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教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_第1頁
新蘇教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_第2頁
新蘇教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_第3頁
新蘇教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_第4頁
新蘇教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一單元 平移、旋轉和軸對稱 第 1 課時 總第 1 課時課題:圖形的平移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比較,掌握圖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進行平移。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通過圖形的平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累成功的體驗。教學重點:掌握圖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進行平移。教學難點:能對圖形平移過程中的距離進行準確判斷。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現象。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是什么現象嗎?引導學生說出:這是生活中的平移現象。追問:你能用手勢表示平移嗎?學生動手操作。

2、2.導入新課。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已觀察過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現象,今天我們將要深入地學習有關圖形平移的知識。(板書課題:圖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課件出示教材第1頁例題1圖。提出問題:下面的小船圖和金魚圖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它們的運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2.教師動畫演示小船圖和金魚圖運動的過程。(1)學生觀察,感受平移。(2)強調平移的方向。提問:小船圖和金魚圖都進行了平移,它們是朝哪個方向平移的呢?學生觀察得出:小船圖和金魚圖都是向右平移。3.認識平移的距離。(1)提問:小船圖和金魚圖都是向右平移,它們的運動有什么不同嗎?引導學生發現:小船圖平移的距離比金魚圖遠一些。(2)數一數。引導:數一

3、數,小船圖向右平移了幾格?(3)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4)組織全班交流。師質疑:有位同學數出兩艘小船之間的距離是4格,他認為平移的距離就是4格,你覺得對嗎?引導學生得出:4格只是兩艘小船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離。追問:剛才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了數平移了幾格的方法,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數的?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數法,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和判斷,必要時讓學生上臺演示自己數的方法。數法預設: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條線段,這條線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圖就向右平移9格。方法二:看船頭的一個點,這個點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圖就向右平移9格。(5)數

4、一數:金魚圖向右平移了幾格?再與同學交流。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教師巡視。(6)小結確定平移的距離的方法。先讓學生說說,教師再結合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在確定圖形平移的距離時,可以先找出參照點,看它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這個圖形就向那個方向平移了幾格。4.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第2頁“試一試”。(1)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適當輔導。(2)組織匯報。學生一邊用投影展示畫出的圖形,一邊匯報是怎么畫的。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畫法:一種方法是先確定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找出每個頂點平移后的對應點,再將這四個對應點依次連接起來;另一種方法是找每條邊平移后的

5、對應邊。三、反饋完善1.完成教材第2頁“練一練”第1題。這道題的重點是鞏固平移的距離問題,通過練習強化確定平移的距離的方法。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 2.完成教材第2頁“練一練”第2題。這道題是鞏固平移的兩個要素:方向和距離。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判斷的。四、反思總結第一單元 平移、旋轉和軸對稱 第 2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圖形的旋轉教學目標: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認識繞點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的含義,能在方格紙上畫出把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2.通過學習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3.在認識旋轉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

6、變化的興趣,并進一步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掌握圖形旋轉的三個要素。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把簡單圖形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1.播放有關風車和摩天輪的課件。提問:游樂場的摩天輪和風車的運動是一種什么現象?追問:你能說說它們是怎樣旋轉的嗎?它們都是繞著中間的點順著旋轉的。2.導入新課。對于旋轉,你還想了解什么知識?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旋轉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二、交流共享1.認識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的含義。(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播放課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費站,各種車輛進出場面的錄像。為了維持秩序,收費站口設置了轉桿。引出問題:圖中的

7、轉桿打開和關閉分別是怎樣的運動?它們的運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2)模擬操作,認識含義。同桌合作,拿出活動角模擬轉桿打開和關閉,討論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結合學具演示交流,明確轉桿打開和關閉都屬于旋轉。小結: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轉桿打開是逆時針旋轉,轉桿關閉是順時針旋轉。(3)深入探討:轉桿打開和關閉,分別是繞哪個點按什么方向旋轉的?旋轉了多少度?引導學生結合例題2的轉桿圖進行思考。學生觀察、交流,得出:轉桿打開是繞O順時針旋轉90;轉桿關閉是繞O逆時針旋轉90。 (4)全體活動,深化理解。聽口令做動作:讓學生先平伸右臂,用動作表示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再平

8、伸左臂做一次,親身體驗順時針、逆時針旋轉。2.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的旋轉。(1)課件出示教材第3頁例題3圖。(2)指名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題目的要求的?引導學生進行審題:中心點:點A;旋轉方向:逆時針;旋轉角度:90。(3)動手操作。學生利用課前準備的三角形紙片在方格紙上進行旋轉操作。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操作情況。指名學生利用實物投影進行旋轉演示,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4)在方格紙上畫出旋轉后的圖形。提問:如果不借助具體的實物,該怎樣畫出三角形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出示教材第4頁上方情境圖)學生可能有如下方法:先把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再畫出另外的線段,最后連成相應的圖形。

9、先把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再連成相應的圖形。借助手、筆等工具一轉后再畫一畫。讓學生在方格紙上嘗試畫圖。(5)組織交流。投影展示學生畫的圖,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畫出來的。(6)師生共同小結。提問:我們在方格紙上進行旋轉操作時,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條線作為標準,再按“定點、定向、定角度”三個步驟進行操作。三、反饋完善1.完成教材第4頁“練一練”第1題。這道題是利用鐘面的時針、臺秤的指針、轉盤的指針等實例來鞏固旋轉的方向和角度。教學時切不可草率對待這些習題,它們都是旋轉平面圖形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口答,集體訂正。2.完成教材第4頁“練一練”

10、第2題。這道題實際上是例題3的補充,它是將一個長方形繞點A順時針旋轉90。教學時可以為不同學生設置不同要求,如空間想象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紙上畫出旋轉90后的長方形;而直接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照樣子先做一個長方形,按旋轉的要求在方格紙上轉一下,再離開實物畫出旋轉后的圖形。四、反思總結第一單元 平移、旋轉和軸對稱 第 3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軸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1.能用折紙等方法確定對稱軸,根據對稱軸判斷已知的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并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2.能夠利用軸對稱圖形對稱的特點畫出圖形的另一半,使之成為軸對稱圖形,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教學難點:在方格圖中利用軸對稱圖形對稱的特點畫出圖形的另一半,使之成為軸對稱圖形。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1.出示飛機圖、蝴蝶圖和獎杯圖。提問:這三幅圖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軸對稱圖形)師指著蝴蝶圖問:你怎么知道它是軸對稱圖形的?指名學生到講臺前折紙演示。2.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有關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板書課題)二、交流共享1.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1)取出課前從教材第113頁剪下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折一折,說說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2)組織匯報交流

12、。(3)指名演示并匯報:長方形和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而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追問:為什么長方形和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而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認識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經過對折,折痕兩邊能完全重合;平行四邊形經過對折后,折痕兩邊不能完全重合。2.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1)提出問題:把長方形紙對折,使折痕兩邊完全重合,有幾種不同的折法?(2)指名匯報不同的折紙方法,并說說折紙時應該注意什么。(3)小結:像這樣對折,折痕所在的直線叫作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4)畫對稱軸。請學生在長方形紙上畫出它的對稱軸。引導:剛才我們用折紙的辦法找到了長方形的對稱軸,那么畫在黑板上的長方形能對折嗎?如

13、果要畫出它的對稱軸,你有什么辦法?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學生說怎樣畫對稱軸,教師指出:因為對稱軸是折痕所在的直線,所以可以讓對稱軸延伸到圖形外。(5)完成教材第5頁“試一試”。請拿出一張正方形紙,再通過折紙研究它有幾條對稱軸,再在課本上畫出正方形的各條對稱軸。盡量讓學生獨立完成,如果有困難可與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組內討論。展示只畫出兩條對稱軸的正方形,提問:這兩條對稱軸畫得對不對?還有其他對稱軸嗎?小結: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3.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1)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例題5。學生獨立在教材的方格圖上畫一畫。 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2)小組交流:你是

14、怎樣畫的?(3)組織全班匯報交流。交流作圖思路。交流作圖方法。學生可能有以下方法:方法一:用描點的方法。先數格子,找出對應的頂點,再連接這些點,畫出圖形的另一半。方法二:用涂色的方法。左邊是個什么圖形就在右邊涂一個什么圖形。提問:你覺得在方格紙上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時,用哪種方法比較好?(4)小結。我們在方格圖上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時,應該注意什么?三、反饋完善1.完成教材第6頁“練一練”第1題。這道題是畫出方格圖中幾何圖形的對稱軸,第一個圖形有1條對稱軸,第二個圖形又1條對稱軸,第三個圖形又2條對稱軸。練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方格圖來幫助判斷。2.完成教材第6頁“練一練”第2題。這道題是與

15、例5一樣的練習,是要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讓學生獨立完成,最后集體訂正。四、反思總結第一單元 平移、旋轉和軸對稱 第 4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練習一教學目標:1.加深對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2.能綜合運用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積累成功的體驗。教學重點:綜合運用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教學難點:解決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相關問題。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1.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圖形變換的方式有哪些嗎?2.導入練習。這節課,我們就

16、一起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變換方式來解決“練習一”中的問題。(板書課題)二、基本練習1.圖形的平移。(1)提問:什么是圖形的平移?圖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2)完成教材第7、8頁“練習一”第1、2、9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3)組織交流,集體講評。第2題:平移的距離是平移這節內容的難點,要重點讓學生說說怎樣確定平移的距離。第9題:是需要進行兩次平移的練習,是在教材例題1的基礎上的提高。要讓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平移。2.圖形的旋轉。(1)提問:什么是圖形的旋轉?圖形的旋轉要注意什么?(2)完成教材第7、8、9頁“練習一”第3、4、7、11題。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17、。(3)匯報交流、集體講評。第3題:考查學生對旋轉的中心點和方向的認識。第4題: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的旋轉。第7題:畫角。角是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而成的,引導學生明確畫角也要運用旋轉的知識。第11題:第一組圖形,把左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逆時針旋轉90或把右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順時針旋轉90;第二組圖形,把左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順時針旋轉90或把右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逆時針旋轉90;第三組圖形,把左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順(逆)時針旋轉180或把右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順(逆)時針旋轉180。3.圖形的軸對稱。提問: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三、綜合練習1.完成教材第8

18、、9頁“練習一”第5、6、1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講評、訂正。第5題:引導學生認識到:正多邊形都是軸對稱圖形,有幾條邊就有幾條對稱軸。第6題:讓學生說說畫圖的過程,強調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要相等。2.完成教材第8、9頁“練習一”第8、10、13題。如果課堂時間不夠,也可以安排學生課后完成。四、反思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五、課堂作業 第二單元 認識多位數 第 1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一)教學目標:1.認識計數單位,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2.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分級的方法,學會整萬數的讀法和寫法。教學

19、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學會整萬數的讀法和寫法。教學難點:理解億以內數所表示的含義。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常常遇到、用到比萬大的數,誰來讀一讀下列幾組數據?課件出示圖片及文字。:(1)我國的領土面積約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2)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它的占地面積約為七十二萬平方米。(3)2011年,我國芝麻、茶葉和油菜籽的總產量如下:芝麻六十一萬噸、茶葉一百六十二萬噸、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萬噸。讓學生根據課件出示的內容讀數。2.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萬更大的數。(板書課題)二、交流共享1.復習萬以內

20、數的知識。(1)指名學生說出萬以內數的計數單位有哪些。(2)課件出示:填一填,說一說。10個一是( );10個十是( );10個一千是( )。說一說: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讀一讀下列各數:2362、1002、8945。2.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師生一起用計數器撥數,認識萬、十萬、百萬、千萬這些計數單位。(1)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撥,邊撥邊數,一直撥到九千。提問: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要怎樣?10個一千是多少?(板書:一萬)(2)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上一萬,然后一萬一萬地撥,邊撥邊數,一直撥到九萬。提問:九萬再加上一萬是多少?萬位滿十要怎樣?

21、使學生認識到10個一萬是十萬。(板書:十萬)師:我們知道了10個一萬是十萬,如果十萬十萬地數,10個十萬又是多少呢?學生同桌討論,并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追問:照這樣推想下去,你還能知道什么?分別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進行交流匯報,教師適時板書: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3)小結:今天我們所認識的“萬、十萬、百萬、千萬”和以前的“個、十、百、千”都是計數單位。3.教學例題1。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題1,提問:六十一萬、一百六十二萬和一千三百四十三萬各是多少?怎樣寫呢?(1)學生討論后,匯報討論結果。六十一萬表示61個萬,61個萬是610000;一百六十二萬表示162個萬,162個萬是

22、1620000;一千三百四十三萬表示1343個萬,1343個萬是13430000。(2)寫數。學生嘗試寫數,小組交流、匯報。師小結寫數的方法: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哪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3)即時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頁下面的填空,并組織匯報交流。4.認識數位順序表。(1)學習“數位”。師:請同學們將課本第11頁的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出示數位順序表)教師適時講解: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作數位。(2)學習數位分級。明確:為了便于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律,即從右邊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個位、十

23、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表示多少個“一”;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表示多少個“萬”。教師板書,進一步完成數位順序表。三、反饋完善1.完成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1題。同桌為一個小組,在算盤上撥珠并數數。2.完成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根據算盤圖說出各是多少個萬,再寫一寫、讀一讀。組織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說說整萬數的讀法,即萬級上的數按個級上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添上一個“萬”字。四、反思總結第二單元 認識多位數第 2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二)教學目標:1.掌握含有兩級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多位數。2.掌握含有兩級數的寫法,能正確地寫出億以內的多位數

24、。3.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大數的感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教學重點:含有兩級數的寫法和讀法。教學難點:億以內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件出示以下題目:1.說說下面各數是由多少個萬組成的。4250000 3040000 105000002.寫一寫。三千零二十四萬 四百萬 六十五萬3.讀一讀。30050000 5060000 170000師:上節課,我們學習的都是整萬的多位數,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含有兩級的多位數。(板書課題)二、交流共享1.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例題2第一幅算盤圖。(1)認識含有兩級的數。提問:算盤圖上撥出的這個數是幾位數?含有

25、哪幾級?每個數位上的數各是多少?學生交流后得出:算盤圖上撥出的這個數是八位數;含有兩級,分別是個級和萬級;個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萬位上是9,十萬位上是3,百萬位上是2,千萬位上是5。追問:個級的計數單位是什么?萬級的計數單位是什么?這個數由幾個萬和幾個一組成?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組織全班匯報。得出結論:個級的計數單位是“一”,萬級的計數單位是“萬”,這個數由5239個萬和5239個一組成。再問:萬級上的“5239”和個級上的“5239”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生交流得出:雖然數字相同,但表示的意義不同:萬級上的“5239”表示5239個萬,個級上的“5239

26、”表示5239個一。(2)學習含有兩級數的寫法。 讓學生根據算盤中每個數位上的珠子進行寫數。展示學生寫出的數,并組織交流,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交流寫含有兩級數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得出:寫含有兩級的數時,先寫萬級上的數,再寫各級上的數。(3)學習含有兩級數的讀法。先讓學生分別讀出“52390000”和“5239”這兩個數。討論:萬級上的數和個級上的數在讀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師生交流后,反饋:相同點:“5239”不論在個級還是在萬級都讀作五千二百三十九。不同點:萬級上的數表示多少個“萬”,讀數時要添上“萬”字,而個級上的數表示多少個“一”,讀數時就不讀這個“一”。小結:我們在讀含有兩級的

27、數時,先讀萬級上的數,再讀個級上的數,萬級上的數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添上一個“萬”字。2.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例題2下面兩幅算盤圖。(1)觀察思考。提問:觀察這兩幅算盤圖中撥出的珠子,它們和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兩幅圖中,有些數位上沒有珠子,也就是一個數都沒有。(2)小組交流。讓學生說說算盤中各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3)寫一寫。提問:有些數位上一個數都沒有,該怎么寫?(4)讀一讀。提問:6004000和3080007這兩個數中都有許多0,我們讀數的時候,這些0都應該怎么讀?3.小結含有兩級數的寫法和讀法。寫法:先寫萬級的數,再寫個級的數,哪個數位上

28、一個數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讀法: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三、反饋完善1.完成教材第12頁“練一練”。指導學生先說出下面各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再寫一寫、讀一讀。2.課件出示下列題目。(1)讀一讀。2014年中國科技館接待觀眾1900803人次。地球赤道周長約為40075700米。永樂大鐘上鑄了230184個漢字,是世界上漢字最多的大鐘。學生試讀后,讓學生說說這些數分別是怎樣讀的。(2)寫出下列橫線上的數。我國的領土面積約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中國國家圖書館

29、累計藏書約二千一百六十萬零九百冊。學生獨立寫數,并組織匯報。四、反思總結第二單元 認識多位數 第 3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練習二 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并能正確熟練地讀、寫億以內的數。2.在練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練習,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教學難點:掌握每級中間、末尾含有0的數的讀法和寫法。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1.復習舊知識。(1)讀出下列各數并說說你是怎樣讀的:63004200 125460 62006200(2)寫出下列各數

30、并說說你是怎樣寫的:四十二萬零三百五千一百六十二萬五千2.導入新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二、基本練習1.讀數練習。(1)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1題。課件出示題目后,讓學生先讀一讀每組數,再說說每組中的兩個數有什么不同。(2)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2題。先讓學生讀一讀題目中的三個數,再根據題意進行選擇。(3)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4題。指導學生對題目中的四個數進行分級。說明:從個位開始,每四個數位是一級。說說每個數的組成。用分級讀數法讀出題目中每個數。(4)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這道題是讀生活中的大數。在讀數的同時,教師可以介紹

31、相關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2.寫數練習。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3題。這道題是寫整萬的數。先讓學生獨立寫出每個數,再組織交流訂正。三、綜合練習1.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這道題是寫含有兩級數的多位數。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先說說這題中的數和第3題中的數有什么區別,含有兩級的數該怎樣寫,再獨立完成。2.數的意義練習。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5、8題。(1)第5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2)第8題:提醒學生注意單位換算。四、反思總結1.鞏固知識。(1)在讀、寫大數時要注意什么?(2)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關大數的信息?2.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五、課

32、堂作業 第二單元 認識多位數 第 4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億以上數的認識(一)教學目標:1.認識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學會整億數的讀法和寫法。2.知道億級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掌握整數的數位順序表,理解十進制計數法和分級的方法。3.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學重點:認識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學會整億數的讀法和寫法,掌握整數的數位順序表。教學難點: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1.課件出示一下習題。(1)說說下面各數表示的意義。3090000 506700 4500000

33、0(2)讀一讀。3050000 76000500(3)寫一寫。一千零六萬 五百三十萬零六百2.導入新課。我們已經學過了億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今天就要一起來學習比億大的數。(板書課題)二、交流共享1.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例題3文字及圖片。(1)引導學生讀題。(2)說一說題中有哪些比億還大的數? 2.認識億以上的數。提問:二億、二十一億、八百一十四億各是多少?(1)認識億級的計數單位。教師和學生一起,用計數器一邊撥數,一邊讀:一千萬一千萬地數,10個一千萬是一億;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2)讓學生先說說下面的數各有多少個億,再照

34、樣子填一填。二億是2個億二十一億是( )個億八百一十四億是( )個億組織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再獨立完成填空,匯報交流。3.整億數的寫法。(1)觀察整億數的特點:說說上面這三個數有什么共同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得出:這三個數都是整億數,它們的萬級和個級上的數字都是0。(2)師生共同完成二億的寫法。二億 寫作:200000000(3)學生嘗試寫出二十一億和八百一十四億。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適當指導。(4)小結整億數的寫法。先寫出億級上的數,萬級和個級上一個數都沒有,都寫0。4.認識十進制計數法。(1)將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讓學生完成教材第15頁的數位順序表,教師巡視指導。出示學生填寫的數位順

35、序表,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出示數位順序表)(2)觀察思考: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觀察數位順序表,發現: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明確:像這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的計數方法,叫作十進制計數法。三、反饋完善1.完成教材第16頁“練一練”第1題。這道題是數的意義、整億數的讀法練習,先讓學生結合數位順序表說說各有多少個億,再讀一讀。2.完成教材第16頁“練一練”第2題。(1)先讓學生讀題,了解題中信息。(2)結合數位順序表說說“一億、一百五十億、十億”各是幾位數。(3)學生獨立寫數,組織交流訂正。3.自學“你知道嗎”。課件出示“你知道嗎”的內容,組織

36、學生自主學習。第二單元 認識多位數 第 5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億以上數的認識(二) 教學目標:1.掌握億以上數表示的含義,能正確地讀出億以上的多位數。2.掌握億以上數的寫法,能正確地寫出億以上的多位數。3.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遷移推理能力,發展數感。教學重點:掌握億以上數所表示的含義和寫法。教學難點:掌握億以上數的讀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1.課件出示甲、乙、丙三地人口數:甲地人口為七百零九萬七千六百人。乙地人口為五十五萬二千三百人。丙地人口為二千三百一十六萬二千一百二十三人。寫出橫線上的數,并說說你是怎么寫的。學生獨立寫數,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寫的。2.上

37、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整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除了整億數之外,還有許多比億大的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學習億以上的數的認識。(板書課題)二、交流共享1.課件出示教材第17頁例題4文字及圖片。讓學生讀一讀信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2.理解數的組成。(1)提問:這兩個數含有哪幾級?明確:這兩個數都含有億級和萬級。(2)說一說每個數的組成。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數后得出:8個億和9000個萬合起來是八億九千萬;35個億和2000個萬合起來是三十五億二千萬。3.交流億以上數的讀法。(1)提問:我們怎樣讀億以內的數?學生匯報:采用分級讀數的方法,先讀萬級上的數,再讀個級上的數,萬級上的數按個級上數的讀法來讀

38、,再在后面加一個“萬”字。(2)追問:如果一個數同時含有億級、萬級和個級呢?組織交流,學生通過交流得出:這樣的數還是采用分級讀數的方法來讀,先讀億級,再讀萬級,最后讀個級。(3)即時練習。讀出下面各數:30560000000、4750030500。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匯報。4.探討億以上數的寫法。(1)復習整理數位順序表。提問:我們學過的數級包括哪幾級?每級包括哪些計數單位?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數位順序表。(2)結合數位順序表寫數。出示例4的兩個數,提問:你能寫出這兩個數嗎?學生嘗試寫數,組織交流,可以在小組討論以下幾個問題:這些數包含幾級?寫數時先寫哪一級,再寫哪一級?百萬位到個位為什么

39、寫0?指名匯報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寫的,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板書:八億九千萬寫作:890000000三十五億二千萬寫作:3520000000(3)小結億以上數的寫法。通過師生共同交流得出:寫數時,先看這個數有幾級,再從最高位寫起,哪一位上一個數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三、反饋完善完成教材第17頁“練一練”。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算盤圖,說出每個數各由多少個億和多少個萬組成,再進行寫一寫、讀一讀。2.交流討論:在這兩個數中,億級上的數有什么不同?萬級呢?交流匯報:第一個數億級上的數是105,萬級上的數是3000;第二個數億級上的數是150,萬級上的數是300。四、反思總結第二單元 認識多

40、位數 第 6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練習三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進率的相關知識,掌握數位順序表,能正確地讀、寫大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和億以上數的讀、寫法。教學難點:進一步掌握多位數中間和末尾有0的讀、寫方法。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1.說說下面各數的組成。5060000000 37008007002.讀出下面各數。1085300000 70210003203.寫出下面各數。八億五千一百六十萬五千四十二億五千四百萬4.這節課

41、我們就一起來做一些和億以上數的認識相關的練習。(板書課題)二、基本練習大數的認識的練習。(1)完成教材第18頁“練習三”第1題。出示題目后,讓學生先回顧、整理有關數位順序表、分級、以及十進制計數法的相關知識,再獨立完成填空并匯報。(2)完成教材第19頁“練習三”第5題。這道題是有關數的組成的練習,通過對數的組成的分析,進一步理解大數所表示的意義。(3)完成教材第19頁“練習三”第6題。題目中每個數都含有數字“9”,但它所在的數位不同,因此表示的意義也不相同。練習時可以讓學生獨立連線,再交流這樣連線的理由是什么。(4)完成教材第19頁“練習三”第9題。這道題是通過具體的例子來讓學生感受1億到底有

42、多大。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計算出1億里面有多少個100萬,也就是有多少個6噸,所以合適的答案應是600噸。三、綜合練習多位數的讀、寫練習。完成教材第1819頁“練習三”第2、3、4、7、8題。 1.第2題:在讀數之前要先找出最高位,主要是結合數位順序表來進行讀數。2.第3題:讓學生感受個級、萬級、億級數在讀法和寫法上的聯系和區別。3.第4題:在讀數之前要先思考各數由多少個億和多少個萬組成,主要采用分級讀數法來讀數。4.第7、8題:在讀、寫數的同時感受生活中的大數。四、反思總結1.鞏固知識。(1)在讀、寫大數時要注意什么?(2)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關大數的信息?2.師生共同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

43、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五、課堂作業 第二單元 認識多位數 第 7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多位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目標:1.掌握多位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能正確比較多位數的大小。2.掌握整萬數和整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改寫。3.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教學重點:掌握多位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和改寫的方法。教學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1.課件出示下列兩個數:400000 4000000(1)提問:你能讀出這兩個數嗎?分別讓學生讀一讀。(2)解決問題:十萬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萬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師:

44、為什么同樣的數字“4”,在不同的數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啟發學生思考,并明確: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不同的意義。(3)比一比,這兩個數哪個大哪個小?指名回答。2.在里填上“>”“<”或“=”。9881000 765489 566581反饋時讓學生說說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3.導入:剛才,我們對于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進行了回顧,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種方法對萬以上的多位數是否也適用?這就是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二、交流共享1.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題5。讓學生觀察表格,說一說,這三年出版社圖書的種類各是多少?指名讀一讀,得出信息。2.獨立思考,完成排序。提問:這三年

45、出版的圖書數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種類多?哪一年出版的種類少?請同學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比較和排序。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3.小組交流。師:請同學們把自己比較的方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看看小組內同學之間有沒有不同的比較方法,誰的方法更加簡便。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個別小組交流,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4.組織全班交流匯報。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比較方法,如果沒有,教師可以進行必要引導。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提問: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得出:先看三個數的位數是否相同,三個數都是六位數;再比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數就大。追問:如果

46、最高位相同,又該怎么比呢?生答:就比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數就大方法二:250000=25萬,300000=30萬,370000=37萬,37>30>25,37萬>30萬>25萬5.數的改寫。(1)引導學生關注數的改寫過程。提問:第二種方法可行嗎?在比較這三個數的大小時,要先做什么?(將三個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追問:什么樣的數可以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呢?(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兩種比較方法,提問:兩種比較的方法相同嗎?哪一種方法更簡便?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領悟到:將這三個數先改寫成用“萬”作單位后再比較更簡便。(3)小組討論:怎樣將一個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

47、萬”或“億”作單位?組織交流匯報:把一個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只要把這個數末尾的4個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把一個整億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只要把這個數末尾的8個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4)即時練習。課件出示題目:你能先把這三年各類圖書的總印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再把它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6300000000=( )億7000000000=( )億7700000000=( )億( )億>( )億>( )億(5)小結: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方便,常常把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三、反饋完善1.完成教材第21頁“練一練

48、”第1題。先組織學生對這幾個數進行分級,再讀一讀,最后再在教材上進行改寫。2.完成教材第21頁“練一練”第2題。先比較大小,再說說大小比較的方法。3.完成教材第23頁“練習四”第14題。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講評、訂正。四、反思總結第二單元 認識多位數 第 8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近似數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近似數的含義。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會用“四舍

49、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字中,你認為哪個數字描述得更精確?為什么?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二、交流共享(一)認識近似數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2.初步感知。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系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字分一分

50、,你想怎樣分?為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交流。3.加深理解。(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是近似數嗎?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二)求一個數的近似數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12年某市人口情況統計表”。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并讀出這幾個數。2.借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 39萬(2) 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大約在直

51、線的什么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 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的方法。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它們各接近多少萬?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全班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

52、予肯定。3.介紹“四舍五入”的方法。(1)教師介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數省略。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的各位改寫成0。(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的近似數。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的。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384204380000386685390000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1)課件出示題目。(2)讓學生獨立思考后,

53、在小組內交流匯報。(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三、反饋完善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分精確數和近似數。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匯報。四、反思總結第二單元 認識多位數課題:整理與練習 第 9 課時 總第 課時課題:整理與練習教學目標:1.通過整理與練習,鞏固所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掌握數位順序表,能正確地讀、寫大數,掌握改寫和求近似數的方法。2.在練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練習進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數,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學重點:能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回顧、整理。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多位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