常迅猛,電梯井和管道井就像一個個大煙囪,火借風勢,蔓延很快。此外,超高層建筑中普遍使用的鋼結構體系耐火性較差,超高層建筑內部人員疏散也會比較困難。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宋春華說,建筑并非越高越好,超高層樓宇無異于一條豎立起來的街道,存在著安全、內部交通、環境、能源消耗等多種難以妥善解決的問題,純粹是自找麻煩。他認為,開發商、投資商以及政府相關部門,不能急于求成,把超高層建筑看成地方性的標志工程、形象工程,更不能帶有“急功近利、樹碑立傳”的想法,防止為“制造市場賣點而犧牲建筑使用功能的做法

7、”。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說,超高層建筑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曾是城市形象的標志,但從安全的角度而言,不應該盲目興建超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不宜緊鄰政權中心,也不應靠近文物區,更不應靠近軍事中心,否則一旦遭到破壞,損失將不可估量。“限制超高層建筑,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金磊說,另一個同樣緊迫的事情,是要培養公眾的城市安全意識,尤其是生活工作在超高層建筑內的城市居民,這種意識的培養和宣傳在我國十分缺乏。“一旦發生危險,他們的生命安全沒有任何保障。”“超高層建筑蓋了不少,可人們對于超高層建筑的安全問題考慮很少,在理論研究方面更是空白。”作為“北京十一五期間城市綜合減災應急體

8、系建設”項目主持人,金磊把超高層建筑的安全問題寫進了規劃。金磊分析,隨著經濟發展,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還會越來越多,城市安全關注的重心將是這些建筑。“到2008年左右,北京2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肯定會超過幾十座,在這些建筑出來之前,安全問題必須考慮到。”擋住的不僅僅是陽光白云 還有不可挽回的城市景觀對北京城區的規劃,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曾提出建議,以北京西部的五棵松為中心,建立新北京城,在新城區蓋高樓,老北京城則以景觀保護為主。遺憾的是,他的建議沒有得到采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史學分會理事長楊鴻勛是梁思成的學生,他說,超高層建筑對城市文化景觀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這個問

9、題在北京很明顯:現代化高樓和四合院混雜,摩天大樓和古城遺跡穿插,為了蓋高樓而強行拆遷了很多有中國特色的古代建筑。楊鴻勛說,國家提出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可這種提法到了地方理解出了偏差,“很多地方理解的城市化,往往就是城市規模更大,樓房更高,于是出現了大量超大城市,出現了大批超高層建筑”。由于建筑規劃具體執行不力,超高層建筑隨意選點現象嚴重。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超高層建筑往往建在人群最集中最繁華的街道,而這些街道有時卻是一個城市文化最豐富的地方,搬遷和重建工程,對城市文化景觀的破壞力巨大。“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人開始向世界學習,在超高層建筑方面,我們盲目學了國外很多東西。”楊鴻勛說,因為盲目學習國外超高層建筑的風格,我們沒有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除了建筑風格,超高層建筑還帶來了其他負面影響。楊鴻勛說,超高層建筑擋住了城市景觀的寬闊視野,高樓和古建筑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