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個人發展的反思_第1頁
對個人發展的反思_第2頁
對個人發展的反思_第3頁
對個人發展的反思_第4頁
對個人發展的反思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對個人發展的反思讀教師專業發展有感 象山港書院 夏雪萍教師專業發展一書中指出:教師是一個專業化的職業,需要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發展,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將貫穿于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教師的發展需要主動性。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回顧過去,對比現在,我發現自己總是“被發展”。這樣的發展是被動的、應付式的,表現為教師的消極,以及發展活動的形式主義。教師的發展被學校所規劃,淡化了教師的主體意識,消解了教師的進取心態。這種現象,往深處說,就是失去了教師發展的主動性,“被發展”的實質就是“不發展”,更為嚴重的是,它可能會阻礙教師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情況:1、教師會“教”不會“學”經驗作用,

2、“濤聲依舊”隨著教齡的增長,教學經驗的豐富,不由自主地產生經驗滿足感。當年“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豪情早已不在,對上公開課越來越害怕,只因為無法“出新”。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過多依賴,結果導致現有的教學理念卻成為了自己專業成長的絆腳石,加上自己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習慣,不敢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害怕改變后又要從頭開始。天天用舊模式教著舊知識,雖然備課本年年在換,但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殊不知知識年年在“折舊”,不“學”如何談發展?2、教師“研考”但不“研修”急功近利,“水中撈月”教師的成長不是一朝努力就可實現的,那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每個年輕教師都希望自己能一朝成名,展現個人的人生價值。總想尋找成功的捷徑。面

3、對中考科學的高分值,在社會、學校和家長的三重壓力下,我們選擇將中考分值作為成功的唯一指標。我們全盤繼承了老一輩應試的傳統。“研究考題”固然重要,但分數既不是學生的唯一,更不應該成為老師教學的重心。全方位提升個人素養,沉下心來做研究才是青年教師成長的方向。3、教師“抱怨”多于“拼搏”前途迷茫,“霧里看花”由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復雜性, 使得教師在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工作壓力之下, 對工作缺乏激情。很多教師只滿足于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 對自身專業成長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對于工作在最基層的普通教師來說, 每天生活在學校、家庭兩點一線上, 先進的教學理論對他們來說不太沾得上邊, 心想著只要專心工作, 對得起學

4、生, 對得起自己, 不犯原則性錯誤就行了。對前途一片迷茫,至于出路在哪里、往什么方向發展,則很少去考慮。空出來的時間都在相互比較,相互“抱怨”,對教師這一職業,“怨聲一片”。突破“瓶頸”,才能實現科學教師的后續發展。一、關注初高中銜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師的個人修養直接作用于學生,所謂有什么樣的教師,才會有什么樣的學生。要讓學生善于學習,教師應當比學生更善于學習。要想教會學生“找食吃”,教師自身得先學會“找食吃”。師生間不是犧牲一方,成就另一方的關系,而是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實現后續發展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能更好地實現其自身的后續發展。初中教學必須實現其“承上啟下”的鏈

5、接作用。作為科學教師,我們在很大程度上非常關注小學科學,因為它是我們教學的起點,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生長點”,這一點我們很多老師已在關注。但這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就像爬山一樣,當學生站在山腳猶豫時,我們必須告訴他們山頂上的景色很美,鼓勵其往上爬。所以我們不但要熟悉山腳的情況,還得了解山頂的狀況。教師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教會學生應付中考,而是要為他們的后續發展打好扎實的基礎。通過關注初高中銜接,實現師生的雙贏。1、同化知識,實現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能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順利地向高中過渡,學生需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理解統一的科學概念和原理,了解事物內在的和諧性,為知識的生長“埋下伏筆”。因此初中教師不僅要鉆研

6、初中的教材,而且要研究高中的內容,特別是相關知識的延伸和銜接,在把握好不同教學階段的的同時,重視知識的滲透和方法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切忌照本宣科死教書,對某些知識和方法過分強化,使學生的學習在某些方面的思維定勢太重,以至不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初中科學教師的專業各有不同,尤其要注重對教學中非專業知識的研究。例如,對凸透鏡成像特點的教學,初中課程要求通過實驗總結其成像規律,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很多非物理專業的科學老師,雖任教多年,但自己根本不會畫成像光路圖。對學生的要求是能準確默寫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并記住相關應用的例題。但對于部分優秀的學生來說,這種“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不但無法使其更好發展,反而

7、將造就學生思維模式的凝固。這些學生到了高中后,還以老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 2、對比課堂,提升教學效率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注重以創設情境和活動為學生學習的載體,因而課堂十分活躍,但課堂知識容量較少。而高中物理教學內容增多,導致課堂知識容量增大,課堂氣氛相對比較沉寂。要提升課堂效率,必須加強初高中教師間的聯系,相互對比課堂,取長補短。例如,有一次,筆者聽一位高中物理老師上了一堂有關摩擦力的公開課,在分析汽車起動時輪胎所受靜摩擦力的方向時,他的講解清晰而有力。事后,有很多初三學生在課外資料中也碰到了類似的題目。面對初中生,僅僅使用嚴

8、謹而單一的理論分析是很難被理解的,原因是學生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根本不了解驅動輪與從動輪的區別,當然也就無從分析了,我想了個辦法利用了一輛電動遙控車模擬實際情景,將遙控車舉在空中,按下起動按鈕,發現兩個后輪在轉動,而前輪不動。因而學生很快就區分出了驅動輪。然后,將遙控車放在實驗臺上,在后輪下各放一張紙,啟動后,觀察到后輪轉動時,白紙被向后送出。在實驗的基礎上,再結合細致、專業的理論分析,一個教學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二、學會及時反思,克服短板效應 所謂“短板效應”是指一個由多塊長短不一的木板構成的木桶,其最大容水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一個教師不可能是全才,不可能在學識、能力等各方面都出色,總存

9、在自己的短板。只是有時我們并沒有及時發現自己的“短板”,或者不愿意去發現,甚至忽視它的存在。結果導致這“短板”阻礙了個人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學會反思,通過反思及時發現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短板”,及時加以彌補。怎樣反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通過回顧自己作為學生的經驗來反思。自己也曾經做過學生,回顧自己作為學生時的一些經歷,就可以讓我們從“別人”的角度來反觀我們自己。自己過去和現在的學習經歷成為了自己教學實踐的“鏡子”。這樣就可以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教學和現在學生的經歷聯系起來,考慮他們的感受、思維與行為。備課時,將自己置身于學生的角色,想想這堂課如果我的老師這樣上,我會有什么感想,我是不是可

10、以更愿意學,更容易學。第二、通過對比優秀教師的各方面素養來反思。觀摩他們的一堂課,拜讀他們的一篇文章,聆聽他們的一席話等等。通過這些,揣摩他們的教學理念,學習他們的教學模式,反思自己,通過不斷地模仿和實踐,改變自己固有的教學理念,推陳出新,尋找符合自己的教學模式。第三、通過回顧課堂,尋找利弊來反思。一堂課結束后,回顧課堂氣氛,檢驗課堂效果,分析學生的喜好反應,找出不足之處,及時修改,不斷實踐。從學生“學”的角度看問題,注重學生學的需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從“學”的效果來反思“教”的成敗。第四、通過與同事的交流、同行間的切磋、專家的指導等方面來反思。我們常說“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1、因而自己往往很難發現自己潛在的問題的,只有通過旁觀者的角度去發現,剖析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存在的缺陷,及時加以修正。第五、在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教師要如饑似渴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并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并付諸于實踐。經常閱讀報刊、閱讀網絡,能夠讓你對世界保持一種新鮮感。經常閱讀,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在無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強化你的人格魄力,從而影響你的學生。就我個人而言,主要的“短板”就是教學上缺乏理論的支撐。和很多年青教師一樣,雖已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但僅局限于教學實踐。實踐與理論完全脫節,根本無法從實踐中提煉理論知識。只

12、有不斷地克服“短板”問題,才能不斷地完善教師自身,真正實現教師的后續發展。三、展現教師的特長,發揮“長板效應”“長板效應”是指木桶按長短板依次順利重新排列,整只木桶向長板方向傾斜,木桶可以裝盡量多的水。美國著名的咨詢公司蓋洛普通過對美國2000名社會知名人士、成功者的長期研究發現,成功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懂得“揚長避短”。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是長板之間的競爭,而不是短板之間的較量,充分發揮長處是競爭制勝的關鍵。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發現自己的優點,極力展現自己的優點。一篇題為珍珠上的小黑點的文章:有個漁夫從海里撈到一顆大珍珠,晶瑩圓潤,愛不釋手,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有一個小黑點。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可是剝掉一層,黑點仍在,漁夫不斷剝下去,等到黑點沒有了,珍珠也不復存在了。一顆價值不菲的珍珠就這樣沒有了,究其原因,就是這位漁夫的眼中只盯著這顆大珍珠身上“最短的那塊木板”,多可惜呀!其實那一個小黑點并不妨礙這顆大珍珠成為珍品,因為它有其他一些珍珠所不具備的“長板”大、晶瑩圓潤,試問,這樣的珍珠難道不是珍品嗎?為了一塊“短板”(小黑點)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