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燕教學設計模板_第1頁
鐘小燕教學設計模板_第2頁
鐘小燕教學設計模板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學設計模板課題摘要學科語文學段高段年級六下單元五教材版本人教版課程名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學習內容分析1.教材分析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體裁為議論文。課文用三個事例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發現真理這一科學規律。議論文閱讀是一種理解性閱讀,重點在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對文中的事例、表述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斷,有別于散文、記敘文等感受性閱讀。2.學情分析 通過六年的語文學習,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都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夠運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讀懂課文,且往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愿意自由表達

2、獨特的感受。本節課將淡化文體知識的教學,把科學精神的培養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定為學習的重點。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1、知識與技能: 掌握多音字“轉”的讀音及 “鍥”、“誕”等字的寫法。、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文本語言及標點符號生動,準確的特色。2、過程與方法: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所表達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問、不斷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3、情感與態度: 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科學規律,增強自己發現真理的信心和勇氣。教學重難點:

3、1、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2、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問、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教學環境選擇簡易多媒體教室 交互式電子白板 網絡教室 移動學習環境三、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活動設計信息技術使用說明一、提示題意思,提出觀點。1、 有人說了這樣一個觀點“這里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并且說這個觀點也是一個真理。你相信嗎?2、 作者在提出這個觀點之后是怎么解釋這個觀點的含義的?者在提出這個觀點之后是怎么解釋這個觀點的含義的? 3、 你們對“司空見慣”的理解是就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有誰想過“司空見慣”這個詞語怎么來的?為什么叫“司空”“見慣”呢?4、不問不知道,一問才知

4、道?。ū娦Γ﹩柼柌拍茏兂筛袊@號。這里的“?”和“!”分別表示什么?好處(把一個真理說得通俗易懂、簡單明了,讓人耳目一新。)利用多媒體查找資料,了解司空的來歷。我們對于熟悉的事物常常失去好奇心、探究欲,也就沒有問號了!“司空”是古代的一個官職,專門掌管建設工程,相當于現在的建設部部長。相傳唐代司空李紳請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詩人劉禹錫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勸酒,并歌舞助興,極盡奢華。劉禹錫就寫了一首詩:“高髻云環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這原是一首諷刺官員花天酒地奢侈生活的詩,后來就有了“司空見慣”這個成語。二、尋找事例,證明觀點。1、用什么來證明這是一個真理呢?請你默讀

5、課文,概括一下文中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這個觀點?2、這三個事例有什么相同之處呢?快速默讀課文,發現相同點。3、同樣的事例要證明不同的觀點,所側重的角度就不一樣。既然三個事例基本上是相同的,為什么要寫三個,寫一個,或者兩個不行嗎?4、“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是什么樣的人?5、文中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1、利用多媒體進行迅速修改。2、相同點:都是從生活中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的。他們都是“有準備的人”!是經過反復的實驗和研究才找到的真理。三個事例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反復試驗,最后寫得出結論,寫法是一樣的。3、課件對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進行選詞填空。三、總結全文,重申觀點。1、經

6、過事例論證,最后得出一個什么結論呢?請你讀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2、這一段告訴你,“發現真理”難不難?何以見得?3、這一段告訴你,“發現真理”容易不容易?你又是怎么理解的?4、四、教學評價設計1.評價方式與工具課堂提問 書面練習 制作作品 測驗 其它2.評價量表內容(測試題、作業描述、評價表等) 聯系課文所舉的三個事例,我們知道“見微知著”中的微分別指: 、 、 ;而著則分別指 、 、 。六、備注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學意外及相應的應急預案等。遇到停電我們教室的電腦有應急的電。電腦白板如果出現意外可以用普通的投影代替。七:他人評議請記錄學科坊學友、坊主或其他老師對本篇教學設計的

7、修改建議。 對于課題的含義,學生早已領會。但是讀完課題,我問學生:你信這是一個真理嗎?學生都說“相信”;再問,學生還是說“相信”。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是要讓學生“學會相信”,而不是讓學生“學會思考”。我們的學生往往以為教材中、課文中所寫的都是正確的知識,是應該學習的,從來少有懷疑和追問。這樣的教育培養的是順從、聽話的“良民”,而不是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公民”,也與本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所蘊含的科學精神想背離。如果我們的學生讀了這篇課文,學生只是懂了這樣一個“真理”,卻未能產生一個懷疑的問題,未能作出自己的判斷和思考,那么我們的教學就離真正的教育“真理”越來越遠,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或者是一種悲哀。在課尾,我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待證的“真理”:一百個問號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問!這是一個需要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