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書之關于通知的字體大小_第1頁
通知書之關于通知的字體大小_第2頁
通知書之關于通知的字體大小_第3頁
通知書之關于通知的字體大小_第4頁
通知書之關于通知的字體大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通知的字體大小【篇一:關于正確使用公文字體字號格式的通知】關于正確使用公文字體字號格式的通知為進一步規范學校的文字資料,學校決定從即日起,對所有文本資料實行統一要求,按照規定統一設計、排版、打印、裝訂、存檔。1. 紙張: a4 紙。2. 頁面邊距:上下左右各2.5 厘米。3. 題目用宋體二號字。(副標題)用三號楷體。4. 正文用三號仿宋體。每頁19 行,每行25 個字。 5. 文中大小題號要按以下順序使用:第一級 “一、二、三等等”,用三號黑體字。第二級 “(一)(二)(三)等等”用三號仿宋體字。第三級 “ 1.2.3.等 ”。第四級 “( 1)(2)(3)等”。6. 所有材料不加封皮。小

2、學【篇二:通知的字體】一般機關文書中所使用的字體、大小、段落間距等是什么?標題 2 號體,正文3 號宋體。a4 紙一頁 22 行,一行28 字。 3.7 上下邊距,2.8 左右邊距。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釋義本標準規定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通用的紙張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順序和標識規則。本標準適用于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制發的公文。其他機關公文可參照執行。使用少數民族文字印制的公文,其格式可參照本標準按有關規定執行。本章規定了標準的內容范圍、適用范圍和特定范圍。(1)內容范圍內容范圍只涵蓋國家行政機關公文(以下簡稱“公文 ”)格式中的紙張要求、印制要求、公文各要素的排列順序和標識規則,并不是公文

3、格式的全部范圍。對公文格式的完整要求應是把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對公文格式的要求與本標準結合起來學習。(2)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國家各級行政機關的公文,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公文可參照執行。所謂參照執行的含義是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執行。(3)特定范圍辦法規定,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公文可以同時使用少數民族文字。由于少數民族文字的字體、字型和書寫習慣與漢字不同,執行本標準在某些地方可參照本標準另行規定。2 引用標準gb t148 1997 印刷、書寫和繪圖紙幅面尺寸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3 1 字 word標識公文中橫向距離的長度單位。一個字指一個漢字所占空間。4 2 行 line標識公文中縱向距離的

4、長度單位。本標準以3 號字高度加3 號字高度 7 8 倍的距離為一基準行;公文標題以2 號字高度加2 號字高度7 8 倍的距離為一基準行。在本標準中為確定公文中各項要素的位置,就需要對公文的縱向和橫向的定位給出統一的規定。為此,對于公文的橫向描述形式就是“字 ”,縱向描述就是“行 ”。在這兩項定義中,“字 ”指的就是漢字的橫向距離。一“行 ”的概念(除 2 號標題外)指的是 3 號字高度加其7 8 倍的距離。因此在標準中所指的一行就是一個固定的數量單位。由這兩個定義可以把公文中橫縱坐準確地將公文中的任何一個要素加以定位。5 公文用紙主要技術指標公文用紙一般使用紙張定量為60g m 一 80g

5、m2 的膠版印刷紙或復印紙。紙張白度為 85 % 90%,橫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 ph 值為7 5 9 5。由于公文的特殊地位,一方面要考慮其外觀嚴肅、莊重,另一方面更要考慮其頻繁使用和作為檔案長期保存的要求,因此對公文用紙的技術指標必須作出相應的規定。公文用紙的質量為60g m2 80g m2 的膠版印刷紙或復印紙,是綜合考慮了公文用紙的經濟性和美觀性。經濟條件相對差一些的單位可以采用紙張質量不低于60g m2 的膠版印刷紙,一般公文用紙可以采用70g m2 的膠版印刷紙。對于一些使用高檔印制設備的單位可以采用紙張質量不高于80g m2 的膠版印刷紙或復印紙。這種相對靈活

6、的規定避免了一刀切的做法,各使用單位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掌握,只要不低于下限或不高于上限均是符合標準的。公文用紙紙張白度是根據與a 等書寫紙和膠版印刷紙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關于紙張白度的指標,進行分析總結得來的。紙張白度如果過低,看上去紙張較黑,如同報紙一般,很不莊重;紙張白度過高,反光度加大,看上去晃眼,特別是在晚間,紙張白度過高,對視力影響很大,時間長了很不舒服。page橫向耐折度)1欹是為了保證公文用紙的紙張不能太脆,必須保證一定的柔韌性。因為很多公文需要在較多的層次傳閱流轉,如果公文用紙過脆,沒看幾次紙張就發生斷裂,使公文不能完整地保存,將直接影響公文效力的發揮。不透明度)8%是為

7、了保證公文不使用透明度過高的紙張。如果公文用紙的透明度過高,在正反兩面所印的文字就會出現相互洇透,看上去文字很花很亂,導致印制質量不高,影響公文的閱示傳看。這也是公文用紙的一項重要指標。ph 值為7 5 9 5是根據國家檔案局制定的行業標準da t11 一 1994文件用紙耐久性測試法中的相關規定確定的。這項行業標準規定,存檔時間在200 年以上的一般耐久紙,其用紙的 ph 值應為7 5 9 5。出于公文將作為檔案長期保存和使用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對此項指標加以規定。5 2 公文頁邊與版心足寸本標準改變了我國公文用紙長期以來一直沿用的16 開型,而將公文用紙的幅面尺寸改為國際標準紙型a4 型。作

8、出這項規定應該說是在進行大量調查研究和對改變公文用紙紙型將對我國相應工業系統產生何種影響作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作出這項重大改變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慮:(1)采用國際標準已成為國際范圍公文用紙的普遍趨勢鑒于 a4 型紙是國際標準的紙型,因此得到各國和各國際組織的廣泛應用,其公文用紙大多是采用a4 型紙。國際會議也無一不是采用a4型紙作為會議文件用紙。在修訂該標準的過程中,修訂工作小組專門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正式公文的公文用紙情況進行了調查,在所收集到的公文范例中,無一不是采用a4 型紙作為公文用紙。(2)我國已基本具備采用國際標準a4 型公文用紙的條件我國在 1987 年和 1988

9、年分別等效iso6716 和 iso216 制定了我國國家標準gb t788 和 gb t148 。但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在這兩項標準中,還規定了我國自己的標準16 開型。隨著國際標準a4型的普及,各國普遍將a4 型紙作為公文用紙和書寫用紙,同時各種辦公自動化設備具備處理a4 型紙的功能,使a4 型紙在我國作為書寫紙和圖書雜志用紙已是大勢所趨。為此gb t148 和 gb t788 已作了修訂,明確規定國際標準a 系列作為書寫紙和圖書雜志開本尺寸,這也為我國公文用紙采用國際標準a4 型,使我國公文用紙與國際標準接軌奠定了基矗(3)淘汰16 開型紙的必要性及基本條件分析長期以來,我國在公文用紙

10、方面一直沿用16 開型。這種紙型標準實際是日本早期用的標準。現今日本已不再使用該種紙型。用這種紙型印制的公文承載有效信息量小,不利于與各國政府或國際組織進行公文交往。16 開型紙作為公文用紙還有一個弊端是其本身無統一規格,還有用b5 型紙與 l6 開型紙混用的。紙型規格的不一,導致有的政府文件的前后頁大小不一,公文質量受到影響,也不嚴肅。而國際標準a4 型規格比較嚴格,無論在哪里買到的a4 型紙其誤差不會超過lmm ,可保證文件用紙紙型的統一。因此淘汰l6開型公文用紙紙型,采用國際標準a4 型作為公文用紙是十分必要的。page將公文用紙由l6 開型改為國際標準a4 型,是我國公文用紙的一場革命

11、性轉變。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我國的印刷設備制造企業已完全能夠生產制造符合國際標準a 系列的印刷設備,并將逐步淘汰舊式生產設備。而且目前使用中的復印機、打印機、輕印刷機,絕大部分都是以a4 型作為基本紙型,很多政府部門的文印設備也逐步進行了更新,可以印制a4 型公文。目前,淘汰16 開型紙,采用a4 型紙作為公文用紙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所以在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和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中都明確規定公文用紙規格一般采用國際標準a4型。6 公文中圖文的顏色未作特殊說明公文中圖文的顏色均為黑色。公文在一般情況下,除了發文機關標識、眉首的反線和發文機關印章為紅色外,其余部分均為黑色。為避免在

12、本標準后面各章條的敘述重復,在此作總體規定。7 排版規格與印制裝訂要求8 1 排版規格正文用 3 號仿宋體字,文中如有小標題可用3 號小標宋體字或黑體字,一般每面排22 行,每行排28 個字。7 2 制版要求版面干凈無底灰,字跡清楚無斷劃,尺寸標準,版心不斜,誤差不超過 lmm 。7 3 印刷要求雙面印刷;頁碼套正,兩面誤差不得超過2mm 。黑色油墨應達到色譜所標 bll00 ,紅色油墨應達到色譜所標y80,m80 。印品著墨實、均勻;字面不花、不白、無斷劃。7 4 裝訂要求長期以來,我們的公文缺乏一個較為系統的印刷和裝訂規范。因此一些公文在印制和裝訂時由于不知道或不清楚有哪些統一要求,使得公

13、文印制和裝訂不規范,質量差,也不嚴肅。所以在修訂標準時將公文印制和裝訂的要求規定下來,主要目的是使從事公文印制和裝訂的同志能夠清楚了解怎樣印制和裝訂公文才是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的。(1)在標準中給出排版規格是保證公文行數和字數的統一。此規定,是為解決上述經常出現的問題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在正常一面滿排公文正文的情況下,應按照這一規定執行。但如果遇到下一面將有可能出現空白頁時,就需要調整某一面的字數和行數,以保證下一面有公文的正文內容。這種情況就屬特殊情況。所以在標準中規定的一般情況是相對特殊情況而言的。(2)在標準中給出制版要求,是保證采用制版印制公文的部門在制版過程中能夠有一可操作的規定,以保證公

14、文印制質量,減少不合格公文的出現。(3)在標準中給出印刷要求,是保證公文在印刷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關于印刷制品的質量標準是有很多指標的,在此標準中僅給出最基本和最通用的一些印刷技術指標;這些指標只要認真對待是很容易實現的。值得提出的是,為使今后公文在油墨的色譜上能夠基本達到一致,在標準中給出了黑色油墨和紅色油墨的色譜指標,只要按標準中給出的油墨色譜來印制公文,就可以基本保證公文的顏色的相對一致。(4)在標準中給出裝訂要求,是保證公文在裝訂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由于公文的特殊作用和為保證公文的長期保存,對公文在裝訂方面作出統一規定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一些公文在裝訂時不規范,散頁明訂的現象

15、普遍,壞釘現象時有發生,釘鋸的釘位也很不規范,因而導致公文掉頁現象出現,直接影響公文的完整性。本標準將公文的裝訂要求加以規定,就是對形成公文的最后一道工序嚴格把關,以保證公文的質量。page8 公文中各要素標識規則本標準將組成公文的各要素劃分為眉首、主體、版記三部分。置于公文首頁紅色反線(寬度同版心,即156mm) 以上的各要素統稱眉首;置于紅色反線(不含 )以下至主題詞(不含)之間的各要素統稱主體;置于主題詞以下的各要素統稱版記。本標準將公文各要素劃分為眉首、主體、版記三部分,是采用了具有多年從事公文處理工作實踐經驗的同志的建議而確定的。其中“眉首 ”、 “版記 ”兩個概念在公文印制行業已多

16、年使用,“主體 ”是本標準提出的新概念。之所以這樣劃分,是為敘述方便,更重要的是這三個部分各有其特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界限比較明顯。眉首的特點是位置相對固定,掌握了本標準對眉首所合各要素位置的規定,就可以設計文件的“紅頭 ”部分(具體設計方法后文介紹)。主體的特點是位置經常變動,依公文內容的長短而定。由于公文實質性的內容均在此部分,稱之為“主體 ”有其道理。版記的特點是位置要依公文主體的構成而定。由于按本標準的規定公文要雙面印刷,版記的位置有一個位于哪一面的問題;如果公文有附件,版記還有一個是放在正文后還是放在附件之后的問題。因此版記有必要作為一個單獨部分加以敘述。用一個形象的比喻,眉首可稱

17、之為公文的“頭 ”,主體稱之為公文的“身 ”,版記稱之為公文的“腳 ”。把公文各要素分為“頭 ”、 “身 ”、 “腳三部分,既便于從總體上掌握其聯系,又便于對其進行“解剖 ”,掌握其區別。這是本標準對公文結構劃分提出的新觀點,也是本標準在結構上的最大特點。8 1 眉首81 1 公文份數序號公文份數序號是將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時每份公文的順序編號。如需標識公文份數序號,用阿拉伯數碼頂格標識在版心左上角第l 行。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需要編制份數序號。辦法規定帶有密級的公文要編制份數序號。如果發文機關認為有必要,也可對不帶密級的公文編制份數序號,如國務院文件都編有份數序號。編份數序號的目的是準確掌握公文

18、的印制份數和分發范圍和對象。當文件需要收回保管或銷毀的時候,就可以對照份數序號掌握其是否有遺漏或丟失。發文機關根據份數序號可以掌握每一份公文的去向。因此,發文機關在發文和收文機關在收文時,都要登記份數序號。本標準規定編制份數序號用阿拉伯數碼,對編幾位未作規定。一般來說,應根據公文的份數來決定編幾位,但至少應不少于兩位,即“1編為“01”,如果單編“1;會使人不知其意,以為是誤印上去的。對份數序號,有的是用印號機手工在成文上加蓋,有的印刷設備帶有印號功能,可以與成文同時印刷,對此本標準不作統一規定,公文印發機夫可自行掌握。本標準規定份數序號的位置在版心左上角頂格第 1 行。8 1 2 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篇三:關于規范公文字體的通知】關于規范公文字體的通知各處室:根據省廳公文質量檢查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