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滬寧城際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監理實施細則滬寧城際鐵路監理標項目部二零零九年九月目 錄第一章 總則.1一、適用范圍1二、工作依據1第一章 組織管理2一、職責分工2 二、工作程序3第二章 通用要求5一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5二沉降變形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及建網方式6三沉降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8四沉降變形監測測量工作基本要求8五沉降變形監測觀測具體要求9 六. 沉降變形監測觀測平行檢測工作基本要求.11第三章 專業要求12一、路基工程12(一)路基沉降變形觀測12 (二)路基工程沉降評估.19(三)過渡段沉降變形觀測22二、橋涵工程23(一)一般規定23(二)橋涵沉降變形控制標準24(三)沉降
2、變形觀測方案25(四)觀測資料要求28(五)觀測頻次29(六)沉降評估30 (七)其它.32 三、綜合評定.33 四、區域沉降.33附件一:資料傳遞程序34第一章 總則 監理單位是滬寧城際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與評估技術細則實施的監控單位。負責沉降變形平行觀測工作;負責檢查督促滬寧城際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方案在各施工單位的落實,保證按計劃開展觀測工作,督促施工單位按時提交觀測資料;負責監控各施工單位觀測工作的規范性,對擬提交觀測資料進行初審,確保觀測資料數據的準確。為指導滬寧城際鐵路監理標項目部監理二分站監理工程師對路基(含過渡段)、橋梁、涵洞、等線下工程的沉降變形觀測、無砟軌道鋪設條件的評
3、估工作,制定本細則。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的重點應是線下工程的沉降變形,評估應綜合考慮沿線路方向各種結構物間的沉降變形關系,以標段為單位實施。監理單位按照指導方案,以標段為單位制定沉降觀測實施細則。無砟軌道鋪設條件的評估數據必須采用先進、成熟、科學的檢測手段取得,且必須真實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實際狀況。沉降變形觀測、評估過程是確定鋪設無砟軌道的關鍵時間節點和關鍵工序的主要依據之一,必需加強“零觀測”(即初始值)的過程控制。一、適用范圍本細則適用于滬寧城際鐵路標路基(含過渡段)、橋梁、涵洞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2、 工作依據1.上海至南京城際軌道交通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方案;2. 評估
4、單位下發的沉降觀測文件;3.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設2006158號);4.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測量技術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 5.滬寧城際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與評估技術細則 6.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2006);7.建筑沉降變形測量規程(JGJ/T82007);8.鐵路客運專線竣工驗收暫行辦法(鐵建設2007183號);9.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施工技術指南(TZ2162007);10.工程測量規范(GB002693);11.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設計指南(鐵建設涵205754號);12. 滬寧城際鐵路工程設計文件; 13. 鐵道部有關
5、規定。第一章 組織管理一、監理人員職責分工滬寧城際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其評估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參建各方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確保觀測數據及評估結果的真實、可靠。一、檢查和要求施工單位做好以下工作:1. 要求和檢查建立沉降變形監測網并做好保護工作;2. 檢查各種監測設備、儀器、觀測標的埋設,及其觀測設施的保護工作;3. 要求專業人員,按規定監測項目和頻率進行全過程監測和記錄,并按規定格式和內容提交真實性、可靠和全面的觀測數據;4. 要求施工單位按時進行沉降觀測數據的處理及錄入工作;5. 要求和檢查施工單位制定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方案。6. 要求配合建設單位或評估單位組織的沉降變形觀測評
6、估工作。二、監理人員具體工作安排:監理項目部 監理二分站沉降觀測負責人汪北平 沉降觀測平行觀測人員 張新鋒 楊燾 林意霞監理一小組須建監理二小組汪宏監理三小組鄭欽監理四小組趙芝興監理五小組韓磊磊監理六小組閂軍鋒 李瑞華 廖發祥 張兵二、工作程序一、對施工單位按要求進行檢查1. 審核施工單位編制的沉降變形觀測實施方案。2. 檢查施工單位是否按照沉降變形觀測實施方案,選派專業隊伍和人員進行設備布設和觀測。3. 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沉降變形觀測實施方案,以及有關規定進行觀測和記錄,確保記錄數據真實、可靠。每次的觀測記錄必須經旁站人員進行簽認。4. 督促施工于次月2日將本月沉降觀測文件向評估單位、業主提
7、交。二、監理人員自身工作安排監理單位對沉降變形觀測過程進行全部監理,并派專業人員進行平行觀測,對監理工作和平行觀測數據的真實性負責。1. 對施工單位沉降變形監測網的建立及其保護、各種監測設備、儀器、管線的購置與埋設進行全面核查,確保觀測準備工作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2. 派專業人員對施工單位的沉降變形觀測全過程進行旁站和平行觀測,并將路基和過渡段作為監測的重點。其中:(1)平行觀測數量要求:一般地段為施工單位總測數的10%,地質復雜、沉降變化大以及過渡段為施工單位總測數的20%。(2)平行觀測方法要求:由專業監理人員采用與施工單位觀測人員“換手復測”的方式同步進行。(3)做好旁站記錄并對觀測記錄
8、進行簽認。3. 參與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方案的制定工作。4. 參與和配合建設單位或評估單位組織的沉降變形觀測評估工作。5.按交大監理項目部制定的沉降觀測人員安排,核查施工隊單位沉降變形觀測準備工作。6.旁站監理時要注意數字水準儀測量模式的選擇和更換, 注意檢查扶尺人員是否將尺墊踩實,測量過程中條碼尺上的水準氣泡是否居中。并且作好旁站記錄,并對施工單位每次的觀測記錄進行簽認。7.對照沉降變形觀測的基本要求和具體要求檢查施工單位的沉降變形觀測過程,注意檢查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上的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觀測路線、鏡位
9、、程序和方法要固定。沉降觀測應采用附合線路或閉合線路,做到定機、定人、定路線。施測前儀器必須經過檢驗,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第二章 通用要求滬寧城際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工作以橋梁、路基等建(構)筑物的垂直位移觀測為主,水平位移監測根據橋梁、路基工點具體要求確定。一、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本線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規定執行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垂直位移測量水平位移觀測沉降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相鄰沉降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沉降變形點點位中誤差(mm)三等±1.0±0.5±6.0二、沉降變形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及建網方式1. 垂直位移監測網(1)垂直位
10、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垂直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按下表執行: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mm)每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高差較差 (mm)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三等1.00.3DS05或DS1型儀器,按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測量技術暫行規定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2)垂直位移監測網建網方式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測一般按沉降變形等級三等的要求(國家二等水準測量)施測,根據沉降變形測量精度要求高的特點,以及標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監測網布設方法分為三級:1)基準點。要求建立在沉降變形區以外的穩定地區,同大地測量點的比較,要求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其平面控制點一
11、般應設有強制歸心裝載。基準點使用全線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測量布置的基巖點、深埋水準點;2)工作點。要求這些點在觀測期間穩定不變,測定沉降變形點時作為高程和坐標的傳遞點,同基準點一樣,其平面控制點應設有強制歸心裝置。工作點除使用普通水準點外,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一步加密水準基點或設置工作基點至滿足工點垂直位移監測需要。加密后的水準基點(含工作基點)間距200m左右時,可基本保證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測需要。3)沉降變形點。直接埋設在要測定的沉降變形體上。點位應設立在能反映沉降變形體沉降變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設置牢固,便于觀測,還要求形式美觀,結構合理,且不破壞沉降變形體的外觀和使用。沉降變
12、形點按路基、橋涵、隧道等各專業布點要求進行。監測網由于自然條件的變化,人為破壞等原因,不可避名的有個別點位會發生變化,為了驗證監測網點的穩定性,應對其進行定期檢測。本次技術方案設計垂直位移監測網的觀測分為首次觀測和施工過程中的定期復測,定期復測按每半年進行一次,并結合精測網復測進行,按施工期4年考慮,計復測8次,每次觀測水準路線長度往返按2800km。對于技術特別復雜、垂直位移監測沉降變形測量等級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橋梁工點,應獨立建網,并按照國家一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行施測或進行特殊測量設計。2. 水平位移監測網(1)水平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水平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按下表執行:等級相鄰
13、基準點的點位中誤差(mm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最弱邊相對中誤差作業要求一等±1.5300±0.71/250000按國家一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150±1.01/120000按國家二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二等±3.0300±1.01/120000按國家二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150±1.81/70000按國家三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三等±6.0350±1.81/70000按國家三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200±2.51/40000按國家四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四等±12.0400±
14、2.51/40000按國家四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2)水平位移監測網建網方式水平位移監測網一般按獨立建網考慮,根據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進行施測,并與施工平面控制網進行聯測,引入施工測量坐標系統,實現水平位移監測網坐標與施工平面控制網坐標的相互轉換。三、沉降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沉降變形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點和沉降變形觀測點。其布設按下列要求:1. 每個獨立的監測網應設置不少于3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基準點應選設在沉降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2. 工作基點應選在比較穩定的位置。對觀測條件較好或觀測項目較少的項目,可不設立工作基點,在基準點上直接測量沉降變形觀測點。(這一條與
15、第二條中的二、中的1、中的2)款相矛盾。3. 沉降變形觀測點應設立在沉降變形體上能反映沉降變形特征的位置。四、沉降變形監測測量工作基本要求1. 水準基點使用時應作穩定性檢驗,并以穩定或相對穩定的點作為沉降變形的參考點,并應有一定數量穩固可靠的點以資校核。2. 每次觀測前,對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應進行檢驗校正,并保留檢驗記錄。3. 每次沉降變形觀測時應符合:(1)嚴格按水準測量規范的要求施測。首次觀測每個往返測均進行兩次讀數。(2)參與觀測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才能上崗,并固定觀測人員。(3)為了將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減到最小,達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觀測應使用同一臺儀器和設備,前后視觀測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16、,必須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進行,觀測路線必須形成附合或閉合路線,使用固定的工作基點對應沉降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4)觀測時要避免陽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觀測條件下工作。(5)成像清晰、穩定時再讀數。(6)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斷。(7)對工作基點的穩定性要定期檢核,在雨季前后要聯測,檢查水準點的標高是否有變動。(8)數據計算方法和計算用工作基點一致。五、沉降變形監測觀測具體要求1. 水準網的觀測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施測,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每次觀測均形成閉合檢驗條件。2. 水準儀使用DS05或DS1型儀器,儀器及配套水準尺均應在有效合格檢定期內。水準儀與水
17、準尺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經常規檢校合格,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均不超過15"。儀器各種設置正確,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項目按規范要求在儀器中進行設置,并在數據采集時自動控制,不滿足要求的在現場進行提示并進行重測。3. 外業測量一條路線的往返測使用同一類型儀器和轉點尺墊,沿同一路線進行。觀測成果的重測和取舍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有關要求執行。觀測時,視線長度50m,前后視距差1.0m(光學),1.5m(電子);前后視距累積差3.0m(光學),6.0m(電子);視線高度0.3m(光學),0.5m(電子);測站限差:兩次讀數差0.4mm,兩次所測高差之
18、差0.6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1.0mm;觀測讀數和記錄的數字取位:使用DS05或DS1級儀器,讀記至0.05mm或0.01mm;使用數字水準儀讀記至0.1mm。4. 觀測時,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順序進行,對于有變換奇偶站功勇的電子水準儀,按以下順序進行:(1)往測:奇數站為后-前-前-后 偶數站為前-后-后-前(2)返測:奇數站為前-后-后-前 偶數站為后-前-前-后5. 每一測段均為偶數測站。晴天觀測時儀器打傘,避名陽光直射;扶尺時借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標尺垂直。6. 觀測前30min,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處,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對于數字式水準儀,進行不少于20次單次測量,
19、達到儀器預熱的目的。測量中避免望遠鏡直掃對著太陽;避免視線被遮擋,遮擋不超過標尺在望遠鏡中截長的20%。觀測時用測傘遮蔽陽光,對于電子水準儀,施測時均裝遮光罩。7. 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嚴格置平。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除路線拐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一般為接近一條直線。8. 觀測過程中為保證水準尺的穩定性,選用2.5kg以上的尺墊,水準觀測路線必須路面硬實,觀測過程中尺墊踩實以避免尺墊下沉。同時觀測過程中避免儀器安置在容易震動的地方,如果臨時有震動,確認震動源造成的震動消失后,再激發測量
20、芻。水準尺均借助尺撐整平扶直,確保水準尺垂直。9. 對于寬度較寬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測量,按照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跨河水準測量要求進行觀測。10.數據處理時,閉合差、中誤差等均滿足要求后進行平差計算,主水準路線要進行嚴密平差,選用經鑒定合格的軟件進行。六、沉降變形監測平行檢測工作根據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在施工單位線下工程沉降變形監測工作的基礎上,還要委托咨詢單位或專業隊伍全過程對沉降變形進行平行觀測。平行觀測的數量,一般地段應不少于其沉降變形監測工作總量10%,對于地質復雜、沉降變化大以及過渡段等區段,平行觀測的數量不應少于20%,以確保
21、線下工程沉降變形監測工作質量滿足無砟軌道評估技術要求。第四章 專業要求一、路基工程(一)路基沉降變形觀測1. 路基沉降控制標準有砟軌道路基工后沉降量不應大于5cm,年沉降速率應小于2cm/年。橋臺臺尾過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應大于3cm。無砟軌道地段路基可壓縮性地基均進行沉降分析。按照客支專線無砟軌道鐵路設計指南條:路基在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的工后沉降,應滿足扣件調整和線路豎曲線圓順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應超過扣件允許的沉降調高量15mm;沉降比較均勻、長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許的最大工后沉降量為30mm,并且調整軌面高程后的豎曲線半徑應能滿足下列要求:Rsh 0.4V2sj式中:Rsh軌面圓順的
22、豎曲線半徑(m) Vsj設計最高速度(km/h)2. 一般規定(1)觀測的目的是通過沉降觀測,利用沉降觀測資料分析、預測工后沉降,指導進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時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確定無砟軌道的鋪設時間,評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確保無砟軌道結構的安全。(2)路基上無砟軌道鋪設前,應對路基沉降變形作系統的評估,確認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變形滿足無砟軌道鋪設要求。(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預壓荷載后應有不少于6個月的觀測和調整期。觀測數據不足以評估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延長觀測時間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4)評估時發現異常現象或對原始記錄資料存在疑問,要進行必要的檢查。3.
23、 路基地段沉降觀測技術要求(1)沉降觀測內容1)路基面的沉降變形觀測2)路基基底沉降觀測3)過渡段沉降觀測4)路基穩定性觀測5)地基土深層沉降監測(2)沉降觀測斷面和觀測點的設置埋設的觀測設施有效性以及對其保護是否得力是決定整個觀測工作成敗的關鍵。因此沉降觀測裝置必須埋設穩定,觀測期間必須對觀測裝置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為有利于沒點看護,集中觀測,統一觀測頻率,各觀測項目數據的綜合分析,各部位觀測點須設在同一橫斷面上。路基沉降觀測斷面及觀測斷面的觀測點的布置應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地基處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勢的起伏情況、堆載預壓等具體情況,結合沉降預測方法和工期要求具體確定,同時還應根據施工核對
24、的地質、地形等情況調整或增設。1)觀測斷面布置原則沿線路方向的間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勢平坦、地基條件均交良好的路塹、高度小于5m的路堤、對于CFG樁加固至巖石的地段可放寬到100m。地形、地質條件變化較大地段應適當加密。對地形橫向坡度大或地層橫向厚度變化的地段應布設不少于1個機向觀測斷面。一個沉降觀測單元(連續路基沉降觀測區段為一單元)應不少于2個觀測斷面。路堤與不同結構物的連接處應設置沉降觀測斷面,每個路橋過渡段設置距離橋頭510m、2030m、50m處分別設置一個沉降觀測斷面,每個橫向結構物每側各設置一個觀測斷面。2)觀測點的布置原則一般路堤地段觀測斷面包括沉降觀測樁和沉降板,沉降觀測樁
25、每斷面設置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左右線中心兩側各2m處;沉降板每斷面設置1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軟土、松軟土路堤地段觀測斷面包括剖面沉降管、沉降觀測樁、沉降板和位稱觀測樁,沉降觀測樁每斷面設置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兩側各2m處,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設于原始地面處,隨填土增高而逐漸接高測桿及保護套管。位移觀測邊樁分別位于兩側坡角處2m、12(或10)m處,并與沉降觀測樁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斷面上。預壓地段,預壓期因基床表層尚未施工,路基頂面沉降觀測應在預壓土方底部(基床底層頂面)布置沉降元件進行,即在基床底層頂面臨時布置沉降板,位移觀測以及基底沉降觀測布置與無預壓段完全一致,預壓土方
26、卸除時臨時沉降板隨之拆除,基床表層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設置正式沉降觀測樁。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于橫向結構物項部沿橫向結構物地對角線方向鋪設剖面沉降管。橫向結構物兩側邊緣外設置一個觀測斷面,包括沉降觀測樁、位移觀測樁和沉降板。路暫地段觀測斷面分別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線以外2m的路基面處各設1根沉降觀測樁,觀測路基面的沉降。(3)觀測元件埋設說明1)沉降觀測樁:選擇20mm鋼筋,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底部焊接彎鉤,待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施工隊完成后,在觀測斷面通過測量埋置在設計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樁周0.15m用C15混凝土澆筑固定,完成埋設后測量樁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2)沉降板:由底板、
27、金屬測桿(20鍍鋅鐵管)及保護套管(49PVC管)組成。鋼筋混凝土底板尺寸為50cm×50cm,厚3cm或鋼底板尺寸為30*30cm,厚0.8m。沉降板埋設位置應按設計測量確定,埋設位置處可墊10cm砂墊層找平,埋設時確保測桿與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墊層,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測桿,上口加蓋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圍填筑相應填料穩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設工作。測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桿桿頂標高讀數作為初始讀數,隨著路基填筑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桿和保護套管,每次接長高度以0.5m為宜,接長前后測量桿頂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金屬測桿用內接頭連接,保護套管用PVC管外
28、接頭連接。3)位移邊樁:在兩側路堤坡腳外2m及12(或10)m處各設一個位移觀測邊樁。位移觀測邊樁采用C15鋼筋混凝土預制,斷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長度不小于1.5m。并在樁頂預埋20mm鋼筋,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邊樁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樁頂露出地面不應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陽鏟或開挖埋設,樁周以C15混凝土澆筑固定,確保邊樁埋置穩定。完成埋設后采用經緯儀(或全站儀)測量邊樁標高及距基樁的距離作為初始讀數。(4)觀測方法、精度與要求1.沉降板觀測方法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沉降板測桿頂面測點高程。沉降板觀測時應在測桿頭上套一個專用
29、的測量帽。測量帽下部以剛好套入測桿為宜,測量帽上部以中心為一半球型的測點。在沉降板測桿接高時應同時測量接高前后的測桿高程。2.路肩沉降觀測樁觀測方法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路肩觀測樁頂面測點高程。3.位移觀測邊樁觀測方法采用水平位移觀測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位移觀測邊樁水平位移。1)觀測測量業及其及頻次觀測精度路基沉降觀測水準沒量的精度為±1.0mm,讀數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觀測的精度應不低于4mm/30m。位移觀測測距誤差±3mm;方向觀測水平角誤差為±2.5"。觀測頻次路基沉降觀測的頻次不低于下表的規定。實際工
30、作進行時,觀測時間的間隔還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兩次連續觀測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時應加密觀測頻次。當出現沉降突變、地下水變化及降雨等外部環境變化時應增加觀測頻次。路基施工各節點時間(包括路基堆載預壓土前后、卸載預壓土前后、運梁車架橋機通過前后、基床表層施工隊、軌道板底座施工隊、鋪板、軌道板精調以及鋪軌時間)應具有沉降觀測數據。觀測過程中及時整理繪制“填土-時間-沉降”曲線圖,觀測應持續到工程驗收交由運營管理部門繼續觀測。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填筑或堆載一般1次/天每天填筑量超過3層時1次/每填筑3層沉降量突變23次/天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1次/3天填載預壓或路基施工完畢第1個月1次/周第23個
31、月1次/2周3個月以后1次/月無砟軌道鋪設后第1個月1次/2周第23個月1次/月3個月以后1次/3月3)沉降觀測要求為了觀測到各部位的沉降,從路基填土開始,沉降觀測也隨即進行。預壓地段按照相關要求在基床底層頂面設置臨時沉降觀測樁,非預壓地段,此時機床表層的級配碎石也未填筑,在路基中心及兩側各2m范圍內設置臨時沉降觀測樁,臨時沉降觀測樁的材質,埋置要求及觀測標準與正式的沉降觀測完全相同,待預壓土卸載時,臨時沉降觀測樁隨之拆除或廢棄沉降板測桿隨之降低,待基床表層的級配碎石鋪設完成后,按照相關要求埋設正式的沉降觀測樁,開始觀測路基沉降。沒降板隨著預壓土的填筑而接高,隨預壓土的卸載而降低,觀測連續進行
32、,剖面沉降管和位移觀測樁不受預壓土的影響。沉降設備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施工單位的填筑施工要與設備的埋設做好協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測工作應按要求進行,不能影響路基填筑質量。觀測過程中發現異常必須及時查明原因,盡快妥善處理。路基填筑過程中應及時整理路堤邊樁位移及中心沉降觀測點的沉降量,當邊樁水平位移大于5mm/天,垂直位移大于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處沉降觀測點沉降量大于10mm/天時,應及時通知項目部,并要求停目填筑施工,待沉降穩定后再恢復填土,必要時采用卸載措施。元件保護要求.各工程項目部應成立專門小組,進行元器件的埋設、測量和保護工作,小組人員分工明確,責
33、任到人。.元件埋設時應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編號,有導線的元件應將導線引出至路基坡腳觀測箱內。.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圍內土方應采用人工攤平及小型機具碾壓,不得采用大型機械推土及碾壓,并配備專人負責指導,以確保元器件不受損壞。.各施工隊應制定穩妥的保護措施并認真執行,確保元器件不因人為、自然等因素而破壞,元器件埋設后,制作相應 標識旗或保護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過程中,派專人負責監督觀測斷面的填筑。(5)資料整理要求1)應采用統一的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格,做好觀測數據的記錄與整理,觀測資料應齊全、詳細、規范,符合設計要求。所有測試數據必須真實準確,不得造假;記錄必須清晰,不得涂改;測試、記錄人員必須簽名。2
34、)所測數據必須當天及時按照沉降評估單位規定的格式輸入電腦,并進行分析,整理,核對無誤后在計算機內保存。3)按照提交資料要求及時對測試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匯總,及時繪制路基面、填料及路基各項觀測的荷載-時間-沉降過程曲線。并按有關規定整理成冊,格式詳見附件四(附表),以書面及Excel電子表格兩種形式同時報送有關單位進行沉降分析、評估。(二)路基工程沉降評估1. 沉降評估方法及判定標準(1)評估方法地基在荷載作用下,沉降將隨時間發展,其發展規律可以通過土體固結原理進行數值分析來估算。但是由于固結理論的假定條件和確定計算指標的試驗技術上的問題,使得實測地基沉降過程數據在某種意義上較理論計算更為重要
35、。通過大量沉降觀測資料的積累,可以找出地基沉降過程的具有一定實際應用價值的沉降變形規律進行曲線回歸,以預測其沒降發展規律,因此曲線回歸法是路基沉降評估最常用的方法。路基沉降預測常采用曲線回歸法有:雙曲線法、固結度對數配合法(三點法)、拋物線法、指數曲線法、修正指數曲線法、修正雙曲線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等。前期采用修正雙曲線法,后期采用雙曲線法、指數曲線法。(2)評估判定標準根據鐵建設2006158號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路基沉降預測應采用曲線回歸法,無砟軌道鋪設條件的評估判定標準應滿足以下要求:1)根據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不少于3個月的實際觀測數據作多種曲線的回歸分析
36、,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曲線回歸的相關系數不應低于0.92。2)沉降預測的可靠性應驗證,間隔不少于3個月的兩次預測量終沉降的差值不應大于8mm。3)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最終的沉降預測時間應滿足下列條件:S(t)/S(t=)75%式中:S(t)預測時的沒降觀測值; S(t=)預測的最終沉降值。4)路基沉降的評估應結俁路基各觀測斷面以及相鄰橋涵的沉降預測情況進行,預測的路基工后沉降值不應大于15mm。2. 路基沉降評估無砟軌道鋪設條件的評估結果基于真實、可靠的觀測數據,線下工程施工前,對觀測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統一全線沉降變形觀測數據的統計整理形式,觀測資料經監理單位確認后提交給建設單位和
37、沉降評估單位。建設單位及時組織進行評估,并將階段評估成果提交相關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評估工作完成后,提交無砟軌道鋪設評估報告,并負責判定線下基礎的沉降變形能否滿足無砟軌道鋪設條件。(1)路基沒降評估所需資料要求1)路基沉降觀測資料。測量單位要按照觀測時間要求,及時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數據按照統一格式填寫,所有測試數據必須真實準確,不得造假;記錄必須清晰,不得涂改;測試、記錄人員必須簽名,及時將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其格式詳見附件四(附表),以書面及Excel電子表格兩種形式同時報送有關單位。2)施工過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級配、地基和壓實檢驗情況等施工資料,路基施工各節點工期,包括路基填筑
38、進度、堆載預壓土、卸載預壓土、基床表層施工、軌道板底座施工、鋪板時間、軌道板精調時間以及鋪軌時間。3)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理資料。(2)沉降評估報告大綱1)概述2)評估分析依據及方法3)觀測數據整理4)沉降預測分析(曲線回歸相關系烽、沉降預測的可靠性驗證、已發生沉降大于預測總沉降的75%驗證、預測工后沉降分析、沿線路縱向沉降預測情況分析)5)沉降預測結論6)需要說明的其它問題7)路基沉降預測附件(三)過渡段沉降變形觀測1. 控制標準路橋交界處的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與橋梁的折角不應大于1/1000。2. 一般規定(1)橋涵兩端的過渡段、路隧過渡段及塹堤過渡段均需進行沉
39、降觀測。(2)過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評估應沿線路方向考慮各觀測斷面和各種結構物之間的關系綜合進行。(3)對線咱不同下部基礎結構物之間以及不同地基條件或不同地基處理方法之間形成的各種過渡段,應重點分析評估其差異沉降。3. 觀測技術要求(1)過渡段應考慮線路向平順性不同結構物差異沉降的觀測和評估,不同結構物起點處、距起點510mm、2030mm處分別設置觀測斷面。每個模向結構物每側各設置一個觀測斷面。(2)過渡段觀測點設置參照路堤。同時在橫向結構物頂面埋設一根剖面沉降管。(3)沉降觀測裝置的具體埋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埋設穩定。觀測期間應對觀測裝置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觀測精度、頻資及資料整理要求同
40、路基。(四)過渡段的沉降評估1. 沉降評估所需資料(1)過渡段不同結構物的基礎沉降觀測資料。(2)過渡段區域的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圖、設計圖紙和說明書等相關設計資料。(3)施工過程、施工隊核查以及填料、級配、地基和壓實檢驗情況等施工資料。(4)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理資料。2. 沉降評估方法及判定標準過渡段沉降的預測評估方法參照路基執行。過渡段不同結構物間的預測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mm。預測沉降引起沿線路方向的折角不應大于1/1000。二、橋涵工程(一)一般規定1.無砟軌道鋪設前,應對橋涵沉降、沉降變形作系統的評估,確認橋涵基礎沉降、梁體沉降變形等符合設計要求。2.通過各施工階段對墩臺沉降的
41、觀測,驗證和校核設計理論、設計計算方法,并根據沉降資料的分析預測總沉降和工后沉降量,進而確定橋梁工后沉降是否滿足鋪設無砟軌道要求。3.根據沉降資料分析,對沉降量可能超標的墩臺研究對策,提出改進措施,以保證橋梁工程的安全;同時積累實體橋梁工程的沉降觀測資料,為完善樁基礎沉降分析方法作技術儲備。4.觀測期內,基礎沒降實測值超過設計值20%及以上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必要時進行地質復查,并根據實測結果調整計算參數,對設計預測沉降進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二)橋涵沉降變形控制標準1. 梁部梁部沉降變形以預應力混凝土梁的徐變沉降變形為主,軌道鋪設后,有砟橋面梁的徐變上拱值不宜大于20mm;無砟橋面梁的
42、徐變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2. 橋梁墩臺對于高速鐵路橋梁基礎的沉降控制,墩臺基礎的沉降量按恒載計算,其工后沉降量不應超過下列允許值:墩臺均勻沉降量對于有砟橋面橋梁30mm對于無砟橋面橋梁20mm靜定結構相鄰墩臺沉降量之差對于有砟橋面橋梁15mm對于無砟橋面橋梁5mm對于高速鐵路,控制橋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計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偏差很大。因此有必要進行實測驗證,積累觀測數據。3. 框構、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構、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為壓縮性土地層時,應計算其沉降,鋪設有砟軌道時其工后沉降量不應大于50mm,鋪設無砟軌道時,工后沉降師法應大于相應地段路基的控制標準。(三)沉降
43、變形觀測方案1. 觀測點布置為了滿足沉降變形觀測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橋墩及承臺上設置觀測標。簡支梁的一孔梁設置觀測標6個;連續梁的一聯根據聯長的大小設置1828個觀測標;特殊結構橋梁根據施工圖紙規定設置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觀測標具體埋設原則如下:(1)對原材料變化不大、預制工藝穩定、批量生產的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每30孔選擇1孔設置觀測標。其余現澆梁逐孔設置觀測標。移動模架施工的梁,對前三孔進行重點觀測,以驗證支架預設拱度的精度。每孔梁設置觀測標6個,分別設置在支點、距中;連續梁上的觀測標,根據不同跨度,三孔一聯設置1828個觀測標,四孔一聯設置32個觀測標,分別在支點、跨中及1/4跨
44、中附近設置;特殊結構橋梁根據施工圖紙規定設置觀測標。梁體觀測標的具體位置待橋面系布置形式明確后另行確定。(2)每個橋墩均設置承臺觀測標、墩身觀測標。(3)承臺觀測標分為觀測標-1、觀測標-2,承臺標-1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小里程角上;觀測標-2設置于底層承臺右側大里程角上。(4)橋墩觀測標的埋設1)觀測標的埋設:觀測點原則上應設在墩身上,數量每墩不少于2處。2)橋墩標一般設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當墩身較矮梁底矩離地面凈空較低不足4.0m時,橋墩觀測標可設置在對應墩身埋標位置的頂帽上埋設。特殊情況可按照確保觀測精度、觀測方便、利于測點保護的原則,確定相應的位置。(5)橋臺觀測標的埋設
45、觀測點原則上應設置在臺頂(臺帽及北墻頂),數量不少于4處,分別設在臺帽兩側及背墻兩側(橫橋向)。(6)每座涵洞均要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標原則上應設在涵洞兩側的邊墻上,在涵洞進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別設置,每座涵洞測點數量為6個。2. 觀測標構造(1)梁體沉降變形觀測標觀測標采用20mm的不銹鋼棒,鋼棒露出外面部分需要磨圓處理。見下圖所示。(2)墩身沉降變形觀測標采用14mm不銹鋼螺栓。見下圖所示:3. 觀測方法下部結構的沉降變形觀測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進行,觀測路線必須形成附合或閉合路線,使用固定的工作基點對應沉降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詳見第二章第三節內容。對于梁體的沉降變形觀測,每孔梁支點之間
46、的梁體沉降變形應以兩支點的連線為基準線進行觀測計算,由于下部結構沉降變形的影響,該基準線的位置會發生變化,梁體觀測點至該基準線的垂直距離利用幾何方法計算取得,垂直距離差值就是梁體沉降變形量。(四)觀測資料要求1. 橋梁梁體和墩臺橋梁基礎沉降和梁體徐變沉降變形的觀測精度為±1mm,讀數取位至0.1mm。測量單位要按照觀測時間要求,及時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數據按照統一格式填寫,所有測試數據必須真實準確,不得造假;記錄必須清晰,不得涂改;測試、記錄人員必須簽名,及時將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填寫統一表格。以書面及Excel電子表格兩種形式同時報送有關單位。觀測數據按照統一格式填寫,每月將采集的數
47、據進行整理。觀測數據要求結合施工過程,詳細記錄各個施工節點前后的觀測數據。如架梁時間、軌道板底座施工、鋪板時間、軌道板精調時間以及鋪輕時間。觀測數據要進行抽檢,并由監理單位對觀測資料進行確認。2. 框構、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構、涵洞的觀測婁據要求與橋墩臺要求一致。參照橋墩臺數據要求。(五)觀測頻次1. 梁體徐變沉降變形觀測自梁體預應力張拉開始至無砟軌道鋪設前,應系統觀測梁體的豎向沉降變形。預應力張拉前為沉降變形起始點,沉降變形觀測的階段及頻次要滿足下表要求。梁體徐變觀測頻次梁體測量間隔表觀測階段觀測周期預應力張拉期間張拉前、后各1次橋梁附屬設施安裝安裝前、后各1次預應力張拉完成無砟軌道鋪設前張拉完
48、成后第1天張拉完成后第3天張拉完成后第5天張拉完成后13月,每7天為一測量周期無砟軌道鋪設期間每天1次無夏軌道鋪設完成后第03個月,每1個月為一測量周期第424個月,每3個月為一測量周期2. 墩臺沉降觀測每個墩臺從承臺施工后,就要開始進行沉降首次觀測,以后根據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觀測。墩臺沒降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墩臺基礎施工完成/設置觀測點,進行首次觀測墩臺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臺回填時,臨時觀測點取消預制梁橋架梁前全程1次/周預制梁架設全程前后各1次架梁后除荷載變化觀測外,每15天應有一組觀測附屬設施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橋位施
49、工橋梁制梁前全程前后各1次上部結構施工中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屬設施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進行2次通過前后的觀測橋梁主體工程完工無碴軌道鋪設前6個月1次/周巖石地基的橋梁,一般不宜少于2個月無碴軌道鋪設期間全程1次/天無碴軌道鋪設完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412個月1次/3個月1324個月1次/6個月注:觀測墩臺沉降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環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3. 涵洞沉降觀測涵洞施工完成后,應系統觀測涵洞的沉降。各階段觀測頻次要滿足下表要求。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涵洞基礎施工完成/設置觀
50、測點涵洞主體施工完成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測試點移至邊墻兩側洞頂填土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全程前后至少進行2次通過前后的觀測涵洞完工無碴軌道鋪設前6個月1次/周巖石地基的橋梁,一般不宜少于無碴軌道鋪設期間全程1次/天無碴軌道鋪設完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412個月1次/3個月1324個月1次/6個月注:觀測承臺沉降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環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六)沉降評估1. 觀測資料整理表 根據觀測資料,及時繪制每個標志點的荷載時間沉降曲線。2. 分析評估前應收集下列資料橋涵沉降及沉降變形觀測資料。橋涵地段線路縱斷面圖,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圖、橋涵設計圖紙和說明書、沉降計算報告等相關設計資料。施工過程、施工核查、施工記錄和原材料檢驗情況等施工資料。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理資料。3. 評估方法(1)數據處理 1)單一墩臺 對于單一墩臺的觀測數據分一下四個階段進行歸納、分析:架梁之前、加梁后至鋪設二期恒載前、鋪設二期恒載后至鋼軌鎖定前、鋼軌鎖定以后。2)區段分析對于一座橋不僅要控制每個墩臺的沉降,同時也要控制相鄰橋墩的不均勻沉降,從而得出全橋的整體分析。(2)評估分析1) 橋涵沉降預測采用曲線回歸法。對于預制梁橋,基礎沉降應按墩臺混泥土施工后、架梁前及架梁后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實驗診斷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電氣控制與應用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工商學院《文創產品快速表現》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連鎖企業門店運營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日語翻譯實戰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圖書出版版權合同協議
- 商用地塊出租合同協議
- 塑膠粒采購合同協議
- 培訓項目居間合同協議
- 圖文打印協議合同模板
- 期中試卷(試題)-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全國行政區域身份證代碼表(EXCEL版)
- 腰椎間盤突出疑難病例討論
- 社區便利店計劃書
- 人工智能的風險與挑戰
- 基層紀檢委員培訓課件
- 信息論與編碼期末考試題(全套)
- 肺癌麻醉科教學查房
- 氣體檢測系統中英文對照外文翻譯文獻
- 死亡病例監測報告督導記錄表
- 車站信號自動控制教案-TYJL-ADX型計算機聯鎖系統組成及功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