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外科基本操作(課堂PPT)_第1頁
口腔頜面外科基本操作(課堂PPT)_第2頁
口腔頜面外科基本操作(課堂PPT)_第3頁
口腔頜面外科基本操作(課堂PPT)_第4頁
口腔頜面外科基本操作(課堂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口腔頜面外科基本操作.2學習要求 掌握止血的方法 掌握縫合的基本原則和常見的縫合方式 掌握十字交叉繃帶和單眼繃帶技術 熟悉引流的方式和換藥的基本原則.3手術刀片的安裝用持針器上刀片比血管鉗好用。夾著刀尖,順槽往下一拉就上好了。夾著刀片底端,往上一提就下來了 .4手術刀的執法 執弓式:用于胸腹部大手術 抓持法:用食指壓住刀背,下刀有力,用于堅韌組織的切開.5 執筆法法:動作和力量都在手指,靈活,精細 反挑法:刀刃向上挑開組織,以免損傷深部組織和器官,常用于淺表膿腫和氣管的切開.6顯露:切口的設計 減少組織創傷,盡可能避開神經、血管,有利于組織愈合 注意維護美觀和功能 切口的長度.7切開 劃線

2、,切口兩側皮膚由助手繃緊 手術刀要直入直出,一氣呵成,深淺一直 避免一次切不開多次切割 從切點到止點,刀柄傾斜,與皮膚呈45度角.8刀也不能亂開.9 分離:銳性分離鈍性分離使用于精細的層次解剖或粘連的組織正常肌肉和疏松的結締組織工具手術刀手術剪是否直視是否優點組織損傷小,精確組織損傷較大,安全.10止血1,壓迫止血:常用于較廣泛的滲血2,鉗夾、結扎止血:大血管,重要部位止血3,阻斷止血 4,藥物止血:全身藥物和局部藥物.11縫合 愈合的質量分類 1、甲級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優良,沒有不良反應的初期愈合。 2、乙級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處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積

3、液等但未化膿。 3、丙級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膿,需切開引流。 .12縫合的基本要求 1.切口兩側組織要接觸良好,縫線包括的兩側組織應該等量、對稱,避免留有死腔,否則將出現積血或積液,不但會延遲愈合過程,而且易導致感染。 2.縫合應在無張力或最小張力下進行,以免術后裂開和愈后瘢痕過粗。根據手術性質、部位和術中情況確定合適的針距和邊距,整形手術對此要求更高。 3.縫合順序應是先游離側,后固定側,相反則易撕裂組織。 4.縫合面頸部皮膚時,除沿凹陷皺紋的切口可作內卷縫合、使瘢痕與皺紋的深淺一致外,均要防止創緣內卷及過度外翻,以免導致感染的愈合后瘢痕明顯。為此,縫合應包括皮膚全層,進針時針尖與

4、皮膚垂直,并使皮膚切口兩側進針間距等于或略小于皮下間距,才可達到滿意效果。切口兩側進出針間距大于皮下間距,造成皮膚創緣內卷;相反,進出針間距小于皮下間距則皮膚創緣呈現過度外翻。 .13 5.皮膚縫合進針點離創緣的距離(邊距)和縫合間隔密度(針距)應以保持創緣接觸貼合而無裂隙為原則,一般整復手術以縫合邊距23mm、針距為35mm,頸部手術縫合邊距為3mm、針距5mm為宜,而組織極易撕裂的舌組織縫合時,邊距和針距均應增至5mm以上。 6.縫合的組織之間不能夾有其他組織,以免影響愈合。 7.縫合后打結的松緊要適度,過緊不但壓迫創緣,影響血供,導致邊緣壞死和術后遺留縫線壓跡,而且可造成組織撕裂;過松則

5、使創緣接觸不良,出現裂隙,以致發生滲血、感染,還可使組織愈合過程中瘢痕增粗。 8.在功能部位(如口角、下瞼等)要避免過長的直線縫合,否則愈后瘢痕直線收縮,導致組織器官移位,臨床上常以對偶三角瓣法換位呈“Z”曲線縫合。 9.選用合適的縫線,口腔頜面外科常用l0、30和1號線,應根據不同情況選用。 10.張力過大的創口縫合,應作潛行分離和減張縫合。.14常見的縫合方式內“8”字縫合 外“8”縫合.15單純連續縫合 間斷水平外翻 褥式縫合.16打結 打結應掌握要點1,兩手用力應該相等,用力點以及結扎點應該在一條線上,原位打結2,打第二個結時,第一個結不能松扣,以防滑結。.17拆線先用碘酒酒精消毒切口

6、包括縫線,擰起線結,把2根線剪斷一根,把線拔出來,然后再用碘酒酒精消毒。有消毒紗布的話,可以把傷口包一下。如果需要傷口長得好一些、疤痕不明顯,傷口可以擦一點退疤痕的藥膏。 對于較長的傷口,可以分次拆線,防止傷口二次裂開.18引流 適應癥1,膿腫、積液等部位切開后放置引流2,污染嚴重的外傷,不能徹底清創者3,手術創面較大,術后有滲血、積液可能4,膽胰、泌尿道放置由于瘺造成積液5,腸梗阻造瘺、總膽管探查后“T”管引流.19引流的方式 優點 片狀引流 可用于小創口 紗條引流 殺菌,除臭 管狀引流 大創口、作用強,可沖洗,注藥 負壓引流 封閉式引流,作用強,不易感染.20引流的注意事項 宜于液體引流的

7、低位,氣體引流高位 引流物最好不要跨過血管、神經 體腔引流裝置一般不通過原切口 一般不宜留置過久,24小時引流量不超過20-30毫升,即可拔管 負壓引流要固定,創口封閉.21第五節,創口的處理一,創口分類1,無菌創口2,污染創口3,感染創口二,創口愈合時間分類1,一期愈合2,二期愈合.22感染傷口的處理 1,創口一般不做一期縫合,清創術過后進行,縫合不宜過緊 何為清 創面大量肉芽組織產生并有膿液,需要濕敷,依沙吖啶,醋酸或者慶大霉素 引流裝置 酌情使用抗生素:可細菌培養或者藥敏試驗 .23換藥 什么是換藥? 更換傷口周圍或內部敷料或者藥物,即為換藥 什么時候換藥? 需要注意什么? 1,醫者業務

8、素質 2,操作中無菌觀念 3,井然有序(無菌-污染-感染),避免交叉.24第六節 繃帶技術 基本原則 1.包扎繃帶應力求嚴密、穩定、美觀、清潔。 2.壓力均勻,并應富有彈性。 3.松緊適度,利于引流。 4.注意消滅死腔,防止出血。 5.經常檢查,發現繃帶松動、脫落時,應及時予以加固或更換。如有膿血外溢或滲出,應酌情加厚或更換。.25注意事項 1.無菌創口在包扎時應注意無菌操作,覆蓋的無菌紗布,應有一定的 厚度和范圍。感染創口也要防止其再污染,引流應保持通暢; 2.繃帶在包繞頜下區和頸部時,應特別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壓迫喉頭和氣管; 3.所施壓力應均勻適度,防止組織因過度受壓而壞死; 4.腮

9、腺區創口的包扎,應施以一定壓力,并應富于彈性,以免發生涎瘺; .26 5.對于切開引流的創口,第一次包扎應加以適當壓力,以利止血,以后換藥包扎時,應注意引流通暢,而不宜過緊; 6.整形手術后的創口包扎,壓力不宜過重,以免影響組織的血運。游離植皮米后包扎時,覆蓋創面的紗布應力求平整,外加疏松紗布和棉墊,再以繃帶作適當的加壓包扎; 7.骨折復位后的創口包扎,應注意防止錯位。.27口腔頜面常用的方法 交叉十字繃帶 在頜面外科中應用十分廣泛,適用于頜面和上頸部術后和損傷的創口包扎。包括雙側面部耳前區、耳后區、腮腺區、頜下區及頦下區傷口包扎。該方法固定范圍廣,加壓可靠、牢固,不易滑脫。 .28.29.30單眼交叉繃帶單眼交叉繃帶 常用于半側頭部、眼部、耳部、上頜骨、面頰部手術后的創口包扎。 .31 方法:于鼻根健側先放置一截30cm左右、上下斜行的繃帶條或紗布條,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