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城鄉統籌,構建和諧生態廊道研究以成都市綠色生態健康廊道為例摘 要:成都市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整合城鄉綠地資源,利用綠色生態健康廊道將其有機聯結,提高城鄉綠地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促進城市科學發展的重要選擇之一。由此對綠色生態健康廊道的概念、組成與特性、功能、發展等進行理論研究,并以成都市綠色生態健康廊道為例,對其客觀背景、建設原則和目標、遠期和近期布局、近期建設重點區段和景觀模式、功能和特色進行實證研究,同時對植物選擇與配置等提出若干具體意見。以期對綠色生態健康廊道的研究和建設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風景園林;綠色生態健康廊道;植物配置;成都市;城鄉統籌
2、和諧生態,人類追求;城鄉統籌,時代呼喚。在加快城鎮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進程中,保護、恢復、建設生態環境,構建城鄉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健康廊道,無疑對自然、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對城鄉統籌、構建和諧生態廊道進行研究,進一步認識其規律性,以指導廊道建設的實踐,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本文以成都市綠色生態健康廊道為例,就一定市域范圍內,科學、合理地構建生態廊道,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進行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以期為引玉之 磚。 1 城市綠色廊道概述 1.1概念 景觀生態學理論認為城市景觀由斑塊、基質和廊道組成。城市綠色廊道,以下簡
3、稱“綠廊”(The green corridor),一般是指不同于兩側基質的綠色狹長地帶。城市景觀既為綠廊所分割,又被綠廊所聯結。它強調自然的過程和特點,并緊密結合城市的公園、街頭綠地、庭園、苗圃、自然保護地、農地、河流、濱水綠帶和山地等,構成一個自然、多樣、高效,有一定自我維持能力的動態綠廊結構體系,促進城市與自然的協調。 綠色生態健康廊道是城市綠廊諸多類型中的一種。它由設置了一定健康游憩設施的非機動車道和旁邊的帶狀綠地、綠色節點等有機構建,連接城市各類公園和城郊的各類景點,集生態、休閑、游憩、健身、行人及非機動交通等多功能于一體。 1.2組成與特性 城市綠廊(綠色生態健
4、康廊道)主要由綠帶廊道、綠色道路廊道、綠色河流廊道3部分組成。 城市綠廊與其他廊道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們具有:(1)整體性,(2)聯結性,(3)延伸性,(4)多功能性,(5)地域特色性。 1.3 功能 城市綠廊具有多重功能,從而發揮出巨大的協同作用。其主要功能有: (1)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是城市綠廊首要的功能,它構建城市中的自然系統,為維持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的棲息和遷移提供保障 。 (2)增進公眾健康。 (3)提供吸引人的游憩場所。綠廊將大量的生態、游憩和歷史文化資源蘊涵其間 ,提供吸引人游憩的場所。 (4)愉悅的交通體驗。 (5)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教育,
5、生態差異保存。 (6)增加經濟收入。 (7)城市防災。通過城市綠廊可以增加城市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疏散和安置遇災、受災民眾,保證其生命和財產安全。 1.4城市廊道研究的起源和發展階段 城市廊道的研究起源于1 9世紀6070年代,其前身是發生于美國的“公園運動”,至今已經歷4個發展階段。 (1)第一個階段:1860 1900年 1867年, 美國設計師弗雷德里克·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等人設計的波土頓公園體系,突破了美國城市方格網格局的限制。以后出現了1883年的雙子城(Minne
6、apolis,H. Cleveland)公園體系規劃、1900年的華盛頓城市規劃、1903年的西雅圖城市規劃等。隨后,奧姆斯特德的學生查理·艾立奧特擴展了他的構想,為整個波土頓大都市(600km2)構建了一個綠廊網絡規劃。 (2)第二個階段:1 900 1 945年 1903年,奧姆斯特德兄弟繼續其父親大膽而富有遠見的規劃設計實踐,在LEWIS、CLARK百年紀念時設計了40英里(約64.4km)的公園體系,簡稱“40英里綠廊”,后來該公園體系進一步擴展至140英里(約225.4km )。同時期,小查理·艾立奧特為馬塞諸塞州
7、制定了第一個公共開放空間規劃,奠定了州域開敞空間規劃的基礎。此外,美國國家公園服務機構也大量從事綠色廊道的規劃設計,以連接國家公園和重要的風景勝地,最蔚為壯觀的藍山公園體系,綿延750英里(約1 207.5km)。 (3)第三個階段:1 9601 970年 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威斯康星州大學的劉易斯教授設計和應用遙感技術在威斯康星州辨認了約220處文化與自然景觀。劉易斯稱上述帶狀空間為“環境廊道”。1969年,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麥克哈格出版了設計結合自然一書,第一次把生態學引入城市設計,并提出“生態系統所承受的人類活動的壓力是有限的”原則、某些生態環境對人類
8、活動特別敏感并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安危的原則。因此人類應與大自然合作,而不是與大自然為敵。以Ervin Zube為代表,麻省理工學院在景觀規劃與研究領域運用“數據參數法”,權衡土地使用的適宜性。后來,該方法成為各國規劃師在土地使用決策時采用的一個普遍性工具。 (4)第四個階段:19801990年 20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委員會提出戶外空間報告,指出未來構想 綠廊的生命網絡,為居民提供接近開敞空間的可達性與便利性,把城市和鄉村串珠般地連為環狀體系,總統委員會對“綠廊”一詞的使用實際上是對該術語的法定認可。查理·里特爾(Charles Little)的名著美國
9、綠廊出版。該書回顧并簡要地總結了16個綠廊項目工程的情況,把綠廊規劃的探索與努力展示給公眾,在公眾中傳播綠廊規劃意識。 2 成都市綠色生態健康廊道建設實例研究 21世紀,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都會面臨各發展階段的不同問題、對策和任務。但它們卻趨向同一目標,即建設完善的城市綠廊(體系),有力地支持城市物流、能流、信息流、價值流、人流的通暢性、高效性、和諧性,促使城市各組成部分間功能的結合更為緊密。就成都市而言,借鑒和學習國外百年綠廊建設的經驗具有現實的研究意義;研究和建設城鄉統籌、生態和諧的綠廊是符合成都市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構建和諧社會時代要求的;綠色生態健康廊道的研究和建設是
10、成都市綠地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將綠廊理念從意識、戰略走向實施、技術性操作的有效途徑。 2.1項目背景研究 成都市綠色生態健康廊道項目是成都市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由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于2006年初提出的。其目的是為有機地將城市內的公園綠地、城郊的風景林地和遠郊的風景區進行連接,全面整合城鄉綠地資源,增進廣大市民的身心健康,為人們提供綠色生態的健康走廊。經過相關部門的努力,該項目于2006年底完成總體規劃,并同期進行了1 0km 示范段的建設。 2.2項目建設原則與目標研究 項目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是:生態原則、人本原則、文脈原則、特色原則、景觀原則、效益原則。
11、 項目建設要達到的目標是:構建綠廊環網體系:提高綠地的景觀和生態價值;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到2020年,建成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成都特點”,總長度約為900km的綠廊。 2 .3 項目遠期和近期布局研究 成都市綠廊體系的遠期( 2 0 1 1 2 0 2 0 年)布局結構骨架為“一軸·一扇·四廊·五環·多點”, 以期形成總長約9 0 0 k m的綠色廊道環網系統(圖1 )
12、。 2 3 2 近期布局 近期( 2 0 0 5 - 2 0 1 0 年)實施的“ 光華大道一溫玉路一青城山” 綠色生態健康廊道,是綠廊環網系統中西向的綠廊,起始于天府廣場, 經過光華大道、溫江城南大道、溫江青龍橋、萬 春鎮、溫玉路, 直達壽安鎮,通過都江堰市的柳街鎮、安龍鎮、 大觀鎮,最終到達青城山風景區, 總長度約為1 1 0 k m ,其布局 結構是“一軸
13、83;三段·三環·多點”(圖2 )。 一條軸線、3 個景段、3 個環狀廊道、多條河流等交織共建了近期成都市綠色生態健康廊道的環網體系。 2.4 近期建設重點區段和景觀模式研究 成都市綠色生態健康廊道近期建設的重點區段是成都市市區段、溫江段和都江堰段。其景觀模式注重和突出近自然的森林景色、田園水系的自然風光、生態野趣的類原始風景以及體現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人文景觀。綠廊沿線將把園林景點、運動健身、人與自然、歷史文化、餐飲美食、休息住宿6 大內容融為一體, 以發揮綠廊的多重功能。 2 .4.1 成
14、都市市區段 該段從天府廣場到光華大道( 溫江界) , 主要包括了城區范圍內的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以及部分光華大道,市區內的各條河流水系等。它把天府廣場、人民公園、青羊宮、文化公園、百花壇公園、浣花溪公園、杜甫草堂、錦江水系綠帶以及三環路的諸多景點連接起來, 突出城市園林景觀的特色,展現成都市的人文景觀,形成長約5 4.5 k m 的綠廊。 光華大道市區段重點建設生態健康步道,其兩側以高大喬木為主, 增加具有植物多樣性和多層次配置的亞喬木層、灌木層、地被層結構, 營造具有生物多樣性和較穩定的近自
15、然植物群落體系的景觀系統(圖3 )。 2 4 2 溫江段 該段從光華大道( 溫江界)到都江堰界。通過了光華大道城區段( 7.3 k m )和溫江段( 5 .6 k m ) , 光華大道至萬春鎮段3 k m , 溫玉路段2 1 k m , 共計約3 7 k m 。 綠廊主要采用近自然景觀營造模式, 大
16、量栽植成都平原地區的鄉土植物,如竹類植物和高大喬木,林冠線起伏變化、自然灑脫,并結合獨具特色的眾多川西竹林盤田園景觀和成都歷史悠久的水系景觀,構建田園式、自然式的植物群落,展示田園風光、水系風光、近自然風光。 2. 4.3 都江堰段 該段從都江堰界到青城山,全長1 7.5 k m 。 綠廊采用借景手法,托青城山之背景,注重植物群落作為青城山原生植被群落延伸段的特殊地位, 以自然、幽雅的生態景觀為基調。為此, 大量使用組成青城山原始植物群落的諸多鄉土樹種,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構建富有生態、野趣、近自然特色的風景。其
17、中,成青路綠廊示范段建設已見成效(圖4 ) ,植物群落配置采用近自然模式,與青城山自然連接。 近期建設的綠廊區段中,在機動車道的一側或兩側設置綠廊, 即一條或兩條綠廊沿著或夾著機動車道。機動車道兩側綠廊的寬度最窄處不低于8 m , 最寬處達到3 0 m 。綠廊步 道寬度為1 .5 3 m ,考慮到人們可以在步道空間范圍內單向步行、跑步、騎車, 即使出現人流擁擠的特殊情況, 只要人們相互禮讓,將不會出現交通堵塞等問題。 3 成
18、都綠廊特色研究 已經和正在建設中的成都市綠廊, 具有獨特的形態、綜合的功能、本土的特色, 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近自然模式的植物群落構建, 合理豐富的線路組織, 城鄉綠地的和諧統籌,并在植物選擇中大量使用市樹銀杏和市花芙蓉, 在綠廊景觀小品的點綴中充分采用本土材料和川西特色的廊橋亭臺及歷史文化名人的雕塑、詩詞, 從而形成全面系統、功能突出、特色鮮明的城市綠廊網絡。 3.1 統籌城鄉綠廊生態功能顯著 作為“ 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區”,成都市綠廊建設實施城鄉統籌,
19、 以成都市域的綠地系統為基礎,綠廊延伸至整個城市范圍, 通過綠廊使市區和郊區的各類綠地“ 點、線、網” 有機連接,使城市和農村統籌和諧, 必將促進“ 全域成都” 建設目標的早日實現。 成都市綠廊的建設可以幫助城市綠地系統形成有效的網絡, 從而顯著提高其生態功能, 改變城市中出現的自然環境喪失、生物多樣性降低和環境惡化的情況, 改善城市的熱島效應。遠期建成約9 0 0 k m 的綠廊將擴展城市綠地系統的有效范圍,促進市域生態空間保護體系的形成,
20、160;構建一個開敞的復合生態系統, 實現能量和物質的平衡和交換, 以此維持與發展城市生態的良性循環,促進城市物流、能流、信息流、價值流、人流暢通,運行高效和諧。 成都市綠廊符合芒福德(Lewis Munford )“ 區域整體論”的闡述,在其建設之初就被定義為整個區域生態系統建設的一部分。成都市轄2 0 個區市縣,市區是綠色生態健康廊道的中心,故在整個區域范圍內擬建東南西北4 條綠廊。它們利用城市和城鄉之間的道路、水道、高壓廊道等線狀聯系形成成都市域內的綠色廊道, 以及公園( 如郊野公園)、風
21、景區、自然保護區、農田、林區、山地等構成大面積的綠色斑塊, 可與城市內部的環網式綠地系統相結合而形成更為穩定的生態空間保護體系。 成都市綠廊的寬度( 8 3 0 m 不等)可保證其生態效益的發揮,具有突出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野生動植物遷移的生態功能。在現已建成的成青線(成都青城山)中, 綠廊寬度指標得以嚴格執行,步道寬為1.5 3 m , 其兩側綠地寬度為8 10m (圖5 7 ) ;而光華大道段的綠廊
22、寬度達到2 6 m (圖8 )。可見, 成都市綠廊林帶寬度效應均能滿足廊道生態閾值7 1 2 m 的要求。 3.2 植物配置合理 市樹市花繁茂 成都市廊道的組成部分成青段將延伸至青城山著名風景區,青城山的自然植物生態群落可作為綠廊植物配置的參照模本。通過對青城山植物物種豐富度、Simpson生態優勢度指數、Shannon Wiener 多樣性指數、Pielou均勻度指數及森林植被物種多樣性測度等的研究, 明確了青城山1 5
23、0 0 m下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生活型及層片結構。綠廊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將把生態習性、生態幅度、生活型等相似、彼此貼近生長、在同一斑塊內出現、具有種間關聯的植物配置在一起, 以正聯接關系存在的植物種( 即2 個種對環境差異有相似的反應, 或是一個種的存在對另一個種產生有利影響的正相關植物種)構建植物群落, 促進綠廊植物良好、健康、快速、和諧地生長, 形成喬灌草合理搭配的生態綠廊植物群落綜合特征。 同時,植物配置注重四季有景、層次豐富、錯落變化,植物選擇要適地適樹、因地制宜,都江堰段的植物配置借青城山之自然、幽雅的景
24、觀基調, 以青城山原生植被群落為依據,大量使用組成青城山原始植物群落的諸多鄉土樹種,如大葉潤楠( Machilus ichangensis)、潤楠( Machilus pingii)、青城榆(Ulmus kunmingensis var.qingchengshanensis)、青岡櫟(Cyclobaianopsis glauca)、多花含笑( Michelia floribunda)、紅豆杉( Taxus chinensis)、杉木(Cunninghamia lan
25、ceolata)、無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野桐(Mallotus japonicus)等,其他區段也將依據這一原理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地合理配置植物。溫江段,采用近自然景觀營造模式,大量栽植成都平原地區的鄉土植物, 如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等竹類植物和楨楠(Phoebe zhennan)、銀杏、樸樹(Celtis sinensis)
26、、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苦楝( Melia azedarach)、蚊母樹( Distylium racemosum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等高大喬木, 形成起伏變化、自然灑脫的林冠線, 營建川西林盤田園風光。城區段, 主要采用銀杏、榿木(Alnus cremastogyne)、復羽葉欒樹( Koelreuteria bip
27、innata)、皂莢( Gleditsia sinensis)、楨楠、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doides)、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重陽木(Bischofia polycarpa)等高大喬木作為綠廊的骨干樹種,形成具有優勢種、建群種的植物群落體系,增加亞喬木層、灌木層、地被層的植物多樣性和多層次配置,營造森林景觀系統。 此外,被譽為“活化石”的銀杏樹、古人贊譽“花重錦官城”的木芙蓉在成都市綠廊中大量采用,大規格的市樹銀杏胸徑達2535cm,市花木芙蓉的胸徑也達1020cm,市樹市花繁茂,城市綠化風貌彰顯,城市特色更加鮮明。 3.3線路類型豐富人文特色突出 成都市綠廊線路依托各城市快速道路、都江堰河流體系和錦江水系等通道,結合城市路網(如成都市的各街道綠地、“五環”中的一、二環路網路)、水網(都江堰水系和錦江形成的“一軸”,以及依托沙河、清水河和郊外的毗河、金馬河、楊柳河、東風渠等網路)、林網(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省晉源區第七小學2025屆三下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
- 重慶醫科大學《建筑師職業基礎(含務實與法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聊城莘縣聯考2025屆初三下學期中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伊寧縣2025屆五下數學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答案
- 上海市第八中學2025屆中考預測金卷:數學試題(浙江卷)含解析
- 西南科技大學《電視綜藝欄目編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接收發展對象大會流程
- 2025數據中心服務器采購與維護工程合同
- 《2025高速數據傳輸接入服務合同》
- 2025設備租賃合同「樣式」
- 國家開放大學畢業生登記表-
- 電腦故障診斷卡說明書
- 企業重組所得稅特殊性處理實務(深圳市稅務局)課件
- 2022年7月2日江蘇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知識和能力素質》(管理崗客觀題)及答案
- 瓦斯超限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 苗木質量保證措施
- 【公司利潤質量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3400字】
- 水利工程分部分項劃分表
- 學生班級衛生值日表模板下載
- 責任商業聯盟RBA(CSR)知識培訓
- 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考核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