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_第1頁
建筑施工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_第2頁
建筑施工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_第3頁
建筑施工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_第4頁
建筑施工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點擊此處添加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DB廣東省標準DB XX/ XXXXXXXXX建筑施工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of nested steel tubular scaffold in construction (征求意見稿)本稿完成日期:2013-09-15 - XX - XX發布XXXX - XX - XX實施發布4前 言根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粵建科函201288號文關于下達廣東省標準建筑施工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編制任務的通知的要求,規程編制組開展了廣泛的調查分析,進行了專題試驗研究,總結了建筑施工套式鋼管腳

2、手架的工程應用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相關規范、規程,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規程。本規程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 總則;2 術語和符號;3 構配件;4 荷載;5 設計計算;6 構造要求;7 施工;8 高大模板支撐系統;9 檢查與驗收;10 安全管理。本規程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本規程由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由華南理工大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為了不斷提高建筑施工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的編制質量和水平,請在本規程實施過程中,各個單位注意總結經驗和積累資料,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寄送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381號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郵政編碼

3、510641,cvjcai),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本標準主編單位:華南理工大學開平市鵬峰金屬棚架廠本標準參編單位: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總站廣東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廣州機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廣州市房屋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目 次1 總則12 術語和符號22.1 術語22.2 符號33 構配件53.1 主要構配件規格要求53.2 主要構配件的材質及制作要求64 荷載74.1 荷載類型74.2 荷載標準值74.3 荷載效應組合85 設計計算105.1 一般規定105.2 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105.3 模板支

4、撐架計算115.4 雙排腳手架計算126 構造要求156.1 模板支撐架156.2 雙排腳手架167 施工207.1 一般規定207.2 地基與基礎207.3 搭設207.4 使用維護217.5 拆除218 高大模板支撐系統238.1 一般規定238.2 構造要點238.3 搭設與拆除要點238.4 施工監測238.5 施工組織與安全保證措施249 檢查與驗收259.1 地基與基礎檢查與驗收259.2 構配件檢查與驗收259.3 腳手架檢查與驗收2510 安全管理27附錄A 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28附錄B 常用水平鋼龍骨的截面形狀及幾何特性29附錄C 套式鋼管腳手架施工驗收記錄30本規程用詞

5、說明32引用標準名錄33附:條文說明349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 and 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33 Members and Accessories53.1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Main Members and Accessories53.2 Material and Manufactural Requirements for Main Members and Accessories64 Loads74.1 Loads Types74.2 Characteristic

6、 Value of Load74.3 Combination of Loads Effects85 Design and Calculation105.1 General105.2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Standing Tube105.3 Formwork Support Calculation115.4 Double-row Scaffold Calculation126 Detailing Requirements156.1 Formwork Support156.2 Double-row Scaffold167 Const

7、ruction207.1 General207.2 Subgrade and Foundation207.3 Installation207.4 Maintenance for Use217.5 Disassembly218 High Formwork Support System238.1 General238.2 Details of Configuration238.3 Details of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238.4 Construction Monitoring238.5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Safety

8、 Assurance Measures249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259.1 Subgrade and Foundation259.2 Members and Accessories259.3 Scaffold2510 Safety Management27Appendix A Stability Coefficients for Axial Compression Members28Appendix B Section Shapes and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Horizontal Steel Keel29Ap

9、pendix C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Record Sheets for Nested Steel Tubular Scaffold30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32List of Quoted Standards33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41 總則1.0.1 為在套式鋼管腳手架的設計、施工與驗收中,貫徹執行國家現行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確保施工人員安全,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制定本規程。1.0.2 本規程適用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施工中采用套

10、式鋼管腳手架搭設的支撐架和腳手架的設計和施工。1.0.3 套式鋼管腳手架應按本規程的規定對其結構構件及立桿地基承載力等進行設計計算。其中,高度在24m以下的雙排腳手架,可按本規程的構造要求搭設;支撐架、高度超過24m的雙排腳手架及其他特殊的腳手架,應根據本規程規定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1.0.4 套式鋼管腳手架的設計、施工、驗收和使用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 術語和符號2.1 術語2.1.1 套式鋼管腳手架 nested steel tubular scaffold 套式鋼管腳手架由立桿、水平桿、可調螺桿及可調底座等構配件構成。立桿采用套管承插連接,水平桿采用端接頭

11、插入立桿上的套式節點,形成結構幾何不變體系的鋼管腳手架。根據其用途可分為支撐架和腳手架兩類,其中支撐架為澆筑混凝土構件或鋼結構安裝等而搭設的承力架體。2.1.2 立桿 standing tube架體中的豎向支撐桿件。2.1.3 水平桿 ledger架體中兩端焊接有端接頭,且與立桿套接的水平桿件。2.1.4 可調螺桿 adjustable screw由螺桿、立桿調位螺母、套扣、套扣調位螺母和托座組成的可調節長度的立桿。2.1.5 可調底座 base jack安裝在立桿底端可調節高度的底座。2.1.6 立桿連接套管 connected collar焊接于立桿一端,用于立桿豎向接長的專用外套管。2.

12、1.7 套扣 nested socket焊接于立桿上的連接部件,用于水平桿與立桿連接。2.1.8 水平桿端接頭 wedge head of ledger位于水平桿端部,用于與立桿上的套扣套接的部件。2.1.9 套式節點 nested joint由立桿上的套扣和水平桿的端接頭組成。2.1.10 就位孔 alignment hole 端接頭及套扣側面的小圓孔,安裝時圓孔宜重合,以確保安裝質量。2.1.11 水平鋼龍骨 horizontal steel keel兩端焊接有端接頭,且與可調螺桿上套扣節點連接的受力桿件。2.1.12 可調托座 U-head jack安裝在立桿頂端可調節高度的頂托。2.1

13、.13 剪刀撐 diagonal brace在架體豎向或水平向成對設置的交叉斜桿。2.1.14 挑架 side bracket與套式鋼管腳手架外排立桿套扣連接的懸挑式三角形支架,適用于主體結構立面上懸挑跨度不大于500mm的飄板、飄窗的施工安全防護。挑架的施工荷載不應大于2kN/m2。2.1.15 掛扣式鋼腳手板 steel deck掛扣在架體上的鋼腳手板。2.1.16 掛扣式鋼梯 ladder掛扣在架體水平桿上供施工人員上下通行的爬梯。2.1.17 連墻件 anchoring將架體與主體結構連接的構件。2.1.18 墊板 base plate設于底座下的支承板。2.1.19 擋腳板 toe

14、board設于腳手架作業層外側底部的專用防護件。2.1.20 步距 lift height架體相鄰上下水平桿的軸線距離。2.1.21 縱距 longitudinal spacing of standing tube架體縱向相鄰立桿之間的軸線距離。2.1.22 橫距 transverse spacing of standing tube架體橫向相鄰立桿之間的軸線距離。2.2 符號2.2.1 荷載和荷載效應 作用在套式節點上的豎向集中力設計值;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彎矩;設計荷載下模板架體抗傾覆力矩;設計荷載下模板架體傾覆力矩;立桿軸向力設計值;立桿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標準組合值;腳手架結構自重標準值

15、產生的立桿軸力;構配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立桿軸力;永久荷載標準值產生的立桿軸向力總和;可變荷載標準值產生的立桿軸向力總和;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立桿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風荷載標準值;基本風壓;彎曲正應力;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數。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鋼材的彈性模量;鋼材的抗拉、抗壓、抗彎強度設計值;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套扣抗剪承載力設計值;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受彎構件容許撓度。2.2.3 幾何參數立桿截面積;連墻件的凈截面面積;連墻件豎向間距;連墻件水平間

16、距;鋼管截面慣性矩;桿件截面模量;模板支撐架可調托座支撐點至頂層水平桿中心線的距離,或者可調底座支撐點至底層水平桿中心線的距離;模板支撐架立桿中間層水平桿最大豎向步距;模板支撐架立桿頂層,或者底層水平桿豎向步距;桿件截面回轉半徑;立桿縱距;立桿橫距;立桿計算長度。2.2.4 計算系數架體風荷載體型系數;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模板支撐架立桿計算長度修正系數;考慮腳手架整體穩定性的單桿計算長度系數;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桿件長細比;桿件容許長細比。3 構配件3.1 主要構配件規格要求3.1.1 套式節點由焊接于立桿上的連接套扣和水平桿端接頭組成(圖3.1.1)。 (a) 立桿與套扣 (b) 水平桿與

17、端接頭 圖3.1.1 套式節點1套扣;2立桿;3水平桿;4水平桿端接頭;5就位孔; 3.1.2 水平桿端接頭應有效地嵌固于套扣內,套扣高度不應小于32mm,厚度不應小于5mm(圖3.1.2)。 (a) 軸測圖 (b) 平面圖3.1.2 套扣大樣3.1.3 水平桿端接頭應焊接于水平桿的兩端,其厚度不應小于10mm,下伸的長度L不應小于40mm。3.1.4 水平桿端接頭應與套扣匹配,端接頭應保證插入套扣后可靠連接。3.1.5 立桿和水平桿宜采用截面f48x3.0或以上規格的鋼管。立桿的長度宜為600mm、900mm、1200mm、1800mm、2100mm和2400mm等規格,套扣在立桿上的間距宜

18、按600mm的模數設置,水平桿的長度宜為550mm、850mm、950mm、1150mm、1250mm和1450mm等規格。3.1.6 立桿之間的連接應采用連接套管,其壁厚不應小于3.2mm,長度不應小于150mm,可插入長度不應小于100mm,套管內徑與立桿鋼管外徑間隙不應大于1.5mm。3.1.7 支撐架頂層的可調螺桿應符合下列規定:1 可調螺桿由螺桿、立桿調位螺母、套扣、套扣調位螺母和托座組成(圖3.1.7);2 可調螺桿上的套式節點應由套扣和水平桿端接頭組成,水平鋼龍骨可作為梁底模的橫梁或縱梁;3 螺桿的頂端與托座應可靠焊接。圖3.1.7 可調螺桿1立桿調位螺母;2螺桿;3套扣調位螺母

19、;4套扣;5托座3.1.8 可調底座由螺桿、立桿調位螺母和底座板組成,螺桿與底座板應焊接牢固,底座板厚度不應小于5mm。3.1.9 可調底座和可調螺桿的螺桿外徑不應小于33mm,宜采用梯形螺紋。螺桿與調位螺母的旋合長度不應少于5扣,螺母高度不應小于30mm,厚度不應小于5mm。3.1.10 可調螺桿受壓承載力不應小于40kN,托座板厚不應小于5mm。3.2 主要構配件的材質及制作要求3.2.1 套式鋼管腳手架的構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 700的規定。立桿、立桿連接套管、可調底座、可調托座、調位螺母、套扣和水平桿端接頭宜采用Q235B鋼材,水平桿和水平鋼龍

20、骨宜采用Q235A鋼材。鋼管應采用直縫電焊鋼管GB/T 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 3091 中規定的Q235普通鋼管。3.2.2 主要構配件允許偏差應按表3.2.2采用。表3.2.2 主要構配件的制作質量及允許公差要求構配件名稱檢查項目公稱尺寸(mm)允許偏差(mm)檢測工具立桿長度600、900、1200、1800、2100、2400±0.5鋼卷尺厚度3.0±0.3游標卡尺外徑48±0.5游標卡尺套扣間距600±0.5鋼卷尺桿件垂直度L/1000專用量具水平桿長度550、850、950、1150、1250、 1450±0.5

21、鋼卷尺套扣厚度5±0.3游標卡尺高度32±0.5游標卡尺端接頭厚度10±0.3游標卡尺長度40±0.5游標卡尺可調托座托座板厚度5±0.2游標卡尺絲桿外徑33±2游標卡尺可調底座底座板厚度5±0.2游標卡尺絲桿外徑33±2游標卡尺 注:L為桿長。3.2.3 套扣與立桿連接部位以及水平桿與端接頭的連接環應采用焊接,連接焊縫應滿焊,焊腳尺寸不應小于3mm。3.2.4 構配件的外觀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 鋼管應無裂紋、凹陷、銹蝕,兩端面應平整;2 焊縫應平整光滑,不得有漏焊、焊穿、裂紋和夾渣等缺陷。3.2.5 可調底座和

22、可調托座表面宜浸漆,主要構配件上的生產標識應清晰。4 荷載4.1 荷載類型4.1.1 作用于支撐架及腳手架上的荷載,可分為永久荷載和可變荷載兩類。4.1.2 模板支撐架的永久荷載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計算,通常包含下列內容:1 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澆筑混凝土和鋼筋自重;2 模板自重,包括:模板和模板支承梁的自重;3 模板架體結構自重,包括:立桿、水平桿、水平鋼龍骨、可調螺桿、剪刀撐等;4 防護設施自重,如:護欄、安全網等。4.1.3 模板支撐架的可變荷載可分為下列荷載:1 施工作業人員、施工設備等施工荷載;2 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勻堆載等未預見因素產生的水平荷載;3 風荷載。4.1.4 腳手架的永久荷載可

23、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計算,通常包含下列內容:1 腳手架架體結構自重,包括:立桿、水平桿、剪刀撐等;2 其他構配件與防護設施自重,如:腳手板、擋腳板、護欄、安全網等。4.1.5 腳手架的可變荷載可分為下列荷載:1 施工作業人員、施工設備、施工材料等施工荷載;2 風荷載。4.2 荷載標準值4.2.1 模板支撐架永久荷載標準值取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 模板及架體結構自重標準值應根據支模方案確定,對有梁樓板及無梁樓板的模板及架體結構自重標準值可按表4.2.1采用;表4.2.1 模板及架體結構自重標準值(kN/m2)項目名稱木模板定型組合鋼模板無梁樓板的模板及小楞0.300.50有梁樓板模板(包括梁模板)0.

24、500.75樓板模板及架體結構(樓層高度為4m以下)0.751.102 模板支撐架的防護設施自重應按本規程第4.2.5條中第24款采用;3 新澆筑混凝土結構自重(包括混凝土和鋼筋)標準值,對普通鋼筋混凝土梁板自重可采用25kN/m3,對特殊鋼筋混凝土結構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4.2.2 作用在模板支撐架上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可按實際情況計算,且不應小于2.5kN/m2。4.2.3 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勻堆載等未預見因素產生的附加水平荷載,其標準值可取計算工況下豎向永久荷載標準值的2%,并應以線荷載的形式作用于模板支撐架上端水平方向。4.2.4 作用于模板支撐架上的水平風荷載標準值應按下式計算:

25、(4.2.4)式中:風荷載標準值(kN/m2);基本風壓值(kN/m2),應按現行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的規定采用,取重現期=10年對應的風壓值;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的規定采用;架體風荷載體型系數,應按表4.2.4的規定采用。表4.2.4 架體風荷載體型系數背靠建筑物狀況全封閉墻敞開、框架和開洞墻架體狀況全封閉、半封閉敞開注:1. 值可將架體視為桁架,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的規定計算;2. 為擋風系數,其中為擋風面積,為迎風面積;3. 密目式安全立網全封閉腳手架擋風系數不宜小于0.8。4.2.5 腳手架永久荷載標準

26、值取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 腳手架架體結構自重標準值應按其搭設尺寸確定;2 木腳手板、沖壓鋼腳手板、竹笆片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及掛扣鋼腳手板自重標準值宜按表4.2.5取用;表4.2.5 腳手板自重標準值類 別標準值(kN/m2)木腳手板0.35沖壓鋼腳手板0.30竹笆片腳手板0.10竹串片腳手板0.35掛扣鋼腳手板0.20鋼筋格柵腳手板0.153 作業層的護欄與擋腳板自重標準值可按0.17kN/m取值;4 腳手架外側滿掛密目式安全立網自重標準值可按0.01kN/m2取值。4.2.6 腳手架的施工荷載標準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 腳手架作業層上的施工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應不低于表4.2.6中規定的數值

27、,對于其他用途腳手架的施工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2 腳手架同時施工的作業層層數應按實際計算,作業層不宜超過2層。表4.2.6 施工均布活荷載標準值類 別標準值(kN/m2)結構腳手架3裝修腳手架24.2.7 作用于腳手架上的風荷載標準值應按本規程第4.2.4條采用。4.3 荷載效應組合4.3.1 設計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承重構件時,應根據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荷載取其最不利荷載效應組合進行計算,荷載效應組合宜按表4.3.1采用。表4.3.1 荷載效應組合計算項目荷載效應組合模板支撐架腳手架水平桿承載力與變形永久荷載+施工荷載永久荷載+施工荷載立桿地基承載力永久荷載+施工荷載永久荷載

28、+施工荷載永久荷載+施工荷載+風荷載永久荷載+施工荷載+風荷載立桿穩定永久荷載+施工荷載永久荷載+施工荷載永久荷載+施工荷載+風荷載永久荷載+施工荷載+風荷載架體結構整體穩定永久荷載+施工荷載+風荷載永久荷載+施工荷載+風荷載永久荷載+施工荷載+附加水平荷載連墻件承載力風荷載+3.0kN4.3.2 對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進行承載力計算時,結構重要性系數不應小于0.9,對于重要的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宜取1.0。4.3.3 對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進行承載力計算時,應采用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荷載分項系數應符合下列規定:1 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對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取1.2;對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取

29、1.35;當進行結構整體穩定(抗傾覆)驗算且對結構有利時,取0.9;2 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取1.4。4.3.4 對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進行變形(撓度)計算時,應采用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各類荷載分項系數均取1.0。5 設計計算5.1 一般規定5.1.1 結構設計應依據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及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 50018等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采用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以分項系數的設計表達式進行設計。5.1.2 模板支撐架和腳手架應進行下列設計計算:1 縱橫水平桿、水平鋼龍骨等受力構件的承載力和剛度、套式節

30、點的抗剪承載力計算;2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3 連墻件的強度、穩定性和連接強度計算;4 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5.1.3 計算構件的承載力、穩定性與連接強度時,應采用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荷載分項系數按本規程第4.3.3條執行。5.1.4 驗算變形(撓度)時,應采用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荷載分項系數按本規程第4.3.4條執行。5.1.5 鋼材的強度設計值與彈性模量應按表5.1.5采用。表5.1.5 鋼材的強度設計值與彈性模量(N/mm2)Q235鋼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彈性模量2052.06×1055.1.6 水平桿端接頭、底座的承載力設計值應按表5.1.6采用。表5.1.6 水平桿端接

31、頭、底座的承載力設計值(kN)項目承載力設計值單個套扣孔(抗剪)10水平桿與端接頭間的連接焊縫(抗剪)10調位螺母(抗剪)40底座(抗壓)405.1.7 受彎構件的撓度不應超過表5.1.7中規定的容許值。表5.1.7  受彎構件的容許撓度構件類別容許撓度腳手板,縱向、橫向水平桿與10mm 注:為受彎構件跨度。5.1.8 模板支撐架立桿長細比不應大于150,腳手架立桿長細比不應大于210,其他桿件中的受壓桿件長細比不應大于250,受拉桿件長細比不應大于350。5.2 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5.2.1 立桿底部地基承載力應滿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5.2.1-1) (5.2.1-2)式中: 相

32、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立桿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kPa); 立桿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標準組合值(kN); 可調底座底板對應的基礎底面面積(m2);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的規定確定。5.2.2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取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 當為天然地基時,應按地質勘察報告選用;當為回填土地基時,應對地質勘察報告提供的回填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乘以折減系數0.4;2 由載荷試驗或工程經驗確定。5.2.3 對搭設在樓面等建筑結構上的腳手架,應對支承架體的建筑結構進行承載力驗算,當不能滿足承載力要求時,應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5.3 模板支撐架計算5

33、.3.1 支撐架單立桿軸向力設計值應按以下公式計算: (5.3.1)式中: 立桿軸向力設計值(kN);模板及架體自重、新澆筑混凝土自重與鋼筋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kN);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荷載標準值、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與風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kN);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根據本規程第4.3.3條取值;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根據本規程第4.3.3條取值;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數,宜取;當永久荷載不起控制作用,且僅有一個可變荷載時,。5.3.2 模板支撐架單立桿計算長度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并取其中的較大值: (5.3.2-1) (5.3.2-2)式中: 架體單立桿計算長度(m);模板

34、支撐架立桿中間層水平桿最大豎向步距(m);模板支撐架立桿頂層,或者底層水平桿豎向步距(m),宜比最大步距減少一個套扣的距離; 模板支撐架可調托座支撐點至頂層水平桿頂的距離(m),其值不應大于0.7m;模板支撐架立桿計算長度修正系數,水平桿步距為1.2m時,可取1.4,當步距為1.8m時,取1.1。5.3.3 立桿穩定性應按下列公式計算:不組合風荷載時: (5.3.3-1)組合風荷載時: (5.3.3-2)式中: 計算立桿段由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彎矩(kN·m),可按本規程式(5.4.5-3)計算;鋼材的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按表5.1.5取值;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

35、,應根據長細比按本規程附錄A取值; 立桿截面模量(mm3),按表5.3.3取值;立桿截面積(mm2),按表5.3.3取值。長細比按下式計算: (5.3.3-3)式中: 按本規程第5.3.2條的規定計算;截面回轉半徑(mm),按表5.3.3取值。表5.3.3 截面幾何特性外 徑 (mm)壁 厚 (mm)截面積 (mm2)截面慣性矩(mm4)截面模量 (mm3)回轉半徑(mm)483.0424107830246915.95.3.4 套式節點的抗剪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5.3.4)式中: 作用在套式節點上的豎向集中力設計值(kN);套扣抗剪承載力設計值(kN),按表5.1.6取值。5.3.5

36、當用水平鋼龍骨作為梁底模支撐橫梁或縱梁使用時,其抗彎強度應按下式計算: (5.3.5)式中: 根據梁模板自重、鋼筋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載計算的跨中最大彎矩設計值(kN·m);截面模量(mm3),常用水平鋼龍骨的截面形狀及幾何特性見本規程附錄B;鋼材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按表5.1.5取值。5.3.6 縱橫向水平桿和作為梁底模支撐橫梁或縱梁的水平鋼龍骨的撓度應符合下式規定: (5.3.6)式中: 根據梁模板自重、鋼筋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計算的跨中最大撓度; 容許撓度,按表5.1.7取值。5.3.7 縱橫向水平桿和水平鋼龍骨均按簡支梁計算。5.4 雙排腳手架計算5.

37、4.1 縱橫向水平桿的抗彎強度、撓度計算應符合本規程第5.3.5、5.3.6條的規定。5.4.2 縱橫向水平桿彎矩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5.4.2)式中: 腳手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彎矩(kN·m); 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彎矩(kN·m);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根據本規程第4.3.3條取值;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根據本規程第4.3.3條取值;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數,根據本規程第5.3.1條取值。5.4.3 縱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其套式節點承載力應按本規程第5.3.4條計算。5.4.4 無風荷載時,單立桿承載力驗算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立桿軸向力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38、 (5.4.4-1)式中: 腳手架結構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力(kN);構配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力(kN);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kN),內外立桿可按一縱距(跨)內施工荷載總和的1/2取值。 2 立桿計算長度應按下式計算: (5.4.4-2)式中: 腳手架水平桿豎向最大步距(m);考慮腳手架整體穩定性的立桿計算長度系數,應按表5.4.4確定。表5.4.4 腳手架立桿計算長度系數類別連墻件布置2步3跨3步3跨雙排架1.451.703 立桿穩定性應按本規程式(5.3.3-1)、(5.3.3-2)計算。5.4.5 組合風荷載時,單立桿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1 立桿軸向力設計值: (5.4.

39、5-1) 2 立桿穩定性: (5.4.5-2)3 立桿段風荷載作用彎矩設計值: (5.4.5-3)式中: 由風荷載標準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kN·m); 風荷載標準值(kN/m2);立桿縱距(m)。5.4.6 連墻件應按下列公式計算:1 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5.4.6-1)2 連墻件的抗拉承載力應按下式計算: (5.4.6-2)3 連墻件的穩定性應符合下式要求: (5.4.6-3)4 當采用鋼管扣件做連墻件時,應按下式驗算抗滑承載力: (5.4.6-4)式中: 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 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按本規程式(5.4.7)計算;連墻件約束腳手架

40、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雙排架可取3kN。連墻件的凈截面面積(mm2);連墻件的毛截面面積(mm2);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應根據連墻件的長細比按本規程附錄A采用;在擰緊力矩為4065N·m的條件下,直角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kN):單扣件可取8kN,雙扣件可取12kN。5 螺栓、焊接連墻件與預埋件的設計承載力應按相應規范進行驗算。5.4.7 由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5.4.7)式中: 連墻件水平間距(m);連墻件豎向間距(m)。6 構造要求6.1 模板支撐架6.1.1 模板支撐架應根據施工方案計算確定縱橫桿間距、步距,并根據支撐高度配備可調螺桿。6.

41、1.2 立桿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 每根立桿底部宜設置可調底座或墊板;2 立桿應采用連接套管連接,在同一水平高度內相鄰立桿連接位置宜錯開,錯開高度不宜小于600mm;3 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應綜合考慮配架組合或采用扣件式鋼管桿件連接搭設。6.1.3 模板支撐架的剪刀撐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 搭設高度不大于6m的滿堂模板支撐架,當與周邊結構無可靠拉結時,架體外周應連續設置豎向剪刀撐(圖6.1.3);豎向剪刀撐的間距和單幅剪刀撐的寬度均不宜大于8m,剪刀撐與水平桿的夾角宜為45°60°;架體高度大于3倍步距時,架體頂部應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剪刀撐應延伸至周邊;圖6.1

42、.3 剪刀撐設置示意圖1豎向剪刀撐;2水平剪刀撐2 搭設高度大于6m的滿堂模板支撐架宜按本規程第8章的相關規定執行;3 支撐架的豎向剪刀撐和水平剪刀撐應與支撐架同步搭設,剪刀撐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且不應少于2個扣件連接,扣件蓋板邊緣至桿端不應小于100mm,扣件螺栓的擰緊力矩不應小于40N·m,且不應大于65N·m。6.1.4 模板支撐架的高寬比不宜大于3,當高寬比大于3時,應在架體的周邊和內部水平間隔6m9m、豎向間隔3.6m6m設置連墻件與建筑結構拉結,當無法設置連墻件時,應設置鋼絲繩張拉固定等措施。6.1.5 模板支撐架立桿頂層水平桿頂至模板支撐點的高度不應大于7

43、00mm,可調托座插入立桿長度不應小于150mm(圖6.1.5)。-強制性條文圖6.1.5 可調托座伸出頂層水平桿的懸臂長度1可調托座;2螺桿;3調位螺母;4立桿;5水平桿6.1.6 可調螺桿頂層水平桿至模板支撐點的高度不應大于700mm(圖6.1.6)。 1螺桿;2調位螺母;3立桿;4水平桿 5水平鋼龍骨 圖6.1.6 可調螺桿伸出頂層水平桿的懸臂長度6.1.7 模板支撐架可調底座調節絲桿外露長度不宜大于250mm,最底層水平桿離地高度不應大于500mm。6.2 雙排腳手架6.2.1 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不應大于50m。當大于50m時,應分段搭設,應采用型鋼懸挑腳手架形式。6.2.2 腳手架首

44、層立桿宜采用不同長度的立桿交錯布置,錯開立桿豎向距離應符合本規程第6.1.2條的規定。6.2.3 腳手架的剪刀撐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雙排腳手架必須在外側兩端、轉角及中間間隔不超過15m的立面上,各設置一道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圖6.2.3);圖6.2.3 剪刀撐設置示意圖1立桿;2水平桿;3扣件鋼管剪刀撐2 開口型雙排腳手架的兩端均必須設置扣件式鋼管橫向斜撐;3 剪刀撐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150mm。6.2.4 連墻件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 連墻件必須采用可承受拉壓荷載的構造。對高度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

45、連接。連墻件與腳手架立面及墻體應保持垂直,同一層連墻件宜在同一平面,水平間距不應大于3跨,與主體結構外側面距離不宜大于300mm;2 連墻件應設置在有水平桿的節點旁,連接點至節點距離不得大于300mm;采用鋼管扣件作連墻桿時,連墻桿應采用直角扣件與立桿連接;3 當腳手架下部暫不能搭設連墻件時應采取防傾覆措施。當搭設拋撐時,拋撐應采用通長桿件,并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腳手架上,與地面傾角應在45°60°之間,連接點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拋撐應在連墻件搭設后方可拆除。6.2.5 當設置雙排腳手架人行通道時,應在通道上部架設支撐橫梁,橫梁截面大小應按跨度以及承受的荷載計

46、算確定,通道兩側腳手架應加設鋼管橫向斜桿;洞口頂部應鋪設封閉的防護板,兩側應設置安全網;通行機動車的洞口,必須設置安全警示和防撞設施。6.2.6 斜道的形式及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 高度不大于6m的腳手架宜采用一字形斜道;2 高度大于6m的腳手架,宜采用之字形斜道;3 斜道梯采用定型鋼斜梯,斜道梯的掛鉤必須完全扣在水平桿上;4 斜道應附著外腳手架或建筑物設置;5 拐彎處應設置平臺,其寬度不應小于斜道寬度;6 斜道兩側及平臺外圍均應設置欄桿及擋腳板,欄桿高度應為1.2m,擋腳板高度不應小于180mm。6.2.7 作業層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鋼腳手板的掛鉤必須完全扣在水平桿上,掛鉤必須處于鎖住狀

47、態,作業層腳手板應滿鋪;2 作業層的腳手板架體外側應設擋腳板、防護欄桿,并應在腳手架外側立面滿掛密目安全網;防護上欄桿宜設置在離作業層高度為1200mm處,防護中欄桿宜設置在離作業層高度為600mm處;3 當腳手架作業層與主體結構外側面間隙較大時,應設置形成腳手架內側封閉的掛扣在套扣上的挑架,并應滿鋪腳手板。6.2.8 門洞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門洞的主立桿、副立桿、斜撐桿、平行弦桿、門洞上方兩步內的立桿、縱橫水平桿采用扣件式鋼管進行搭設;2 雙排腳手架門洞宜采用上升斜桿、平行弦桿桁架結構型式(圖6.2.8),斜桿與地面的傾角應在45°60°之間,門洞桁架的型式宜按下列要

48、求確定:1) 當步距()小于縱距()時,應采用a型; 2) 當步距()大于縱距()時,應采用b型,=1.8m時,縱距不應大于1.55m。 3 雙排腳手架門洞桁架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 雙排腳手架門洞處的空間桁架,除下弦平面外,應在其余5個平面內的圖示節間設置一根斜腹桿(圖6.2.8的1-1、2-2、3-3剖面);2) 斜腹桿宜采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當斜腹桿在1跨內跨越2個步距時,宜在相交的縱向水平桿處,增設一根橫向水平桿,將斜腹桿固定在其伸出端上;3) 斜腹桿宜采用通長桿件,當必須接長使用時,宜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

49、的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4) 門洞桁架下的兩側立桿應為雙管立桿,副立桿高度應高于門洞口12步;5) 門洞桁架中伸出上下弦桿的桿件端頭,均應增設一個防滑扣件,該扣件宜緊靠主節點處的扣件。(a) 挑空一根立桿(b) 挑空二根立桿圖6.2.8 門洞處上升斜桿、平行弦桿桁架7 施工7.1 一般規定7.1.1 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施工前應根據施工對象情況、地基承載力、搭設高度,按本規程的基本要求編制施工方案,并經審核批準后方可實施。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超過一定規模時,應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組織專家論證后方可實施。7.1.2 安全專項施工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1 工程概況、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術保

50、證條件;2 編制所依據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技術規范、標準及圖紙(國標圖集)、施工組織設計;3 施工進度計劃、材料與設備計劃;4 技術參數、工藝流程、施工方法、檢查驗收;5 計算書、相關施工圖及節點詳圖;6 項目安全管理組織架構、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應急救援預案、監測監控措施;7 質量保證措施、季節性施工措施;8 方案編制、審核人員信息;9 工程項目部相關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信息。7.1.3 搭設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及專業考試合格,持證上崗。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搭設前工程技術負責人應按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的要求對搭設作業人員進行技術和安全作業交底。7.1.4 應對進入施

51、工現場的套式鋼管腳手架構配件進行驗收,使用前應對其外觀進行檢查,并應核驗其檢驗報告以及出廠合格證,嚴禁使用不合格的產品,使用前應對其質量進行復檢。7.1.5 經驗收合格的構配件應按品種、規格分類碼放,并標掛數量規格銘牌備用。構配件堆放場地排水應暢通,無積水。7.1.6 當采用預埋方式設置腳手架連墻件時,應提前與設計協商,并應確保預埋件在混凝土澆筑前埋入。7.1.7 支撐架不宜支撐在坡面上。7.1.8 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的構造應符合本規程第6章的有關規定。7.2 地基與基礎7.2.1 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搭設場地必須堅實、平整,排水措施得當。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的地基與基礎必須結合搭設場地條件綜合考慮架體承擔荷載、搭設高度的情況,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的有關規定進行設計,同時應滿足本規程第5.2節的地基承載力驗算的要求。7.2.2 直接支承在土體上的模板支撐架及腳手架,立桿底部應設置可調底座,土體應采取壓實、鋪設塊石或澆筑混凝土墊層等加固措施防止不均勻沉陷,也可在立桿底部墊設墊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