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佛說無量壽經講記15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愿三昧。先解釋“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再解釋“得空無相無愿三昧”。一、超越聲聞緣覺之地聲聞、緣覺的法是中下根人所修,也是佛教的方便法門。而菩薩的境界不只處在聲聞、緣覺的境地,所以說“超越”。“聲聞”就是指聞到佛說法的音聲而了悟四諦的人。由于認識了染凈兩重因果,雜染的輪回法是什么樣的性質,又是由什么起因而來,清凈的涅槃法是什么樣的性質,又是由修什么道而能證得,對于染凈因果完全通達了,從根源上明白了:“是由我執起惑造業,從而變現出六道輪回;反過來,只要見到這生命體上只有蘊而沒有我,就會止息執著我而起惑造業的妄動,從而寂滅苦果、證得涅槃”。像這樣修持無我
2、之道,斷盡了見、思煩惱,除去了分段生死,證入小乘涅槃,就叫“聲聞地”。而緣覺的智慧比聲聞更深一些,所以叫做“中乘”(聲聞是“小乘”)。聲聞根鈍一點,他是從果尋因,先知道果是苦的自性,然后尋找它的因是什么,一步一步地往因上尋找,最后找到是“我執”。緣覺是察因知果,是反過來從因的狀況推知果的狀況(就是從很細的起因的相狀,能推斷之后所演變出來的顯著的果)。這輪回的流程是怎么一步一步地演變、演化?怎么從無明生行,從行生識,從識生名色等等?“緣覺”的“緣”是指十二種由因緣所生的支分,叫做“十二緣起支”。“覺”就是從十二緣起支上觀察而得到“無我唯法”的覺悟。意思是,從“無明”到“老死”這十二支,都是由前前
3、生后后,都是因緣所生。所謂的輪回其實就是一個循環不斷的緣起鏈。他就從這里覺悟到:在輪回運轉的全過程中,根本沒有獨立的、主宰性的我存在,這里只有一個又一個因緣所生的法,里面根本就沒有“我”,始終是從前前的因生后后的果,其中的每一支都不是“我”。這樣了達無我之后,就會止息對“我”的執著,而停止為“我”的妄動,也因此就息掉了輪回的動力惑、業。總之,經由觀察十二緣起而斷煩惱、證涅槃,就稱為“緣覺地”。但是二乘阿羅漢只證得一分空性,又墮在空邊。而菩薩了達無邊幻化網,得了平等法,所以是空、有二邊都不住,稱為“無所住處涅槃”。意思是說:雖然知道一切法空,而不著在空上;雖然了知眾生空,依然任運地度眾生;雖然了
4、知國土空,仍舊精進地莊嚴國土,并不會住在無為的空里頭。以現證空性的緣故,不會著在相上;但也不會住在空里,而是能發起無邊的妙用。像這樣,超過了一切聲聞緣覺之地,稱為“超越”。二、得空無相無愿三昧“得空無相無愿三昧”,空、無相、無愿是三解脫門,從這三個門進去會得解脫。大智度論里講:要看人的根器,如果是個利根,一道門就入進去了,就直接到了本性。但是如果知道了空,又還執著有個“空”相存在,那還要再說無相門,來去掉“空相”的執著;但如果還起心要取“無相”,那就再說一個“無愿”門,讓你連取的心也不要起。這樣來幫眾生進入,但這不是固定誰都要由三個門進去。有的人是從一道門入的,有的人要從兩道門入甚至三道門入,
5、這是有不同情況的。這個空、無相、無愿,可以這樣解釋,就是一切觀待因緣成立的眾生和法都無自性,都沒有自己的體,叫做“空”。這樣本來沒有它的自性或自體,怎么會有它的相存在呢?所以叫做“無相”。比如夢到是有一個孩子,也有這個孩子的相貌、言語、行動。但這只是夢中的事,真實中壓根就沒有這個孩子,哪有他的什么相呢?所以是“無相”。現在正現的這個相實際就是無相。由于錯亂才見到這樣的相,實際沒有這樣的相。既然是無相,就沒有你心所取的;所取沒有,能取就沒有了,所以叫“無愿”一切求取的心都息掉了。像世間人要做成功人士,想得到很大的榮譽;或者說想找個很好的愛人等等,要得到這些,才覺得人生有意義,所以就一直有追求世間
6、法的心,一直都在努力地追求,這都是因為把虛假的世間法看成實有的緣故。由于認為真的有所取的東西,所以能取的心就不斷地生起,一直處在愿求的心態中。一旦知道所取的人或法如迷夢般了不可得,心就會歇下來。這樣,在虛幻的世間就是隨緣而過了,不是硬要勉強去求什么,因為并沒有可得的東西,往外去求取就是愚癡了)。所以說“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不光生死等空花,連涅槃也等空花,因為涅槃只是相對生死安立的,不必執著在哪個地方有什么“涅槃”的東西存在!這就是“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了。這樣對于空、無相、無愿安住不亂,就叫“三昧”。善立方便,顯示三乘。于此化終,而現滅度。先解釋“善立方便,顯示三乘”
7、,再解釋“于此化終,而現滅度”。一、善立方便,顯示三乘這些大菩薩們得了空、無相、無愿三昧,但不會像阿羅漢那樣住在空當中,而是隨緣度生,化在種種世界里,遇到有緣的人就度他。就是徹見自心之后,自己成了無事的人,所做的一切就是幫助眾生出離迷夢。如果眾生已經夢醒,法界太平,那就不必要做什么。但眾生界是度不完的,所以發起普度眾生的無盡的行愿。那么在種種世間界里,就是隨緣度眾生。怎么度呢?就是“善立方便,顯示三乘”這一句。法華義疏里講到:方便也就是善巧,善巧就是智慧的起用。就是心非常靈通、靈妙,見到什么樣的人,就說什么樣的法,設立種種方便來度眾生,這就是妙用的境界。自己徹見本性,開啟了差別智,智慧就會現起
8、大用。大集經上說:“能調化眾生,使之都趣向無上正等正覺。”像這樣就是遇到種種根機,就設立種種教法,這些教法歸納起來叫做“三乘教法”。“三乘”,是指用種種車來運載眾生到達解脫果地。“乘”就是車的意思。眾生在生死此岸,要讓他度過煩惱中流,到達涅槃彼岸,就要有運載的工具,也就是要設立種種度脫的法門。對不同的眾生,有的給他一輛小車坐坐,度他過去;有的給他一輛中巴坐坐,度他過去;再有的給他一列火車,度他過去,這就好比是“三乘”。“乘”是一個比喻的說法。實際上,心上的車子不是指外在的車子有四個輪子、有駕駛室、要朝某個方向去開。心上是認識法之后,心里有趣證的目標,有能實證的正道,有安住之處,這樣如法地修持,
9、就能到達果地,這叫“運載至果地”。法華經·譬喻品講:“如來有無量智慧、十力、四無所畏,諸法無盡的寶藏,能給予一切眾生大乘(一佛乘)之法。但眾生根性千差萬別,不是全部都能接受。以這個因緣,佛就以方便力把一佛乘分成三乘來說。”觀察一下世間的狀況就知道,眾生的根性確實有深淺、成熟、不成熟等好多差別。像現在多數人目光很短淺,就只關心現世的利益,那就離佛法的要求很遠,要一步一步地接引才可能成熟,因為他前世對佛法的熏習很淺,不可能一下子就趣入和信受很深的法。雖然到最后也就是指示人當下見本性,但現在心和法之間有一道很大的屏障,就是眾生心里錯亂的習氣還太深太重。因此就要設立方便,逐漸地使他的心調柔、
10、成熟,所以就要把一佛乘分成三乘來漸次引導。二、于此化終,而現滅度“于此化終,而現滅度”:就是指佛示現在人間,最后色身入滅,不住在世上,就叫滅度或涅槃。滅度的本義是滅盡了生死因果、度過了生死瀑流。就像涅槃經所說:“滅諸煩惱,稱為涅槃。離諸有,是為涅槃。”所以談起涅槃,首先要知道:凡夫落在輪回里,就是因為惑業的妄動一直停不下來,由于業力不息,就導致生死不斷。什么是涅槃呢?就是認識到:根源上這是由虛妄的執著變起的,所以只要能見到無我,就像見到繩上無蛇之后,執蛇的心就會止息。同樣,見到無我之后,執著我的心態和行動都會停止。所以以現見無我,就開始停止苦因由執著我發起的惑業;而停止了苦因,就不再產生苦果。
11、這樣寂滅苦因苦果,度過生死瀑流,就叫“滅度”。以上是通于小乘的解釋。大乘更深地解釋是:“義充法界、德備恒沙,為圓;體窮真性、妙絕相累,為寂”。“圓”表示證德,“義充法界”指真心遍滿法界;“德備恒沙”,就是真心上本自具足恒河沙數的性德,這一切性德全部都顯發了,叫做“圓”;“寂”表示斷德,由于徹證了真如,心不再著在妄相上,被相所累,這就是“妙絕相累”。一切分別和執著都完全寂滅,就叫做“寂”。懂了涅槃的真義就知道,這是為饒益中下二乘的人,而方便示現入滅。意思是,首先在眾生心前示現色身,到因緣窮盡時,色身影像就息滅了。但這不是世間人認為的“死了、滅了”,其實佛并沒有涅槃,并不是“佛沒有了,佛不在了”。
12、如來遍一切時處,怎么會不在呢?如來不生不滅,哪里有滅呢?所以這只是眾生心前的佛身影像消失了。“現”就是示現,有必要的,這是為饒益中下二乘的人,以善巧方便而示現入滅。也就是在眾生根性還沒成熟的時候,有必要讓他生出離心、起珍惜想,因此就示現入滅,使他知道世間無常,勤求解脫。法華經·壽量品講:“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于憶想妄見之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驕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比如很多人自稱是修行人,實際上對五欲還戀戀不舍,這樣連基本的出離心都沒有,當然不可能得解脫。這樣的人時時被貪著五欲的心所驅使,不斷地入
13、在邪思妄想當中,晝夜不停地追求聲色貨利,他心里只覺得世間的享樂很好,他是樂此不疲的,哪里有出離心呢?像這樣的人如果見如來永遠住在世間,就會起驕慢放縱的心,久而久之就生起疲厭心、懈怠心,沒辦法生起珍惜心、恭敬心。以這個原因,雖然佛不是真實滅,卻要說“滅”。意思是:滅只是在虛假的現相上安立的,因緣造成的相有生,也就有滅,但這是像夢一樣的假相,并非真實;本自元成的理體并不是因緣所生,哪有什么滅呢?實際上,真心本來無生也無滅。這不是真的滅了,而只是示現滅,所以稱為“現”。這是為度中下根機的緣故。如果是上根人,見到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本來沒有生滅,哪有涅槃呢?“涅槃”在這里是指生滅心前顯現為滅,人們
14、就認為佛已經不在了、佛離開我們了!實際上佛何曾離開呢?佛遍一切時、遍一切處,真正的見佛就是見到真如本性,也就見到與一切諸佛同在。亦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這是講:雖然諸大菩薩示現滅度,實際上既無所作,也無所有,既無所起,也無所滅,真實的情況是證得了平等法。心里起種種妄念才有造作,才會作出虛假的果來;心里什么妄念也沒有,哪來的作呢?這是沒有什么新的果可得的,所以說“亦無所有”。人都誤以為會不斷有新的果出現,這是一種顛倒的想法!有為的果好像顯現了一個、又顯現一個,其實這只是因緣造成的一個個的假相。到了夢徹底息滅時,本來是佛,還有什么新得呢?而且,這里沒有什么清凈可起,也沒有什么染污可
15、滅。若有個實際的染污,才說有染污可滅;沒有實際的染污,滅什么呢?比如空花有自體,可以說有空花的滅;空花只是錯覺,哪有空花的滅呢?本自是清凈的體,本來現成,哪有什么再生起一個清凈的體呢?因此就“無作、無所有、不起、不滅”,得了平等法。這個“得”也只是假立的說法。明見本性,就叫做“得”,不是指得了什么新東西。這就說出了佛的真相。在本經說到大菩薩們都是從果向因,雖然示現入涅槃的相,實際是無生無滅、平等常住的如如法身(在真實的境界里,無生無滅,無來無去,一切都是平等、常住、前后無異,所以說“平等常住如如法身”)。“如”就是不異,前面和后面不是不同的兩體,而是“相如”。所以說“如如不動”。(很多人認為“
16、如如不動”就是閉著眼睛直直地坐在那里!不是這個意思,后一個“如”指真如,作名詞解,前一個“如”是“相如”。就是從本如此,沒有什么前后不同,也沒有什么動搖。只是錯覺里緣著假相誤以為有生滅,真實的妙體哪有什么動搖呢?)具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諸根智慧,廣普寂定。這里說到諸大菩薩具有無量功德成就。舉有代表性的幾點來說。首先是有無量總持成就。“總持”,梵語叫“陀羅尼”,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的意思。大智度論說:陀羅尼,翻成漢語,是能持或能遮的意思(這是從陀羅尼的功能上說)。它能持種種善法,能持善法,使得不散不失。就像在完整的容器里盛水,水不會散失那樣。(其實,陀羅尼的成就比三昧更高,一旦得了陀羅尼,即
17、使起貪嗔也不會失壞。而一般的三昧會失去,比如今生得了定,經過投胎就有可能失去,但得了陀羅尼就不會喪失。)“能遮”,就是能遮止惡行生起,如果想造惡,有陀羅尼的力量會攝持著心不造惡,這稱為“陀羅尼”。陀羅尼有四種:所謂的法、義、咒、忍。法陀羅尼也叫聞陀羅尼,指聽聞教法后,能記持在心里不忘記。義陀羅尼,就是對諸法的義理能總持不失壞。包括世俗和勝義中的萬法,各自是什么義理,心里的認識不會失壞。咒陀羅尼,“咒”就是佛菩薩定中化出的密語。對于密咒總持不忘,叫咒陀羅尼。忍陀羅尼:安住于諸法實相,叫做“忍”;安住不動,恒時保持,叫“忍陀羅尼”。其次是得到無量三昧的成就。“百千三昧”,就是成就了無數種三昧。大智
18、度論說:“從首楞嚴三昧,到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來解脫修觀獅子頻呻等無量阿僧祇的菩薩三昧等,這些三昧無不具足,因此稱為具足成就百千三昧。”再講“諸根”,狹義指信、進、念、定、慧五根,由于它能生長涅槃清凈之法,所以稱為“根”。泛論,一切善法都叫做“根”。平常說的“善根”,是指發了善心行了善法,這個善的習氣種植在心里,就能生長功德果報,所以叫做“根”。再說“智慧”的成就,就是對萬法的事、理、因、果等能無誤地揀擇、了知。而“廣普寂定”意思是在一切法中不起妄想。“廣”是指一切境界,境界有高、低、美、丑、男、女等的無量差別,都是虛假的相。在這一切境界中不起妄想,叫做“廣普寂定
19、”。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宣揚演說一切經典。“深”指能深入真實法藏。什么是真實法藏?就是指自己心的密藏。它含藏無邊的德能、功能,一切佛法都是詮釋它,離開它能說什么?佛法要說的就是這個真實義。因此要指示甚深的如來密藏,這就是所謂的“法藏”。“證得佛華嚴三昧”,表明大菩薩的成就極其殊勝。“佛華嚴三昧”這一三昧總攝了法界一切佛法。“佛華嚴三昧”,是指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趣。一真法界是華嚴深妙的法,“一”是指不二,不落在任何相對的二邊上,它是絕待的;“真”就是無妄,不是分別心變造出來的虛假境界;“法界”指融攝萬法,萬法都攝在里面,就是任何事、任何物都是從一真法界流出,都是以一真法界為本源,
20、隨著不同的因緣就現起不同的現象。既然一切都是從一真法界流出,一切法的本體就是一真法界。對于這樣無盡的緣起能夠了達,從這里開始,以正見攝持而發起萬行、莊嚴佛果,就稱為“華嚴”。“華”是以比喻而說。“華”有感果的功能,華表示因,以開花而結果,就是指菩薩先了達一真法界,由此發起萬行,就是從根本智發起普賢萬行,而能莊嚴佛果。“嚴”是從用(或起作用)上說,就是自心無量性德都會由此而顯發,所以稱為“莊嚴”。一心修持,稱為“三昧”。這些大菩薩隨時入于“佛華嚴三昧”,這是指他證到的大境界。能無障礙地對大眾宣揚、演說一切經典,這是指他說法自在的境界。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定有很多深淺差
21、別,這里說到的“深定”,究竟深到哪種程度呢?它的深度遠遠不是初發心菩薩和阿羅漢所能達到。以深定發起的妙行是一念間現見無量諸佛,說明行境極其廣大。這只有以甚深三摩地作為所依才可能發起。在這定境中沒有往來之心。像往生論所說:一念一時遍入十方佛剎,供養諸佛等。這就沒有時間上前后的相和空間上往來的相。生滅的法才有前后相,但這不可能在一念間遍入無數世界。比如首先在世界,然后到了世界,這就有動搖的相。所以決定只有住在甚深的三摩地中,才可能發起無邊的普賢大行。這是在一念間無不遍入,時間是最短的一剎那,所做的事是遍游無數佛土、供養諸佛等,這就是華嚴延促同時、一多相即的境界。“時間、空間”只是眾生的錯覺,有生滅
22、才有時間,前面生一念心,這一念滅了再生一念心,這樣有生有滅,才有一個個“剎那”;由多個剎那累積起來,才有種種長短的時間。但到了虛妄分別心已經完全消盡的時候,那就是“十世古今不離于當念”了。“延”指漫長的多劫,“促”指短暫的一念。一念和無量劫同時,就是在一念中顯現無量劫的意思。這在凡夫分上怎么也平等不起來。一剎那中怎么能包含無量劫呢?要一個剎那接一個剎那,不斷地相續下去,不曉得經過多久才達到一劫,這樣延促就不會同時。但這只是錯覺中的事。而這里是講普賢行,普賢行是不離開文殊智的,一定要證得根本智,才會出現普賢行。所以往生極樂世界首先是“花開見佛悟無生”,要證得無生法忍之后,才能行持普賢行海。到那時
23、得了大成就再來,就跟這會場上的大菩薩一樣了。讀過往生論就知道,后面講到的極樂世界的菩薩功德莊嚴就是指這回事,那些大菩薩就是功德已經圓滿、到了教化地,然后就分身無數,化現在十方世界里利益眾生。這和普賢行愿品的說法完全一味,普賢行愿品里是以往生極樂世界來圓成普賢行愿,之后一剎那間分身無數,在無數世界里上供下化。這些參與法會的大菩薩也就是從極樂世界那邊過來的。所以說華嚴經和無量壽經同屬于一部經,也要知道彌陀本愿和實現普賢行愿的關系,彌陀本愿的大威神力體現在能夠加持行人迅速圓成普賢行愿,以這個原因,普賢菩薩引領華嚴海眾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彌陀“定中供佛”這一愿里講到:“假使我成佛,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聞我名字,都會獲得普等三昧。安住在這三昧里直至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不如此,我就不成佛。”愿文里的“普等三昧”就是這里說的“深定門”。這樣甚深的三昧是由阿彌陀佛大愿神力所加持成就,甚深不見邊底,所以叫做“深”。它的作用就是“悉睹、周遍”(指上面經文里講到的“悉睹現在無量諸佛”和“一念頃遍入無量國土”)。這三昧的境界到底有多深、多妙,凡夫和阿羅漢絲毫無法測度。而且諸大菩薩達到“一念遍入無數佛土”的境界,也是源于彌陀本愿的加持。在彌陀本愿里說:“假使我成佛,國中菩薩承我的神力供養諸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燈芯絨產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25-2030棉紡行業行業風險投資發展分析及投資融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康復醫療行業行業風險投資發展分析及投資融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防護摩托車騎行裝備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玻璃地板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爐頂華夫餅機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集裝箱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遙控電動病床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軟件測試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裝配式裝修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兒科護理)約束法
- 電梯維保交接方案
- 通訊設備故障處理流程圖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學習課件
- 防坍塌安全教育培訓課件
- 湖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考試題庫2024
-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方案
- 苗木采購投標方案
- 中央空調氟系統施工組織方案
- 計算機應用基礎-終結性考試試題國開要求
- 侵權責任法各章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