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棉紡織行業管理操作指引、行業介紹(一)行業定義棉紡織業是指以皮棉為原料,以有梭織機、劍桿織機、噴水織機、噴氣織機為主要生產設備,經過一定的生產工藝即清花、梳棉并條、粗紗、細紗、落筒,對紡織原料進行生產、加工的行業。(二)工藝簡介目前,紡紗工藝多以環錠紡為主,個別采用氣流紡工藝。環錠紡共有六道工序:一是清花,即清除棉花或化纖中的雜質,并開松成卷;二是梳棉,即在清花的基礎上,二次清除雜質,將原料梳理成條;三是并條,就是將棉條牽伸合并,成條卷繞;四是粗紗,就是將卷繞的棉條初次卷繞成形;五是細紗,就是將粗紗再次牽伸成細紗;六是落筒,就是將細紗圍繞于塔形的紙筒上,即可成品入庫或用于織布。環錠紡的生產工藝
2、流程主要為:棉花、化纖-清花-梳棉-并條-粗紗-細紗-絡筒-包裝(廢棉)(廢棉)(三)企業類型劃分棉紡企業按照設計類型和生產工藝可以劃分為環錠紡和氣流紡兩種類型。氣流紡與環錠紡相比,簡并了粗紗和細紗兩道工序,生產的棉紗相對較粗,產品市場需求不大,使用該工藝者較少。按照產品型號可以劃分為粗紗、細沙、精紡三種類型。(四)行業特點1紡織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勞動報酬較低;固定資產一次性投入較大,對生產條件有一定要求(如生產車間的濕度、溫度要求等)。2產品生產周期較長,對流動資金的要求充裕度較高。同時因設備不同,各類輔助材料的能耗也不盡相同。3既可連續生產,也可單環節生產,產出物既
3、可作為成品出售,也可作為下一個生產環節的原料;行業問世歷史較長,積累了大量的行業控制指標。二、行業納稅遵從風險(一)隱瞞收入逃避納稅紡織企業的銷售客戶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居多,出于抵扣進項稅款的需要,對方都會要求其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在收入方面,基本上能做到如實入賬。但對于銷售給個人或小規模納稅人(不需要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收入,就可能沒有入賬,資金賬外循環,逃避納稅。(二)混淆原材料級次,虛列成本逃避納稅紡織企業多是以銷定產,即按照銷售的需要確定產品的質量,所以在原棉匹配上多存在多級次原棉配比使用,而部分企業在結算成本時往往以高級次原棉進行核算,虛構成本,逃避納稅。(三)賬外經營逃避納稅紡織
4、企業的原料供應方大多為小型軋花廠,購進大多不開增值稅發票,原料購入成本較難控制,這為購進原材料不入賬或銷售不開發票的賬外經營行為提供了可能。(四)財務核算混亂,經營狀況難控制在財務核算方面,除少數規模以上企業財務核算比較健全,賬薄設置和會計處理比較規范外;大部分規模小的棉紡企業,沒有配備專職會計,導致在財務核算、賬薄設置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這類企業納稅意識不強,存在賬外銷售、廢料銷售收入不入賬等現象。三、評估方法針對紡織行業特點、稅收風險,本模型建立若干納稅評估方法,以方便在稅收管理借鑒運用。評估方法包括投入產出析法、能耗分析法、單位產品工資分析法三種方法。評估方法以原棉投入、廢棉產出、包裝物
5、、輔助材料(紙管)消耗、電耗等第三方數據為主要監控點,實現對經營情況的基本控制。本模型只是挑選出與該行業關聯密切的幾種方法,各種評估方法均不是孤立存在的,使用過程中要互相印證,穿插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紡紗行業有投入產出定額,但受原料、設備、技術和工藝等因素影響,投入產出率的浮動有一定的范圍值,評估方法中的警戒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以提高評估的準確性。(一)投入產出法1原理描述投入產出法,就是根據棉紡企業生產棉紗過程中實際消耗原材料、輔助材料、包裝物等的數量,測算出棉紡行業的投入產出比(定額)。根據企業評估期實際投入的原材料數量測算出企業評估期的產品產量,再根據評
6、估期銷售單價測算分析納稅人實際銷售收入,并與納稅人相關財務報表及納稅申報信息進行對比分析的方法。2評估模型(1)根據原棉測算主營業務收入評估銷售收入=(期初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原材料耗用量X投入產出率-期末庫存產品數量)X評估期產品銷售單價或評估銷售收入=期初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原材料耗用量X(1-合理損耗)-期末庫存產品數量X評估期產品銷售單價(2)根據廢棉產量測算其它業務收入評估期廢棉產量二評估期皮棉投入量X廢棉率(8%-12%評估應稅其它業務收入=評估期廢棉產量x廢棉再利用率(50-70%)x評估期廢棉銷售單價3標準值參考范圍棉紗行業有投入產出定額,但受原料、設備、技術和工藝等因素影響,
7、投入產出率的浮動有一定的范圍值。投入產出定額標準值棉紗規格定耗量(噸)備注32支以下1.08-1.12國家標準為1.0826s32s1.15-1.2040s-60s1.35-1.40經過清花、梳棉后,產生一定的廢棉,部分可再利用。(1)廢棉產出率:8%-12%(1)廢棉再利用率:50%-70%4、數據獲取途徑(1)從棉紡企業獲取國家相關產業部門規定的相關產業標準,確定其原料耗用率。(2)評估期原棉耗用量是指評估期內原棉的實際消耗重量,以企業原材料賬記載的原棉采購或以評估期原材料倉庫出庫原棉重量為準。(3)進駐多家棉紡企業采集不同支數棉紗制成階段原棉的平均配比比率。(4)從企業財務賬簿報表采集棉
8、紗品種產銷量、期初期末庫存及銷售單價。5、疑點判斷(1)若測算出的棉紗產量高于企業賬簿記載的產品產量,則企業可能存在賬外銷售,隱瞞棉紗銷售收入等問題。(2)若測算出的棉紗產量低于企業賬簿記載的產品產量,則企業可能存在成本核算不準確,要結合其他評估方法對企業生產銷售情況進行測算。(3)評估應稅其它業務收入與納稅人賬面其他業務收入進行比對,如評估應稅其它業務收入高于納稅人賬面其他業務收入,則企業可能存在隱瞞廢棉銷售收入等問題。6、應用要點(1)應用本方法的重點在于核實原棉投入量的真實性,可結合能耗測算及第三方信息判斷原棉投入的真實性。(2)針對生產產品不同,其正常經營的投入產出指標會略有偏差。在具
9、體評估時要注意根據評估對象的不同對評估指標進行微調,使預警值保持在相對合理的區間。(3)在原棉投入量真實的情況下,經過評估模型的測算,可推算出評估期棉紗產量,將評估測算棉紗產量與企業賬載的棉紗產量核對,并將評估測算銷售收入與企業實際申報銷售收入核對,找出問題值。(二)能耗分析法能耗分析法具體分為電耗測算法、包裝物、輔助材料(紙管)消耗測算法。1.電耗測算法(1)原理描述電耗測算法是根據納稅人評估期電耗情況,利用單位產品電耗定額測算納稅人實際生產、銷售數量,并與納稅人申報信息對比、分析的一種方法。在對核算相對不完善,無法確認賬載原料投入真實性的企業實施評估時,利用來自第三方的電耗指標測算稅收差異
10、為首選方案。(2)評估模型數據期間均取自評估期評估銷售收入=(期初庫存產品數量+本期生產用電量+用電定額-期末庫存產品數量)X評估期產品銷售單價(3)標準值參考范圍噸紗用電量較為固定(可根據實際上下浮動2%:噸紗用電量(見下表)棉紗品種(支數)用電(度)比例(以21支紗耗電為基準)棉紗品種(支數)用電(度)比例(以21支紗耗電為基準)10871.8255.28%322337.09148.19%141293.0681.99%342461.84156.10%181442.5691.47%382777.26176.10%201517.3296.21%402924.24185.42%211577.09
11、100.00%423047.57193.24%261925.63122.10%483503.35222.14%282057.31130.45%564152.48263.30%紗合股后成線,其用電量為:噸筒子紗的用電量=相應噸筒子紗的用電量+180度X紗的支數/10(A)=純棉、滌棉普梳筒子紗(B)=滌棉精梳筒子紗(C)=純棉精梳筒子紗的噸紗用電量關系:一般情況下:(B)比(A)多用電100度左右;(C)比(B)多用電100度左右。(4)數據獲取途徑從當地供電部門取得企業評估期總耗電量,扣除非生產用電量,即得評估期生產用電量。(5)疑點判斷將評估期測算產品產量與企業賬載產品產量進行比對,如測算產
12、量大于賬載產量,企業可能存在生產產品不入賬,隱瞞產品銷售收入的問題。(6)應用要點評估期單位產品電耗標準值是指每生產一噸棉紗從原材料進入生產廠區開始,到棉紗出廠的整個生產過程所消耗的電量。2 .包裝物、某些輔助材料(紙管)消耗測算法(1)原理描述包裝物、輔助材料(紙管)消耗測算法是根據企業所耗用的包裝物、輔助材料(紙管)消耗數來測算企業的產品產量。(2)評估模型數據期間均取自評估期.當期產量測算評估期產量(噸)=當期編織袋耗用量+40或50條評估期產量(噸)=當期紙管耗用量+(580620)個銷售收入測算測算銷售收入=(期初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量-期末庫存產品數量)X評估期產品銷售單價(3)
13、標準值參考范圍包裝物名稱定耗量備注紙管600只每袋15只,mS1.6Kg±0.1Kg/只編織袋40條每袋定重25Kg(4)數據獲取途徑評估期包裝物、輔助材料(紙管)耗用量可以從企業原材料賬上獲取。企業所耗用的鐵絲、包布、編織袋一般都是就近購買,可以開通過調查,與銷貨方進行核對。(5)疑點判斷評估期測算產品產量與企業賬載產品產量進行比對,如測算產量大于賬載產量,企業可能存在生產產品不入賬,隱瞞產品銷售收入的問題。(6)應用要點運用本方法分析,應著重核實包裝物、輔助材料(紙管)耗用數量的真實性,要切實掌握評估期企業生產過程中包裝物、輔助材料(紙管)的耗用量。3 .單位產品工資分析法(1)
14、原理描述單位產品工資分析法是指在生產單位產成品工資定額確定的前提下,按照納稅人一定時期的工資總額,分析、測算該時期內的產品產量并與納稅人核算信息對比,分析是否存在涉稅問題的一種評估方法。(2)評估模型數據期間均取自評估期產品產量測算評估期產量=當期工資總額一噸紗工資銷售收入測算測算銷售收入=(期初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量-期末庫存產品數量)X評估期產品銷售單價稅收差異測算測算稅收差異=(評估應稅銷售收入-企業實際申報銷售收入)X適用稅率(征收率)(3)標準值參考范圍棉紗規格噸紗工資(元)備注10支21支75090021支900100021支-40支1000150041支以上15001800(4
15、)數據獲取途徑企業申報表、賬簿、憑證、車間生產記錄。同行業噸產品工資標準數據。(5)疑點判斷若測算銷售收入大于企業中報收入,說明企業存在隱瞞收入或虛增工資費用的可能性;若測算銷售收入小于中報收入,說明企業存在工資費用不實的可能性,需進一步核實工資費用的真實性。(6)應用要點要考慮企業生產不同標準棉紗噸耗工資標準值的科學性。參考當地同行業或規模、效益相近企業的生產單位產品工資標準,便于稅企雙方工資標準的共同認可。工資總額的所屬期要與生產產品的所屬期一致。四、案例印證印證案例1該案例以原棉投入、電力耗用、包裝物、某些輔助材料(紙管)消耗為主要監控點,分別采用投入產出分析法、能耗測算法、包裝物、輔助
16、材料(紙管)消耗測算法進行審核分析,發現了該公司賬外銷售、隱瞞收入的問題。(一)企業基本情況SD紡織有限公司系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經營規模5000紗錠,主要生產精紡40紗,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所得稅在地稅部門繳納。(二)案頭分析評估人員通過對該企業稅收征管資料、2008年度納稅申報資料及附列資料、財務報表進行系統審核分析比對,發現該企業存在以下疑點:通過查閱相關資料,2008年度棉紡織行業平均銷售凈利潤率為3%而所評估的SD紡織有限公司,賬面利潤為7萬元,銷售凈利潤率為0.26%,不符合常規。附: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表(單位:萬元、噸;所屬年度:208年1-11月)企業注冊資本(萬元)規模
17、(錠)收入(萬元)成本(萬元)利潤(萬元)SD公司3605000261224577從企業財務報表、納稅申報表、稅收征管綜合管理系統,采集到該企業2008年1月2008年11月棉紗產量、原棉投入、用電量、包裝物、某些輔助材料(紙管)消耗等評估數據。具體如下:企業名稱期初棉紗庫存期末棉紗庫存本期棉紗產量(噸)本期原棉投入(噸)本期用電量(度)紗管使用量(個)包裝袋使用量(個)SD公司1201181412.121997.6417563988405873200根據以上數據,評估人員對SD紡織有限公司2008年1-11月的相關生產數據進行了分析:1 .運用投入產出法分析SD紡織有限公司2008年1-11
18、月原棉投入1997.6噸,棉紗產量為1412.12噸。投入產出比為1997.6/14125.12=1.42:1,噸耗原棉的評估標準值為(1.351.40):1評估銷售收入=(120+1997.6X1/1.40-118)乂18500企業所得稅評估問題值=()X25%=77376.252 .運用電耗分析法SD紡織有限公司2008年1-11月耗電量為4277856度,棉紡行業40支棉紗噸耗電為2924.24度。評估銷售收入=(120+417563升2924.24-118)X18500企業所得稅評估問題值=()X25%=8241753運用包裝物、某些輔助材料(紙管)消耗測算法SD紡織有限公司2008年1-11月紗管使用量為884058度,棉紗噸耗用紗管量為(580620)個。評估期產量(噸)=884058+620=1425.90評估銷售收入=(120+1425.90-118)X18500企業所得稅評估問題值=()X25%=72982.50(三)稅務約談評估小組根據疑點問題,向企業發出稅務約談通知書,要求企業對稅務機關測算出的棉紗產量及相關問題值自查并作出合理解釋。企業對稅務機關測算出的棉紗產量及相關問題值表示認同,承認確實存在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制造數據庫使用權授權與智能制造應用合同
- 網絡游戲虛擬道具設計版權授權與角色扮演活動合作補充協議
- 寵物醫療品牌區域代理授權及支持合同
- 新能源電池材料首席質量官任期制勞動合同
- 影視作品音樂版權電視劇音樂版權授權及保護協議
- 消防安全責任主體保證書
- 航空航天領域專業培訓教材編寫與師資培訓合同
- 數據挖掘工程師項目合作收益分成協議
- 互聯網名義合伙經營合同
- 數字音樂平臺影視原聲帶翻唱授權與分成比例變更合同
- 2025-2030中國網絡廣告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 第6單元 練習十五 課件
- 北京2025年市場監管總局直屬單位第一批招聘21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2030年中國電加熱蓄熱系統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初中語文++】第23課蛟龍探海課件+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敏捷跨文化團隊協作-全面剖析
- 2025年3月29日全國事業單位聯考A類《職測》真題及答案
- 八年級勞動教育測試題目及答案
- 球團焙燒工(高級)技能鑒定備考試題庫-上(單選、多選題)
- 知識寶庫中的寶藏知識產權的投資潛力和實踐路徑探索
- 基于深度學習的圖像修復算法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