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2020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每課知識點整理_第1頁
新教科版(2020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每課知識點整理_第2頁
新教科版(2020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每課知識點整理_第3頁
新教科版(2020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每課知識點整理_第4頁
新教科版(2020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每課知識點整理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5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2第一單元聲音71聽聽聲音7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113聲音是怎樣傳播的164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215聲音的強與弱256聲音的高與低297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348制作我們的小樂器37制作我的小樂器學習單40第二單元 呼吸消化421感受我們的呼吸422呼吸和健康生活473測量肺活量534 一天的食物585食物中的營養636營養要均衡687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718食物在體內的旅行76第三單元運動和力811讓小車運動起來812用氣球驅動小車863用橡皮筋驅動小車914彈簧測力計975運動與摩擦力1036運動的小車1107設計制作小車(一

2、)1178設計制作小車(二)123分課科學知識點整理127-155-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一、指導思想: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 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 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 打好基礎。二、教學目標:1 .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2 .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3 .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 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三、學生情況分析:1 .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2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 真,但缺乏靈活性

3、、實驗能力不是很好。他們普遍習慣于被老師牽著 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 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 差。2 .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 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 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 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3 .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 心和探究意愿,他們樂于動手操

4、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 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 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四、教材分析:1 .本冊內容情況:科學四年級上冊由“聲音”和“我們的身體”、“運動和力” 三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 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 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2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 生的科學素質.5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 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

5、采集數據,并對實驗 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五、基本措施:1 .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2 .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3 .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4 .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5 .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6 .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7 .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 討中學習;8 .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9 .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10 .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

6、有關競賽以賽促學。周次起止日期教學內容課時備注19. 03-9. 07始業教育1、聽聽聲音229. 10-9. 14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239. 17-9.214、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復習249. 24-9. 285、聲音的強與弱6、聲音的高與低2510.01-10. 06610. 08-10. 12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28、制作我的小樂器710. 15-10. 191、感受我們的呼吸2、呼吸與健康生活2810. 22-10. 263、測量肺活量 一天的食物2910. 29-11.02練習課外延伸21011.05-11.095、食物中的營養6、營養要均衡21111. 12

7、-11. 16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8、植物在身體里的旅行21211. 19-11.23復習第二單元21311.26-11.30期中檢測21412. 03-12. 071、讓小車運動起來2、用氣球驅動小車21512. 10-12. 14用橡皮筋驅動小車4、彈簧測力計21612. 17-12.21練習5、運動與摩擦力21712. 24-12. 286、運動的小車練習21812.31-1.047、設計制作小車一2、設計制作小車二2191.07-1. 11復習第一單元2201. 14-1. 18復習第二單元2211.21-1.25復習第三單元2221.28-2.01測試1第一單元聲音1聽聽聲音【教材簡析

8、】聽聽聲音是聲音單元的起始課,聲音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教科書 通過“聽聽周圍的聲音”和“描述你聽到的聲音”這兩個活動展開,引導學生關 注聲音,關注身邊的聲音世界。“聽聽周圍的聲音”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認真傾聽,感受我們生活在一個 充滿聲音的世界里,我們雖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描述你聽到的聲音”板塊,通過用科學的詞匯將聽到的聲音描述出來,并 能對聲音進行簡單分類。通過對聲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學生對聲音原有的認識, 激發學生想要更多的了解聲音的問題,為后面聲音問題的研究做好鋪墊。【學情分析】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聲音對學生來說非常熟悉。他們隨時隨 地都能感受到聲音的存在,這對本課學習

9、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礎。對于聲音,雖然學生非常熟悉,但并沒有真正思考過關于聲音的問題。沒有 思考過他們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這些聲音乂是通過什么物體發出來的,這是 本節課學習的障礙。【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 .我們周圍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雖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 .聲音可以用高低、強弱、悅耳和刺耳等詞語來進行描述。科學探究目標運用語言描述聽到的聲音,并能給聲音進行簡單的分類。科學態度目標在認識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和態度,樂于與同伴交流。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初步認識到聲音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隨時隨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教學重難點】重點: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10、。難點:能根據聽到的聲音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教學準備】教師:班級記錄表、微課影音資料和課件PPT。小組:作業本。【教學過程】一、導課:導入新課(預設3分鐘)1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半分鐘的時間仔細聽聽我們周圍的聲音。提問:都能聽到什么聲音呢?(預設:讀書聲、腳步聲)2 .教師總結:是呀,只要我們仔細地、用心地傾聽,你肯定能聽到很多聲音, 聲音無處不在。這個單元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聲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聽聽 聲音。(板書課題)3 、探索:傾聽周圍的聲音(預設27分鐘)(一)活動一:聽聲、描述聲音材料準備:課件微課影音材料、作業本、班級記錄表1 .課件播放聲音,仔細聽聽,你能聽到哪些聲

11、音呢?(要求學生:教室內 保持安靜;把聽到的聲音記錄在作業本中。)2 .研討: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出來的?預設:雞叫聲、貓叫聲、風聲3 .描述聲音:你能描述聽到的聲音嗎?(教師播放微課影音,學生觀看)通過影音,你學會用科學詞匯來描述我們聽到的聲音了嗎?(預設:鳥叫聲:很動聽,一會兒高,一會兒低)4 .小組交流:看了微課后,把你聽到的聲音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5 .反饋交流:教師將學生反饋的信息記錄在“我聽到的聲音”班級記錄表中。6 .教師總結: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總能聽到一些悅耳的或刺耳的聲音,這 些聲音是怎么發出來的呢?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逐一進行研究。(二)活動二:聲音分類材料準備:“我聽

12、到的聲音”班級記錄表1 .提問:請大家看我們的班級記錄表,這些都是我們剛才聽到的聲音,你能 給這些聲音分分類嗎?2 .討論:小組內討論分類標準。3 .反饋:(提示學生按動物發出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音和人類生產生活發出 的聲音分類。)4 .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聲音方面的知識或問題呢?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一下 吧!5 、拓展:聽一段樂曲(預設10分鐘)材料準備:課件PPT音頻1 .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聲音,請大家看大屏幕,會唱的同學可以 邊聽邊唱。(播放音頻)2 .手勢比劃:學生根據邊唱曲譜邊唱邊用手勢比劃音符的高低。3 .強弱變化:學生邊唱音符邊打拍子,感受曲子中聲音的強弱變化4 .教師小結:聲

13、音有強弱變化,這些強弱變化也給我們帶來了美妙的視聽體 驗。我們將在后面的學習中,逐一了解聲音的魅力。【板書設計】1 .聽聽聲音高、低、強、弱動物發出的:悅耳、刺耳自然界發出的:人類生產生活發出的:【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 .表格中的聆聽周圍的聲音,需要學生邊聽邊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 慣。2 .表格旁邊的科學詞匯供聲音描述時參考的,學生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描述。3 .表格下面的選擇,需要在學生學習完整節課后使用。4 .科學閱讀部分作為這節課學習的補充進行閱讀學習。【作業設計】一、選擇題1 .不能用來描述聲音的是()A.高、低 B.強、弱 C.多、少2 .無論在任何地方,我們總能聽到聲音。()A.

14、正確B.錯誤3 .下列聲音中,()屬于人為制造的聲音。A.海浪聲 B.歌聲 C.風聲二、簡答題食品保鮮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個食品保鮮袋發 出聲音呢?試著寫出3種方法。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材簡析】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教學 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是繼聽聽聲音之后,進行的乂一項關于聲音的研究。 當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 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當我們觀察一個發聲物體時,我們常常看不到這 個物體的振動。本課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多個物體發聲時的狀態,為學生提供觀察 發聲物體振動的機會。聚焦板塊圍繞“這些聲

15、音是怎樣發生的?”這個問題,開展全班討論,了解 學生對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前概念。探索板塊,主要通過兩個活動,實踐揭示聲音的本質。活動1:觀察橡皮筋發 出聲音的狀態,初步理解“振動”的含義,并初步在物體發出聲音和物體的振動 之間建立聯系;活動2:觀察鋼尺、鼓、音義等更多物體發聲時的狀態,進一步確 認振動與物體發聲的關系,物體振動時會發出聲音,停止振動時就不會發出聲音。研討板塊,先通過問題引導研討,用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突出科學的本質。 然后猜測吹豎笛的時候是什么在振動,來進一步拓展學生對振動的認識。拓展板塊,以閱讀資料我們的發聲器管來介紹人的發聲器管聲帶,以及 聲帶的發聲原理,拓展學生的知識。【學

16、情分析】學生對聲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對聲音的產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物體由于 振動產生聲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 認知水平,他們覺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體發出聲音的直接原因,他們關 注的是什么動作使物體發出了聲音,而不是發聲物體的變化,缺乏深入的探究聲 音現象的本質。所以在設計整個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理解 水平。【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科學探究目標1 .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聲和不發聲時的不同狀態,并記錄下來。2 .能從多個物體發聲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科學態度目標1 .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

17、述自己的發現。2 .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科學技術隨時都影響我們的生活。【教學重難點】重點:能對“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提出自己的觀點,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 動產生的概念。難點:能嘗試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觀察到物體發聲時在振動的證據。【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鑼、演示臺、記錄單等。小組:1面鼓、1把鋼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個音義,栓有細繩的 乒乓球、若干個泡沫粒和1個裝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學生活動手 冊。【教學過程】一、聚焦:導入新課(預設4分鐘)1 .同學們,我們不時的聽到各種聲音,我們自己也能發出多種不同的聲音。 這些聲

18、音是怎樣產生的?(板書課題)2 .大家對于物體是怎樣發出聲音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我們先來看看皮筋是 怎樣發出聲音的?3 、探索:物體怎樣發出聲音(預設發出聲音20分鐘)(一)活動一:研究皮筋是怎樣發出聲音的材料準備: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學生活動手冊1 .請大家拿出橡皮筋,請大家拉伸皮筋、按壓皮筋、用手搓揉皮筋皮筋 能否發出聲音?2 .輕輕彈撥皮筋、橫向拉動皮筋,皮筋能否發出聲音?3 .為什么拉伸皮筋時沒有發聲,而彈撥皮筋卻能發出聲音?請大家用對比方 法研究一下,皮筋發聲的時你看到了什么?將皮筋發聲時的狀態用文字或示意圖 的方法記錄在活動手冊上。4 .小組活動后交流:(1)是不是只要我們對物體

19、用力,物體就能發出聲音呢?(2)同樣是對皮筋用力,為什么拉伸皮筋時沒有發聲,而彈撥皮筋卻能發 出聲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3)皮筋發聲時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來比畫一下嗎?(請學生上臺 演示)5 .小結: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稱為振動。6 .皮筋在發聲時振動,不發聲時不振動,那么現在你認為皮筋的聲音是怎樣 產生的?你們同意嗎?(二)活動二:其他物體是怎樣發出聲音的材料準備:鋼尺、鼓和音義、水槽、栓有細繩的乒乓球、若干個泡沫粒、 學生活動手冊1 .教師出示鋼尺、鼓和音義:剛才我們研究了皮筋發出聲音時在振動,那么 其他物體在發出聲音時是否也在振動呢?(1)與學生一起依次演示它

20、們的發聲方法。r鋼尺一輕輕撥動(注意放在桌面的一端要壓緊):鼓一輕輕敲擊音又一敲擊上方(2)分組實驗,觀察記錄。(3)匯報交流:鋼尺能明顯觀察到振動,鼓和音義振動不明顯。2 .音義和鼓振動不明顯,你打算怎樣進一步來收集鼓和音義在發聲時振動的 證據呢?(1)教師出示水槽、栓有細繩的乒乓球、若干個泡沫粒:思考一下,可以 借助以上輔助材料證明音義和鼓在振動嗎?想到了就來領取材料,并補充記錄。(2)學生借助輔助材料,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證明音義和鼓的振動。(3)匯報交流:音義、鼓在發聲時也在振動。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0分鐘)材料準備:鑼、豎笛1 .通過剛才的觀察研究,你認為物體怎樣發出聲音的?有哪些

21、證據可以支持你的想法?(1)教師播放尺子、橡皮筋、音義和鼓的慢動作影音,你能說說它們在發 聲時的運動有什么共同點了嗎?(振動)(2)這些物體停止振動后,還會發出聲音嗎?出示鑼,師生合作演示:讓鑼發出聲音,發聲時鑼有沒有在振動?如果正 在發聲的鑼停止振動,聲音會怎么樣?這說明了什么?你們是怎么想的?小結:看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停止振動,聲音也就停止了。2 .教師出示豎笛,讓學生吹一吹。提問:吹豎笛的時候,是什么在振動呢?小結:空氣振動也可以發出聲音。四、拓展:我們的發聲器管(預設3分鐘)1 .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就有一個非常敏感、可以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的器 官,猜猜它在哪兒?2 .閱讀教科書

22、上的資料,匯報交流收獲。3 、小結: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預設3分鐘)1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2 .這些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是怎么振動的?【板書設計】2.物體怎樣發出聲音方法敲力的作用打重復地物體振動r撥往返運動彈I【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 .表格中的現象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 錄習慣。可以用恰當的詞語描述現象,也可以用圖畫的方式表示振動。2 .表格中“我的發現”,需要在學生通過觀察其他物體是怎樣發出聲音的再研討歸納后填寫。3 .表格下面的選擇,需要在學生學習完整節課后使用。4 .科學閱讀部分作為這節課學習的補充進行閱讀學習。【作業設計】1 .聲音是由物

23、體而產生的。2 .用力彎曲鋼尺,鋼尺不會發聲,這是因為鋼尺沒有()。A.受到力 B.斷裂 C,振動3 .我們平常聽到蚊子“嗡嗡”聲,是由蚊子的()振動引起的。A. 口器 B.翅膀 C.觸角3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材簡析】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聲音的第三課。教 材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教材通過讓同學們聽鼓聲,觀察鼓面振動,提 出今天的核心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第二部分:探究。通過對比真空和空氣 狀態下同學們的聲音體驗,知道聲音能夠在空氣中傳播。通過比較靠近桌面聽到 的聲音和不靠近桌面聽到的聲音,知道聲音能夠在固體中傳播。通過觀察音義在 水中的現象,聽在水槽璧上的聲音,知

24、道聲音也能在水中傳播。第三部分:研討。 通過幾個小問題,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加深對于聲音在物質中傳播途徑的掌握和 理解。第四部分:拓展。通過制作土電話,玩士電話的活動,讓同學們加深對于 聲波的理解,感知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 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學情分析】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聲音的產生和聲音的變化,但由于聲 波的不可見性,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仍然很難理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而振動 乂可以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從而使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同時也 很難理解聲音的傳播能穿過空氣等物質。雖然很多學生知道“聲波

25、”這個詞,但 對于真正描述什么是“聲波”,“聲波”的特征等,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這 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 .聲音能夠在空氣、固體、水中傳播。2 .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效果不同。3 .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科學探究目標1 .借助實驗和想象,對聲音傳播的方式進行描述。2 .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實驗,對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情況進行比較。科學態度目標通過實驗設計和探究,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在實驗過程 中,能積極大膽闡述自己的發現,樂于與他人合作。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26、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實驗研究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效果。難點:理解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能簡單地描述聲音的傳播方式;對比 實驗中對條件的控制等。【教學準備】教師:鼓、多媒體課件,有條件的準備真空儀(鬧鐘、抽氣機等)。小組:音又(敲擊小錘)、水槽、聲音傳播的觀察記錄、土電話(棉線、一 次性紙杯)等。【教學過程】一、聚焦:導入新課(預設3分鐘)材料準備:鼓1 .敲鼓,說說聲音是怎么產生的?2 .鼓聲是怎樣傳到你耳朵里去的呢?聲音在傳播過程中,會有什么變化呢?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來研究學習。出示課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3 、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預設20分鐘)(一)活動一:空氣傳播聲音材料準

27、備:影音,有條件的準備真空儀(鬧鐘、抽氣機等)1 .同學們,這是一個真空儀,這個是電鈴,我們把電鈴打開。現在我們把玻 璃罩戴上,還能聽到聲音是嗎?讓我們把真空儀打開,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氣,注 意聽。(沒有材料用微課代替)2 .大家還能聽到聲音嗎?為什么?3 .小結:聲音能夠在空氣中傳播,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聲音通過空氣這 個媒介,傳播到我們的耳朵里。)(二)活動二:聲音在固定中傳播材料準備:無1 .教師敲擊桌面,聽到桌面的敲擊聲了吧。敲擊聲是通過空氣傳到我們的耳 朵里的。現在請我們同桌之間,進行一個小實驗。(實驗要求通過課件出示)(1)同桌之間保持安靜,一個同學抓撓桌面,一個同學聽,抓撓桌面的

28、聲 音。(2)聽的同學側耳靠近桌面,另一個同學繼續抓撓桌面。(3)比較貼近桌面聽到的聲音和不貼近桌面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4)同學之間互換角色,再進行上述實驗。2 .學生分組活動,并填寫記錄單。3 .匯報交流:貼著桌面聽到的敲擊聲和不貼著桌面聽到的敲擊聲有什么不同? 為什么?4 .小結:聲音能夠在桌面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更加容易。(聲音通過桌面 這樣的固體媒介,傳播到我們的耳朵里。)(三)活動三:聲音在液體中傳播材料準備:每組1根音義、水槽1 .聲音能夠在空氣中,固體中傳播,那么在液體中能傳播嗎?我們可以怎么 來進行探究呢?2 .實驗指導,通過課件出示:(1)把音義放到水面上的時候,應等到水

29、面平靜之后。(2)輕輕敲擊音義,同時輕輕地用敲擊后的音義去接觸水面。(3)重點觀察水面是如何波動的?把觀察到的現象描述出來。(4)聽一聽聲音,感受下聲音有什么不同。3.討論:水是怎么傳播聲音的?(指向聲波)4.小結:水面的波動是從振動的音又開始,逐漸向四周傳播,聲音能夠在水 中傳播。(聲音通過水這樣的液體媒介,傳播到我們的耳朵里。)三、研討: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預設8分鐘)1 .通過上述的活動,我們知道聲音是怎樣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的?聲 音在傳播的過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質?2 .為什么宇航員在太空中工作時,需要借助電子通信設備才能溝通呢?3 .為什么聽鐵軌就能判斷火車有沒有開來?4 .釣魚時,

30、我們可以大聲說話嗎?為什么?5 .小結:聲音可以在空氣、固體和水中傳播,沒有媒介是不能傳播聲音的。四、拓展:做個“土電話”(預設7分鐘)材料準備:土電話材料,包括紙杯兩個、繩子一根1 .出示一個土電話。請同學試試效果,然后制作。2 .分組實驗:玩士電話游戲。(1)說話人的聲音的大小以聽話人不能直接聽到為宜。(2)連接兩個“話筒”的線應拉緊。(3)兩人彼此交換聽和說。3 .交流現象,并思考:聲音是怎樣從“土電話”的一端到達另一端的?4 .用“妙妙圈”模擬聲音波的傳播。(微課)五、總結: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預設2分鐘)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這 樣通過各種物質

31、,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板書設計】聲音的傳播聲音能夠在空氣、固體、水中傳播。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效果不同。聲波f 物體振動f 聲音【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 .傾聽聲音時要注意提醒學生保持安靜。2 .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3 .活動后小聲交流觀察到的現象,給出自己的解釋。4 .表格下面的選擇,需要在學生學習完整節課后使用。5 .科學閱讀部分作為這節課學習的補充進行閱讀學習。【作業設計】1 .聲音是以()的形式傳播的。A.波 B.氣流 C.直線2 .把玻璃鐘罩里的空氣逐漸抽掉,鐘罩里的鬧鐘鈴聲()。A.越來越輕B.越來越響C.不變3 .在水中敲擊

32、兩塊石頭(不接觸水槽壁),我們能聽到“砰砰”的敲擊聲, 這個實驗能夠證明()。A.水不能傳播聲音B.水能傳播聲音C.無法確定【資料閱讀】有趣的自來水管敲擊實驗在水管的一端敲擊水管,另一端的人會聽到兩次或者三次的敲擊聲,這是由于聲音在不同的物體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所導致的,另 一端的人聽到的是聲音通過鋼管、水、空氣分別傳來的聲音。聲音在鋼鐵中每秒 傳播5200米,在水中每秒傳播1500米,在空氣中每秒僅能傳播340米。可見, 如果水管中無水,敲擊水管另一端,傳播介質是空氣、水管,我們就可能聽到2 次聲音。如果水管中有水,傳播介質為空氣、水、水管,我們就可能聽到3次聲 音。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

33、判斷水管中是否有水。4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材簡析】通過前面三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并 以聲波的形式進行傳播。本節課要研究耳是怎樣使我們聽到聲音的呢?聚焦板塊,通過“耳朵為什么能聽到聲音呢? ”這一問題的思考討論,從而 了解學生原有的認識。探索板塊,向學生介紹耳的結構,讓學生推測耳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它們在 幫助我們聽到聲音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通過學生的活動了解耳郭的作用,及模 擬記錄鼓膜在遠近、強弱不同聲音作用下振動的狀態。通過研討活動,學生進一步理解耳的結構和功能。對耳郭和耳膜結合實驗說 出他們的理解。通過觀察聽診器,了解其工作原理。【學情分析】學生對于耳朵

34、的認識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個重要的人體 聽覺器管等一些淺顯的知識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 用,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大部分學生不清楚。【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的。2 .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彈性, 即使是輕微的聲音它都會產生振動。鼓膜的振動傳遞給耳蝸經聽覺神經傳遞給 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科學探究目標1 .通過模擬自己做的的鼓膜在遠近、強弱不同聲音作用下振動的狀態,解 釋人耳鼓膜的作用。2 .通過體驗活動感受耳郭的作用。3 .能初步利用簡單的表格來記錄和整理

35、實驗結果。科學態度目標1 .能對自己做的鼓膜表現出探究興趣。2 .能如實地記錄和描述實驗時的現象。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耳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對于鼓膜的保護。【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模擬自己做的的鼓膜在遠近、強弱不同聲音作用下振動的狀態, 解釋人耳鼓膜的作用。難點:耳的各部位結構及功能。【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耳的結構”掛圖或耳的結構模型,塑料杯、大于塑料 杯口的薄橡膠(氣球皮)、橡皮筋、音義(或鑼等能發出聲音的器具)、少量的細 沙或碎紙屑,聽診器。小組:A4紙、學生作業本。【教學過程】一、聚焦:導入新課(預設3分鐘)1 .引導:我們生活在一個奇妙的世界,每天都要聽到

36、各種各樣的聲音。為 什么我們能聽到這些聲音呢,這主要和我們身體的哪個器管有關?(耳朵)2 .提問:對于耳朵,你想了解一些關于它的什么知識呢?(預設:耳朵是怎 樣聽到聲音的?)3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板書)4 、探索:耳的結構及作用(預設22分鐘)(一)活動一:觀察耳朵的結構圖材料準備:“耳的結構”的掛圖或模型等。1 .出示掛圖或模型,提問:你發現耳有哪些結構呢?誰來說說看?2 .學生交流耳的結構。3 .追問:那么你認為這些耳的結構有什么作用呢?4 .小結:是呀,耳的這些結構都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它們是我們能聽 到聲音的關鍵所在。(二)活動二:感受耳郭的作用材

37、料準備:A4紙或大書本等。1 .學生小組活動:通過用紙卷成“喇叭”的活動了解耳郭的作用。2 .交流:借助“喇叭”聽到的聲音更清楚,更響鳧。3 .小結:耳郭能更好的幫助我們收集聲音。(三)活動三:觀察比較鼓膜的振動材料準備: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膠(氣球皮)、橡皮筋、音義(或 鑼等能發出聲音的器具)、少量的細沙或碎紙屑、活動手冊等。1 .學生用氣球皮、塑料杯、橡皮筋等制作鼓膜模型。2 .觀察1:當保持音義與氣球皮距離不變時,用強弱不同的力敲打音義,觀 察氣球皮振動幅度。記錄在活動記錄表內。3 .觀察2: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打音義,改變音義與氣球皮的距離,觀察氣球 皮的振動幅度。記錄在活動記錄表內

38、。4 .交流:發現用力強時;氣球皮振動幅度大;距離近時,氣球皮振動幅度大。5 .小結:聲音能夠引起氣球皮的振動,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明顯,距離越 近,振動幅度越明顯。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0分鐘)(一)研討一:我們對人耳的結構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認識?你認為鼓膜的作 用是什么?1 .學生反饋交流:我們對耳的結構和功能有了新的認識,還了解了鼓膜的作 用。2 .小結: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的。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聲 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彈性,即使是輕微的聲音它都會產生振動。 鼓膜的振動傳遞給耳蝸經聽覺神經傳遞給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 各種各樣的聲音了。(二)研討

39、二:耳郭與紙喇叭在聚集聲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處?聽診器是怎 樣工作的?材料準備:聽診器1 .交流:耳郭與紙喇叭能幫助更好的收集聲音。2 .觀察聽診器,了解聽診器的工作原理。3 .小結:聽診器頭的薄膜能夠幫助收集聲音,膠管和聽筒起到更好的傳播聲 音的作用。四、拓展:兔子的耳朵(預設2分鐘)兔子有著長長的耳郭,能收集到各方面的聲音,只要有風吹草動,立刻撒腿 就跑。這對長耳朵就是它們逃避災難的法寶。五、小結: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預設3分鐘)1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的。2 .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彈性,即 使是輕微的聲音它都會產生振動。鼓膜的振動傳遞給耳

40、蝸經聽覺神經傳遞給大腦, 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板書設計】4.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聲音一一外耳一一中耳一一內耳一一大腦耳郭 鼓膜【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 .表格中的現象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 錄習慣。2 .表格中我的發現,需要在學生通過對現象的理解后總結出。3 .表格下面的選擇,需要在學生學習完整節課后使用。4 .科學閱讀部分作為這節課學習的補充進行閱讀學習。【作業設計】5 .鼓膜的特點是()。A.薄而有彈性B.厚而有彈性 C.薄而沒有彈性6 .我們將手放在耳后,并朝聲音發出的方向,這是為了增強耳朵中() 的作用。A.鼓膜B.耳道C.耳郭7

41、 .在用氣球皮、口杯、橡皮筋做模擬鼓膜振動實驗時,氣球皮模擬的是( )。A.耳蝸B.聽小骨C.鼓膜5聲音的強與弱【教材簡析】聲音的強弱是聲音的一個重要屬性。在本課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將用不同的 力度撥動他們熟悉的鋼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敲擊鼓面,探索影響物體發出 強弱不同聲音的本質。學生通過觀察不同物體振動幅度不同時發出的聲音的強弱 不同,從而認識物體的振動幅度與聲音強弱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是在學生 收集了多種物體振動幅度不同時,發出聲音強弱也不同的信息對比中實現的。【學情分析】通過前面兒課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對于聲音已有了基礎性的認識。他們知 道聲音是怎樣產生、傳播并且人耳如何接收,也學

42、會了對多個發聲物體進行觀察、 記錄,尋找規律。那為什么我們會聽到各種強弱不同的聲音呢?這些強弱不同的 聲音乂是怎樣產生的,同樣也是四年級學生非常樂于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將“物 體的振動狀態”與“發出聲音的強弱”聯系起來是本課的重點,借此培養學生善 于觀察的習慣,并且提高他們的歸納總結能力。【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音量就越 大;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音量就越小。科學探究目標通過使物體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觀察物體振動幅度的不同,把物體的振動 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科學態度目標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

43、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科學技術與我們的身邊的各種現象密切相關。【教學重難點】重點: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 度越小,聲音越弱。難點:能如實觀察并記錄物體的振動幅度,并與發出的聲音強弱相聯系。【教學準備】教師:一段音頻(可在計算機上播放)、教學課件。學生:1把鋼尺或塑料尺、1根兩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幾粒黃豆、學生活動單,(以小組為單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組)。【教學過程】一、聚焦:聲音的強弱是怎么形成的(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一段音頻1 .感受音量的小游戲。教師播放一段鼓樂,里面有輕重不同的鼓聲。學生伸 出手臂,當聽

44、到比較弱的鼓聲時,放低手臂;當聽到比較強的鼓聲時;抬高手臂。(預設:通過這個小游戲感受到聲音強弱的變化)2 .教師指出,聲音的大小不同也成為聲音的強弱不同。提問:聲音的強弱是 怎么形成的呢?(預設:學生會提到和用力大小有關)3 .揭示課題:聲音的強與弱(板書)二、探索:不同物體發出強弱不同聲音時的變化(預設15分鐘)(一)探究鋼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與聲音強弱的關系材料準備:每組2把鋼尺、1根兩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兒 粒黃豆、學生活動單1 .出示尺子,提問:怎樣讓鋼尺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教師揭示“音量” 的概念。2 .學生相互合作,先嘗試讓鋼尺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再進行觀察發出不

45、 同聲音時鋼尺自身的變化。交流后出示“振動幅度”的概念,教師可以先讓學生 上臺來畫一畫看到的振幅情況,最后統一用3 ”來表示物體的振幅大小。3 .出示活動單,明確活動要求。組內合作,依次觀察并記錄尺子、橡皮筋、 鼓發出強弱不同聲音時的振幅大小。(教師需要提出重復實驗的重要性,讓學生 多做幾次再記錄。)振動物體振幅大小(可用示意圖表示)聲音強弱鋼尺輕輕撥動用力撥動橡皮筋輕輕撥動用力撥動鼓面輕輕擊鼓用力擊鼓(第5課活動單內容)(二)探究小泡沫球與振動音叉的關系材料準備:音義、線、鐵架臺、棒槌、小泡沫球1 .出示懸掛式裝置,將小泡沫球用線懸掛在鐵架臺上,在小泡沫球旁放置一 個音又。2 .教師演示,用

46、不同的力度敲擊音又,觀察小泡沫球的變化。學生嘗試解釋 現象。3 .發現:當音義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振動幅度就不同,帶動泡沫球的振動 幅度也就不同。4 、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0分鐘)1 .學生反饋交流:鋼尺、橡皮筋、鼓發出強弱不同聲音時的變化。并能通過 多次的觀察對比,將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幅度的關系聯系起來。小結: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2 .提問:在生活中還能舉出哪些事例能證明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 關?(預設:學生能聯系前面所學的內容提到音義等發聲物品都具有這些特點。)3 、拓展:人耳為什么能聽到強弱不同的聲音(預設5分鐘)1.圍繞“人耳為什么能聽到強

47、弱不同的聲音? ”該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預設:聯系到上節課,學生容易想到鼓膜的作用。若學生僅提到強弱不同 的聲音,使得鼓膜振幅大小不同,教師需要追問“各種強弱不同的聲音是直接引 起鼓膜的振動嗎? ,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人耳聽到聲音,必須是振動物體引 起周圍空氣振動,在不斷地帶動下最終鼓膜附近的空氣振動引起鼓膜的振動。)小結:因為物體振動幅度不同,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幅度也不同,傳入我們 耳中的聲音強弱不同。【板書設計】5.聲音的強與弱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音量就越小;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音量就越大。【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 .表格中的現象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

48、 錄習慣。2 .完成表格后,可組織學生組內進行對比、分析,根據問題討論并提出自己 的看法。【作業設計】1 .先輕輕撥動鋼尺,再用力撥動鋼尺,聽到的聲音()。A.變強了 B.變弱了 C.變輕了2 .與輕輕撥動橡皮筋相比,用力撥動橡皮筋后,它的振動幅度()。A.變小了 B.沒有變化C.變大了3 .聲音的強弱與物體的振動幅度有什么關系?答:物體振動幅度越大,發出的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發出的聲音越弱。6聲音的高與低【教材簡析】本課是教科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聲音單元中的第6課,是在學習了第 5課研究了聲音的強弱的有關內容后,繼續研究聲音的另一個屬性一一音高。敲 擊鋼片琴和吹口琴都可以發出高低不同的聲

49、音,并通過觀察,學生們可以猜測到 音高可能跟物體的長短、薄再有關。學生將采用改變鋼尺發聲部分長度的方法, 讓鋼尺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來發現物體在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時,振動的快慢 和發出聲音高低之間的關系,揭開音高的秘密。【學情分析】通過前幾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而振動的幅度決 定著聲音的大小,學生研究聲音時,已經開始將聽到的聲音與物體的振動聯系起 來。在本課,學生將通過多種探究活動,去認識聲音的另一個基本屬性一一音高。【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表示。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物體 振動得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科學探究目標通過描述尺子伸出桌外長

50、度的不同時,振動的快慢和發出聲音高低的變化情 況,提高學生進行有根據的推測和科學操作能力。科學態度目標養成勤于觀察,樂于動腦的習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科學技術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索鋼尺伸出桌外不同長度在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的變化,以及振動快 慢的變化。難點:推測物體發出聲音的高低,并能用所學知識作出合理解釋。【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一把尤克里里小組:一個鋼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絲刀、1把鋼尺、1本厚的硬皮書、 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聚焦:(預設1分鐘)材料準備:一把尤克里里1 .在上課前,老師先考考大家的耳朵。接下來我會彈2個音,請

51、你聽一聽這 2個音有什么變化?(撥彈尤克里里,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笫2組。(撥彈尤克里里,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2 .接下來老師彈一組高低不同的聲音,請你聽聽是從低到高還是從高到低變 化的。(老師用尤克里里撥彈一組高低不同的聲音。)3 .聲音有高低和強弱的變化,上節課我們研究了聲音的強弱變化與振動幅度 有關,那么高低不同的聲音乂是怎樣產生的?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聲音的高低。【板書:1.6聲音的高與低】4 、探索:(預設9分鐘)材料準備:每組一個鋼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絲刀1 .請大家拿出鋼片琴,試著讓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思考高低不同的聲 音是怎樣產生的?(預設:敲擊不同長度的鋼片會發出高低不同的

52、聲音)2 .接著拿出口琴,怎樣讓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口琴高低不同的聲音乂 是怎樣產生的?3 .大家見過口琴內部嗎?請各小組小心拆開口琴外殼,看看它的內部結構, 一邊吹一邊找它的發聲部分在哪。4 . 口琴的內部結構:由外殼、音格、金屬板組成。金屬板上是口琴的發聲 部分一一簧(鋼)月,當我們吹或吸氣時,口琴的簧(鋼)片會振動起來發出聲 音。5 .請你仔細觀察,比較鋼片和簧(鋼)片,思考聲音的高低與鋼片、簧(鋼) 片有什么關系?(預設:簧(鋼)片和鋼片的長短不同,導致發出聲音的高低不 同。越長的聲音越低,越短的聲音越高。)6 .我們發現,鋼片,簧(鋼)片越長,發出的聲音越低;鋼片、簧(鋼)片越短

53、,發出的聲音越高。聲音越低聲音越高】【板書:物體越長物體越短7 .那么高低不同的聲音乂與振動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可以用鋼尺來研究與 振動的關系。二、探索: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的關系(預設20分鐘)材料準備:每組1把鋼尺、1本厚的硬皮書、學生活動手冊1 .用鋼尺該如何研究呢?怎樣讓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預設:改變伸出桌 面的長度)2 .如果我們不斷地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它振動時發出聲音的高低會發生 什么變化呢?請你先進行預測,并說說理由。(預設:伸出桌面越長,聲音越低, 伸出桌面越短,聲音越高。)3 .那么它的振動情況乂會怎樣變化呢?我們需要通過實驗尋找規律。實驗前, 老師有幾點提示: 按長度變

54、化順序依次撥動鋼尺,尋找規律 從側面觀察鋼尺的振動情況 為了保證公平,每個長度盡量按壓到相同的幅度 重復實驗至少3次4 .最后,請大家把實驗結果記錄到學生活動手冊中。接下來就開始實驗吧!5 .學生相互合作,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0分鐘)1 .學生反饋交流:通過實驗發現,不同長度的鋼尺,發出聲音的高低不同, 振動的快慢也不同。2 .究竟誰振動得更快?我們可以利用手機“慢動作”拍攝功能,看看放慢 32倍后結果如何。(播放微課)3 .通過以上實驗,你認為高低不同的聲音與振動有什么關系?【物體越長板書:振動越慢聲音越低物體越短板書:振動越快聲音越高】4 .練習:觀察下圖中的編鐘、鋼管、音義,推測他們發出的聲音高低將會 怎樣變化?并說說理由。【板書設計】6 .聲音的高與低物體越長振動越慢聲音越低物體越短振動越快聲音越高【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 .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可以根據你所使用的鋼尺的長度來確定,課件內的 長度僅供參考。2 .有條件的可以給每組4把鋼尺,更便于學生觀察比較。并按照學生 活動手冊中提示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作業設計】1 .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探索尺子音高變化時發現,尺子伸出桌 面越長,()。A.振動越快,音高越高B.振動越慢,音高越低C.振動越快,音高越低D.振動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